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阁老夫人养成记-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子也不会太难过。
  巩姨娘欣慰地点头,不知又想到什么,羞红了脸。
  雉娘看她一副少女含情的模样,想到现在父亲身边只有姨娘一位女人,脑中灵光一现,“娘,是不是大姐和你还说过什么?”
  “大小姐说,以后老爷那里,要让我照顾衣食。”巩姨娘的神色有些忸怩,但到底还是对女儿说出实情。
  果然如此,她心绪复杂,赵凤娘这人,还真让人看不透。
  巩娘姨与她略说几句,便去灶下看前院的饭菜有没有备好,王婆子满脸的堆笑,讨好地和巩姨娘攀交情,吓得巩姨娘有些受宠若惊,端着饭菜就走。
  王婆子在身后鄙夷一笑,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赵县令在三堂书房处,手里拿着一本书,却半天也没有翻动一页,他本就是不爱读书的性子,纵是看不进去,也逼着自己硬着头皮去看。
  听到脚步声,抬头一看,视线中出现巩姨娘惹人怜爱的身影,他放下书,“你怎么在这?”
  巩姨娘有些许的羞色,将食盒里的饭菜拿出来,这样的事情,她是头一回做,以前董氏把持内宅,根本就不让她和老爷亲近,老爷想歇在西屋,都要被人半夜闹醒。
  现在她得了县主的准话,也不怕有人说三道四,再加上董氏已死,正是和老爷相处的好时机,想着想着脸上略有红晕,羞怯又动人,赵县令盯着她的手,再顺着手看着她的脸,她的脸白嫩如少女,他看着看着似入迷一般。
  当年,他在街上碰到孤苦无依的巩氏主仆二人,巩氏长得貌美,怯生生地躲在兰婆子的后面,周围有几个不三不四的闲汉在说着下流的话,有人竟还想去拉巩氏。
  生平第一次见到如此美丽的女子,他心跳得很快,紧张得手心都在冒汗,竟不知不觉鼓起勇气,将闲汉们赶走,闲汉们知道赵家姑娘在京中,主子是王妃,不敢惹事。
  巩氏主仆向他道谢,他开口询问,得知巩氏父母双亡,投亲无路,又举目无靠,不知如何是好,他看着娇弱的女子,起了不该有的心思。
  巩氏是真的走投无路,默认当妾的事实,跟着他回赵家,那时候因为妹妹常常捎银子回家,家里的情况宽裕,已从芦花村搬到石头镇。
  一晃眼,十几年过去,雉娘都已十七岁,巩氏还如姑娘一般娇美,身段也未变,再美丽的女子,天天看着,也不觉得稀罕,董氏盯得紧,巩氏又常躲在西屋,他忙着公务,想来已有许久没有和巩氏独处。
  赵县令想着,再看巩氏动人的模样,目光灼灼,巩姨娘被他这样注视着,浑身的不自在,替赵县令布好碗筷,静立在一边,等赵县令吃完,又收拾东西,准备回去。
  赵县令叫住她,“可会研墨?”
