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殿下万福-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亲王魏忠被俘,魏尧投降,新皇带着仅有的一点兵力守在与梁州相邻的一个郡城,再次向魏漓求助。
  魏漓伏蛰数月,第一次正式召告天下,十四皇子即位名不正言不顺,万皇王谋反,有害死崇光帝之嫌,他做为亲王,理应处理好这些事情,给先祖一个交待。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坐山关虎斗。
  万皇后跟魏浩都知道魏漓走的这步棋,可两人又忍不住要趁早拿天下在手。
  特别是魏浩,扩大了势力,已经不将别的人放在眼里了,这次兵败,他还以为魏漓会向以往一样帮他,结果魏漓不光没有出兵,粮草都没有给过一颗。


第296章 秘闻
  滨山西连县郡,如墨的夜色下,魏漓领着一小队人打马而归。
  “快开城门,良王归。”
  暗三在后面吼着,城墙上的小兵头举着火把看了一眼,赶紧给下面打手势。
  不多会,厚重的大铁门被缓缓拉开,魏漓带着人打马入内。
  一行人去到城内府衙,周进在门口迎接,见着主子迎上去道,“殿下,新皇来了,正在大厅中等候。”
  魏漓眉头一皱,挥手让暗三等人离开,带着周进去府衙大厅。
  大厅外站着几名兵将跟两个内侍,想来都是魏浩带过来的。
  都有名无实了,还搞这些排场。
  魏漓淡淡一笑,让周进在外面待着,自己入内。
  魏浩一身明黄的龙袍,此时正背对着门口站在厅中。
  有人进来,他微微侧身,看见魏漓向他躬身行礼,苦笑道,“难得你还知道向我行礼。”
  魏漓不言,找了个椅子坐下来才道,“大哥,找我,何事?”
  “何事?这话不是应该我来问,而今你做这一切,所为何事?”
  魏浩神情阴蛰地看着他,从一开始他就不应该相信这人,一切都太过于大意了。
  “大哥,你是,皇上,理应,安居,后方。”
  魏漓的表情淡漠,并不想在这里跟他浪费时间。
  “哈哈哈哈……”
  莫名地,魏浩突然笑了起来。
  “老六啊老六,都这个时候了你还跟我提什么皇上,你现在是连我这个大哥都没有放在眼里了吧,还说什么安居后方,我现在跟个废人有什么区别?”
  魏浩的笑容无疑是苦笑,魏忠被废,魏尧那个没用的东西投降,他带着残兵留到现在,却又钻进了老六的圈套。
  滨山城破,剩下的一半疆土,也已经不是他的了,全被良王的人把持。说是营救,其实就是接替。
  “大哥,能活着,已是,幸运。”
  魏漓起身,打算走了。
  魏浩气极,有掀桌的冲动,“这样憋屈地活着,还不如死在战场上。”
  他压抑着怒气,恨恨地道。
  魏漓身形一顿,侧身冷冷看着他,“你只要,想。随时,可送你,到战场。”
  想死还不容易。
  魏漓离开,去到门口听到厅中茶杯被摔的声响,脚步又停了下来。
  “周进。”
  “老奴在。”
  周进躬身上前。
  “让,朱将军,送皇上,回河川。”
  这是要看管起来的意思了,周进点头,转身过去安排。
  魏漓一路回到在此处的临时住所,刚刚换下一身衣裳,有士兵来报,水先生跟白英过来了。
  魏漓去了外间见他们,三人聊到半夜,隔天传令三军,向滨山的户郡挺进,将滨山全境夺回。
  战事一打便是半月,户郡被攻破之时朝庭大将熊将军之子被俘。
  魏漓没有杀他,不光放他归京,还一并将不愿意归降的兵将放了,同时送出几车粮草,确保他们可以活着到达兴州。
  不过临走时,魏漓向那一行人说了一席话。
