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楚巫-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错了。多吃多睡,乖乖养病才是正理。若是能找些合用的草药就更好了……
隔日。听闻救回来的游侠儿转醒,扎营时,石淳亲自前来探问。
“一人力屠群狼,真壮士也!敢问尊驾是哪里人士,要去往何方?”面对那斜倚在车厢上,散发虬须,衣襟半敞的汉子,石淳依旧笑的和煦,不以为忤。
这可是凭一人就能杀七八条狼的侠士,若是能替公孙招揽,岂不是一大依仗?身在异国为质,需要的不仅仅是金帛美婢,更要有勇士心腹,才不会遭人轻侮。
纵使形容狼狈,又满身伤痕,田恒也未露出半分窘迫,只是用雅言道:“老丈谬赞。某乃齐人,入楚寻访铸剑师,谁想偶遇狼群,也是命不该绝。”
明知他乃公族家臣,还以“老丈”相称,实在谈不上礼数。石淳却是心中一动,姓田的齐人,莫非是陈完之后?当年陈厉公之子陈完因国内大乱,举家入齐,死后其族改姓田,在齐国也算大族。此子身材健硕,眉目疏朗,一口雅言也说的极佳,出身定然不凡。若真如此,还能孤身流浪,做个只求名剑的侠士,不拘礼数也是自然。
于是石淳哈哈一笑:“老朽听闻郢都有不少铸剑师,定能为壮士寻来一把!只是壮士如今重伤未愈,不妨同我等一道入郢都,也好有个照应。”
本来就有救命之恩,等到了郢都,赐些钱帛,再请公孙折节相交,何愁不把他收入帐下?
石淳想的明白,然而对面那人只淡淡道:“那巫儿要去何处?”
石淳心中咯噔一声,难不成他已经知道那女子是他们路上捡来的了?救他性命的,是那女子,而非他们,石淳怎会不知?然而此事,是万万不能言明的。
轻叹一声,石淳道:“大巫自要同我等前往郢都,她无依无靠,又不通言语,需人悉心照料。”
田恒也不反驳,点了点头:“既然如此,某会护她周全。”
是在楚地的周全,还是一直跟在那女子身边?对方说的含糊,石淳也不好追问,只是笑着颔首:“如此甚好。若壮士有甚所需,尽可吩咐下人。”
又客套两句,石淳拖着胖大身躯下了车。田恒则歪了歪身子,看向窗外。路边,那巫儿长袖缚起,手持长杆,正在路边灌木从中找着什么。小婢紧紧跟在身后,还背着个篓,难不成是择菜去了?
昨日才醒来,又昏睡了半天,田恒却已知晓此间不少杂事,实在是那个叫“萑”的婢子聒噪,露了口风。谁能想到如此镇定的女子,会是刚刚从河里救起,连话都不会说,无依无凭之人呢?
那执事怕是对她有些心思,既然自己短时间内还要养病,不妨帮她一把,也算偿了救命之恩。背脊又冒出了冷汗,田恒瞥了眼窗外二人,倒头躺回榻上。
闷头在草丛里寻找,楚子苓额上都冒出了汗水。找药材果真不是件轻松事情,然而病人又是猝死,又是失血,光靠针灸是万万不行的。楚子苓当然也学过医药,甚至还从祖父那里学了些炮制手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边根本就没药,只能试着在就近的野地里。
补血疗伤的几种药物,没药和乳香产自索马里、阿拉伯半岛,血竭产自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冰片来自东南亚的龙脑树,甘草、当归、黄芪等都是产自北方的药材,更别提人参了。她出来找药,纯粹只能碰碰运气,谁知道这里产什么药物,又能不能对症呢?
“女郎,不能再前走了。蛇虫太多……”跟在楚子苓身后,蒹葭嘀嘀咕咕。楚地就是瘴气蛇蛊遍地,只这会儿工夫,她都见三条蛇游走了。况且也不能车队太远,万一遇上野兽怎么办?想吃野菜,路边择点不就行了。
可惜她只记住了自己的新名,其他话只能连比带猜,这碎碎念全然没起到作用。走了大半个小时,楚子苓也有些灰心,果真采药不是那么简单的,总不至于运气这么好,在路边发现三七吧?
