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妃重生上位史-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训佬胁煌ǎ空庋庋蔡枘k儿了!”

    朱翊钧皱眉,“朕也不是没想过,可寻常武吏没那么大的权力,管不了事。徐光启要晋身也没那么容易,得从小官小吏往上爬。待朕能用他的时候,人在不在还两说。文官看不起武职,你们也不是不知道。”

    王喜姐幽幽地道:“难道文臣就瞧得起外戚吗?陛下,武清伯同奴家的娘家不晓得在宫外受了多少白眼。陛下就能确定徐氏做了驸马后,不受人白眼吗?”

    朱翊钧自然不能保证。但他这么做自有他的打算。他叹道:“你们心中所虑,朕也知道,也懂。媖儿是皇后的女儿,难道就不是朕的女儿了?莫非朕平日里有亏待了她?”

    “皇后,徐氏曾为秀才,退一步说,此人曾为学子。而大明朝的公主从未嫁给过学子的,此举能开先例。这是其一。”

    王喜姐点点头,先前朱翊钧一心想将朱轩媖嫁于高阶武职官吏,也同她提过这事儿。这点王喜姐却是能同意的。

    朱翊钧见王喜姐面色稍霁,心里松了一口气。“徐氏于火器、算术上颇有建树,还懂西洋文,这一点上日后就能为朕所用。仅仅是皇恩并不足以叫人肝脑涂地,唯有联姻才能让人不得不为朕倾尽全部。”

    郑梦境张嘴想说什么,听到朱翊钧后头的话,还是咽了回去。眼泪不住地在眼中打着转,硬叫她咬牙不落下来。

    “再说,人常言,老夫少妻更为恩爱。”朱翊钧浅浅一笑,“媖儿年纪比徐氏要小那么多,难道徐氏就不会见媖儿天真可爱而心生怜意?为着媖儿,朕也觉得是门说得过去的亲事。”

    朱翊钧最后劝慰她们道:“人是朕亲自定的,徐氏子的为人你们在宫里多日也能品得出一二来。这样总比外头胡乱听人说谁谁好,就替媖儿定下来得更妥当些吧。”

    “可……这也差的太多了。”郑梦境红着眼圈,脑海中不断浮现着朱轩媖的好来,左思右想都觉得徐光启配不上。不过她心里也明白,身为大明朝的公主,朱轩媖身不由己。

    不提本朝,只看开国之初。难道下嫁于功臣的太|祖公主们就不委屈吗?人都没见过一次,更提不上什么感情,是好是歹,都闭着眼嫁了过去。之后还改不得嫁,只能孤老一生。

    比起那些先帝公主们,朱轩媖已经好上太多了。她和徐光启因朱常汐而有过几面之缘,勉强能算作认识。徐光启的为人如何,几个长辈同兄弟们也清楚,多少能算得上知根知底。徐光启纵有种种不妥之处,只凭他一身本事,朱轩媖日后在京中就不会叫人小觑,况书香世家出来的徐氏一门也必不会欺侮了她。

    政治与权力在这桩婚事上交织在一起,她们这些女子只能点头认了,而没有半点反驳的余地。

    郑梦境压低了声音,“不是说徐光启还有儿子?都考过了童试,若是徐光启点为驸马,那他的儿子怎么办?”入科举是为了官身,而驸马一家子都成不了官,这岂不是为难了人家?

    朱翊钧默了半晌,“媖儿还年轻,总归会和徐氏再有孩子。至于徐骥……就令他明面上出了徐氏门,转投去他外祖家。户籍上分开了,总归还能再考。”

    至于私底下人家是不是还住一块儿,相处地好不好,可就两说了。

    “徐氏能答应?”王喜姐不由道,“那可是元配的嫡长子!”