  巩姨娘一愣,低下头,声音细如蚊虫,“会的,老爷。”
  “那好,过来替我研墨。”
  “是的,老爷。”
  她伸出素白的手,执起墨条,在砚台中倒入一点清水,慢慢地打着转研磨起来,她的动作说不上熟练,却绝对没少做过的样子。
  赵县令很满意,书中说的才子佳人,红袖添香,大抵如此。
  文人雅客的事情,他懂得不多,想着或许那些文人才子们,也不见得会有如巩氏这样美貌的女子相陪,心里有些得意。
  他将毛笔浸满墨汁,在洁白的宣纸上写字,巩姨娘看着他的字迹,神色怅然,记忆中也有一双男人的手,手指修长,执笔的样子像画一般的好看,写出来的字飘逸又苍劲。
  眼前的字迹算不上好看,带着刻意的勾锋藏尾,许是临摹字帖久了,中规中矩,虽不灵动,也能入目。
  巩姨娘一言不发地侍候着他的笔墨,慢慢地收起自己的心思,那些事情与她而言,不过是浮生一梦,又何必再去想起,两人待在书房中,一呆就是两三个时辰,等傍晚时,赵县令自然与她一同回西屋,共用饭食后,就歇在西屋。
  西屋的房子本来就有些旧,隔音也不是很好,雉娘听着隐约传来的嘤嘤声,用被子蒙住头。
  声音慢慢听不到,她却久久不能入睡,董氏一死,父亲后院之中仅有巩姨娘一人,可难保哪天父亲不会续弦,也不知那时候嫁进来的填房是怎样的人。
  东屋那边的赵燕娘也在翻来翻去地睡不着,一边气父亲薄情寡义,母亲才去世没多久,就和西屋的老贱人厮混,一边又想起白日里见到的那些个好东西,恨不得全都变成自己的。
  越想越心头如火燎,一直折腾到深夜才睡去。


第32章 手段
  早起时; 赵燕娘头疼欲裂,看着自己房间的布置; 再回想凤娘从京中带来的东西; 心情越发的糟糕,坐在妆台前; 看着自己眼下两块大大的青影; 差点没打碎镜子,她让木香在自己脸上比平时多敷衍了一层粉; 死白死白的。
  偏她自己还一无所觉,描眉涂唇的,镜子里慢慢显现出一位诡异的女子。
  木香几次想开口提醒,想着云香的遭遇; 咬着唇; 将嘴边的话咽下去; 二小姐为人心寒,她再忠心; 也不会换来什么,说不定下次二小姐又招祸; 被推出去顶替的人就是自己。
  董氏虽死; 曲婆子仍在,她本是董氏的婆子; 如今不知要投靠谁,总不可能去灶下打杂,于是思来想去; 只能是巴上二小姐。
  她殷勤地守在门口,见燕娘主仆出来,眼前一亮,大声夸赞,“二小姐,你今日看起来可真精神。”
  燕娘得意地一笑,“行了,你的意思本小姐明白,反正云香不在,我这身边正好缺人,按理说我是嫡出小姐,身边得有两个丫头,你就替上云香吧。”
  曲婆子连连表忠心,就差没有赌注发誓。
  木香低着头,跟在燕娘的后面,曲婆子将她往边上一挤,自己顶了丫头的位置。
  主仆三人才将将出屋子,就见董家的老婆子被人引到后院,手里抱着一对牌位,她脸色一沉,黑面冷对,这董家人怎么还有脸来?
  董老婆子扭着身子,将手中的灵牌露出来,“孙媳妇啊,你怎么见了自家姐妹,连个招呼都不打。”
  赵燕娘粗眉一皱,一个牌位打什么招呼,她不自觉地瞄下四周,总觉得这话听得让人发寒。
  转念又想到云香可是自己寻短见,和她又有什么关系,也就这老婆子心坏,故意吓人,再说哪是什么姐妹,谁和一个奴才做姐妹?
  “你又跟到我家里来胡说八道什么,云香不过是个奴才,哪里配和本小姐称姐道妹。”
  “二小姐,你这话说得,老婆子可就不同意了,将云香认作义女的话,可是县主亲口说的,大家伙儿听得真真的,怎么到你这里,就变成奴才,我们董家可不依。”
  赵燕娘狠狠瞪一眼她,正要说些什么,赵县令从西屋出来,怒喝道,“燕娘,你的礼数都学到哪里去了?云香是你的义姐,这事为父亲口允诺的,绝无反悔。”
  义姐?
  一个奴才哪里配当什么义姐,赵燕娘恨恨地看着董老婆子,云香本来比赵家姐妹要年长一岁,但总不能让凤娘也称她为义姐,这好说不好听。
  赵县令和儿子几番商量,将云香排在凤娘后面,也就成了燕娘和雉娘的义姐。
  听到赵县令亲口承认,董老婆子腰杆挺得笔直,“二小姐,哦,不,老婆子唤错了,三小姐,今日你二姐回门,你做妹妹的,就没有什么表示?”
  赵燕娘眼里都在冒火,回门?谁家姑娘成亲第二天就回门,还敢要东西,简直不要脸。
  赵县令心下不快,董家人做事可真不地道,捧着牌位上门,究竟还想干什么?
