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谋家-第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是有些不一样,南方的米细长,咱们种的米……短粗……”胡田抓了捣好的米的米,抓起来给宋承明看。
宋承明平时看到的米,都是做成米饭的米,至于生米是什么样的,他从没拿起来细看过。
如今胡田一说,还真是的。
“今儿就都尝尝这新米。”五娘心里有数,东北的大米挺好吃的。黏性极好,又香又糯,尤其是新下来的米,更好吃。
香荽立马带着人下去了。
蒸了一些干饭,更多的则是熬成粥,叫今儿在这里的人每人都能尝上一小碗。
新米煮出来的饭,自有一股子香味。
等饭上来,也不用菜,都各自细细的嚼着,品味米饭的味道。
其实饭一端上来,浓郁的香味就已经传了出来。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有种自家产的米,味道更香些。
等吃到嘴里,不管是米饭还是粥,味道都没有让人指摘的地方。
不光是能吃,而且还特别的好吃。
好几个辽东当地的老大人,一时之间,抱着碗就跪下,对着宋承明和五娘就叩头。
五娘要起身相扶,宋承明拦住了。
不光拦住了,他自己也郑重的朝五娘行了一礼。
她的功勋,当得起这一拜。
宋承明对着五娘这一礼,众人先是一愣,继而都对着五娘肃然行礼。
五娘看着云里透出来的光,此刻,她才感觉真的被辽东上下接受了。承认自己是无人可以替代的辽王妃。
辽东种出了稻米,这样大的事,怎么会瞒着。
宋承明大张旗鼓的往京城送折子,一同奉上的,还有几斤米。
不光是给了宫里的天元帝,就是简亲王府,云家,都送了。
而最早得到消息,品尝到五娘种出来的大米的却是金夫人。
她此刻端坐在饭桌上,面前只一碗白莹莹的米饭。
“主子,咱们姑娘真是了不起。”大嬷嬷看着金夫人一点一点细细的咀嚼,就低声道。语气了有些与有荣焉,“这样的功勋……”
金夫人眼里的笑意一闪而过,“收拾东西吧。咱们该离开了。”
离开?
大嬷嬷看着自家主子,“咱们去哪?”
“这丫头闹出这么大的事,这烟霞山从此只怕难清净了。”金夫人说着,就将碗筷放下,“去辽东看看。想来她本事大,连稻米都能种出来,应该不至于供不起我这亲娘一碗饭。”
大嬷嬷心里一笑,这还是嘴硬,明显就是想姑娘了,还不承认。
“成!咱们说走就能走。”大嬷嬷说着,就端起桌上的空碗。
这一碗米饭,金夫人全都塞进肚子了。一粒都没剩下。
云家远进了院子,就看见大嬷嬷端着空碗出来,一下子就明白了。
“大嬷嬷,也给我来一碗,我尝尝。”他说着,就掀帘子进了里面。
大嬷嬷笑着应了,“可没准备菜。”
“不用菜,吃菜哪里还能显出米饭的好来。”云家远说着,人去已经在里面坐在了金夫人的对面。“娘,您尝过了吧?”
金夫人颔首,“瞧你,怎么还这样的冒失?”
云家远也不以为意,“娘!我已经叫人将辽东产稻米的事,放出去,不出几天,必然传遍天下。”
这是为了辽东扬名的事,金夫人认可的点点头,“只怕不少流民,要开始往辽东去了。”辽东是地广人稀,因为谁都知道辽东苦寒。可如今一旦能种出大米,这地方就是一块宝地,各地没恒产的流民,马上回迅速往辽东迁移,这对辽东是有好处的。
“我已经叫人注意流民的动向了,一旦有消息,就送到宝丫手里、”云家远说着,就又笑了,“还别说,真叫她种地种出名堂来了。这功劳,可比为宋承明守城池的功劳大多了。对辽东的功劳,对着天下又何尝不是功劳一件。”
金氏这才跟云家远说起,要去辽东的事。“……你留下,京城还有许多事,要你照料。”
云家远拧眉,“我先送娘去,到了地方我再回来,也不过是几天时间……”
“连宝丫都能上战场了,你还真把你娘当成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了。”金夫人一挥手,“这事就这么定了。”半点不给反对的机会。
前一天才说了,第二天,金夫人就打马离开了烟霞山,往辽东而去。
云家远想送一程,都被金夫人给赶回去了。
而此时,皇宫里的天元帝,手里正拿着宋承明的折子。
不自觉的,他的手微微的有点颤抖。
辽东竟然种出了稻米!
