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权将-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官员铁打的梁家。

梁省压低声音道:“应该没问题,那人认识我们的人?”

“我们的人?”梁山有点疑惑的看着梁省,梁省也是梁家的远房亲戚,梁山照顾他们不少,梁省是怎么也不会欺骗自己。

梁省显然很谨慎,摇摇头不说话,用手在梁山手心画了一会,梁山惊讶的抬起头看着他,不敢相信问道:“竟然是他?竟然是他?”

再三的重复,证明了这个消息是那么的恐怖。

梁省点点头,道:“不错,上次送那胡人过去均州时,张大人也曾经说过这么一回事,只是老爷可能不记得了?”

“竟然是他,竟然是他。”梁山用力揉了揉疲倦的脸,努力让自己看起来自然一点,道:“你把内应叫过来。”

梁省答应而去,不一会儿带来一个的汉人,夜里分不清来人的模样,只是隐隐约约的看得出此人身材非常高大。

“那人有事不能现身,还请梁老原谅则个,在下黄铁头,愿意为梁老带路。”高大的汉子虽然拱手,但动作迟钝,明显是一个粗鲁之人。

“你家尚有妻儿父母?”梁山突然问道。

黄铁头愣了一会,才道:“梁老放心,在下身世清白,孑然一人。”

“请问黄壮士跟那人是怎么认识的?”梁山不得不提起精神,这件事非同小可,梁山可不想砸在自己手上。

黄铁头挠了挠头,不好意思道:“那人弄得一手好菜,我跟他两人吃喝惯了,这不就认识了?”

“想不到那人竟然有这等本领?”梁山愣了一下,才道:“那人让你过来之前有没有说过什么?”

黄铁头更不好意思了,腼腆道:“在下本是汉人,只是无奈才当了鞑子兵,那人说过只要我诚心为大宋做事,会有人把在下的名字刻在那均州的纪念堂里,也算是认了祖宗。”

“好,好,那有劳黄壮士了。”梁山连忙道歉:“鞑子细作猖狂,还请黄壮士见谅,此事应是均州张大人安排,老夫谅他也不敢忘记黄壮士今日之功劳。”

“哪敢,”黄铁头笑了笑,道:“自从在下决意走上这条路,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些许委屈在下还没曾放在眼里,既然是张大人之事,在下就放心了,在下就算是丢弃了这身皮囊也一定为大人效命。”

“好,好,好。”梁山连续说了几个好字:“黄壮士果然是快言快语,不知万山现在情况如何?”

黄铁头摇头,道:“说实在话,在下只不过一介小卒,具体情况怎么会了解,不过张贼头虽然带走了部分骑兵和水师,但万山大营外表看起来跟平素倒没有什么区别,军营里也是戒备森严,看不出异常。”

“张贼头不在,那军中以谁为尊?”梁山谨慎问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有时候能不能保住性命,就要看这些细节了。

黄铁头还是摇头,抱歉道:“梁老请恕罪,在下实在不清楚。”

梁山沉思片刻,让一个小兵知道军中大事实在是太为难他了,只好道:“既然这样,那先请黄壮士带路。”

黄铁头尴尬笑了笑,道:“梁老有请,在下实在惭愧。”

梁山自然不会在意,于是众人跟在黄铁头身后,穿过了几条小路,又在山路中穿梭了好一段时间,直到半夜约莫三更时分,众人眼前才豁然开朗,原来他们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江边,黄铁头做了手势让众人停下来,道:“前面就是鞑子的水寨了,不知梁老可准备好了?”

