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阁老夫人养成记-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县主和平公子才是有心人。”
  琴嬷嬷见德昌宫的正殿门响起打开的声音,忙将胥良川引进去。
  皇后娘娘坐在宝座上,她就是长得极美的女子,自当上皇后以后,原本的美貌渐渐被霸气和威严所取代,渐渐掩盖本来的样子,只见她妆容精致,眉形画得如刀飞斜入鬓,双目带着凌利,红唇微扬,带着一点绝情。
  “本宫有段日子未见你,想念得紧。”
  胥良川双手相拱,行大礼,“多谢娘娘挂念,良川惶恐。”
  “平身吧,本宫多日未见你,就想召你话些家常,你从前在东宫当伴读时,可是常来本宫的德昌宫,一转眼,都已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儿,本宫心甚慰。”
  胥良川恭敬地低着头,青色的儒袍,宽大的袖子,修长如竹。
  皇后娘娘不动声色地打量着他,越看心里越满意,“你和太子,凤来县主还有晁儿,都是本宫看着长大的,本宫每回见到你们几个,都觉得日子过得太快。”
  “我们虽已长大,可娘娘您似乎半点没长,还和从前一样。”
  皇后娘娘笑起来,凌利的眼神中竟似蒙上水气,盈盈如水,很快她恢复如常,眼神凌利如故。
  “一段时日不见,清高冷淡的胥大公子也会说这样的好听话,本宫真是欢喜万分,不知将来哪家姑娘能有幸听到你说同样的话。”
  胥良川似有些窘迫,脸色略不自然。
  “好了,本宫是逗你的。”
  皇后娘娘端起茶杯,轻抿一口,“咦,今日的茶水怎么略有不同,还带着花香。”
  琴嬷嬷回道,“娘娘,这是县主以前收集的花瓣上的露水泡出的茶。”
  “她有心了。”皇后娘娘点点头,“凤娘不在身边,本宫总觉得少些什么。”
  “娘娘,县主不久就会随其父上京,到时候娘娘就能常见到她。”
  皇后娘娘似是想到什么一般,问胥良川,“你祖籍也在渡古,不知可有遇到过凤娘?”
  胥良川仍旧低着头,语气恭敬,“回娘娘的话,家中祖母曾举办过花会,那日良川恰好去接太子,碰到过一次。”
  皇后娘娘眼皮垂下,看着杯中的茶水,“那你看县主是瘦了还是胖了?”
  “娘娘恕罪,良川并未曾细看,倒是听平公子私下提过一句,道县主清瘦不少,想来应是瘦了吧。”
  “好了,本宫知道了,你下去吧。”皇后娘娘似是有些乏累,胥良川又行礼退出殿外。
  外面的太监将他引出宫门。


第46章 赐婚
  胥良川一出宫门; 许敢正候在那里,见他出来,上前相询; “大公子; 可是要回府?”
  他微颔首,在他的身后,红漆宫门重重地关上,他没有回头; 扶着许敢的手; 顺势上了马车。
  马车内; 早就备好点心; 他一早入宫,滴水未进; 正好腹内空空如也,修长的手指捏起点心,慢慢地放入口中; 将今日皇后所说的话; 一字一句地在心中过一遍。
  前世这个时候; 太后应该就已经起意将他和凤来县主配成一对; 他当时一心只想出仕; 岳弟看出他的心思,让人在皇后娘娘面前进言,从而代替自己娶了赵凤娘。
  传话之人便是琴嬷嬷,琴嬷嬷是先帝在位时民间采选上来的宫女; 当时不过是做着杂役的小宫女,有次在宴会上惹怒先帝的宠妃,宠妃让人将她杖毙,恰好祖母在场,替她求情。
  最后她被打二十大板然后发配到浣衣房,虽然苦不堪言,但好歹是保住性命。
  前世里,他是知道琴嬷嬷与祖母的过往,这事祖母对他和岳弟都提过,皇后娘娘的这次召见,以前也有过一次,他记得那次也是在殿外候着时,琴嬷嬷试探过自己的口风,说到赵凤娘时,他随口称赞了几句。
  琴嬷嬷能从浣衣房站到皇后娘娘的身边,心机城府必然过人,应该能听出今日他话里的意思。
  这也是重生后头一回进宫,再见到皇后娘娘,他的心情十分的复杂,若不是平皇后,前世的胥家怎么会倒得那般快。
  他的脑子里细细地想着方才平皇后的一举一动,突然手顿住,瞳孔不由地睁大,然后慢慢地缩紧,最后化成幽暗的深色,手中的点心化成渣子,从指间洒下。
  他想到了赵三。
  猛然间发现皇后和赵三之间,竟然长得有一点相像,若是赵三也化着浓艳的妆,再换一个表情,恐怕和皇后相差无几。
  他的眼眸危险地眯起来,前世是没有赵三这个人的,赵三这个人在上一世应该是早逝,皇后娘娘的女儿,倒底是谁,以前他认为是赵燕娘,但赵燕娘长得实在是不堪,陛下虽然长相普通,皇后却美艳动人,是不是他想岔了什么?
