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奸妃重生上位史-第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走到半道,朱翊钧心里便有些可惜。皇贵妃这般好,却不能成为自己真正的皇后。不过既然那日她自己也说了如今这般好,便由着她吧。只要高兴了就行。
不过到了翊坤宫门口,守门的太监却有些犹豫要不要进去通报。陈矩虎着脸上前喝道:“反了你!陛下来了为何还不往里通传?!”
那太监当即跪下,“非是奴才怠懒,乃是娘娘今日身子不爽利,听里头的都人说这时候还在榻上歪着没起来呢。”他偷偷看了一眼朱翊钧,“奴才该死。”磕了个头,不等人说就开始自己打嘴巴。
朱翊钧皱了眉,朝陈矩扬了扬下巴。陈矩会意地道:“停了,起来吧。知道你侍奉皇贵妃有心,只万没有下次了。”
“奴才知道了。”太监膝行地挪了位置,给朱翊钧让路。
朱翊钧撩了道袍的下摆,大步走了进去,心里奇怪为何小梦病了也没找太医来瞧瞧。在正殿的门口,恰好遇上端了水盆出来的刘带金,他将人给拦下。“皇贵妃怎么样了?病着了?可有请太医过来瞧瞧?药用了不曾?怎么病的?”
刘带金面对着这一大串的问题,都不知道自己该先回答哪个才好。里殿的郑梦境听见外头隐隐好似有朱翊钧的声音,便道:“是陛下来了吗?”声音听起来有气无力。
刘带金冲里喊了一声,“是陛下来了。”说罢,将朱翊钧给迎了进去。
郑梦境听见脚步声,就让太监们将屏风搬来,又将帐子给放下来盖得密密实实的。
朱翊钧一进去,就发现自己被屏风给遮住了视线,有些不耐烦地道:“谁让放的?把屏风拿了!”
“是奴家让放的,”郑梦境说半句话喘口大气,“怕把病气过给了陛下。”
朱翊钧也不管这些,挥开宫人们,绕过屏风挑起帐子,见郑梦境背朝着自己,用被子裹住了。他想将被子拉开,却发现郑梦境的力气用的很大,当下也不敢用死劲去拽,只得坐在榻边。“这是怎么了?前日不还好好的?怎得一日不见就病得这般厉害。”
郑梦境用被子塞住了嘴,努力不让咳嗽声透出来,只是被子因咳嗽而抖动,还是将她的小心思给暴露了。等咳完,她道:“大抵是昨夜夜色好,奴家在院子里饮酒吹了风,小小风寒,喝几帖药就好了,当不得什么大病。”
厚被子裹住的郑梦境看起来越发显小,大床上只那么一团,看的朱翊钧心疼不已,一下下地隔着被子摸她。“叫太医了不曾?朕让太医来瞧瞧吧。”说罢就让陈矩去一趟太医院。
郑梦境躲在被子里擦了一把被蒙出的汗,“被子焐一焐就好了,哪来那么多事。”
“你的事,就没有小事。”朱翊钧不知怎的,竟觉着鼻子发酸,“武宗皇帝就是因为落水风寒才驾崩的。小梦你怎能说风寒是小病?”他把手伸进被子里去,摸索着牵住郑梦境的手,“小梦。”
别走。别像他们那样离开朕。
太医很快就提着药箱到了,在天子的催促下给皇贵妃把脉。“是风寒。”他反复诊脉都没见有什么不对的来,便松了一口气。这位可是天子的心尖尖呐。当下就刷刷开了方子,让都人去煎药。
“陛下可安心了?”郑梦境隔着帐子说道,“快些儿回启祥宫去吧,怕是朝臣还等着见呢。”
朱翊钧看了看滴漏,见的确耽误了些时间,是该走了,只心里还舍不得。他心里一阵纠结过后,便无奈地道:“朕过会儿再来看你。”又望着刘带金,“今晚备着晚膳,朕过来同皇贵妃一道用。”
刘带金应下后,替郑梦境将朱翊钧给送上銮驾。回来后,她忧心忡忡地望着郑梦境,“娘娘,这样做……好吗?”