  董老婆子急吼吼是上门,就是怕过几天,赵家人翻脸不认人,那她的算盘可就要落空,也不管什么礼数,一大早就带着牌位上门,非要将这门姻亲给坐实不可。
  她环顾一下,没有看到凤娘,嘴歪了一下,“我们县主娘娘怎么不出来,妹妹回门这样的大事,哪个做长姐的不露面?”
  赵凤娘屋子的门打开,黄嬷嬷走出来,“董家老夫人,我们县主连赶几天的路,身子略有不适,若有怠慢之处,望老夫人见谅。”
  说完,将董老婆子引到以前董氏住的堂屋,董老婆子将孙子和云香的牌位摆在桌子上,看得人心里发毛。
  昨日她现宝似地将四百两银票往儿子媳妇面前一晃,然后宝贝般地收起来,连半两银子都没有分出去,气得李氏差点破口大骂。
  李氏和董老婆子说,有人出二百两银子买她们娶燕娘,其实话未说全,她藏了私心,那人出的银子是五百两,她瞒报三百两,想着二百两的数目,对婆母来说也是非常诱人的。
  谁知道节骨眼上,凤娘回来了,三言两语就将婆母给哄住,拉回丫头的尸身,还写下婚书,她气得发晕,婆母得了四百两银子,连半个铜子都没有分给他们。
  董庆山是壮年枉死,本就要趁夜埋葬,夜里,董家就叫了几个人,将庆山和云香合葬在一起。
  墓碑上写的都是董氏夫妇之墓,生卒年月,姓名等,都有铭文。
  董老婆子才不看儿媳妇的脸色,她有银子,还怕没人孝顺不成?
  想着凤娘的许诺,生怕赵家人出尔反尔,一大早就上门,也不管是不是晦气,她大摇大摆地坐在上座,斜着眼看赵家人。
  赵县令心里头窝火,但凤娘一言即出,断无改口的可能,只董家人太过恶心人,若有可能,真想到死不再相见。
  董老婆子才不看他的脸色,一个劲地催着要见凤娘。
  他袖子一拂,就去了前衙,后宅是妇人的事情,他一个男人不好掺和。
  一刻钟后,凤娘迤逦而来,董老婆子看着她头上的首饰,眼前一亮,怪不得这外孙女出手就是几百两银子,敢情是真不差钱,身上穿的,头上戴的,都是好东西,她活了这般岁数,都没有见过如此好的首饰。
  “凤娘啊,你可算出来了,不是外祖母爱说闲话,你们家这些下人们礼数不行,外祖母都坐在这里半天,也没有人上口茶水,更别提什么点心小食。”
  “老夫人,家中下人少,多有不周,望您见谅。”
  “我有什么见谅不见谅的,一大早起来,连口水都没有喝,眼下饿得头晕眼花,差点就看不清楚路,走错地方。”
  凤娘看一眼黄嬷嬷,黄嬷嬷立马让宫女端来茶水还有点心。
  点心是从京城带来的,渡古县里根本就没有,精致小巧,香气扑鼻,董老婆子伸手就抓,将口中塞得满满的,噎得直翻白眼。
  凤娘倒一杯茶水,递到她的手中,她仰头灌下,将点心冲下去,才缓过气来,直拍胸口,然后又伸手去抓点心。
  不一会儿,盘子就空了,她吃得点心屑子乱飞,嘴里都还没有咽下去,就说起话来,“这点心真不错,我可从来没有吃过如此好吃的东西,凤娘,你那里还有没有?”
  点心屑子随着她说话的动作,飞得到处都是,凤娘垂着眸,又命人再端上一盘。
  董老婆子见她爽快,眼珠子乱转,扯扯自己身上的麻衣,“凤娘,你看看外祖母,这辈子就没穿过好衣服。”
  说完,不停地往凤娘身上瞄,凤娘心领神会,“老夫人,等下我让下人给您备上两匹好料子,您可以裁几身新衣。”
  “那好,还是凤娘心善,那个燕娘,哎,以前真是白疼她,现在连嫡亲的外祖母都不认,简直是个白眼狼。”
  凤娘笑得略带尴尬,“燕娘性子直,老夫人莫与她一般计较,云香的事情,父亲已经同意,您放心,这门姻亲,赵家一定会认的。”
  董老婆子一把将桌上的牌位拉过来,“那敢情好,你妹妹和妹夫在泉下有知,也该含笑瞑目。”
  凤娘身子往后稍微挪一下,“老夫人,凤娘有一事,不知该不该提?”
