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步生莲:六宫无妃-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罗冰玉是被小太监用软榻抬回去的。
太皇太后又命崔姑姑选了两名最擅长药膳调养的老宫人,照顾林琅的饮食,同时又通传各宫各殿,林琅养胎期间,不得随意打扰。
冯妙按照拓跋宏的意思,每天到长安殿,饮食汤药都要经过她先尝一遍,才能送给林琅服用。她原本对崔姑姑选来的两名老宫人不大放心,暗中留意观察,却发现她们尽心尽力,方子、食材都精挑细选,并没有不妥当的地方。
不准打扰的口谕,对拓跋瑶毫无效果,有时清早、有时傍晚,拓跋瑶总会到长安殿来。当初冯妙用来吸引她的那一手小把戏,现在被拓跋瑶玩得十分熟练,时不时拿来逗林琅开心。每次拓跋瑶来时,长安殿内总是笑声不断。
隔着轻薄纱衣,已经可以看见林琅的小腹微微隆起,拓跋瑶把手放在上面,眨着一双大眼睛问:“这里面真的有我小侄子么?”
林琅被她说中心底隐秘,眼眶情不自禁有些泛红,这孩子的确是她的侄子,只不过……
拓跋瑶把整个脸都贴上去:“小侄子,我是你姑姑,等你出来,姑姑那些好玩儿的东西,都送给你玩。”冯妙看她一脸认真的样子,像下了很大决心似的,撑不住发笑:“公主不如早早选定驸马,那些好玩儿的、好吃的,舍不得送出去,就索性留给自己的儿子好了。”
一句玩笑话,倒让拓跋瑶满脸绯红,追着冯妙打。冯妙笑着讨饶,绕着盘龙金柱躲闪,没几下两人就闹成一团。
“不行,你敢冒犯本公主,本公主要罚你,”拓跋瑶故意板着脸,“就罚你替本公主想一个最刁钻难答的问题。”
冯妙理一理散乱的鬓发,忽然想起拓跋瑶说起过的、在云泉寺待客的人,便问:“上次公主把那个人从竹帘后请出来了没有?”
拓跋瑶一脸沮丧:“我兴冲冲地去了,却听人说,那位公子回家去了。直到前几天,他才又出现了,我把那句话原封不动地拿来问他,听见他在竹帘后只笑却不说话。到我要他依约出来时,他却说,要真正想出这句话的人前来,他才会履行诺言。”
“他怎么知道这话不是你想出来的?”冯妙被这神秘公子勾起了好奇。
“他说,我一进门便迫不及待,说这话时声调抑扬顿挫,字音都咬得很重,显然是从别人那里听来了这句话,顿时觉得茅塞顿开,转述时一个字都不敢改动。”拓跋瑶一时怒一时笑,万分惋惜,“所以,这次你要帮我想一个问题,我难倒他,他就不得不出来了。我倒要看看,这究竟是个什么人物。”
这位公子能从细微之处入眼,看穿拓跋瑶的心思,倒也不是只会空谈的纨绔膏粱。冯妙略想了想,忽然抿嘴笑着,走进小膳房去抓了几位药出来,摆在紫檀木几上:生地、远志、石菖蒲、川连、当归、甘菊、麦冬、甘草、甘枸杞。
拓跋瑶凑过去看,除了枸杞在汤里见过,别的一样也不认识。
冯妙用手指卷着鬓边垂下的发丝:“公主再去时,等他送上茶来,便把这几味药材给他。这副方子有个名字,叫做‘清心明目’。公主赞他的茶好,他碍于面子,也得想出点什么来,回敬公主才行。”
拓跋瑶眨着眼睛听着,似懂非懂。
“不过清心明目四个字,无论从哪个字读起,意思都是一样。他的回答,必须也要是同样的一句话,而且不拘是方子也好、古曲也好、动作也好,总之不能直接说出来,要靠意会。”冯妙一点点解说下去,用手指拨动木几上的药材,“倘若他答出来了,公主就把生地、远志、当归这三位药指给他看,之后无论他做出什么反应,公主都不要再说一句话,起身告辞。”
“为什么?”拓跋瑶听得满头雾水,这样她岂不是仍然输了?