  手中还残留着点心渣子,他用帕子慢慢地擦拭干净。
  德昌宫的正殿内,皇后娘娘眼神如刀,定定地盯着手中的杯子,似自言自语一般,“太子巴巴去渡古,从未见他对什么事情这般上心过。”
  身后的琴嬷嬷如入定一般,不敢接她的话。
  “琴姑,你说,太子和凤娘是不是真的…”
  后面无人回话,皇后娘娘叹口气,“琴姑,你何必如此小心,本宫自是信得过你,你但讲无防。”
  琴嬷嬷低着头,仔细地斟酌一番,小心地开口,“娘娘,依老奴看,太子对县主是爱妹之心,自小当妹妹一般看待,离开肯定会牵挂,兄长不远万里去看妹妹,再是合情合理不过。”
  皇后放下杯子,嘴角抿着,慢慢地开口,“你说得没错,那你看,胥大公子如何?”
  “回娘娘的话,胥家大公子是人中龙凤,风姿才华都是不凡,方才在殿外,老奴与大公子闲聊几句,那胥老夫人似乎已有孙媳人选,还和胥阁老夫妇通过气,应是快订下了。”
  “哦?”皇后望着宫外,“竟然要订亲了?”
  琴嬷嬷不经意地提道,“娘娘,老奴知道您挂念县主,县主定然也想念娘娘,刚才胥大公子不是说晁少爷都说县主瘦了,肯定不假。”
  “晁哥儿?”皇后娘娘呢喃着,良久露出一个微笑,“琴姑,你看晁哥儿怎么样?”
  “娘娘,晁少爷可是候爷嫡亲的孙子,自小得候爷的真传,不是老奴自夸,放眼整个京城,也难得找出几个和晁少爷相提并论的世家公子。”
  皇后的笑容扩大,“你说得没错,本宫真是一叶障目,连近在眼前的东西都看不见,你让晁哥儿来见本宫。”
  平晁正在东宫,他坐在太子的后面,别一旁是二皇子祁舜和他的伴读,前面的太傅正闭目吟诵诗词,一脸的陶醉其中。
  德昌宫的太监在门外一晃而过,平晁轻手轻脚地离开,头须皆白的太傅眼睛掀开一条缝,又闭上。
  太监见平晁出来,小声道,“平公子,皇后娘娘有请。”
  平晁看一下屋内,整理一下衣袍,往德昌宫走去。
  皇后娘娘脸上带着恰当的笑,“晁哥儿,本宫可是打搅你们上课?”
  “姑母您还不知道吗?侄儿巴不得被您叫出来,许太傅的课听得人都快睡着了。”
  琴嬷嬷在皇后的身后,露出笑意,那位许太傅是教诗词的,皇子们除了要学国策兵论,其它学的东西也不少,诗词就是其中一项,许太傅清高又孤僻,一生钻研诗词,每每讲到忘我,不管学生们有没有听懂。
  陛下爱才,让他为皇子们授课。
  皇后娘娘的笑意深了一分,“许太傅性子如此,陛下正是欣赏他的这份才情。”
  平晁赞同地点头,“不知姑母将侄儿叫来,所为何事?”
