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流光转-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梁瓒苦笑不得,吩咐下人:“去找三套新的太监的衣服来给她们三个换上。”
………………………………

第七十四章 铺床

    宣惠高兴极了,像只小猫一样黏着梁瓒,抱着他的胳膊笑道:“三哥,你可真好!”

    梁瓒笑了笑,有些无奈地说道:“你是女子,在娘家尚能自在些,若是嫁了人规矩更多。能让你胡闹一回是一回吧!”

    待宣惠等人换好装,一行人从端敬殿里出来,宣惠便假模假样地跟在梁瓒的身后。

    梁瓒的贴身太监小豆子见公主随行,不敢怠慢,一路上对宣惠毕恭毕敬。

    后面跟着的人不明就里,纷纷猜测这位面生的太监是不是梁瓒的新宠。

    刚出景运门,宣惠便看到外面乌压压站着一片人,多数是礼部随同前往公主府的官员。另有一些是锦衣卫派来护送的和旗手卫的依仗。

    宣惠远远便看见领着锦衣卫的人等在那里的是裴敏中,心中一阵喜悦。

    待裴敏中上前给梁瓒行过礼,宣惠故意重重地咳了一声。当裴敏中抬眼望过来时,她又朝他眨了眨眼睛。

    裴敏中嘴角上翘,回给宣惠一个微笑,心中暗自好笑,自己这个未过门的妻子还是一副小孩子心性,能出宫便高兴得忘乎所以。

    路上,宣惠骑马跟在梁瓒后面,裴敏中骑马在她旁边,问道:“你怎么跟着殿下跑出来了?”

    宣惠嘟嘴道:“你这说的是什么话,长姐出嫁,我就不能出来看看吗?明天正日子,我肯定出不来……我还给长姐绣了床帐,想亲自给她布置好呢!”

    裴敏中听了大感兴趣,笑道:“真的么?咱们宣惠公主也能绣花了!说来听听,是什么花样的?”

    宣惠得意地说道:“本来我想绣百子图的,可是母妃说我年龄小,手上没劲儿,绣不来那样多的花样。我就绣了五子登科,帐边配上萱草,上面的花是用莹白、淡粉的小珠子一颗一颗缀起来的,好看吧?”

    裴敏中看着她脸上骄傲的表情,眼中一片柔情,笑道:“那自然是极漂亮的!不知我可有幸赏鉴赏鉴?”

    宣惠回头望着后面长长的队伍,愁道:“东西我前儿就给了长姐,这会儿指不定在哪个箱子里放着呢!长姐新房内室你也进不去……等日后我绣什么东西,再拿给你看吧!”

    裴敏中笑着点了点头。

    等到了公主府,宣惠跟着凤阳阁的宫女进了正房卧室,把自己绣的帐子找了出来,盯着人仔仔细细地铺排好。

    等一切都安排妥当,宣惠方出了正房,边下台阶边打量正院。长姐在宫中苦熬这么久,总算是有了自己的方寸之地。日后她便会在这里,与驸马一起,生儿育女、白头到老。

    那自己呢?以后在京中应该也会有所宣惠公主府,让自己和裴敏中刚成亲的时候住。以后会去金陵,住在成国公府,和他一起,和孩子们一起……

    想着想着,宣惠的脸就有些红,心里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你觉得这房子好么?”裴敏中见宣惠出来了,就走上前来问。

    “啊?”宣惠这才回过神来,“这房子好老的,正房内室的耳房特别小,还没有做火墙,只怕冬天冷得很。”

    裴敏中低头笑道:“以后咱们的房子,我专门给你做个大大的带火墙的内间,让你冬天在里面洗澡也暖暖的,可好?”

    宣惠听到“咱们”、“内间”、“洗澡”这几个字,不由又羞又恼:“你说什么呢!好好儿的,说着说着就下道了!再不跟你说话了!”