虽然不算是欺瞒陛下,可这病……明明就是娘娘自己硬生生折腾出来的。
刘带金不明白,现在娘娘的宠爱已经够令人羡慕的了,为什么还要用这等小家子气的手段来搏得陛下的关心。
郑梦境一气将药喝下,“你不说,我不说,陛下怎会知道。好了,莫要担心这种事,你去歇着吧,昨夜陪了我一夜呢。”她捻了颗蜜饯放进嘴里去苦味,揉了揉青筋跳地泛疼的额际。
郑梦境知道一旦朱翊钧提出改历之后,就会上自己这儿来炫耀。她相信三郎的能力,必能说动那些朝臣。可郑梦境一点都不想让自己掺和进政事当中去。
在有宠之时,什么都是好的,一旦失了宠爱,如今的这一切都会成为朱翊钧厌恶的回忆。郑梦境不愿意去赌,即便已经得过了承诺。
刘带金没再说话,福了福身就退下了。
郑梦境喝了药,不多时就睡了过去——药里放了安神的药材。等一觉睡醒,正是几个儿子下学的时候。她从床上坐起身来,“溆儿他们回来了不曾?若是回来了,让他们过来我这儿一趟。”
兄弟几个没让郑梦境等太久,刘带金出去叫人去找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到了宫门口。刘带金弃了让跑腿的小太监,亲提了裙裾小跑过去,小脚跑得不稳,歪歪扭扭的,看得朱常治低下头吃吃笑了几声。
“二殿下,四殿下,五殿下。”刘带金福身行礼,“娘娘正想找你们过去呢。”
朱常溆将手上的东西交给了身后的小太监,边解了披风边往里头走,“听父皇说,母妃病了?厉害不厉害?”
“喝了药就睡了,现下刚醒来。”刘带金将他们三个的披风一一取来挂在手臂上,“一醒来就说要找三位殿下。”
朱常溆心里转了一圈,与朱常洵、朱常治互相看了一眼,“进去吧,看看母妃找我们做什么。”
郑梦境正在里殿闭目养神,听见纷沓的脚步声便醒了过来。她脸上还是有几分疲惫,“你们来了?正好,带金给他们一人搬个绣墩来坐着。”
“不忙。”朱常溆在榻边坐下,“我们坐这儿便好。”
郑梦境点点头,摒退了殿中的宫人们。“你们可知道,今日你们父皇在朝上提出要改历?”
“自然知道。”朱常洵笑得特别高兴,“今日授课的方先生冲我们说了不知多少遍,说父皇此举大为不妥,言外之意似乎是希望我们能去说说。”他一脸的不以为然,“我们哪里说得动父皇?再说了,就没有皇子干涉政事的,要说也得太子去说才是。”
朱常治也道:“我还觉得改历挺好的呢,为什么要劝父皇收回成命。”他如今投了全副身家在湖广种桑田,要是历法不准,对他也是有害处的。
郑梦境心头松了一下,“如此便好。”她望着朱常溆,“既然陛下要做此事,又是好的,不妨你们也帮一帮他。”
朱常溆心思一动,又有些迷糊,不知道母亲说的是什么意思。“母妃让我们……怎么帮?”