  “昨日太子来给本宫请安,就曾提到过你们一路上的趣闻,姑母常常呆在深宫,就想听些外面的趣事,你不妨给姑母再讲讲。”
  太子已经讲过一遍,怎么还让他再讲,平晁心里略有些疑惑,面上不显,将一路上的风景大概地再说一次,谈到抵达渡古时,太子见到凤娘,皇后娘娘打断他,“你们见到凤娘,可瞧出她是瘦了还是胖了,她离开京中多日,本宫颇为想念。”
  “姑母,侄儿想凤来县主必也十分思念姑母,侄儿瞧她面容削瘦,看起来比以前清瘦不少。”
  皇后略有些动容,“凤娘是个好孩子,整个京中,本宫再也找不到比她再懂事知礼的姑娘,就连永安,都不如她贴心。”
  永安公主是帝后的嫡长女,陛下一登基就封了公主,成亲后搬到宫外的公主府,比起凤来县主,永安公主进宫的次数并不多。
  “姑母所言甚是,凤来县主常进宫听姑母的教诲,岂是其它女子可是相提并论的,若说大家风范,凤来县主实为京中贵女典范。”
  琴嬷嬷的垂下的眼皮动了一下,继续低头站在皇后的身后。
  皇后露出更深的笑意,含笑地望着自己的侄儿,“看来晁哥儿对凤娘印象颇佳,凤娘为人处事,确实很是得体,也难怪你赞不绝口。”
  平晁似不好意思地挠下头,“侄儿不过是实话实说,绝无夸大之嫌。”
  “晁哥儿说得没错。”皇后娘娘看一下旁边的沙漏道,“看时辰快要下学,你赶紧回去吧,回去告诉湘姐儿,让她明日进宫来陪陪本宫。”
  “是,姑母,侄儿告退。”
  平晁退出殿门,往东宫走去。
  皇后娘娘脸上的笑意扩大,“看来晁哥儿心中有凤娘,你听他说的,都恨不得直说凤娘是京中第一贵女。”
  琴嬷嬷也跟着露出笑意。
  东宫那边,平晁轻轻地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面的太傅这下连眼皮子都懒得撩一下,等下课后,太子低声问他,“方才你去哪里了?”
  “回太子,姑母有请,我去了一趟德昌宫。”
  太子心里揣测,母后找平晁,为何挑在上课的时候。
  “母后都和你说了些什么?”
  “姑母被殿下昨日的话勾起兴致,让我说说京外的趣闻。”
  太子眼神微凝,没有再问,往书房而去,平晁低头跟上,两人本是表兄弟,又有多年相处的情份,平晁在东宫也很随意,两人一坐一站,看起书来。
  两人一呆就是一个时辰,期间太监们送来茶点,太子看得入神,平晁却是有些乏累,抬头望向门外,就见东宫的小太监在探头探脑,他将书放回原位,走了出去。
  对着小太监喝斥道,“你这奴才还有没有规矩,太子在里面读书,你鬼鬼祟祟在做什么,活得不耐烦了?”
  小太监“扑咚”一声跪下来,不停要磕头,“平公子饶命,奴才是向公子道喜的。”
  “道什么喜?”
  “回平公子,皇后娘娘已下旨给公子您赐婚,懿旨都传到常远候府了。”
  平晁皱起眉头,“你说清楚,娘娘给本公子赐婚?是哪家的姑娘?”