冯妙笑意狡黠,双眼弯弯如月:“公主只管试试就是,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这三味药恰会说中他的心事。公主此时走了,便轮到他四处打听公主的去向了。”
拓跋瑶把那几味药材小心包好,虽然不解其中深意,她却相信冯妙的才智:“我明天便去,看他还敢不敢得意,哼!”
林琅在一边静静地听着她们说话,到这时才幽幽叹了口气。冯妙坐到床榻边,替她拉好被子:“林姐姐,哪里不舒服?”
“没有,我很好,”林琅的目光,流连在冯妙姣好的五官上,“我只是听到你们说话,想起皇上最近忧心的事情,如果能有六公主和你这样的灵巧心思,可以在小处帮帮皇上,就好了。”
冯妙这才想起,拓跋宏已经有好几天没来长安殿了。
“我知道皇兄为什么事发愁,”拓跋瑶解决了自己的心头大事,语气轻松畅快,“皇兄从小仰慕汉家文化,想在大魏朝堂上,仿照南朝设立官职,鼓励宗亲贵族读书习字。可是我那些叔叔伯伯们,早就习惯了骑马拉弓,让他们读书,简直比登天还难。”
拓跋瑶心思单纯,想到的问题便也简单。冯妙却从这只言片语里,听出了朝堂上的惊涛骇浪。拓跋宏有手握乾坤、君临天下的雄心,要巩固皇权,就必须一点点削弱宗室亲王手里的权力,把狼慢慢变成兔子。可是这件事,急是急不来的。
除太皇太后按制垂帘听政外,后宫干预政事,向来是大忌。冯妙也不说破,只对林琅笑着说:“皇上喜欢汉家文化,这是好事,可是得让宗亲王爷们,也感觉到这东西的好。书本上的东西,毕竟虚无缥缈,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才行。”
“林姐姐,我有个主意,”冯妙语笑宴宴,双眼一片清明真挚,“不过得借你的名义,你肯不肯呢?”
☆、85、如沐春风(二)
“要我做什么,只管说就是。”林琅带着一贯的温柔笑意,“谢谢你肯帮皇上。”
“林姐姐,我是帮你呀,”冯妙有些不自然转开视线,又抬起头半是玩笑地说,“要请姐姐做一回祸国妖妃,先跟皇上要一大笔银子来。”
六月初六,贞淑媛林琅在长安殿设宴,邀请平城内贵胄宗亲的女眷,带着家中年幼的子女,入宫赴宴。眼下林琅是宫中位份最高的嫔妃,又有身孕,虽然拓跋宏并未许她统理六宫的权力,可女眷们一来好奇,二来也想跟这位御前新宠多多亲近,都纷纷盛装赴宴。
冯妙把林琅阻拦在后殿,只让长安殿的侍女宁儿,到殿前迎客,无论是谁问起,都说淑媛娘娘早先身子不适,这会儿还在梳妆。
“来的都是身份尊贵的夫人,有好几位,还是皇上的长辈,不出去迎接,实在太失礼了……”林琅坐立不安,几次要出去,都被冯妙硬生生按住,最后干脆用豆粉混合水草捣成的泥浆,敷住了她的脸,让她想出去也不能。
冯妙拿起牛角小梳,把林琅的乌黑长发打散,分在肩头两侧梳理,却并不盘成贵妇中常见的双环高髻。她用一串细小圆润的玉珠裹在发间,把头发一束一束地梳进来,结在脑后。
额前、两鬓,她都各留出一些垂下的发丝,向两边延伸开去。沾一点桂花头油,她用一支银钗配合着牛角小梳,把林琅的鬓发整理贴合,南朝女子中流行的缓鬓,配上林琅小巧精致的面容,越发显得温婉如水。
冯妙擦去她脸上的泥浆,帮她匀面、上妆,指尖挑起一片花钿,贴在她额前,仔细整理好,才把银背鎏金双燕镜捧到她面前:“姐姐现在不用怕了,外面的宗亲贵妇,见了姐姐的样子,只怕惊讶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长安殿前殿,已经有小孩子开始哭闹,贵妇们也等得不耐烦,彼此议论着林琅恃宠而骄,不把她们放在眼里。