    朱翊钧闻言,沉着脸没有说话。

    在殿外听了许久的朱轩媖此时进来。她向上首的长辈们盈盈一拜,妙目微微眯起,“女儿拜谢父皇、母后,替女儿择的好婿。”说罢再是一拜。

    王喜姐登时眼泪就出来了,将人一把搂进怀里,死紧死紧地抱着。“我的媖儿,我的乖囡囡啊。”

    郑梦境不忍闻中宫的哭声,出声再次确定,“媖儿,这可是你的心里话?若有半点不愿。”她朝将头撇开的朱翊钧瞪了一眼,“父皇同母妃也不会强逼了你去嫁自己不愿嫁的人。”

    朱轩媖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温顺地摇摇头,“媖儿没有半点不愿。徐先生若未牵涉舞弊案,便是进士之才。能嫁得此人,媖儿还有什么不甘愿的呢?”

    她脸上的笑意刺痛了朱翊钧的眼睛。“媖儿,父皇对不住你。”多少年来,每每望着自己这第一个孩子,朱翊钧总想着要给她寻一个什么样的人家,找一个什么样的郎君,心里计较了半晌,只觉着这个也不好,哪个也不妥。

    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等临了头,最终给女儿挑的是这样一个驸马。

    朱轩媖低垂了眼,“媖儿没有不愿,心中只怕徐家乃书香之家。听闻徐先生之父也是秀才。这样的人家,怕是瞧不起媖儿。”

    “他们哪里敢!”郑梦境哑着嗓子,“你虽为公主,天家不能仗势欺人。可到底那么多弟弟呢,到时候犯了事,谁不能给你出头?!皇太子还是你的嫡亲弟弟!”

    坤宁宫里哭作一团,大家都忘了徐光启还没点头答应婚事呢。

    另一头,徐光启好好想了几日,写了一封信寄回家中,让家中的老父与儿子一同参详一二,看看这门亲事到底能不能成。

    因朱翊钧听说了是商量婚事的家书,特地让陈矩开了方便之门,让走的驿站,比旁的家书要更快地送到上海的徐家。

    收到信后,徐光启的父亲徐思诚和他的孙子徐骥不由大吃一惊。

 第80章

    徐骥看着信;怔愣了半晌。他早就想过父亲会续弦,只万没想到;这对象的来头可是有点大过了头。

    其次,才是问祖父;“若是阿爹成了驸马;岂非我就考不成秀才了?”

    “莫急。”徐思诚将儿子的信又仔细看了一遍;“你爹在信里说了;若我们同意;为着你日后考虑,先除籍;上你外祖父家去挂个名儿。等日后他亡故了,再由公主提出来和离,届时你再回来。”

    徐骥满脸的不信;“大明朝的公主能和离吗?多少年了,也没见有这回事。”

    “即便不和离。”徐思诚因儿子的荒诞之举;心里有些烦躁,“公主死了之后,咱们家总能提出来吧?一不负皇恩;二……你爹也能冒尖儿。”

    祖父语气的不善令徐骥摔门而去。他是家中唯一的孩子;连个同龄的伴儿都没有。生母吴氏生下他后不久,就因产后疾而亡故。本还有父亲看顾,可祖母病逝后,父亲也远走肇庆,只留下他一人与祖父相伴。

    平日里有多亲近,此时心里就越容易别扭上。

    徐骥倒不反对父亲续弦,只觉得别扭,又觉得父亲有些攀皇恩。进门一个娘,年纪只比自己大半岁,而自己的父亲年纪比后娘的爹还大。

    难道为了能出头冒尖儿,就可以什么都不顾了吗?徐骥不明白。他自父亲屡次不第后,全家就把希望都放在了他的身上。徐骥倒也争气,童试非常顺利。只因一门心思读书,而不知许多人情世故,想得就单纯些。

    徐思诚在他走后,想要将人叫住,转念一想,还是没说话。孩子自有孩子的想法,暂且先不管,还是儿子这门“亲事”更要紧些。此乃家中大事,由不得徐思诚不好好思量。

    涉入舞弊案后,徐光启以后都没有机会再去参加科举了。士农工商,第一条儿就给彻底废了,连去给人当教书先生都不能够。后面,一个农,家里无地可种,徐思诚也是读书人,心中自有傲气。难道白白供了这许多年的儿子,要叫人去下田种庄稼?工就更行不通了,在徐思诚看来,儿子并无一技之长,所学所知的,不过是些费钱的玩意儿,谁愿意学?谁愿意要?连养家糊口都做不到。而商贾就更别提了,徐家家境窘迫,否则徐光启也不会被逼的远走他乡为了点束脩去教书。

    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徐思诚一行行地看过来,竟是觉得自家的儿子眼下除了哪一个都做不来。

    手里的家书让徐思诚捏得紧紧的,难道真的就只能去侍公主了?