  “十四弟,并非,父皇,之子。乃国公,之孙。我父皇,是被,两人,杀害的。”
  皇家秘闻,别说是朝庭那一行人,就连良王军这边也异常震惊。
  如果十四皇子并非崇光帝之子,那皇后跟镇国公便是谋朝篡位。
  那熊将军之子带着这个消息回也不是,不回也没处容身,最后带着那些人退守兴州,在那边住扎了起来。
  可他的安稳日子并没有几天,朝庭下旨召他回京。
  这一去多半便是有去无回了,可京中还有族人跟妻儿,熊安没有办法拒绝。
  十四皇子魏晟即位的第三个年头,万飞英铁血手腕,再次血洗朝庭,将那心思不定朝臣杀了一个干净,用暴力将传在外面的流言蜚语压了下去,同时召集兵力要御驾亲征。
  纵观吏书,还没有谁个太后御驾亲征的先例,京中士气大振,消息如雷,迅速传遍大江南北。
  远在梁州的良王府,阿玉也听到消息了,是柳氏专程过来告诉女儿的。
  “阿玉,外面还传京中的小皇上并非先帝之子,是那万皇人与人偷生,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柳氏叹息,只觉得乱。
  “娘,这些事情,可乱说不得。”
  阿玉扶着高耸的肚子,皇家血脉这么容易被混淆的么,先帝也太糊涂了吧。
  “我才不是乱说。”柳氏向女儿凑近,“这话啊,还是良王亲口说的,梁州跟滨山那边已经传遍了。听闻京中那位皇后会亲征也是因为想尽快控制住天下,免得反她的人越来越多。”
  以前还说皇家内斗,现在成了谋朝篡位,谁都有反她的理由。
  “唉,先不说这个了。而今也不是谈论这些的时候,只求上天保佑我良军大胜。”
  晋军已败,现在良王跟京中已经直接对立了。
  柳氏合上双手,向天边拜了拜。
  阿玉同样忧心,可很快她又顾不得再去担心男人,因为肚子开始痛了。
  “娘,娘,我好像要发作了。”
  阿玉扶着椅子站了起来,扶着高耸的肚子拧眉在感受身体的情况。
  女儿要生了!
  柳氏震惊回头,扶住她让别乱动,高声叫着外面的丫鬟。
  不多会,厢房内涌进七八个人。
  听风院这边产房跟接生婆早已经准备好了,而今只要将人扶过去便好。
  前院,阿秋听闻母妃要生了,也带着随从匆匆赶来。
  他来到之时,产房之中一切已经安排妥当,房门已关,里面传出一些细小的声音,柳氏带着三个孩子,正在外间等候。
  “哥哥。”
  阿雪看见哥哥来了,快步跑过去将人抱住,然后指着产房小嘴儿瘪着,就开始掉金豆子。
  “母,母妃,叫疼。”
  阿雪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娘很痛,都要哭了,外婆跟奶娘又不给她进去,她便急得哭起来了。
  “阿雪乖,母妃生弟弟妹妹呢,没事的。”
  阿秋拉上妹妹的手,向柳氏见了见礼,便也坐在外间等了起来。
  就算外面的人都轮流向阿雪解释个遍,阿雪还是不太明白,母妃叫痛为何大家都认为是正常的。
  她全程眼泪巴巴一步不离,等孩子生下,还是第一个冲了进去。


第297章 添丁
  阿玉这次生得也很快,快中午的时候发作,没天黑两个孩子便生下来了。
  两个产婆高高兴兴抱着襁褓去外间报喜。
  “恭喜柳夫人,是两个外孙。”
  “恭喜大公子,以后有两个弟弟帮衬了。”
  两个产婆的脸笑开了花,一胎两个儿子,这么大的喜事肯定不会小气。
  “侧妃娘娘身子如何?”
  柳氏看了眼刚出生的两个孩子,掀帘子进去了。
  屋内还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阿玉躺在产床上,床边阿雪站在那跟她说话,有几个丫鬟也在帮她打理收拾。
  “母妃,你哭了?”
