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流光转-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宝石,边上还能雕出来这许多蝴蝶。”

    旁边的丫鬟笑道:“那可不是!等您成亲的时候戴着这套头面,就算是成国公府里头的人都见惯了富贵,怕也只有砸吧嘴的份儿!”

    王妙贞得意地笑道:“那是!就是在王府,只怕这样好的头面也不多见。只可惜,姐姐是个妾室,一整套的红宝石头面都不敢往外戴……”

    主仆几个正说着话,外面又笑嘻嘻地走进来一个人,却是裴沐。

    王妙贞一见他进来,便娇羞了几分:“你是属狗的呀?我一出来你就知道了!”

    裴沐笑道:“就算是属狗的,那也要时时把小娘子放在心上才找得到呀!”

    王妙贞拿着首饰给他看,嘴里笑道:“你看这宝石成色好不好?样式也好吧?我预备咱们成亲的时候就戴这个,不丢人吧?”
………………………………

第二百零四章 眼气

    裴沐随手拿起一支赤金嵌红宝石凤钗,沉甸甸的,知道打的是实心的,不禁暗笑王家土财主,这么沉的东西戴在头上不嫌压得脖子疼么?

    他面上却一脸欣喜地笑道:“这么好成色的鸽子血可是少见,再加上这赤金,到时候贞儿必定是贵气逼人!”

    王妙贞嘻笑道:“我母亲那里还有块一两五钱重的鸽子血,我要出来给你做个压帽,咱们两个的正好凑一对儿!你说好不好?”

    裴沐听了,险些“噗嗤”一声笑出来。一两五钱重的宝石嵌在帽子上,像足了久贫乍富的乡里人去走亲戚时的打扮,生怕别人不知道如今自家阔气了。

    他正要婉言拒绝,外面传来阵阵喧闹的人声。

    王妙贞奇道:“这是怎么了?这样热闹,是王爷出来体察民情吗?”

    裴沐冷笑一声,说道:“是裴敏中从辽东拐带了武进伯的军队回来,王爷叫他跨马游街,给他做面子呢!”

    王妙贞一听,瞪大了眼睛问道:“武进伯的辽东军?怕有几十万人吧?”

    裴沐不屑地说道:“哪有那么多,十五万人而已。”

    王妙贞一边往外走,一边说道:“哎呀,你才去军营混了几天,懂些什么?我家总共也不过二十万挂零,裴世子这一下子就弄来十五万,再加上他们以前就有的,怕是要跟我家相当了!”

    裴沐被她这番话说得心中憋火,可偏偏又不能得罪她,只好咬着牙把火气咽了下去,跟在王妙贞后面去看街景。

    街上两边都挤满了人,就连那些在胭脂水粉店里买东西的大姑娘小媳妇都跑了出来,一个个踮着脚尖往东面看。

    “哎,你别挤——说你呢!趁人多占人便宜吗?”一个年轻的妇人尖叫道。

    “我说这个大姐,你都嫁人了,不老老实实在家守着相公,跑出来看什么男人啊?”

    那妇人刚要反口骂回去,声音却被一阵欢呼淹没了。“来了,来了,裴世子在最前头呢!”

    王妙贞站在首饰店门口的台阶上,看见从东面来了一队骑马的军士,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队,打头的正是满脸笑意的裴敏中。他时不时回头与跟在后面的人说上两句,手也不时对着街边的店铺指指点点,似是在向人介绍金陵城。

    日光洒在他英俊的脸上,衬托得那一双眼睛更加熠熠生辉。他的脸上满是踌躇满志,青年人的神采飞扬。

    跟在裴敏中身后的是辽东军的各级军官,他们不似裴敏中笑容满面,而是个个表情严肃,目不斜视,只有在裴敏中与他们说话时,才略略开口。

    虽然旁人瞧着他们面上平静,可其实内心却早已心潮澎湃。他们在淮安时就已被江南的富庶所震惊,一路走来到了金陵,才发现淮安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可即便如此,辽阳城也无法与其中任何一座城池相比。

