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妃重生上位史-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非大父之故。”郑国泰的长子道,“好像是我们家似是沾上了一桩命案。”

    “命案?!”朱常溆和朱常洵对视一眼,不由郑重起来,“怎么说?”

    说起这事,宋氏也觉得不安。“那日因得信晚了,所以咱们一家都是匆匆上路的。那时候算着时辰,也觉得到了大兴得第二天早上了。所以夜里头就是在野外过的。过夜的时候,大家都有听到外面小树林有什么声响,只不当一回事,第二日起来就走了。”

    郑家长子补充道:“因无官无职的人都是走不得官道的,所以寻常人家都是在野路上走。先前也有遇见夜里还赶路的,所以当时就没多留心。等我们回了京城才知道,原来那里竟死了两个太监。”

    “只不知是不是咱们那夜遇上的。”宋氏双眉微蹙,“若真是那般,我心里可是要不安一辈子了。若那夜下了马车去瞧一瞧,兴许就能救下两条命呢?”

    郑家长子道:“母亲为着这事,这几日没少拜菩萨。还请二位殿下劳动一趟,去顺天府问问,究竟是不是我们撞上的那夜,也好叫母亲安心。”

    朱常洵点头,“这倒无妨,我这就叫人去一趟顺天府。”说着就要招来一旁的百户。

    “殿下,夫人,少爷。”郑家的门房气吁吁地跑了过来,“李小大夫来了。”

    宋氏一愣,“李小大夫?哪个李小大夫?”她看看自己的儿子,一时没明白过来。郑家是有自己养着大夫的,姓杨,不姓李。

    “是名医李时珍的儿子,李建元,李大夫。”门房有些结巴,一拍大腿说一句话,“从医学馆赶过来的,坐着驴车。”

    宋氏忙道:“原是贵客,快些请进来。”

    门房跑着回到了府门口,领着人进来。李建元没想到这次过来竟能撞见两个皇子,心道还真是瞌睡了还有人给递枕头。他原想的是来郑家,让人给宫里捎句话,既然有皇家人在,自然就更好了。

    “见过二位殿下。”

    朱常溆赶忙叫起,“不知李大夫前来舅家,所为何事?”

    李建元看了看郑家人,踌躇了几分,没说话。宋氏倒是明白过来了,识趣地道:“我去厨房瞧瞧午膳做好了不曾。”郑家的儿子们也找了个借口离开。

    “李大夫还请说。”朱常洵特地摒退了锦衣卫,花厅只留下自己兄弟和李建元。

    李建元将自己今日与沈大的谈话一一告知,并说了自己的猜想。“先前刑部就找我去验尸,那两具太监的尸体便是我同仵作一起验的。当时整理东西的时候,从张差口中听得一二。医学馆于清华园近,我便想着是不是那处园子。今日一问沈大,倒是觉得确是可疑。”

    “不瞒李大夫,我同母妃也这般猜测。”朱常溆丝毫没有想着要隐瞒李建元,“只是武清伯是慈圣皇祖母的娘家,没有确凿的证据,轻易哪敢说出来。”

    李建元面色凝重,“这倒是。”他今日只是过来传消息的,既然将话说明白了,便要离开回医学馆去。“若有旁的消息,我再来报于殿下。”

    “有劳李大夫了。”朱常溆拱手相谢,招来郑家下人送李建元出府。而后将一个百户找来,“你去瞧瞧,武清伯……”话说一半,又觉得不妥,“无事,无事。”

    朱常洵凑近他,跟着一道往里头走。“哥哥是怕叫人听了去向武清伯府告密?”

    “不得不防。究竟不是自己人。”朱常溆捏紧了拳头,转头望了一眼厅外林立的锦衣卫们。这些人他全不知底细,遇上这等麻烦事,便是不敢用。只怕掉以轻心就换来一局死棋。

    朱常洵想了想,问他,“哥哥是要找武清伯府的人在哪里?”朱常溆挑眉,“你知道?”