梁老点点头,道:“已经有所准备,今晚有劳黄壮士了,还请黄壮士尽快回营以免被怀疑,还请黄壮士日后多加小心。”

黄铁头知道自己的身份,点头道:“梁老请放心,在下保命的本领还是有点,自信不会被鞑子发现。”

梁山看着黄铁头离开,才让身后的护院武士取出各种工具,很快,一架精巧的投石机竟然出现在眼前。

牛富得意的笑,牛富得意的唱,牛富得意得已经分不清东南西北,他得意的原因不是因为攻下了几座堡垒,而是因为攻下几座堡垒缴获了不少战马,平山堡攻破后之所以迅速被收回,不是因为宋兵无能,仅因为平山堡里囤积了将近五百匹战马,加上其他五座堡垒的战马,算下来一个晚上竟然缴获了将近一千匹战马。

一千匹战马。对于已经穷得害怕了的牛富,那简直就是一笔可观的财富,暴富之后的牛富,差点得意忘形起来。

当然,牛富率领的樊城守军死伤也非常惨重,特别是昨天夜里被鞑子重新占领的中和堡,驻守堡垒的一个指挥,将近三百人竟然只有不到一百人逃生,其他将士全部阵亡。

据逃生的士卒说,攻击中和堡的鞑子将领异常骁勇,完全是不畏死的打法,再加上被土罐子炸开的堡垒还没有完全修复,被鞑子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在鞑子人数占优的猛攻猛打下,防守中和堡的指挥使只好命令守军突围,自己却战死中和堡。

到了白天,剩余的堡垒全军受到鞑子的攻击,幸好防守的守军准备充足,又抱有必死之心,竟然坚持了下来。但此时的牛富,并不在樊城内,也不在刚刚收复的堡垒中,牛富越过刚经历戮战的大名堡,再往前不到五十里路,就是鞑子张弘范的汉水防线所修建的水栅,水栅两旁更是修建了巨大的水寨,水寨里停满了鞑子的战船。

快,再快点。

牛富低声吆喝,他身边是气喘吁吁的朱信:“大人,太危险了。”

“呸,有徐麟在,樊城至少可以坚守半个月。”牛富大咧咧道:“给老子快点,要是误了老子的大事,莫怪老子无情。”

朱信苦笑,道:“大人,末将说的是大名堡,看来鞑子是狠下心来非夺回这几座堡垒不可,万一大名堡被夺,那不就是断了我军退路?”

“断了老子的退路?”牛富大笑:“老子什么时候说要从大名堡退回樊城?”

“那……”朱信一下子惊呆了:“大人是要突围?”

“突个屁,”牛富笑骂道:“占领了六堡,每座堡垒至少需一个指挥去防守,这样就没了三千人,樊城至少也要留三千人防守,你我身后跟了不到三千人,你让老子拿什么去突围?”

“那大人?”朱信正要追问,却看到牛富脸色变了变,顺在牛富视线方向看去,只见南面一团火焰在空中飞舞。

“奶奶的,快,给老子再快点。”牛富大喝:“朱信,老子让你准备的火油都准备好了吗?”

“大人请放心。”朱信道:“都用皮囊装好,弟兄们带着呢?”

“可给老子小心点,还有土罐子你要亲自给老子带好。”牛富舔舔嘴巴:“那东西够味。”

朱信苦着脸:“大人,土罐子这么重,一个人怎么带。”

“老子可不管。”牛富发挥超级无赖大法。

“好,很好。”主帅阿术听到樊城守军出兵连陷六堡时,不由抚掌大赞:“总算出来了?”

刘整皱了皱眉头:“宋军水师在灌子洲与我军纠缠,樊城又冒险出兵,会不会是宋军有何阴谋?”

“宋军还能有什么法子?”阿术有点不悦,好不容易等到一次出征的机会,刘整就过来搞混,这人什么都好,就是有点疑神疑鬼。

刘整取来地图,指着地图上六堡的位置:“大名堡,中和堡在樊城北面,现在都已经被宋军攻陷,我怕樊城的宋军会以此为突围之方向?”

“宋军会突围?”阿术不敢相信的看着刘整,摇头道:“在宋廷没有圣旨之前,我不相信宋军会突围,再说襄樊两城唇亡齿寒,襄阳一旦失去樊城呼应,我大元要取之易而反掌,我相信樊城的宋军不会突围。”

“而且,丞相用兵向来谨慎,樊城北面更有张弘范的汉水防线,丞相的北方防线,樊城守军即使敢突围,也要先经过他们两关。”

刘整不由暗中佩服阿术对局势的掌握,看来这个外表粗狂的大将能得到大汗重视,绝非简单:“大帅解惑,末将惭愧。不知大帅认为宋军为何冒险出城攻陷几堡?”

