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嫡女传记-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贺莲房微微一笑,那笑容瞬间仿佛万紫千红开遍,使得她略显苍白的容颜如莲花般清丽绝伦。赵溪若在一旁暗暗心惊,这小丫头,这般年纪便已生得如此动人,若是再过两年,怕是整个燕凉都寻不出能与她争辉的美人了!“多谢皇上,只消有埙篪以及几把刀剑便可。只是大殿之上,刀光剑影颇为不雅,若是皇上不弃,臣女恳请将刀剑……换为皇上身后的日月双扇。”
这倒是新鲜。皇帝此刻心情大好,觉得跟这个小妮子说话颇为有趣,便大手一挥:“准奏!”
两名宫女举着扇子,在贺莲房的安排下走至大殿中央,两人对站,双扇并列。这日月双扇虽然巨大,看起来厚重,但其实是用最最柔软的孔雀翎制成,上头缀以各色珍珠彩石,看着重,但其实非常轻,否则只凭两个宫女根本不足以将其举起。
包括皇后跟赵溪若在内,所有人都很好奇贺莲房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贺莲房走到案前,俯首对贺茉回贺兰潜说了几句话。早在昨日她便跟弟妹打过招呼了,说是今日可能要献艺,是以太后这话看似问得随意,但早就在贺莲房的计划之内。她自小喜静,比起跳舞扑蝶,更喜爱弹琴看书,所以娘亲也没有强求于她,而是只教了回儿跳舞,要知道当年爹娘相遇,定情的可就是一支舞呀!至于埙篪,也不过是生性浪漫的娘亲在上官氏入府后,每日用来与他们一起打发时间的。
而贺夫人过世之后,舞、埙、篪是她分别留给三个儿女的,他们都非常珍惜,更是不敢忘怀,哪怕是最最淘气贪玩的贺兰潜,每日也都要练上一个时辰。
那是一个母亲留给她的孩子最后的宝物,人已逝去,但这些他们永远不会忘记。
因为大殿中十分温暖,所以众人都脱了披风。贺茉回起身,她今日穿的是一身桃红襦裙,颜色鲜艳,但并不适合献舞。
可接下来她的动作却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只见她伸出双手,捉住裙摆,用力一撕——刺啦一声,裙摆便碎裂开来,露出里头另一层雪白裙裾。她共撕了八次,最外层的桃红襦裙便成了里头白裙的点缀,正如娇艳的桃花,粉白相称,晕染动人。也幸好大颂朝女子在冬日素来穿的厚实,如她这般穿两套裙子的也不是没有,所以这动作,倒也说不上惊世骇俗。毕竟一个少女大庭广众之下撕裙,不大雅观。
但胜在她年幼,貌美,一双小手春葱般雪白,素手裂红裳,竟是无比扣人心弦。里头白裙布料柔软结实,红裙便如同最外层的花瓣,红与雪两色相融,真是说不出的好看。随后便见贺茉回将桃红水袖拉起,那水袖本就宽大,衬得她整个人似乎都飘飘欲仙了。
☆、48、扇舞埙篪,惊艳世人(下)
更令人惊奇的是,她走至殿中央,纤细的身子灵巧一跃,竟跳到了扇子上头!
众人瞬间目瞪口呆,要知道这扇子虽看起来厚重结实,但其实却是轻飘飘不堪重负的,哪里撑得住一个人的重量?!
偏偏那两名同样纤瘦的宫女却纹丝不动,好像扇子上立了个人对她们一点压力都没有似的。但这怎么可能呢?就算贺茉回年纪小,身子轻,但也至少得有个几十斤重,缘何站上去却能够让那扇子丝毫不动?
