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崩坏的重生路-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行,行礼之后畏畏缩缩的站在一旁等候吩咐。
    四年之前她们还是落落大方的,变成现在的模样着实让人心疼。霍太后也是心疼,让宫人搬了椅子来,让她们坐下说话。宴长宁和太后一起问了她们这些年来的事,以及之后这段日子的经历。
    两个小姑娘先前有些拘谨,见太后皇后言语和蔼,逐渐放下戒心说了府里的经历。原来虞燕来进府之后,元悫再也没管过她们姐妹两个。府中的下人各个见风使舵,开始克扣她们的吃穿用度,再后来,太后派去的两个嬷嬷不知因何故先后病倒,被虞燕来容养在乡下别院,一直没好起来。
    “以后你们留在我身边。”霍太后看着两个小姑娘说,元家的女儿,不能这么被耽搁了。
    “谢太后。”姐妹两个激动得落泪,又朝太后拜了三拜。
    瑾姑姑带着两个姑娘下去安置,宴长宁感叹了一番,霍太后说了许久的话,喝茶润了润嗓子,得知今日宴长宁去刑部看了虞燕来,直接问了狱中情形。
    宴长宁将虞燕来说的话悉数说给霍太后听,霍太后听后气极反笑,果真是个无知无畏的小姑娘,哪怕活了两辈子也没任何长进。一统天下若真如她说的那么简单,人人都可称王了。楚国迟早是囊中之物,要邺国这块硬骨头,还需几十年光景。
    “若她心智成熟一些,也许真能做成一番大事。”霍太后说,心里对虞燕来说的那个世界,有说不出的向往,女子也可如男子一般行事,没有那么多礼教束缚。
    宴长宁点头道:“是啊,正德皇帝也是这么来的,见识手段与她全然不同。”
    五月末,天迅速的热了起来,元胤提前到南山行宫避暑。与此同时,南边捷报频传,连续夺下数座城池。莫擎天无法,已派人到邺国求和。说秦国灭了楚国,下一步便会攻打邺国。
    天下三国,现唯秦强,邺国底子虽厚,但到底比不过现在的秦国。元胤野心勃勃,有吞并天下的气势。若楚国和邺国想存国,必须保持三国势力均衡,若有任何一国崛起,另两国危矣。现在秦国野心昭昭,楚邺两国应放下成见,共同抗秦。
    楚使能言善辩,说得邺国朝廷心有戚戚,宴世安心中也有此虑,但他现在尚未亲政,不敢有妄自决断。无论他怎么做,都不甘心,邺国与楚国有血海深仇,邺人恨不得同秦国一起灭了楚国,将莫擎天五马分尸。若与秦国一同攻楚,等秦国吞下楚国,喘口气之后,定会回头攻打邺国。
    宴世安近两日为此事忙得焦头烂额,而长公主和祁山行宫那边,没有半点反应,打算全部交给他处理。许皇后见着宴世安焦急万分,不由劝说他趁此机会与秦国一起发兵攻打楚国。
    许皇后给宴世安揉着肩膀时劝道:“秦国那边有长宁,她是邺国人,无论如何都向着邺国,如果秦皇想打邺国,她定会想法子阻拦。再说皇上和妾身安排了人进入秦宫,那边有什么风吹草动,我们会立即知晓。长宁生的儿子是秦国太子,将来登基为帝,长宁就是太后,无论如何,日后新皇会看在她的面子上有所顾忌。再说,长宁当初答应妾身,会求娶昭媛给天祎做皇后。我们再运作一番,就可兵不血刃拿下秦国。”
    “再说邺国曾是大洲第一大国,秦国哪能轻易灭了邺国?皇上不必担心,眼下灭了楚国,将莫擎天拿回九龙城要紧。现在你还没亲政,若亲手杀了莫擎天,不仅会立威,还能赢得军队和百姓的爱戴。”到时候,长公主和太上皇算什么?宴振廷早就不成器了。
    许皇后说得不无道理,宴世安欣然点头,“娶妻娶贤,朕娶了个好皇后。明日朕便与摄政长公主商议,共同发兵攻打楚国。”开疆拓土,是每个君王的梦想。他先拿下楚国,在慢慢的谋夺秦国,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他就会成为名垂青史的明君。