  “你讲?”
  “老夫人,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董家表哥英年早逝,大家心里都不好受,但董家舅舅身体还行,为何不趁此时机,再纳上一房妾室,也好为董家开枝散叶,凤娘不忍董家无后,也愿意略尽绵薄之力,这妾室一事,就由我们赵家来安排,您看可好?”
  董老婆子一拍大腿,那敢情好,最近她想得有些左,都忘记这茬,儿媳妇不能生,但儿子可以纳妾啊,还是凤娘有见识,到底是长在京中的,见识就是不一样,操心着替董家留后,还不用自己花钱,这样的好事,哪有不同意的。
  凤娘笑得谦和,让黄嬷嬷下去安排,黄嬷嬷的动作很快,立马找上当地最有名的牙婆子,买了两个年轻的女子,长相端正,关键是看着好生养。
  人一被带回来,董老婆子心里乐开了花,不停地打量着两位姑娘的腰臀,越看越满意,当下就要将人带走,凤娘也不拦着。
  董老婆子带着两位女子归家,街坊邻居看着都会心一笑,李氏还在生着闷气,给丈夫上眼药,让董大壮将老婆子的银子抠出来,一错眼,便瞧见婆母领着两个年轻的女子进门,心里咯噔一下,暗道不好。
  她黑着脸,也不去迎接董老婆子,董老婆子满心眼里都是生孙子,也懒得和她计较,拉着两位女子和儿子见了礼。
  董大壮先是怔一下,反应过来下意识地看向李氏。
  董老婆子冷笑一下,“儿媳妇,我们董家不能断香火,你不能生养,我就做主替大壮纳两个妾室,以后生下儿子,你也还是嫡母,这做大妇的,就得大度,你说是不是?”
  李氏紧抿着唇,艰难地点头。
  两位女子虽然长得不太漂亮,但胜在年轻,模样周正,身段起落有致,董大壮的眼睛不停地往她们身上瞄,气得李氏差点将她们赶出去。
  董老婆子从儿子的眼神里就看出来,他应该是很满意的,她有些怪自己,这些年怎么就没有开窍,家里的日子也过得不错,若早就给儿子纳妾,那眼下院子里就有好几个孙子跑来跑去。
  好在现在也不迟,她频频地看着外面,今日的日头怎么还未下山,竟是如此的漫长。
  两位女子向李氏敬了茶,就算礼成。
  幕色将将降临,董老婆子就催着儿子和妾室们进屋,董大壮自然不会推拒,李氏还得带着笑张罗。
  当天夜里,董大壮就和两位女子圆了房。
  李氏身为正室,再有不满,也不能让董家真的断子绝孙,只将心头的怒火都发泄在董老婆子身上。
  婆媳俩天天斗着法,李氏笼住两个妾室,妾室们也知道,想要在董家生存下去,以后还得靠李氏,自然是向着李氏的,气得董老婆子要将她们发卖,但董大壮正是新鲜的时候,闻言那可不依。
  儿子媳妇一心,董老婆子毕竟年纪大了,没有几个回和,就被弄得筋疲力尽,躺在塌上哼哼叽叽,再也没有心思找赵家的不痛快。
  赵家这才算是平静下来,赵县令天天宿在西院,连衣服等东西都搬了过来,巩娘娘精心地侍候着,操心着他的饮食,两人有时候出双入对,巩姨娘羞眉顺眼,赵县令春风满面。
  他们郎情妾意,看在别人的眼中却是怎么也不舒服,赵燕娘恨得咬牙切齿,雉娘也看得心里不是滋味。
  巩姨娘这些日子,就像是偷来的。
  雉娘发现姨娘是识字的,偶尔无人时露出的风情,让她都看得入迷,这样的女子,不应该是生活在小门小户之中,应该是被人娇养在深宅大院。
  她不露痕迹地套着乌朵的话,才知道本尊也是识字的,可怜她厚着脸皮去找便宜父亲借书,翻开书一看,简直是晴天霹雳,上面的字猛一看她一个也不认识。
  静下心来细看,连蒙带猜,勉强能识得几个,不由得深受打击。
  赵县令看着小女儿无精打采的样子,觉得有些好笑,他不太清楚小女儿识多少字,只知道巩氏平日里有教她,她也从未在人前显露过才学,想来也不怎么出色,不知为何又想起看书识字的事来,可能是巩氏要求的吧。
  他的眼里有笑意,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但读书识字又有才学的女子,相处起来别有一番风情,就好比巩氏,红袖添香,温香暖玉,又岂是董氏那等粗鄙女子所比。
  想到董氏,心情又低沉起来。
  雉娘没有心思关注其它人,拿着书就离开书房。
  一迈出门,就见文师爷朝这边走来,她打个招呼,文师爷瞧见她手中的书,儒雅的脸带着笑意,“三小姐来找大人借书?”