埙声突起,低沉嘶哑,深沉凝重,像是一名孤独的老者在讲述一个充满悲剧和震撼的故事。虽说埙声本就偏哀,但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少女能吹出如此丰沛的感情,着实是让人不敢小瞧。
扇上的少女扬起一只水袖,纤腰款摆,身轻如燕,脚尖抬起,单脚立于扇面之上,慢慢旋转起来。那埙声如同立秋,深幽远扬,似乎在诉说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啦,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荒草丛生,河边无定骨。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深沉而又悲凉的埙声正在缓慢诉说着一场沉痛而又不得不继续的战役。
扇面上腰肢纤软灵活的少女举起双手,露出一双如玉似雪的皓腕,她微微仰着脖子,模样如同一只骄傲的天鹅,但这天鹅是忧伤和孤独的,她的舞姿如同苍老的埙声一般缓慢,宛如定格一般,大抵生命最后的消失亦是如此,令人在悲痛的同时还感到一丝缠绵。
突然篪声加入。与苍凉的埙不同,篪声清亮柔和,雕梁再三绕,清尘四五移,如婴儿啼,是以篪声一出,扇上少女便弯下纤腰,单腿抬起,下一瞬间,满头青丝滑落,衬着白衣桃裙,美不胜收。两种截然相反的乐声相和,非但不令人觉得别扭,反而有一种奇异的融合感。埙声如老者,篪声如少年,一老一少,你言我和,倒像是在娓娓交谈,老者低诉,少年高吟,恰如战争与和平,疮痍跟美满,相映成趣,叫人痴迷。
扇上少女美貌绝伦,手执乐器的两人却也不遑多让,每一个都极吸人眼球,令人觉得,若是这三人中少了任何一个,怕是都不够完美。
慢慢地埙声暗淡下来,就像是旧的已去,新的时代即将来临。而篪声愈发的自信张扬,每一场战役所带来的伤害与死亡,在时间的长河中都会慢慢消弭。而贺茉回在扇上飞快的旋转起来,粉白的裙子如同花瓣洒落,在她周围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然后新的生命在那漩涡中浴火重生。她的舞也由最初与埙声相和的凝重、低沉,中间的提振气势,振奋人心,最后终于变得轻快和快活起来,大殿中众人的情绪也由那低落中被带出,甚至有不少人已经和着乐声轻轻开始打着拍子,他们的眼珠离不开扇上跳舞的少女,也舍不得不看吹篪和埙的两人,这三人共处在一副画面内,简直让人热血沸腾。
埙声缓缓消失,余音轻轻颤动,拖出长长的一声,似是叹息,又似是放手。而篪声代替了埙最开始的地位,乐音悠扬婉转,和着扇上舞,给人一种非常愉悦的感觉。
便听得贺莲房朗声吟道:“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谏亦入。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她这一段吟的是先秦诗经中大雅的一首,名为《思齐》。理学大师薛瑄曾言:《思齐》一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备焉。全诗将周文王的祖母态姜、生母太任和王后太姒都狠狠赞扬了一番;又说文王孝敬祖先,是以祖先庇佑文王,使得周朝千秋万世;最后更是夸赞文王洁身自好,以身作则,治国有道,用人得当……总之就是所有美好的品德都在文王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贺莲房吟这首诗是无心的吗?
不,她当然是故意的!
事实上蓝家的四个表哥听完后,差点儿要笑出声来。祖父总说这个大表妹性子最随姑姑,素来清高不屑与人争斗,更是铮铮傲骨决不向任何人低头,可现在他们真可惜祖父不在,否则也让他看看,谁说莲表妹性子清冷不会拍马屁来着?事实上这马屁拍的,就是朝中最墙头草的马屁精也比不上她!
赵溪若是皇后娘家的人,所以方才表妹要献艺,他们还在心中担忧,若是胜了,怕是免不了赵世家记恨,可若是输了,却是让太后娘娘面子上过不去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三个孩子会用这样的方式来献上这所谓的“区区伎俩”!皇帝太后笑得多灿烂就不必说了,就连那素来跋扈的赵皇后,都笑成了一朵花!毕竟这世上谁不爱听好听话,谁不爱被拍马屁?在这个时候念这首诗,那不就摆明在用文王暗喻当今皇上么?以此类推,太任便是太后,太姒则是皇后,不动声色的就把这一舞献给谁做了说明!
