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流光转-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裴敏中白了他一眼,说道:“没我这封信,你试试看能叫开金陵的城门不能?就算你能再骗宣惠一回,你看你还能不能说得通孟晔?他现在定然是后悔到嗓子眼了!”

    王聿将信收进怀里,说道:“我以为你会叫戎真跟我一同去金陵……”

    裴戎真站在两人身后,听见提到自己,连忙说道:“我还是陪着世子爷的好!川蜀这一趟,我实在是怕了!”
………………………………

第三百三十九章 接风

    两日后的正午,孟世仪正带着人昏天暗地地挖着地道。突然有人来报:“大人!今日敌军不曾照例在西门炮击,反倒从北门和东门调走不少人,往江边方向去了!”

    孟世仪擦了把脑门上的汗,吩咐道:“快去通知各队都停下来,叫人在地听好好听一听动静!”

    说完,他刚歇了口气,突然大叫一声:“不好!该死的汪以明,不会是他先挖好地道了吧!”

    他一面往外跑,一面下命令:“你们都出来歇歇,等复工的命令!”

    骑在马上向西门狂奔的时候,孟世仪不住地在心里祈祷,千万不能是敌军先挖到了城门下!若他们此时就是去取火药,那最迟明日这个时候,金陵城就要天塌地陷了!

    金陵城西门的城墙上,孟晔和张骏各自拿了一个千里眼,仔细地看着远处敌军的动向。

    “可曾看到敌军有人运东西回来?”孟世仪下了马便三步并作两步上了城墙,气喘吁吁地问道。

    “没有。”张骏答道,“看不出来这些人去江边要做什么。”

    “我们的地道每日随机停工五次,方便人在地下监听。敌军的地道确实越来越近,但是应该都还在城墙数十丈之外。没道理他们能躲过地听,一直挖过来。”孟世仪蹙眉道。

    “无论敌军那边是什么情形,”孟晔道,“我与张千总商量过了,明日天一亮,由他带领一万人杀出去,掩护五人向北边王爷那里报急。然后这一万人便回撤,在城外诱敌过来,再用城墙上的火炮加重弩击敌,能杀多少是多少!咱们不能再坐以待毙了!”

    孟世仪知道,父亲这是真的着急了。他郑重地向张骏道了谢,说道:“张千总回去休息准备吧,我现在替你在西门守着。”

    张骏向二人行礼,自去点兵预备不提。

    “父亲……”孟世仪转头看向两鬓斑白的父亲,心中很不是滋味。

    “可恨你我父子二人没有谢玄、李光弼、张巡那样的本事,将一个富足坚固的金陵城守到这般田地,真是没用啊……”孟晔的苦笑中显出了丝丝老态。

    孟世仪感愧,但依旧劝道:“父亲不要泄气,事情还没有坏到那样的地步。金陵城防并没有伤筋动骨的损伤,守城将士也都还士气高昂。只要我们坚持下去,终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一日。”

    孟晔勉强地笑了一下:“你这毛躁的小子,倒也有沉住气劝慰我的时候……”他挥了挥手,疲惫地说道:“你先下去吧,去北门和东门巡视一遍。再派人把地下的动静报给我,然后就叫挖地道的人复工吧。”

    孟世仪应了声“是”,领命而去。

    *

    长江边上,王聿下船,头一次见到了传闻中的汪家庶长子汪以明。他与汪以谦无甚相似之处,唯有那鹰钩鼻子,两兄弟是如出一辙。

    “果然百闻不如一见,王将军仪表非凡,我替我家妹子可惜了!”汪以明笑道。

    王聿平生最恨别人夸赞他的长相,不由冷哼一声道:“不敢得汪大公子称赞,我这一段朽木,如何配得上贵府珠玉!”

    汪以明以前不明白王聿为何坚持要退亲,现在却觉得自己若是他,估计也不会轻易看上寻常的庸脂俗粉。

    他笑着看了眼江上一眼望不到头的王家船队,谨慎地问道:“不过区区一个金陵城,怎能劳烦王将军把全部身家都带上了?”