再坚持几分钟,边给自己打起,楚子苓边拨开了另一从灌木,正想挥动木棍敲打草丛,她的手猛然一顿,看向灌木中那株三尺多长的绿色植株。茎作四棱,叶如艾,疏被短柔毛……现在是几月?楚子苓飞快跪了下来,细细检查了茎叶,才用手小心挖开掩在根部的泥土,片刻后,一块倒锥形的硕大根茎露了出来。
楚子苓在乎的可不是它,见到旁边的小根并未腐烂,她长出了口气,终于能配一副对症的方子了。
见楚子苓挖出了东西,蒹葭赶忙凑了上来:“这是啥?能吃吗?”
好不容易走了大半天,就挖了这么块草根?蒹葭好奇的伸出手,想要捡起来细看。谁料还没碰到那块物事,就被楚子苓一掌拍开。
“不能吃,也不准碰。”她面色严肃的警告一句,药材中有毒的可不少,别说吃下了,有些光是手上有伤口都不能去碰。
被唬了一跳,蒹葭也不敢动作了,乖乖看着对方把一大块根茎放在了竹篓里。
装好药材,楚子苓心头一松,对蒹葭做了个手势:“回去吧。”
蒹葭顿时又高兴起来,麻利的背起了竹篓,她哼着乡间小调,向车队走去。前方是小姑娘轻快的背影,身后是一望无垠的旷野,楚子苓叹了口气,跟了上去。
第五章
回到营地,楚子苓一刻不停,先升起火来。竹篓中的根茎被她取了出来,小心洗净泥土,除去杂须。又细细察看一番,她点了点头,不错,的确是乌头。
乌头乃大毒,但是附着在母根旁的小根,却是中药里常用的一味药,“附子”。附子味辛,气温、大热,通行十二经络,有“回阳救逆第一品”之称。不过只在六至八月能够采摘,过了时间就会腐烂。亏得尚未错过采摘季,才让她有配药的可能。
不过同为乌头种,附子中也含有大量的乌头碱,是有毒的。若是使用不当,轻者口舌麻痹,痉挛抽搐,重者毙命。因此用附子必须炮制,而且用药时也要小心配伍、煎煮得法。
楚子苓既然敢摘附子,就是清楚它的炮制之法。不过现在手头没有浸泡的胆巴,也没盐津的时间,最好的法子就是古法火炮。小心的摘下根块上的附子,她动手炮制起来。
天色渐明,田恒再次从昏睡中醒来。四肢仍旧沉重,背有盗汗,脑中也是昏昏沉沉。看来他还真走了遭黄泉路,这样的伤,要养多久才能好?
看了眼身旁仍有些倦意的小婢,他问道:“那巫儿呢?”
蒹葭揉了揉眼:“还守在火堆旁呢,也不让奴替她烧汤。”
什么汤?田恒听得糊涂,却也不想多问,这小婢饶舌,说话颠三倒四的,他实在没精力奉陪。勉强撑起身,他想到窗边看上一眼,谁料手上一软,跌回榻上。
“不是让你别乱动吗?”楚子苓正巧挑帘进来,一眼就看到那不尊医嘱的病人,她立刻喝止,快走两步来到对方身侧,把手里的药碗递了上去,“把药喝了。”
田恒没听懂她的话,但是隔着老远,就闻到了扑鼻苦味。这是什么?他没伸手去接。巫儿煮的汤水,还不知放了什么,消受不起。
见他不愿喝药,楚子苓挑了挑眉,似笑非笑的问道:“怕苦?”