    却又不甘心。

    若选择了天家的恩泽,好端端的家就要散了。唯一的嫡孙要拱手让给外家且不提。天家的公主必定娇生惯养,脾性没得好,自家能不能受得了这份罪?是不是要日日上公主府去晨昏定省?若是如此,徐思诚头一个不同意。自来唯有女子向公婆请安的,哪里有公婆反其道而行之。

    可家里这般情状,哪里还供得起徐光启一个吃白饭的?要不是靠着富庶的外家,徐思诚自己就连白米粥都喝不上。

    徐思诚左思右想,觉得这事儿还是得再和多年来给了徐家不少恩惠的吴家去商量商量。他走到徐骥的门前,敲了敲,“你出来,同我一道去你外祖家。”

    里面起先没动静,过了会儿,徐骥才满脸不高兴地开门。徐思诚上下一打量,不由笑了。孙子脸上虽不好看,可衣裳却是换了干净的那一件。

    “走吧。”徐思诚叹道,“早先儿走,咱们还能早些儿回来。”

    徐骥长长地“哦”了一声,然后闷不做声地跟在祖父后面。

    徐家与吴家隔了三里路,二人到门口的时候已是走得气喘吁吁。

    徐思诚定了定神,将身上的灰掸了掸,又去替孙子掸衣。他叮嘱道:“进去后,莫要随便出声,我来说便是。”

    徐骥老大不高兴地点点头。

    “谁啊。”吴家里头远远地传来一个妇人的声音。

    徐思诚堆了满脸的笑,“是我。”

    门后的闩子被抽掉,一个灰发多黑发少的妇人探出头来。她看到徐骥就笑眯了眼,而后才将目光转到徐思诚的脸上,“是亲家老爷。”她朝徐思诚点点头,扭头往里喊了一声,“亲家老爷来了。”

    而后领着他们两个进来。

    一个身穿道袍,头戴东坡巾的男子飘然如仙,从正堂慢慢走了出来。他虽同徐思诚的年纪差不多,但看上去可比他要年轻,一口美髯随风飘逸,红光满面皮肤白皙,走路步履轻盈,全不见老态。

    这位便是徐光启的老丈人,吴小溪,是位处士。所谓处士,便是考取了功名却并不出仕的文人。徐光启当年第一次乡试落第后,不知怎得,就入了吴小溪的法眼,令他另眼相看,将女儿相嫁,并指点徐光启的学问。后来徐家的家境越发破落,他也就时不时地接济着。

    吴小溪抬起眼皮,一看徐思诚欲言又止的模样,就知道他们今日过来是有事。“随我进去里屋吧。”进屋后,将所有的人都唤出去,开门见山地问道,“亲家老爷是有事?”

    徐思诚有些喏喏,不知该怎么说。他在路上就同自己说了,便是话说一半,吴小溪就开口骂,也认了。这事儿本就是徐家不占理。但见了人,徐思诚却觉得自己半个字都说不出来了。

    吴小溪看出他的踌躇,浅笑,“无妨,直管开口便是。”他用慈和的目光望着一直闷闷不乐的外孙,“是不是家里又没米粮了?不打紧,外祖父派了下人去取来,再给你们半斤腌肉,可好?”

    徐骥略抬抬头,咬了下唇,觉得疼了才松开。“不是为着这个。”

    “那是为了什么?”吴小溪摸了摸外孙,“还有什么事,能叫咱们骥儿不开颜的。”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徐思诚不说话也得说话。“是光启。那孩子……有意续弦。”

    吴小溪脸上的笑意更盛,“我当是为着什么。”他摸了摸外孙的手,“若是为着这事儿不高兴,骥儿可是过了。男子大丈夫,不说续弦,就是纳妾都是常态。这没什么好不乐意的。你不是常说家中就你一人,没有兄弟姐妹吗?等新娘子进了门,你就又有了母亲,到时候就有弟弟妹妹陪着一道耍了。”

    徐思诚咽了咽口水,“续弦的对象,是当今圣上的皇长女。就是中宫所出的那位。”

    吴小溪的笑意凝固住了。“此事当真?”