    宴世安说了这几日思来想去的结果,大长公主现在逐渐放手,大事要事教给宴世安处置,他说了未来的打算之后,大长公主欣然同意:“皇上此举甚好,就照着你的安排做吧。现在皇上已熟悉朝政政务,我也无需再做这个摄政公主,打算在八月初将所有政事交还与皇上。”
    宴世安惊讶万分,他很想亲政,但不知宴如英是真打算交还政务,还是试探他而已,刚忙推辞道:“不,朕才登基一年多,许多政事处理起来十分棘手,还请姑姑继续主政才好。”
    宴如英哪里不知道宴世安心里的想法?她开门见山地道:“皇上不必和我绕弯子,我本就不是贪恋权势之人,当初摄政,不过是因你父皇病危之故,现在你已接近而立之年,朝中政事又上了手,我没继续摄政的必要。这次提出交还政权并不是试探,皇上不必怀疑,安心接手就是。”

☆、153。阖家欢乐

宴世安高兴至极,极力掩饰心中的狂喜,又推辞再三才答应。果不其然,次日上朝时宴如英便提了此事,开始逐项交移手中的权力,除了血影卫之外,她悉数交还宴世安。八月初,所有政事全部交接完毕,她便做了个闲散公主,与宴振廷一起游历西域诸国。
    木炎将邺国的信件送到南山行宫里的宴长宁手中,宴长宁拆开看了,上面写了大长公主的各项安排,并再三嘱咐她不要插手管秦庭之事,也不要管邺国那边的事,安心做她的皇后。
    “大长公主说您不必回信。”木炎禀道。
    宴长宁收好了信,说:“我明白了,辛苦你跑这一趟了。见到姑姑就说我一切安好,她不必担心。”
    送走木炎,宴长宁屏退身边的宫人,一个人在内殿弹箜篌解闷。思来想去,不再纠结那些事情,准备顺其自然。元胤从清凉殿回来时,听着琴声,在殿外停歇片刻才推门进去。
    宴长宁停下手中的动作,上前去帮他摘下冠冕。“今天姑姑派木炎送信给我了,说她已经还政六皇兄,和七哥游山玩水去了。她再三叮嘱我不要插手管朝中之事,也不要管邺国的事。这些我都明白,不会碰。”
    “长宁,我不会碰邺国。”元胤保证道,一则考虑到宴长宁的立场,二则考虑到时间和备战问题,秦国现在的国力,吞并楚国之后,还得好生安抚经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为元天祎铺路。至于元天祎能否做到,看他自己的本事。
    宴长宁感激道:“谢皇上。”邺国以后的命运,她是看不到了。现在秦国已派兵拿下了楚国的大半土地,再一鼓作气,就能将其吞并。
    “皇上,若擒获了莫擎天,可否交给我处置?”她和卫风之间的那笔烂账,始终是要清算的。
    元胤没有立即给宴长宁答复:“让我想一想,等拿下阳城之后再说如何?”
    “好,我等着那一天。”
    八月初元胤起驾回雒阳,过了中秋之后,收到邺国那边的消息。宴世安任命卫沧为统帅,又点了几名大将,派遣五十万军队征伐楚国。楚国在秦国和邺国的猛攻之下节节败退,上一世邺国面临的困境,这一世轮到楚国头上。
    战火纷飞,面临国破家亡的楚军奋力抵抗,但面临两国夹击,也有心无力,逐渐往南溃逃。
    年底,又一波寒潮来袭,天比前几日更冷了些。因南边战事的关系,虽然休了朝,但朝中各部仍留了大半的官员守在职位上。正月初五是元胤和元天祎的生日,宴长宁亲自下厨煮了一大一小的两碗长寿面,端到父子两个面前。
    元胤现在亲自带元天祎,休朝之后的几日,父子两个整天腻在一起。元天祎天赋极高,学什么都快,作为继承人,元胤经常问他一些政事上的东西,虽然元天祎处理不周全,但每每让元胤收获意外之喜。
    “别看了,快过来吃面。”宴长宁招呼他们两个说。
    父子二人只支吾的应了一声,没有具体动作。宴长宁忍不住将元胤手中的书夺了放回书案上:“吃了再看,冷了就不好了。”
    元天祎这才穿上鞋子,噔噔噔的坐在案桌前吃了。元胤对长子极其喜欢,发现他天赋了得,忍不住在宴长宁跟前夸了几句。“我们天祎,天生就是做皇帝的料。”
    “他还小呢,能看出什么来。”元天祎在她眼中只是个小不点,哪里有那么厉害?