    这时梁瓒走了过来,他表情放松,对两人笑道:“这宅子虽说老了些,但到底是曾经的亲王府邸,后院的亭台楼阁,景致布局都是极好的。长姐以后在这里住,也不算委屈了。”

    说罢,他召了小豆子和礼部的主事官员问话,见都已布置停当,就遣了众人回去复命。自己跟裴敏中和宣惠落后一步,绕道永宁坊回宫。

    宣惠骑在马上左右四顾,问道:“这似乎不是咱们来时的那条路啊!三哥,咱们这是要去哪儿?”

    梁瓒笑道:“难得你能出皇城来,带你去吃两家京城有名的点心,也不算白出来一趟。”

    宣惠喜得脱口而出:“我要去吃兴盛德的豌豆黄!”

    梁瓒奇道:“你知道的还不少啊!谁告诉你他家豌豆黄好吃?这家刚开业还不足半年,你的耳报神可是够快的。”

    宣惠吐了吐舌头,心道好险。这兴盛德在后周朝是百年老店,做京式点心十分有名。宣惠前世在宫中也曾听人提起,父皇还专门遣太监去给宠妃买回来尝。越是吃不着便越是想,这才高兴之下忘了小心。

    吃了点心出来,宣惠一脸满足的表情。她笑着对梁瓒撒娇道:“三哥,我以后要日日跟着你,有好玩的还有好吃的。”

    梁瓒笑着对裴敏中道:“这丫头就这点想头,你以后这个驸马不算太难做。”

    裴敏中笑道:“多谢殿下指点。”

    宣惠撇了撇嘴,没有理会二人,转头却瞧见沅湘的袖子鼓鼓囊囊地,便问道:“你怎么出来一趟还多了些东西在身上?”

    沅湘一下子脸涨得通红,嗫嚅了半天也没说出来个所以然。

    采薇便在一旁小声道:“公主,沅湘姐姐袖子里藏的是几块点心。方才……”

    她朝裴敏中身后努了努嘴,继续说道:“方才裴护卫,就是上次骑马惊了姐姐的那个,见姐姐没好生吃,就折回去又买几样,塞到姐姐手里就走开了。”

    宣惠挑高了眉毛,饶有兴味地打量着骑行在裴敏中身后的裴戎真。这家伙看来是对沅湘动了念头啊!

    仿佛是感受到了宣惠的目光,裴戎真虽然依旧目不斜视地跟着,古铜肤色的脸却微微地泛着红。

    忽然,梁瓒指了指前面,对裴敏中道:“那不就是你的宅子吗?你就直接回去好了,我带了宣惠回宫。”

    宣惠纵马过去,在门口打量了两圈,笑道:“你自己住在这里倒是自在得很呢!”

    裴敏中笑道:“不知是否有幸能邀了王爷和公主来寒舍一坐?”

    梁瓒道:“你这可就不懂事了!哪里有还未成亲就先进门的道理?被人知道了,还不知道要如何埋汰皇家公主没规矩。”

    宣惠耸了耸肩膀,对着裴敏中做了个小心的手势,便骑到梁瓒身边道:“三哥,我不去他家,我跟你回宫去。”
………………………………

第七十五章 出嫁

    当下,兄妹二人拨转马头回宫。 裴敏中把他们送到宫门口,才自行离去。

    二人走在回端敬殿的路上,宣惠看了看梁瓒,小心翼翼地问道:“三哥,方才吃点心的时候不还好好的,怎么一会儿就变了脸色?可是因为裴世子邀我去他的宅子?”

    梁瓒闷闷地解释道:“慎之是个至诚君子,不过是因我在场才那么问了一句。我只是有些气闷父皇给长姐的安排……自古以来,有几个公主成亲后还要跟公婆住在一起的?更何况,他曹名扬也不是长子,婚后开府单住也是常事。偏偏父皇非要长姐做个贤妻孝妇,伺候曹名扬那个小人,还有他的父母!长姐她几时才能过上舒心日子?”

    “本来我想着,离我去就藩,怎么着也得一两年。到那时,长姐估计日子已经过安稳了,也生了孩子,我也就能无牵无挂地走了。谁知道被贵妃娘娘这么一通搅和,连带着我也要早日离京了。这一走,怕是此生再不得进京,长姐可怎么好……”说着说着,梁瓒堂堂七尺男儿,眼眶竟然红了。

    宣惠安慰道:“三哥不要这样想,只要你在藩地一日过得好,京城就没人敢欺负长姐。再说还有我和母妃呢!”