这当然是好事。可这对辽王是,对自己可真算不上是。
下面那些百姓会怎么想?都会觉得这就是天命吧。
他将折子给元娘递过去,“你瞧瞧,你这个五妹啊,可真是了不起。”
元娘有些忐忑,接过来看了一眼,心里就涌起一阵欣喜,她跪下,对着天元帝大礼参拜,“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在皇上在位期间,能有这样的事,您的功勋可比先祖。民以食为天,皇上在这大殿里,夙夜忧叹,不也是为了让天下的百姓,人人的餐桌上都有一碗粥喝吗?”
天元帝就看向元娘,他懂了她的意思。辽王只要还是大秦的辽王,那么这功勋就是大秦的功勋,就是他这个皇帝的功勋。不管心里怎么不舒服,该赏还是要赏的,该夸还是要夸的。不光要夸,还得夸的满天下都知道。
想起要为宋承明大唱赞歌,天元帝的心口就堵得慌。
“起来吧。”他起身,将元娘扶了起来,“朕有一个善于劝谏的贤后啊。”
元娘一笑,转身问付昌九,“辽王没送辽王妃亲自种出的稻米来吗?”
付昌九赶紧道:“回娘娘的话,送了。在就外面,老奴去拿。”
元娘对天元帝一笑道:“辽王妃从小就喜欢农事,再是想不到真能种出名堂来。不过,她种的果蔬,确实有独到之处。只干净这一条,就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一会子我亲自下厨,咱们也尝尝辽王妃亲自种出来的粮食。要是吃的好,就叫辽王进上来。这也是给了辽王体面。”
这话,也不过是照顾自己的面子罢了。天元帝无奈的一笑……
第202章
云家。
云高华和云顺恭相对而坐,桌上放着的,是两碗清粥。
“这才到辽东,就种出了水稻。”云高华神色有些懊恼,有些复杂,“你说,以前,在家里的时候,是不是五丫头也试着种过水稻。要不然,哪里就会一次性的成了呢。”
云顺恭心里一跳,“五丫头的院子……儿子也没进去过。要不……找以前伺候的,问上一问,也就知道了。”
云高华看了云顺恭一眼,“田韵苑伺候的,都已经被五娘带走了,哪里还有什么旧人。如今那院子已经封了。只留着一个婆子看守,还有什么能问出来的?”