  小太监微抬头,就见视线中出现一双黑底绣金的靴子,不由得浑身发抖,声若蚊蝇,“回平公子的话,奴才听说是凤来县主。”
  “你再说一遍。”太子冰冷的声音在后面响起。
  平晁不敢转头,小太监冷汗直流,身子伏在地上,脑袋恨不得埋进土里,“回太子殿下,是凤来县主。”
  太子的身子晃了几下,平晁连忙转身将他扶住,他冷着脸推开平晁,慢慢地走到小太监的面前,低着眸,里面冷如寒霜。
  冰冷的声音带着刻骨的寒意,“宫内失仪,来人哪,将他拉下去,杖毙。”
  小太监不停地磕头,“太子饶命啊,奴才没有乱说,皇后娘娘真的给平公子和凤来县主赐婚了,太子…”
  祁尧仰望着天,木然地开口,“平公子,你来说说之前母后找你都说过什么。”
  平晁跪下来,“殿下,皇后娘娘真的是找我说些趣事,期间有提到县主,询问我县主的近况,我回答说县主想念娘娘,比在京中都清瘦不少,其它的什么也没有,殿下,您要相信我。”
  “平公子这是做什么,你婚姻大事已定,还是母后赐婚,理应值得庆贺,只不过孤竟然不知道,平公子如此注意凤来县主,连她瘦没瘦都看得清清楚楚。”
  祁尧将头慢慢地回正,眼皮垂下,俯视着他。
  平晁觉得遍体生凉,刚刚初听婚事时还有的一丝窃喜消失得无影无踪。
  “殿下,我这就去求娘娘收回懿旨。”
  他从地上爬起来,慌不择路地往德昌宫跑,祁尧目光冰冷地望着他的背影,木然地转身,走进书房。
  笼在袖子里的手,都快掐出血来。
  母后果然从未想过将凤娘许给他,只不过为何是平晁,难道在母后的心中,他这亲子还比不上娘家的侄子。
  他的靴子踩在地上,一步一步地往里面走,似有千斤重,举起来就放不下去。
  平晁跑着进了德昌宫,皇后娘娘大惊,“晁哥儿,你这是怎么了,莫不成后面有什么东西追赶?”
  他跪下伏地,“侄儿求姑母收回旨意,侄儿已有意中人,不愿娶凤来县主。”
  “意中人?”皇后娘娘收敛起关切的神情,嘴角浮起冷意,“那晁哥儿给本宫说说看,你这意中人是谁?”
  “姑母,侄儿现在还不能说,只是侄儿中意她,她未必能看上侄儿,若说出来,有损姑娘家的清誉。”
  “旨意已下,断无更改的,能在婚前抛头露面和你私相授受的,想来也不是什么好人家的女儿,抬进府就行了,只不过切记不能生下庶出子女。”
  “姑母,侄儿求您。”
  皇后娘娘坐宝座上站起来,走到他的面前,“求本宫?晁哥儿,是你说的的凤娘端庄大气,是贵女的典范,怎么?难不成是觉得凤娘配不上你。”
  “侄儿没有这个意思。”
  “没有就好,你们小两口成亲后,有的是日子相处,凤娘温婉,定是一位贤惠的妻子。”
  “姑母…”
  “好了,本宫乏了,你下去吧。”皇后娘娘转身,凤尾般的裙摆划出优美的弧线,如雀羽一般。
  平晁跪在地上,等她转入内殿才敢抬头。
  琴嬷嬷叹口气,对他道,“平公子,你这又是何苦,县主是难得的好姑娘,你应该遵循本心,何需理会别人的看法。”
  平晁发愣般地望着内殿的珠帘,琴嬷嬷摇下头,跟上自己的主子。
  他低着看着青玉板铺成的地面,隐约可以照出自己的人影,自己的本心是什么,他不想娶凤娘吗?
  不,他的内心深处是想的。
  他慢慢地站起来,低着头出宫。


第47章 再赐婚
  常远侯府离皇宫不远; 出了宫门,沿着御道前行; 再穿过次卫门; 拐进去就到; 马车驶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声音。
  平晁坐在马车中; 心中又喜又忧,等到了家门口; 甫一进门; 就见府中的气氛不对,丫头小厮们都低着头; 大气都不敢出; 府里没有一丝欢快的样子,常远侯平万亭和他的夫人梅郡主坐在上堂; 两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 互不看对方。
  下人们都低着头,方才侯爷和郡主又大吵一架,连世子和世子夫人都劝不住,就是因为皇后赐婚; 侯夫人要进宫去求见皇后娘娘; 侯爷不许两人才吵起来,平晁进门后,他的母亲世子夫人崔氏不停地使眼色。
  平晁收到自己母亲的眼色,语气轻快; “孙儿见过祖父祖母。”
  常远侯脸色不虞地看着他,梅郡主心疼地望着孙子,不满地瞄一眼丈夫,“晁哥儿快快过来,赐婚的事你都知道了吧?你姑母也不知是如何想的,竟然给你和赵凤娘那乡下指婚。”
  “什么乡下丫头,她可是县主。”常远侯不悦地道。
  “什么县主?那还不是她用的手段,让皇后娘娘对她另眼相看,破例封为县主,究其根底,不过就是偏远小县出来的乡下野丫头,你看看赵家都是什么身份,她父亲是小县令,她的姑姑段夫人说得好听,有个五品诰命,可谁不知道之前赵氏可是咱们家的丫头,让我们堂堂侯爷的嫡长孙取一个丫头的侄女,皇后娘娘这姑母可真疼爱亲侄儿。”
  梅郡主说到赵凤娘的语气中充满鄙夷和不屑,提到皇后娘娘又是充满怨恨,平远侯很生气,黑着脸道,“英雄不问出身,段夫人以前是侯府的丫头不假,可她后来嫁给段大人,那就是堂堂正正的官家夫人,还有凤来县主,人家可是有食邑的县主,怎么就配不上晁儿了?”