    可她自己也知道这话有多苍白。自己以后要远嫁金陵,鞭长莫及。父皇在时,长姐固然不至于受欺侮。可若父皇不在了,贤妃也是寂寞深宫了此余生的路,哪里还能顾及旁人呢。

    次日一早,端敏身着大礼服,先去辞了奉先殿,再到坤宁宫拜别帝后。

    元和帝示意女官给端敏赐酒,待她饮毕,说了一番训诫之语。皇后也如此这般,随后宫中各位嫔妃便将端敏送至景运门。

    曹名扬早就在保和殿旁的右门等候,见端敏步辇过来,便上前揭帘,扶她上轿。

    饶是端敏平日稳重端庄,毕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紧张得手心都出了汗。曹名扬伸出手稳稳地扶住她,让端敏踏实不少。

    她透过盖头影影绰绰的光影,瞧出来曹名扬大约是个长相周正的青年,心里更是放了一半的心。

    只要驸马不是个貌丑猥琐的,端敏相信以自己的真心待之,总会换回几分真诚。

    之后二人就在公侯百官及命妇的簇拥下,到了公主府。

    元和帝看着长女的轿子远远地出了皇宫,轻轻地叹了口气。转头看见身后的宣惠,他又想起来在出云庵的和靖,没来由一阵心酸,却又怕人看见,便急急地回了干清宫。

    到了第三日,便是端敏回门的日子。皇后按照规矩在坤宁宫设宴,请了后宫众人相陪。

    端敏还是那样一副温婉的笑容,只是头发都梳了上去,变作妇人的发式。

    皇后对于端敏婚后的日子漠不关心,只是碍于规矩问了两句,端敏答道:“宅子是父皇命人新修过的,自是一切妥帖。驸马……也很好,公婆都很开明,小姑也懂事。母后不必牵挂,女儿这几日过得很好。”

    皇后便笑道:“我就说嘛,老三那是个急性子,还没点主见,听风就是雨的!当初跪在太后院子里不走,怕人欺负了他姐姐。这下可好了,老三该没话说了吧?这武断的性子可是得改改!不然以后到了封地,怎么做个贤王呢!”

    近些日子,皇后十分得意,时常把裕王和安王成亲后去就藩的事情挂在嘴边。贵妃又因受了太后、皇上的责罚,自觉没面子,称病不出。

    今日端敏回门,贵妃也没有去赴宴,裕王去前头款待曹名扬的宴席上露了个脸,就说要去贵妃宫里侍疾,匆匆离开了。

    贵妃在正殿宴息室等了裕王好半天才等到,不由埋怨道:“火烧眉毛的事情,偏你还是一副慢吞吞的样子!我还不都是替你、操心,真是枪头不使劲,捅折枪杆也白费!”

    裕王皱眉道:“母妃您怎么越来越碎嘴了!方才外面招待端敏的驸马,您又不是不知道!我早早地走了,不是太不给人面子么?”

    贵妃撇嘴道:“那家伙眼里只瞧见承恩公府势大,哪里还把你放在眼里!你想着给人面子,人家也得稀罕要啊!”

    裕王不耐烦地道:“有事您就说事!这种话可是您的拿手本事,三天也说不完!还是说正事要紧。”

    贵妃怒道:“你这个小兔崽子!我说两句怎么了?把你生养大,连句牢骚也发不得……”

    她见裕王作势要走,才急急打住了话头,拉他坐下说道:“昨儿我使了好些钱才打听出来的,你父皇想把岳州封给你。你觉得怎样?”

    裕王疑惑道:“本来也不准备去,您打听这个有什么用?封地在哪儿不是无所谓的事情吗?”

    贵妃一指头点在裕王的脑门上,气道:“你除了在酸秀才、狐媚子身上下功夫,也用点脑筋在大事上行不行?你这个时候越是争,太后他们就越是放心,你要是不挑地方,他们那就肯定了你不去,还不得另想招数折磨咱们娘儿俩?”