    徐思诚点头。

    这下吴小溪明白了,为什么徐家会上门,也明白了为何外孙会不高兴。这的确是一件需要好好考量的事。他思索了一会儿,并不立刻出声,而是先问徐思诚,“子望兄怎么看?”

    徐思诚苦笑,“我虽不愿,但为着光启想,不愿也得愿。”他望着吴小溪的眼神分外真诚,“我知道若是尚了公主,徐家就此对不住吴家了。可光启……他实在是不争气啊!亲家公还不知道,他牵涉进了直隶的舞弊案中,功名都给夺了。”

    原是如此,怪道会打起尚公主的主意。吴小溪并不意外,换做是自己怕也会这般去考虑。他们今日前来,大概是为着徐骥吧。当爹的已经没了指望,但徐骥却不能因此被耽误。

    “骥儿,你怎么想?”两位长辈商量的时候,并没有特别避讳孩子,此时吴小溪便问道,“同外祖父说说看。你须知道,官场之事可不是闷头读书就能学来的。且莫怕,说说看,若有错处也无妨,都是自家人。”

    有了外祖父的鼓励,徐骥的胆子就大了。“祖父、外祖父,我不想阿爹尚了公主,也不想一家子散了。现在这样不好吗?阿爹回来,还是可以同我一道读书的。”

    “可是你爹回来后,就是再怎么努力读书,也没用了。”吴小溪淡淡道,“他这辈子再也不能考取功名,博得官身。甚至都不能教书。骥儿,你可有想过,家里面多养一个人,就得花多少银子?你爹堂堂丈夫,还是念过书的,会愿意去给人去做长工养活一家子?”

    外祖父未能言尽的话,徐骥心里明白。徐家总不能就靠着吴家吃饭。一家子三口男人,还能不能有点骨气了?

    徐骥是想明白了,可心里也就越发堵了。

    徐思诚在一旁听着,心里“嗯”地一下。亲家公这是松口了?是……同意让儿子去尚公主?

    吴小溪拍了拍外孙,朝徐思诚正色道:“光启想要尚公主,我看倒是可行。只怎么个尚法,却要好好商量。”他冷笑,“天家想要一个读书人做驸马,可总得出点血才行,咱们可断不能做赔本买卖。”

    徐思诚呷摸着亲家公的意思,想了一会儿,将目光对上了徐骥,突然福至心灵地明白了过来。他站起身,朝吴小溪行了一个大礼,“有劳亲家公指点。”

    吴小溪摸着长须,“阿元虽然没了,但有骥儿在,你我总归是亲家,断不了的。”

    “那是。”徐思诚正色道,“他日飞黄腾达,定不忘今日相助之功。”

    吴小溪点点头,捋着胡须,嘴边的笑意有些意味深长。

    徐思诚见事情了了,就准备带着徐骥回家。却不料吴小溪突然道:“骥儿且留下。”他笑呵呵地望着徐思诚,“子望应当不会舍不得吧?我留外孙子说会儿话。”

    徐思诚哪里会反对,当下就应了,独个儿回的家。在家里用过饭,天色渐暗,他一直立在门前,远眺着徐骥的身影。

    过了许久,才看见徐骥坐在驴车上,慢悠悠地回来。他从驴车上跳下来,徐思诚见他面色好了许多,脸上不由一松。

    徐家无钱,徐思诚只得靠一张嘴说了一箩筐的好话,将赶车的人谢过了,才同徐骥回转到屋子里。

    祖孙俩在一起泡脚,徐思诚有一搭没一搭地套着话。“你外祖父是叫你留下,说学业的事儿了吧?”他叹道,“要没这档子事,你明岁就能去考秀才了。”

    “才不是。”徐骥两只脚在水里搓了搓,“外祖父叫我歇几年,好好念了书,经些事儿,再入考场。”他歪着头看祖父,“外祖父还说,让我现在家里头,同公主好好相处几年,等要考了再除籍,挪去吴家。”

    徐思诚一怔,旋即苦笑一声。亲家公果然没像他嘴上说的那么轻松,心里还是极在意的吧。

    人都说继子同后娘的关系最为微妙,一个不好,就闹出一桩家务事。公主是金枝玉叶,能轻易退让?徐骥又是年纪小,不通世故,想来也只能被当枪使。到时候闹到天家跟前,徐光启更是得两头受怨。

    待年限一过,徐骥该入科场了,拍拍屁股就走人。留下一大摊子家务事,有了缝隙的感情怎能再缝补起来?