    朱常洵笑了,“旁人不能知,但李诚钜爱上何处去,我却是知道的。”不等朱常溆细问,他自己就先揭了谜底,“教武艺的蒋千户是武清伯的次子李诚矩的上峰,平日里没少一处喝酒。他提过几次的,不过大约哥哥那时候没往心里去。”

    “那我们今日可能寻得他?”朱常溆的眼睛一亮。

    朱常洵看了看滴漏,“同舅母一道用了饭后,我们上周记酒楼去,同掌柜的通个气,多使点银两,安排在李诚钜包下的那间隔壁,到时候看看能不能有什么消息。”

    当下二人就安排了一番,为防银钱不够,还特地从自己的荷包里头取了不少碎银子一起塞给锦衣卫。那百户看银子多,心里笑开了花,自己还能从里头那一些做跑腿费,自然用了心思去同周记的掌柜磨嘴皮子。

    “万万不可泄露我同四弟的身份。”朱常溆叮嘱道,“我们同李家二叔叔不常见面,怕立即去叨扰唐突了人家。”

    百户道:“用不用另外备份礼?”小辈儿见长辈,空着手总不大好。

    两兄弟对视一眼,笑得意味深长,“到时候舅母会替我们安排的。”

    同郑家人用完午膳后,俩兄弟就告辞。宋氏听说他们要去周记酒楼,原是反对的。“那里都是污糟糟的地方,有什么可去的?虽说是在闹市,可人多嘴杂,莫不要再撞见先头那等事。”

    说的是朱常洵被绑了的那一次。

    “舅母安心,再不会了。”朱常洵有点羞恼,但对方是自己的长辈,也明白是真心为着自己好,“我再不鲁莽了,有皇兄看着呢。”他拉了拉朱常洵的袖子。

    朱常溆帮腔道:“舅母只安心便是了。我会看好洵儿的。”

    宋氏叹了口气,还是由着他们去了。只心里不安生,还是让自己的儿子一同陪着去,“万万要看好了两个殿下,你比他们都年长,遇着事灵醒些,记住了没有?”

    三兄弟一起出了门,路上朱常溆问表兄周记酒楼的状况,为什么宋氏这么反对他们去。

    “那酒楼因在闹市,又靠近锦衣卫衙门,所以锦衣卫的人特别爱去。一来二去,掌柜的也成了老油子。”郑家长子老实地道,“今日若不是因着要陪二位殿下,母亲断不会允了我上那处的。全是锦衣卫的百户、千户,谁知道撞着了人,会不会因此遭了什么罪。”

    到了酒楼,三人一起上了定好的包间。掌柜在柜台里面打算盘,在他们经过的时候只抬头看了一眼,并没有做出太多的举动。但也没看到什么,三个人都叫锦衣卫给护在了里头。

    不过能有这么多锦衣卫护着,来头必然不小。掌柜让伙计殷勤着些,想着日后还能有个贵人扶持着。

    一进了雅间,朱常洵就听到隔壁的狂笑声,直刺耳朵。他捂着双耳冲朱常溆喊:“就这么个地方,他们怎么会爱来?”

    郑家长子憨笑,“外头究竟不能同宫里比。”

    朱常溆拉下了弟弟的手,“别娇气,听仔细些。”朱常洵老大不情愿地放下了双手,等着伙计上菜,倒是听兄长的话,耳朵竖地高高的。

    “我同你们说,这一遭,嘿嘿,我家那老子必把我那废物兄长给拉下来。到时候我承了爵位,大家伙儿有一个算一个,都上清华园里头去玩一遭。”

    朱常溆和朱常洵对视一眼,这大概就是李诚钜了。

    又听一个声音道:“李千户怎得就这般笃定?莫不是……嘿嘿,给你兄弟下了套吧?”

    又是一阵刺耳的哄笑声,伴随着几个碗碟还是酒罐被砸碎的声音。

    朱常洵皱着眉头,耐着性子仔细听。

    李诚钜打了个酒嗝,“你们不知道,我那太后姑姑心里就想着让皇长子坐太子。到时候保了李家无忧。但太子不是嫡子吗?不是没法子吗?可人只要一死啊,就什么都没啦!”