    她喝了口茶,继续说道:“为了让你去就藩,说不定还给块好地方呢!就算你不去,可封地还是你的啊,赋税也都不少收,咱们当然得争块好地方!退一万步讲,假如咱们没争过太后,你还是得去就藩,那好地方的用处可就更大了!”

    裕王这时也来了精神,说道:“岳州地方是不错,人口多,也富庶。可是架不住那里有个王锦堂啊!那个老狐狸,吃骨头连渣子都舍不得吐。他手里又有那么多兵,要是我去了岳州,还不是要被他生吞活剥了!落不下什么好!”

    贵妃笑道:“你可总算说到点子上了!不仅是王锦堂在那儿,而且岳州离京城那样远。假设你真去了,万一你父皇……京城这里有个风吹草动,等你到的时候,只怕人家龙椅早就捂热了!”

    裕王点点头,又郁闷道:“只是父皇都这样考虑了,太后那边肯定不会答应给更好的地方了,咱们怎么办?”

    贵妃没好气地道:“你天天就知道问我!我说话你又不想听!天天这样不动脑子不操心,日后做了皇帝也坐不稳当!”

    裕王道:“那不是还有您嘛,您垂帘听政不就好了!”

    贵妃乐得眉开眼笑,说道:“乖儿子,娘就知道你是个孝顺的!”
………………………………

第七十六章 娶亲

    进入三月,离两位皇子的婚礼只剩五十多天了。礼部和二十四监到处都是忙忙碌碌,人仰马翻的情形。

    后宫中,贵妃天天忙得不可开交,既要从自己私库里给裕王挑体己物件,又要在身边人中挑些老实持重的过去伺候,顺便当眼线及时通传消息,还要天天借口给元和帝送补品去干清宫闹腾封地的事情。皇后看不过眼,把贵妃叫到坤宁宫训斥了两次,却都被贵妃给顶了回去,闹了个不欢而散。

    太后的身体一直不见好,又因为贵妃说冲喜的事情生了大气。虽然太后用逼迫裕王就藩的手段扳回一城,病情却又加重了两分。故而皇后在贵妃面前吃了瘪,太后也没有插手过问。

    又过了几日,元和帝刚发话说吃腻了贵妃做的十全大补汤,叫她不要再往干清宫送了,辽东那边就来了田登文的请安奏折。

    既是请安奏折,便没有什么要紧事。田登文不过是讲些和海西人定下盟约后续的事情,大周赠与海西的第一批粮食药物都已经送到,和亲在即,双方也都非常友好。

    然而田登文在奏折末尾却若有所指地提到“……海西乃化外之地,其人狼子野心,不知诚信为何物。况且海西东面临海,西面环山,北面是极其苦寒之地,海西若要扩张,唯有南面的大周一条路可走……”

    一番分析,用心良苦。既做到了为君上参详的臣子本分,也暗示了元和帝虽然如今辽东稳定,但不知何时战火就会重燃,自己这个都指挥使依旧是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个节骨眼上送来这样一本奏折,其心思昭然若揭,元和帝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适当地迁就一下贵妃。

    太后听说了奏折的事情,在慈宁宫又发了好一顿脾气:“这姓田的一家人,没一个好东西!当初我怎么就瞎了眼把她给招进宫里来了!他们这样喜欢抱成一团,那干脆让老二滚去辽东好了!舅甥两个一块儿去冰天雪地里给我待着去!”

    福宁连忙上前抚着太后的后背,给她顺气,嘴里劝道:“母后!您病了这些时日也不见好,都是为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费了心神。您平心静气地好好养病才是正经!老二是皇子,田登文手里又有兵会打仗。若是照您说的,把这两个人凑在一处,万一京城出了些乱子,两个人马上就能名正言顺地造反呐!”