郑梦境从床尾扯来一个隐囊塞在腰后,“你们可记得怀庆的郑王?如今尚未正式受封的郑恭王世子是你们父皇的皇叔,算来也是你们的皇叔父。溆儿,你写一封信于他,同他说陛下有意改历,问他是什么意思。”
郑梦境说的这个人乃是朱载堉,便在朱常溆看来也是个奇人。旁的朱家宗室大都挤破了头想承袭,偏他在十九年郑恭王过世后反复上疏,要求让爵。礼部折中想了个法子,让他的儿子来承袭,他也不允,一口咬定就是不要这个爵位。
事情拖了五年,如今都是万历二十四年,郑恭王的爵位还是悬在那儿。眼热的人有,只是朱翊钧觉得不好将人传了这许多代的爵位轻易就给了旁人。朱载堉是郑藩王的第六代世子了。
再有,若是除了爵,他这位皇叔父吃用怎么办?让的可不单单是一个爵位,就连岁禄也都没了。
朱载堉的能耐,朱常溆是知道的。这位郑藩世子精通乐律、历法、算术等等,撰写了许多书籍,甚至还自行创造了一个新式乐器来,若他没记错,当是叫弦准。
朱常溆并不奇怪自己的母亲知道朱载堉,都是皇亲,族谱上都记着的人名。他奇怪的是为什么母亲会在父皇要求改历的时候让自己去联系他。这样奇怪的感觉朱常溆以前也有过一次,只是这次比前一次更为强烈。
母妃……是怎么知道郑藩世子精通历法的?还这般笃定地令自己去联络,是希望能借由宗室的力量来给父皇吃一颗定心丸吗?
莫非、莫非!
朱常溆的心剧烈的跳动起来,觉得自己似乎摸到了一个边儿,玄乎其玄的门边儿。他不敢往下细想,但又觉得似乎唯有这样才说得通。
郑梦境发现儿子看着自己的目光变得很奇怪,她微微挑了眉,疑惑地望着他,希望他能将心里话给说出来。
朱常溆捏紧了满是汗水的手。绝对不可能的,这怎么可能呢。可自己都能,为什么母妃不能?
“溆儿,你怎么了?”郑梦境皱了眉,探过手去想摸摸儿子的额头,看是不是病着了。可是她的手却被朱常溆给躲开了。
朱常洵敏锐地发现皇兄的不同来,他紧盯着兄长,想要找出端倪。
朱常治对于兄长的举动也大为不解,母妃只是出于关心,怎么二皇兄做出这样生分的动作来,可不得让母妃伤心了吗?
朱常溆从弟弟们不赞同的目光中回过神来,知道自己方才下意识的举动十分不妥。“母妃……”望着郑梦境很难过的表情,他发现自己竟说不出什么辩解的话来。
曾几何时,他不是这样的。自己会怀疑身边的每一个人,除了已经过世的兄长。他心急、多疑,无时无刻不在害怕大明朝的国运会最终毁于自己的手里,虽然最后事情也的确如此。
这一份不甘促使朱常溆一而再再而三地违背郑梦境的意思,不断与太子相争。
可什么时候起,这份不甘不见了,转而成了彷徨和依恋。
朱常溆听见自己好像在向母妃道歉,说自己今日身子不适。嘴巴闭上的那一刻,他在众人的目光中转身,用力抓紧了衣襟缓缓往外走着。
门外的天空湛蓝,飘着白色的朵朵云彩,成群的鸟儿从蔚蓝的天空飞过,鸣叫声声入耳。
他依恋的是哪怕自己行大逆不道之事,身后的人都会始终站在他这边,不计一切助他事成。他们什么都不曾求,只盼着自己能过得好,过的开心。
朱常溆相信,一旦事败,他们也会为自己杀出一条血路来,让他能远走天涯,活下一命。
可他怎么能,怎么能……
“傻子,都是傻子。”朱常溆走回自己的屋子,眼泪夺眶而出。
朱常溆从不认为自己有多好,值得身边众人对他倾心相待。这样的自己,真的能接过扶持大明朝的重担吗?真的能逃离原本的灭国之运吗?
如果母妃真的和自己一样,是重生的。为什么她会愿意相信自己?如果、如果她看出来自己就是崇祯,会不会还一如既往地相信自己?