    王聿笑道:“这点儿人倒还掏不空我们湖广的家底!实不相瞒,你家的心思,我家也有,哪能叫梁瓒知道我家到底有多少人呢?”

    “照着我父亲与你家的约定,南直隶太湖以北归我,以南归你。日后你家不得北上,我家不得南侵。至于两家做儿女亲家的事,”王聿笑着看了汪以明一眼,“你三弟已经被宣惠公主抓了,我妹妹可不能嫁这等草包……”

    汪以明赶忙笑道:“这个自然!我家六弟尚未娶妻,与我乃是一母同胞的兄弟,比老三不知强上多少倍!等金陵城到手,我叫他过来给你瞧上一瞧,何如?”

    王聿点点头,算是应了。

    “我在营中设了宴,王将军可否赏光前去一叙?”汪以明笑道。

    王聿看了看已经偏斜的日影,笑道:“今天晚了,我的人今夜就歇在船上,明日再行扎营。至于酒席么,大公子搬过来便是!”

    汪以明在心中暗骂了一句狡猾,可毕竟人家的军队比自己多上数倍,只好照办。

    一夜划拳行令,很是热闹了一番。等到月上中天,王聿借口长途跋涉,疲倦劳累,便止了宴饮,由人扶着,晃晃悠悠地回了船。

    汪以明不动声色地给旁边的小厮手里塞了块银子,小声问道:“你家将军一向都这样量浅么?”

    那小厮掂了掂银子的分量,眉开眼笑地说道:“大公子客气了,我家二爷今日这已经是很给您面子了,平日里都是滴酒不沾的。以往在金陵的时候,即便是王爷劝酒,也多不过二两。就算是那样,也得睡上大半天呢!”

    汪以明点点头,叫了自己的人回营。

    一个时辰后,四周已经完全静了下来,只有江水时不时拍打岸边的声音还在继续着。

    王聿在船舱内已经换好了一身玄色短打,裴敏中的那封信被他紧紧地揣在怀里。

    “将军,横竖都已经到了金陵城下,咱们只管在外头把汪以明围住,狠狠地打就是了,您又何必这个时候冒险进城呢?”随从在一旁纠结地劝道。

    “我去自有我非去不可的道理。”王聿最后整了整袖子,拿起桌上的佩剑便走了出去。

    “如果不出意外,我定然会在天亮之前回来。若正午之前还未回,你们就按照原计划下船扎营。对汪以明,只说我宿醉未醒就是。如何拦住他,又叫他不生疑,就看你们的本事了!”

    随从应道:“将军请放心!”

    王聿从船后的小舢板上下来,上了自己的战马,在黑夜的包裹下,单枪匹马向金陵城奔去。
………………………………

第三百四十章 信使

    王聿在外圈兜马逡巡半晌,选择了从正阳门进城。

    因金陵城南门正阳门最大最坚固,上面炮楼、箭楼、敌台齐备,所以汪以明并未在此处留有太多人手。

    夜色浓重,且王聿是单人单骑,城楼上的守军直到他骑至护城河,才发现其踪迹。

    “站住!城下何人?”守军喝道,霎时便有七、八张被拉满的弓对着王聿。

    “我有成国公世子书信在此!”他从怀里掏出了那封信。

    城上的人面面相觑,都将信将疑。一个小头目派人去通知孟晔,自己带着几个人下了城楼。

    “哗啦”一声,厚重的城门正中的小方窗被打开,小头目隔着门问道:“你是谁?怎么会有裴世子的书信?”

