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崩坏的重生路-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起来就继续跪着吧,朕不勉强。你父亲做的事,就不用再提了。看在他之前效忠朕多年的份上,看在你的面子上,朕给他一个体面,让他入土为安。夜,你必须明白,为人做事,不能三心二意。你还年轻,还有得学。之后三年,守着你父亲的墓吧,多读些书。”元胤教训他说。
赫连夜连忙称是。
“你退下吧,回府操办赫连褚的丧事。一年之内,别让朕看到你。”元胤挥了挥手说,他极力克制着心中的怒火和脾气,面上越无所谓越平静,心中更是波澜起伏。
太极宫恢复到往昔,先前准备的东西也用不着了,霍夫人命人撤了。元胤看着忙碌的宫人,心中怅然,他注定是孤家寡人。他到底没迎娶宴长宁,宴长宁死了之后,也没有封号和名分。长公主回邺国之前说,宴长宁没嫁进元家的门,还是邺国人,她是邺国的英雄,应由邺国人来祭奠,元胤应了,只在太极宫后立了一个衣冠冢,私下里祭拜。
“长宁,你的仇我一定会报,定让莫擎天血债血偿。”元胤祭拜多次,但宴长宁一次不曾入梦,是怪他自以为是,害她死后不安宁,还是怪他自私,不顾她的感受,将她强留在身边?
十月初,赫连太后被牵出圣安宫,住进京郊的明清宫颐养天年,雒阳百姓虽然议论元胤此举何意,不过到底猜不到这位君王的打算。
大半月来,宫中气氛压抑,元胤发狠的攻打奴族,虽然秦国已经胜了,但并不打算放过奴族,继续乘胜追击。
宫里的气氛虽不好,但宫外已有人嗅到不寻常的气味。原来他们的皇帝并不是无欲无求的仙人,也有普通男人的七情六欲,也有生育能力,只要选一些国色天香的美人进宫,他们还有成为皇亲国戚的机会,也还有站在高处受人朝拜的机会。明年正月初五,元胤就二十九了,他能活多长没有人知道,反正秦国皇帝的命不长,以后幼帝继位,他们也有可能坐上那个位置。
不过大臣们都是人精,没在这当口提选美人进宫的事,准备等过了年再说。知道元胤对邺国公主念念不忘,便让人去寻画像来。看到画像上的美人,不由下腹一紧,难怪元胤会喜欢,果真是个绝色。一模一样的难找,找几个相似的并不难,准备在正月初五千秋节上献美。
“娘娘,奴婢帮你抄一些吧。”紫竹对容妃说。她并不看好容妃的做法,保不定费力不讨好。
容妃不听劝,反说道:“本宫亲自抄才好,知道你担心,但做了总比没做好。”现在赫连太后被请出宫,赫连褚又莫名其妙的死了,赫连家现在风雨飘摇,她只有自己帮自己了。她的美貌还在,至少现在看来元胤并不是无情之人,只要自己好生把握,一定可以扭转乾坤。
紫竹听了,只好继续磨墨。
宫人将此事禀告给霍夫人,霍夫人不以为意,说:“让她抄吧。”抄了也是徒劳,以为抄佛经为宴长宁祈福,元胤就会多看她一眼?不过霍夫人也担忧,自从宴长宁死后,元胤更加冷漠了,他始终需要子嗣继承大位。
太极宫前,容妃亲自提着食盒来,高见拦住她,恭敬的说道:“娘娘请回吧,皇上现在正忙,估计没功夫见您。”
