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鸾归桐-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在室主心里,她还是汉室的皇太后。
她在无声地反抗着父亲,坚持着自己。
侍女引着郭圣通和邑城郡主到里殿后便自行退下。
郭圣通和邑城郡主各自同室主见礼。
“起——”
听得这声唤起后,郭圣通方才跪坐到下首的坐席上。
她有些奇怪,怎么是宫人唤起?
不过见邑城郡主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郭圣通也只得把不解压在心底。
邑城郡主和室主道明来意后,便叫郭圣通上前把脉。
室主从头到尾不发一言,一副对外界漠不关心的样子。
郭圣通甚至觉得,室主完全不想搭理她们,之所以没有赶她们出去是因为懒得赶。
室主瘦的可怕,已然到了瘦骨嶙峋的地步。
加之她日日待在室内,未曾见什么阳光,白皙非常。
郭圣通初看清室主的一刻微微有些心惊,不过转瞬便恢复如常。
她起身坐到室主身前为她把脉。
未几时,她缓缓收回手。
室主舌淡脉细弦,是因心胆气虚所致的失眠。
殿内并无左右侍奉之人,邑城郡主也不知何时退了出去,只有她和室主,静的叫人莫名心慌。
郭圣通问室主道:“室主是不是噩梦缠身,对声音和光影都极为敏感?”
☆、第一百零九章 熟悉
室主半躺在榻上,目光似乎黏在帐子底上,对郭圣通的问话一点反应都没有。
她的情绪极其低落,就像完全陷落在自己的世界里一样。
郭圣通大胆试探道:“您是不是常恍惚得见神异?”
室主听了这话,终于有了些反应,她偏过头来,目光像冷冰冰的刀子,“出去。”
郭圣通没有生气,转身退了出去。
她心中对室主的病根已经有了定论,只是还需要最后确定。
一到外间,等候的邑城郡主便解释道:“姑姑近来脾气古怪,不喜欢治病的时候还有别人在场。”
郭圣通点头,表示了然。
邑城郡主又问道:“姑姑的病如何?”
郭圣通道:“可治。”
邑城郡主面露讶然,她不知道郭圣通是真有把握还是盲目自信。
姑姑病了几年,没有一个医者来了之后能说出这样肯定的话来。
她站起身,想提点郭圣通一二。
话说太满,不是什么好事。
但是,郭圣通目光中满含着轻松之色,仿佛这真就是一个小病,没有什么好害怕担忧的。
邑城郡主忍不住想,难道她真有办法不成?
就在邑城郡主怔仲的瞬间,郭圣通已经唤过宫人:“把室主吃过的药方子都拿来我瞧瞧。”
往常来的医者们时常也会这般要求,宫人很快就找出了室主吃过的全部药方子。
郭圣通数了数,一共是四十二张药方子,全都写在赫蹄纸上。
简牍笨重,丝帛珍贵。
赫蹄纸是用丝绵所制,比简牍轻薄方便,又比丝帛易得,正适合书写。
郭圣通摸着柔软光滑的赫蹄纸,霍然想起母亲曾说起的曹宫来。
成帝懦弱又狠毒,为了赵合德竟生生逼死为他生育皇子的曹宫。
成帝写给曹宫的绝命书就是用赫蹄纸所写,信中成帝温柔地唤曹宫的小名“伟能”,嘱咐曹宫努力饮下随书信带去的毒药。
成帝已去,飞燕合德亦化作了白骨。
只有这赫蹄纸还在,深宫内院的血泪也还没有断绝,室主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郭圣通叹了口气,回过神来,仔细翻阅起药方子来。
这几十张药方子,有养血安神的,有疏肝解郁的,有健脾和胃的,有清热泻火的,有活血化瘀的……
很显然,看出室主的失眠是因为心胆气虚的不在少数,为此开出的方子有镇惊安神的,有养血清热的,也有养肝宁心的,都很是对症。
郭圣通来开方子也左不过是这些了。
但这些都试过了,室主的病还是没有好起来,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要么是室主根本没有吃药,要么就是室主忧郁在心,脏腑功能失调,以致外界药物的治疗速度跟不上失眠加剧的速度。
王皇后日夜悬心室主的病,时时问询,室主没有可能不吃药。
那便是后者了。
这也是郭圣通的结论。
虽说心病还须心药医,但药物的帮助还是必须的。
郭圣通吩咐宫人准备纸笔,她要开药方子。
邑城郡主见她这般胸有成竹的样子,便把话咽了回去。
少顷,药方子写就,郭圣通递给宫人。
宫人接过后,并没有立时就去抓药,而是转身去了中殿。
邑城郡主解释道:“太医令和太医正都在中殿。”
郭圣通面露了然。
只怕宫外医者所开的药方子,都要经过宫中御医们的商榷方可施用。
她缓缓跪坐下来,立时就有宫人奉上热茶来。
郭圣通轻抿了口茶,望向邑城郡主,“若是药方子可用,还要请郡主再帮我一个忙。”
邑城郡主目露疑惑,药方子如能用,煎药给姑姑服用就是,还要她帮什么忙?