话是听不懂,但那女子略带嘲弄的眼神,田恒却看懂了。想伸手吧,又觉有些失了身份,田恒一时僵在了哪里。楚子苓可没等他反应,直接凑上前,费力让他撑身坐起,把陶碗摆在了对方唇边。
田恒怔了下,大口喝起了碗里黑色的汤汁。又苦又辣,说不出的古怪。但是他的注意全放在了身边,一股混合着土腥味和烟火焦臭的味道,自那女人身上传来。旁的女郎,哪个不是熏香用油,再不济,也要清爽干净才好。
难不成是在火边跳了一夜的舞,为他祛病驱邪?这苦汤,怕也花费了不少功夫……一晃神,碗里的汁水就喝了个干净,这时田恒才察觉额上出了一层热汗,肚中也火辣辣的,像是抱了个火盆,只是嘴里苦味太重,让人作呕。
见病人喝下药,楚子苓也松了口气。这药是四逆汤加减而得,因为没有灸甘草,换成了枣子,附子则用了炮制品,减少毒性,意在少火生气。四逆汤本就有回阳救逆之效,患者曾经猝死,救回后依旧四肢厥冷,汗出不止,用温补法扶其元气,方才对症。可惜没有更好的药材了,只能先救急调气。
把人放回床上躺平,楚子苓又解开包裹伤口的绷带,一一察看伤处恢复情况。只有盐水,伤口发炎是肯定的。她取下头上的灵九簪,选铍针排除脓血,再以盐水消毒。
排脓定然是有些痛意的,田恒却一动不动,任其施为。他也知道伤口流脓时的恶心模样,没看一旁小婢都皱眉掩嘴了吗?然那巫儿面上却找不到分毫嫌弃,依旧眸光沉静,手上利落。
嘴里的苦味渐渐消散,冒出了点类似枣香的回甘,田恒咂了咂嘴,闭上了眼睛。
另一厢,同样有人关注着这边的近况。
“那贱婢熬了一宿的汤?”听婢子如此说,伯弥神色不豫。自从被赶出自己的辎车,她就这辆车上窝了两日了。一车八人,还要加上服侍的婢女,简直连身都挪不开,更有人冷嘲热讽,笑她失了家老宠爱,弄得伯弥异常火大。
然而她并不敢冲人发作,若是有人私下里告一状,说她对大巫不敬,别说家老会如何处置,就是那些当兵的,也要对她怒目。仅仅两日,起死回生之事,已经在仆从中传播了,听说那屠狼的壮汉也清醒了过来,还引得家老亲去拜访,这是寻常人能做到的吗?
伯弥可是极会看人眼色,知道家老可能是盯上了那游侠儿,而那自称巫者的女人,则是对方的救命恩人。自己若敢坏了家老好事,怕是死无葬身之地。因而她只能派人监视车上动静,只盼能找出什么不妥之处。
昨夜就古怪的厉害。那贱婢外出一趟,回来后就一直待在篝火旁,也不指使仆婢,竟然亲自守了半宿,熬出了一锅汤汁。那汤是来治病的吗?是能治百病,还是只对重病?
伯弥轻声道:“你去偷些汤汁回来……”
那婢子可不敢应,连忙摇头:“她把煮汤的釜收起来了。”
“那就看看她是用何物煮的,想法弄来点。”伯弥仍不死心,又道。
“女郎饶命,奴不敢啊!”那婢子当机立断跪下叩首,偷一个大巫的东西,给她三个胆儿也不敢。而伯弥不过是个乐者,就算得罪了,也不会要她性命。
见那婢子贪生怕死,伯弥只把牙咬的咯咯作响,却也不好硬逼。冷哼一声,她道:“好生盯着,再有甚动静,速来报我!”
还有几天就到郢都了,只看那壮汉能不能好转。若一时半会儿无法好转,可见那贱婢法力不过尔尔,有何惧哉?到时她见到公孙,好生卖弄一番,说不定能当个妾侍。公孙妻子皆在郑国,枕畔定然空虚,当个宠妾,总好过送给楚人为婢。
想到这里,她心中不由大定,又绽出了嫣然笑容:“去我箱里翻翻,找件艳色深衣给大巫送去。”
不日就要到郢都了,至少也要做给家老看看。
没想到她变脸变的如此快,那婢子很是愣了一下,才赶忙去翻腾箱笼。伯弥抬手轻轻抿了抿发鬓,又登上那拥挤不堪的辎车。
然而出乎意料,只花了五天,那屠狼的壮士就下了车,出现在众人面前。
得知消息,侯溪赶忙凑上前去:“田壮士身子无恙了?吾乃军中卒长,名叫侯溪,那日正是吾带兵寻到田壮士的。”
如此表功,田恒自然不能不答:“多谢侯兄。某无碍了,下来透口气。”
田恒身上还缠着不少绷带,稍微动弹一下就痛得要命。但是被灌了几天苦汤,也不再冒冷汗,他就待不住了。负伤是常有的事,现在伤口都不冒脓血了,他可不想闷在车里。边说,田恒边自顾自的舒展肩背,任清晨还不算热的阳光照在身上,颇感惬意。
侯溪看重的,可不是这个,他两眼放光:“大巫果真灵验!不知田兄治伤时,可曾看到异象?”
