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权将-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逐渐变得保守起来、嗜利和黩武这些汉人王朝皇身上的缺点同时也在他身上表露无遗,当初三大汉人世候世家,张家、董家、史家,如今在朝中还有几人?张弘范兵败独松关,仅存的张宏略等张氏也成了替罪羔羊。
至此,朝廷上所谓的三大汉人世候全部被清理一空,不能说这是忽必烈故意所为,但落井下石、借刀杀人却是用到。如石天麟这些流着汉人的血的假蒙古人也变得谨慎起来,说不定忽必烈什么时候把屠刀架在他们头上,那他们也只有哭的份上了。
所以石天麟答应下来,却连忙说道:“末将请求安西王忙哥剌坐镇中军,也好振我军士气。”
想到安北王那木罕成了俘虏,忽必烈不禁迟疑了片刻,要是再送进一个儿子,那倒是有点心痛,他有十个是儿子,但也不代表他愿意看到自己的儿子深陷囫囵,大儿子早早就死翘翘了,若是再死多一个儿子,终究会心痛,但他毕竟是成大事之人,知道石天麟的顾忌,点头道:“石爱卿所请,朕准了。”
石天麟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连忙谢过天恩。忽必烈建立元朝,骨子里头推行的就是大种族主义精神,一种二元政策,这种策略的妙处是取决于人们把忽必烈看成是成吉思汗的继承者大汗呢,还是把他看成中国19个王朝的继承者、天子呢?
从蒙古人的观点来看,他在原则上始终如一地维护了成吉思汗帝国精神上的统一。作为至高无上的汗,即成吉思汗和蒙哥统治的继承人,他坚持不断地要求成吉思汗各大封地的服从,每一块大封地都成为一个自治汗国。为强制使窝阔台家族和察合台家族作出这种服从,他的一生是在蒙古的战争中度过的。波斯对他来说只是他的帝国的一个省,那儿由他的弟弟旭烈兀统治,在他的眼中,波斯汗——旭烈兀、阿八哈只是一些从属的汗,即高级总督伊儿汗,他们要得到他的任命,并与他保持密切联系。
忽必烈这个拥有中原的人,原则上还是突厥斯坦和蒙属俄罗斯的宗主,以及伊朗事实上的宗主,确实如马可?波罗所说,是真正的“大君主”,“从亚当时代至今,世界上曾有过的、统治着人民、土地和财富的最强大的君主”。
然而当忽必烈在中原的其他地区成为成吉思汗的继承人时,在中国,他企图成为19个王朝的忠实延续者。其他的任何一位天子都没有像他那样严肃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他恢复的行政机构治愈了一个世纪之久的战争创伤。金朝灭亡后,他不仅保留了金朝的机构和全部官员,而且还尽一切努力得到了当时任职官员们的每个人的效忠,然而事实告诉他这并不是一件可能之事,在征服土地之后,他也想完成对人们头脑的征服,他想获得的最伟大的名声也许不是“他是世界上第一位征服中原的人”,而是“第一位治理中原的人”。
交通问题,对这个庞大帝国的行政和物资供应是如此重要,受到了忽必烈的密切关注。他修复帝国道路,并在可能栽种的道路两旁种上树遮阳,在每隔一定的距离上建商旅客栈。20多万匹马分发给各驿站,用于帝国邮政,不可否认,这确实是全所未有的一件大事儿。
为保证大都的粮食供应,他修复和开通了大运河,使大米经运河从两淮运往都城。为了备荒,他恢复了国家控粮的政策,这一政策在汉人时期很早就制订起来,王安石使之完善。在丰年,国家收购余粮,贮藏于国仓。当荒年谷价上涨时,开仓免费分发谷物。