    “是我。”王聿挪步走到小方窗前面,一张美玉一般的脸出现在众人面前。

    “王,王将军……”小头目吃惊得结巴起来。

    军中近日纷传公主错放王聿,王家借着长江上游之便,隔岸观火就已经是很给梁瓒脸面了。说不好王家就会趁乱顺流而下,与汪家两厢夹击,金陵城必定存日无多。

    王聿当着小头目的面将信撕开,里面滚落出来两个物件,一个是枚羊脂冻的小印,是裴敏中常用的私章。另一个是一枚白玉耳珰。

    王聿心中一动,紧紧地将耳珰捏在手里,只把裴敏中的印章递了过去。

    门后的几人传看过后,那小头目恭敬地说道:“王将军请稍等片刻,小的已经派人去请孟大人过来。”

    王聿道:“无需多言,你们快着些便是。”

    一顿饭的工夫后,孟晔气喘吁吁地骑马赶来。隔窗一看,果然是王聿,他紧紧绷着的心弦一下子就松弛了下来。

    “快,开门,请王将军进来!”孟晔连忙招呼道。

    王将军?

    听着这个称呼,守城的士兵都放下心来,看来王聿是友非敌了。

    “我方才听人说王将军带有裴世子的信?他现在人在何处?”孟晔问道。

    此时王聿已经翻身上了马,他一面扬鞭催马,一面说道:“我现在要将信给公主送去,孟大人不妨一起来吧……”话未说完,马却已经跑得远了。

    自从金陵被围,成国公府半夜被叫门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下人们都战战兢兢的,盼着是王爷那边的消息,又怕来的是祸不是喜。

    宣惠迷迷糊糊被叫醒时,听采薇说了好几遍,才反应过来是王聿回来了。

    她欢喜得披衣便要下床,却被旌云拦住。“王将军虽是熟人,却是外人。公主,您去见他,至少要衣衫齐整吧!”

    宣惠笑道:“拿件褙子过来就是了!”

    她自己动手随意挽了个髻,穿上沅湘递过来的褙子,便去了正堂。

    正背着手等候的王聿听见动静,转过身来,深深地看了一眼宣惠,单膝跪下道:“微臣救护来迟,累及公主和王妃、世子,请公主降罪!”

    宣惠命人将他扶起,笑道:“王将军也是被人蒙蔽,何罪之有!你能及时回来搭救,我很高兴。”

    王聿贪恋地看着她的笑靥,轻轻地说道:“你瘦了……对不起。”

    宣惠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起身调整了一下裙摆又坐下,笑着问道:“你带了多少人回来?怎么还要这样冒险进城走一趟?”

    王聿只觉得自己有满肚子的话要说,可突然看到宣惠樱红色的褙子下露出一截白绫里衣,边上绣着玉色万字不到头斜纹边。

    仿佛是来求着被称赞的孩子,发现奖励的糖果已经没有了,王聿很合时宜地闭上了嘴巴。

    冒险进城,不过是因为害怕宣惠怀孕受不得刺激,又怕她性子刚烈,因为错判形势而自戕。

    有些事,自己做了就行了。问心无愧,自己心安,足够了。

    “……我带了二十万人来,这是我父亲手下全部的兵力。裴世子从川蜀办完事,径直去了武昌府。我这里有一封他给你的信……”王聿掏出了那封信放在桌上。犹豫了片刻,他又从腰带里拿出了那枚耳珰。

    “啊?”宣惠又惊又喜,嗔怪道,“你怎么不早说呢!”

    她拿起那封信,又一把抓过耳珰,放在手心里,甜甜地笑了。

    “他现在在哪儿呢?”宣惠一面拆信,一面问道。

    王聿苦笑一下,明明坐在宣惠面前的是自己,可裴敏中不用出现就能把风头抢得一干二净。

    “裴世子从旧江口直接取道进了运河,想早日辅佐王爷拿下京城,好回金陵与,与你团聚。”

    宣惠没有接话,拿着信认认真真地看起来。

    王聿静静地看着她,一时咬嘴唇,一时皱眉头,过了一会儿又吃吃地笑。果然,她一颦一笑都是为着他……

    半晌,宣惠看完了信,才发现一直晾着王聿。她不好意思地笑道:“王将军,你莫见怪……”

    外面有丫鬟来报:“孟大人、张千总和小孟大人过来了。”

    王聿收了收心神,站起来等孟晔。

    “……汪以明一直以为我是遵照我父亲跟他家的约定,过来攻打金陵的。这仗是一定打得赢,但咱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将伤亡降到最小。”

    孟晔点点头,笑道:“王将军若迟来一步,明日天亮我们就要主动出击、背水一战了!”