这话有些失礼,但是田恒不以为怪。巫者治病,向来是秘而不宣的。据说得起舞请神,唱咒降祝,还要点燃香烛,让人飘飘欲仙,如在梦中。
可惜,这些他都没见到,因此田恒答的简练:“未曾。”
这答案,显然让侯溪有些不甘,但是他很快又笑了起来:“一人屠群狼,何其英武,上天也要庇佑。田兄可习过剑术?”
“略知一二。”
“御术呢?”侯溪又问道。
“粗通。”田恒依旧不咸不淡。
这样的态度,也未能惹恼侯溪,他嘴上不停,颇有谈性,话里话外尽是溢美之辞。田恒知道他是石淳派来的,寻他攀关系也是常事,只是这等闲聊实在让人倍感无趣。不多时,他便以体倦告罪,重新回到了车上。
辎车的竹帘早已挑起,算不得憋闷,田恒大剌剌往门边一靠,看向里面连比带划的两人。那巫儿不通言语,只要得闲,就会同小婢学话。可惜小婢只会郑国俚语,粗鄙不说,还往往言不及义,简直让人心焦。可是他又拉不下脸插嘴,只能装作视而不见。
楚子苓见田恒回来了,先摆手让蒹葭去端早饭来。这几天她已经发现此地实行的是两餐制,一顿在早上九点左右,一顿在下午四五点,然而起床的时间却早的可怕。且不说她不习惯,病人也需要营养不是?因此她就自作主张,把两餐变成了三餐。
听说要吃饭,蒹葭立刻兴高采烈的跑了出去,不多时就抱回个釜子,只见里面满满登登,有饭有肉,还有些枣子,闻起来香气扑鼻。
楚子苓用盛饭的大勺搅了搅,见里面豆子炖的熟烂,鸡肉全都离骨,就点了点头,蒹葭立刻取了三个碗,盛的鼓尖。这两天她都跟着大巫吃饭,餐餐有肉,还能每日三顿,别提有多开心了。
田恒接过碗,瞥了那巫儿一眼。一日三餐,非卿士权贵不可,这女子出身恐怕不凡。只是饭里用菽,有些古怪。不过这些菽用鸡汤煮过,饱胀圆润,倒是比粟米还要可口,并不难吃。
楚子苓则非常满意这几天的杂煮粥,大豆可以补充植物蛋白,山鸡则是充足的动物蛋白,还有杂粮和野菜,营养称得上均匀。加之炖鸡汤时用姜去腥,加枣增鲜,更是补益血气,算是不错的病号饭了。就算顿顿都吃这个,也好过前几天吃的腌菜咸肉。
她吃的慢条斯理,余下两个却不会如此斯文。蒹葭狼吞虎咽,比那汉子吃的还快,把碗底都刮干净了,还要眼巴巴再往锅里瞅。楚子苓不由笑了:“想吃就再吃点吧,天热也放不住。”
听是听不懂,但是蒹葭察言观色的本领没话说,立刻兴高采烈又给自己盛了一碗。
坐做一旁的田恒勾起了唇角。不论是让下婢同席,还是用饭时闲谈,都称不上规矩。不过这样的女子,他并不讨厌,总好过倨傲贵女。似是引动了胃口,他也破例添了两次,跟那婢子一起吃掉了大半肉粥。用过饭后,就见那小婢麻利的收拾了碗匕,又搬了个大大的木盒放到了巫儿面前。盒里是筛过的细沙,可以用枝条在沙上作画。
这巫儿会写字吗?田恒顿时来了兴趣,坐在一旁观瞧。谁料对方并不是写字,而是用沙作画。不多时,沙上就现出只纹样简单,却活灵活现的小鹿。
蒹葭也兴奋的叫了起来:“麋!是麋!吾曾见过,好大一只……”
田恒顿时听不下去,插口道:“是鹿!麋角长体阔,可不长这样!”