    华阳真人的预言元胤记得清清楚楚,宴长宁这么说,他只笑了笑,并不反驳,坐下和元天祎一起吃面。父子两个的吃东西的神情和动作几乎一模一样,宴长宁开始感叹,如果元天祎的性子要是和元胤一模一样,那才遭了。
    “好了!”元天祎狼吞虎咽的吃完,将碗放回托盘里,准备回去看书。
    宴长宁怕他累着了,阻拦说:“看了一上午了,歇一歇,要是熬坏了眼睛怎么办?去祖母那里找弟弟玩儿,等会回来再看。”
    元天祎拿不定主意,喊了一声父皇。“爱看书是好事,不过也要劳逸结合,听母后的话,去祖母那里。”
    得了元胤的话,他这才失落的离开太极宫去延福宫。宴长宁无奈,摇头说道:“他才五岁,看这么多书也不知是否吃得消。”
    “他喜欢就让他去做,毕竟将来天祎和承彦要走的路不同。”儿子聪慧,他心中安慰,等元天祎长大,他死之后,不用再担心秦国江山之事。
    “话虽这么说,我还是担心。”宴长宁说,过慧易折,她心里担心。
    做父亲与做母亲的心境不同,父亲看得更远,希望儿子成材,更何况元天祎是一国储君,他乐得看到儿子好学知上进,继承人有才有德,便是一国之幸。“长宁,天祎已经五岁了。”
    宴长宁只得放弃争辩,让宫人进来收拾了碗筷。元天祎是他们盼了许久才盼来的,还没落地就被寄予厚望,现在自当比别的孩子的辛苦一些。
    元胤道:“过了年之后,我会比去年更忙,天祎那边是顾及不到了,我寻思着给他找两个师傅。”太子的教养不能差,需能文能武才好。
    元天祎的教育,宴长宁不打算过问,“皇上和母后安排就好。”
    延福宫摆好了午膳,宴长宁和元胤到时元天祎正在和元承彦两个在院子里堆雪人,正好一大一小。宴长宁一进门,元承彦便跑过来拉她的手,让她去看雪人。
    “这是哥哥,这是我!”元承彦指着雪人说,宴长宁回来之后,他活泼了不少,学说话的阶段,逐渐变成一个小话唠。
    宴长宁蹲下身来,握住元承彦有些冰冷的双手,“是你和哥哥堆的吗?”
    他不知道如何表达元承彦使得力多一些,便道:“嗯!哥哥多!”