阿术皱了皱眉头:“六月时,张弘范曾上报言均州有义勇三千袭击汉水,后来我们也知道率领均州义勇的正是搞得史天泽丞相和阿里海牙鸡飞狗跳的张贵。”

“现在正值丞相与张弘范出兵均州之时,”阿术话中带了几分机警:“我担心两人会中了那汉人张贵的诡计?”

“还请大帅明示。”纵使刘整也是千年难得一遇的汉奸,但也被这复杂的局势搞迷糊了:“这均州危机,怎样也轮不到樊城守军去救援?再说经过几年围城,樊城守军最乐观估计也不到万人,即使牛富全军尽出,也难以牵制丞相和张大人的行动?”

“错了。”阿术脸色更加沉重了:“襄樊,粮食不足,物质不齐,军备不整,宋廷也好几次计划向襄樊援助,但都被我军拦截……”

“大帅是说,樊城出兵,是为了接应均州援军!”刘整大惊:“那丞相和张大人他们不是……”

“正是,”阿术抚掌:“好大的胆子,好周密的计谋,灌子洲的宋军,估计也是为了扰乱我军视线吧。”

“那,那……”刘整惊呆了。

“来人,马上通知丞相。”阿术刚说完,马上摇头,道:“算了,还是武仲你跑一趟,一定要阻止均州物质输入襄樊。”

“还有,据探子回报,知襄阳府兼京西安抚使吕文焕最近整日向南恸哭,他也是你老朋友了,有机会不妨见上一面。”阿术神秘说道。

刘整愣了一会,连忙道:“末将遵命,只是灌子洲之敌?”

“既然明白了宋军的意图,灌子洲之敌只是皮毛之损而已。”阿术摆摆手道:“让他们骚扰去。”

第一卷 襄樊 第一百二十四章 襄樊风云(4)

第一百二十四章襄樊风云(4)

“大人,均州,均州……”王惟义话还没说完便嚎啕大哭:“均州,均州……”

“混蛋,”张弘范一直强忍的怒火瞬间爆发,手中马鞭狠狠抽在王惟义身上:“给老子好好说话,均州到底怎样了?”

“均州,均州……”王惟义不由跪在地上,抱头痛哭却说不出话来。

张弘范大怒,一脚把他踢到地上,经过无数次爆炸后,张弘范决定与王惟义兵分两部,由王惟义率领先锋300骑直奔均州,另外张弘范率领后军成散兵线缓缓跟在后面,果然身为先锋的王惟义顺利到达均州,却让他看到一个不敢相信的事实。

由于张弘范成散兵线行军,一路上骑兵伤亡成直线下降趋势,但宋兵却仍然不死心,即使只有一个骑兵踏进轰天雷的爆炸范围,宋兵也抱着同归于尽之心点燃轰天雷的引线。

虽然骑兵伤亡不大,但轰天雷爆炸的巨响毕竟会使得战马受惊,自己虽然放出警戒,派出探子,然而却总不能先一步发现他们,树洞里,地洞下,丛林旁,杂草中,甚至连乱石之下都是宋兵埋伏的好地方。

负责点燃轰天雷的宋兵,都抱有必死之心,明知道点燃轰天雷的引线便会被虎视眈眈的鞑子马上发现,但却毫不犹疑在最合适的时机给自己最大的损失,被发现后又是第一时间就跟骑兵拼命,有时候还能出其不意杀了一两个骑兵,把张弘范气得牙齿痒痒。

“张汉贼,你以为就你赢了吗?”王良大笑:“老子就是黄石谷伏击你的人,可惜你这个没祖宗的人看不到,大火烧得真干净啊。”

“杀了他。”张弘范再也不看一眼,两军交锋,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张弘范从他们的眼神中已经看出他们是死士。