要说这拍马屁的学问,怕是莲表妹说第二,便没人敢说第一!她可是一首诗,便将这世间地位最尊贵的三个人马屁拍足了呀!
篪声快疾,在尖锐又令人心弦抖动的一声后戛然而止,扇面上的少女弯下腰,身子呈现一种令人目瞪口呆的弧度,她站住扇子上,却反腰将地上的簪子咬在了口中!
片刻后,只听得皇帝拍掌大叫:“妙、妙、妙!”
至于这妙是单指这舞,还是贺莲房的诗,那就见仁见智了。
姐弟三人齐头跪下行礼,皇帝忙命平身,对着太后和皇后道:“这三个孩子了不得,重赏、得重赏,重重的赏!”
蓝家男儿们只想笑……
“好孩子,快到哀家身边来。”太后对贺莲房招手,待她到了身边,才略显激动的问:“这舞……这舞可是你们自己想出来的?”
“回太后娘娘,这是亡母在世时教导我们姐弟三人消遣时间用的,其中埙篪相和,也是亡母想要我们姐弟和睦,互相扶持,一生莫要相叛。只是亡母出身自武将世家,是以这舞颇为凌厉,踩的应是刀剑,也是为军助威所创,今日献艺,臣女姐弟三人才擅自改之。将刀剑换成了扇子,助威变作了叙事,若是和亡母相比,怕是不够大气磅礴。再者这舞怕是也只有这几年能跳了,待再过些时日,弟妹长了身体,刀剑也好,扇子也好,怕是都撑不住人的重量了。所以……若是当真要和赵小姐比,还是略输一筹,我等姐弟三人,可赵小姐却只有一人呀!”
她这话说得可真是有技巧,基本上谁也不得罪,谁都讨好,却又不叫人觉得油嘴滑舌,事实上众人都觉得她说话很是真诚,又有孝心,叫人心喜,一时间就连赵溪若的脸色都稍微缓和了些。
听,她可没输,这三人本就胜之不武,更何况这舞也没什么价值,只能再跳一阵子,和自己的蝶恋花舞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
而皇后也被贺莲房之前那首《思齐》的迷魂汤给灌得不轻,赞道:“小小年纪,埙竟吹得这般好,本宫方才听你说琴棋书画都是通的?”
“回皇后娘娘,臣女不才,并不敢说精通,只是略懂。”
贺莲房态度如此谦虚,皇后很是满意:“不错,年纪不大,有这般本事,却毫不骄躁,本宫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没你懂事儿。”
太后瞧着贺莲房,真是越瞧越喜欢,连带着看赵溪若都顺眼了许多。“这舞已经很好了,哀家可从未见过这样好看的舞。皇上,这几个孩子你可要重赏呀!”
“那是当然,母后请放心。”皇帝笑呵呵的,“朕瞧这几个孩子也很是讨喜,自是要重赏的。”看得下首已经回到自己位子上的贺茉回与贺兰潜相视一眼,都捂嘴而笑。大姐可真是聪明,早就料到会有这一日,不然他们今儿个说不定要丢丑。
“对了,莲丫头,这舞可有名字?方才赵家丫头那舞叫蝶恋花,你这舞叫什么名字?”太后问。
“回太后娘娘,此舞原唤剑上舞,但臣女如今……却想叫它作埙篪徽音舞。一是为臣女姐弟三人的情意,二是为今日献艺,是以还请太后娘娘恩准改名。”
天哪!蓝家表哥们简直想要拍桌狂笑了,他们真是后悔,应该把祖父祖母还有爹娘全拉过来!莲表妹这话说得可真是太赢好感了!这若是男儿身,怕是光凭这说话的本事,就能封侯拜相了!
