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流光转-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酒过三巡后,梁瓒借口方便,去了外书房,又叫人把汪以谦叫了过来。
汪以谦进去行过礼后,梁瓒让他坐下,之后便目不转睛地眯着眼睛看他。
汪以谦尴尬地笑道:“不知王爷叫我过来是有何事?我酒后容易话多,今日高兴,便多贪了几杯……要是有什么话说得不对,王爷莫怪罪……”
梁瓒冷笑一声,说道:“话多?我看你是嘴严得很!你父亲派出将近三万人打倭寇,你怎么提也没提过?”
汪以谦睁大了眼睛,吓得酒也醒了一半,慌忙跪下,语无伦次地说道:“王爷所说可是当真?我,我一点儿不知情啊!”
“你不知情?”梁瓒玩味地看着汪以谦,继续说道:“你来时带有你父亲的上表,其中写了些什么,你不会也不知情吧?”
汪以谦连忙说道:“这个我知道,我知道!父亲说但有动用兵马之需,必定先来通报王爷。”
“结果呢?”梁瓒怒道。
汪以谦擦了擦头上并不存在的冷汗,说道:“王爷,此事定有蹊跷!这次倭寇来滋事,王爷您是知道的,那伙强盗还曾在松江、崇明等地登陆骚扰。这些我还是在城里闲逛时听说的,后来他们的行踪我便不知道了……”
“这次父亲出兵,要么事发紧急,来不及禀报。要么……”他脸上现出痛苦的表情,“我家长兄在父亲军中任要职,常年与我不睦。或许是父亲命他出兵,通报王爷,他却故意不传,栽赃陷害到我头上……”
汪以谦奓着胆子抬头,见梁瓒冷冷地看着他,慌忙低了头,猜不出梁瓒到底信了还是不信。
“接着说!”梁瓒喝道。
………………………………
第三百一十三章 前夕
♂!
“个中情由只能等我写信回去问父亲。不过王爷您放心,无论如何我都会给您个交代。若是长兄作梗,那父亲自会处置他。若是真的出兵抗倭,我就劝父亲将倭寇赶离海岸便是。一切都等王爷示下再做决断,您以为如何?”汪以谦小心翼翼地说道。
梁瓒思忖了半晌,在汪以谦第四次偷偷摸摸地将身体的重心从左膝挪到右膝时,他才发话:“也不必再来等我命令,你父亲只需将倭寇驱赶出海,不得近岸骚扰百姓便是。至于日后如何对付倭寇,时机到时,我自会请你父子前来商议。”
汪以谦心中了然,果然是马上就要出征了。
他磕了头,承诺一定照办,梁瓒这才让他起来出去了。
汪以谦走后,梁瓒呆坐半晌,心里不住地掂量汪家的意图。
可无论如何,这次北伐的机会实在难得。上次因为王锦堂退缩,又等了两年,这次他不想再错过。
汪家……金陵……
他命人叫来孟晔父子和许盛:“明日大军就要出征北伐,金陵一切事务就交由诸君裁决。”
孟晔等人连忙起身跪下领命。孟世仪心中一凛,这才明白为何梁瓒匆忙将自己调回金陵。兴奋之余,他变得踌躇满志,希冀能借此做出一番事业来,也不枉读了这许多年的圣贤书。
“……金陵城防坚固,储粮充裕,许盛带领三万精兵守卫,当无甚大碍。若有宵小来犯,一则及时与大军联络,二则必当与孟大人共议。”
这后一句话是对许盛说的。
“城中的两个人,王聿与汪以谦,算是他们各自父亲留在金陵的人质。平日礼敬有加即可,但若他们有任何异动,及时传信,万勿令此二人离开金陵!”
孟晔道:“王爷只管放心北上,我等必定严守金陵,做到万无一失。”
梁瓒点了点头,旋即又说道:“慎之前往川蜀搭救戎真,若事情顺利,再过一二月便能回来。因着王妃和宣惠都身子不便,还要烦请孟夫人多来两家走动照顾,我先在此谢过了。”
他起身向孟晔作了一揖,慌得孟晔连忙起身还礼不迭。“王爷折煞我家了!拙荆去照顾王妃公主,本是尽责之事,何须王爷如此!”