容妃为难,提着食盒哀求道:“本宫许久没见到皇上了,高大人能否替本宫通报一声?如果皇上忙,不如本宫在殿外等一等,也好将鸡汤呈给皇上。”
紫竹帮腔说:“高大人,您就通融通融吧,我家娘娘亲自守着炉子熬了两个时辰才熬好的。”
高见认真的听着,笑道:“娘娘容老奴说句实话吧,如果您足够聪明,就不要在此时出现在皇上面前。邺国公主遇害,皇上这几日心里不畅快,面上无事,怒气都积在心里呢。您想想最近赫连家发生的大事,也会明白的。”
容妃心中极度不甘,面上只得笑道:“多谢高大上提醒。这鸡汤是本宫的一点儿心意,还请大人呈给皇上。”
高见并不拒绝,接过食盒说:“老奴一定呈给皇上。”
容妃没走几步,就歪倒在紫竹身上,有气无力的说:“最近是怎么了,老觉得头晕。”
“娘娘最近没日没夜的抄经书为长宁公主祈福,想必是累着了,回去歇一歇再抄吧。”紫竹的声音不大,但刚好让高见听到。
容妃进宫十年了,一点长进也没有,还想着用这种法子引起皇帝的注意,没有赫连太后的手段,却想做第二个赫连太后,他见了都觉得可笑。目送容妃主仆二人离开,高见提着食盒进殿。
正午时分,元胤命人传膳,高见呈上容妃熬的鸡汤,盛了一碗端到元胤跟前。
元胤并没有喝,说道:“朕记得没让膳房送鸡汤。”
高见实说道:“是容妃娘娘送来的,说许久没见到皇上,心中挂念,特地熬了鸡汤送来。”
“容妃有心了。”元胤说,让人听不出任何情绪。
高见又说道:“容妃娘娘还为长宁公主抄佛经祈福,似乎病倒了。”
元胤没有说话,用了午膳,所有吃食都动了一些,除了那碗鸡汤。收拾碗筷时,高见命人将鸡汤倒了,碗和食盒都收好了。
将近亥时,容妃放下毛笔。揉了揉太阳穴。夜深露重,铜壶滴漏的声音越来越清晰。紫竹点了一支新蜡烛,插·进烛台中,说:“娘娘,该歇息了。”
“是该歇息了。”容妃说。如果她不是赫连家的人就好了,也许元胤会看她一眼。
☆、第62章 汉水岸
吹熄了灯,容妃准备回寝房就寝,紫竹先看到元胤,略兴奋的跪下拜道:“皇上万岁。”
容妃以为她所做的一切都白费了,想不到元胤真的来了,人又惊又喜,跪拜道:“皇上。”
元胤走了进来,打量了四周一番,紫竹忙重新点灯,室内立刻亮堂起来。
容妃不胜欢喜,低头问道:“皇上怎么来了?”
“你不喜欢?”
容妃赶忙点头:“喜欢,非常喜欢。”心中想着今夜一定要将人留下来。
紫竹端了茶水来,自觉退下,室内只剩容妃和元胤两人。一时无话,元胤并不喝茶,一双眼睛就这么看着她。容妃被他看得脸颊绯红,元胤从不主动,她便鼓起勇气说:“表哥今夜留下吧。”
元胤听了没表态,听她继续说。容妃心中忐忑,猜不到元胤接下来会有什么反应,只得小心翼翼的说:“臣妾不敢有其他想法,只想为表哥分忧。臣妾进宫十年了,见表哥的次数少之又少,偌大的承微宫只有臣妾一人,冷冷清清的,臣妾每夜孤枕难眠,数着滴漏的声音。臣妾不求得到表哥的心,只求表哥赐臣妾一个孩子,好陪着臣妾读过后半生。”
元胤面色平静,说:“你既然进了宫,便受过宫规教导,该明白从此只有君臣,没有亲戚,你叫朕表哥,已经逾越了。十多年都过来了,这时候觉得寂寞了?如果觉得宫里冷清,朕放你出宫如何?”
容妃吓得花容失色,跪倒在地,呼喊道:“皇上,臣妾……臣妾……”为什么会这样?