  “哪点配得上?乡下丫头就是乡下丫头,再怎么也去不掉那股子土腥味。”
  常远侯气得将桌上的杯子扫到地上,杯子倾刻间摔成碎片,梅郡主的心颤了一下,侯爷怒气冲冲地指着她,“那你看我有没有土腥味,我少年时只不过是边关的一个小兵腿子,我们平家世代都是山野小民,让你这高贵的郡主下嫁,可真是委屈你。”
  被他这么一说,梅郡主就红了眼眶,手中的帕子恨不得撕烂,嫁给他多年,他是不是心里还忘不掉那偷汉的贱人,竟然当着儿子儿媳孙子的面,半点不留情地讽刺她。
  没错,这门亲事当年是她自己求来的,她出身高贵,又是郡主,哪里配不上他,夫妻多年,还当着子孙的面前奚落她,一点情面都不顾,她气得羞愤难当,面上青红交替。
  世子夫妇俩心里着急,可每次父亲和母亲争执,他们是劝不动的,也就几个孙辈的话,父亲还会听一些。
  他们朝儿子使眼色,平晁上前扶住祖母,“祖父祖母,你们莫要为孙儿争执,姑母的懿旨已下,凤来县主与孙儿也是相识的,她知礼大气,孙儿心里是愿意的。”
  “我的晁儿,竟然如此委曲求全,祖母的心都要疼死了。”梅郡主哭起来,拉着孙子的手,世子夫人崔氏也跟着抹起眼泪。
  常远侯怒吼,“哭什么,我还没死,你们就急着嚎丧,皇后赐婚,是天大的喜事,你们如此做法,是要寒娘娘的心,若是传出去,娘娘怎么想,陛下怎么想?”
  他一拂袖子,背着手气呼呼地走出去,回头朝平晁时丢下一句话,“跟我来。”
  平晁朝祖母和父母拱下手,跟上常远侯的步子,常远侯的步子迈得很大,直接往书房去,黑着脸坐在书桌前,不耐地朝孙子招下手。
  “我问你,晁哥儿,你当真愿意这门亲事?”
  “祖父,孙儿愿意。”
  常远侯紧紧地盯着孙子的脸色,见他确实没有勉强的模样,重重点下头,“这才是我们平家的子孙,凤来县主虽出身不高,却一直深得你姑母的喜爱,想来肯定是有过人之处的,她又是县主的身份,和你也是相配的。”
  说完他站起来,走到孙子的面前,拍下平晁的肩膀,“男儿大丈夫,眼光不要放在内院,娶妻娶贤,凤来县主是个知礼,她替你操持内宅,不让你分心,那就是一个好妻子。”
  平晁想到赵凤娘的样子,最是温柔不过,心里泛起一丝喜意,“孙儿明白,县主为人温和,做事也妥当,能娶到她,是孙儿的福气。”
  平侯爷摇摇头,叹口气,“福不福气,倒是有些难说,咱们侯府也不需要她再来添什么福气,只要她能安份地跟你过日子,生儿育女就行,晁哥儿,我问你,得知赐婚的消息后,你可曾见过太子。”
  平晁低下头,不敢看祖父的眼睛,面色有些僵硬,“当时太子正和孙儿在一起,他也知道赐婚的事,孙儿看他的样子,似乎有些不悦。”
  常远侯沉默下来,露出为难的神色,将手背在后面,在屋子里踱着步子。
  良久,他踱到孙子的面前,又重重地拍下孙子的肩膀,“太子和县主交情不浅,可能还未转变过来,你可千万不能和太子生份,你自小便是他的伴读,以后就是他的左膀右臂,不可以为了一个女人,白费多年的情谊。”
  “孙儿谨记祖父的教诲。”
  “好,”常远侯点下头,“你下去吧。”
  平晁心情沉重地走出书房,慢慢地走着,姑母将凤娘赐婚给自己,太子明显是震惊又错愕的,太子对凤娘的心思,他作为旁观之人,看得一清二楚,以后凤娘真的过门,那么太子会怎么看他。
  这门亲事一结,他和太子之间,肯定会因为赵凤娘而产生隔阂,他接下来该怎么办,又要如何面对太子?