梁瓒笑道:“我是认真将王妃和公主托付给孟夫人了,你可别推卸责任!”
孟晔也笑道:“必当尽心,王爷尽管放心。”
到了晚间席散,梁瓒回到平乐堂,又陪着儿子练了一会儿字。见他瞌睡了,便交给乳母,自己去了内室。
杨云舒正带着结草检查梁瓒的行装,见他进来便笑道:“这一去天都渐渐暖了,只给你带了两件夹衣,防着北边有倒春寒。里衣和袜子也带了许多,记得催几个亲兵勤给你洗着些……”
梁瓒看着她挺着大肚子还给自己忙活,也不免有些心疼,拉着她坐下,说道:“这些事你叫给丫鬟做就是了,不必亲力亲为。我已经拜托了孟大人,请孟夫人常来看你跟宣惠。稳婆是早就预备下了,若有不适,千万记得请任医官来。那些婆子们收生还行,诊脉治病还得正经的医生……”
杨云舒淡淡地笑道:“王爷说的这些,我都记下了。盼你早日回来,”她抚了抚肚子,“我和孩子们等你回来。”
梁瓒看着她端庄的笑脸,忍不住说道:“家里放着若兰和侧妃两个,你不必事事躬亲,也要懂得放权。若兰是自家表妹,你何必如此防着她呢?”
杨云舒笑道:“臣妾只是觉得,什么人做什么事,这都是规矩定好了的,况且我也并不觉得疲累。等真有了那一日,我自会去请兰姨娘帮忙。”
梁瓒自知多说无益,在这些事情上,杨云舒倔强得很,寸步不肯相让。两人沉默了片刻,梁瓒起身说:“我去若兰那里看看,你早些睡吧。”
杨云舒脸上的笑容丝毫未变,起身送了梁瓒出门,回来便坐在灯下愣愣地出神。
李若兰此时也坐在妆镜前发呆。她原以为等梁瓒大兵出境,她就能从王府逃出来了,却没想到还要多留些时日,盯着杨云舒和孩子。
汀梅进来禀报说:“姨娘,王爷过来了。”
李若兰叹了口气,今晚是梁瓒留在王府最后一夜,他不是该待在正房么?
想想曾经那个对梁瓒痴心不已的杨云舒,李若兰心里也有些不好受。红颜情痴,她几乎是感同身受。可偏偏自己却做了两个人感情破裂的诱因。
当初打掉孩子时,若她想要嫁祸杨云舒,机会实在太多。可她从杨云舒这份情痴里看到了自己,不忍下这等重手。谁知梁瓒却自己疑心上了杨云舒,叫她十分鄙夷。
梁瓒撩帘进来,见她呆坐着,便笑问道:“这是怎么了?可是舍不得我走?”
李若兰上前挽了他的胳膊,故作委屈地说道:“我求您带我一起去,您也不愿意!那戏文上不是都说,汉高祖都带着戚氏行军,楚霸王也带着虞氏在垓下呢!”
梁瓒听见“垓下”二字,皱了皱眉头,说道:“这话可是说得有些不吉利了!正经行军打仗,哪里有带女眷的!若是我带了,旁人也想带,叫那些当兵的大小伙子见了,这不是扰乱军心么!”
李若兰连忙捂了嘴,扶梁瓒在床边坐下,自己扭股糖似的腻在梁瓒身上,半是按摩半是撒娇,口中说道:“那妾身不是舍不得您嘛!这回是妾身说错话了!任凭王爷处罚!”
梁瓒在她身上拧了一把,笑道:“那你说该怎么罚?”
李若兰红了脸,趴在他耳边轻轻说了几个字。梁瓒心中激荡,翻身上床,与她胡天胡地起来。
第二日清早,梁瓒从床上爬起来,去平乐堂吻了吻还在熟睡的儿子,和妻妾们道了别,便带着人去了城外大营。
到了辰正,城内的人隐约听到外面有几声炮响,还有人群山呼的声音。等城外有人从码头过来,安王带着大军登船出征的消息才四散开来。
………………………………
第三百一十四章 提议
♂!