    这些辽东军的军官只是听了林应春的一面之词,想到自己在辽东要么沦为仇敌的奴仆,要么成为裕王这个草包的下属,两头都不是好前程。待听了林应春的提议,众人都觉得好。可终究自己并非安王的嫡系军队,投奔过去后会有什么样的待遇,他们都很忐忑。

    及至到了今日,他们才算放下心来。从淮安到金陵,一路上地方官小心招待,有求必应。今日一早,安王亲自在码头迎接,与百十位中级军官一一见面,做足了礼贤下士的姿态。无论真心也好,假意也罢,安王愿意做出这个样子,已是比旁人高出了不少。

    王妙贞看着裴敏中骑着高头大马从自己眼前过去,接着又是这一队队士兵过去,她只觉得有些晃眼,有些刺心。她看了眼裴沐,见他望着裴敏中远去的背影发愣,便恨恨地跺了跺脚,重新回了首饰店里的隔间。

    裴沐见她情绪不好,自己也懒得赔笑脸,进去准备说一声就告辞出来。谁知道王妙贞拉着他说道:“前几月我二哥和裴世子去何南打贼军,叫你去你不去!你看现在裴世子立了这样大的功劳,人前人后好不得意!就连我二哥也攻城掠地得了些军功在身,你再瞧瞧你,也没比他们差几岁,怎么就这样没本事?”

    裴沐心想,自己也不知道上辈子造了什么孽,如今摊上个如此不贤的未婚妻,偏偏退婚也退不得,骂也骂不得。

    他心里盘算着回家去找哪两个丫鬟来泄泄火,随口敷衍道:“祖母不是年龄大了么,见不得我离她远,又怕我去那样危险的地方。我才去军营里几天,连你父亲都说过两年再上阵也不迟呢!”

    王妙贞气道:“呸!我听你母亲说了,都是你祖母把你给惯坏了,到如今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读书不行,武艺也不行!裴世子才比你大了两岁,就有这样的功劳,到以后只怕你是要远远地被甩在后面了!等人家封王的时候,我看你连个三品将军也混不上!”

    裴沐一双吊梢眼斜看着王妙贞,嘴里阴阳怪气地笑道:“我说你没来由的一阵邪火从哪儿冒出来的,原来是看人家发达了,后悔找了我!你要是眼馋人家以后封王,没你做王妃的份儿,我给你指条明路。你去找安王,跟你姐姐一样,先过去做小,等熬到王妃死了,就轮到你了!说不定到那时你还不止做王妃呢,岂不是比跟我这么干耗着要强上许多?”

    说完,裴沐便撩起帘子走了出去,末了还把门给狠狠地摔了一下。

    王妙贞自从遇见裴沐,便是一直被他小意奉承着,哪里见过他这么恶狠狠的样子。她自己坐在那里怔楞了半晌,丫鬟婆子都不敢靠前。猛然间,王妙贞随手抄起桌上的首饰匣子,发疯一般的掷在地上,又上前使劲地踩了几脚,这才放声大哭起来。

    等下人们好不容易把她劝回家,柳夫人看见小女儿这样一副蔫头耷脑的样子回来了,不禁问道:“不是高高兴兴地取头面去了吗?怎么搞成这副样子?”
………………………………

第二百零五章 欢聚

    王妙贞哇地一声哭出来,嘴里含糊不清地骂着裴沐。

    柳夫人听了半天也听不出来个所以然,便叫了跟着的丫鬟来问。

    那丫鬟战战兢兢地把事情说了一遍,把王妙贞说裴沐的那些话都略去了。

    可自家女儿什么脾性,柳夫人还是有几分清楚的。她皱眉道:“也不知你跟谁学来的霸道性子!我看裴公子是个好脾气的,平常见了都是笑嘻嘻的,怎么会无故拿狠话说你?”

    王妙贞哭道:“我也是心里不舒服,不过说他几句,他就翻脸!他有什么能耐跟我翻脸啊?是去打了胜仗回来?还是带了几十万兵来?”

    柳夫人没好气地说道:“当初我和你父亲也不同意这门亲,就是看不中他这个人没什么本事。还不是因为你看上了,我们才松了口?想着你姐姐的婚事委屈了,总得叫你找个你情愿的!谁知事到如今你又来说这个!”