郭圣通笑道:“我还要再去求见一回皇后,请得皇后同意。”
邑城郡主本想说有御医们同意即可,但转念一想兴许郭圣通就是为了保险,才要求得皇祖母的首肯。
左右也不是什么难事,当下便点头应了。
…………
中殿中,太医令和太医正奉召而来。
都说同行是冤家,为了不有所偏颇,他们并不知道今次的医者是谁。
太医令看罢药方子递给太医正。
太医正接过细看:
白术,补脾益胃的。
当归,甘温补五脏。
白茯苓,渗湿健脾。
远志,安神益智。
木香,散滞气,调诸气。
炙甘草,散五脏六腑寒热邪气。
黄芪佐人参,可健脾补肺。
五味子、柏子仁,养心安神。
方子虽好,只是——
太医正在心中反复琢磨后,抬起头来。
太医令问道:“以为如何?”
太医正道:“失眠跳不出脏腑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的范畴,这方子对五脏六腑俱有覆盖。
只是——”
太医令不等太医正说出后面的话,便道:“吾以为可用,不知太医正以为如何?”
太医正心下略有不解,但却从善如流地点了点头。
宫人听得如此说,便看着太医令和太医正联袂在医案上签字后方才捧着药方子回去。
室主不喜外男留在承明宫内,是以结论一下,便有宫人来请太医令和太医正出去。
两人出了宫门,在宫门前分手。
太医令独自一人往椒房殿去回话。
太医正想必是觉得那药方子眼熟,是啊,怎么能不眼熟呢?
王自和曾经开过一张和这差不多的药方子。
没想到今天又有人拿着这张略作增减的药方子来了,也不知是从哪寻来的。
这医者难道不知道王自和就是因为这张药方子才远走他乡的吗?
王自和口口声声说什么因无家室之累,又心软见不惯生死,故不再诊脉转而传授学生,都是说的好听。
实际上就是因为没能治好室主,在常安城中跌了声名。
正好王自和当时又有个肺痈患者病重死去,声名愈发不堪。
其实公道来说,肺痈委实是重症。
但彼时世人并不这么想,都觉得王自和是名不副实。
再后来,王自和便没了音信,听说是四处游历去了。
没想到又有人从他那拿了这药方子来治室主。
说不得王自和就躲在这后面,等着看结果。
他这还是对从前的事耿耿于怀啊!
太医令方才本也想否了这药方子的,但想想究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王自和从前还是深受皇后信重的,要是他见方子被否了索性进宫去闹。
说起医理来,不还是太医令理亏?
是,较真说来这方子是该有大效的。
只是几年前铁一般的事实已经告诉了王自和,那药方子偏生就是不奏效。
既然他不肯死心,太医令便只好叫他再死心一次。
☆、第一百一十章 情志
承明宫里间。
宫人捧着药方子回来,笑着问郭圣通:“还请您示下如何煎服?”
这是说药方子可用了。
邑城郡主起身,“不急,我还要带郭女公子去见见皇后,煎药回来再说。”
宫人不敢多言,躬身应是。
郭圣通和邑城郡主出了承明宫,即乘车往椒房殿去。
夜幕深沉,灯火迷离,已是戌时六刻了。
王皇后往常这个时间早已歇下,只是今日晚间刚送走了回话的太医令,宫人又来回说邑城郡主和郭女公子来了。
王皇后微蹙起眉来,是王自和有什么话说吗?
方才太医令来后,她使人去查问,方才知道郭圣通竟是拜于王自和门下学医。
她摆手让宫人传她们进来。
…………
郭圣通觉得有些奇怪,王皇后好像料到了她的来意一般。
刚一落座,王皇后便开门见山地道:“你不用觉得束手束脚,尽管施治。”
郭圣通不禁想,既连王皇后都知道病根何在,为何还没有室主的病还没有治好?