    太后听着福宁的话,没有在说什么。暗地里却有些心惊,怀疑自己是真的老了,还是病糊涂了,这样粗浅的道理却没有想到。

    这边贤妃在承干宫拉了宣惠去给梁瓒递消息:“昨儿我听你父皇说,他准备让安王去徐州就藩。这地方说不上太好,但是也不坏。你去问问安王,看他自己有没有什么主意。若是不满意徐州,就趁着贵妃在闹腾,也能给他换一个。”

    梁瓒想了想,道:“父皇对我也算不薄了。徐州也是富庶之地,交通又便利,走运河到京城也快得很。多谢贤妃娘娘一番美意,我心领了。”

    听他这样说,原本有些忐忑的宣惠放了心。前世,梁瓒的封地也在徐州,算是后周的“龙兴之地”。如非万不得已,宣惠并不想连这一点也改变。

    封地的事情拖了一个月,元和帝总算是给两位年长的皇子挑好了封地。四月初,元和帝下旨,裕王封地为汕东东昌府,赐庄田三千顷,安王封地为按徽徐州府,同赐庄田三千顷。

    四月中旬,内官监、锦衣卫、尚宝司等衙署执事官兵分两路到崔侍郎府上和杨阁老府上,向两位亲王妃颁赐王妃金册及发册礼物。

    四月二十九日,裕王与安王带着仪仗,一前一后从午门东门出,前往各自岳家亲迎王妃。因两王皆定于两月后就藩,所以元和帝并没有在京中给二人另设王府,而是命他们成亲后暂居端正、端敬二殿。等到达封地后,再行设立王府。

    两位皇子同时娶亲,是宫中百年未曾有过的喜事。皇宫各处都装饰一新,太监宫女除有职司的,都想去两王居处凑个热闹,说不定还能得两个封红。

    宫里最清闲的人莫过于宣惠了。因两王娶亲,崇文馆也休课十天。宫中人皆忙忙碌碌,却也没有谁给她派个活计。

    御花园里桃红柳绿,莺歌燕舞,托腮坐在湖边亭子里的宣惠望着这尚好的春光,心思却飘得很远。

    前世今生,大事小情都变了许多。梁瓒娶了杨云舒,前世高宗生母徐皇后已不知身在何处。就算她后来依旧跟了梁瓒,生了高宗,可梁瓒的嫡妻身份已定,高宗心中也应该不会再有母亲被迫变妻为妾的恨意了吧?

    因为自己保下了田登文,今生海西与大周没有结成死仇,反而误打误撞定了盟约,成为亲家。虽然海西依旧雄踞关外,说到底这一切也算是给大周了一个喘息的机会。

    距离前世京城陷落还有两年多,那噩梦一样的天翻地覆,不会再来了吧?

    可也有没变的事情,比如自己和裴敏中依旧像前世那般订了亲。

    想到他,宣惠胸中涌上一股暖流。可越是这样她便越是害怕,怕不知道哪一天自己就会像前世的宣惠那样,和他成了一对拆解不开的陌路人。

    两王成亲第二日的下晌,宣惠在慈宁宫见到了宫里新添的这两位王妃。虽然早前两人已经进过宫,但这还是第一次以皇家新妇的身份与众人相见。

    因为是新娘子,两位王妃都有些羞涩,却也有着不同之处。安王妃杨云舒长眉入鬓,眼神清亮,真真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相形之下,裕王妃崔氏除了身量略微比杨云舒高些之外,并没有太多出色之处。

    待两位王妃与众人行过礼,贤妃便笑道:“这同日办喜事虽是麻烦些,倒也热闹得紧!单是一天见到两个新娘子,就够喜庆的。”

    皇后撇嘴道:“敢情你不用给两份大礼!也是,平日皇上赏你的,随便拿出来两件就能见人了。不像我们没时运的人,只顾着小家子气,心疼东西!”
………………………………

第七十七章 爱慕

    屋内众人闻言,除了贵妃偷着乐,其他人都有些讪讪的。太后被皇后这番话说得一口气堵在胸口,心中暗想这旁支到底只是旁支,就算是皇后当了这些年,也依旧是个上不得台面的。

    贵妃笑道:“等康王娶亲时,臣妾自有大礼相送,皇后娘娘不必心疼在这一时的。”

    皇后看着她这个得意劲儿,直恨得牙根痒痒,可无奈自己儿子太小,就连说亲都还要再等七八年。

    她看了眼光彩照人的杨云舒,便满脸堆笑地说道:“我只盼着到时候也能给康王说个像安王妃这样的媳妇,人长得美不说,又有才气,手还那样巧。看方才送给太后的两双寿字鞋,样式、花样都不一样,心灵手巧的,可是把好多同辈人都比下去了!”