“静。”这是均州给张弘范的第一感觉,先前由王惟义带来的骑兵早已经守住了城门,然而纵使这样,张弘范还是感到一片寂静。

“荒凉。”这是均州给张弘范的第二感觉,是的,竟然是荒凉,一个偌大的城市,仿佛是长时间没有运转的装置,就这样静静的摆在角落,任凭尘埃掩盖。

均州城门很干净,张弘范没有看到任何战斗的痕迹,看着大门空开的均州城,张弘范终于隐约听到一些声音。

难道就是这样吗?张弘范仿佛定了神一般,死伤数百人,损失战马上千,经过将近三天的艰苦跋涉,弩箭的袭击,大火的焚烧,轰天雷的爆炸,难道这就是结果吗?

看着疲倦的骑兵,看着盔甲破烂的骑兵,看着被轰天雷炸得满头灰土的骑兵,张弘范喉咙一甜,差点没吐出血。

“大人,均州城,城门大开,没有任何一个宋兵。”王惟义艰难说道。

张弘范心中大怒,一股酸气涌上来:“谁说没有宋兵,谁说没有宋兵。”

“爹爹,爹爹。”张青青心中非常害怕,看着陌生的张弘范,大声喊道:“爹爹,青青好怕,青青好怕。”

张弘范这才喘了一口气,用手摸了摸张青青的头,看着空无一人的城门,还有就是空荡荡的均州城,自己,算是败了吗?

“大人,请准许我等为弟兄们报仇。”张弘范身边的侍卫突然大声喊道。

“大人,请准许我等为弟兄们报仇。”骑兵突然焕发出热烈的激情。

张弘正大惊,他很清楚这句话的意思,看来这些早已经被激怒了的骄慢的骑兵,心里已经有了屠城的打算:“九哥,九哥。”

张弘范大怒,右手长矛迅速向身边的侍卫横扫过去,身边的侍卫还没来得及反应,长矛已经把他扫落地上,他的尊严不允许事情就这样结局:“都给老子住口,没有老子的命令谁敢吭声。”

以怒立威,这是压低怒气的最好方法,若放任下去,整座均州城将会变成屠场。

不得不承认,张弘范作为灭宋的急先锋,最大的功臣之一,他在战争的过程并没有以杀戮为主。史书曾记载皇帝、皇太后投降后,浙东一带曾发生了“叛乱”,按蒙古人的惯例,降而复叛,又杀了使臣,又焚烧了招降书,是要屠城的。然而张弘范的良心不允许他执行蒙古人屠城的习惯法,只杀了几个为首的人,就了结了此案,总算保全了一城人的性命。

张弘范属于标准的官二代,又有河朔豪士,自身武艺强悍,现在杀性之下,如发雷霆之威,所有的将士还真不敢吭声,再就是张弘范治军之严,在整个大元朝中也算是鼎鼎有名,顶风作案之事向来最令人讨厌,所以将士们还是乖乖的选择不吭声。

“跟老子进城。”张弘范板着脸,不怒而威,众人虽然疲倦,但见张弘范示威,虽然没有杀人,但众人心中已生惧意。

“放心,老子绝对不会亏待你们的。”张弘范淡淡说道,总算让身后的将士松了一口气。

均州城很小,横竖几条街道而已,但道路清洁,道路两旁的房屋虽然矮小,但焕然一新,看起来曾经很用心修葺。

“九哥,”张弘正策马来到张弘范身旁,低声道:“那人每逢七日,便使士卒到城内帮百姓干活,或修葺房屋,或修葺道路。”

“哦,”张弘范皱了皱眉头,实在想不出那人为了讨好百姓,竟然想出这样的法子,要知道士兵就是为了打仗,怎么能干这些活呢?