  还有凤娘,究竟知不知道太子的情义,她会不会心甘情愿地嫁给自己。
  平晁不自觉地在园子里打着转,思来想去,左右为难。
  园子的小路上,匆匆走来一位少女,少女长相俏丽,粉紫的束腰百褶裙,走起路来环佩叮当,清脆悦耳。
  “哥,你可回来了。”
  少女名唤平湘,是平晁的嫡亲妹子。
  平晁抬头看到自己的亲妹,勉强挤出笑意,“湘儿,哥也正好要去找你,姑母让我带话给你,让你明日进宫去陪她。”
  “真的吗?正巧我也想姑母,只是哥,姑母给你赐的婚?”
  平晁笑一下,“姑母赐婚,是天大的荣耀,哥没有什么不满的,这也不是你操心的,记得是明日穿得漂亮些去看姑母。”
  平湘娇俏地捂着嘴笑起来,“我知道的。”
  隔天一大早,装扮好的平湘就进了宫,皇后看到她,心情好起来,昨日被晁哥儿一闹,有些心绪不佳。
  “来,湘儿,让姑母好好看看,几天不见,又变漂亮了。”
  “姑母又娶笑湘儿,湘儿要是有姑母一半的美貌,做梦都要笑醒,在姑母面前,哪还有人敢比美。”
  皇后娘娘的嘴角微微上扬,“你这丫头,一大早就来打趣姑母,就会哄本宫开心。”
  “谁哄你开心哪?”一道威严的男声响起,平湘连忙正神跪拜,“湘儿见过陛下。”
  平湘是宫里的常客,祁帝温和地笑道,“起来吧。”
  皇后娘娘也起身行礼,祁帝一把牵着她的手,并排坐下,“方才你们在谈什么?”
  “陛下,方才臣妾在和湘儿开玩笑,湘儿都长成大姑娘,已经知道害羞了,臣妾想着日子过得可真快啊。”
  祁帝抚着她手背的手顿一下,道,“可不是吗?说起来,湘儿现在十六了吧。”
  平湘恭敬道,“回陛下,正是。”
  祁帝松开皇后的手,端起茶杯,若有所思地看着她,又看一眼旁边明艳动人的皇后,低头抿口茶水,慢慢地将杯子放在桌上。
  “十六岁是个好年纪啊。”平皇后露出感慨的神色,颇为惆怅地道,“日子过得快,臣妾都老了。”
  “你哪里老,在朕眼里,你还和当年一般的貌美无双。”祁帝侧头凝视她,犹记得他第一次见她,惊为天人,感叹世间还有这般天姿国色的女子。
  那时候,她只不过是常远侯府的庶女,是他向父皇请求,将她纳入府中为侧妃,一晃多年过去,她从一个柔弱可人的女子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美貌依旧,却再也不是最初的模样。
  她的眉宇间已经不见少女里的娇弱,取尔代之的是明艳动人的凌利之美,相由心生,不复原来的娇美可人,他觉得略有些可惜,为帝多年来,他也宠幸过好几位楚楚可怜的女子,却总觉得不如她当年的模样。
  平皇后被祁帝说得有些羞意,“陛下也来娶笑臣妾,方才湘儿就是这样说臣妾的,臣妾都是快要当皇祖母的人,哪里还有什么颜色。”
  祁帝大笑起来,“看皇后这样子,还真不像是要当皇祖母的样子,说到这朕想起,尧儿也有十七了吧。”
  “可不是嘛,陛下,按理来说,太子也该大婚,你我也到了该当皇祖父皇祖母的年纪。”
  平湘坐在下面的圆凳上,心里一直在咚咚地跳着,有一丝呼之欲出的期盼,静静地听着帝后说话。
  祁帝长得并不出色,但多年帝王,自有一股威慑他人的帝王之气,就算是看起来再温和,也会不经意地流露出霸气。