    “天祎和承彦都能干。这会儿还冷,回屋里暖和暖和。”宴长宁抱着元承彦回到殿内,见到祖母和父兄,嚷着要下来,跑到元胤身边撒娇要他抱。
    用霍太后的话说,元承彦和元胤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中途没有半点长歪,宴长宁见着小儿子的脸,不由想到元胤小时候,听宫嬷嬷说元胤小时候一直冷着脸,见谁都是一副生人勿近的模样,于是开始想象年幼时的元胤撒起娇来是什么模样,一时觉得恶寒,浑身都是鸡皮疙瘩。
    元天祎由元胤手把手教养,元承彦到时一直待在霍太后的延福宫内,见元胤的次数少,不过丝毫不影响他们之间的父子亲情。元承彦冲他撒娇,他自是利落的抱起儿子,咿咿呀呀的说着话。
    宫嬷嬷笑道:“二皇子越长越像皇上了,不过性子倒是不太像。”
    “幸好不像皇上,多笑一笑多好?”宴长宁小声对宫嬷嬷说道。
    元胤和元天祎的生辰宴会,因都不是整生,元胤又不是爱热闹的性子,便不大办千秋宴,只一家人在延福宫里热闹。每次元胤在,元承彦便挨着他坐,也会多用一些饭食。想着两个儿子都是这番亲爹的性子,不由有些伤心,日后一定要生一个女儿,养在她身边才好。
    午膳之后,兄弟两个还欲到院子里堆雪人,被霍太后唤了回来,乖乖的洗了手在室内玩儿。两个坐在厚毛毯上玩积木,拼大洲天下的地图。元天祎一遍拼东西,一遍念着上午看过的书。元承彦有样学样,跟着他念,吐字清晰,竟然一字不差的跟着念了出来。
    霍太后不住的点头,对元胤和宴长宁说:“承彦也是个聪明的,无论学什么都过目不忘。皇上虽然紧着天祎,也不要忽视了承彦。你膝下现在只有两个儿子,定要都教好了,日后也好相互扶持。”
    “母后说得是,我会注意。”元胤应道。
    宫中子嗣不旺,霍太后看了宴长宁一眼,也不催促,她向来不插手管他们夫妻之间的事。
    元宵之后,南边的战火再次点燃,莫擎天已是强弩之末,只需个把月秦邺两国便能拿下楚国所有土地。秦邺两国现在是谁打下的土地归谁,邺国在西,秦国在北和东,互不干扰。
    已是三月的光景,宴长宁从校场练武跑马回来之后换了一身衣裳,带元承彦去御花园赏景。近两月来战报不断,秦军已翻过岭南,朝最后的阳城进发了。“最后一仗,皇上想御驾亲征,朝中现在为这件事吵得不可开交。”琉萤传递着最新的消息说。
    “皇上怎么看?”宴长宁倒是很想去阳城,她这一世最想看到的就是亲眼见到莫擎天国破家亡。
    “既然是皇上提出来的,皇上当然是想去了。”琉萤说道,这种大事,名垂青史的时刻,谁不想去看看?“对了娘娘,这次李预大将军尤其拔尖,立下不小汗马功劳。”
    “李预?”宴长宁努力搜索这个名字的信息,想了许久也无果。
    琉萤兴奋道:“就是九年前救你的那个李家村的李预,后来楚国屡次三番的在秦国搞事,皇上准备扩军以备不时之需,他那时便参了军,这么多年过来,他已经从一个小兵升到将军之位了。”
    “原来是他。”宴长宁终于想起这个人来,那时便瞧着不错,想不到他有这么大的本领。
    “是呀是呀,奴婢听到消息时还大吃了一惊。”当年汉水江边的渔夫,现在成了威风八面的将军,怎么看都是一部传奇。
    元承彦一直瞪大眼睛听宴长宁和宫女讲话,这时候突然开口说道:“母后,承彦以后也要当大将军。”
    琉萤惊喜万分,对宴长宁说:“娘娘不知道,二皇子抓周的时候就抓了弓和剑呢,将来定时将才。”
    “是吗?”宴长宁抱起小儿子,在他柔嫩的脸上亲了一口,“好,我们承彦以后当大将军,帮你哥哥打天下!”元承彦周岁时她并不在,听琉萤提起,心中不免遗憾。
    元承彦重重的点头,把手里的花□□宴长宁的发髻里,等着宴长宁夸他。宴长宁如他所愿,将他狠夸一番。
    经霍太后提醒之后,元胤让高见把寝殿旁的偏殿收拾了出来,把元承彦也接到太极宫来,平日里无事就教他们兄弟两个。元天祎会的东西多,下了学就回来把他学的东西教给元承彦,权当温习功课。元承彦无论是否懂了,听得十分认真,能完整的把元承彦教的东西复述出来。
    隔着隔断,元胤听着两个儿子稚嫩的童音,一边批阅奏折。寝殿之中,琉光等人已被宴长宁指使到别处做事,身边只留了琳琅一个。
    “公主。”琳琅往茶杯倒满清茶,满腹牢骚化作一声叹息。
    宴长宁身前的案桌上摆满各色鲜花,她细细的剔除枝干上的枯叶,□□花瓶之中。“我把她们都指使开,有几句话想对你说。在秦宫里,你最好不要有别的动作,现在是霍太后管理后宫,随意找个理由就能神不知鬼不觉的杀了你。”
    琳琅不以为然:“公主回来这么久,理应掌管后宫,现在后宫仍由霍太后把持,公主难道甘心?太子和二皇子亲近秦帝和太后,而两位皇子的管教,公主难道袖手旁观?”