“今夜没想好不要紧,朕给你三天时间想清楚。”元胤头也不回的离开承微宫。容妃瘫倒在地,他还是不肯原谅她。
九月和十月发生了许多大事,不过三国目前暂无任何动作,天下短时间内不会大乱。无论外面如何风云变幻,小渔村里平静依旧,年轻的庄稼汉李预早早的起身,赶上去县城的牛车。
当铺里,掌柜的拿着一块紫色的弯月形玉佩已瞧了一个时辰,玉的确是好玉,价值连城,只不过他好奇,一个小小的农夫怎会有如此名贵的玉。
“如果不说清楚这块玉是哪里来的,再名贵我也不敢收。”掌柜虽然心疼,仍将玉佩退了回去。
李预焦急道:“这是我在河边捡的,也不知是从哪里冲来的。掌柜的,你就行行好,收了这块玉吧,我家里还有病人等着我拿钱买药回去。”
“骗我可不行,汉水那么大,这块玉也有些分量,不沉到水里才怪。”掌柜不信道,真当他是傻子不成,用这么个借口来搪塞他。
旁边的小伙计见到柜台上的玉,两眼放光,好宝贝啊,以他多年的经验看,这块玉是可遇不可求珍品。伙计将掌柜的拉到一旁,小声劝道:“掌柜的,你何必死脑筋?这块玉价值不低于十万两,你收了之后转手卖出去就发了!咱们这小地方,哪有人追究什么?再说每收一件东西,都会详细记录在册,到时候查下来,只会怪在这农夫头上。”
掌柜的有些心动,仍然犹豫不决,小伙计加了一把火,说:“这可是难得的发大财的好机会,掌柜的,机不可失啊。”
掌柜的衡量再三,下了决心说:“好。”
“这块玉我收了,你开个价吧。”掌柜的回到柜台处对李预说。
李预想了想,说:“八百两。”
小伙计欲砍价,被掌柜的制止了,他人厚道,不忍心宰李预太狠,一口应下:“就八百两。”
李预不可置信,想不到掌柜的这么爽快,他也不计较玉的真实价值,先拿到钱治病要紧。
掌柜的拿了银票和一些碎银子给李预,他到药铺买了两支人参、燕窝及其他药材和肉,赶回村里已是晚上。他的三个弟弟妹妹在村口等他,见他回来都围了上去,问他买了什么好吃的。
李预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虽然心还在颤抖,不过到底还有几分冷静,对弟弟妹妹们说:“有,都有。”他把买来的零嘴和吃食发给他们,又问道:“玉姐姐今天醒了吗?”他并不知道救回来的那人叫什么名字,见她身上有一块玉佩,就叫她小玉。她也不记得自己原来的名字,于是默认了这个名字。
小弟李石咬着麦芽糖说:“清醒了一个时辰,喝了药之后又睡着了。”
听到李石的话,李预加快了脚步,回到家时,锅里还热着饭,母亲李杨氏让他赶紧吃饭。“不了,我先上楼看看小玉。”李预放下一背篓买回来的药材和补品,拿了一盏油灯到二楼看小玉。
小玉是他半月前在汉水打鱼时救回来的,那时他以为捞到了大鱼,没想到是个落水的女人,忙背回家请了村里的大夫来看。她腹部中了两刀,失血过多,腹中的孩子没了,当时只剩一口气。邹大夫来看过之后吩咐他们准备后事,还是李预心中不忍,求大夫尽力治疗。
李预平时进山打猎采药,家中有一颗八百年的老山参,一直没舍得卖掉,当即拿出来熬了喂她服下。虽然情况不太好,但命保住了。李预一家人勤快,平时存了一些钱,他家人心善,觉得这姑娘可怜,就出钱给她治病。不过李家到底是普通人家,药费不便宜,自己采的药加上买来的药,坚持了半个月再也没钱了,于是李预下决心卖了她身上的玉佩。
现在小玉脸色苍白,人瘦得厉害,这些日子也是醒得少睡得多。李预想到买回来的人参,当夜熬了一支喂她服下。
雄鸡打鸣,汉水江面上升腾起薄薄的雾气,成群的鸭子从岸边游到江心。李预起得早,用鸡汤熬了粥端到楼上。“小玉,你醒了。”李预放下粥碗,扶她起来坐着。昨天的人参起了作用,她今天醒得早,精神头也比往日好。
小玉失去记忆,所有一切从零开始,像一个刚启蒙的小孩,很听话,也很乖。李预喂她喝粥,她听话的喝了。
李家村在汉水江边,沿河五里是河谷平地,种着庄稼,庄稼地后面是连绵不断的山岭,低矮之处被开垦成梯田,种了稻子等作物。李家村到最近的襄城有八十里路,这里的村里的村民以种地打鱼捕猎和种田为生,村里人个个是打鱼捕猎的好手。