    徐思诚不得不感慨,吴小溪这一招实在是高明。就连他都反驳不得什么。

    徐骥叫外祖父说服了之后,不过几日,就同徐思诚一同北上入京去见父亲。徐光启听说父亲同儿子一同前来,心里自然高兴,但也焦虑,生怕这一桩暂且还看不出好坏的亲事离间了他们一家人的感情。

    徐光启那头久久没等来消息,朱轩媖却依旧开始准备嫁妆了。说是准备,其实大部分还是由王喜姐在操办。两宫太后听说了这场婚事,都没说什么话。陈太后是病入膏肓,又素来不理事。李太后是完全不想管——这可不是朱常洛的婚事。若是皇长子要叫配一个定过亲的丫头,她头一个就跳起来上乾清宫去大闹。

    不过是个皇女,并不打紧。既然天子愿意舍了脸面,叫天下人嗤笑,那直管去做便是。

    这些事朱轩媖心里都有数,只不过全都抛在脑后,通没有管。她一心一意地闷在宫里做着绣活儿,只偶尔同来串门的朱轩姝说说话。宫里倒是皇子多,皇女少,能说得上话的也就她们两个姐妹罢了。

    朱轩姝为了排解姐姐的忧闷,倒是日日来坤宁宫,只看着朱轩媖的眼神再与以往不同,小心翼翼的,说话儿也不敢高声,用词也得斟酌再斟酌,才敢说出口。

    向来敏感的朱轩媖自然察觉到对她态度的转变,不由笑了,“这般紧张做什么,又不是我出嫁了,就再回不得宫,同你做姐妹了。”

    朱轩姝只笑笑,没答话,低头继续绣着手里头那个不成样子的帕子。她预备着等皇姐出嫁那天送的。

    日子不紧不慢地过着,上一瞬还叫人觉得犹如白驹过隙,下一刻又好似只过了半日,待去看了黄历,才发觉日子早已飘然而逝。

    这日,朱轩姝一早起来,就觉得眼皮子直跳。她说不上来是因为什么,只如常般起来洗漱,随着母亲去向两宫太后请安。

    郑梦境同她回来的时候,却听吴赞女红着眼圈来报,说是阿狸死了。

    郑梦境叹道:“既如此,好生安葬了。”她牵着朱轩媖进殿,“可怜了阿雪,没了相依为命的母亲,日后可怎生是好?还能活得几日?”

    朱轩姝心里当下就觉得不好,呼吸越来越急促,可她明白,这不是因为伴着自己长大的阿狸故去的缘故。

    变故发生于后半日。

    朱轩媖两手捧了陈矩送来的圣旨,呆呆地坐在床边。她只挨着一小半儿,险险就要跌下来的模样,周围瞧着的人都没出声提醒,只心里头吊着。

    陈矩送来了圣旨就走了,没多待半刻,连茶都没抿上一口。朱轩媖知道他不是急着去向父皇交差,而是怕留下来,受了在正殿哭泣的母后迁怒。

    一阵天坼地裂的哭声由远及近。

    朱轩姝哭得直噎气,从门外跑进来,摔了好几次。她哭着扑倒在皇姐的脚边,双手死死抱着她的腿。泪水从下巴上滴落,浸湿了朱轩媖膝头的裙澜。

    “不嫁!皇姐,我们不嫁成不成?”朱轩姝的嗓子都已经哭哑了。她是从翊坤宫跑过来的,这面圣旨刚下,那头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后宫。

    中宫唯一的皇女,嫁于上海籍的徐氏子。

    朱轩媖心里倒是松了口气。好像一直悬于头上的利剑,现在终于落了下来,一刀砍了干净。她将圣旨随手丢在床上,把妹妹从地上扶起来,用手背替她擦着泪,脸上还挂着笑,“哭得什么,父皇替我觅得良婿,难道你这做妹妹的,不替我高兴?”