    宴长宁插好一瓶子红蔷薇,这些话她听了好多次了,过去容妃,赫连太后和虞燕来都说过,现在琳琅也这么说,她很想听一听她有何高见。
    “公主既然是秦国皇后,理应掌管后宫,管教两位皇子才是。半年多来,您毫无动静,难道忘了皇上和皇后的嘱托?”琳琅不满的问道。宴长宁什么也不管,每日练功跑马,看书写字,游园品茶,将自己的责任忘得干干净净,全然忘记她是邺国公主。
    “琳琅,我留你到现在,是看在我们都来自邺国的份上。你在宫里那些小手段,我心知肚明,霍太后也看在眼里,没有挑破,是看在秦邺还是盟国的份上。我警告你,不要妄图与霍太后斗,更不要与秦皇斗。”宴长宁说。拿剪刀修剪蔷薇下的枝叶,撒了清水。

☆、154。攻打楚国

“奴婢知道,但正因如此,我们才要想法子秘密杀了霍太后和秦皇。现在秦强邺弱,为了邺国的将来,公主必须照奴婢的话做。如若您答应,何愁不能成功?”琳琅发狠说道:“眼下秦皇御驾亲征,南下阳城的路上,是我们最好的机会,公主千万要抓住机会。”
    宴长宁不欲听她细说,招手让她下去。琳琅愤愤不平,这时琉光已经回来,她不敢继续说下去,只得面色如常的退下。
    三日之后,元胤决定御驾亲征,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开拔。宴长宁听到消息之后,等元胤下朝之后直奔光明殿。
    宴长宁不拐弯抹角,直接说道:“皇上,南下伐楚,妾身愿一同前往。”
    元胤没有直接回答,直接往太极宫走。宴长宁怕他不答应,说道:“我去阳城不为别的,只为手刃仇人。”
    元胤停下看了她一眼,说:“回去再说。”拉着宴长宁的手直接往回走。
    回到太极宫,元胤先命杨行收拾行囊,自己脱下冠冕龙袍。宴长宁不安的站在他身后,等他说话。元胤自己忙自己的,没有答应她的话。宴长宁心急,说:“皇上,我去那边真的没别的意思,我……”
    元胤见她如此,故意一本正紧地逗她说:“战场凶险,你别去。”
    宴长宁急得团团转,围在元胤左右说:“莫擎天只是我的仇人,我对他真的没别的意思。他把邺国害得那么惨,也害过您,也害过天祎,我只想报仇而已,去阳城之后,我保证不给您添麻烦。”
    元胤突然停下脚步,上上下下的打量她,捏着下巴,颇为轻佻的说道:“要想去楚国,可以,要看你的表现了。”
    宴长宁猜不透他心里想什么,只道:“皇上吩咐吧,我一定做。”无论他要做什么,她一定照做,只要他答应让她一起去。
    “真的?”元胤脸上浮现阴邪的笑容,抱着人走进寝殿,“伺候好了就让你去。”
    宴长宁为难:“现在是白天,不妥吧。”
    “还想不想去?”元胤已经将人放到床上,卸下了帘帐。
    不过是茹素了七日,用得着这么饥渴吗?一直折腾到下午,太极宫里才传膳。这会儿殿内已收拾干净,宴长宁下不了地,只得躺在床上用了些东西。一大一小的两个孩子跑进来,扑到床边连忙问宴长宁怎么了。
    “母后没事,你们午睡过了吗?”兄弟两个看起来精神奕奕,不知跑哪里去玩了一通。
    两个齐声说道:“没有。”
    “让杨公公带你们去洗脸洗脚,今天挨着母后睡。”宴长宁对兄弟两个说。换了寝衣之后,元天祎和元承彦蹬掉鞋子爬上床去,自己拉过薄被盖好了,闭眼睡觉,无需宴长宁哄着。
    她的大儿子和小儿子都这么大了,宴长宁忍不住感叹。今年她二十八岁,上一世她便是在这个年纪死在楚宫,这一世又会发生什么事?如果在以前,她可以孤身赴死,但现在她没那么洒脱了。不过莫擎天,她一定要亲眼看他死才甘心。