突然,蓝晨蓝晌顿觉一阵心塞,想他们辛辛苦苦寒窗苦读,拔得头魁才得以入朝为官,如今也不过从三品,若是他们有莲表妹这舌灿莲花的本事,何愁不成一品大员呐!改明儿个可得跟表妹取取经,也省得他们总是看不懂长辈脸色讨打,毕竟身为文臣,他们的身手是有点差的……
☆、49、献玉带糕,得贵人心
“好孩子,你有这样的心意,哀家怎会不允呢?这埙篪徽音舞,怕是很快就要在民间流传起来了。”太后轻笑,自是清楚每年的元宵花会会给出头的少年少女们带来怎样的盛名。她笑吟吟地望着眼前的贺莲房,只觉得这孩子不仅生得好看,连心思也好,真是叫人不得不喜欢。
“借太后娘娘吉言了。”
这件事终于到这里落幕了,结局皆大欢喜,贺莲房却被太后拉在身边问东问西,问她平日都在府中做什么,问她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又问她读了多少书,贺励教了她什么道理,还问她有没有常去靖国公府……一长串的问题,便是太后自己都觉得问得有些多,但贺莲房却没有丝毫不耐之色,仍是语气和缓轻柔的回答着,在她身边站着,也不嫌累,甚至面上一丝汗水都没有,足以见其修养了。
惟独让贺莲房有点不适的是青王殿下的视线,他虽然并没有刻意在看她,但她却觉得如芒刺在背。想到上次父亲设宴,青王出的上联,她便不由得有些担心。
上一世她对青王了解很少,虽说世人都言其为人冷静自持,赏罚分明,但贺莲房还是觉得这人很危险。这种危险跟齐鲁世子不一样,祁怀旭跟祁玉河给她的感觉是下作中带着不尊敬,可青王却让她觉得无论自己在想什么似乎都能被他看穿。
好在太后并没有在大殿中久留,很快,她便扬声,说是要移驾御花园,赏春花的同时开始诗词会,还特意交代贺莲房,让她现在陪着弟妹,待会儿到了御花园再到自己身边来。
贺莲房柔顺应下,行礼欲回自己的位子,就在经过青王身边时,对方却状似无意的看来一眼。那眼神让贺莲房一惊,随即作小女儿状低下头,权当没瞧见,好在青王似乎也并没有要怎样的意思,而是起身随同皇帝和太后一起出去了。看那架势,倒像是要一同前去御花园。
青王从不贪图享乐,也不爱人多,这一点贺莲房还是知道的,可此人却选择去诗词会。不是贺莲房自大,而是她真心觉得对方似乎别有他意,只是这目的不知是为了什么。她可没那么自恋,只凭自己一个十三岁的女娃,能让“高龄”二十又七的青王爷放在眼里。
贺莲房谨慎惯了,哪怕可能性再小的事情她都要好好琢磨一番,这也是她做鬼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也许是因为上一世上官氏毒计太多,才致使她不管遇到什么都会仔细思量,决不给人任何可趁之机来伤害她珍视的人。
御花园中摆着尝尝的桌椅,案上放着瓜果酒水,其中还有许多这个时节根本看不到的水果。贺兰潜年纪小,忍不住馋嘴,别人都坐在那儿老老实实,生怕毁了形象,惟独他一个人在这吃吃喝喝,好不快活。贺莲房坐在他身边,温柔地看着他,时不时用帕子给他擦去嘴角的汁水,同时叮嘱他吃慢点儿。贺茉回则是因为毁了身上的衣服,贺莲房让琴诗带她去马车上更换了。世家女每每出门,都会在马车上备好衣物,就是防止突发状况。
青王坐在皇帝身侧,他黑眸深邃冷淡,世人皆畏惧他的身份地位性格,所以从无人能看见他眼底燃烧的火焰。这火焰被包藏在寒冰之下,一旦爆发,不知将会是怎样热烈的情感。此刻他正远远的凝望着贺莲房,见她对待弟弟呵护备至,即使对方顽皮捏她脸也不恼怒,在场这么多世家千金,没有一个会动案上吃食的,惟独她,在弟弟递上一颗葡萄后,毫不犹豫地便张开了小嘴,然后笑了。既真诚又率直,和他所见过的女子截然不同。
是个好孩子。
太后命女官来唤贺莲房的时候,刚好贺茉回也回来了,贺莲房对他们并不担心,今儿个是皇家宴会,又没有上官氏那些肮脏的人在,只要弟妹安分守己,再加上表哥们照拂,是不会出什么事的。便叮咛了几句,起身随宫女而去。
对大姐入了太后的眼一事,贺茉回跟贺莲房以及蓝家表哥们都不觉得开心。的确,这是一种荣誉,若是能将太后伺候好了自然是好事,可这么多年下来,太后身边来来去去那么多少女,哪一个能在她身边真正留下?每一家千金被遣回,便等同于是不讨太后欢心,虽然这并非小姐们的错,但世人还是会觉得,连太后都看不上眼的姑娘,自然不是个好的。
若大姐(莲表妹)最后也是如此……
但他们也只能干担心。只能祈祷太后会看在靖国公府的面子上,不要贺莲房入宫陪伴了。
而在贺莲房看来,她会竭尽全力让太后喜欢自己。她也没想着要在太后面前曲意逢迎,一个年少入宫,能够生下嫡子嫡女,被封皇后最后成为太后的女子,难道真的如表面上看起来这般好应付?