李预一家只是这个江边小村落里的普通人家,家里盖了两层小木楼,以种田为生,也会到汉水打鱼,进山打猎采药换些银子,家中并不富裕,只能说日子过得尚可。李预是家中长子,今年年底十七,家中父母都在,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
“家里没钱买药了,我把你身上的玉佩当了,等我以后有了钱,会帮你把玉佩赎回来。”李预道歉说。
小玉静静的听他说话,似懂非懂,并不发表意见。
李预又说道:“村里的邹大夫说了,你伤得重,不过过几日就能下床走动了,但还得养一个月才能出门,到时候我带你出去散心。”小玉听后冲他点了点头。
李预让她好好休息,自己下楼忙活去了。十月是休渔期,李预便晒了渔网,把破的地方补了,晒好了放回仓库,过两天他准备进山看看。
李预背着弓箭和背篓进山,村里早起挑水的、洗衣裳的见到他都在问大半月前从江里捞上来的漂亮姑娘怎样了。
“过些日子就好了。”李预逢人都这么说。
一天后,李预背了些药材和野味回来。他农闲时就跟着邹大夫认字,学些医术,也跟着退役老兵习武射箭,因此知道哪些药对小玉的伤有效,也打了不少野兔、山鸡、野鸽子斑鸠等野味回来。
小玉这几日靠野鸽山参乌鸡汤和甲鱼等补品养着,身体渐好,已能下床走动,不过她醒来之后什么也不记得了,家住哪里,叫什么名字,为何会出现在这里,都不清楚。一开始李家人还以为她防着他们,故意装疯卖傻,想不到是真的什么也不记得。
李杨氏犹豫一阵,对家人说:“小玉怪可怜的,咱们先收留她吧,家里添一双筷子也不是难事。”
李预点头:“就这么定了吧,她那块玉佩当了不少钱,药钱也付得起。她的伤刚好,现在又是深秋,天气转冷,她孤零零的也不知往哪里去。”
一家之主李贵说:“就这样吧。”
能起床走动之后,小玉就在李家屋内活动,她还吹不得风,邹大夫说她小产后亏损严重,要和普通产妇一样养一个月。家里有三个小的,孩子们都喜欢漂亮的人,小玉长得好看,三姐弟都喜欢陪她说话,给她讲村里发生的新鲜事。
小玉虽然失去记忆,但学东西极快,几乎过目不忘,几天下来已能听懂她们说的话,也能搭上话了。人精神后对什么都好奇,她像刚启蒙的小孩,不懂的都要问。不过李家人没有提她的刀伤和小产之事,免得徒添烦恼。
李家人的容貌极为出色,李贵是家长,是个老实的庄稼汉,皮肤黝黑,身材高大魁梧,人到中年后也是一个帅大叔,李杨氏因常年劳作已美貌不在,但放在同龄人中相貌是最拔尖的。家中四个子女老大李预个子极高,小麦肤色,相貌俊朗,聪明好学,为人正派,是村里许多姑娘们的梦中情郎,两个姑娘姐姐叫金铃,妹妹叫银铃,长得清秀可人,最小的李石胖胖的,虽然顽皮但也懂事。小玉彻底清醒之后,很快就与一家人熟悉了。
村里人图新鲜,听说李预捡回来的姑娘伤好了,都来看这个漂亮姑娘到底长了个什么模样。小玉倒不怕,大大方方的让她们看。村里有人开玩笑,说李预和小玉看着相配,不如等她的伤痊愈之后娶了她,看她的容貌不像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就算现在失忆了李预娶了也不亏。有些村民跟着跟着起哄,弄得李预面红耳赤,小玉一头雾水。李贵夫妻倒不是嫌小玉怀过孕,但想到她极有可能已经婚嫁,便歇了这门心思。
在屋里闷了一个月,小玉迫不及待的想出门,早晨打开窗户,太阳正好从山那边升起来,看到金灿灿的阳光,整个人的精神为之一振。开了门之后,看到清澈的江水和对岸的青山。这地方山清水秀,纵使深秋稻田一片枯黄,仍有大片风景可看。
李家人陆续起了,两个小姑娘提了木桶到河边洗衣裳,李杨氏开始烧火做饭。小玉好奇,跟着去了河边,现在是枯水期,江岸两边露出大片河床,堆满了大小不一的鹅卵石。李家姐妹不让她碰冷水,李石就带她去捡鹅卵石和螃蟹。小玉在众多石头中找到三块有不明图案的鹅暖石,上面的图案像爬虫,又像鱼,总之不是常见之物。