    贵妃最恼火的就是自己看中的儿媳妇却被太后截了胡,成了安王妃。看看姿色平平的裕王妃,贵妃更觉得气愤。可毕竟裕王妃现在才是自己人,她便强压着怒火,皮笑肉不笑地说道:“皇后娘娘说的极是!这安王妃一看就是个秀外慧中的,十分招人喜欢。不过……”

    贵妃拖着长腔,若有所指地打量了一下杨云舒的身材,继续说道:“皇家娶媳妇,最要紧的是绵延子嗣,为咱们梁氏开枝散叶。这瘦瘦的身板穿衣服是好看,可只怕以后子嗣上……啧啧,有些艰难。”

    杨云舒脸瞬间就红了,脑袋里嗡嗡作响。出嫁前祖父就跟她细细地说了后宫中各宫的嫔妃和她们的关系。她总想着自己是去做儿媳妇,在宫里住上两个月就走了。梁瓒也碍不着裕王和康王的路,自己的日子应该不算难过才对。却没想到,这神仙打架,让自己这个小鬼遭了秧。

    见杨云舒这样尴尬,贤妃忙上前打圆场:“这几日天气正正好,不热也不冷,御花园里也漂亮得紧。宣惠你带着两位嫂嫂去园子里转转吧!”

    杨云舒笑着点了点头,正准备行礼告退,崔氏却出言笑道:“多谢贤妃娘娘美意。臣妾却不敢麻烦公主,头一回来给太后请安,怎么能任性自己去玩呢!还是多陪陪长辈们才是正经事。”

    一番话说得贵妃对这个儿媳妇满意了几分,看来是个能见事的,也知道自己该站哪一边。

    见杨云舒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太后叹了口气,想着好歹是自己指给梁瓒的媳妇,就说道:“我看宣惠在这儿早已是拘束得不得了。也罢,裕王妃既然不想去,就留下。安王妃,你陪宣惠出去走走。”

    二人这才领命告退。

    一路无话,宣惠领着杨云舒到了御花园湖边的亭子里坐下,又命沅湘去取茶具来烹茶。

    杨云舒笑道:“我也算有福气了,今日能尝尝公主的手艺。”

    宣惠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道:“宫里头人多,心思多,口舌也多。像方才那样的事,日日都会有。三嫂不必为此事介怀,她们只不过是拉了你出来做由头。”

    杨云舒看着这个不到十四岁的小姑子认真地替自己担心,不由莞尔一笑:“公主客气了。都是长辈,我怎么会介怀呢!只是因为以前在家时从未碰见过……这种情形,有些不知所措。”说罢,她的脸又红了。

    宣惠真心喜欢这个温柔可亲的三嫂,一边拿木夹子夹取茶叶,一边笑道:“三嫂不要叫我公主,这样太生分了。我闺名燕姝,叫我姝儿抑或宣惠都好。三哥待我极好,兄弟里头,我也跟他最亲。日后三嫂见我常去端敬殿胡闹,不要见怪才好!”

    杨云舒心里暗暗松了口气,头一次见后宫众人还不算太糟糕,至少得了宣惠公主的喜欢。见宣惠说起来梁瓒,她忍不住说道:“王爷是个极好的人……待人总是一团和气,没有一点儿架子。昨儿我规矩上出了差错,他还宽慰我来着……”

    想着梁瓒俊逸的脸庞,和他昨晚温柔的神色,杨云舒心中漾起一片一片的涟漪,连宣惠把筛好的茶递到自己手里都没有察觉。当她反应过来,不禁又是一阵脸红。

    宣惠心里很是为梁瓒高兴,杨云舒出身高门,教养甚好。两个人对宫廷权力都没有过多的留恋,日后在徐州当是一对神仙眷侣,养上几个聪明灵秀的孩子,自在地过着日子。

    *

    这一日,宣惠正在自己殿中临窗抚琴,看见旌云从外面急匆匆地进了正殿。她便借口去找贤妃看琴谱,跟了进去。

    旌云见只有宣惠在,也没有避讳,直接禀报:“方才干清宫跟奴婢要好的宫女给奴婢报信,说是东南沿海那边传来战报,有万余倭寇大举入侵,这回是在淅江上了岸。圣上已经下旨让成国公带兵前去剿倭!”