    王聿道:“明日正午之前,我带的人会在汪家军之外再围一层,但汪以明一定会要我与他一同在阵前攻城。你们在城上观战即可,若盲目用火炮、箭弩,只怕也会伤到我手下的人。”

    “这……”孟晔与张骏对视一眼,有些尴尬地笑道,“只叫王将军一人出力,我们岂不是都变成吃干饭的了?”

    王聿自嘲地笑了一下,说道:“就当是恳求孟大人给我恕罪的机会了……当初你不愿意放我回湖广,原也是对的,那本就是我父亲撒的谎。我也是想用金陵一役,洗清我王家身上的污点。”

    说完,他起身郑重下拜,说道:“还请诸位成全王聿。”

    宣惠笑着命人扶他起来,说道:“王将军不必如此,我历来没有疑过你。只不过是你的这个决断,做得有些晚……当然,也不算晚到无药可救。你就放心吧,三哥面前,有我保你。”
………………………………

第三百四十一章 剖白

    当下几人商定了明后两日御敌的细节,孟晔便要告退。王聿道:“我还有……有几句话要带给公主。”

    孟晔以为是裴敏中要带给宣惠的私话,连忙带着人出去了。

    “公主,”王聿攥紧拳头,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我,自从当年在武昌府碰见您,我就……当时还以为您是裴世子的妹子……后来知道了您是公主,还与裴世子有婚约……我虽然知道不妥,也没想着会有什么指望。可心里依旧存着个痴念头,叫你难堪了,是我,是我对不住你……”

    平日里王聿总是一副风度翩翩,不苟言笑的样子。相比现在这副局促不安的模样,宣惠只觉得有些心酸。

    “你……”她觉得自己该说些什么,可开了口,却又沉默下来。

    王聿连忙摆手道:“公主你别误会,我不是想要怎么样……如今你与裴世子琴瑟和鸣,又马上要做母亲,我只是想,想着不能再拖累你……我自己身上也有责任,不该再这样任性下去,该与前事做个了断。娶妻,生子,像你和裴世子这样,好好过日子。”

    宣惠笑道:“你并没有拖累我什么,你能这样想,我真的特别高兴。”

    王聿看见她笑了,心里轻松了很多,说道:“我也不能为你做什么,现在能做的些许,只当是酬你的知己之情。因着父亲,旁人总疑我,唯有公主你愿意信我。只可惜我醒悟得太晚……”

    宣惠笑道:“我方才说了,倒也不算晚。我在金陵城里等着王将军功成那一日!”

    王聿笑道:“定不辜负公主所望!”

    他起身向宣惠行礼告辞,刚往外走了两步,又转过头来问道:“不知侧妃一切可好?自打母亲去世后,她的身子似乎一直不太好……”

    宣惠想起上次见王妙言,那副憔悴消瘦的模样,不知该如何跟王聿讲。“……她无甚病痛,只是心情郁郁,所以有些瘦,精神也不大好……”

    王聿面上闪过一丝痛苦的表情,他叹道:“都怪我当初没有死命拦住父亲……即便是做亲,也不该存了旁的念头……斗胆请公主对妹妹照拂一二,王聿不胜感激!”