“那是什么?”远远的看到一个高大的石碑,张弘范有点好奇问道。

张弘正尴尬笑了笑,道:“那就是所谓的纪念碑,纪念碑旁边的是纪念堂。”

“什么纪念碑?什么纪念堂?”张弘范倒有几分奇怪了。

“那是,那是。”张弘正看着一眼好奇的张弘范,只好继续说道:“那人为了纪念死去的将士修的,据说还得到宋廷的同意。”

“什么!”张弘范大惊,触角敏锐的他马上看出了其中的意义:“你是说修的是那是死去的将士的石碑和祠堂。”

“差不多就是这样。”张弘正点头,张弘范说得很对。

“这是什么一个人呢?”张弘范却没有想象中的愤怒,依然是默默的牵着马走在整洁的街道上。

知府衙门位于城东的一角,张弘范策马过去还不到一刻钟时间。知府衙门看起来更加寒酸,破旧的木门仿佛一推即倒,衙门两旁却挂着一副苍劲有力的对联,上联是:文官不爱财,下联是武将不怕死,横幅却是四个大字:公平公正。

“哼,”张弘范冷笑,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来人,把衙门给我撞开。”

然而,根本不用,张弘范话刚说完,衙门大门仿佛听到他的话一般,咯吱一声,竟然缓缓打开,一个须发洁白的老头,穿的是班头的制服,像是没有看到张弘范一般,一边自言自语道:“今天是礼拜天放假,凭什么让我一个老头值班。”

“礼拜天就是七日中的第七日,那人曾经下令衙门七日休息一日。跟宋廷有所区别。”张弘正如称职的解说员,一看到张弘范皱眉头就连忙说道。

宋朝的节假日安排,自然与今天有所不同。但细看还是有些跟今天一样。

宋朝有五个大黄金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天庆节。天庆节其实是宋真宗定下的节日,据说他老人家在位时,天上掉下一封信,信上写了一些话,大意是夸他这皇帝当得好,可以万寿无疆。宋真宗一高兴,就把那天定成“天庆节”,号召全体国民在那天集体放假,普天同庆。

宋朝有更多的小黄金周:夏至,腊八,七月十五鬼节,九月九重阳节,二月二中和节,到了皇太后过生日那天,叫做“天圣节”,还是要放假三天。一年至少六个小黄金周。

而且宋朝的春节假期安排得特别有人性化,宋朝人春节放假,原则上大年初一前后各放三天,也就是说,从腊月二十七抑或二十八开始放假,到正月初四开始上班,比我们现在合理得多吧?

更爽的是,宋朝的春节假期特别长。前面说过,宋朝的春节也是七天假,似乎并不长,可是宋朝的春节假期经常跟其他假期连在一块儿,这一连,就成了长假。

比方说,宋太祖赵匡胤的爷爷是腊月初七死的,宋朝皇帝把这天定成节假日,前后放假三天,从腊月初六放到腊月初九。到了腊月初十,还没上班呢,宋仁宗的母亲章献太后过生日,又放假三天。

好吧,等章献太后的生日刚过完,冬至又到了,再放假七天。紧接着天庆节,又放假七天。然后春节到了,再放假七天。春节期间,皇后生了个小太子,皇帝一高兴,又给了三天假期。

这三天假期刚过完,人也疲倦了吧,然而元宵节又到了,再放假三天。这样一个在宋朝上班的人,他的春节假期常常从腊月上旬就开始了,到正月中旬才告结束,满满当当一个多月。

但有一点我们比宋朝人要幸福,我们每七天当中有两个休息日,叫做“周末”。宋朝人每十天当中才有一个休息日,叫做“旬休”。也就是说,宋朝人每工作九天,才能休息一天;而我们每工作七天,就能休息两天。

第一卷 襄樊 第一百二十五章 襄樊风云(5)

祝:中国情人节快乐,祝:元宵节快乐。最后向大家拜一个晚年。

@@@@

“大胆老头,见到我大元朝万户大人还不下跪,是不是想找死。”张弘范身边一个侍卫大声喝道,可不能堕了大元朝的威风。

老头不但眼瞎,还是耳背,隐约听到有声音,晃悠悠的转过头,沙哑苍老的声音无奈道:“这位乡亲,今日是礼拜天,大人不审案。”

“什么审案不审案,”侍卫老羞成怒,拔刀相向,怒喝:“给老子把你们的狗官叫出来,我们大人要见他。”