然而忽必烈并不是万能的主,在财政方面他简直就像一个低能儿。在汉人的各种制度中,忽必烈发现了“钞”,或者说纸币的用途。他把钞票引入流通领域,并使它成为财政的基础。早在十几年前他颁布了一条法令,公布了用纸币代替金银、铜钱。他的第一任“理财”大臣是不花剌的穆斯林赛夷阿札儿,他似乎把钞票的发行维持在合理的限度内。随后继任的几位大臣们开始轻率行事,先是河中费纳客忒人阿合马,后是畏兀儿人桑哥,他们两人实行无限制的通货膨胀政策,使钞票贬值。在聚敛钱财时,他们采取多次兑换钱币的方式和建立了重利专卖的办法。
忽必烈既然定下策略,众将自然需要去实施,然而忽必烈既然当上了中原土地的皇上,中原大地的第十九位天子,自然需要临退朝之前说一句“有事起奏、无事退朝”的闲话,想不到还真有人不识大体,都元帅阇里帖木儿突然上前问道:“直沽有传道之人,言北斗星、紫微星相争,惹得大批愚民聚众,还请大汗下令处置这等胡言乱语之人。”
忽必烈毕竟是一个大帝国的首领,对一切宗教都很宽容,忽必烈甚至一度恢复了成吉思汗关于屠杀牲畜的规定,但这一规定是与穆斯林习俗相违背。此外,他对佛教徒的同情,使他在短时期内对佛教徒的老对手,道士们表现了几分个人敌视。
的确,佛教因他的偏袒而明显受益。他正是以这种面貌而被载入蒙古传说。虔诚的佛教徒、蒙古史家萨囊彻辰甚至给忽必烈冠以呼图克图和查克拉瓦蒂这些称号。甚至在他继位前,即蒙哥统治时期,他就在上都府召集了一次佛教徒与道士的辩论会,结果,当然是佛教徒获胜。
在这次著名的论战中,那摩和年轻的吐蕃喇嘛八思巴阐述了佛教教义。像在二十年前的辩论会上一样,他们指控道士们散布流言,歪曲了佛教起源史,把佛教贬成仅仅是道教的附庸。这次论战之后,忽必烈颁布法令,焚毁道藏伪经,迫使道士归还从佛教徒手中夺得的佛寺。
忽必烈在佛教事务中的主要助手是吐蕃喇嘛八思巴。八思巴也是著名梵学家萨斯迦的侄子和继承人。主管乌斯藏的萨斯迦寺庙。忽必烈曾派人到吐蕃请他,忽必烈任用他以便使蒙古人皈依佛教和确保吐蕃的藩属地位。忽必烈封他为国师,借用古代佛教中的这一称号,这也是大元朝独一无二,后世却不成再用。
在忽必烈的继承者中,大多数人与忽必烈一样是虔诚的佛教徒。首先是他的孙子铁穆耳,他在忽必烈之后行使统治。然而,忽必烈的另一个孙子阿难答是倾向于伊斯兰教。
铁穆耳死时,阿难答企图夺取王位,但是,他的侄儿海山获得了王位,并处死了他。海山在统治时期内表明自己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使许多佛教戒律写本被译成蒙古文。在忽必烈的重孙、也孙铁穆耳统治时期,大臣张圭代表儒生公开抗议尊崇喇嘛。
佛教最初是使这些粗鲁的野蛮人变得较为温和仁慈,后来使他们变得迟钝,最后使他们失去了自我保护的本能。于是,具有悠久儒教传统的中国忍受了这些可怕的主人,它看到了这些君主渐渐地失去了危害,它或者是把他们同化,像拓跋人的情况;或者是把他们赶出境,像对待成吉思汗的后裔一样。
忽必烈沉吟片刻,如今的他还能容下道教,他本意是不想管这些闲事,但直沽距离大都很近,若是处理不当,说不定会引来大乱,石天麟明天率大军出征,大都内仅有三十万骑兵,虽然他不相信宋军能够威胁到他的统治,但若是让罪名乱了大事,恐怕不好。
于是点头问道:“如今大道通天,佛教乃世上一切根本,道教乱民,确实应该处置,你明日下旨,让直沽方面迅速平定乱民。”
打上乱民的名头,这些人多半也是有死无生,阇里帖木儿皱了皱眉头,但只是一些百姓的死亡并不能引起他的注意,于是点头道:“微臣遵命。”
## ## ##
数百里之外的直沽千夫长游显,此时已烧焦了眉头,直沽的位置说重要不重要,说不重要也重要,这些年大元朝在北方已失去了所有的敌手,直沽虽有大港口,但年久失修,除了从山东过来的船只之外,直沽码头变得可有可无,先前朝廷还在直沽驻守了一支舰队,但随着大军南下,直沽的最后一艘战舰也调走了,只有一些小舢板在近海巡查,然而数十年也没见敌人打过来,即使再精锐的部队、再严谨的法律,也变得可有可无起来。