    宣惠笑着点头应了。

    王聿走后,宣惠重新回到内室,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

    王聿性格内敛,人却非常地温和,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柳夫人自小苛待他,长大后又用婚事胁迫他。可即使是他羽翼渐丰时,他也未曾对柳夫人和两个妹妹下手。相反,他对王家两姐妹都疼爱有加,到了这个时候也不忘托人照顾妹妹。

    王聿自小没有得到过什么关爱,却依旧保有一颗温暖的心。这样一个好男儿,应该娶一房爱他敬他的妻子,两个人生上几个孩子,高高兴兴地过一辈子。

    可找谁好呢?宣惠的眉头拧成了一个“川”字。

    如今王家地位十分尴尬。王府里有个备受冷落的侧妃,外头又背着叛臣的嫌疑。好一点的世家,谁愿意把女儿送过来?

    “公主,”沅湘端了一小碗莲子粥进来,“您晚上就没好生用饭,大半夜又被叫起来,先垫垫肚子再睡吧。”

    宣惠这时才觉得肚子有些饿了,便笑着接过来,一小口一小口地喝着。

    沅湘看着宣惠放在床头的那封信,迟疑半天还是忍不住问道:“世子爷现在去了京城,那,那裴护卫……”

    “裴护卫怎么啦?”金陵转危为安,宣惠心情十分地好。

    “裴护卫去川蜀找世子爷了嚒……如今两下里走岔了,是不是该把他找回来?”沅湘见宣惠揣着明白装糊涂,不由急道。

    宣惠笑道:“傻丫头,你那未成亲的女婿可没你这样傻呢!他刚过荆州就找到了世子的踪迹,一路跟着到了武昌府,现在就在世子身边呢,你就放心吧!”

    沅湘听见裴戎真平安无事,松了口气。旋即又疑惑地问道:“可世子在川蜀扑了个空,怎么不赶紧回来,反倒去了武昌府呢?”

    宣惠愤愤地说道:“说到这里才可气!他说他到了雅州就知道上当了,一路往回赶到湖广时,就听说汪家把金陵围了。他自己不回来也就罢了,竟然不找人递消息回来,害我白白担心那样久!”

    旌云从外头进来,听见宣惠这样说,便笑道:“公主您这可就是不讲理了!世子爷出去,拢共就带了一二十个人,不去湖广借兵,反倒自己回来,对上汪家几万人,不是鸡蛋打石头嘛!金陵城被围了,要递消息进来可是千难万难,万一再泄露了世子的计划,那更是了不得了!”

    宣惠也知道旌云说得对,可心里那股委屈劲儿还是别扭着。“姑姑你变节了……都不帮我说话了……”

    旌云笑着过来拿走她手里的空碗,说道:“行了行了!您在我们面前不讲理就算了,等世子爷回来,您可别这么着说!世子是做大事的人,万事以大局为重才对,要心里只是惦记着您的委屈,哪里还能成事呢?”

    宣惠噘了嘴,嗔道:“我要带着孩子睡觉了!”

    旌云上前扶她躺下,又盖上薄被,笑道:“您这个脾气啊……如今王将军回来了,您就好好睡吧!”

    *

    到了辰正,王聿才懒洋洋地从船舱内出来。看见汪以明已坐着等候,便笑道:“大公子好早!你那美酒真是醉人,拿下金陵城之前,可不能再这样喝了!”

    汪以明心中嗤笑,才半斤都不到,你至于么?面上却恭敬地笑道:“那我就都留着做王将军的庆功酒了!”

    王聿命人拿来金陵城的地图,一边指一边说道:“金陵城总共就这么大的地方,两军加起来二十多万人,我说不如我的人在外层合围,说不定能直接吓得他们开城投降了!”

    汪以明十分不满意,这不就是我在前头冲锋陷阵,你在后面捡漏么?

    “这……我以往也就是跟着父亲打打倭寇,剿剿匪患,哪里能跟王将军的本事比!你不带着我些,我只怕心有余力不足啊!”
………………………………

第三百四十二章 犹豫

    王聿玩味地看了他一眼,似笑非笑地说道:“汪大公子,谦虚过了头可就成自大了!你敢从福健千里迢迢自己带人过来攻打金陵城,我晚了几天,也没见你慌乱,足证汪大公子是个能独当一面的将才!”