    隔壁的雅间安静了一会儿。有人发问:“莫非李兄要杀了太子?”很快就有人笑道,“怎么可能,李兄的性子你还不明白?他连鸡都没杀过,还杀人呢。”

    李诚钜红着脸,梗着脖子道:“怎么没杀过?!我杀过的!”他哗啦啦地灌下了半坛子酒,酒液从嘴角流进了脖子里,凉飕飕的,“还杀了好几个呢!”

    对于锦衣卫而言,杀人不当得什么能说嘴的事。众人看李诚钜醉得不轻,都纷纷转了话头,不再提这事。方才说的什么清华园,什么耍,也不过是当作酒后戏言。

    不说武清伯李文全看不上这个次子,就连他们也不太看得上。要不是李诚钜出钱让大家白吃白喝,他们根本就不爱搭理他。

    没有宫里的太后娘娘,当今圣上,还有一个伯爵爹,李诚钜就是一个混子,一个笑话。

    朱常溆和朱常洵火烧火燎的心都快提到嗓子口了,有些急躁地想听李诚钜说更多的话,可那边竟也不再说了,转而说了些荤段子。郑家表哥听在耳中,脸都通红通红,不断地往嘴里塞菜来掩饰这份尴尬。

    领头的千户见隔壁说的不像样,有意要去敲门警告,被朱常溆给拦了下来。“无妨的,别坏了李二叔叔的兴致。”嘴上虽这般说,脸色却难堪到了极点。他是小孩儿的壳子,大人的心,可身边的朱常洵却不是!

    看着一脸懵懂又奇怪于周围人尴尬的朱常洵,朱常溆心里都有了想冲过去掐死他们那帮子人的心思。

    “我同你们说,”说起风月之事,李诚钜亦是老手,“这外头的小娘们儿,都比不过徐娘半老的。那玩起来才叫一个有滋有味。”

    “看来李兄……哈哈哈哈。”一阵下|流的猥琐笑声。

    李诚钜嘿嘿笑着,“而且啊,顶好是那种快被掐死了的,有意思,真当有意思。听说人当年在宫里还在宫里头伺候过皇女呢。”他摸着下巴,“可惜不知道皇女,是什么样的。”

    “那人李兄还留着不?若是人还在,不妨给我们也尝尝滋味。”

    “死了,早死了。”李诚钜将手中的空酒罐子往墙上一砸,摔了个粉碎。随后他从腰间拔出佩刀,开过刃的佩刀银光闪闪,“就这么,一下。”一刀砍在了嵌了云母的桌上,“一刀两断,人也一分为二。”

    有了!

    朱常溆听着李诚钜的笑声,朝锦衣卫们使了个眼色,后者迅速地踹开隔壁的雅间门,将李诚钜压下桌上。

 第87章

    李诚钜被五花大绑地送进了顺天府,一开始还叫嚣着;后来被朱常溆身边的千户不着痕迹地狠狠捅了一下肚子,这才消停了。

    朱常溆对郑家大表兄道:“今日本想同表兄一道认认李家二叔叔的;想着日后能多条门路。不过没想到竟出了这档子事;委实可惜;幸而没认成,要不然家里头多了这么一门亲戚;也是烦心事。”

    郑家长子望着天家表弟脸上那痛心又惋惜的表情;咽了咽口水。回去后同母亲宋氏将今日在酒楼发生的事通都说了一遍。

    宋氏沉吟了会儿,道:“看来二殿下今日是有意要去逮人的,怕是李大夫过来便为了这事。你以后行事切记小心谨慎;尤其是在二殿下跟前,万万要以诚相待。二殿下心思玲珑;善于琢磨人意;若有欺瞒之心,怕当下就给看出来了。”

    “我观二殿下非池中之鱼;他日郑家必飞黄腾达。”宋氏笑得自信;连腰板子都不自觉地挺直了;“你且等着看为娘的说的对是不对。”

    郑家的长子品了品母亲的话;有些明白过来,却仍旧有几分糊涂。“母亲的意思是……咱们家,我那姑姑?”他竖起食指,指了指天,“可二殿下再厉害,总是越不过太子。”

    否则当年就立成了皇太子了。

    宋氏怜爱地望着长子,轻叹道:“你呀,真是读书读傻了。”顿了顿,自己反倒先笑了,“也对,你们男人家从来不爱管后宅事,所以这点上你却是不明白了。”

    “天家事,朝堂事,于我看来都与后宅之事并无分别。”宋氏替儿子分解道,“先前的大殿下同太子争国本,后头可不是因着慈圣太后娘娘在撑着?这与寻常人家里老太太偏疼孩子,为着孩子争东西有何区别?”