  阿雪皱着小眉头,有些心疼地拨了拨阿玉汗湿掉的头发。
  阿玉会心一笑,想说话,却没有多少力气。
  “阿雪,你母妃累了,我们让她休息吧。”
  柳氏过来安慰了一下小姑娘,让奶娘带她下去吃点东西,这大半天,大家记挂着里面的情况都没进食。
  阿雪看着母妃没事,也安心走了。
  柳氏来到床头,看着女儿的样子长叹一气,“真是辛苦你了。”
  阿玉摇头,跟前两次比起来,她感觉这次还好,有舒适的产房,虽说痛了两次,好过之前难产跟野外生产。
  “娘,孩子们呢?”
  “在外面洗呢,你别担心,婆子会用心打理好。”
  柳氏拍了拍女儿,见屋子里收拾得差不多,便将曹良医请进来为她诊脉。
  这次阿玉怀双胎也受了一些苦,好在是在府中,要是像前两次那样在外受苦,安危还真不好说。
  曹良医把脉片刻,没有说太多,开了两副方子,后继再观察几个时辰,要是没什么事也算无碍了。
  他的话让一屋子的人俱都松了一口气。
  外间,两个小娃已经洗好。
  产婆包上新的红色包被,喜滋滋地给阿秋看。
  阿秋瞄了一眼,啧嘴有些嫌弃,“怎么这般难看?”
  脸红红的还皱在一团,不像母妃,不像父王,也不像他跟阿雪。他们都是天仙一样的人儿,怎来了两个难看的家伙。
  “唉噢,大公子,这话此时可说不得。小孩子生下来都是这个样子,过几天长开就漂亮了。”
  “是啊大公子,你刚生下时也是这样,过几天长开就好了。”
  另一个产婆也开口解释道,结果她的话才刚刚说完,就见阿秋冷冷看了过来,“胡说八道。”
  “民,民妇该死。”
  那产婆吓得一抖,赶紧向阿秋赔罪。
  阿秋看着她的样子更是嫌弃,让旁边的徐嬷嬷将小弟弟接过去,又啧嘴道,“手不稳还抱,嗑着碰着了,你丢了命都担待不起。”
  “是,民妇该死。”
  产婆点头哈腰,待阿秋离开了才伸手抹了抹额头上的汗。
  她刚刚说了什么?大公子也太吓人了,感觉比良王还吓人。
  产房里面,阿玉很快便移到了隔壁坐月子。
  两个小儿子都抱过来看过了,感觉并不太像,据体还得过几天才看。
  傍晚的时候,白大牛也过来了,看看女儿跟刚刚落地的两个外孙。
  如此,良王府中便有四个小主子了。
  阿秋回到明溪院,动笔给远在滨山的父王写了几个大字。
  “添俩小弟,母子匀安。”
  阿秋落笔,看了眼自己努力写出的字,淡淡摇头。
  年龄太小了,手腕力度不够啊,再努力也就这个样子。不过无所谓,信息传递到就行。
  阿秋招了府中传信的暗卫,让他将信送出去。后面听闻外公跟两个小舅舅也过来了,去听风院那边陪着用晚饭。
  阿玉听说儿子已经向良王传信,也不提这些事了,安心养起身子。两个小儿子自有奶娘看着,费不着让她操心。
  滨山那边,魏漓收到信已经是七日之后的事。
  他看着那张大字,冷峻的脸庞暖意尽显,对门外的士兵吩咐道,“传,水先生,白副将。”
  不多会,白英跟水先生来了,两人看见一脸兴奋的良王有些不明所以。
  魏漓指着墙上那张舆图,“今夜,起兵,攻入,桐城。”
  “是。”
  是夜,良军拔营向桐州进发。