云顺恭低头,就不再言语了。父亲想说什么,他自然是清楚的。不过是想说五娘心里没有云家吗?在家里已经尝试成功了,可却偏偏秘而不宣,隐瞒不报。这是不想把功劳给云家吧。
他心里有些苦涩,但还是道:“五丫头不至于……只怕是辽东的气候更适合水稻……”
云高华一个冷眼扫了过去。
云顺恭就不说话了。这话不过是哄骗自己玩的罢了。谁不知道辽东苦寒,这样的地方都能种出水稻,没道理京城种不出来。
“你去信,问问这水稻种植之法。只要云家在京城种成了,那一样也是大功一件。”他说着,就看了这个儿子一眼,“叫人将田韵苑的田地收拾一下,我打算在咱们府里也试着种一种。再从南边找几个好的庄稼把式来。”
可田韵苑一直都是五娘的院子。
云顺恭不想叫五娘有朝一日回家,连个院子也没有。于是赶紧道:“要不,另外收拾一个院子。”
“你比我还糊涂,这府里,除了田韵苑的地是熟地,其他的都是生的,光是养地就得好几年,有空了,你也去庄子上转转,别一开口说话,就叫人笑话。”
云顺恭心里不服,但也不敢顶嘴。生地熟地有什么关系,将上面的地皮刮下来,填到另一个院子里不就是了。还有池塘里的淤泥,这都是可以肥田的。自己怎么就不懂了。
他老人家大概也是想借着田韵苑的气运吧。
可这气运都是跟着人动的。田韵苑没有五娘,也不过是个宽敞的大院子罢了,哪里还能有昔日瓜果四季不断的景致。
云顺恭回到了春华苑,颜氏靠在榻上,抱着手炉。她的身体这些年一直没养过来,就这么一直病怏怏的维持着。才到九月,她就离不得床榻,手里没有手炉,就觉得冷的难以忍受。寒风直往骨头里刮。
炕桌上放着空碗,显然是刚用了一碗粥。
“如何?”云顺恭指着空碗问颜氏,这是问她辽东产的稻米究竟如何。
颜氏点点头,“不逊于南边的。只不知道产量几何?”
云顺恭摇头,“详细的倒是不清楚。父亲的意思,想问五丫头讨要稻子的种植之法……”
“切莫为之。”颜氏赶紧道。
云顺恭其实也是张不开这个嘴的。
颜氏心道,自己的女儿三娘,还需要五娘帮衬,何苦这个时候闹的不愉快。她轻声道:“东西虽然出于五丫头之手,但她如今不是云家的女儿,是辽王的王妃。女人家哪里有属于自己的东西。这自然都是辽王的。万万没有教唆女儿索要夫家之物的道理。再说,辽王是大秦的王爷,是皇家之人,哪有做臣子的觊觎皇家之物的道理呢。辽王会不会将这种植之法告知朝廷,这是皇上与辽王之间的事,做臣子的夹在中间,是嫌弃日子过得太过太平了吗?如今这世道,求稳才是首要的。不管哪一边赢了,都少不了咱们的太平日子过。何不关了府门,什么都不操心,太平安乐的过日子呢。”
国公爷现在真是越老越糊涂了。
虽然这话没有能说出口,这里面的意思云顺恭却也听懂了。
他良久没有说话,见颜氏的眼睛盯着窗外飘零的梧桐叶,就知道她这又是想起三娘了。
“父亲说,叫我多去庄子上看一看,我想,这样也好。我干脆就住到城外的庄子上算了。”云顺恭跟颜氏低声道。
这就是打算避出去,不打算再老爷子的眼皮底下了。而老爷子爱折腾就由着他折腾吧。
“好!”颜氏点点头,“我叫人给爷收拾东西。”
云顺恭就起身,临走了才道:“你也不要担心,三娘那边……虽然现在在漠北,但是只要明王宠爱,日子也不会过得差。”
宠爱?怕的就是这份宠爱。以色侍人,色衰而爱弛。
颜氏心里一叹,不打算就这个问题跟云顺恭继续说下去。只点点头,“没事,我知道。自己不过是胡思乱想罢了。”
云顺恭利索的带着东西和人,起程去了城郊的庄子上。
想起五娘,他勒紧缰绳掉头,上了另一条岔道。是通往烟霞山的。
到了山脚下,跟正要出门的云家远走了一个面对面。
父子二人相对而立,云家远也就是稍微躬身而已,眼里全没有面对生父时该有的尊重。
云顺恭嘴里的苦涩之味越加的浓郁,他家里还有三个儿子,一个是个莽夫,全没有半点心眼。一个懦弱加体弱,连院子也不出。还有一个嫡子,如今还不会说话走路。身体孱弱的叫人看不到明天和希望。
只有这个儿子,长得英俊挺拔。又小小年纪就管着金家的事务。精明强干,出类拔萃。
可惜,这样的孩子不能留在国公府。
“你娘呢?”云顺恭没有苛责云家远,而是低声问道。
云家远没有往详细了说的意思,只淡淡的道:“我娘出门了。不在山上。”
不在山上?