    郑表兄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虽是家中的长子、长孙,但长辈们都偏疼自己的幺弟,什么好的都尽着他。虽然都是自家兄弟,一母同胞,可自己心里难免会有不平。

    宋氏又道:“我听人说宫里头大殿下同太子争得厉害呢。这次的梃击案,不正是武清伯家捣的鬼?大殿下同李家既能做下这等事,圣上必饶不得他们。”她笑眯眯地望着儿子,“你可记得你二舅邻居王家的事?一家子兄弟,老大同老幺争得厉害,最后倒是不声不响地老二拔了头筹,得了老子全部的家产。”

    “母亲的意思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宋氏望着似乎开了窍的儿子,略有欣喜地点点头。但还是有不解,“可姑姑似乎没这个意思?若是有,何不早做安排打算?”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娘娘帮着中宫这许多年,人心里也记着她的好呢。到时候若真的太子落败,中宫难道不会在后头扶上一把?”宋氏笃定不成器的太子会输给皇长子,笑得格外开怀,“圣上又偏疼娘娘所出的几个皇子,放眼宫中,再没有能同娘娘争宠的女子了。”

    “我的儿呀,你且等着袭爵吧。”

    另一头,顺天府尹听说有人绑了武清伯的次子上衙门,见都不见,就让人给放了。武清伯是什么身份,背后靠着的是什么,他哪里开罪得起。虽然士人多看不起外戚,有的时候却也不得不向他们低头。

    朱常洵见顺天府的衙役要过来给李诚钜松绑,当下就大为不满。“不听缘由,不问事端,就此将人放了?”他冷笑,“有这等官在,打不得、骂不得,怪道人说老天不开眼。”

    朱常溆拉了拉弟弟,上前一步,抓住衙役要解开的绳子。他的下巴微微抬起,“我要见顺天府尹。”

    衙役上下打量一番,见是个普通富户公子哥儿打扮的半大小子,心里先看轻了几分。可身后聚着这般多的锦衣卫,怕也是来头不小,若非是司礼监某个大太监的亲戚,便是哪家外戚的旁支,仗着上头有人来寻衅滋事。这样的人,他们见得多了。

    “小孩子家家的,别多事!”衙役将朱常溆的手拔开,将李诚钜松开,陪着笑脸,“李千户可有伤着?”

    李诚钜见有顺天府撑腰,当下就牛气了起来。他揉着被略微磨破了皮肤的手腕,指着朱常溆和朱常洵,“这俩小子,给我抓起来,先在牢里头关个十天半个月尝尝滋味。”他斜睨着两兄弟,“也不看看老子是谁,就敢爬到头顶上撒尿。”

    衙役有些为难,他们是两头都不想得罪。这两孩子眉目仿佛,一看就是兄弟,也不知姓甚名谁,若是家中权势滔天,他们轻易捉了人,且不提是饭碗不保,怕连小命儿都没了。

    “我也不为难你。”朱常溆压着心头的怒气,“你去让顺天府尹出来。”

    衙役苦口婆心地劝道:“小公子,我也不知你究竟与李千户有什么过节。若是小事,出了衙门你们自行商讨解决便是了。府尹大人不是你那么容易就能见的。”

    朱常洵瞪着他,“为何不能见?既有案子,府尹自当出来开堂审理。”

    “嗐,我说你们怎么就说不通呢。就你也想见府尹大人?大人哪里是你们这种小屁孩能见的。”衙役被说得不耐烦了,将兄弟俩往外推,“走走走,上别处玩去。这里是顺天府,不是你们玩闹的地方!”