  雉娘点下头,略有些心虚。
  “大人这里的书都太过枯燥无味,想来不适合三小姐这样的姑娘看,下官那里还有些游记异志,不知三小姐可感兴趣?”
  那敢情好,本来就不识得几个字,还要看这样枯燥无味的书,更是头疼,若换成杂书就要好不少,至少没有那么无趣。
  “那就谢过师爷,游记异志皆可。”
  文师爷睿智的眼中带着隐隐的笑意,“好,我稍晚些送过来。”
  雉娘又向他道谢,迈着步子往院子里走。
  她身姿轻盈,弯腰间更显柔美,文师爷朝她再颔首,走进书房。
  傍晚时分,赵县令回西屋时,带着四五本书,交给雉娘,雉娘让他代为感谢文师爷,抱着书就回了房。
  游记看起来就简单一些,猜字也好猜,她艰涩地看完一两页,觉得头晕脑胀,又不敢问别人,就怕露陷。
  她旁敲侧击地询问乌朵,乌朵从桌子底下的小匣子里翻出原主以前的习字帖,她不动声色地接过,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临摹字帖。
  文师爷送来的几本书,也天天翻看,好在连看了几天,摸出一些门道,也能明白大概的意思。
  边看边写,慢慢也初有成效,字帖中夹着原主以前的字稿,看起来也不是什么有灵气的姑娘,写得字只能算是工整,她练了几天,就已赶上。
  日子不紧不慢地过着,赵家突然接到蔡知府家小姐的帖子,邀请县主去府城做客。
  凤娘将帖子放在一边,淡淡地对黄嬷嬷开口,“上次走得匆忙,错过蔡家宴席,此次定要赴约,你去通知二小姐和三小姐,一同前去。”
  黄嬷嬷派人通知二人,赵燕娘喜不自胜,将裁好的新衣翻出来,往身上比划,又宝石头面翻出来,戴在身在,站在妆镜前,左顾右看,很是满意。
  雉娘倒是平常心,巩姨娘却欢喜得差点落泪,最近这段日子,过得实在是太过舒服,家中没有主母,她和老爷天天歇在一起,蜜里调油一般。
  县主又心善,还是长姐,以后有她带着雉娘,雉娘肯定嫁得不会太差,她所求的不多,只要男方家境尚可,雉娘嫁过去当正头娘子就行。
  府城比起渡古县,自然要繁华数倍,能见的人也多,说不定有些家境不错的人家看中雉娘,聘为正妻,那就再好不过。
  她心中期盼着,将衣拒里新做的衣裙收拾好,千叮万嘱要雉娘那天好好装扮一下,雉娘拗不过她,只能点头同意。


第33章 送东西
  自赵凤娘回来的第二天; 赵守和便回了阆山书院,顺便将京中的家书给段表弟带去; 段鸿渐听说凤娘归家; 本就要来看凤娘,很快又听闻姐妹几人要去府城; 正好与赵守和一起回赵家; 特意来为姐妹几人送行,府城离渡古县有一天一夜的路程; 若顺着通都运河而下,运何直通无阻,比马车要快上一倍。
  几番考量,凤娘决定走水路; 也好见识一下运河两岸的风光。
  出发当日; 赵县令和儿子外甥亲自将姐妹几人送上船; 段鸿渐看雉娘的眼神带着一丝阴郁,有些想不通为何在雉表妹的心中; 自己竟是那么的不堪,雉娘看都懒得看他一眼; 径直上了船。
  赵燕娘凑近和段鸿渐打招呼; 段鸿渐爱理不理的,她觉得失面子; 暗骂他一顿,以为自己真的是香饽饽,比起那胥家大公子; 连捧脚都不配。
  她哼了一声,昂着头走上船,段鸿渐的目光更加的郁卒。
  船被凤娘给包下,只有她们姐妹几人,还有各自的丫头婆子。