云顺恭的脸色瞬间就难看了起来,“真的走了?去哪了?”
“出去走走,去哪也说不准。遇到好的风景,许是能多呆几日。若是不喜欢了,可能不会停留。”云家远说着,就牵了马缰绳,一副急着要走,不欲多说的样子。
“是不是去了辽东,去看五丫头了?”云顺恭急忙问道。
“也许吧。”云家远没有否定,却不给肯定的回答,“接到宝丫种出水稻的消息,说不定会转道去辽东也不一定。”
云顺恭嘴张了张,很想质问一句,女人出门怎能不跟男人知会一声。可看到儿子淡漠的眉眼,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看着山顶半晌,才转身上马,“那你忙吧。以后,我再来瞧你娘。”
云家远没有说话。心里却嗤之以鼻,来瞧娘?还是算了吧。
大家各自过自己的日子挺好的。
辽东。
五娘坐在亭子里,看着几个丫头,划着船去采莲蓬,她也不管。
海石几个划着小船,在池塘里来回穿梭,竟然还时不时的玩一出相互碰撞,你追我赶的把戏。
红椒在岸上看的惊呼连连,香荽也一边给五娘剥莲子吃,一边道:“姑娘,你倒是管一管她们。看看,如今天凉了,掉进水里可不是玩的。”
五娘看了一眼,就转过头,“她们要是在这小池塘里翻了船,那就真该回炉再造了。”
红椒连忙点头,“就是!就是!一个个都是海上的猛将,在这里翻了船,那可真就成了阴沟里翻船了。香荽姐就是爱操心。”
香荽就低声道:“船划的再好,也不能像是她们那样,一个往一个身上撞啊。”
五娘扭头,又看了一眼,“撞不上的。她们的技术都相差不大。再说了,给她们一根木头,她们都敢在海里飘,这点算什么?”
说着,就又道:“等她们玩好了,再叫人下去,看看莲藕长上来没有。这东西是好东西,听说大伯母最近有点咳嗽,送回府里,叫人跟秋梨冰糖一块炖了,一天两盏,别断了。”
香荽赶紧应了一声。
红椒扭头道:“一会子我留在这里看着。姑娘,咱们什么时候回府?”
“明天吧。”五娘起身,“也该回去了。这两天的风吹到人身上有点冷了。我怕这雪下来,也就这两天了。”
还真被五娘说着了,等回了辽王府,刚安顿好,天上就飘起了雪花。
红椒从外面气喘吁吁的跑进来,“王妃!王妃!”
五娘瞪眼,“干嘛!叫魂呢?”
红椒喘了一口气,“王妃,来客人了……”
五娘将花生剥了,放在另一边的小碗了,头也不抬的问,“谁啊?哪家的夫人?要是要紧,就请客厅里坐吧。我换了衣服就出去。”
红椒呵呵的笑,“要紧!十分要紧!是金家的夫人。”
五娘一顿,“金家的夫人?辽东谁家姓金?我怎么不知道?”
红椒忙道:“金家的夫人!金夫人!”
金夫人?
娘?
五娘愕然的抬头,“你说我娘来了?”