    王妙贞一只手把桌子拍得邦邦响,气得也不哭了,只是嚷道:“要是能嫁给裴世子,谁稀罕他啊!我不过就是看他还算体贴……可谁知道说他两句就一蹦三尺高的!”

    柳夫人瞪眼道:“你可别再提什么裴世子了!上次过年那事,王爷一下冷了你姐姐那么久,不就是恼咱们算计他妹婿么?你爹爹好容易才叫王爷回转了心意,你就断了这个念头吧!”

    王妙贞大哭道:“那我就活该嫁个窝囊废吗?我又不是哪里不如人……”

    这时门外传来王锦堂怒喝的声音:“你这个不知廉耻的!还不给我闭嘴!”

    王妙贞被吓了一跳,也不敢再大声,只抽抽噎噎地低声哭着。

    王锦堂跨进门来,指着王妙贞骂道:“蠢到家的东西!当初要不是你愿意,我怎么可能看得上裴沐!嫁他还不如嫁薛元翰、孟世仪!事到如今,薛元翰定亲了,孟世仪也去了江宁县里,你又嫌弃起来裴沐,我告诉你,好也罢,歹也罢,就是这个人了!咱们家没有定亲又退亲的女儿!”

    王妙贞被骂得有些心惊,忙抱了母亲的胳膊,小心地觑着父亲的脸色,嘟囔道:“父亲你给姐姐谋算得好婚事,怎么就不为我打算打算?就算是要嫁裴沐,你也该……”

    王锦堂气道:“你要我替你谋算,你也得是那块料才行!要是你嫁过去,王爷冷落你那么久,你可沉得住气?裴沐回了句嘴你就哭天抢地的,怎么不想想办法叫他给你赔不是?”

    “还有裴沐,你怎知我没为他打算?叫他跟着你二哥去前线,你看他那个怂样!还有他祖母他母亲护得那个样子,女人养出来的男人都是怂包软蛋!裴敏中也是独子,怎么没见他爹娘把他拦在怀里?”

    柳夫人见又提起来裴敏中,忙道:“哎呀,正说着裴沐,又提他作甚!还嫌不够闹腾啊!”

    王锦堂一瞪眼,冲着柳夫人怒道:“要不是你把她养得如此无法无天,眼高手低,我至于到了这把年纪还得亲自教训女儿么?”

    柳夫人闻言,也哭了起来。她一边哭,一边拍打着女儿:“都是你这个不孝顺的!好端端的惹你父亲生气,连带着我也吃罪……你若是有你姐姐一半好,我哪里会受这个罪啊……”

    一时间王家正房里一家三口闹腾个不休。

    *

    这边梁瓒和裴敏中都到了城外大营,营中已提前备好了劳军宴。普通士兵们席地而坐,每个营帐得两坛好酒,肉食菜肴流水价地上来,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一定品级往上的军官都在中军大帐之中,梁瓒挨桌碰杯问候,一毫架子也无。男人们在酒桌上总是熟络得很快,一场宴席下来,辽东军与金陵这边的人都已结识,踏出了融入安王阵营的第一步。

    一场酒一直吃到金乌西沉,梁瓒才带着同样喝得晕头转向的裴敏中、薛元翰、程朴等人回了金陵城。

    待走到东园门口,裴敏中有些犹豫。他和宣惠许久未见,心中想念得很,偏偏自己喝得满身酒气,怕冲撞了她。可若不这个时候随着人群进去,等洗漱过后再来,从外院一层一层报到内院,又有些兴师动众了。

    梁瓒拍了拍裴敏中的肩膀,醉意朦胧地笑道:“慎之,你辛,辛苦了!早,早,早些回去歇息,明日咱们,再再,再去大营!”