早饭是糙米粥和粗面馒头,小玉将她捡到的宝贝石头抱上楼放好了才下楼吃饭,她并不挑食,只要是吃的都来者不拒。她的伤虽好了,但小病不断,经常头晕目眩,浑身无力,风寒咳嗽等小病不断,天一冷只能留在室内。
十一月后,奴族投降,秦军占领了奴族的大片土地,将奴族赶到瀚海。大胜的消息传来,元胤脸上并无血色。他站在地图前,看着秦楚两国交界之地。杀妻之仇,不能不报。
太师府中,虞燕来的二嫂嫁进府多年未有所出,准备到灵山寺祭拜祈福。她与二嫂交好,便一同前去。灵山寺中,虞二夫人诚心的在送子观音的圣象前拜了三拜。虞燕来在灵山寺内闲逛,碰到在菩提树下打坐的慧圣大师,双手合十行礼道:“大师。”
“虞施主。”慧圣大师点头说道。
虞燕来不信佛,但京城中的贵妇们信,秦国百信也拜佛,她因此经常去各大佛寺进香,听大师讲经,为了赢得她们的好感,也经常看一些佛经,见到慧圣大师也能聊上几句。
慧圣大师德高望重,在京城声名远播,他修行极高,替人相面的本领极为出色:“老衲看虞施主的面相,是大富大贵之相,命中凤星高照,将来必是人上之人,能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第63章 她还活着
虞燕来乐极,面上仍然矜持,不信道:“信女现已是富贵之人,母仪天下这话可不能乱说,免得有人拿来做文章。”
慧圣大师捻着佛珠,微笑道:“出家人不打诳语。”
虞燕来正欲再说几句,虞二夫人过来寻人,叫道:“燕来,该回去了。”
“不打扰大师,信女告辞了。”虞燕来又拜道。
慧圣大师盘坐在菩提树下,缓缓的闭上眼睛,无奈的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没过几日,京城开始有了太师府中嫡出的大小姐是天生凤命,不日必将母仪天下的说法。因是慧圣大师亲口所说,京城百姓更信了几分。一时之间,太师府成了雒阳人民口中议论的焦点,处于风口浪尖上的虞燕来表示市井流言不可信,这种谣传是无稽之谈,她在府里发了好大一通脾气,怒斥造谣者居心叵测。
“爷爷,爹爹,你们一定要查到谣言的源头,将那造谣之人送到天牢里去。燕来是女儿家,经不起这般诽谤污蔑。”虞燕来义愤填膺道。
虞常信看着自己已经十八岁的女儿,知书达理,温良端方,容貌倾国,进宫做皇后也使得,他倒愿意相信慧圣大师的话,希望流言都是真的。近几年来朝臣和他父亲也曾暗示过,无奈今上没有任何反应。燕来这般品貌,除了今上还有谁配得上?只是今上不表态,他也没辙,寻常人家的姑娘在这个年纪已经做母亲了,他想着到底该将宝贝女儿嫁到什么人家,但他愿意趁此机会放手一搏。
“你且放心,为父会处理好这一事。”
晚上,虞常信和虞祯商议该如何处理谣言之事,虞祯坐到太师的位置已经看开了,不过虞家出一位皇后,他也乐意看到。
“父亲,不如趁此机会联合群臣上奏,请皇上再考虑立后之事。另一边派人打压,同时也继续煽动?”虞常信考虑再三后说。今上的后宫除了容妃之外再无其他人,只要虞燕来进宫生下太子,虞家便能更进一步,成为皇亲国戚。
虞祯也有此意,点头赞同说:“此计可行,不过千万要小心行事,切莫让人抓到把柄。”当今圣上最不喜朝臣算计他,务必要谨慎做事。
“儿子这就去办!”虞常信说,他声音里带着愉悦,两脚生风的离开书房。
元胤立于书架前,翻看手中刚找到的书,一边听着黑风回话。
“外面说虞燕来是天命皇后,不日将母仪天下。还说她聪慧贤淑,是天降奇才,坐得起皇后之位。”
“除此之外呢?”元胤回到书案前跪坐下来,黑风亦跪坐在一旁回话。他支支吾吾的,元胤催道:“继续说。”
“还说长宁公主之所以殒命,因她是孽星,意图夺取后位,是凤星责罚之故。市井传说她可以避免挫骨扬灰的下场,只要不抢虞小姐的皇后之位。现在孽星已被凤星除去,该迎凤星归位了。”黑风说。谁不知道宴长宁是元胤的逆鳞?触之则死,只怕元胤听了会发火。
元胤看了黑风一眼,黑风立刻低下头。
“查到流言的源头了吗?”