  雉娘身边只有乌朵一人,倒没有太多的事情。
  凤娘排场最足,两位嬷嬷和两位宫女随行侍候,燕娘则带上木香和曲婆子,护送凤娘回来的京中侍卫早已离京,此次出行,赵县令雇了几个壮丁,壮丁们住在底舱,轻易不会上甲板来。
  挥手向送行的人告别,船起锚开航,运河上船只往来,络绎不绝,出了渡古地界,两岸的风景慢慢映入眼帘,此时已快入秋,颇为凉爽,站在甲板上,微风徐徐,惬意又舒服。
  沿河古朴的建筑,带着历史的沧桑,隐约可见河边浣洗衣服的妇人,三两地调笑着,嗓门哄亮,迎面驶来的船只擦身而过,也能见到一些妇人稚童,这个时代不如想像中的封闭,对于女子也相对开明。
  雉娘思忖着,若真有一天,她脱离赵家,能生存下去的可能性有多大,想来若不是长成这般模样,过着平淡的生活,只要肯吃苦,应该不会太难。
  姐妹三人都在甲板上,凤娘的宫女们早就摆好点心,沏好茶水,姐妹三人坐在一起,河面上,慢慢地划来一只小船。
  小船上坐着一位农家装扮的姑娘,熟练地划着船浆。
  燕娘露出不屑的神情,“这女子也真是有伤风化,独身在外,还招摇过市。”
  赵凤娘看她一眼,淡淡地道,“燕娘休要胡说,我朝对女子本就没有那么严苛,再说这位姑娘出现在此处,也是为了生计,她应是渔家女,自小就长在运河上,靠贩卖些小食给过往的船只,赚取家用,通都运河上,有很多这样的姑娘。”
  那姑娘许是看见她们船上都是女子,慢慢地将船划过来,被日头晒得泛红透黑的脸上,带着爽朗,侧边垂着一条粗粗的大辫子。
  “几位小姐,可要尝些小食,我家的糟鱼笋干丝儿和咸卤豆子都是极好的。”
  她的面前,放着几只大坛子,想来就是装着糟鱼笋干丝儿和咸卤豆子,这几样小食都是水乡一带的特产,水乡鱼多,天气炎热时,鲜鱼不易保存,糟起来可以吃很久,笋干丝儿和咸卤豆子都是煮好晒干的,透着一股咸香,越嚼越有滋味,是寻常百姓最爱的佐茶小食,在运河两岸的茶楼里,都有得卖。
  赵凤娘命黄嬷嬷每样都买了一些,渔女收好银钱连声道谢,将小船划开,去问另一艘船只上的客人,雉娘远远地听着,似乎还有男人调戏的声音,那渔女也是见惯场面的,不软不硬地避开。
  她叹口气,自己还是太天真,这渔女姿色平常,都能惹来他人的调笑,若是换成她,哪里能应付这些不堪的玩笑。
  独自生活,怕是不易,以目前看来,赵家还是她的避风港,虽然这港弯漏风又飘摇,却可以暂时躲避风雨。
  买回来的糟鱼还未蒸过,暂不能食用,先放在一边,黄嬷嬷将笋干丝儿和咸卤豆子盛在瓷碟中,端上来,
  都是些普通的小食,看起来黑黑褐褐又干巴巴的,燕娘有些嫌弃,没有动筷,凤娘分别尝了一尝,就放下筷子,倒是雉娘,吃得多些。
  “三妹妹就爱这样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赵燕娘出口讥讽,雉娘抬头看她一眼,轻声回道,“二姐姐,何谓上得了台面,食物岂有贫贱之分,都是长在泥中或是生在水里,哪样是能上台面,又有哪样是上不了台面,雉娘不知,还望二姐赐教。”
  赵凤娘似惊讶地望向她,然后语气平淡地对赵燕娘道,“雉娘说得对,食材的贵贱在于它端上谁的膳台,本身哪有什么区分,燕娘以后莫要在人前说出如此让人非议之语。”