怎么可能!
所以她不能装,不能故意,只要诚实的做她自己,太后自然不会厌恶她。如太后这般尊贵,什么样的人没见过,在她老人家面前耍把戏,真是要笑掉旁人的大牙了。而在太后面前,不管是谁怕都要刻意讨好,那些人又怎知,正是她们的讨好,才是她们被摒弃的最大原因呢?
不知是否因为再世为人的缘故,贺莲房看人总是特别准。而太后喜欢的,正是她的不卑不亢和冷静温和。
太后总觉得,若是自己的小女儿未早夭,定是如同贺莲房这样的。端庄、大气、懂事、细心、有才华。以前在她身边的女娃们,有的端庄,有的大气,有的懂事……可她们都做不到将她一个长辈来看待,那种体贴和陪伴中,总是不知不觉就掺杂了许多奉承和献媚。这样的表情,在天真纯洁的少女身上,是多么的不搭、多么的难看呀!所以那些孩子总是得不到她的喜爱。
但贺莲房不同,她陪着自己,却并不畏缩恐惧,她没了娘亲,正如自己没了女儿,只是这年纪小了些,若是昌平还活着,怕是女儿都要和贺莲房一样大了……
可惜昌平却没能活下来,她在自己的记忆里,永远都是十几岁的少女模样了。
见太后虽然表情雍容,但眼神却颇为落寞,素来极善察言观色贺莲房轻声道:“太后娘娘,吃些点心吧。”说着,将手上的托盘奉上,白玉般的鲤鱼游花间盘底,放着几块码的整整齐齐的糕。
太后一怔,望进一双柔和的仿若能滴出水来的凤眼里,这年轻的孩子看穿了她的心事呀!
也许是因为做过一段时间厉鬼的缘故,贺莲房总是对他人的情感波动特别敏锐,她甚至能从别人一个面部表情或是肢体动作推测出对方的心理活动和情绪,不知道算不算是上苍可怜她所给予她的灵气。而她在如此敏锐的同时,又非常懂得韬光养晦,没有一个上位者会愿意自己的心思被他人揣测或是研究,贺莲房正是明白这一点,所以才总是表现的毫无杀伤力。人们只会认为她是个柔弱高雅的千金小姐,怎么会知道她体内压抑着的森森鬼气?
太后拿起盘中糕点,轻轻咬了一口,顿时有些讶异:“这糕……哀家平日怎的没有尝过?”将那糕拿在手中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只见这糕似是由三个薄片紧贴而成,为粉、黄、白三色,吃起来还有一股淡淡的花香,与她平日所吃点心完全不同。
“回太后,这是贺小姐做的。”先前去唤贺莲房的女官轻声回答。
太后更惊讶了:“这……你哪来的时间做这糕点?方才从哀家命人去唤你过来,你来的稍晚一些,就是为了这个?”
一旁的皇后听了,细细的眉毛顿时拧起来,暗忖,这贺家小丫头难道也是个趋势巴结的主儿?