“查到了,是虞小姐所为。慧圣大师曾欠虞小姐的祖母叶老夫人一个人情,所以慧圣大师才会帮虞小姐撒谎。之后虞小姐借题发挥,让人在雒阳城放出流言,企图弄假成真。”黑风回道。虞燕来的手段不到家,他们没花精力就查到了根源。
“哼!”元胤放下书本,冷道:“长宁不在了,皇后之位也轮不到她来坐。高见,你去太师府走一趟,取虞燕来的生辰八字送到钦天监,让钦天监的人好好算一算!”
元胤强调“好好”二字,高见已知他怒了,领着大批宫人,大张旗鼓的到太师府,请看虞燕来的生辰八字。
虞家上下惊喜不已,元胤身边最得力的太监高见,奉命来取虞燕来生辰八字,这是要聘燕来为后吗?纪夫人笑容满面,亲自去取了来交给高见。虞燕来惊喜万分,元胤还是在乎她的。这一招她安排了好久,今天达到目的也不枉她花费那么多心思。
虞祯德高望重,高见也尊重他,客气的行礼说:“太师、尚书和夫人们不必相送了,咱家这就回宫复命,在结果出来之前,请诸位耐心等待,告辞。”
宫中使者招摇而过,没过多久雒阳的百姓都知道了此事,看来慧圣大师说的都是真的,虞家马上就要出一位皇后了。得知此事后,京中部分溜须拍马的官员闻风而动,开始巴结虞府。
元胤亲自坐镇钦天监,平日里闲散惯了的钦天监官员们绷紧了神经,害怕说错话做错事,小心翼翼的测算,宫外的虞焦急的家也在焦急的等待。
“已经有了。”钦天监监正张景说。
“说吧。”元胤说道,认真聆听测算结果。
张景认真说道:“虞小姐的八字虽好,但并不奇特,可以说带着一丝诡异,臣无法解读。另外虞小姐的八字与陛下相冲。陛下八字缺水,宜配水命和金命之人,虞小姐八字多土多火,若硬要相配,轻者两伤其一,重者家族受创,五代之内有大灾大难。”
元胤面无表情,说:“知道了。高见,去通知虞府的人吧。”
高见让张景将测算的结果写出来,亲自送到太师府。太师府的人郑重相迎,众人翘首以盼,面上保持着应有的镇定。
高见见太师府如此阵仗,忙请虞太师和虞尚书等人起来说话。他没直接说结果,反顾左言他,说了好些无关紧要的话。众人急不可耐,高见才将话题转移到虞燕来身上,将她夸了好一通:“也只有太师府养得出虞姑娘这般钟灵毓秀的人物。”
“高大人过奖了。”虞祯谦虚道。
“钦天监的测算结果出来了,虞小姐的八字的确是好的。”高见终于说到他们关心的事上,虞府众人的心提到嗓子眼上也不敢催促。
“不过虞小姐的八字与皇上的八字并不相配,若是硬要凑在一起,只怕对两人都不好。这是钦天监的测算结果,太师可细看一番。”高见从怀中拿出信来,交到虞祯手上。“咱家先告辞了。”
虞祯展开信,上面写得清清楚楚,两者并不相配,虞燕来此生与皇家无缘了。
虞燕来不信,拿过来看了。不会,她的躯体是这一世的,里子却来自另一个世界,这些不作数,用近乎嘶吼的语气说道:“祖父,这不是真的!”