见那小婢犹自发傻,他忍不住夺了对方手中的枝条,在沙上写了个“鹿”字,并用雅言重复了一遍。
然而雅言并未引起那巫儿的注意,相反,她直勾勾盯着沙上的篆字,过了片刻,猛地抬头,抓住了他的袍袖。
楚子苓只觉浑身都在颤抖,紧紧抓着那人衣袖,大声问道:“你会写字?!”
作者有话要说:
菽就是豆,在当时算是一种平民的主食。田恒写的是金文,的确像一只画出来的鹿,有兴趣可以去查查。还有田恒是原创角色,不是历史人物,不要带入田成子了,不是一个时代的人_(:з」∠)
再强调一遍,这是小说,里面写的所有治病过程都是虚构的故事,切勿模仿!有病要去医院的,不能乱吃药。
第六章
那应该是个字!虽然歪歪扭扭,更像幅画,但是细看还是能看出鹿的形状。楚子苓刚到这里时,不是没想过用文字交流,但是前后相处的几个女子都不像认识字的样子,她只能退居其次,想要尝试用沙画跟蒹葭交流。
谁料刚用上沙画,就冒出了个会写起字的,怎能不让她又惊又喜!见对方没有反应,楚子苓想了想,飞快在沙盘上写出了一个字:“國”
她身在何处?这是最关键的问题。不再像前两天只能待在车里,这几日不论是扎营还是赶路,楚子苓都细心观察着身边的一切。一个念头,渐渐冒了出来。没人能弄出这么大的阵仗,只为了蒙骗她这个无名之辈。那些只可能出现在博物馆或者教材书里的衣服、器具,也不过这些人的日常用品。若真的如此,她身处的恐怕不是个陌生的地方,而是个陌生的时代。
她是不是回到古代了?楚子苓也是看过电视的,更见过不少这种题材的“穿越剧”。然而猜测只是猜测,没有凭证,如何断定?更何况,就算真的是古代,这里是她熟悉的朝代吗?会不会生出个平行世界,冒出些她不晓得的时空和历史。
想要解答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就是确定她所在的国家。
飞快写出繁体的“国”字,楚子苓用力点了点那字,又指向了身边的男人。
田恒皱起了眉头,这个字,像是“国”啊,虽然写的不大准确,但也能分辨,这巫儿会写字?她想知道自己来自哪国?
只一思忖,田恒就落笔,写了个“齐”,同时道:“齐国,某乃齐人。”
看着对方写下的那个字,楚子苓只觉一阵沮丧,她不认识这个字,跟繁体,乃至篆体相差都不小,根本没法分辨。
见她似有些沮丧,田恒又指了指身边的小婢,写了“郑”字:“这小婢是郑人,你可识得这字?”
楚子苓盯着那字看了半天,依旧一无所获。那字,有点像“奠”,可是她不曾听过叫“奠”的国家。
见她仍旧不识,田恒不由咋舌。诸国文字各异,就算男子也未必能够认全,何况这种养在深宅,多学甲骨殷文的巫儿。犹豫片刻,他又提笔写个字。
“这是‘楚’,吾等现在楚国,要前往郢都……”
田恒的话还没说完,楚子苓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这个字,似乎是“楚”啊!虽然排列的顺序有些不同,但是树木丛林,和林下的足,不正是“楚”字的来源吗?而且楚字是没有繁体的,只有以“足”代“疋”的篆书!