    裴敏中只好点点头,跟薛元翰道别一声,回了成国公府。

    他回去先拜见了太夫人和姜夫人,耐着性子听完韩夫人的酸话,便告辞回屋,洗去一身酒气,又换了衣服。见外面天黑下来,各处都掌了灯,裴敏中便一人悄悄来到成国公府东北角的围墙边,纵身向上一跃便扒到了墙头。

    他翻身上墙,到了东园这边轻轻跳下,找准了方向,便朝致爽斋走去。

    宣惠此时正在房内写大字。她听外院的下人来回话说梁瓒等人刚从城外回来,一个个都喝得烂醉如泥,便知道裴敏中今天不会来找自己了。她心中有些失落,也很烦躁,于是叫采薇铺开宣纸,写起了大字。

    裴敏中见致爽斋院门已锁,便直接翻过院墙,来到正房门前,轻轻地敲了几声。

    沅湘听声音来得奇怪,不由提高警惕,大声问道:“是谁在外面?”

    旌云心中一动,看了眼认真练字的宣惠,走过去开了门。她见果然是裴敏中,便小声道:“世子,公主心里有气,您多少担待着些……”

    裴敏中皱眉道:“怎么生气了?”

    旌云压低了声音说道:“还不是因为您去辽东的事……”

    “旌云姑姑,外面都落锁了,您跟谁说话呢?”宣惠写完了一张大字,一边拿起来细细端详,一边问道。

    裴敏中笑着走了进去,说道:“阿姝的字写得可是越发好了,如今大字也像模像样了。”

    宣惠听见他的声音,手一抖,宣纸没拿稳,便从指间滑落下来。

    裴敏中一个箭步上前,将纸抢在手里,随手放回了书案。
………………………………

第二百零六章 转圜

    宣惠面无表情地看了他一眼,坐到了屋中的茶几旁,喝了口杯中的茶,便叫沅湘:“这茶都放冷了,去换热的来。”

    沅湘迟疑道:“天晚了,公主别喝茶了吧,奴婢去给您调碗梅子水吧?”

    宣惠点点头,沅湘冲屋里的丫鬟们招招手,带着她们都下去了。

    裴敏中这才笑着问道:“这是怎么了?见了我也不理,我还以为走错地方了呢!”

    宣惠依旧不言不语,她见裴敏中坐到了茶几旁的另外一个锦凳上,便自己挪到了床边,拿起绣筐里的物件绣了起来。

    裴敏中有些头疼,这好像还是他第一次见宣惠如此冷淡。他想起旌云方才说的关于辽东的话,便笑着说道:“我这次去辽东,你猜碰见了谁?”

    宣惠只管一针一线地绣着,权当没听见。

    裴敏中走过去拉了拉她的袖子,又怕针戳到宣惠的手,抓着她的手腕说道:“阿姝,我几个月没见你了,本想一回来就来看你的,可是又被王爷拉着去了城外大营。我怕回来一身酒气,你不喜欢,专门回家洗了洗才过来。你可是恼我来得晚了?”

    宣惠被他抓着手也动不得,听见他这样软语温存,心中又有些松动。可想到自己前些日子的焦躁不安,便还是狠下心来不理他。

    裴敏中有些急起来,他一把把宣惠拉到自己面前,刚要说些什么,沅湘却端着两碗梅子水进来了。

    她看见两人这个样子,倒闹了个大红脸,急匆匆地放下水便退了出去,顺带把门关上了。

    裴敏中拉着宣惠,焦急地问道:“阿姝,你若是生我的气,就告诉我,好不好?莫要让我这样猜。见你这样,我心里,心里不好受!”

    宣惠闻言,眼中蕴藏的泪水就溢了出来。

    裴敏中连忙用手去擦,谁知道越擦越多,他索性将宣惠抱在自己怀里,轻轻地抚着她的背,温声说道:“你要是觉得委屈,就好好哭。要是还不解气,就打我,好不好?就是不要自己憋在心里头,你要是气病了,可叫我怎么办才好呢?”

    说着说着,他的声音也低了下去。

    宣惠一手搂着裴敏中的脖子,一手打在他的胸口,嘴里喃喃地说着:“我生病了,你就不知道怎么办了……那你一声不响地跑到辽东去,你就不想想我该怎么办?你可知我当时有多害怕?”