大军走后,金陵城热闹了两日,茶馆酒肆里到处都是议论安王此次出征的人堆。可说来说去,大多数人连出征的目的地都不清楚。
这一日天气晴好,在家猫了一冬的钱荔娘带着丫鬟婆子一群人,抱着两个孩子往成国公府来看宣惠。
宣惠笑吟吟地从乳母手中抱过小五,刚接到手里,小五便睁开黑葡萄般的大眼睛看着她。
宣惠笑道:“这个可是个警醒的呢!刚到我怀里就醒了。”
钱荔娘笑道:“是呢!你再抱抱小六,再怎么颠簸吵闹,哪怕外头打雷呢,人家不睡够是绝对不睁眼的。”
宣惠接过小六,看着他可爱的睡颜,忍不住抱怨道:“钱姐姐你真是过分!这还是这俩家伙头回来我家吧?只要我不去看你,你就不过来瞧我!”
钱荔娘笑道:“好好好,我给你赔个不是,还请公主恕罪则个!不过这事得怨你表哥,因我生产有些艰难,他非但让我坐了双月子,还天一冷就不让出门。我这趟来还是等天暖了,他又走了,才过来的呢。”
宣惠手里拿了只布老虎,一面逗着小五,一面笑道:“不行,我总得罚你点儿什么,才能消了这口气!”
钱荔娘笑道:“行,我认罚!说吧,想让姐姐为你做点儿什么?”
宣惠抿嘴笑道:“说起来,这事却也不是为我。”言毕,她便将裴双汐的事情说了一遍。
“……实在是个好孩子,明理懂事,落落大方。在那么多族亲面前,她一个未嫁的姑娘还知道替我说句话,我既承了她这个情,就该为她打算一番。等会儿孟夫人就过来,姐姐你帮我探探口风。”
钱荔娘点头道:“孟家倒是个好人家,只是孟夫人……”她顿了一下,又笑道:“怕不是个好相处的婆婆。”
宣惠说道:“这一层我也想到了。只是再去找旁的人家,我也不十分了解。横竖孟家就这一个儿子,两个大姑子都远嫁了,庭芳又天真烂漫,她嫁过去也没妯娌纷争。孟夫人就这么一个儿媳妇,还能磋磨到哪里去?说到底,以后还要靠她在床前侍奉呢!”
钱荔娘笑道:“也是!不过,璇夜也没定亲,你怎么没先紧着嫡亲的小姑子?”
宣惠笑着将秦朗之事给钱荔娘说了,又笑道:“说起来,这也是栖霞山上那场雨的功劳呢!”
“哪场雨?”钱荔娘有些不明所以。
“让表哥和你躲在桌子底下那场雨呀!竟是两对眷侣的媒人呢!”
钱荔娘这才想起来前事,想起来那时自己跟薛元翰的纠结,没想到短短几年后,两个人连儿子都过半岁了。
她突然很想能回到那个时候,告诉痛苦的自己,你所憧憬的,都会得到的。
过了一会儿,小六睡醒了,哼唧了两声便大哭起来。钱荔娘一摸,尿布和裤子都是湿的,慌忙叫丫鬟拿了替换的衣裳过来。
这边正忙着,孟夫人却到了。她进来便笑道:“可真是热闹!”又一眼瞥见被放在榻上的小五,抱起来笑道:“竟不知这儿还有个俊俏的小郎君呢!好个沉静的性子,弟弟哭得震天响,他竟是一声儿也不吭。”
钱荔娘一边给小六穿裤子,一边笑道:“这两个虽是双生,长得不像,性格也天差地别的……”
她瞥眼瞧见孟夫人笑呵呵地逗着小五,心中一动,便笑道:“您要是馋孙子,就赶快把孟公子的婚事定下来呀!如今可有人选了?”