朱常溆从来没有这样地害怕过。他抹干了眼泪,站在书桌旁展开信纸想要给怀庆的皇叔父写信。手中握着笔,不断发抖,笔尖上的墨汁滴落在信纸上,污了一片,泪水混在里头,晕染地越发开了。
他希望母妃永远都不要知道自己是崇祯这件事。他不想失去从未有过的这份母爱与亲情。自重生到这个躯壳内的十三年里,朱常溆觉得自己每一天都过得很开心。便是被母妃责罚打手板,不许吃饭的那一次,他也好高兴,好高兴。
不是被随意丢弃给某个人养育的孩子,不是被父皇冷待的皇子。一母同胞的手足混在一处,总有摩擦也是值得回味的。
朱常溆再一次擦干眼泪,重换了一张新的信纸,在上面写了起来。这次写得很顺畅,一点磕绊都没有。到吹干信纸的时候,朱常溆才发现自己将《黄钟历》和《圣寿万年历》也给写了上去。他笑了笑,也无妨,反正都是皇叔父写的。
“把这封信送去怀庆郑藩皇叔父手里。”朱常溆将信交给太监,想要回正殿去找郑梦境,又有些情怯。
母妃会不会因方才的事而对自己有所厌恶?朱常溆迈出去的脚又收了回来,他觉得自己现在还没法儿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母妃。
可就这么耗着,兴许才是最坏的做法。朱常溆在心里对自己说,他应该去见母妃,告诉她,方才自己不是故意的,只是、只是……
只是什么呢?
“哥哥。”朱常洵在门口默默看了一会儿,在朱常溆最为纠结的时候走了进来,“母妃让我来问你,方才她是不是说了什么话让你不高兴了。如果是因为让你写信去给皇叔父,你要不想写,就不写了,没事。”
朱常溆摇摇头,“我已经写好了信让太监去送了。”
朱常洵叹了口气,坐在他边上,抬头仰视着他,“既然不是为了皇叔父,那哥哥方才为什么要躲开母妃的手呢?”
朱常溆低头望着他,张了张嘴,突然泄了气。他颓丧地坐了下来,“洵儿,我很担心。”
“嗯?”
“我知道为什么母妃让我去找皇叔父,不单单是为了改历的事。母妃大概还想让我在宗室里开始露面,这样……以后行事也方便些。”朱常溆摸了摸自己的心口,“大抵还想着,若是我事败,还能往宗室那里逃一逃吧。”
“洵儿我很担心,若是我失败了,留在京里的母妃和皇姐会不会因此而丧命。还怕……要是做了太子,却不能好好治理国朝,令父皇、母妃失望。”朱常溆茫然地望着朱常洵,对方此时才发现原来他竟然哭过了。
“洵儿,到时候你会不会也对我很失望?”
朱常洵正色道:“哥哥你做过太子吗?”朱常溆摇摇头,自己的确没有做过太子,兄长一驾崩,他就成了天子。
“那哥哥可曾治理朝堂?”
朱常溆有些心虚地摇头,把目光移向了别处,很快又被朱常洵用手给掰回来。
“既然没有做过,又何来做不好之说呢?”朱常洵望着兄长哭红的眼圈,“便是做不好也无妨,谁能头一次就做得好呢?边说骑马吧,我算是兄弟几个中最擅长的了,可也不是头一次就能做得好,哥哥可是忘了我头几次还差点从马上摔下来。”
朱常溆咬着唇,垂下眼帘,“可是天子治国,只有一次机会。若是一招出错,满盘皆输。洵儿,整个大明朝都在我一念之间,我……”他的肩膀塌了下来,眼睛盯着自己残废的那条腿,苦笑一声,“我还是个残废。”
“洵儿不许哥哥这么说!”朱常洵因他的颓废与自卑而生了气,“在洵儿眼里,哥哥是最好的,天底下再没有比哥哥更好的人了。哥哥怕什么呢?若怕北夷犯境,洵儿愿舍了藩王岁禄成为庶人从戎,替哥哥扫平满蒙。若怕税赋不足,便让治儿去四处想法子赚钱。”
朱常洵哼哼,多年进学后,他再不通经济也知道钱财对于大明朝的重要性。“反正治儿那个守财奴一心扑在这上头,估计也瞧不上那点子岁禄。”
朱常溆被弟弟给逗笑了。他将头靠在朱常洵的身上,憋着笑不住地抖动着身子。朱常洵也将头靠在他的肩上,“太好了,哥哥笑了。”
朱常溆不再发笑,默然地听着朱常洵的话。
“洵儿说的都是真的,我愿意成为哥哥手中的利剑,为你扫平你所忧虑的一切。所以哥哥,不要再难过、害怕了,好不好?”