想到这里,楚子苓连忙提笔,写了个篆体的“楚”字,用力指了指自己。只看了一眼,田恒就发现那新写的字,颇似“楚”字。这巫儿来自楚地?她的身量可不矮,眉目也颇为深邃,并不像楚人,到有些像齐女了。
神思一闪,田恒便收敛心神,又指了指自己和那小婢:“齐,郑。”
认出了一个字,再细细看去,楚子苓突然发现那个“奠”字,可能是繁体“鄭”字的半边。一个“楚”,一个“郑”,剩下的那个,难道是“齐”?
一直紧绷的那口气,泄了。楚子苓只觉腰背一软,险些坐不稳身形。是了,他们穿的衣衫,用的器物,吃的饭菜,可不是先秦时代才会有的吗?大一统还未来临,诸国林立,文字语言乃至货币都大不相同,一个距自己足有两千年多年的“古代”。
她怎么会到了这里?
见那巫儿突然失魂落魄,泪盈于睫,田恒心头莫名一拧,粗声粗气道:“不想入楚,某带你走。”
这时蒹葭也发现不对,赶忙拉住了楚子苓的衣袖:“子苓要走吗?不跟吾等走了?”
她如今说“子苓”二字,称得上字正腔圆。那句话,唤回了楚子苓的神志,看了看那横眉立目的大汉,又看了看一脸忧色的小丫头,楚子苓眨了眨眼,用力把泪水压了回去。
“不走。”她的声音还有沙哑,却并无动摇。身在这异世,她又能走到哪里?
平复了片刻心绪,楚子苓再次捡起树枝,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楚子苓,这是我的姓名。”她边一字一顿的念着,边指了指自己。
田恒立刻明白了过来,然而三字之中,他只认得两个。首字是“楚”,末字则像是“苓”,至于中间那个,实在不太好认。不过无妨,田恒点了点头:“巫苓。”
楚之巫,名苓,自然要叫“巫苓”。
想了想,他也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田恒。”
“田”字楚子苓当然认得,但是后面那个字就无法分辨了,看起来到有点像个“恒”字。轻声念了两遍,她记下了它的发音。
那女子的声音沉静,唤他的名字,别有一番韵味。田恒笑了,手上树枝不停,继续写起其他字来。他倒想听听,这巫儿说起雅言,会是何等滋味。
见两人围着沙盘比划了起来,倒像全然忘了自己,蒹葭也不气恼,乐呵呵的搬来了陶瓮,斟上清水,坐在一旁饶有兴趣的看了起来。
有了能沟通的对象,日子就没那么难挨了。连着几天在车里学习语言,给人疗伤,等楚子苓回过神来,窗外的景象已经大有不同。非但能看到行人和车马,远处还有不少村落延绵,像是终于从旷野回到了人类社会。只是车队一直未停,她无法下车仔细观瞧。直到一日,另一幅画卷铺展开来。
数条水带犹如银龙,纵横交错,一望无垠。水面轻舟荡漾,渔歌婉转,牛马车辆几乎塞道,行人服饰各异,头发有披有束,更有些短发纹身的黑壮汉子,单手按剑,赤足而行。一座座屋舍星散,道路两端亦有各式工坊,喧嚣商贩,就像进入了真正的城市之中。
然而楚子苓并没有看到城墙,不是说前方那个小小宫城,而是如西安、南京那样具备防御力量的外城。
心有疑惑,她自然问了出来:“这是进郢都了吗?”
蒹葭兴致勃勃的点了点头:“正是郢都!此乃郭内。”
没接触过“郭”这个发音,更不理解它的含义,楚子苓愈发迷茫了,又问道:“城墙呢?”
这次轮到蒹葭发怔了,根本听不懂她话中之意,倒是一旁田恒插嘴道:“大都无城。”
他说的简单,楚子苓却是花费了一番工夫连比带划,才弄明白了这话的意思。原来此时各国的国都,多是没有城垣的,只分为外面的郭区,和里面的宫城两部分。郭区乃是“国人”,也就是法律承认的“公民”居住的地方,并无高墙阻拦,一般用河流或者山川作为屏障,而内城则是贵族和诸侯所在,筑有城墙。被排除在城市或者乡邑以外的居民,则称作“野人”,身份低下,也没有了参政的权利,类似奴隶阶级。
这可大大出乎楚子苓的意料,如此大的都市,没有规划,没有防御,即散漫又骄傲,全不似她认知中的“古代”。
这些不是古迹,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历史。看着外面川流不息的行人,她心中有些惶恐,亦有些悲凉。再怎么鲜活,这个世界也不属于她,她甚至连这是春秋还是战国都分不清楚,更无法确定纪年。她不熟悉这段历史,不清楚自己会遇到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更不知以后要如何生活。
身在异乡,孤身一人,又该何去何从?