“没有呢!薛太太要是认识什么闺秀,可记得跟我说一说!”
钱荔娘试探地说道:“您这么说,我倒想起来个人,也不是外人……”
她看了宣惠一眼,孟夫人一惊,莫非是璇夜?
她暗自思忖着,虽然她想找个诗礼大族出身的儿媳,但若成国公府十分情愿,璇夜倒也不错,知根知底,又有势强的哥嫂……
“方才裴家五太太来看宣惠,我瞧着她女儿倒是好得很,知书达理,进退得宜。长相自也不必说,您应当见过……”
裴家五太太的女儿?孟夫人恍惚记起来,端午和三月三春宴时,宣惠身边除了裴璇夜之外,是还有个清秀的小姑娘。
她飞快地看了宣惠一眼,见她正在逗弄小六,似是没有听见钱荔娘提起裴双汐,便没接这个话茬。
钱荔娘见她如此,就明白了,正要岔开话题,小六却突然咯咯笑起来。
原来宣惠手里提溜着一个香囊,他几次伸手抓都没拿到,便板着脸不玩了。
宣惠分心听钱荔娘说话,没留神香囊被小六拽走了,这小子就笑出声来。
“倒是个人精!手快又有劲儿,是个练武的好材料!钱姐姐舍不舍得送到我家来,叫世子调教调教?”宣惠拧了一把小六的小胖脸,笑着说道。
“此话当真?”钱荔娘双眼都亮了起来。
宣惠笑道:“当真啊!只怕你舍不得,表哥说不定是想让孩子读书科举呢!”
孟夫人笑道:“这样的好事,也只薛长史家的孩子有这个福气罢了,旁人可是求也求不来的。”
钱荔娘抱着小六笑道:“正是这话呢!至于读书还是习武,相公说看他们擅长哪个就做哪个,他不逼迫的。”
“那敢情好!”宣惠笑道,“那我就替世子把这个徒弟给预定下了,等他长大真要习武,姐姐只管送来!”
*
孟夫人在成国公府坐了半日,见宣惠一切都好,就坐了轿子回府。
家里摆饭的时候,还不见儿子回来,孟夫人不由问道:“大郎还没回来么?”
孟晔走到饭桌前坐下,说道:“他刚到守备府,诸事都不熟悉,能多留一会儿跟人学学,也不是什么坏事。”
孟夫人没好气地说道:“那也不能到了饭时还不回来啊!公事再要紧,到底也没身子重要。”
孟晔道:“他那么大个人了,难道自己还不知道饥饱?饿了就不能叫小厮出去买个饼垫垫?”
孟夫人待要再说,孟晔摆摆手,拿起筷子说道:“不说了,先吃饭!”
………………………………
第三百一十五章 教妻
饭后,孟夫人想起今天的事,便对女儿道:“你先回房去,我跟你父亲有事要说。 ”
孟庭芳笑道:“什么事啊,还要避着我?是不是哥哥的婚事有眉目了?”
孟晔向来对这个聪明活泼的小女儿疼爱有加,他笑道:“说不定是母亲怪我不关心你哥哥,正要训斥呢!”
孟庭芳站起身,向父母行了礼,笑道:“那父亲您就受着吧,女儿先告退了!”
等女儿走后,孟晔喝了口茶,问道:“说吧,这回又是哪家的姑娘?”
“是裴家的!”孟夫人坐到丈夫身旁,急急地说道。
“国公府大小姐?”孟晔吃了一惊。
“是她倒好了!”孟夫人说道,“我今儿去国公府瞧公主,刚好碰到薛长史的妻子钱氏。说起来大郎的亲事,她便说正好想起来一个挺合适的姑娘,是国公府五老爷的女儿。”
“五老爷?”孟晔在脑海中搜索着这个人。饶是他熟知金陵世家,也花了好些工夫才把五老爷的人和长相对起来。
孟夫人郁闷道:“你看你在金陵做官多久了,他又是裴家人,都想不起来他是哪个!我还是回来专门去找人打听了才知道,是国公府三老太爷的庶子!自己没功名、没官身,一家子就靠着分家的祖产过活。妻子就是个七品县令的女儿,也不是什么大族出身。有个儿子比大郎大五六岁,读书这些年下来,依旧是个秀才……”
“你等一下,”孟晔插嘴道,“裴家五老爷这个儿子,大排行可是行六?”