任城王拓跋澄的夫人,平日本就性格爽利,越想越气,就要叫来侍女起身离席。恰在此时,殿门大开,一对侍女在前引路,林琅从殿外缓缓步入。
见惯了短衣束腰窄裙的鲜卑贵妇们,都屏住了呼吸看着她身上的衣装,丹碧色纱纹双裙,配广袖丝纹上裳,衣袂宽大飘飞,随着她的步子缓缓轻摇。裙裳之外,罩了一件刺绣鸾纹拖地长衣。三尺多长的拖尾上,金线绣成的飞鸾图案熠熠生光,在地面上舒展得极尽华贵。
冯妙特意安排林琅绕了一段远路,从长安殿正门进入,就是为了让她在长长的通道上,把这件罩衣的精美贵气,全部展现出来。她的肚子已经很明显,可是并没有破坏衣裳的和谐,反倒让她整个人,都生出一种端庄素雅。
林琅原本就生得极美,五官玲珑纤巧,眉眼间带着几分愁绪。这套南人汉家的衣装,穿在她身上,别有一种欲说还休的美感。鲜卑贵妇们看得目瞪口呆,直到林琅落座,才回过神来。
冯妙向林琅点头轻笑,示意她不必紧张。今天她是宴会的主人,照例应当由她先饮第一杯酒。林琅端起素瓷小盏,摇摇向各位宗亲贵妇举起:“本宫来迟了,先道个不是。今天请的都是宗室至亲,请随意尽兴。”
她第一次自称“本宫”,话一出口,脸上就又红又热,赶忙接着喝酒遮掩过去。
冯妙这时才从她身旁走出,手里托着一只彩盘,向座下的贵妇们福了福身,说道:“淑媛娘娘一向惦记着各位,无奈身子不好,一直不得空。今天请各位夫人们带着子女前来,也是因为淑媛娘娘自从有身孕后,便特别喜欢小孩子,今天还专门准备了一点小玩意儿,给公子小姐们随便拿着玩儿。”
彩盘上放着一排梨木做成的小盒子,盒面上用漆料勾画着各色图案,颜色鲜明,很讨小孩子喜欢。冯妙依次走过去,每一桌上的小孩子,不等她说话,便伸手来拿。
梨木盒子里面,放着一小摞纸笺,边角都仔细裁剪打磨过,不会伤了小孩子的手。纸笺上,有的写着字谜,有的写着一两句诗词典籍。冯妙特别动了点心思,字谜把谜面写在一面上,谜底写在另外一面上。诗词典籍句子也是一样,上下半句各分在纸笺两面。
太皇太后向来提倡鲜卑贵族学习汉家文化,宗亲贵胄家的孩子,定期都要去知学里听讲学。只不过,这些王爷王妃们并不重视,因此真正学得好的并不多。
小孩子本就喜欢新鲜玩意儿,看见洒金平纹笺做得十分精美,都拿在手里看。又发现上面的字句似乎认得,一个个都跟着思索起来,拿着纸笺互相考问。答对的得意洋洋,答不出的便去自己的梨木盒里翻找,一定要找出一个最难的,把别人问倒才罢。
天底下做母亲的,一颗心都放在儿女身上。眼见孩子玩得高兴,刚才那点因为林琅来迟的不快,早就烟消云散了,纷纷向林琅打听,鬓发要如何梳理、皮肤要怎么保养、衣裙又是在哪里买的。
冯妙知道林琅应付不来这样的连番提问,便站在她身侧,替她答话:“这衣裳倒不是在平城买的,刚好长安殿里有手巧的宫女,会裁制南朝的汉人服饰。淑媛姐姐料想各位夫人也许会喜欢,也准备了几样给夫人们带回去。”
她向身后招手,便有宫女把锦缎包裹着的饰物,送到各位贵妇手上,其实无非是些装饰点缀的小物件,笼纱、花钿等等,但都带着明显的南朝飘逸风姿。每一份东西里,还特别加上了一两件给男子使用的饰物,香囊、剑穗,或者马鞭坠子等等。这些贵妇们自己看了喜欢,便也会把这些东西给自己的夫君带上,费尽周折,便是为了这个目的。
眼看效果达到,冯妙便借口林琅需要休息,替她告辞离席,请夫人们品尝了带有南朝特色的菜肴后再离去。
这场再普通不过的小宴,成了平城贵妇中津津乐道的话题。没能赴宴的人,便只能听着她们一遍遍讲述林琅如何美得不能直视,再艳羡地看着她们手里样式精巧的小玩意儿。