虞祯虽然可惜,但不敢怀疑钦天监,这次有元胤坐镇,他们难道敢造假不成?“燕来,此事已成定局,莫要再提了。”谁会怀疑钦天监?现在处理好市井流言和慧圣大师的话才是最要紧的。一个传天生凤命之人,还有谁敢娶?
元胤换了一身常服,去了京郊的灵山寺。他微服出行,除了主持等人外,旁人并不认得。见到主持慧能后,元胤直接去菩提禅院见慧圣。
“陛下。”慧圣行礼道。
元胤示意他不必起身,慧圣已猜到他来的目的,等候他发落。元胤打量禅院一周,说:“大师在京城中久负盛名,佛法高深,为何会做那等有违佛理之事?大师身处佛门净地,也不见得六根清净。”
慧圣并不辩解,只说道:“阿弥陀佛。”
“这事无论大师有何苦衷,事情发生之后有何后果,朕不计较,但不希望有下次。”元胤冷声警告道。
慧圣大师行了佛礼,说道:“陛下仁德。”
元胤回城两日后,传出慧圣大师圆寂的消息。元胤并不意外慧圣选择这种方式保全名声,派高见去祭奠,霍夫人听了此事,跟着一起去。
十二月的汉水江岸已经很冷了,进入隆冬时节后开始飘雪。外面天冷,已少有人出门,李家人围在火塘前烤火,悬挂的炉子里熬着新买回来的猪骨头和野山菌,正冒着热气,香味溢满整间屋子,令人食指大动。
“快好了吧?”李石舔着舌头问道。
李杨氏揭开锅盖,用勺子搅了搅,说:“快好了,去拿碗来。”
金铃跑得快,拿了七个碗来。李杨氏挨个盛了一碗骨头山菌汤,对小玉说:“你多喝点儿,亏的还没补回来。”
小玉接过后道了声谢,她性子活泼又聪明,两个多月来和李家人打成一片,村里的人也喜欢她,李杨氏是真稀罕她,希望她嫁给李预。
“快到年底了,我和阿预准备进山看看能不能猎到野物,等过年时多买些年货。”李贵说。玉佩换了八百两,现在还剩四百两,他们不能乱动,更不敢轻易外露,平日里的花销还是父子二人打鱼捕猎换的。
李杨氏盖上锅盖,对父子二人说:“你们小心些,早去早回。”
小玉喝了两碗骨头汤,默默听着他们说话。这些日子来,她试图回忆过去的事,但什么也想不起来。不过她很客观,决定从头开始。李氏父子进了山后,家里只剩妇孺,小玉跟着李杨氏和三姐弟一起做些简单的家务。
男耕女织,李家村平静如旧,外面的消息被高山隔离在外。雒阳已经下了半个月的雪,地上的雪已积了一寸,元胤站在太极宫的回廊里,看着飘落的雪花,还有几天就过年了。
霍夫人和高见站在他身后不远的回廊,心中亦是怅然。“皇上变得更寡言冷漠了,除了上朝处理政务和炼功,没半点儿旁的心思。”霍夫人担心元胤这样下去会憋出病来。
高见最开始不接受宴长宁,得知她是邺国公主后,发觉情形没那么糟,大婚的事已准备妥当,但没想到宴长宁会突然死了。“公主在的时候,我才觉得皇上像个人,有血有肉,现在……唉。”
霍夫人为宴长宁可惜,更为元胤未出世的两个孩子可惜,难道元胤真的命中无子?过了年他就二十九了。
雪下得越来越大,小太监杨行冒雪急匆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