是因为没人敢冒险吗?
可室主又不是齐闵王,在她之上还有帝后啊。
郭圣通正不解间,又听王皇后道:“王自和还有什么话要托你告诉孤吗?
说来他也真是个忠心的,这些年始终把嬿儿的病记挂在心。”
王先生?
王先生曾经治过室主吗?
为什么王先生从未提过?
郭圣通望向邑城郡主,见她亦是一脸茫然,便直言相问皇后:“殿下,臣女岐黄一道确实承师于王自和先生。
但事出突然,先生只怕是在臣女走后,才知道臣女要进宫来为室主诊治。
是以,王先生并不曾有什么能指点臣女的。”
说到这,她顿了下,故作小心翼翼地问道:“王先生也曾为室主治过病吗?”
郭圣通敏感地察觉到,皇后会这么说绝不是因为知道了王自和是她的老师,而是另有隐情。
她不知道这隐情是好是坏,但是让皇后以为她是早有预谋才进宫来的绝不是什么好事。
明明是邑城郡主突然造访,现在竟说得她好像事先知道还做了准备一样。
王皇后确实以为郭圣通是故意要进宫来的,她以为甄璇是受郭圣通所托故意举荐她的。
甄璇父亲曾在真定任国相,王皇后想当然地以为这两个小女孩子交好。
现下听郭圣通语气茫然,倒真像毫不知情的样子。
王皇后一时之间还真有些拿捏不准,王自和从前时常出入宫禁,其人品性王皇后还是了解一二的。
王自和既说了绝不再诊脉,余生只传授学生,想必是不会轻易食言的。
但太医令拿来的那药方子确实和几年前王自和开的药方子差不多,除了王自和心有不甘想要重新证明自己,王皇后也想不到别的理由了。
王皇后本就不甚肯定,再听了郭圣通迷惘的语气,心中不免也暗自怀疑起来。
总不能是这小女孩子误打误撞,竟和王自和开出了差不多药方子来吧?
这么小的女孩子,真的会治病吗?
王皇后倒宁愿相信是王自和指点的她。
“是,王自和从前为嬿儿看过病。
孤听说你拜于他门下,还以为他能提点你,却忘了时间上来不及。”
她笑起来,满脸温和,就连早已没有光芒的眸子中似乎也染上了淡淡笑意。
郭圣通知道王皇后面上看起来像是相信了她的说法,但只怕心底终究还是不信。
不过也无妨,事实胜于雄辩。
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由她亲自治好了室主更有说服力。
郭圣通不再就此多言,转而向王皇后道:“臣女来,是要和皇后殿下说说室主的病情,并希望得到皇后殿下的帮助。”
王皇后奇之,她又不懂医术,能帮助郭圣通什么?
她微微颔首:“你说吧——”
郭圣通道:“不知您有没有听过齐闵王烹文挚的典故?”
齐闵王烹文挚记载于《吕氏春秋》中,王皇后自然是知道的。
文挚是战国时宋国名医。
彼时齐闵王有疾,使人请文挚。
文挚见齐闵王后,犹豫不决。
太子问之,文挚道须以怒激方可治之。
文挚担心君王威严不容冒犯,齐闵王病愈之时,便是他丧命之时。
太子苦劝,文挚方才施治。
齐闵王大怒解其疾后,果然大怒不肯原谅文挚的无礼。
齐王后和太子苦苦哀求都没有,文挚到底还是被齐闵王投进鼎中活活煮死。
可是,这和嬿儿有什么关系?
便是治不好嬿儿,王皇后也不会迁怒他人。
王皇后微微点头,略有不解。
郭圣通道:“室主和齐闵王生的是一样的病,都需要以怒激之。
室主的失眠是情志病,必是精神上受了极大刺激。
室主为此日夜不安,惊惧、痛苦、懊悔、悲痛、内疚种种情绪积压在一处,时日一久情绪失控便引发了失眠。
失眠会使室主疲倦不堪、无精打采,继而精神恍惚,间或目睹神异,加上情绪上的重压使得室主气结在身。
这气结才是室主失眠的主因。
是以,御医们虽百般用药,却并没有奏效。
因为,没能治得了本。
齐闵王忧郁过度而伤脾土。
怒属震卦,脾属坤卦,怒震克坤土,文挚使齐闵王发怒泄了郁结之气。
同样的道理,室主亦需要发怒来解心中郁结之气。
气结不得疏散,不但室主的失眠不会好,还会在精神上影响室主,让她悲观消极,觉得生无可恋。
臣女见室主如今已然是情绪低落,不喜和人交流。
若是再不施治,只怕会愈加严重。”
王皇后默然,良久没有说话。
郭圣通也没有催她,只是静静地等候在一边。
室主为何失眠,帝后只怕都知道起因是心病,但都没有料想到失眠会引发严重的情志病来。
王皇后早已黯淡下来的干涸双眸忽地轻轻阖上,有两行泪流了下来。
郭圣通见了这泪,也跟着心酸起来。
王皇后的心情,她实在是懂得的。
因为,她母亲也是这么疼爱她的。
王皇后终于开口道:“你准备怎么做?又要孤怎么帮你?”