直沽港口败落之后,直沽县城也不过三千户,百姓不到万人,游显向来清闲得很,但前几天来了一批游方的道士,说什么天之地干、北斗星和紫微星相争,又因为他们懂得法术、医术也算是精良,先是医好了几个旧患缠身的药坛子,然后又做出法术,种种原因,直沽倒有一半人信起了这批游方的道士。
这些年忽必烈越发排斥其他宗教,虽还没有说得上举刀相见、明文禁止,但多是不高兴,游显也就小心起来,想不到昨天那批游方的道士突然说天将降大难于直沽,建议城内的百姓出城躲避天灾,又有百姓在夜间听到天雷袭击城东,看到满天火灾耀眼,又有百姓隐约看到天兵天将在空中呐喊施法,于是人心惶惶,倒有一半人相信这批游方道士所言。
游显大吃一惊,若是让百姓都逃光了,他这个官儿也到头了,于是连忙下令封锁城门,却是不再放百姓出城门,百姓更是畏惧,又有有心人带头,城内的百姓皆集中在一起,把直沽县城四个城门都堵住了。
所谓法不责众,游显总不能大开杀戒,只有命令将士守住城门,心里想着等到夜里天冷,百姓自然离去。然而现实让游显不知所措,到了夜里,城内再起爆炸声,又有火龙冲天,把整个天空都照得洪亮,大伙更是担心,于是囔囔一定要出城,有些胆大的百姓更是挤到城门之处,和元军对持起来,然而由于长时间没有战火,直沽的游显并没有发现,和元军相持的那些百姓,无论是精气神和一般的百姓都有一定的区别。
气氛突然变得有点紧张,而此时数里之外的海面上,夕阳西下、波涛汹涌泛起一道道光芒,这迷幻一般的海面上,突然出现了无尽的战舰。
“老大,这船行还是不行啊?晃晃悠悠怎么像要破了一般?”杨不及紧张的盯着千里眼不敢轻举妄动,直到简陋的直沽码头出现在眼前,身边的副将杨明皱着眉头无奈说道:“再如此晃下去,老子肯定要把黄疸水都吐出来。”
“到时别说攻城掠地,就算是不吐死也跑不动了。”
“别吭声,若是误了老子的大事,老子杀了你。”杨不及凶神恶煞的看着嬉皮笑脸的副将,脸色绷紧起来,压低声音道:“给老子放聪明一点,这可是咱们工兵营的第一仗,张大人为什么让咱们打这第一仗,这可是老子好不容易争取到手。”
“你要是堕了咱们工兵营的名头,老子一定要杀了你。”
“头,你尽管放心。”杨明拍了拍胸口,道:“在下这三年也不是白过,眼看跟咱一起从军的兄弟立功建业,在下这口气整整憋了三年。”
“三年啊,三年啊,老子鸟都闲慌了,在这样下去老子非被逼死不可,是骡子还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
“滚。”刘义大喝一声,接过小兵手中的船桨用力划起来,战舰如飞一般在海面上飞行,虽天气严寒,但刘义及他所率领的上万工兵营却没有任何迟疑,仿佛寒冷不但不能阻止他们,反而给他们增添了无尽的动力。
“快,给老子快点、再给老子快点,若是误了老子的大事,老子杀了你们。”刘义像疯了一般大声吆喝,战舰飞过海面,冲向了直沽港口,虽然刘义事前已经得到相关的情报,言直沽港口不过只有数百名不靠谱的水师,却没想到这些元军水师嫌弃天气寒凉,竟然没有留下半个人在港口,战舰顺利冲了进去,刘义只觉得自己的拳头打在了棉花之上。
刘义好不容易反应过来,直接拉了先行登岸的亲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元军水师的营房,这帮小兔崽子还在营房里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过得好不快乐,但刘义亮出自己的名头,还被对方嘲笑了一番。
“宋军?宋军,什么是宋军啊。”一个蒙古将领板着脸,看着刘义骂道:“你***是不是山东那些兔崽子,看你吃了豹子胆不成,敢情不把老子看在眼里,还想儿戏老子。”
“儿戏你妈。”刘义一刀砍死蒙古小将,怒道:“老子都说了自己是大宋朝的天师,你***还不相信,还说老子晃点你,老子长得这么诚实,像是说谎的人吗?”