    哪里能高兴的起来?!朱轩姝这几日拜菩萨都拜地勤快,每次都念着菩萨开眼,莫要将这亲事成了。谁人不知朱轩媖不是嫁,而是送。她不是新嫁娘,而是穿着红衣红袍红绣鞋的人质。

    朱轩姝打着嗝,恨恨道:“我便不许你嫁,这本就不是什么好亲事!”

    “姝儿,人不能任性。”朱轩媖淡淡道,“我知你性子,看着整日乐呵呵的,心里比谁都有主意,其实啊,你就是个犟脾气。”她点了点妹妹的鼻尖,“这个以后可得改改了。”

    朱轩姝眼睫上犹挂着泪珠,“姐姐心里不怨吗?是父皇……父皇他……”

    朱轩媖按住了她的唇,摇头,“我从未怨过任何人。姝儿,你我在宫里长大,享尽锦衣玉食。你可曾想过,普天之下,可有白得来的东西?”她再次摇头,泪盈于睫,“没有。所以我早就明白,终有一日,自己会为这份锦衣玉食而付出代价。”

    姐妹俩的额头抵在一起,朱轩媖望着妹妹的眼中闪烁着不忍和彷徨,“也许有一日,你也会同我这般的遭遇。但我却希望,你永远都不会遇上。”

    朱轩姝的牙齿不住地轻轻打着战,自己也会有朝一日同皇姐这般吗?嫁给一个自己完全不想嫁的人?

    “算起来,我同徐先生也不算没见过面。”朱轩媖笑笑,“比起旁的人,能在婚前同夫婿见一面,已是很了不得了。听说我那未来的公公也是秀才功名,继子年纪小小就有了功身。姝儿,往好处去想,难道还有人会嫁地比我更好吗?”

    “不会再有了。日后徐先生,”朱轩媖顿了顿,脸上丝毫不见一个待嫁女子的羞涩,“该叫驸马了。日后驸马会受到父皇的重用,再没有外戚有这份殊荣了。姝儿,菩萨待我不薄,我已是心满意足。”

    朱轩姝的唇上下微微颤动着,最后摇着头,将脸埋进姐姐的怀中。她的手紧抓住对方妆花缎子制成的袄子,好似这样就能不让皇姐离去。

    出于对徐家的担心,朱翊钧很快就定了女儿的册封礼和婚礼的日期。朱轩媖的封号是荣昌,此后她就是真真正正的大明公主了。

    成亲前三日,朱翊钧宣了荣昌公主去乾清宫见面。朱轩媖欣然前往,与父亲对坐于榻上,中间隔着一张炕桌。

    “媖儿,出嫁后,朕不会建造公主府。”朱翊钧不敢看她,“不过会另赐一所离宫里近一些的宅子,给你和徐家住。过门后,记得莫要仗着公主的身份,徐氏一门都是学子,心里傲气得很,受不得这等。你乖乖儿地……”

    不等朱翊钧后面的话说完,朱轩媖就温顺地点头,“父皇毋须多言,荣昌心里明白的。于先夫人,荣昌会执妾礼,每日于长辈前请安,视继子如己出。”

    朱翊钧咬着牙,眼泪一下就盈满了眼眶。许久之后,炕上的茶都已经凉了,他才从重重地点头,从齿缝里蹦出一个字,“嗯!”