  这时,放话要御驾亲征的万飞英才去到箫城。
  皇太后征战规矩繁多,等她率领的大军抵达兴州,前不久才从晋军手中夺下的桐州已经失守,插上了良王的旗织。
  “魏漓那个奸人。”
  兴州府衙,万飞英收到战况气得拍桌,随行的一众官员忍不住缩紧了脖子。
  “禀太后,魏漓举光复之旗,最近又放出诸多谣言,舆论站着优势。我等不如先行下旨招安,顺便将先前的流言解释一二,就不会这么被动。”
  有人上前进言,万飞英想了想道,“马太傅所言极是,招安之书便由你提笔,之后呈上来便是。”
  “是。”
  马太傅躬身退后,脸上有得意之色。
  另几个随行的官员倒没有说什么,一副任人差遣的样子,感觉对为官这个身份已经失去了激情。
  万飞英血洗了两次朝庭,而今大家为了保住脑袋,心里就算有想法也不敢说了,就怕言语不对,不光自己没命,还牵连家人。
  两天之后,良王向兴州靠近,队伍行至一座边界小县郡,魏漓收到从前方发来的圣旨。
  都已经举旗了,还接什么圣旨。
  魏漓亲自举箭,只要那内侍靠近,便取他小命。
  良王的武力惊人,这事情早就传到朝堂。
  传旨的老太监那敢进入射程,直接在远处便将圣旨宣读,也不管那边的人是不是听得见。
  魏漓最近正开心着呢,见那人的样子只觉得好笑,放下箭羽低声笑了起来。
  跟着良王这么久,众人是很少见到他这个样子,也不怪他不拘言笑,长相太过于俊逸,也只有冷着脸的样子才能震撼三军,如今笑起来,那是连周围的大老爷们都要忍不住看傻了。
  当然,大家此时也清楚王府那边刚添了两位公子,所以王爷才这般高兴,跟他们没有关系。
  良王居然笑了起来,远处的内侍松了一口气,正在想自己的小命多半保住了,结果远住一支弓弩飞出,直接插入他的脑门。


第298章 记挂
  朝庭派出的传旨内侍被良王副将射杀,同行的护卫兵也没能幸免。
  事情传到兴州,万飞英直接在寝宫里摔烂了两个茶盏。
  两军之战不可避免,朝庭兵马刚刚灭了晋军,元气尚未恢复,可万飞英也管不得那么多了,不杀了魏漓难消心头之恨。
  兴州是进攻京城的重要关口,只要突破此处,再往前便是箫城,离上京只有一步之遥。
  良王营中不少人进言一齐进发,攻下兴州捉拿万皇后为先帝报仇。
  魏漓带着人在边界处驻军半月了,可他并不急,没有进攻,也没给出一个准话,一直在等。
  兴州的万皇后见他不动心里有些急,总感觉不对,没有再继续耗下去,传令进攻,想要夺回桐城。
  两军之间的兵力悬殊不大,伏蛰这么久良王军也壮大到十几万,而朝庭那边之前损了一些,多出不过二三万,还要是经验不足的新兵为主。
  有人劝过万皇后,让再等等,但她没有听。
  两军之战一打便是半年,魏漓并未出城,一直在坚守。
  秋去冬来,又是大雪纷飞的一年。
  梁州王府,阿玉在暖阁的矮榻上给两个半岁的儿子喂米糊,阿雪在旁边看着,时不时给弟弟擦擦嘴。
  “娘娘。”
  小暖笑着从外面进来,“殿下送东西回来了。”
  “噢。”
  阿玉将碗交给一直在旁边候着有奶娘,问道,“东西在何处?”