朱常溆无声地笑了一下,“好。”他从朱常洵的肩头抬起头,站起来,“我们去见母妃吧,她一定还担心我。”
兄弟俩一同去见了郑梦境。郑梦境没问朱常溆方才的失常,而是宽慰地道:“还是洵儿有法子。”她拉了还有些羞涩的朱常溆近前,“你长大了,有心事,这很正常。不愿对母妃说,我也不强求,只要你行正坐端,无愧于心便好。”
“我明白了。”朱常溆难得红了一次脸,“这次是溆儿的错,下回再不会了。”
郑梦境摇摇头,“你没错。”见朱常溆还要再说什么,她将人给推开了,“我还病着呢,别过了病气。领着你的弟弟们一同去看看历书吧,你们父皇近来心忧此处,到时候必会考较。若是到时候说不上来,依着他的性子必不高兴。”
朱常溆乖顺地点点头,带着两个弟弟一起去了自己的屋子——朱常洵的屋子里大都是兵书与兵器,朱常洛的屋子里通是算术、经济之类的书,也就他的屋子里藏书最多,也最丰富,一点都不偏。
兄弟几个翻了翻《授时历》,都觉得有些难懂。朱常溆藏书也只是藏着,也并不是每本都会看,只是防着偶尔兴起或需要寻什么典故时需要翻一翻。虽然藏书阁里也有,但来回一趟趟地跑总比自己屋子里放着来的方便。
朱常溆点了点书,突然道:“今日还早,不妨咱们出宫去?”
朱常治有些莫名其妙,他看了看天色,不由咋舌,“这还早?再过一会儿都得用晚膳了。”
“我们上徐家去。”朱常溆狡黠一笑,“我们的大姐夫可是通历法的,等不及明日了,若是明日父皇来问,一个都答不出来,到时候可就有笑话可叫人看了。反正是大皇姐家里头,咱们大可以住下,明日早些起来回宫进学便是了。”
朱常洵恍然大悟,“这个主意好,走个后门抄近道。”他大力拍着兄长的背,“皇兄不愧是多智近妖。”
朱常溆一脸无语,“你这是去看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书,什么多智近妖?以后这等话可不能再说了。”他收拾着东西,唤来太监分两头去同郑梦境和启祥宫跑一趟,熟练地从衣柜里拿出微服要穿的衣裳。
“换上。”朱常溆朝两个弟弟一人丢了一套。
朱常洵七手八脚地换衣裳,一边道:“哥哥你不知道,我最近在看那个什么什么《三国演义》来着,那话本子写得挺不错的。里面那个诸葛亮被写得聪明极了,我最喜欢他,觉得哥哥同他最像。”
朱常治却不赞同,“我倒觉着周都督好,只可惜英年早逝。”
见两个弟弟都快吵起来了,朱常溆扶了一下额,“赶紧换衣服,别吵了。”
朱常治和朱常洵异口同声道:“那回头皇兄也看看,到底喜欢哪一个。”
“我哪有功夫看那个。”朱常溆麻利地将衣服换上,系好腰带和荷包,对着镜子左右看着。
朱常洵可不依,当即就让内监去将自己还没看完的那套《三国演义》给拿过来。“这几夜我就同哥哥一道睡了,晚上同读此书。”
朱常治不甘示弱地举高了手,“我也要!”