    朱常溆取出了一块牌子,金灿灿的,“你认不认得这个?”衙役定睛一看,吓得当场腿就软了。李诚钜还没走,见衙役那般模样,也起了好奇心,凑过来看了一眼,愣在那儿。

    “现在,能替我们去通报一声吗?”朱常洵好心地问。他脸上的笑容在衙役眼中瞧着就好似是笑面阎王一般。

    “我我、我这就去给二位殿下叫去!”衙役连滚带爬地往里头跑。

    朱常洵冷哼一声,“不知好歹的东西。”他身边的朱常溆却紧紧地捏住了拳头,“阿弟,若今日我们不能表明了身份,是不是人就这么被放跑了?在顺天府求告无门的百姓,又有多少?这还是天子脚下!”

    这一问不仅让朱常洵愣住了,他们身后的锦衣卫也都叹了气。“二殿下,这乃是常事。”一个千户苦笑道,“若是遇上包青天在世,百姓恨不得将人永远都留在任地上不放人走了。便是因调令离开,也会给立座生祠,家里供个长生牌位。”

    这样的待遇极少见,也能体现出清吏之少。

    朱常洵转头望着兄长的侧脸,手伸过去,连着袖子包住他的拳头。朱常溆深呼吸了几次,侧过头朝弟弟笑了笑,“我没事。”

    “嗯。”朱常洵扭过脸,看着步履匆匆的顺天府尹从里面走了出来。

    “二位殿下,下官有失远迎。”顺天府尹说着就要行礼,让朱常洵给拦住了,“礼倒是不用了。”他朝还愣着的李诚钜扬了扬下巴,“先把人再给绑起来吧。”

    顺天府尹看了看呆若木鸡的李诚钜,心里很是为难。但武清伯再厉害,也强不过皇子。罢罢,等结案后,他亲自上门去赔罪便是。

    “不知二位殿下状告李千户何事?”顺天府尹小心翼翼地问道,心里不断祈祷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朱常溆微微一笑,“太子乃我之弟,先前仁圣皇祖母丧期我弟遇袭,是为梃击案。此案久未破,今日我便领了案犯送将大人手中。”他朝顺天府尹扫了一眼,“大人可得细细审了。方才此人于酒楼中亲口认了自己杀了景氏。”

    顺天府尹的脸色瞬间变了。“果真如此?!”在这秋老虎的时节里,他背上的冷汗浸透了官服。现在即便自己想放,怕是也没法子了。

    “大人好生审案,我同皇弟便先告辞了。”朱常溆牵着弟弟转过身,“夏百户。”

    “在。”

    朱常溆与李诚矩擦肩而过,“你留下,给大人留个口供,说说今日酒楼里,李千户是怎么说的。”

    “诺!”

    顺天府尹等两位殿下一走,就肃着脸审起李诚钜来。因有人证,彻底坐实了李诚钜的杀人罪行。旁的却还是要再细细审,但李诚钜与梃击案有关系,却是板上钉钉了。

    朱常溆和朱常洵一回宫,立刻就去见了朱翊钧。他们怕顺天府尹看在武清伯的面上,会轻饶了李诚钜,觉得还是将这事儿同父皇通个气来得更稳妥些。

    有李诚钜牵扯其中,武清伯怕也逃不了干系,事情可不就扯到了朱常洛的身上吗?

    太子现在正看自己这个长兄不顺眼呢。

    他们兄弟能想到的事,朱翊钧自然也能想得到。他听完二人的禀报后,当时心火就烧得老高,只面上还不露出来。“你们回去翊坤宫,同你们母妃说说话儿吧。”

    摒退了两个儿子,朱翊钧就叫了銮驾,上慈宁宫问罪去了。

    面对儿子的质问,李彩凤却觉得自己有苦难言。“我虽不看重汐儿,可他也是哀家的孙儿!哀家为何要纵凶伤他?陛下,难道你糊涂了吗?!”

    “朕没糊涂,朕就是没糊涂才来找母亲的!”朱翊钧冷笑,“母亲的那点心思,朝野上下众人皆知,何必再遮遮掩掩呢!您就是想让皇长子继位,就是巴不得朕早些去了!”