    贤妃听得眉头大皱,问道:“情形很是要紧吗?这倭寇不是年年来,骚扰一番便走吗?”

    旌云答道:“奴婢也不十分清楚,只是那宫女说皇上非常着急,干清宫的人连大气都不敢喘。”

    贤妃担忧道:“那便是十万火急了……这成国公一向能征善战,这次也应该不要紧吧?”

    旌云谨慎地说:“国公爷好歹也是武举出身,又带了这些年的兵,应该不会有差错的。您看裴世子便知,虎父无犬子嘛!”

    宣惠心里揣着这件事情,第二日一早便到了崇文馆。

    等她一看到裴敏中,便拉着他的衣袖绕到了女学后面。“昨儿我听说成国公被父皇派去剿倭了,可是真的?”

    裴敏中点了点头,闷闷地道:“我也是昨日才听说的。这次倭寇来势汹汹,似有上岸攻城掠地之势。皇上从淅江都司的定海卫、台州卫、宁波卫以及海宁千户所调集了三万精兵,再加上成国公府所有的两万,都交给了父亲统领。”

    宣惠看着他紧皱的眉头,忍不住想要替他舒展开,于是宽慰他道:“成国公威名赫赫,一向骁勇善战,这次也定能旗开得胜。你且放心便是,我让母妃着紧从父皇那里打听,一有什么消息就来告诉你。”

    裴敏中看着宣惠发愁的小脸,心中稍感安慰。“我还是相信父亲的,只是我自己困在京城,不得助父亲一臂之力,也不能将所学报效国家,心中有些愤懑罢了。你不用担心我。”

    宣惠的心紧紧地揪了起来:“那……那你是想去前线杀敌吗?”
………………………………

第七十八章 裴挚

    裴敏中感觉到了她的担心,情不自禁地摸了摸她的头,苦笑道:“我是想去,可规矩却是我不能去。”

    见宣惠困惑地看着自己,裴敏中说道:“历任成国公都有亲兵两万,战时可增至五万,同时兼任左军都督府都督。这是从太祖时就传下来的成例,为的是保卫江南财税重地。”

    “而成国公世子,”他话锋一转,“都是早早便请封,到十岁时就要到京城来居住。名为读书,皇子伴读,实为……人质。里面也有朝廷希望成国公爵位继承人与皇家亲近之意。如今这样的情形,父亲在外带兵,我是一定不能离开京城的。”

    宣惠心中十分伤感,定定地看着裴敏中问道:“那……你可曾怨过?皇家要你如此年小就离家,常年不得见父母亲人……”

    她想到自己前生,虽然在宫中活得艰难,不入父皇的眼,可至少还有母妃在身边。母女俩托太监出去卖绣品,得了高价,也能打打牙祭。日子虽苦,也还有高兴的时候。

    裴敏中见她难受,轻轻地捏了捏她的手,笑道:“以往的世子我不知道,我家,嗯,当时的成国公府情况有些复杂。我来京城前就离了家,不到七岁就跟随父亲在军中。后来又去辽东军中三年,之后才到了京城。”

    宣惠大吃一惊:“你那么小,为何要去军中?家里待不得吗?”

    裴敏中意味深长地说:“我父亲是嗣子。 ”

    他见宣惠一直皱着小脸,便想逗逗她:“话说,日后咱们的儿子大概也会从小离家,到京城来,你可舍得?会不会后悔嫁给我?”

    宣惠被裴敏中说的成国公府的事情搅得乱糟糟的,乍一听他的话没有反应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