    裴敏中把宣惠抱到自己腿上,让她的头埋在自己的颈窝,轻抚着她笑道:“有你在家等我,我怎么会那样不要命地拼呢!都是算好的,没有差错,我才去的。”

    宣惠依旧埋着头,闷闷地说道:“你哄谁呢?你一到辽阳就被抓住了,要不是海西王子犯傻,你怎么还能好好地回来!”

    裴敏中被她揭穿,只好嘿嘿地笑了两声,尴尬地说道:“所以说,兵家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嘛!”

    宣惠抬起头,两眼哭得红红地说道:“你以后可不要再这样了!也未必一定要如此才能成事!”

    裴敏中帮她理了理额前的碎发,耐心地说道:“我并非贪功冒进之人,之所以如此,乃是要给辽东军看到我们的诚意。他们自可以杀出一条路来投奔王爷,可咱们与他们又有多大的情分和信任值得他们这样做呢?”

    “辽东军精兵强将,平常训练不辍,时有上阵杀敌,一点儿不比王锦堂的王家军差。若王爷单靠王家,就算日后成事,王爷所要忍的掣肘之事便不会少。”

    “兼之他家如今就敢算计你我,等日后他们势大,不但王爷王妃世子,就连你我,也是砧板上的肉了!”

    宣惠呆呆地看着他给自己分析利弊,末了幽幽地叹了口气:“若是要拿你的安危来换,我宁可不要这什么复国大业……”

    裴敏中抱着她,认真地说道:“士为知己者死,况且我也不只是为了王爷。我自小跟随父亲在军中摔打,也想做一番事业出来。否则,空学一身本领,而不报效国家,我也无颜去见九泉之下的父亲……”

    他定定地看着宣惠的眼睛,满怀希冀地说道:“宣惠,你等我,少则三年,多则十年。等我跟着王爷光复了大周,天下人再过上太平日子,我就跟你走。你想住京城,咱们就住京城,你想住金陵,咱们就住金陵。到时候生上一堆孩子,你教他们琴棋书画,我教他们读书习武……”

    宣惠心中默然,及至听到他后面的“胡话”也没什么反应。她这时才发觉自己想得有些偏狭了,她只想着裴敏中的安危,却丝毫没想过他的志向和抱负。

    裴敏中是成国公亲自带大的独子,十岁后便没有再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过。他这样严苛的成长经历的背后,是成国公对儿子殷切的期望。如今长大成人,裴敏中不仅担负着父亲的期望、自己的抱负,还有整个金陵裴氏盼望能继续兴盛的愿念。

    宣惠叹了口气,裴敏中还不到二十岁,她不忍心要求他放下雄心壮志,成日里围绕在自己身边。所幸他们相识甚早,总算是来日方长。

    裴敏中见宣惠叹气,有些紧张地问道:“阿姝,你不愿意吗?”

    宣惠两眼一红,抱紧了他的脖子,喃喃地说道:“我至多给你十年,再晚些,我就,我就,不管你了!”

    裴敏中闻言,高兴得两臂收紧,站起来抱着宣惠转了个圈,吓得宣惠惊呼一声。

    裴敏中朗声笑道:“阿姝,你真是我的好阿姝!此生得卿,夫复何求!”

    旌云在外面咳嗽了一声,又敲了敲门,说道:“天晚了,世子该回去了。”

    裴敏中一面应着,一面抬起宣惠小巧的下巴,狠狠地亲了一口她鲜艳欲滴的嘴唇,叮嘱道:“你好好在家,莫要胡思乱想了。我一得空儿便来看你。”

    宣惠红着脸点点头,又小声说道:“下回你来,莫要这么晚过来……早些来,咱们还能在院子里坐坐。现在这样关在屋里,等下旌云姑姑又要唠叨我了……”
………………………………

第二百零七章 归属

    裴敏中走后,旌云抱了被褥进来。

    宣惠惊道:“姑姑今天怎么要来值夜?您早就不该做这个了啊!今天该是采薇来的吧?”