是,她竟选择相信这个小女孩子。
不论这小女孩子有没有受人指点,她的话听起来倒真像是有那么些道理。
何况,有没有用,总得试了才知道。
她的嬿儿闷闷不乐,日渐消瘦,茶饭不思,对外界的一切都像是失去了兴趣一样。
王皇后真怕再这样下去,嬿儿会郁郁而终。
她已经失去了两个儿子,绝不能再失去女儿!
☆、第一百十一章 死志
翠盘金缕绛纱笼,银烛荧煌照汉宫。
隐隐地,有沉沉更鼓声随着风雪传来。
若是仔细听,还能听见宫人们的说话声
只是断断续续地,总也听不清楚。
王嬿躺在榻上,目光凝滞在榻前屏风上,似是若有所思,但仔细看去就能发现她的目光是空洞洞的。
殿中的灯已经被渐次吹灭,亮度却不减,大抵是因为明月正当空,又有白雪铺地。
已是二更天了,四下里寂静一片。
窗外的梅花枝照在白玉地砖上,浮出朦胧树影。
王嬿蓦然想起先帝在时,也是这样的冬夜。
先帝披了斗篷,拉着她去廊下玩雪。
寒风拂来,冷梅香浓。
冰凌不慎落地的声音,宛如水玉碎声。
王嬿想再听一次冰凌的声音。
但是想想先帝都已经去了好几年了,再听又有什么意义呢?
过去的时光就是过去了,再也回不来了。
只是话是这么说,王嬿到底还是很想念先帝。
那思念如疯草般,一冒起头便不可收拾。
或许是她的痴心打动了上苍,自去岁开始她时常在夜里恍惚得见先帝。
先帝还是那般清瘦俊朗,他逆着光影站着,微微张开嘴,似是在说什么。
王嬿竭尽全力想要听清,但她从来连一个字都没听清过。
先帝想和她说什么?
他是不是在怨她?
若不是如此,为何从不入梦来与她相会?
哦——
她忘了,她已经许久不曾沉沉睡去了,做梦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先帝只能这样和她相见。
可是,先帝究竟在说什么?
他一定恨她,也一定怨她。
是她的父亲毒死了他,也是她的父亲篡夺了汉室江山。
而她,一开始便是她父亲用来争权夺利的工具。
而后她也未能有助于先帝,反倒成为先帝的累赘。
这么想来,她实在是该死。
她也确实想死。
她想到地下和先帝相会。
她想为父亲做下的错事赎罪。
可是,怎么就死不了呢?
她怎么就还活着呢?
自寡居后,她拒绝了父亲再嫁的提议,独自生活在冷清的承明宫中。
母亲心疼她,时常来看她。
她不和母亲说话,母亲就坐到她的榻边哭泣,那哭声很叫她心头发酸难受。
她知道,母亲担心她。
两个兄长的死带给母亲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母亲为这生生哭瞎了眼。
若是她再有什么闪失,母亲不知会怎么样。
她知道,她的生命是母亲给的。
她知道,她萌生死意是不孝。
是以,她虽然自知愧对先帝,愧对汉室却仍然没有自杀寻死。
她想,就这么活着吧。
后来,她得了失眠症。
母亲和父亲寻来全天下的名医,希望能治愈她。
但那些药,都没能起什么作用。
她的失眠症越来越严重,她能明显感觉到她一天比一天虚弱。
她想,她恐怕真是时日无多了。
真好,她终于可以解脱了。
她一直想和母亲告别,却始终开不了口。
母亲,是这世上唯一真心疼爱她的人了。
王嬿长叹一声,缓缓闭上双眼,两行清泪顺着脸庞流下。
她再睁开眼时,窗前站着一人。
那人,戴黑玉冕冠,上着玄衣,腰系着白罗大带、黄赤绶,下着朱色下裳、黄蔽膝,脚穿赤舄。
这是皇帝冕服。
是先帝。
王嬿脸上弥漫起笑容,眸子中也有了些神采。
她坐起身来,想要开口唤先帝。
只是话到嘴边,她还是咽回去了。
她有何脸面和先帝说话?