“没,没有,”老头仿佛感受到来人的怒意,踉跄退了几步,道:“我们这里没有性苟的知府,我们知府大人姓陆,叫陆大人,陆大人可是一个好官。”

“你,你,”侍卫处于爆发的边缘。

张弘范向张弘正努嘴,张弘正连忙上前,拉开侍卫,用手在老头面前晃了晃,想不到老头慢吞吞道:“不用试,是瞎了,只是大人说我还没有六十岁,还不能致老还乡,要是提前致老拿的银子就少很多。”

张弘正尴尬的退后几步,来到张弘范身边,附身道:“九哥,是真瞎。”

“你带人进去搜一下,小心点。”此时的张弘范已经完全冷静下来,恢复了往日的沉静,低声吩咐,然后把张青青拉到身边,一路上的袭击已经让张弘范的警惕提到最高。

老头眼瞎耳背,但感觉却灵敏得很,感觉到不对,大声道:“大人不在,你们不能进衙门,要是不见了东西,我老头是要受罚的。”

想不到一切安静得很,张弘正很快出来,板着脸一声不吭,来到张弘范身边,才道:“里面收拾得很整齐,看不出情况,但官印不在。”

“你们陆大人去哪里了?”张弘范突然问道:“我叫张弘范,是你们陆大人的至交,今日确是有事前来拜访大人,还望老人家指点。”

“大人下乡去了。”老头叹气,道:“最近刁民特别多,下面的人收不上税,可怜我一个老头,都一个月没拿饷银了,唉,人老了,没用了,也就混口饭吃。”。

“那你们通判呢?”张弘范沉着脸。

“赵大人,赵大人也去了。”老头苦着脸,道:“没办法啊,刁民太多了,所有的人都去了,所以才轮到我老头看守衙门,这帮龟孙子,也不体谅一下老头都一把年纪了,我容易吗?。”

“叔叔,怎么均州人这么少?”张青青突然好奇问道,其实张青青的本意却是想知道那人住在哪里,只是她一个女孩子家不好意思问,只好从侧面进攻步步为营。

张弘正也觉得奇怪:“即使是因为我军进城,但百姓也应该躲到屋子里,我看不少房屋都是空的,而且均州应该不止这么少人才对?”

张弘范显然听到了他们的对话,指了旁边一间较大的房子,道:“进去看看。”

侍卫已经被张弘范刚才的愤怒镇住了,哪里还敢乱说话,直接跑过去推开大门,然后到处看了一下再把张弘范请进来。

只见房间收拾得有点仓促,但贵重的物品已经搬空,奇怪的是厨房里的大米一颗不剩,连续看了几家都是这样,张弘范不由陷入了沉思。那人不但提前预测到自己袭击均州,还提前做好了准备,动员百姓出城避战,这一战,自己算是完全输了,但自己不愿意就这样输掉,或许自己挽回的机会。

“给我把人都找来。”张弘范黑着脸,所有人都可以看得出他心中的怒火,事情的发展实在是太出于意料之外了,张弘范破城不少,却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情况。

“到纪念堂广场。”张弘正连忙道:“那里比较宽。”

很快,均州城内响起了呐喊声,惊呼声,哭声,求饶声,张弘范却充耳不闻,看着高大的石碑和雄伟的纪念堂,脸色越来越黑。

然而,人数之少出乎张弘正意料之外,等城内空下来之后,石碑前的广场还不到五千人,会场上乱成一团,小孩的哭声,老人的惨叫声,年轻人的愤怒声,还有女人的惊恐仿佛凑成了一曲乐章。

张弘正看着骚动的人群,突然指着一个驼背的老头:“黄老头,这是怎么一回事?”

“公,公子说的是什么事,小的不知道。”黄老头显然是已经认出张弘正,只是还不知道他的身份。

张弘正上前一步,拉着黄老头,道:“人,人都去哪里了?”