又过了十来天,出游或者巡猎的拓跋宗亲身上,便悄无声息地多出了一两件样式新颖的配饰。从皇亲国戚,到文武群臣,开始互相打听着,派家人去采买类似的物件来。带有汉人特色的衣着服饰,在平城流行起来。
拓跋宏好几次在早朝时看见,一向最不喜欢汉人那套“花花肠子”的任城王叔,也悄悄在腰间带了块双鱼玉佩。借故跟他攀谈,才知道了原委。
任城王拓跋澄还愁眉苦脸地问拓跋宏,能不能从知学里请个精通汉文的师傅到府上。他府上的小世子,自从得了那套小笺,喜欢得几乎茶饭不思,把梨木小盒里的三十六张都记得烂熟,便缠着拓跋澄想要更多。
拓跋澄原本对这些东西不屑一顾,可他一大把年纪才得了这个儿子,府里的老太妃和性格彪悍的王妃,又把小世子当眼珠子一样,他被缠得没法,才向拓跋宏开口。
“这又不是什么难事,”拓跋宏一口答应,“让世子下次去知学里听讲时,自己挑选就是。”
等任城王走远,拓跋宏才站在原地自言自语:“做粉笺用的白粉,是不是很伤手?”
自从林琅另辟宫室居住,拓跋宏身边便换成小太监随侍,内监刘全赶忙应声:“可不是嘛,做粉笺,还要勾花、裁边、写字,不光伤手,还伤眼呢。淑媛娘娘有孕,还如此操劳……”
“给华音殿送一瓶玉霜膏、再叫太医署备一盒补养明目的丸药,也送去。”拓跋宏吩咐了,抬脚便走。
刘全还怔怔愣在原地,淑媛娘娘不是住长安殿么,送华音殿去做什么,听说华音殿里的娘子,很不受皇上待见呢。远远地听见拓跋宏轻叱“快去”,他才一路小跑着去办。
接到送来的东西,冯妙张了张嘴,谢恩的话好不容易才说出来,又问了一句:“这是宫中份例的赏赐么?”
“份例?”奉命前来的小太监,见冯妙尚无品级,说话也就随便了些,“这玉霜膏是用柔然进贡的珍贵药材制成的,可以除瘢去淤,总共只有四瓶,前年尚了任城王府一瓶,今年太皇太后赏了内秘书令一瓶,还有一瓶由太医署保管,只有宫中身份体面尊贵的人受了外伤时,才能用。这可是库房里最后一瓶了。”
直到小太监离去,冯妙还在发愣,她越发看不懂少年天子的举动和态度。长安殿小宴的事,她自作主张,不知道拓跋宏究竟怎么想。转念又想起,这次准备小宴上用的东西,请予星帮了不少忙,便叫忍冬去尚服局召予星过来,想把药膏分她一半。
忍冬匆匆去了,回来时神色便有些古怪,吞吞吐吐地说,予星姑娘今天事忙,不能过来。
☆、86、帘动风起(一)
尚工局的确是内六局中最忙的,冯妙当初是真心为予星打算,尚工局负责替宫内嫔妃缝制、织补、营造,很多宫女都不愿去。不过眼下虽然辛苦些,等予星到了年纪想出宫,凭借宫中的手艺,养活自己至少没有问题。就算不想出宫,她也可以在宫内逐级晋升,慢慢变成有品级的宫女。
即便如此,什么事会忙得连出来一趟都不能?冯妙心里疑惑,她曾经私下请姚福全关照过,尚工局里的人不会刻意为难予星。看过林琅,冯妙便提早从长安殿出来,想绕到尚工局去看看。
快到晌午,明晃晃的太阳晒得周围一切都像浮着一层白雾。冯妙走到永巷附近,正茫然找不到哪里是尚工局宫女的住处,某处小门后,传来“啪”一声响,隔不久,又是“啪”一声。
她循着声音走过去,天气闷热,几处宫门都半掩着。冯妙向门内看去,身穿宫女服饰的人,正跪在晒得滚烫的青石地面上,双手平托着一件衣裳,高举过头。她身后站着另外一名宫女,手里举着一段新折下来的树枝,只要那跪着的人身子一歪、或是手臂略微松懈,便在她胳膊上抽打一下。
跪着的宫女背上已经全被汗水湿透了,双臂上举、衣袖滑下,露出的一段胳膊上,全是一道道细小的抽痕。跪得久了,双手双腿都控制不住地微微发抖,耳垂上一对翠玉坠子跟着左右晃动。