红椒点点头,“就在大门外。”
五娘蹭一下就站了起来,然后提着裙摆,就朝大门外跑去……
第203章
满府的人就见王妃穿着一件鹅黄的小袄,一件大红织锦的裙子,像一只大蝴蝶一般,从眼前刮过,朝门外跑去。
一路上的人都远远的避开,躬身行礼,等着五娘先过去。
就有机灵的,赶紧一层一层朝里面禀报。
常江接到下面的人的禀报,就为难的看了一眼正跟几个先生商量事情的宋承明。想到事关王妃,还是硬着头皮进去了。
宋承明果然皱了皱眉,严厉的看了一眼常江。刚才已经提前跟他说过了,不许人打搅,怎么还进来了。
“主子,王妃刚才朝府门的方向跑去了。”常江缩了缩脖子,“据说,是金夫人来了。”
“金夫人?”宋承明先是一愣,然后才想起什么似得一下子站起来了。
“王爷快去,金夫人可不同于一般女流。”戴先生赶紧道。
宋承明这才快步往外走,袍角都飞了起来。
五娘一路往外跑,到了府门口,看到站在一匹黑马边的娘亲。她还是老样子,黑衣滚着红边,肃穆中带着一抹艳丽。
“娘!”五娘提着裙摆的手忘了放下,就冲着金夫人,又喊了一声娘。
“你瞧瞧你,像个什么样子?”金夫人转身,上下打量闺女。这是长高了,也长大了。只是现在穿着小衣服就往外跑,还提着裙摆,露出一双葱绿的绣花鞋来。叫人看见了可怎么好?没有体统。
这边训斥的话还没出口呢,就见这丫头欢喜的扑了过来,一把抱着了她,“娘!我想你了!娘!这回不走了吧?娘,你怎么才来?娘……娘……娘……”
一声声的‘娘’,直把人叫的心都化作一汪水了。
“好了!都已经成亲了,是个大人了,怎么还像个孩子似得。”金夫人伸手将闺女搂住,这孩子已经跟她一样高了。可却清瘦的很。穿着棉袄,都能摸到身上的骨头。脸也黑了不少。可见为了种出水稻,也是费了精神了。
宋承明从里面赶出来,就见五娘挂在金夫人身上,哼哼唧唧的而不知道说什么,他心里突然就不是滋味了。
这位丈母娘可不是好打发的。
“见过岳母。”辽王赶紧上前见礼。说完又对五娘道:“还下雪呢,赶紧请岳母进府吧。”
五娘这才从金夫人身上下来,拉着她的袖子,“娘,咱们进去说话。”
宋承明就将身上的披风解下来,往五娘身上一裹。
金夫人看了,就挑挑眉,看来两人相处的不错。
辽王府的客院,五娘挑了一个跟正院最近的给金夫人。亲自伺候金夫人梳洗。又叫人做了金夫人爱吃的。
等梳洗出来,饭菜已经摆在炕桌上了。
“炕上坐吧。”五娘拉着金夫人往炕上而去。
在辽东,天气实在太冷。即便屋里暖和,遇到关系亲近的客人,也都是先请上炕坐。炕上铺着羊毛毯子,一边放着羊皮的小褥子,搭在腿上,别提多暖和了。
“你倒是习惯了如今的日子。”金夫人看着五娘盘腿往炕上坐,就笑道。
五娘也笑,“我这才哪到哪啊?那辽东土生土长的女人,十几岁的姑娘,身上都别着旱烟袋。还有那酒量好的,都是端着碗喝酒的。我是不行。”
说着,就端着碗,陪金夫人一起吃。
清炒的小油菜,拌好的菠菜,嫩嫩的黄瓜。金夫人一时胃口大开。
“去年,没有人给我送鲜菜,一个冬天,吃什么都不香。”金夫人吃着,嘴上却道。
五娘就偷笑,“主要是您想我了。”
“美得你!”金夫人瞪了五娘一眼,“谁想你这小没良心的。嫁了人,就一心只围着人家谋划。真不知道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傻姑娘。”
“娘!”五娘就差摇尾巴了,“他对我挺好的。”
“能不好吗?”金夫人嚼着嘴里的米饭,“就凭借着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谁娶了你回去都得疼你。”
宋承明在门外刚好听到这么一句,心里不由的苦笑。人家丈母娘看女婿是越看越欢喜,怎么到了自家这里,是越看越不顺眼了呢。
他没有贸然进去,而是叫人去通传。
香荽福了福身,就起身进屋,低声跟五娘道:“王爷就在门外。”
五娘就偷眼看自家亲娘,“娘,外面怪冷的。”
“哼!”金夫人白眼一翻,“白眼狼。”
五娘知道这又是骂自己呢。怎么平白的就被盖了一个‘白眼狼’的戳了呢?