孟夫人想了一下,有些拿不准:“好像是吧?”
孟晔道:“此人原先一直在金陵读书,以前岁试的时候也曾听大郎提起过。倒是极用功,只是脑筋有点死,文章太呆板……”
孟夫人不满道:“我就说嘛,看他爹的样子就不像是有出息的……”
“你听我说完!”孟晔气道,“妇人愚见,光说旁人腿短,就看不见自己个子矮是公主拜托了薛长史,黄山长才收的。”
“那又怎样?反正这样的人家不配做大郎的岳家!”
“你呀!两只眼睛都快顶到天上去了!”孟晔责怪道,“若他家就是裴家普普通通一个旁支,公主管那么多做什么?”
“还有,你说今日是钱氏给你提的这个姑娘,当时公主在场吧?钱氏说的,就一定是她自己的主意么?你不看看旁边坐的是谁,说的又是谁家的姑娘?”
孟夫人想通了其中的关窍,不由气道:“公主也真是的,要给大郎说裴家的姑娘,也得是璇夜啊,哪里有叫咱们家娶旁支的道理?父亲没有功名,哥哥考不出来举人,除了姓裴,还有什么好的?”
孟晔沉吟了半晌,说道:“公主是个知轻重的人,必定是她觉得这个姑娘拿得出手,才在你面前提了这么一提,所以这个姑娘自身一定没什么叫人指摘的短处。”
“至于旁支不旁支的话,你也休说。这亲戚,血脉远近是就在那里摆着,可亲疏情分却未必按这个来。就凭裴家三老爷做的那些事,公主还愿意给五老爷的女儿说亲,就说明公主和世子跟这五老爷一家亲近。”
“她爹和她哥哥没什么本事,可你也说了,她家姓裴,身后有世子和公主!历朝历代开国时,总是勋贵和功臣压过文臣一头。看王爷对裴世子这般信重,日后回到京城,只怕是要封王。跟他们家结亲,没坏处。”
孟夫人见丈夫这么说,便说道:“那不如咱们去求娶璇夜!凭我跟姜夫人这些年的交情,总不至于媒人被打回来……”
孟晔叹了口气,说道:“你啊,应付个场面还行,碰见这种弯弯绕绕的事情就犯迷糊。若是大小姐能嫁,公主还说这个裴姑娘做什么?必定是她觉得大小姐不合适,又觉得咱们家是门好亲,这才起了做媒的心思。”
孟夫人撇撇嘴,说道:“我犯迷糊,就你精明!你说跟国公府结亲没坏处,那两家都是隔房的堂兄弟了,咱们家有事,裴世子能借多少力?”
孟晔无奈地笑道:“我也没说我精明啊!你凡事先别算着你能从人家那里得力多少。但凡世家大族联姻,都是互为援手,齐头并进。你要是天天都在烂泥潭里陷着,莫说拉拔你了,人家连看都懒得看一眼。”
“再者说,裴世子如此功高,眼下是深得王爷信任,可以后呢?会不会有功高震主,主上猜忌的一日?若是跟五老爷家结了亲,那才是可近可远,可亲可疏。”
孟夫人经过丈夫一番点拨,这才回过味来:“那我明日再去说说?”
孟晔笑道:“还说什么?伸着你那张老脸叫人家一二十岁的小姑娘笑话?人都叫你得罪过了!你明日去说,公主必定猜到是回来遭了我的训斥,你道她还会愿意么?”
“那怎么办?”孟夫人皱眉道。
“横竖亲事也不可能马上定下来,王妃生产在即,裴世子又不在。你先找人打听打听那姑娘的容貌品格,若真是不错,等裴世子回来,我就去上门提亲。”
夫妻二人在屋里正说得热闹,孟世仪却从外面回来了。
他看见小妹站在门口也不进去,便笑道:“你做什么呢?仔细又叫母亲罚你!”