“人,人都在啊。”黄老头声音有些颤抖。

张弘正又不是傻子,况且又在均州城生活了这么长时间,当然知道应该有一部分人离开均州躲避战火了:“黄老头,别跟老子装糊涂。”

黄老头见张弘正动怒,一下子慌了,“噗通”一声跪下去:“公子,求求你就别问我,你不念在老头给给你炒菜陪酒,不念在我老头家里还有八十岁的老娘,你也要念在老头之前给你介绍丽春院的小红啊。”

张弘正涨红了脸,差点没挥拳打过去,回头看去,却见大哥张弘范真沉着脸看着高大的石碑,张弘正狠狠瞪了黄老头一眼,然后向张弘范走过去。

平素虽然在均州出入,但张弘正也是今天才能近距离看清石碑的样子,两层须弥座承托着高大的碑身。碑身约高一丈、款半尺、厚十寸,正面镌刻歪歪斜斜的几个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初看几个大字有点突兀,但细看却显得非常大气。

走到背后,背面写着几行碑文:

在抗元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建隆元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大宋立国和人民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碑身东面刻着一副浮雕,上面写着“襄樊风云”四个大字,下面用小字体刻着杀戮战汉水、夜袭工场、诱击水师等一些内容,有些字显得还很新,分明是刚添上去不久。而在碑身的北面,雕刻着一副有点奇异的浮雕,有貌似京都酒馆的小楼,但却比那小楼要高很多,也雄伟得多,有类似轿子的马车,但却不用马拉,还有各种在天空上飞翔的东西,张弘正看得也是一头雾水,幸好上面写的两个大字张弘正还算认识:未来。

在石碑正前方不远,便是一座雄伟的建筑,建筑正前方写了三个大字:纪念堂。

张弘范黑着脸,也不管张弘正他们,向大堂里走去,纪念堂外有数十根白色的明柱,柱子刻有各色的花纹,屋顶有两层玻璃飞檐,檐间镶葵花浮雕。基座有两层平台,全部用闪亮的大石头砌成,四周环以青花饰栏杆。

大堂正前方雕刻着几个大字:抗元英雄纪念堂。纪念室内面积非常大,正面是一排排步梯,步梯上摆放着很多石头刻成的小盒,张弘范细细看去,竟然每个小盒都刻有一个名字:朱大长、杨波、杨小二、黄晓贵……

小盒里装着各色东西,有破旧的衣服,有破烂的武器,杨波的小盒子里装的却是一杯水,纪念堂两旁刻着几幅巨大的浮雕,左手是一副巨大的地图,张弘范粗略看了一下,整个人都惊呆了。

他只能隐约看得出大元帝国的位置,但除大元朝帝国外,地图竟然还刻有很多很多他从来没有听说过的陆地,上面有红色的字写着:亚洲、欧洲……

在浮雕最上面,写了两个大字:地理,随后写着四个小字:世界之大。

张弘范沉着脸看完,然而当右边浮雕入目的瞬间,张弘范竟然隐隐感觉到几分害怕,只见右边第一幅浮雕刻着一个巨大的圆球,细细看去,圆球上面刻的正是刚才左边的那副地图,圆球上备注了一行小字:地球,我们的家园。在圆球旁边的第二幅浮雕,刻的是一个大圆,周围有几个小圆,其中最大的那个圆球上的备注写着:太阳,我们的日。张弘范细细看了一下,其中一个小圆就是旁边的写着地球的两个字的圆,而这个小圆旁边有一个更小的圆,备注上写着:月。

在这幅浮雕旁边,又有一副更大的浮雕,浮雕上写着两个字:宇宙。在这幅浮雕上,张弘范竟然找到了备注“太阳”两个字的小圆。

在三幅浮雕最上面,写着两个大字:天文,然后写着四个小字:宇宙之大。

“九哥,九哥,你怎样了?”张弘范恍惚听到张弘正叫他的声音,转眼看去,自己身边已经围了一圈人,自己的宝贝女儿张青青正焦急的看着自己,眼泪已经湿透了脸颊。

“天瑞,怎样了?”陆秀夫放轻脚步,慢慢的走到文漳后背,隐约听到他的牙齿咯咯作响,心里知道他害怕。

文漳颤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