    朱轩媖起身下榻,朝扭过头的父亲拜了三拜,离开。

    裙裾擦过青砖,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越来越远。朱翊钧甚至还来不及去细听,就再也听不见了。

    出嫁的前一晚,王喜姐和郑梦境摒退了所有人,与穿戴着婚嫁衣饰的朱轩媖面面相觑。

    “母后,母妃,你们来得却是正好。”朱轩媖点了红的绛唇微启,“媖儿心里也有些怕,正好同你们说说话儿。”

    王喜姐重重咬了下唇,把头微微侧开。郑梦境牵过朱轩媖的手,叹道:“荣昌,今日我同,”她朝王喜姐看了看,“娘娘过来,是有些事要交代你。”

    朱轩媖虽正色,脸上还是挂着以往的浅笑,“母妃有话,不妨直言。媖儿自当谨听教训。”

    “我听说徐家先头的那个亲家,姓吴,不是个好应付的。你那继子素来听他外祖父的话,似乎一直对你颇有微词。”郑梦境压低了声音,将兄长打探来的消息悉数告知,“你且要小心谨慎些。再有,男子,越是年长,便越是疼爱小女儿态的模样,你且要记在心上。”

    若说前头,是让朱轩媖同徐家的下一代打好关系,凡事退让。那后边一句,就是郑梦境将自己这些年来霸宠的手段尽汇作一句,教与她。男子爱撒娇,略略使些小性的女子,若是能再惹人怜爱,懂事听话几分,就越发能得人心了。

    朱轩媖微微低头,露出后头一截雪白的皓颈来,瞧着倒是有几分新嫁娘的羞意。“谢母妃教诲,媖儿谨记于心。”

    王喜姐至始至终都没能再说出半个字。不是她不想开口,而是她怕自己未语泪先流。女儿已经够苦了,何必再添了她的愁意呢。一切婚前该说的话,都由郑梦境一人替她说了。

    第二日出嫁,王喜姐坐在上首,看着女儿由都人搀着,朝自己行礼,她只觉得一口气上不来,就梗在了胸口。身侧坐着的郑梦境立马就发现她的异样,想出声喊太医,被王喜姐一手按住了。

    王喜姐动了动嘴,极轻极轻地道:“今日,是媖儿的好日子。”她的眼泪早就哭干了,再也出不来什么,只干干的,睁着,望着女儿的身影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就在朱轩媖出嫁的这一天,阿雪僵了的身子在它当年生小狸奴的草丛里找到了。朱轩姝抱着死去的阿雪,哭得撕心裂肺。

 第81章

    朱轩媖睁开眼,伸手探了探身边的被褥;已经凉了。她起身撩开帘子,外头的嬷嬷赶紧取了软鞋过来替她穿上。

    “驸马呢。”朱轩媖问道;“什么时辰了?是不是我起晚了?”

    嬷嬷替她打了水来洗脸,“驸马早早就起了;正带着小公子在书房早读。殿下并未起晚;还有半个时辰才是给老太爷请安的时候。”

    朱轩媖顿了顿;动作加快了几分;“半个时辰?已是晚了。以后只要驸马起来,就叫醒我。既嫁作人妇,自当尽心侍奉。”

    嬷嬷没说话,只心里发酸。

    长长的头发被挽起梳作妇人髻;朱轩媖望着镜中的自己;由嬷嬷们给自己穿上正红色的新衣。王喜姐为着女儿;备下了几十箱的衣料;另还有十数个箱子的缝制好的新衣。镜中的朱轩媖一身深深淡淡的红,明艳动人。

    正堂内,徐思诚坐也不是;立也不是。他心绪不定地问道:“光启;等会儿殿下来了,我是不是别坐在上首比较好?免得怠慢了殿下。”

    徐光启笑道:“殿下的性子在宫里也是一等一的好,爹等会儿见着人就明白了。您现在是长辈,只管在上头坐着便是,殿下定不会不快。”边说着,边将父亲扶上上首坐下。

    徐骥抿着唇,双手缩在袖中微微发抖。虽然父亲说新进门的继母公主性子好,但他在上海的时候,没少听人说后娘的不是。但也无妨,一旦有隙,他大可回上海外祖家去。

    外头传来纷沓的脚步声,徐光启丢下一句,“我去迎殿下。”就出了门。几息的功夫后,他与朱轩媖一同入了堂。

    朱轩媖跨过门槛,未语先笑,带着几分新嫁娘的羞涩。

    嬷嬷在徐思诚的前面摆了一个软垫,朱轩媖行至跟前,双膝一软就要跪下。身侧的嬷嬷看得眼酸,堂堂中宫所出的皇长女,什么时候受过这份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