    旌云一边铺着褥子,一边笑道:“便宜那小丫头了,今天我来值夜,跟公主说说话。”

    宣惠想起来方才裴敏中刚来过,脸上有些羞意,说道:“哎呀,姑姑,您要说的我都知道了……每次他,裴世子来,您都要念叨一遍……我都牢牢记着呢……”

    旌云出去吩咐小丫鬟打水进来,伺候宣惠洗漱,然后在镜前给宣惠卸了簪环,轻轻地拿篦子给她梳头。

    “奴婢要给您说的,不是这个。好歹以前说了那么多次,您都该记在心里了。这成亲前,可千万不能做出什么越距的事情……虽说你们有婚约,可一则传扬出去了,别人笑话,说皇家女儿没羞耻……二则万一受了孕,您说这孩子是要还是不要?”

    宣惠手里把玩着一枚赤金嵌珠的手镯,脸上臊得忍不了,嘟囔道:“哪里会有那样出格的事情……您不是说不说这个吗?怎么又唠叨上了……”

    旌云在篦子上稍稍蘸了些桂花油,手上认真地篦着宣惠的青丝,口中笑道:“姑姑可是年纪大了,说话有些丢三忘四的。我是想说,这次裴世子功劳不小,外头的人也都个个称道。可也该小心……”

    说着说着她的声音低了许多:“该小心,功高震主四个字。”

    宣惠心中一凛,果然还是要旌云这种在宫中浸**久了的姑姑才能时刻把这些挂在心上。她顿时懊恼起来,觉得自己安稳日子过久了,就忘了谨慎小心了。

    “以前成国公府只有三万亲兵,自然成不了气候。后来世子又招来十万,不过是新兵,暂时也不要紧。可这十五万辽东军不一样,用得好就是称霸一方的助力。”

    宣惠点点头,示意旌云说下去。

    “咱们自然知道裴世子没有这个心,可架不住旁人会往歪了想。时间一长,就算王爷心里没这个意思,也要叫人说得有了。更何况王爷从来不带兵打仗,若是这十五万辽东军也归了裴世子率领,长此以往,不知王爷夜里还睡不睡得着……”

    宣惠紧紧地蹙起了眉头,脑袋飞快地转了起来。

    旌云见状,连忙跪倒在地:“奴婢也是一时忧心,多嘴了几句,公主不要见怪。”

    宣惠急忙拉了她起来,笑道:“姑姑说的这是哪里话?您一片赤诚之心为我,我怎会不明白?”

    她又苦笑道:“我也知眼下三哥还是我三哥,只是他是做帝王的人,迟早有一天,我们见了他都要跪拜,再不能像小时候那般胡闹了……”

    旌云点点头,说道:“正是这话。亲近总归还是要亲近,毕竟先帝的骨血如今只有王爷跟您了,若要您两个也生分了,叫先帝在天之灵如何能安稳?可分寸还是得拿捏好……并非奴婢妄议王爷,私心揣测王爷日后必定苛待世子,只是天家骨肉,还是相亲相敬着些,才能长长久久……”

    宣惠心中盘算起来,现在看来,这十五万辽东军倒成了个烫手山芋,裴敏中接了便是把自己架在火上烤。可若是不接,安王这边还有谁能用好这把利刃呢?

    前世并没有辽东军来投奔梁瓒的事情,所以也没什么可以借鉴的。然而裴敏中前世一直是梁瓒的心腹,光复大周后论功行赏,他也是功臣里的头一个,连王家人也没有异议。

    梁瓒与裴敏中两人一直君臣相得,所凭的怕不仅仅是少年时的情分吧?直到梁瓒驾崩,裴敏中都安安稳稳地做着成国公,领着五军都督府大都督的头衔。后来还是因为不孝子裴挚,才在高宗手里吃了大亏,落得个晚景凄凉。

    想到这里,宣惠定下心来,裴敏中怕是自己早就有了主意,还是先问过他再做打算的好。

    过了几日,王锦堂在家里宴请梁瓒等人,说是给裴敏中接风洗尘,也顺道庆功。

    席间王锦堂不住地打量裴敏中与梁瓒,想要揣摩出二人现下是否因为裴敏中手里暴涨的兵权而出现裂痕。

    只可惜,这两人都一如往常,梁瓒坐得稳如泰山,举止间丝毫没有局促不安,也并未对裴敏中有任何反常的言语举动。

    裴敏中也依旧笑得淡然自持,不卑不亢,不骄矜,不托大。

    王锦堂有些失望,宴席撤去后,他带众人到了书房喝茶,试探地问道:“不知这十五万辽东军裴世子预备如何安排?可要往何南前线派?”