  他不动声色地看着平湘,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和平皇后交换一个眼色,平皇后展颜一笑,“陛下,臣妾可能最近是太闲,永安出嫁后,凤娘和湘儿常来陪臣妾,可凤娘前段时间回乡探亲,湘儿还要在她的父母面前尽孝,不能天天来陪臣妾,臣妾觉得有些这日子闲下来,太过清静。”
  平湘站起来,急急地表态,“姑母,是湘儿的错,湘儿以后一定天天来陪姑母。”
  “傻孩子,尽说傻话,你看永安,自嫁人后,哪里能天天进宫来看本宫,本宫想见女儿,还得三请四请。”
  祁帝笑起来,“皇后,你若想她天天进宫陪你,这有何难?朕下旨赐婚,让湘儿当太子妃,那她不就可以天天在宫里陪着你。”
  平湘心里狂喜,怕露出痕迹,连忙作害羞状地低下头去。
  皇后感动不已,深情地望着祁帝,“那臣妾多谢陛下,以后能有湘儿相陪,这深宫冷清,臣妾也不会再觉得难过。”
  祁帝拍拍她的手,她的手保养得和初入祝王府时一样,细嫩幼滑。
  平皇后大胆地反握住他的手,这个男人,可不是她一个人的丈夫,他是后宫所有妃嫔的男人,天下男子,本就薄情,帝王宠爱更是如昙花一现般转瞬即逝。
  祁帝的眼神透着一丝怀念,任由她握着。
  天子一言,驷马难追,很快祁帝就拟好圣旨,派人快马加鞭送到常远侯府。
  梅郡主还在为孙子的婚事生着气,对谁都冷着脸,传旨的太监一到,听到陛下为孙女和太子指婚,简直是狂喜交加,先前的怨气消散得一干二净,只剩满心的欢喜。
  她仔细地打量着随后归家的孙女,越看越满意,“还是湘儿有福气,祖母早就说过,我们湘儿是贵人命,没想到竟能当上太子妃。”
  世子夫人的喜悦之情全写在脸上,她虽然嘴上没说,对于皇后的赐婚,她是很不满的,赵凤娘她见过,行事礼仪是让人挑不出错,可做得再好,也不过是个县令之女。
  她慢慢地回过味来,皇后还是向着平家的,太子一直未选妃,应该就是等着湘儿。
  平湘脸红红的,兴奋得有些飘飘然。
  但太子可就没有半分的喜悦,圣旨传开时,他照旧在书房看书,书房内静悄悄的,平晁小心翼翼地,不敢出半点差错,他眼神复杂地看着平晁,没有说话。
  当哥哥的娶了凤娘,做妹妹的又要入东宫成为太子妃。
  母后原来是为了让自己的侄女当太子妃,所以才会将凤娘指给平晁,好给自己的侄女腾位置,他对平湘没什么感觉,不过是个妹妹一般的存在,从未想过她会成为自己的正妃。
  他心里冰冷一片,对平晁道,“你下去吧,孤想自己看会书。”
  “是,殿下。”
  平晁默默地走到门外,不敢远离,二皇子祁舜的身影出现在东宫,祁舜长得和太子不太相像,他有几分像皇后,尤其是一双雾气灵动的眼睛,溢满光华,以前永安公主常常觉得忿忿不平,就因为皇后所出的一女二子,就她长得全像陛下,自然也就谈不上美貌。
  永安公主不止一次地说过,愿和二皇子换个相貌。
  二皇子笑起来时眼如弯月,让人不禁满心欢喜,此时他朝平晁一笑,眼睛里都是星辉,“恭喜平表哥能娶到凤来县主。”
  “多谢二殿下,二殿下可是来找太子的?”
  祁舜挑下眉,开心地笑着,“正是,父皇给皇兄指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