朱常溆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自己两个弟弟身边的宫人总是在抱怨了。
的确是够麻烦的。
第92章
听说三兄弟是要上徐光启家里头学历法,朱翊钧觉得这个倒是个不错的事;根本就没想着要拦。他自己并不懂历法,便想着有个亲密的人懂了;不至让自己被诓骗了去。
打张应侯用铜包锡做浑天仪之后,朱翊钧就提心吊胆的;甚至有些疑神疑鬼,觉得周遭总有人也这般行事。他心里念着,若叫几个儿子学了来倒也是个很好的事。起码自己就能现用上了。
郑梦境这头也没意见,李太后那儿只知会了一声,也没力气反对。
出宫留宿的事便这么定了。
可惜的是;朱常溆他们到了徐家后;心心念念想见的人却并不在府中。
接待客人的是徐骥,他按捺着好奇恭恭敬敬地向三位皇子行礼;“家父与殿下去了郊外游玩;大父同京中好友上诗社去了。家中无长辈,唯骥一人;薄待各位皇子了。”
朱常洵上下打量着徐骥;心里“啧啧”。这是他头一回接触同龄的士林学子;果真是如同传说中一般迂腐。看看这用词;那叫一个文雅,同他一比,自己这几年的书就好像白读了一样。
徐骥年纪小,脸皮也薄,一直被朱常治盯着后就觉得自己浑身上下都不舒坦。他崩不住地问:“殿下,请问骥可是身上有不妥之处?”
朱常治摇摇头,“不妥倒是没有,只是我觉得很好奇。”徐骥恭敬地行了一礼,“请殿下直言,骥自当知无不言。”
“徐驸马既然娶了我大皇姐,那便是你的母亲,为什么你还要叫大皇姐殿下,而不是母亲呢?”朱常治疑惑地晃着头,似乎想从徐骥尴尬的脸上看出什么来,“是不是我大皇姐哪里做的不好了?让你不高兴了?你同我说,我回去同父皇告状去。”
徐骥脸都白了,望着信誓旦旦的朱常治都忘了怎么开口。他不对朱轩媖叫母亲,是得了朱轩媖点头的。徐光启也曾有微词,但也叫朱轩媖给劝住了。平日里叫顺了口,现在接待客人竟一时都没改过来。
朱常治的话徐骥自然不会当真,若要当了真那他就真成了天下第一号的大傻子。人家是十几年相处下来的手足情谊,听说宫里的皇贵妃还同中宫关系极好。
朱常治是会告状,只怕告状的对象是自己,而不是他的继母。
徐骥将所有的念头都在心里转了一遍,脸色越发白了。朱常溆看着他都怕接下来人会直接晕倒在自己面前。他忍着笑,拍了拍两个不安分的弟弟。“幼帝贪玩,爱说些戏言,徐公子别往心里去。”
总算有一个说得上话的人了。徐骥的脸色好了些,朝朱常溆拱手,“是骥失言了,三位殿下里面请。”
徐骥转过身后,朱常溆也觉得自己身上起了鸡皮疙瘩。他身后的两个弟弟捂着嘴吃吃地笑着,等见兄长转过头来瞪,齐齐放下手摆正了表情,假装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其实徐骥平日里并不是这样说话的,只他是上海县里头出来的,并不是什么繁华的地方。到了京城后,便觉得事事都落于人后,年轻人脸皮子又薄,便学着旁的迂腐之人说话。今日家中来了贵客,更是拿出了十二分本事来。
只没想到马屁拍在马腿上,宫里的皇子并不是很吃他这一套。
朱常溆想着徐骥既然是徐光启的儿子,在耳濡目染之下,自然对西学也会有些研究。他已经不是很记得清前世徐骥到底做了什么官儿,又是什么榜,不过隐约记得好似并不算差。
这般一想,朱常溆便问道:“听说驸马近来在研究历学,不知骥兄对此可有所知?”