她脸上的笑落了下去,整个人都黯淡了下来,只是心底究竟还是不舍得移开目光。
先帝缓缓转过身朝她走来。
一步,两步,三步,越来越近……
先帝肩上用金线织就的日、月、龙纹,袖部的火、华虫、宗彝纹,连同着下裳的藻、粉米、黼、黻纹,一起在月光里熠熠生辉。
王嬿知道在先帝的背后还绣有星辰、山纹。
这是天子的十二章纹。
先帝曾告诉她:
日、月、星辰三纹,谓之皇帝照临天下;
龙纹,谓之皇帝乃真龙天子;
华虫,取其文彩之意;
宗彝,谓之供奉、孝顺;
藻,取其素净之意;
火,取其明亮之意;
粉米,取有所养之意;
黼,取割断、果断之意;
黻,取其辨别、明察、背恶向善之意。
先帝说这话时,面容肃然。
但话毕见她一脸严肃,又不禁轻笑着搂住她。
王嬿看着慢慢走近的先帝,真觉得这一切恍如发生在昨天。
她的泪又夺眶而出。
先帝站住,冲她摇头,又说了句什么。
光影中,先帝的身形有些模糊,面容也瞧不太真切。
王嬿甚至都没法从嘴型去判断先帝在说什么。
她鼓起勇气,欲要开口询问之时,先帝身影却又渐渐淡没开去。
王嬿住悲从心中来,禁不掩面而泣。
宫人听见里间哭声,已然起身,只是没有她的吩咐不敢贸然进来。
领头的女官大着胆子唤了声室主,王嬿没有答话,只是渐渐止住了泪。
宫人们听着里间又恢复了宁静,都松了口气。
王嬿深吸了口气,重新躺下。
她睡不着,只是这么躺着。
最初失眠的时候她觉得很痛苦,但时日久了也就熬习惯了。
她能清楚地感觉到,她心里豁然割开的那条口子仍旧在流血。
所以,她仍是想哭的。
只是,她懒得再哭了。
左右再过不久,她就要去见先帝了。
她想,到那时再哭吧。
殿外忽地响起说话声,听起来像是谁来了,宫人们在压低了声音劝阻。
王嬿有些奇怪,因着她的脾性,承明宫一向没有什么访客,何况是这样的深夜。
母亲知道她失眠,也不会这时候打发人来看她。
会是谁呢?
王嬿有些好奇,却没有探知的欲望。
不管是谁,她现在都不想见,宫人们也不会放人进来。
王嬿不以为意地阖上双眼。
谁知今日蹊跷的很,没一会她竟听得有人轻轻走了进来。
那脚步声越来越近,似乎转瞬就要到榻前了。
是谁?
王嬿心中涌起火气来,轻喝道:“出去!”
这些宫人是怎么回事?
没有她的同意,竟敢随意放人进来烦扰她?
来人站住,却没有就此转身回去,而是轻轻唤了句“孝平皇后——”
☆、第一百十二章 怒火
这声音清脆中带着些稚嫩,落在这清寂的夜里,犹如珠玉落地,泛开一地光影。
这是一个少女的声音。
王嬿觉得这声音有些熟悉。
但绝不是邑城,也不是汝阳和安昌。
她们会叫她姑姑。
可是,除了她们还有谁会来?
谁又有胆子冒着触犯父亲忌讳的危险,唤她从前的封号?
王嬿没有理来人,甚至连眼睛都没有睁开。
她冷冷地喝道:“来人!”
出乎王嬿意料的是,并没有宫人应她,更没有宫人立时进来。
外间寂静的很,仿若整间宫殿都空了。
那少女笑起来,又唤了声“孝平皇后”。
这一声孝平皇后,语气加重了些,落在王嬿耳边很有些刺耳。
从前,她的确是孝平皇后。
可是,先帝死了,先帝的汉室也没了,她便再也不是孝平皇后了。
少女是在明明白白地讽刺她。
王嬿霍然睁开眼,是来为她治病却被她赶出去的那个女孩子。
她好像听宫人回禀说,这是真定翁主的女儿。
“您为什么不敢应呢?”少女站在那里嫣然一笑,继续说道:“您是觉得我在讽刺您是吗?难不成您自己都不敢承认您是孝平帝的皇后了?”