    裴敏中笑着摇了摇头,拿眼去看梁瓒。

    梁瓒笑道:“我原也是这么说,可慎之觉得不好。他嫌麻烦,要把这十五万人的担子撂给我……”

    王锦堂闻言,心中七八个念头闪过,机不可失……

    他急忙问道:“撂挑子给王爷?这话是如何说?是叫王爷亲自带这些人么?那如何使得!王爷千金贵体,天天在校场上跟那些兵油子在一起,不妥不妥!”

    裴敏中低垂眼睑,看着杯中的茶叶,心中冷笑了一声。

    薛元翰笑道:“那不知王大人可有什么良策?”

    王锦堂看了眼书房里的这几个人,除了程朴,都是二十岁上下的毛头小子。他喝了口茶,故意停顿一下,这才慢慢地说出自己的打算:“王爷金贵,自然该稳坐中军大帐,带兵上阵的事该有我们来分忧。眼下聿儿只带了五万人在何南,不是我王婆卖瓜,自己夸口,聿儿再多带十万二十万人也不在话下!”

    梁瓒的脸上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表情,他似笑非笑地问道:“那王大人的意思是将这十五万人立时送往前线?”

    王锦堂故作惊讶地问道:“难道王爷不是这样安排的?这十五万人刚随裴世子来到金陵,论理是该歇息段日子。可是他们是田登文一手调教出来的,又是裴世子涉险带回来的,对王爷的忠心还是未知……”他故意重重说着“对王爷的忠心”这几个字,“老朽以为不如送他们上前线,交个投名状回来!”
………………………………

第二百零八章 抽薪

    程朴轻轻地皱了下眉头,怕被人看到,又赶紧舒展开来。他觉得王锦堂急躁得有些露骨了。

    若梁瓒如王锦堂所说,把还没认清楚金陵地头的辽东军立时派往前线,这让军心未稳的辽东军作何感想?是被梁瓒重视当了杀敌的利刃呢,还是去做了那填北伐这口热灶的柴草?

    梁瓒隐去心中的不悦,向王锦堂笑道:“王大人说的原也有些道理,王将军的才干在座的各位人人都能看得见。只是一来,王将军与辽东军素未谋面,这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在战场上难免要吃些亏,倒是损了王将军的威名。”

    “再者,”他喝了口茶,笑得更加温煦了,“带兵之道,一张一弛。辽东军甫来投奔,便被送到前线,人马疲乏不说,只怕是要寒了这十五万将士的心啊。”

    王锦堂老脸一红,他一辈子都耗在了军营里,这些考虑他如何不懂得?只不过是欺梁瓒等人年轻,同时又想把梁瓒的疑心病给挑起来。

    谁知梁瓒竟然就这样坦坦然然地把道理摆了出来,倒臊得王锦堂没话说。

    他讪讪然地笑道:“那王爷的打算是?”

    梁瓒道:“前两日王将军从开封府来的信您应该也看过了,他催促慎之赶快回去,好趁刘广胜在辽东大伤元气之时,一鼓作气拿下何南、汕东全境。辽东军就先留在金陵,有林应春等人帮我,我时时勤去着些,也能学到不少。要想赶上慎之、王将军固然是不易,但我也不能做个光吃饭不做事的王爷啊!”

    那就是决定自己亲自带着十五万人了!王锦堂心中愤恨地想。当初选择梁瓒,本就是因为他年轻、好掌控,手里也没什么兵将。自己父子二人靠过来,轻易就能成为梁瓒身边掌实权的人。若有像这样的好处,必然也是自家先分得一杯羹。

    如今可倒好,儿子带着自家将士在前线卖命,女儿在梁瓒后院里委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