徐骥将人领进正堂,伶俐的下人捧上早就泡好的香茶。他在下首坐下,撇了撇嘴,“父亲确是在研究历学,说是当今的《授时历》不准,不利于民。但骥觉得既然太|祖当年严禁民间学历,自有缘故,父亲这样违背祖训并不妥当。”
朱常溆闻言在心里叹了一口气。都说虎父无犬子,看来也非绝对。起码在他看来,徐骥就并不是只老虎。
徐骥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他并不支持也不看好父亲的西学思想。朱常溆也就识趣地并不同他往这上头多说什么,转而提起别的事来。
“上回大皇姐入宫曾向父皇提起要让骥兄入宫与我们一同读书,怎得后来就没了消息?”朱常溆特地换了称呼,想让徐骥觉得亲切一些,毕竟都是亲戚。
说起入宫念书,徐骥的双眼就放了光。他早就想缠着朱轩媖让自己去了,让一甲出身的翰林给自己当先生,不说学到的东西,便是能见上一面都够自己笑半宿的了。可惜写信给外祖后,得到了反对的意见,他也就暂时没了这心思。
“回二殿下的话,骥觉得现今脾性尚需磨练,若入宫同殿下们一道读书,难免露了轻狂之态。本是一桩好事,倒要叫骥做坏了。”徐骥的语气酸溜溜的,他多想也能让翰林和阁臣给自己做先生啊。
朱常洵最不耐烦的就是徐骥这种文绉绉的样子,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正好叫朱常溆给逮住了,狠狠朝他脚上碾了一下才老实。徐骥因为一门心思顾影自怜,所以没瞧见,倒是朱常治从头到尾看进眼里,捂着嘴笑出了声。
徐骥觉得自己现在看着这位五殿下就想哭,自己到底又说错了什么,闹了什么笑话,怎么三次两次地惹得殿下发笑。他从来没有这么希望家里的长辈们在,就是、就是有个伶俐些的兄弟也好帮衬着自己啊。
徐骥现在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外祖父不同意自己入宫,他的性子还真是不适合同宫里的皇子们接触。
在徐骥的千呼万唤之下,徐光启和朱轩媖一起坐着马车归家了。徐骥几乎是哭着跑出去迎接他们回来的。
朱轩媖对此有些受宠若惊,对徐光启道:“骥儿若是日日这般见了我就激动成这样,我倒要去给婆母和姐姐烧香了。”
徐光启忍着笑护着她进屋去。路上徐骥说了翊坤宫的三位皇子莅临家中,朱轩媖稍想了想便知道缘故了,她笑道:“定是我那三个皇弟顽皮了。骥儿别怕,万事都有我在后头给你撑着呢。”
徐骥红了脸,拱手道:“骥多谢殿……母亲。”
朱轩媖同徐光启一起吓了跳。这是徐骥头一次主动喊朱轩媖母亲——不管是不是自愿的,都很值得惊讶了。
朱轩媖心头一暖,知道必是三个弟弟给自己撑腰来了。高兴的同时又无奈,不是同母所出的弟弟们都知道向着她,偏一母同胞的那个对自己不闻不顾。两下一对比,她也不得不承认翊坤宫的皇贵妃教子有方了。
三个兄弟在正堂等了片刻后,就见徐光启搀着朱轩媖进来,他们赶忙起身行礼,却叫的不是驸马。“先生,大皇姐。”
朱轩媖一听便知道他们今日过来是请教学问的,寒暄了几句后就借口离开了。三个弟弟今日要在家中住下,她身为家妇自当去收拾几间屋子来。
徐光启将三个皇子请到了书房,徐骥也作陪。不过后来见朱常溆他们是要同父亲讨论西学,屁股就坐不住了,叫徐光启给赶去自己屋子里读背那些四书五经。
“大明朝并没有自己的历学,乃是沿用的前朝的《大统历》稍加修改后而成的《授时历》,因年代悠久,钦天监又是世袭,所以便怠懒了下来,不再费心研究了。”徐光启有些感叹,“虽说太|祖定下严禁习历学的律法,但长此以往,历法只会越来越错。如今改正,却是个好时机。”
他慈和地望着几个皇子,“陛下的这番决心,可谓是极好。你们有心相助,此事必能成。”
朱常溆问道:“西学的历法与《授时历》有何不同之处?父皇钦点了邢侍郎来主持改历,依先生看,可否有用?”
徐光启默了一会儿,道:“邢侍郎一直希望可以改革历法,这个想法是不错。不过他的主张是重算《授时历》,依据其本来的算法,再重新推导。我觉得不妥,这样一来岂非又绕到了《大统历》上去?便是成了,怕也不得准。”
“那西学历法呢?”朱常溆追问。
徐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