    李彩凤那双看不见的眼睛里突然涌出泪,“在你心里,哀家、哀家就是这样的人?!”

    朱翊钧大喘着气,强自忍住心里的悲伤与愤怒。“是与不是,母亲心里比朕更清楚。原本,朕还打算明年给武清伯提一提爵位,封个武清侯。现今看来,却是没有这个必要了。”

    听着儿子远去的脚步声,李彩凤木着脸,眼泪成串地往下掉。慈宁宫的正殿里,什么声音都没有,宫人们一个个低垂着头,静如鹌鹑。

    “原来陛下竟是这般看哀家的。”李彩凤喃喃道,“原来陛下竟是这般看哀家的。”

    李彩凤突然狂笑了起来,“原来钧儿你竟是这般看为娘的!”

    朱翊钧送给母亲的自鸣钟好似不再走了,李彩凤再没听见声响。她病了,病得很厉害。可向来孝顺的天子却并没有过来探望,就连恪守本分的皇后也没有来。唯有翊坤宫的皇贵妃,偶尔还会过来坐坐。

    李彩凤觉得自己嘴唇干得起了皮,她想叫人来给自己端一杯水,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发不出任何声音。

    喜姐大概也同陛下一般想,觉得是哀家授意武清伯的吧。李彩凤闭上眼,扯动了一下嘴角。好端端的一个苦笑,落在旁人眼中便成了抽搐一般。

    有了天子的催促,顺天府和刑部的速度飞快。几乎是几天内就查清了梃击案的来龙去脉。

    这事儿还真和李太后、皇长子无关,甚至连武清伯本人都不知道。全是李诚钜一手操作的。

    无他,盖因李诚钜不知打哪里听来了天子表弟要给自家父亲提爵位,以后就不是伯,而是侯了。

    这样一来,李诚钜心里就不忿极了。往后等武清伯百年,家里所有的一切都归了自己的大哥,而他怕是什么都分不到,也不会再有如今的招摇的好日子过了。他知道姑母李太后的心病便是皇长子没能成为太子,索性就来个一不做二不休,将现在的太子给杀了,到时候论资排辈,可不就轮着皇长子了吗?

    等事成之后,自己再去往父亲、姑母跟前邀个功,挤下兄长成为下一任的武清侯,轻而易举的事!只可惜张差不顶用,不仅没能把太子给打杀了,就连自己也被生擒,多出后头许多事来。

    李诚钜还没想好接下去怎么办,就被朱常溆和朱常洵兄弟给抓了个正着。到了顺天府,酷刑轮番上,李诚钜本就不是什么傲骨之人,烙铁烫得皮开肉绽后,自然什么都招了。

    案子倒是结了,面上瞧着好似风平浪静,可私底下却不是这样。

    朱常洛发现自己被孤立了。不仅宫人们不愿再往自己跟前凑,就连父皇、母后、兄弟们,乃至讲学的先生们看自己的目光都是异样的。他自然也知道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可他并不认为未曾干涉其中的自己有错。

    周遭的人越是这般对待朱常洛,他心里就越是委屈。夜深露重的时候,苦读的朱常洛顿觉没了味道。起先他以为,只要自己用功听学,事事争得第一,父皇就会将母妃给放出来。

    可后来发现,并不是这样的。

    接着他以为,只要自己将皇太子给挤下来,成为新的太子,父皇就会网开一面,让他们母子相见。哪怕一面也好,他甚至都不求父皇能像疼爱自己的皇祖母说的那样,将母妃给放出来了。

    可后来发现,皇太子的地位稳固得很,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将他拉下来。

    直到现在,对梃击案毫无所知的自己受了牵累,身边却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谁不知道皇长子与武清伯走的近呢?谁不知道皇长子一心想要做太子呢?谁不知道为着王嫔,皇长子不知求了天子多少次呢?