  “大公子让直接送到这边,正在路上呢。”
  正说着,外面便有人来禀,东西到了。
  今儿个天气冷,外面看样子要下雪了,阿玉直接让人将箱子抬了进来。
  三口红木大箱,里面分别装着布料、毛皮、还有书本和玩具。
  小暖摸着那雪狐皮对阿玉笑道,“娘娘,这料子多好,能给你做两身披风了,还能给大小姐做一身夹袄。”
  “还有这些布料子,殿下不是在外打仗吗,也不知道从那儿弄来的,我们这边见都见不着这种纹路的布料。”
  小暖已到爱美的年纪,良王送了东西回来,她感觉比阿玉还兴奋。
  阿玉扶着徐嬷嬷的手上前去看了看,后面拿上两个小玩具道,“这些小木马跟小刀剑刚好阿朝跟阿阳可以玩。”
  两个双胎儿子,大的叫魏芮,小的叫魏曜,都是魏漓取的。阿玉就给两个小子取了小名。
  “是啊,殿下在外真是有心了。”
  徐嬷嬷也忍不住开口,这已经是良王第三次送东西了,前两次都是上好的药材跟吃食给娘娘补身子,这次是料子跟小玩意儿,虽身在外面回不来,时时刻刻都记挂着府里的主子呢。
  有东西可收阿玉自然高兴,可一想到战事持续这么久她就提不起劲来。
  是夜,阿秋从前院而归。
  阿玉将东西拿给他看了下,让人给大儿子量了量尺码,打算给他做两身新衣裳。
  此时的阿秋已满四岁,身子长得快,衣裳穿上两回就不合身了,看着跟六七岁的小娃无疑,而今在前院写字打拳已经进入正规教学。
  “母妃,我的衣裳换得快,料子难得,你给自己跟妹妹弟弟们做就好。”
  阿秋在这些事情上并不是很在意。
  “都要过年了,这料子一人一身谁也落不下。”
  阿玉啧了声,带着儿子女儿用完晚膳,后面她便问起前方的情况。
  前方的战事一直胶着,良王虽说来过两封书信,可阿玉免不了担心,日子越久,那种感觉越盛。
  “母妃,战场上的事情我们又帮不上忙,知道太多也无意宜。”
  “你这孩子,有消息还不想告诉我了?”阿玉横眼,“我还不能知道你父王的消息?关心一下还不成了!”
  “我不是那个意思啦。”阿秋抿唇,“就是那个样子,父王还在准备,没急着出手吧。不过我看也等不了多久,年前兴州应该会破。”
  阿秋叩击着桌面,还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儿。
  阿玉忍不住发笑,“你还很有自信嘛,人在府中还算准前方的战事,前方传信给你的?”
  阿玉不信,阿秋啧嘴道,“都是我谋算出来的。母妃,你咋不信自己儿子呢,我是长子,是你们以后要仰仗的人,没点本事怎么担当得起这个责任。”
  哟,这小子也太懂事了吧!
  阿玉笑着点头,“行了,我儿已经很利害了,为娘的很欣慰。”
  “这个自然。”
  被母亲夸了,阿秋也有点不好意思。
  再后面,阿玉没有再问前方那些事,就像儿子所说,前方打仗她也不懂,也帮不了男人什么,只能好好在府中照顾好儿女。
  临近年关,僵持了大半年的良军终于打开桐城大门,正面迎接朝庭那些人。
  桐州受灾之后一直被战火腐蚀,魏漓拿下此处开始出钱征兵,并复兴商业,按要求给予应征的壮丁银钱或是米粮。
  对得那些穷得快要饿死人的家庭来说,当兵反而成了他们的一条出路,不光自己能活下去,还能帮忙家人渡过难关。
  良军发下告示,新兵操练半年,再到后方打理战务,然后才会入编上前线。
  这打消了大家当兵便是送死的顾虑,在桐州应征的壮丁就有近五万。
  如此一来,良军不光补了折损,队伍还壮大了。
  而这个时候,朝庭那边一些受不了冬日雪封的南方兵将,在少衣少食的环境中,早已经拿不出多少力气迎敌,面对良军的勇猛,如一盘散沙,节节败退。
  万飞英立于战军之上,亲自擂鼓助阵也挽回不了局面,最后气得摔了木锤,带着残兵退守箫城。
  如此,横跨西、北、南、三方的兴州正式拿入良王手中。
  大晋疆土动荡的这几年来,齐王跟新皇魏浩都有向兴州进发过,俱都止步于此,最后走向败落。
  良王拿下此处的意义重大,不枉费他伏蛰多年。虽说现在他拿在手上的疆土不多,但无一例外全是重要关口。
  梁州做为后方一直是粮草供应地,滨山的矿产运往边境的各个小国,换取马匹跟金银,桐州又给良军补给了兵将。
  为了万无一失拿下这个地方,良王藏了近七年的三万私兵也露面了。
  近二十万的队伍两面夹击,又有谁能抵挡得了,万太后都差点被捉。


第299章 归来
  箫城,镇国公雷滈连夜抵达,去到府衙大厅,拜见万飞英。
  这次亲征,朝中事宜俱都交予雷滈在打理,他带着小皇帝是监国大臣。
  这次会到箫城,也是情况危急,兴州已破,再这样下去,京城不保。
  万飞英一直在等着他,跟以往的气势凌人相比,此时虽穿着华丽的宫装,化着精致的妆容,可神情却有些颓废。
  “你来了。”
  椅子上的人微微担头,慢慢坐直身子。
  雷滈行了一个拱手礼,“参见太后。”
  万飞英挥了挥手道,“形势不好,我这个太后之位恐怕也坐不稳了。魏漓手下已经有二十万大军,加之兴州、滨山、桐城匀失守,我等如何是好?”