王嬿一向古井无波的眼眸里染上了怒气,“出去!”
那少女还是笑,“您的脾气果真不好。”
她走过来,声音提高了些:“不过我也不对——”
说着话,她顿首行了一礼:“我在这给您请罪了。”
她直起身子,笑眯眯地道:“您确实已经不再是孝平皇后了,您已经变成了当今天子的长公主了。
其实您愤怒不是不敢应,而是还为孝平帝难过是吗?
您其实是个很有情义的人,若不然您早就高高兴兴此从这搬了出去。
只要您想,您的人生还会重新变得辉煌灿烂。”
她的眸子清澈纯净,仿若夏夜的星辰。
王嬿忽地有些摸不着头脑了,这少女先开始似乎是要激怒她,现在却又像是在体贴她的难处。
她究竟想干什么?
王嬿愤怒之余,竟有了些探知的欲望。
自先帝死后,她便对周围的变化都漠不关心起来。
就算这天塌下来,和她又有什么关系呢?
她的天早就塌了。
王嬿赤脚下了榻,“你想说什么?”
她的声音有些嘶哑,瘦削孱弱的身体有些打晃。
少女在离王嬿三四步远的地方站住了脚,眸光明亮,语气真诚:“我为您诊脉后,发现您的心病比失眠症还重,所以想来劝劝您。”
王嬿摇头,冷漠地道:“不用。”
少女却像没听着一样,自顾自地继续说下去:“其实您何必难过呢?
就算孺子婴没有禅位给天子,孝平帝就能坐稳江山吗?
汉末以来,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反倒是豪强巨富之家如鱼得水。
这样的局面,孝平帝能应付得了吗?”
王嬿还没来得及说话,少女便自问自答道:“他应付不来的,他虽是孝武帝的子孙,却没有孝武帝的魄力,更没有孝武帝的手段。
他只是个傀儡皇帝!”
王嬿大怒,“放肆!”
她不知道外间宫人为何还没进来,但她已经不需要她们了,她回身去榻上的枕下拿马鞭。
先帝在时,酷爱骑马。
他送她的马鞭,她珍而重之地一直贴身保管着。
如今,竟有人敢当着她的面侮辱先帝,她自然要用先帝的马鞭来教训她。
王嬿很快就将马鞭抓到了手中挥舞出去。
只是,那马鞭并没有呼啸作响,而是有气无力软绵绵地落下。
少女见状,更是连躲都没有躲,好整以暇地望着她。
“您只怕许久都没好好吃过一次饭了?
怎么会有力气打我呢?
我劝您还是别废这个劲了。”
少女眸子中满是讥讽,“何况,我也没有说错。
孝武帝初为帝时,内有诸侯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外有匈奴虎视眈眈。
如此内忧外患的局面,是不是比孝平帝面临的局势还要危险艰难?”
不等王嬿说话,少女又迅速开口:“您可别说是因为您父亲掣肘了孝平帝,难道窦太皇太后就没有压制孝武帝?”
她雪白的肌肤逆着光影看去仿佛吹弹可破,明亮的眸子里晕染出昳丽的光芒来。
“所以,我劝您不必难过,更不必耿耿于怀。
孝平帝一开始就是被人扶起来的傀儡,本就不是什么真真正正的真龙天子!”
王嬿身上一点劲都没有,全靠一口气撑着。
她一直在挥动手中的鞭子,只是总是软绵绵地落下,并没有伤到那少女一星半点。
现下听着她如此轻视鄙夷先帝,王嬿怒火中烧,也不知哪来的力气,一鞭挥下竟“啪”地一声虎虎生风起来。
那少女吓了一跳,好在避得够快,没有打到她身上。
她笑道:“室主恼羞成怒了?
其实您自己心中也明白我的话是没错的,孝平帝在世时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为吗?”
王嬿本不想和一个晚辈计较,但先帝功过怎么也还轮不到这个女孩子来评头论足!
她知道些什么,就敢在这没完没了地鄙薄先帝?
王嬿气得双眼通红,双手微微发颤。
她死死握住了马鞭,霍然又是一鞭打过去。
那少女见势不好,转身便往殿外跑。
王嬿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冷着一张脸追了上去。
若是这少女指责她不忠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