    汪以明讪笑两声,心中骂道,若不是你不按牌理出牌,一下子带了二十万人过来,我至于在你面前这样装孙子么!

    王聿收敛了神色,说道:“大公子若是害怕我包饺子,把你也当成馅儿包进去,那我带三万人,与你一同冲在前头,你看如何?”

    汪以明这才放心了些。他笑道:“若能如此,那便再好不过了!但不知王将军预备从哪个门入手?”

    “避开南门,西门……”王聿想到成国公府就在金陵城西,便说道,“西门朝向江边,留作船只往来的通道。一起去打北门便是。”

    “我带有五门红夷大炮,不知王将军的火炮有多少?”

    王聿犹豫了一下,将数目减了一半告诉他:“……共有八门。到了明日,照你往常行事,即在正午时分开炮攻城。你的人累了这些天了,明日叫我的人在前头便是。”

    汪以明心中暗喜,传闻说王聿虽是武将,颇有君子之风,果然此言不虚。

    一时商议完毕,汪以明十分高兴。明日功成在即,金陵城唾手可得。有王聿的人在前头冲锋陷阵,自己又和他齐头并进,实在是再好也没有了。

    “我听说这安王妃和宣惠公主都是绝色,大约明日也能见识见识了……”汪以明猥琐地笑道。

    王聿闻言,心中大怒,沉声道:“别做不该做的事!”

    汪以明手下一个游击将军连忙打圆场:“就是的,大公子,我听说王妃和公主都大着肚子呢!您这品味可是略……啊,哈哈哈哈!”

    汪以明笑道:“你懂什么!大肚婆有大肚婆的韵味!况且她们又是那等尊贵的身份,哪怕是丑若无盐,给你你不要么?”

    众人一阵哄笑。

    王聿按捺不住,一个跨步上前提了汪以明的领子,骂道:“你平日管不管得住自己的家伙,我不管!但你要是敢坏了老子的好事,别怪我不留情面!”

    汪以明使劲掰他的手,却根本掰不开。被当众落了面子,汪以明也十分恼火:“不过是梁家的两个女人罢了!你都带兵压到金陵城下了,还装什么大周朝的孝子贤孙?”

    一句话骂醒了王聿,因争口舌而泄露真相,太过不值。

    他松开了汪以明,依旧怒道:“她们是人质,伤不得!若她们毫发无伤,还能跟梁瓒和裴敏中讲讲条件。若你伤了她们,就等着裴敏中夜半行刺吧!”

    汪以明被他揪得脸红脖子涨,一边喘气一边骂道:“我说说罢了,急什么眼!过过嘴瘾不行么!”

    城内孟晔等人一直守在城墙上,连伤重未愈的许盛也来了。到了傍晚时分,王聿的二十万人完成了对金陵城的合围。

    “看这架势,明日就是攻城了。”孟晔目光深沉地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敌军。

    许盛的脸色还是很苍白,说话声也没有平日里的洪亮:“投石机、火炮、床子弩都预备好,瓮城夹墙内都藏好兵。这些在天亮前都要布置妥当,否则如有万一,金陵就完了。”

    孟世仪有些不解,问道:“许将军为何这样说?你不信任王聿吗?”

    许盛摇了摇头,笑道:“我信他。且不说往日在军营时共事的那几年,只说他能半夜单枪匹马来送信,这份情谊和胆气就叫人敬佩。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王将军实在是难得。”

    “可这不等于我们就该完全袖手旁观。凡事总有万一,眼下的金陵城却容不得这万一发生。若有变故,我们至少还能继续撑上一段时日。”