  撤退之时万飞英差点被捉,如今也是惊魂未定,才急急地招雷滈过来商讨。
  她没有想到魏漓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集齐二十万兵马,还有他的私兵,查了那么久没有查到动向,这次自己倒冒出来了。
  魏漓啊魏漓,一个连话都说清的皇子,原来如此老谋深算。那些私兵他应该是藏在边境上的那些蛮子小国吧,怪不得自己找遍了梁州也没有找到兵将的身影。
  万飞英叹息,是她的思想太狭隘了。
  “太后,胜败乃兵家常事,还望宽心,重新振作,方能扭转局势。”
  雷滈拱手劝她,现下的局势越是严俊,越是不能乱了章法,不然只会不击而溃。
  “国公有何见解?”
  劝慰的话万飞英听得太多了,她现在只想要点实际的。
  雷滈凝神,沉默片刻道,“太后,如今朝中可用将才不多,不如将在后方的席将军调出,让他坐镇箫城。以他在军中的声望以及谋略,应该能与魏漓搞衡。”
  当初防备人家,不光夺了兵权,还调到后方去征兵调配粮草。
  现在又要将人调出来坐镇,万飞英苦笑,感觉自己的脸都要丢尽了。
  “调席将军出来,危机可解?”万飞英摇了摇头道,“京城之危现下也不单单是良王的问题了,各地都有反军,长年征战税务过重,百姓苦不堪言,这战事再不结束,我们将会是四面楚歌。”
  京城之危,万飞英比谁都清楚,这也是她亲征的原因,为了早日拔掉良王这个大钉子,收拾剩下来的那些残局。
  “那太后的意思?”
  雷滈听出她有话想说。
  “我想传信与昆州的齐王,如果他能归降朝庭,过往犯下的罪既往不咎。到时我俩联手,还有一线生机。”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魏煜当初从滨山撤走之时还保存着应该有的实力,加之这二两年多来的休养生息,万飞英收到探子的传信,齐王手里还有十万余人。
  “太后,此举自然是可以的,只是齐王那边……”
  当初齐王为了谋反,连自己的两个孙子都下了毒手,现在再让他依附,何其为难。
  “齐王在上次的打击中还没有回过神来,我听说昆州事宜都是魏煜做主。那魏煜与魏漓有仇,这天下要是真被魏漓夺了去,到时他也只是死路一条。而今我们主动招揽,于他们来说,未免不是一线生机。”
  当初在滨山,魏煜抓了人家的妃子跟儿子,还让魏漓主动让出滨山,这口气谁都放不下,良王得势,早晚剑指昆州。
  雷滈点头,“如此向那边发封召书也好。”做过了总比没做好。
  “国公爷,晟儿可好?”