“去叫进来吧。”五娘一边看金夫人的脸色,一边对香荽道,“顺便再添碗筷过来,砂锅里的泥鳅汤好了,也一并端过来吧。”
金夫人狠狠的瞪了五娘一眼,“你害臊不害臊?”
五娘有点懵,“我又没干见不得人的事,害臊干什么?”
金夫人就看五娘,见她一脸懵懂,她倒把要出口的话给咽回去了。
宋承明进来,行了礼,就顺便也坐下,一起吃饭。
“辽东的饭菜,岳母吃着,可还合胃口?”他问的很殷勤。
金夫人夹了一筷子菜,放在碗里的米饭上,“从菜到饭,都是我闺女种的,自是合胃口的。”
宋承明一噎,这语气怎么不对啊。金夫人这样的女人要是没事找茬,那真是不好应对。
五娘就道:“娘!都不是外人,您有什么不顺心的,好好说成不成?这么阴阳怪气的,我都不习惯了。”
正说着话,香荽就端着泥鳅汤放在桌子上。五娘往宋承明面前一推,“快趁热喝。”
金夫人又冷哼一声。
连宋承明这次也尴尬了起来。不停的给五娘摇头。
五娘后知后觉的道,“这泥鳅汤有什么不妥当吗?”
在炕下坐着吃饭的大嬷嬷‘噗嗤’的笑了一声,转头对金夫人道:“主子,姑娘并不懂。”
什么不懂?
五娘疑惑的朝宋承明看去,宋承明用口型说了两个字——壮阳。
五娘的脸腾一下子就红了。她保证,她并不知道这个。
只是突然想吃泥鳅汤了罢了。今儿炉子上恰好炖着这个汤。宋承明在外面站了半天,进来的时候,身上还带着雪呢。喝点汤暖一暖怎么了?
谁知道会闹出这样的乌龙来。
这乌龙还闹到了亲娘面前,怎一个尴尬了得。
可话说回来了,丢脸丢到亲娘跟前,总比丢到外人面前强。
她抬手搓了一把脸,瞬间就恢复正常,对宋承明道;“赶紧喝,趁热。”
宋承明的手都有点抖了。这会子他猛然想起来,两人没按照约定,等到五娘及笄才圆房。这事是自己理亏吧?
五娘给了他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就又笑着看自家亲娘。
金夫人嘴上啧啧两声,自己的闺女脸皮厚成这样,自己这个当娘的还能说什么。
静静的吃了饭,金夫人倒主动说起了流民的事。
“安置流民,若是需要帮忙就说话。不要跟我客气。我过来,就是怕你们有为难的地方。”金夫人转头看宋承明,“当然了,咱们一码归一码,帮忙不是无偿的。”
就这已经叫宋承明大喜过望了。
金夫人摆摆手,“金家往年,都会用私盐,兑换一部分陈年的粮食,包括麦麸糠皮。”
五娘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事。但不得不说,这个办法是极好的。银子有时候,就是个没用的东西。人快饿死了,躺在银子上买不来一粒粮食,这就是白搭。
这应该是金家看天下局势不好,才收拢上来的。如今却拿出来给辽东安置流民,五娘心里怎能不酸涩。说什么是有偿的帮助,不过是叫自己心里好过点罢了。
流民越多,开垦的荒地就越多,收上来的赋税就越多,兵员和给养也越充足。
这对辽东来说,意味着什么,五娘和宋承明心里都有数。
只要这一拨流民安置妥当了,那么之后,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流民涌进辽东,要不了几年,辽东就是另外一幅景象了。
“不知道我辽东有什么是金家需要的?只要您开口……”宋承明赶紧表态。
金夫人点点头,“你们辽东以后所产的稻米,全都卖给金家,或者委托金家兑换更多的粗粮陈粮来。”
细粮金贵,百姓是不吃了。都是买了再买粗粮。
宋承明恭敬的对着金夫人鞠躬。这不是跟他做生意,而是人家帮他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能兑换粗粮,这就解决了辽东粮草不足的问题。这天下,谁也不能像金家这样,店铺遍及大江南北。这些力量汇聚在一起,他再无后顾之忧了。
五娘抬头看着金夫人,“明年!等明年,我们送给娘一份大礼。一份您想不到的大礼。”
金氏看着五娘就笑:“好,我等着。”可看她的样子,却是完全没有往心里去。
宋承明留了母女俩说体己话,转身出去。他急着跟幕僚商量事情。
五娘让人将炕桌收拾了,跟金夫人一起躺在炕上,手拉着手说话……
第204章
“娘,这次就不急着回京城了吧?”五娘拉着金氏的手,轻轻的摇着。
金氏靠在软枕上,看着依偎在一边的闺女,就笑道:“怎么?你现在也是有夫婿的人了,也应该是不需要娘了。还管我急不急着回京城做什么?”