    元胤同意宴长宁一同征伐楚国,琉光等几个婢女开始帮她收拾行囊。琳琅见缝插针的警告她要抓住机会,宴长宁不客气的打断她:“这次你留在宫里,我的所作所为,用不着你来管。”
    “公主,你是邺国人!”琳琅万分不满,狠声警告她。
    宴长宁不欲听,不再虚与委蛇:“你再有这些风言风语,我不介意绑了你送到霍太后那里。”琳琅不敢再说,只得退下,宴长宁叛变,只能她自己想办法。
    宴长宁把两个儿子送到霍太后那里,再三叮嘱他们要听祖母的话。兄弟二人乖乖的点头,嘱咐他们要早点回来。
    元承彦拉着宴长宁的裙角,说:“母后,以后让父皇带承彦去打仗。”
    霍太后听着他的声音,忍不住笑道:“好,以后让你去。”
    两日后大军开拔,往南去楚国。宴长宁在宫里带久了,得了元胤的允许,换了一身男装骑马前行。南下的路十分顺利,有又大军护送,无论哪方刺客,均不敢靠近。
    元胤也曾亲自带兵征战沙场,一路上都穿着戎装,每到扎营之处,便会亲自寻营,在铁盔甲的装点之下,他看起来比平日里更冷了几分。宴长宁也因此换了铠甲,从做他身边的护卫,跟着一起巡营,和高见一同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渡过大江之后,便是楚国旧地。沿途城镇还有战火硝烟留下的痕迹,不过被秦国接手之后,元胤迅速派了官员前来接手,安排行政和耕作,虽然破败,但隐有蓬勃之势,造反之人少之又少。
    现在已是四月,大江之南的地方阴雨绵绵,路上淅淅沥沥,宴长宁趴在马车的车窗上,看着外面的田野。过了岭南之后,离楚国新都阳城越来越近了,她的思绪,忍不住飘回上一世,大军压境,国破家亡的时候。
    那一天,残阳似血,九龙城内火光冲天,邺国皇室成员被楚军像蚂蚱一样,用绳索捆绑起来一排一排的跪在九龙城的城楼上。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对着滔天大火啼哭不止。
    那天,她杀红了眼,身上的铠甲残破不堪,被身着重甲的楚军押上城楼,双眼不屈服的看着被攻陷的皇都。火光和夕阳的最后的余晖,映得她的脸妖冶万分。
    耳边是宫城崩塌声、男人女人的啼哭声和胜利者的呵斥声极狂傲的笑声。昔日高高在上的皇室,锦衣华服的皇亲国戚,衣香鬓影的美人,鲜衣怒马的少年,飞扬跋扈的纨绔,如今都狼狈的跪在楚国将士的脚下,毫无形象的大声啼哭。
    那时她便知道,他们这些亡国奴的下场。那时她想,她是邺国公主,就算死也要死得有尊严,绝不会成为阶下囚,受尽侮辱而死。恢复些许体力之后,挣脱楚兵的钳制,冲到城墙边上,从高墙之上一跃而下。
    不过南宫羽眼疾手快,随手抓起地上的绳索,套住她的脖子,一把将她拉了上来。她还记得南宫羽那时说的话:“想死?没那么容易!”再后来,宴氏宗亲里的所有男人被斩杀殆尽,甚至幼小的婴孩也未放过,女人们或没入宫廷为奴,或被赏赐给有功的大臣,而她,被收入楚国后宫,双眼失明,行尸走肉一般的活着。
    元胤放下奏报,撑着头看发呆的宴长宁。盯了许久,也不见她有反应,只得出声喊她。“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没有,只是想到了一些事。”宴长宁放下车帘,回来坐好了。
    “在想莫擎天?”元胤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眼睛却一直盯着她。
    “是啊。”宴长宁正色说道,突然一狠,“在想怎么杀了他。”
    元胤心里吃味,坐到宴长宁身边,摩挲着她的手背,“爱之深,恨之切。你这么惦记着他,可想过我的感受?”