  这件事情告一段落,万飞英转头问起了儿子的情况。
  大半年来她没有归京,只能从信息中得知儿子的情况。
  “晟儿很好,读书习武都在同年人之上,假以时日定能成为安定天下的君王。”
  “国公爷有心了。”
  “应该做的。”
  两人心照不宣,雷滈躬身告退,去准备招降一事。
  如此,箫城大门紧闭,短时间内并不打算迎战良军。
  而另一边,魏漓拿下兴州之后做好安防,也没有再继续向前,留下白英跟水先生守城,自己带着一队人回梁州去了。
  阿玉知道良王要归的消息时正在白府那边,今年府中太冷清,她初二带着三个孩子来娘家拜年就没走了,一直待到初七这日。
  消息是阿秋让人来报,之前母亲跟弟弟妹妹们要留在外婆家,他就吃了个中午饭便跑了,说是要回府中坐镇。
  良军大胜的消息才传来不久,这下良王又要回来了,阿玉直接就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对那小太监问道,“消息当真?”
  “娘娘,殿下已经入梁州境内,两三日便能回到府中,这还能有假。”
  小太监也高兴,看见柳氏向自己看过来,倒是有些不好意思道,“白副将听闻并未一同归。”
  好吧,柳氏早就想到这个结果了,拍了拍旁边的女儿道,“快回去吧,留在这里几日了,想来府中都有很多事宜要打理。”
  阿玉点头,“娘,等殿下回府,你再进府看我。”
  “我知。”
  阿玉匆匆带着儿女们返回府中,想想男人离开都一年了,也不知道在外过得好不好,变了样没有。
  回到府中,阿玉专程到明溪院那边找儿子,问了一下他情况,之后便安排人前前后后打扫王府,特别是这一年来她跟良王准备的衣衫鞋袜全都洗了薰好香,放着备用。
  孩子们也不能落下,拿出新做的袍子酱洗好,到时接人的时候穿。
  良王归城那天,阿玉早早起来收拾打扮,后面用完早膳,便准备带着同样被打理得光鲜亮丽的儿女们坐马车出城去迎。
  这次良王是得胜归来,又提前放过消息,不光是阿玉要出外迎接,留守在梁州城的官员跟兵将全都准备好一同前往。
  那些官员为了造势,连街上都贴了告示,良王大胜得归,让大家当日走上街头迎接亲王仪仗。
  梁州在烽火之下能得一方安宁,这跟良王的治理跟谋略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梁州百姓,能得一方安宁便是最大的心愿,特别是那些商人。
  如此这天,街上的店铺匀贴出告示,为迎良王归城,或买就送,或打折促销,共享盛典。


第300章 仪仗
  阿玉带着儿女们去到前院,一众官员将领已经在府门口等候。
  小东子准备了良王专用的车驾,以此来彰显阿玉跟公子姐儿们的身份。
  如今阿玉虽说还是侧妃,但四个孩子在手,良王身边又没有别的女人,这跟正妃没多大区别。而且她已经陪伴良王多年,以后要是这天拿在良王手上,少不得这位便要母仪天下。
  府门外的一众人全都恭敬得很,看见阿玉跟几个孩子出来,压低了自己的身子,默默行礼,等那母子几人上车,才开始骑马的骑马,坐车的坐车,跟在王府的车队后面,一路向城外。
  梁州城的大门已经大开,前几日下雨,今天已经放晴,朝阳由东而起,照耀着整个梁州城府,屋檐上的冰雪融化,有暖暖温意。
  城外三里地之处有一个凉亭,车队来到这里便停下了。
  外面还有雪渣跟冷风,阿玉带着孩子们待到车中,等一会男人到了再下去也不迟。
  这次迎接,柳氏也来了,一家人在后面的马车上。
  从晨间一直到中午,长亭边上的人不畏严寒一直在等着,直到有一报信的小兵打马匆匆而来,人群才有了点动静。
  “王爷距离此处还有两里地,请众官员做好迎接准备。”
  魏漓第一次这般高调,应该做的样子都做足了。
  阿玉听说男人近了,让丫鬟给她再好好收拾一下,准备下车。
  “娘娘,已经妥当了。”
  半芝为她理了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