孟庭芳被吓了一跳,转身看见是哥哥,连忙拉了他到院子里。
“爹娘正商量你的婚事呢!说等裴世子回来,爹爹就上门提亲!”孟庭芳得意地说道。
孟世仪听见这话,心便突突跳了起来:“怎么?爹娘已经相看好了?”
等裴世子回来……难道是璇夜?
他心中便有些别扭起来。因为妹妹跟裴璇夜要好,他也算是看着这个丫头长大的。活泼开朗,聪明伶俐,却少了几分他喜欢的娴静,还有妩媚……
孟庭芳拉了哥哥的袖子,示意他低头,然后趴在他耳朵上说道:“爹娘说的是双汐姐姐,裴家五老爷的女儿。哥哥你见过的呀,去年端午去湖边看龙舟,她也去了,你难道没见到?”
孟世仪蓦地想起来,去年端午自己碰见宣惠和裴璇夜时,她们身后站着的那个身穿淡红色衫子的俏丽姑娘,他的脸就慢慢地红了起来。
………………………………
第三百一十六章 去留
天色昏暗,院子里只在正房门口廊檐下挂着几盏灯,孟庭芳看不到哥哥脸上红通通的一片,还只顾问道:“哥哥,你愿意不愿意?我觉得双汐姐姐蛮好的,她脾气爽利,说话温声细语的,你娶回家来给我当嫂子,也挺……”
孟世仪打断了小妹的絮叨,闷声道:“婚姻之事都是父母之命,哪里有我愿不愿意的余地?母亲相看了这么久,也没怎么问过我的意思。”
孟庭芳笑道:“那是母亲觉得那些女子连她那一关都过不了,就不必拿到你面前来了!就连双汐姐姐,母亲也不满意呢,还是父亲说了一顿,母亲才勉强应了。”
“为什么父亲定要,这个,这个裴姑娘?”孟世仪奇道。
“因为是公主保的媒啊!父亲觉得跟裴家拉一层亲戚关系也好,又是看公主的情面……”
孟世仪就觉得别扭起来。原本想着父母对自己的婚事有多上心,原来也不过如此!
他甩了甩袖子,撇下小妹,自己去正房给父母请过安,便郁闷地回了房。
到了三月底,天气越发暖和。裴敏中那边依旧没有消息传过来,宣惠怕自己多思伤神,便命人在自己院子里开了两畦花圃出来,自己试着种山茶花。
“京城从十月份就开始冷,山茶花只能种在暖房里。我看金陵的气候比京城暖些,也不知这些花活不活得成。”
旌云笑道:“成不成的都不要紧,凡事总有第一遭嘛。只不过,要是这些花到最后没养活,您可不许哭鼻子!”
宣惠笑道:“姑姑你怎么突然就扣下来一顶大帽子!我什么时候看见花死了,哭鼻子来的?我怎么不知道?”
“您七八岁时,圣上赏您两株金带围,您偏要放在自己殿里书案前头。那时冬天,宫里又是火墙又是火炕的,屋里干得不得了,最后那两株也没活下来,都枯死了。您那可是好一场哭呢!”旌云一边扶着宣惠看花匠培土,一边笑道。
宣惠抿嘴,没想到自己这位祖姑母是个爱芍药的。
“许是那次伤了心?后来不知怎的您就转了***起山茶来了……”
几个人正说得热闹,外面有丫鬟急急忙忙过来禀报:“启禀公主,孟大人和王将军在外头求见!”
宣惠闻言,便皱起了眉头。这两个人一同来见,会是什么事?她问道:“可说了有什么事?”
“不曾,”那丫鬟摇了摇头,“奴婢只恍惚听见孟大人跟王将军说什么,找公主也无用,你绝对不能离开金陵。”
王聿要走?宣惠心中警铃大作。“快请进来!”