贺莲房微微一笑,神色仍非常恬淡。她还未开口,先前那女官又道:“太后娘娘有所不知,方才奴婢去请贺小姐,因为御花园人满,所以走得是后头那条小路,结果奴婢把一个宫女手中的托盘给不小心撞掉了,那小宫女害怕不已,说是德妃娘娘要吃的,御膳房仅此一份,再做也是来不及了。贺小姐慈悲,这才提议说她试着想想办法。奴婢想着也是,便自作主张与贺小姐一同去了御膳房。见贺小姐糕点做得非常诱人,这才建议贺小姐多留一份给太后娘娘,否则迟了这么一会儿才来到太后身边,若是连份礼都没有,岂不是太过了些?”
从这些话便能听出,这位女官对贺莲房的印象是极好的,因为她不仅生得美貌,性子又好,还愿意帮助一个普通小宫女,甚至为此耽误了过来太后身边的时间。女官也是从最普通的宫女升上来的,所以对于心善的贵人,她很难没有好感。她话里话外都在帮着贺莲房,不仅将贺莲房迟来的事情拉到了自己身上,还给贺莲房求了恩情。
闻言,太后笑道:“这有什么好责怪的,是你这丫头心善。倒是这糕点吃起来很是美味,当真是你做的?”
贺莲房微笑,不骄不躁:“回太后娘娘,正是臣女做的。臣女祖母年迈,喜爱吃糕点,臣女这才想了点子,做些不太甜却又能让祖母一饱口腹之欲的糕点出来。只是今日时间太急,用的都是御厨们已备好的食材,所以……臣女也只是借花献佛,算不得什么。”
谦虚又温和,太后在心里点头,让人将那糕点送给皇帝皇后还有青王尝一尝。
他们也都是听见了贺莲房的话的,觉得这孩子真是不错,这糕点又是太后送的,便都很给面子的咬了一口。只见青王眼睛微微一亮,三下五除二将糕点吃掉,虽然吃得急,但他动作优雅迅捷,十分好看。便是不爱吃这些东西的皇帝也吃了一整块,皇后笑问:“贺家丫头,你这糕点是怎么做的,叫什么名字?”
“回皇后娘娘,此糕名唤三层玉带糕。顾名思义,共有三层,先以纯糯米饭做糕,而后一层粉,一层脂,一层砂糖,粉层是粉,黄层即脂,白层为糖。夹好蒸制,熟透切开,扭成玉带状,故名三层玉带糕。此糕做法快捷,用料简单,滋味却极好,很是适合百姓食用。只是这次是给太后娘娘吃的,不能与百姓所做相同,所以臣女在其中加了些桂花香粉,因而吃起来才有淡淡的花香。在过来之前,臣女将方法告知了御厨,若是太后娘娘不嫌弃,日后想吃,便会有了。”
贺莲房的声音温柔醇厚,如同清酒,便是听她说糕点的做法都叫人觉得满心欢喜。她不仅介绍了糕点做法,还点名了这东西用料朴素,即便是百姓也能做来吃。对皇帝太后等人来说,宫中山珍海味,御食珍馐,他们也真是吃腻了,乍一碰这样食材简单的糕点,反而觉得惊为天人。又听说普通百姓也可以做来吃,更是觉得皇家人做到了和百姓同甘共苦,感受到了百姓的生活,而这种粗陋的吃食却又是贺莲房改良过的,并非与民间一模一样。这样他们既做到了和百姓同乐,也没降低自己的身份和格调,日后御厨也会做了,他们什么时候想吃就能什么时候吃,也能显得亲民些,如何会觉得不高兴?
就连素来最难伺候的皇帝都觉得贺莲房这丫头十分讨喜了!
☆、50、你来我往,男色害人
“做得不错。”
清清淡淡四个字,却让听到的人都瞠目结舌,便是贺莲房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话若是从太后或是皇帝口中说出来的,那很正常,从皇后口中说出的,说明自己赚了,但……从青王爷口中说出来的,算什么?!