瞥眼看向那微微垂首的巫儿,田恒心底倒是生出了些讶异。看她的模样,似乎从未见过郢都这样的大都,恐怕出身在哪个卿士之家,才会觉得城邑都要有外墙。如此大都,没让她展颜欢笑,倒生出了哀伤。这是思念家乡了吗?可是她到底出身何处,又为何流落在外,乃至坠入江中?
正暗自猜度,那略显磕绊,却不急不缓的声音再次响起。
“田恒,等病好了,你想去哪里?”用刚学会的雅言拼凑出一句话,楚子苓问道。
“寻个铸剑师,铸一把好剑。”田恒并不在对方直呼他的名字,答得慵懒。他并未说出跟石淳说过的话。他当然还会去遍寻名剑,但要在她平安无事,衣食无忧之后。
看着那人满不在乎的神情,楚子苓叹了口气。也是,他终究是个游侠,就算远离故土,身无长物,也能活的潇洒自在。
压下心底不安,她再次专心看起这郢都风物。
车队并未在郭区停留,很快就驶入内城。公孙黑肱住在城西,宅邸颇为宽敞,楚王大度,对于各国质子算得上宽厚。只是身在异国,仰人鼻息,毕竟不如家中。
跋涉了月余才到郢都,以石淳的年龄,实在有些吃不消。然而挪动身躯从车上下来后,他意外的发现公孙黑肱未曾出迎。心头不由一紧,石淳暗道不妙。他是看着公孙黑肱长大的,深知其人最重礼节,更重孝悌之道。自己可是带着公子舒的亲笔信函,还是家中肱骨老臣,公孙怎可能不出门来迎?
也不顾上礼数了,石淳急急问道:“公孙可是有恙?”
来迎他的御戎冯戈面带悲戚:“公孙自两月前便喘鸣不止,坐卧不宁,如今都下不得榻了,才慢待了家老……”
石淳大惊失色,随机想到了什么,立刻道:“速去请那大巫……不,吾亲自去请!”
作者有话要说:
解释一下,文里基本都用简体了,涉及篆字和繁体的会提示一下,具体字型有兴趣可以百度查查。
还有关于田恒对子苓名字的误读。先秦时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而一些出身平平,没有姓氏的人会用“出生地”+“之”+“名”这样的命名规则,比如“烛之武”,就是“烛地叫武的人”。问题是楚国国君的姓不是“楚”,而是“芈”,称“熊”氏,国君的子孙倒也可以用“楚”当作氏,但是女人只用姓,不用氏。所以田恒不会以为子苓姓“楚”,只会以为这个楚字代表出生地,也就是楚国的X苓(子字跟金文的子有点差距,没认出来),多半不会是贵族,正好她又是个巫,叫巫苓是肯定没错的。
给他点蜡=w=
“大都无城”是战国之前的惯例,楚国郢都在春秋时代应该也是没有城垣的,就如《左传 昭公二十三年》里写的一样,楚国令尹想要修城墙,被沈尹戌狂喷一通,守卫四方边境才是正经,人家都打到国都了城墙有卵用快亡了吧(喂)当然战国后就没有这么自信的人了,大家纷纷修起了城垣,也就是外城墙。
原文:楚囊瓦为令尹,城郢。沈尹戌曰:「子常必亡郢!苟不能卫,城无益也。古者,天子守在四夷;天子卑,守在诸侯。诸侯守在四邻;诸侯卑,守在四竟。慎其四竟,结其四援,民狎其野,三务成功,民无内忧,而又无外惧,国焉用城?今吴是惧而城于郢,守己小矣。卑之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