一时,王聿和孟晔两个从外面进来,旌云请二人到宴息室坐下,领着小丫头上了茶之后,就带着人退了出去。
宣惠看着二人俱是气呼呼的模样,便笑道:“不知二位大人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王聿刚要说话,孟晔便抢着说道:“王将军枉顾王爷嘱托,想要回湖广去!公主,王爷临行前再三叮嘱,如今大军出征,王将军在金陵犹如定人心的磐石,若他离开,又不知会生出什么样的流言蜚语,对稳定人心大大不利!”
王聿冷冷地看了孟晔一眼,说道:“多谢孟大人抬举,王某倒还有些自知之明。定人心的磐石,一是王爷,一是裴世子,我算什么!”
孟晔笑道:“王将军切莫妄自菲薄,您神将勇武,莫说金陵了,就是放眼整个南直隶,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若您在这个节骨眼离了金陵,那可就是……”
王聿哼了一声,打断了他的话:“这些话孟大人说着难受,我听着也不舒服,就别说了。”
他起身,撩袍向宣惠跪下,说道:“公主,湖广传来家书,说家父因丧事操劳,舟车劳顿,在武昌家中病倒。病势汹汹,现在已是口不能言!微臣乞求公主允准回家探亲,待父亲病有好转,微臣便带父亲一同回金陵!”
王锦堂病倒了?宣惠脑中快速思索起来。
前世王锦堂身体一直都很康健,史书上没有留下他有疾病的记载。直到梁瓒统一全国,王妙言的儿子长大成人,他都一直在朝堂主政,最后死于梁濯宫变的刀锋之下。
今生他怎么这样快就病倒了?
王聿见宣惠面上的表情犹疑不定,便又说道:“微臣知道做人臣子,须是国家大义在先,亲情人伦在后。微臣也深恨自己无能,不能在王爷军前效力……”说到此处,他的语气里带上了一丝苦涩。
宣惠暗自叹了口气,王聿应当是在梁瓒大军走后,才得知北伐的消息。想想当年他解徐州之围时的意气风发,到如今只能窝在金陵做人质,雄心壮志的泯灭才最能毁掉一个英雄吧!
“孟大人,我想单独跟王将军说几句话,不知您可否……”宣惠歉意地向孟晔笑道。
“好说,好说!”孟晔连忙起身说道。
“姑姑,”宣惠高声唤了旌云进来,“您带孟大人先去西厢房,请大人尝尝咱们家的好茶。”
待孟晔出门后,宣惠向王聿笑道:“王将军快起来,咱们坐下说说话。”
王聿这才起来,坐回方才的位置,不明就里地看着宣惠。
“你可知为何孟大人定要留你在金陵?”
王聿低下头,郁郁地说道:“是王爷不放心我家。父亲此次送母亲的灵柩回湖广,单单留我在金陵,也是为此。”
宣惠看着他这样颓唐,心中很是惋惜。“当初裴世子带回辽东军,王大人不知怎的就从开封府撤回五万王家军回了湖广。当时我劝你,若父命为乱命,做人子者当劝诫,不该盲从。从那之后,也过了一二年了,你觉得自己两年里可有劝父亲回头?”
王聿自嘲地笑了一声,点点头,又摇了摇头:“我劝过,不止一次。可惜……”
“可惜王大人并不听从。”
王聿默然,落到今天这步田地,也算是咎由自取吧。
宣惠又问道:“当听说王爷带着大军出征时,不知你心里是何等滋味?”
………………………………
第三百一十七章 蛛丝
王聿勉强地笑了笑,说道:“公主既知,又何必再问!”
“我自认还算了解王将军几分,”宣惠笑道,“你也是个愿马革裹尸、醉卧沙场的英雄。如今蛟龙困于池塘,不知你可明白是什么缘由?”
王聿抬头,看着宣惠的笑颜,还有微微隆起的肚腹,心中苦涩难当。
遇到宣惠时的心动,知道她与裴敏中情深如斯的痛苦,她成亲、有孕,桩桩件件犹如钢针扎在他的心头。平时尚不觉得,一见到她,便撕扯得他无法呼吸。
他是个守礼的君子,也欣赏裴敏中的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