她愣了一下,随即反应极快道:“多谢青王殿下夸奖。”
心里却是暗暗叫苦。好不容易消了赵溪若心头的气,结果青王这四个字,又给她招了好大的仇恨。眼角余光瞄到赵溪若脸色瞬间变得难看,一双美目恶狠狠地瞪过来,像是被抢走了什么心爱之物一样。
贺莲房顿时觉得有些乌云罩顶,这赵溪若喜欢青王,并不能代表所有女子都喜欢吧?更何况自己还是个十三岁的少女,尚未及笄,这赵小姐的醋意未免也太大了,她都还不是青王妃便如此善妒,若是有朝一日真的嫁给了青王,有了名正言顺的身份,岂不是哪个女子瞧青王一眼,她就要将人家的眼珠子给挖出来?
其实说起来,她的身份地位并不逊于赵溪若,赵溪若有赵世家在后头撑腰,难道她就没有靖国公府这个强而有力且手握兵权的强大后盾么?只是贺莲房不想树敌,现在的她太弱小,根本没有能力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若是在这关头上与赵溪若为敌,实在是麻烦。
可如今看来,她是不想要这麻烦都不行了。贺莲房不禁有点怀疑,青王是不是故意的。像他那样聪明睿智的人,两军交战都能取胜于千里之外,能看不出赵溪若的心思?贺莲房当然不会自恋的以为成熟的青王会瞧上自己这么颗小豆芽,怕就怕对方是拿自己当挡箭牌,给赵溪若转移下注意力呢。
幸好赵溪若此刻不在皇后身边,而是在下首的座位上与人交谈,只是那眼神时不时地朝贺莲房身上瞟,仿佛真把她当成情敌了。瞧她的模样,似乎是要找事儿。
……果然。
贺莲房恼自己说中了。
赵世家年轻小姐不少,赵溪若从皇后身边离去后便一直同赵世家的其他姐妹在一起,一群人不知说了什么,便由她带着头走到中央,下拜,诚恳道:“皇上,太后娘娘,皇后娘娘,听闻贺小姐是体仁阁大学士贺大人之女,想必自幼便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方才臣女等在一起讨论一个对联儿,这上联是臣女从书中无意看来,却多年无人对得出下联,如今,臣女想向贺小姐讨教一二,还请恩准。”
听了这话,太后眯了下眼,她很喜欢贺莲房这个女娃,虽然看起来这丫头有灵气,但区区十三岁的孩子,又是女子,能看多少书?拿没人对得出的对联来难为个孩子,这赵世家的姑娘,真不够大气。
太后心里敞亮着呢,她当然知道赵溪若这番话都是因为青王那句夸赞,说得冠冕堂皇的,其实就是想让贺莲房当众出丑,这样方才那埙篪徽音舞的惊艳也就不足为道了。赵溪若既然敢如此肯定,就说明那上联的确不简单,她喜欢贺莲房,所以不愿她出丑。
正要替贺莲房解围,皇后却笑道:“溪若,你都多大的人了,还跟个小妹妹置气?”
闻言,太后倒是颇为讶异,看起来,就连皇后都颇为喜欢贺莲房呀!
赵溪若却道:“皇后娘娘,溪若虽读了几本书,却也知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钻研不深,对不出对子,这才想让贺小姐帮帮忙呢。”
她这话,既表明自己没读过太多书,有德行,又给贺莲房挖了个坑。要是贺莲房对不出,那就是贺莲房没本事,要是她对得出,就说明贺莲房读书多,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大颂朝,想必这丫头日后别想找到个好夫家。
这心思不可谓不毒,但赵溪若哪里知道,贺莲房根本就不在乎能不能有个好归宿呢?
见她这样坚持,皇帝道:“既然你想讨教,莲丫头,你就跟赵家小姐切磋切磋。输了朕仍照先前所说的重赏你,若是赢了,朕将赏赐再加一倍!”话虽如此说,但帝王眼底却闪着淡淡的冷光。赵世家当真是愈发嚣张,竟连一个小小女子都敢如此跋扈任性,难道还真当这天下不姓祁,却改姓赵了不成?!
他叫贺莲房为“莲丫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