这种成色的坠子,不是普通宫女戴得起的,前几天予星到长安殿帮忙,准备小宴要用的东西,林琅便赏了她一对这样的坠子。冯妙推门绕到那宫女身前一看,果然是予星,额头上已经晒得褪了一层皮。
拿树枝的小宫女,看见冯妙穿着不俗,一时迟疑着没敢说话。冯妙顾不上她,快步走到予星身边,用帕子轻擦她的脸。予星身子一软,便靠倒在冯妙身上。
“这是在做什么?”冯妙担心予星,对那宫女说话难免严厉了些。那小宫女有些畏畏缩缩地不知所措:“罚跪……罚跪的时间还没到。”
“不关她的事,”予星嗓音干涩,说话都很费力,“她也是奉命办事。”
冯妙把予星扶到树荫下,想起宫中随意责打宫女的事,便心生厌恶,转头又对那小宫女说:“犯了什么错,都该好好地教导,哪能动不动就这样罚跪?”
那小宫女带着些惊惶看着冯妙,不知道该说什么好,连行礼问安都忘了。这时,从阴凉的殿内,又走出一人来,先向冯妙屈身,道了一声“冯娘子安好”,这才阴测测地说:“弄坏了太妃娘娘最喜爱的衣裳,这是大不敬的罪过,罚跪半个时辰,原本就是有定例的。”
这声音冯妙万分熟悉,抬眼一看,正是郭泉海。当初不慎让冯妙逃脱了,过后再去查访时,冯妙已经变成了待选的冯娘子。再次见面,彼此心知肚明,却不好说出来。
“原来郭公公是替太妃娘娘做事的,”冯妙现在倒是不必怕他了,他必定不敢明目张胆对一个待选娘子怎样,“可是太妃娘娘一向仁慈,郭公公这样严苛,不怕让人误会太妃娘娘么?”
“冯娘子有所不知,太皇太后要处理政事,内宫事务便一向由太妃娘娘统理,”郭泉海倒也不着急,慢条斯理,寸步不让,“这些宫女最爱偷懒耍滑,这一次是弄坏了太妃娘娘的东西,下一次说不定就敢在太皇太后的物件上粗手粗脚。太妃娘娘心善,可也不能由着她们胡来,没得败坏了太妃娘娘的名声。”
这一下冯妙倒是无话可说,内六局事务的确一向由高太妃管理,就算是正经妃嫔,也无权过问。
“继续给我看好了,还差一炷香时间,要是再中间停下,这半个时辰,就从头算起。”郭泉海对着缩在旁边的小宫女一指,叫她们继续,转头又对冯妙说,“这里是下等宫人们的住所,冯娘子是要服侍皇上的人,还是早些请回吧,免得沾染了俗气,皇上更加不喜了。”
被他这么一说,再好的脾气也免不了怒意上涌,冯妙毕竟年轻,听见一个太监讥讽自己不得皇上喜爱,禁不住又窘又气,当场就要发作。可转念想想,这件事道理都在郭泉海一边,闹起来恐怕面上不好看。
她对呆立在一边的小宫女说:“上次予星姑娘缝制的衣裳很好,林淑媛的月份日渐大了,想叫予星再缝几件宽松凉快的来穿着。等你们罚完了,我再把林淑媛想要的款式仔细告诉她。你去搬个春凳来给我,一炷香时间而已,我就在这里看着。”
冯妙不过是借林琅的名义吓唬他们,至少叫他们不敢使阴劲儿折磨予星。可郭泉海听见这话,神色却变得很不自然,眼睛盯着冯妙死死看了一阵,才说:“既然是淑媛娘娘有吩咐,今天就暂且算了,下次再给太妃娘娘缝制,可要上心着点儿。”
郭泉海一走,刚刚还拿着柳枝的小宫女,立刻上来帮冯妙把予星扶进屋去,又急忙忙地去打水。她也只是尚工局的小宫女而已,平日就跟予星吃住在一起,郭公公吩咐的事,她不敢不照做,心里却万分不忍。
“淑媛娘娘想缝什么样式的衣裳?”予星一进屋就问,她记得林琅长得好、性子也柔和,知道有孕的人,在热天尤其辛苦,想早点帮她把新衣缝制出来。
“没有什么样式,其实林姐姐那里不缺衣裳,”冯妙沾着凉水在她额头上轻拍,“不过既然这么说了,你就挑拿手的样子,裁几件宽松凉快的,改天送到长安殿去吧。”
晒伤的地方一沾水,予星疼得龇牙咧嘴。冯妙又问:“你是为什么事惹上郭公公了?”