    与金陵城暴雨将至的紧张气氛不同,北伐军的中军大帐里涌动的是焦躁不安的气氛。

    已经攻下保定府的梁瓒,将大军安营在了良乡,京城已近在咫尺。

    “王爷,如今正该一鼓作气攻下京城!刘广胜在城内的守军已经有人答应做内应,末将敢担保,不出十日,京城必定攻克!”林应春急吼吼地说道。

    “可这十日对于金陵城中百姓而言,会是怎样的十日?对于王妃和公主而言,又是怎样的煎熬?”薛元翰针锋相对,并对梁瓒打出了感情牌。

    梁瓒手里捏着宣惠亲笔写的告急信,占领北直隶的欣喜被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举棋不定的游移。

    他只恨分兵乏术,明明京城就在眼前,祖宗留下来的宫殿、宗庙就在眼前!夺回京城的渴望狠狠地攫住了他的心,他盼望着像自己的父皇、祖父和大周历代先祖一样,站在**城楼上面对着天下百姓,在奉天殿里对着列祖列宗,为自己正身份,一雪前半生的苦楚与耻辱。

    可金陵被围,自己在南直隶的根基被动摇。若京城不得,又失掉金陵……梁瓒摇了摇头,这结果太可怕了,他连想都不敢去想。

    “王爷,”秦朗突然出列,跪地请命,“北伐军如今有二十五万余人,刘广胜不过十余万人。加上里头的内应和我军高涨的士气,京城城破不过是时间问题。末将请王爷拨出五万人并数十艘战船,我愿带军回去驰援金陵!”

    薛元翰急道:“秦将军虽然勇武,可五万人远远不够!汪渠江以剿倭寇的名义蒙蔽王爷,您别忘了,长江上游、金陵以西还有个王锦堂!他的夫人好巧不巧,在王爷出征前去世,给了王锦堂离开金陵回老巢的机会。如果这一切不是巧合,而是算计……”

    一番话说得梁瓒额头、后背、手心全是冷汗。他烦躁地站起来,在营帐中来回踱步。“慎之为什么不在!”

    营帐中的人听见这话,各样心思都冒了出来。裴敏中在如何,不在又如何?

    说到底,梁瓒完完全全信任的人,只有裴敏中。而连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是,只要裴敏中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眼前的这些人都不会再争执了。
………………………………

第三百四十三章 歼灭

    “王锦堂不会的!”梁瓒突然说道,“当初他回湖广,我派了程朴跟着|若是他有异动,程朴必然会写信告知……”

    话说到半截,他慢慢地停了下来。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还不是王锦堂要他生便生,要他死便死?说不定此刻已经去见阎王了!

    自己是蠢的吧?是不是像极了父皇?

    梁瓒抬头扫了一眼营帐内的人,秦朗依旧跪在地上,急切地看着自己。薛元翰坐在椅子上,极力想要说服林应春。

    梁瓒心中充满了挫败感,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做出这样的决断。

    “王爷!”秦朗再次焦急地说道,“如此拖延下去,金陵危矣!末将只需五万人足够!若不能使金陵转危为安,末将愿提头相见!”

    梁瓒只觉得焦急上火,口干舌燥。他艰难地咽了下口水,问道:“你有多大把握?”

    秦朗见梁瓒的态度有了一丝松动,连忙说道:“汪家必定是从海上过来,战马一定不足。我带人走运河到金陵江畔,将敌人船只尽毁。再由重甲骑兵在前冲锋,将敌人赶至金陵城下。这样里应外合之下,不但能解金陵之围,只怕敌人半数以上也要被歼灭……”

    梁瓒看向薛元翰:“阿元,你以为如何?”

    薛元翰心中苦笑,秦朗语气轻松,可细想便是接连的恶战。眼见梁瓒态度如此,他还能怎么争?

    他点点头,说道:“若王锦堂没有进来插一脚,那秦将军的计划当是没什么纰漏……”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如果王家军没有出现在金陵的情况下,只是这个“如果”,各人心中都有几成的把握?

    在林应春看来,功业最重,余者皆轻。秦朗自愿放弃拿下京城的功劳,他自然乐意成全。自古以来,从北攻南易,从南攻北难。若此次功败垂成,夺回京城又不知要等到何年何月。有京城在手,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