    朱常洛终于清楚地明白到,无论自己再怎么努力,都不可能夺得父皇的目光,甚至一个微笑。幼年时,母妃对自己说的那些话都是假的。

    他从来都是一个,在父皇的心目中不被期待的存在。每每看到自己,父皇就好似看见了他的生母——那个被父皇厌弃的女子。

    朱常洛望着窗外发呆。外间突然下起了小雨,细细的,黏黏的,在夜幕下很难被发现。可一旦当雨丝点在了窗外残留的紫薇花瓣上,一动一动的花瓣就将它们的存在昭然于人的目光之下。

    虽然案情真相大白,李诚钜自己也承认此事悉数为自己一人所为,与慈圣太后、武清伯无关。但朱翊钧还是没有去看望病重的母亲。这种母子彻底决裂的情况传入了朝臣的耳中,上疏直谏朱翊钧不孝的有,认为李太后多年来偏心武清伯府的也有。

    众说纷纭。

    朱翊钧将那些指责自己的奏疏统统留中不发。他觉得自己放过武清伯一马,没给削爵,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李诚钜自然是斩首处死,还有一干参与其中的案犯,统统在同一日于午时问斩。但武清伯全府上下,却一根毫毛都没掉,只被勒令居家不出罢了。武清伯李文全同其夫人吴氏,在听说次子干下这等事后,立即就请来族长,将这个儿子从族中除名。

    最为恼火的,不是王喜姐,也不是朱轩媖,而是皇太子朱常汐。慈庆宫里的东西全都被砸得不像样。

    他早就知道!早就知道!自己那个大哥一直以来都虎视眈眈的!

    朱常汐咬着牙,双目赤红着将一个青瓷壶砸在地上。他是蠢钝,是不够聪明,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就能任人鱼肉!

    他望着朱常洛所住的宫殿的方向,重重地磨着牙。你就等着吧!总有一天,你会像自己那个死鬼娘一样,人不人鬼不鬼,是死是活都没人知道!

    只要等自己登基,只要一登基。立刻就差人去他藩地彻查,就是没有也不要紧,胡乱编造谁不会?!到时候送去凤阳圈着,看他还能翻出什么水花来!

    朱常溆在殿中背着手,来回不断地走着圈。不,他已经等不及了。他希望现在,立刻,马上就让朱常洛滚去凤阳。

    慈庆宫里的事,自有人一字不落地全都告诉王喜姐。听罢后,她闭上眼,苦笑一声,对身边的朱轩媖道:“你那太子弟弟,又发癫了。”

    朱轩媖冷笑,“看来是上回没挨着打,所以不长记性。”虽然她也对以李太后为首的武清伯府及朱常洛不满,可只要朱常汐活得长长久久的,注定不会被轻易废位。而朱常洛迟早是要去藩地的,同他置什么气?

    所依着朱轩媖,便更该同对方交好,以兄弟之情柔之,令人心存愧疚。而后在父皇跟前哭诉一番,自然会被封去最偏远的藩地。

    藩地也是有好坏的,好些儿的,一年岁禄全都有,不好的,当地父母官就此扣下也行——总得先交够了国库分派的税赋才能给得出岁禄吧?

    朱轩媖婚后,没少同徐光启聊天。走过许多地方的徐光启对大明朝整个局势有一定的了解,当说起藩王时,哀叹不少朱家宗室因没有岁禄而活活饿死的,朱轩媖就给惊呆了。

    朱家子弟还能有饿死的?!当年太|祖定了那么高的岁禄,可不就是为着日后的朱家子弟们着想吗?

    不过有了这一条,再看看宫里几个兄弟,朱轩媖心里就有了谱。翊坤宫的郑母妃同他们坤宁宫交好,她自然不会使这种心眼。可这个大皇弟就不一样了,没娘没宠的,摁下来也不费什么劲。

    有慈圣皇祖母看管着?可人总是要老的,要死的。她还能再顾得了几年呢?

    朱轩媖想起当年出阁讲学时,李太后分别送给朱常洛和朱常汐的东西有差别,心下就不平。若全都一样,也无话可说,但就连文房四宝都要分个高下,可就偏心太多了吧?

    “罢了,由着他吧。这事儿的确是受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