予星把双手都放进冷水里:“内六局一向待人严苛,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不过这一次,这个老太监偶然知道了我跟你交好,就开始找我的茬儿。就说今天这件衣服吧,说是太妃娘娘要绣个吉祥的样子上去,可是衣服提早用酸水泡过了,才一走针,就破成一条一条,根本没办法补了。”
冯妙沉吟半晌,还是把甘织宫那晚发生的事,告诉了予星,只不过隐去了听到的内容:“我现在没有位份,不能随意要人过去,林姐姐那里也不方便。你暂且忍一忍,也机灵着点儿,要是情形不好,你便说淑媛娘娘要你缝制衣裳,保住性命要紧。”
原本只是送些药膏,让予星留着以后用,这下倒是全敷在了她脸上。冯妙记着林琅下午还要喝一次药,不敢久留,匆匆回去。
传晚膳时,拓跋瑶不请自来,大咧咧地加了一副碗筷,也不管那些汤水菜肴,都是专门给林琅进补的,挑自己喜欢的,吃了不少。
晚膳过半,拓跋瑶才对冯妙说起,她刚刚从云泉寺回来:“我照你说的,把那些药材给他看了,他看后还是什么也没说,只给了我一只桃木镯子,上面古古怪怪地写着十几个字,连成一个圆圈。我看不懂是什么意思,只记得你说,他要是写出来便算输了,当场就说他输了,谁知道……”
拓跋瑶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早就口干舌燥,抓过茶杯猛灌了一大口。林琅和冯妙都气得好笑,催促她快说,非要在这时候喝什么水。
“他说,”拓跋瑶理着胸口继续,“把这东西,给那个想出问题的人看了,自然会明白。”她满脸无奈:“你说,他怎么就又猜出,这问题不是我想的呢?”
“那上面写的什么,你还记得么?”冯妙又问,心里却不抱任何希望。
拓跋瑶从身上摸出一只桃木小镯,递给冯妙。木质上刷了一层桐油,带着天然的木质芳香,清淡宜人,依稀可以想见,宽衣博带的男子,在竹帘之后,把清亮的茶汤注入小盏时的专注神情。木镯内侧写着十四个字,连成一个首尾相接的圆环:期、忆、别、离、时、闻、漏、转、静、思、伊、久、阻、归。
冯妙拿着桃木镯看看,把那十四个字念了几遍,忽然笑道:“这次的确不能算他输了,他是提笔写了,可却并没直接写出来,这倒真是个有意思的人。”
拓跋瑶把一双大眼睛转来转去,盯着桃木镯翻来覆去地看了又看:“写什么了,我怎么一点也读不懂?”