  雉娘倒是有些意外,赵凤娘居然帮她不帮赵燕娘,也不知是何用意,赵燕娘气白了脸,雉娘才不管她,自顾地夹起一筷子笋干丝儿,放入口中。
  赵凤娘的眼神暗了一下,看向雉娘的目光带着一丝探究,雉娘抬起头,对她腼腆一笑。
  赵燕娘生气凤娘偏袒庶妹,正欲离开,不经意抬头,突然变了脸色。
  旁边一艘大船慢慢超过她们,船头立着两位年轻的公子,一青一白,青衣公子修长飘逸,面色冷清,白衣公子温和儒雅,满眼带笑。
  雉娘一眼就认出,青衣公子正是胥公子。
  赵燕娘激动地站起来,差点踢倒凳子,她失声地叫出来,“胥大公子。”
  大船上的两位公子转过头来,看到她们,赵燕娘已经跑到船边,“小女赵燕娘见过大公子。”
  赵凤娘瞧到燕娘的动作,眉头皱了一下,也起身,开口打招乎,“大公子,二公子,别来无恙。”
  胥良川和胥良岳朝她恭手行礼,凤娘是县主,自然要行敬礼。
  雉娘也站起来,用袖子掩着鼻口处,将未嚼烂的食物咽下去,她刚好在赵凤娘的身后,向两人行礼。
  胥良川的眼睛定在她的身上好一会儿,又不经意地瞄着甲板上的小桌子,看着她的举动,嘴角弯了一下。
  赵燕娘一直贪婪地看着胥良川,见他一直盯着凤娘的方向看,心中不快。
  “不知二位公子去往哪里?”赵凤娘开口问道。
  “我们兄弟二人去府城,去参加一位世交的寿宴。”
  胥良川的声音冷冷清清的,带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离,胥良岳知道兄长不爱和这些小姐们打交道,接过话头问赵凤娘,“敢问县主又是去往何处?”
  赵凤娘温婉一笑,盈然而立,“蔡知府家的小姐下帖子,邀我去做客,应她之约,今日带着我的二位妹妹去知府家中赴会。”
  胥良岳抚掌笑道,“那敢情好,正好顺路,我们兄弟二人和县主同路。”
  赵燕娘这才注意到他,心中暗思,听刚才凤娘的意思,白衣的公子是大公子的弟弟,那也是胥家的公子,难怪长得也如此的好看。
  大公子长得好,气质出众,二公子风度翩翩,也很出色。
  她真是幸运,能同时遇见胥家的二位公子。
  胥家兄弟俩被她露骨的目光看着,有些发毛,胥良川冷冷地回了船舱,胥良岳也很不快,与赵凤娘告辞后才进入般舱。
  赵燕娘很失望,这两位公子怎么就不能多呆一会儿,说不定再相处一下,大公子就会发现她的好,她可不是赵凤娘,就会装腔作势,也不是雉娘,就一张脸能看。
  她可是长着一张大妇脸,注定就是世家主母的料,这是以前娘常说的,当正室就应该不卖弄姿色,料理好夫君的日常事务,帮他打量好内院。
  真是可惜,才这么一会就离开,要是再多看一会该多好,她满脸的失望不甘,转念一想,水路还长着,说不定大公子还会来甲板上,到时候就会注意到她,必得看出她的好处,她的脸发起烧来,只是脂粉抹得太厚,也看不出来。
  赵凤娘看下桌子,浅浅的两碟子小食,还剩有大半,她让黄嬷嬷端下去,由着下人们分食,然后回了船舱。
  雉娘本想在甲板上多透下风,可赵燕娘的赶人的意思太过明显,她低着头,也离开甲板。
  甲板上,只剩赵燕娘一人,倚在栏杆旁,搔首弄姿,变换着姿势。
  大船内,胥良岳推开窗子,见赵燕娘还在朝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