“谁说的?”五娘蹭一下坐起来,“娘啊!你这样说,可太伤我的心了。”
金氏轻哼一声,拍了五娘一下,“就会说好话糊弄我。”
五娘就不好意思的笑,“他对我真的挺好的。您别总对他阴阳怪气。”
金氏点了点五娘,“小没良心的。你年纪小,不懂事。他难道年纪也小,也不懂事?”
五娘就小心的看向金氏,“娘啊,您是不是知道什么了?”
金氏就端着茶喝,眼睛都不抬的问道:“知道什么?我能知道什么?”
当然是自己跟宋承明已经圆房的事。
五娘就偷眼看金氏,然后小心的道:“这事,责任不全在他。我那天喝醉了。”
“喝醉了。”金氏就看向五娘,“你喝醉了,他没醉。要是没有贼心,为什么不去别的屋子安置?”
五娘顿时语塞,吭哧吭哧的说不出别的话来。
“你怎么这么不知道爱惜自己。”金氏想起来就气,“房事过早,不管是对男人还是女人,都没有好处。你还说他对你好,就是这么对你好的?什么情不自禁?只要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才会信这些鬼话。”
五娘心说,我也不是什么小姑娘了。跟美男子住在一起,还是正儿八经的丈夫,不干点什么,心里也还真是有点痒痒的。
不过对着已经真的发怒的娘,五娘果断的缩了脖子,“我们不急着要孩子。”
只要不生孩子,应该问题不大。
“你还都是个孩子,要什么孩子?”金夫人更怒,“等到二十以后,再说要孩子的话。这是金家祖上定下来的规矩。”
呵呵。
这位老祖还真是什么都给后人想到了。
五娘点点头,“如今不太平,不定什么时候又要上战场的,有了孩子就有了弱点,我们真没急着要孩子。”
有了孩子就有了弱点这一句话,一下子撞进了金氏的心里。
她就是那个被孩子牵绊了十几年的人。
五娘,也确实是自己的弱点。
而这个孩子,在以她的方式,快速的成长了起来,如今,不光不是她的弱点,还是她乃至金家的希望。
金夫人满肚子的脾气,看着已经知错,不知道该如何叫自己消气的孩子,发不出来。
她的手举起来,五娘又缩了缩,以为要挨打的。金夫人却把手放在了她的头上,一点一点的抚摸她披散下来的头发,“头发养的没有之前的好了。”
五娘心里一松,就笑道:“整天忙的,也顾不上这些。”
“不管什么时候,女人都得先照顾好自己。”金夫人轻声道,“男人永远都是视觉动物。不管现在有多情深义重,等有一天他大权在握,有一天你容颜渐老。你还能剩下什么呢?”
五娘的心一下子就漏跳一拍,总觉得这话像是另有一番感触似得。她抬手挠挠头,“您这是怎么了?”难道是老叔看上了别人?不能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