冯妙把东西藏在身后,笑吟吟地说:“你先把上次从我这里拿走的纸笺还我,我就告诉你。”
拓跋瑶撅着嘴,满脸委屈:“不是我不想还你,是……是我第一次去时,太过激动,把那张纸笺掉在了云泉寺里。那个竹帘公子说,只有你亲自去取,他才肯还给你。”
“什么?”冯妙气得直想在拓跋瑶额头上重重戳一下,那天原本是随手写的,字句颇有些暧昧。她的字体,又是专门练习过的簪花楷,在平城,会写的人也不多。要是被人发现以宫嫔之身,跟人传递这样的信笺,定个秽乱宫闱的重罪,也不为过。
☆、87、帘动风起(二)
“好姐姐,好嫂嫂,好姑母总行了吧,”拓跋瑶抱住冯妙的胳膊,“要不你就跟我去一趟,把纸笺要回来,我们还能把那个人从竹帘后请出来呢。”
“我哪能随意出宫?”冯妙叹气,“再说,寻常人轻易不会请动这个人的,他故弄玄虚、自造声势,是为了把满腹才华待价而沽,目的并不在我们身上。”说完,也有些奇怪,名门士族子弟把门楣身份看得最重,所以南迁以后,便不大愿意到北方为官。这位竹帘公子千里迢迢到平城来,又是为何?
拓跋瑶看看林琅,笑呵呵地对冯妙说:“淑媛嫂嫂可以派宫人出宫采买,有淑媛嫂嫂的批条,再加上我的令牌,出入一趟、快去快回,是没有问题的。”
冯妙试探着看向林琅,轻轻摇头:“被人发现,总归是不好。再说皇上让我在这里尝药,我怎能擅自离开?”
“你若想去,过几天倒是有个机会,”林琅开口,“皇上最近经常跟冯家大公子一道出去,说是去平城内的茶楼里听曲。等过几天,皇上再传冯家大公子时,我悄悄告诉你,你便拿着我的批条,跟六公主一起出去。”
没等冯妙说话,拓跋瑶就双手一拍:“好!就这样定了!”说完,她还不知愁地问:“这十四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从‘静’字开始,顺序向后读,每读七个字,再跳回四个字继续,便能连成一首诗来。”冯妙已经觉得有些有气无力,在拓跋瑶眼里,恐怕没有什么事是值得担心的。
“静思伊久阻归期……”拓跋瑶一字字读下来,又是抚掌大笑,“原来是这样,的确不能算他输。”
夜里蝉鸣阵阵,冯妙想着纸笺的事,越发睡不着。她被扰得心烦意乱,下定决心,只要拿回纸笺,就再不跟竹帘公子有任何瓜葛。窗外传来细碎却清脆的丁零声响,在寂静夜里,由远及近,再慢慢远去。
她把忍冬叫进来问:“那是什么声音?”
忍冬在殿外听见她叫,以为她有什么吩咐,匆匆进来,见她只是问这个,笑着说:“那是春恩车上的金铃,看这时辰,想必是去侍寝的娘娘刚从崇光宫返回。”说着,自己也觉得有些疑惑:“怎么今天这样晚?”
冯妙斜倚在软垫上,透过冰纹青幔看着窗外,丁零声一下下拨着她的心,那些夜夜奢望、等待君王眷顾的女子,该是什么心情?幸好她并没有这样不切实际的愿望……
到清晨时分,空气里才有了几分凉意,冯妙刚刚睡实,殿外便一片吵嚷声。冯妙揉着发涨的额头起来,华音殿就是这点不好,刚好处在宫中一条要道旁边,宫嫔去拜见太皇太后、皇上,或是彼此互相走动,总要路过这里。
“忍冬,外面是怎么回事?”冯妙自己拿着桃木小梳子梳头,手腕上套着一只莹白的玉镯,随着手上动作滑动,这一阵好像又瘦了不少。
忍冬强忍着笑回话:“说来真是有意思,难怪昨晚的春恩车那么晚。皇上原本召了颂元殿的卢令仪侍寝,晚膳之后,皇上在宫中散步,听见锦绣殿的郑娘子弹琴唱歌,曲调婉丽动人,便改了主意,召幸了郑娘子,今早已经加封成从六品郑美人了。”
“这是好事,为何要吵闹?”冯妙对着镜子发问。
“对郑美人来说,自然是好事,可对卢令仪来说,却是天大的羞辱。”忍冬捂着嘴偷笑,“宫中妃嫔侍寝之后,按制要向皇后问安,如今宫中皇后未立,郑美人便早起去向太皇太后问安。谁知道卢令仪等在路上,专程要羞辱她。”
“由她们去,跟咱们可没有半点关系。”冯妙把头发细细梳好,拿本书来看着,想等到她们吵闹够了,再出门去长安殿。
范阳卢氏与荥阳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