    宴长宁笑出声来:“我们是夫妻,他只是我的仇人,我惦记他,只想报仇而已。您宽宏大量,这点小事也要计较?”
    元胤揽着人说:“关于你的事情,我的确要斤斤计较。”
    “以后不会再有莫擎天这个人了。”他曾经加在她身上的痛楚,她只想一点一点的还给他,报仇之后,她会亲手将这个人从她的记忆里抹去。
    元胤带来二十万大军支援戚光禹和李预,秦军士气更加高涨。阳城之中,楚宫已经乱了,已有宫人百姓和大臣陆续出逃。楚军中有叛变者,也有忠于国家,誓死与国共存亡的忠勇之士。
    秦军攻破阳城北境防线之后,楚庭不得不做其他考虑。要么坐船难逃,退走海外,积蓄力量,日后卷土重来。要么做秦军的俘虏,北上雒阳,成为阶下之囚,或者自杀殉国,成全一片忠君爱国之心。
    守节固然是好,在青史上留一个忠贞的美名,但人死了,所有机会都没有了,不少大臣表示趁现在秦军和邺军还未过来,先调遣船只逃亡海外要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莫擎天权衡再三,听了大臣的建议,他挑选了数名才能出众的忠臣大臣,和上千武艺高强的卫士护送徐淑妃之子莫衍极其他数名皇子公主乘船前往南洋。而他自己,发誓要坚守到最后,与楚国共存亡。在元胤面前,他不愿退缩,就是死,也要站着死。
    在阳城的码头,莫擎天亲自送徐淑妃和他的儿子女儿们登上大船。一箱箱的金银财宝和行囊被抬上船,兵将有条不紊的安排码头上的次序。凄风苦雨的四月末,风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即将踏上异国他乡的楚国人站在风中默默流泪,和不愿离开的家人挥泪告别。
    莫擎天隐忍着眼中的泪水,擦了徐淑妃脸上的眼泪,道:“淑妃别哭了,复国的担子就交到你和孩子们的身上,朕在这里等着他们回来。”
    徐淑妃哭得梨花带雨,分别时刻,说不出一句话来:“皇上……”
    眼前的女人是他为了巩固皇位娶回来的,若说没有感情,这么多年相处下来,已变成了亲人。她比他想象中的更聪明坚韧,也更有手段。“差不多了,只剩你一个了,快上船吧。”莫擎天催促说。
    徐淑妃跪下磕了三个响头,说:“皇上保重,妾身一定不负皇上重托,辅佐衍儿光复野楚国!”
    莫擎天将玉玺教到徐淑妃手上:“交给你了。”
    徐淑妃接过匣子,哭着走了。登船之前,回看了一眼还在原地站立的莫擎天。登船之后,徐淑妃带着皇子皇女们站在船位处,朝莫擎天跪拜。
    大船扬帆起航,一艘艘的使出阳城港口,朝南边陌生的地方行驶。一直到所有船只都看不到踪迹,莫擎天才带着送行的官员回城。
    保留了楚国延续下去的火种,莫擎天放开一切,换上甲胄,亲自带领最后的甲兵抵御来势汹汹的秦军。因莫擎天的到来,原本士气低落的楚军,开始有了主心骨,就算最后的战争不能胜,同他们的皇上一起殉国也值了。
    元胤翻看完最新的密报,交给宴长宁。宴长宁匆匆看完,对元胤说:“楚国皇室留下一批人,外逃一批人,且国中有不少楚国旧臣,皇上拿下阳城之后会怎么做?”当年莫擎天为了阻止邺国复国,杀光了皇室所有男丁,邺国旧臣死的死,隐退的隐退,投降的投降。
    “外逃的楚国皇室,始终是心腹大患。如果他们秘密回来,定会掀起风浪,到时国之根本就会动摇。”按照他的意思,拿下最后的土地,一并肃清楚国皇室和旧臣,外逃的那些也不放过,只是处理起来需要不少时间。
    “斩草不除根,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