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解决得多,凡是蒙古人都杀了,不听话的汉人也杀了,留下听话的先看起来,继续像直沽禁军。
刘义原本想着禁军直沽,说不定还会有不少麻烦,然而事情顺利得让人难以相信,大军包围直沽之前,游显被奎祀军的细作狙杀,然后东门打开,其他三门的元军还想抵挡,然而看到宋军如潮水一般涌进城内,一部分很理智的选择了保存实力,乖乖投降,但每个朝代都有死忠份子,刘义既然已杀了人,也不介意自己多杀几个。
子时还没过,刘义却是已经进了直沽,动作之快,甚至连守在城门附近的百姓也还没有来得及逃亡,而且他们也没有逃亡的可能,因为直沽被大军包围了。
第二卷 正阳 第二百一十一章一路向北(11)
第二百一十一章一路向北(11)
“大人,没有一个人逃出,就算是百姓也没有。”副将兴高采烈,只差没有跳起来,胜利来得太快了,他的幸福还没有完全消失,大声道:“都给咱们包圆了,奎祀军的兄弟也实在了得,咱们还没到,就打开了城门。”
“元军也怪不禁打了吧?老大之前是否有点紧张了,咱们工兵营五千人全军出动,若是按照老子的看法,别说五千、给五百还有多呢?”
“看来你小子眼睛都长天上了,直沽不过数百人小兵的小城池,攻下这么一个小城池,你小子尾巴就直了?难道你认为大元朝就只有这等本事,别忘记了张大人还没有出山之前,偌大一个大宋,成千上万的汉人,还不是被蛮子压着打?”
“军中像你这等想法的人多不多?若是多就危险了,日后可别说是老子教出来的汉子,都给老子去领十大板子。”刘义看着副将,一字一顿说道:“老子说过多少次,忽视元军,就是对自己的极度不负责。”
副将苦笑,道:“老大,在下也不过是说说而已,老大怎么就如此较真?小的就算是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得意啊。”
“哼,给老子打醒精神,事情还没完了,别忘记了咱们工兵营是干什么的?”刘义用手狠狠的敲着案桌,大声道:“老子奉命,十天之内要把直沽变成一座就算是蛮子百万大军也攻不下的坚固的城墙。”
“老子奉命,十天之内要把直沽变成一座就算是蛮子百万大军也攻不下的世界上最坚固的城墙。”到了半夜,却是后军牛富率领后勤补给赶到,没想到却听到了刘义疯狂的想法。
不,应该是张贵疯狂的想法。
疯了,全都疯了,水师运送刘义大军攻下直沽,这超远距离的攻城掠地,对牛富来说已经是不可思议之事:然而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攻下直沽的疯子,竟然囔囔要在十天之内建立一座坚固甚比临安的城池,若是有这等法子,那么守卫临安就不会如此紧张。
张贵用兵险中求胜,牛富虽不敢反对,但也实在觉得奇怪得很,攻下直沽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增派援兵,反而让后军先行前往,随行不但有粮草,还有无数严肃保密的东西,这些东西直接由魁字营保管,甚至连牛富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张大人说了,这叫做水泥。”看着牛富不敢相信的表情,刘义指着那些均州军保密等级最高的粉末状的东西,一字一顿说道:“配以钢筋、水泥、石头建设的城池,就算元军真有百万大军,也没有任何可能攻下直沽。”
“河务西。”刘义狠狠的敲打地图,指着离直沽不到百里的河务西,过了河务西,元大都就只有满洲能够成为大军的障碍了,听说满洲驻兵上万人,并不是刘义凭借工兵营可以攻取,但河务西却基本没有驻兵。
“从直沽到河务西,老子要建一条运功走廊,就如当初元军围困襄樊,张弘范修建的十字城,老子要在元大都城外的每一块土地上修建堡垒、修建运动长廊、修建沟壑、修建土墙。”
直沽县城内的每个百姓都被动员起来,当然很大一部分是“被动员”,因为他们身后有怒目以视、弩箭相见的宋军,“宋军”这个陌生的名义,他们已经上百年没有听过,但他们流的同样是汉人的血,为何要以死亡想逼?
但很快直沽的百姓发现,然来让宋军以死亡相逼也不是一件坏事,堆积如山的银子就放在眼前,刻意经过打扮的刘义,站在这些还没有回家的百姓面前,举着铁皮喇叭,大声道:“老子是汉人,你们也是汉人,汉人断然不会杀汉人,这里被异族压榨的时间太长了,如今官家威严,让我等率领大军来解救你们了。”
刘义环视看了一眼,不少人都松了一口气,没有掌声,对于这些早已经麻木的老百姓来说,能够活下去已经是福气,至于谁当皇帝,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样罢了,刘义语气一转,道:“然而,没有我们的命令之前,谁也不能出城。”
一些胆大的百姓又闹了起来,虽然直沽刚变换了主人,然而宋军早已有所准备,攻下直沽、杀死游显用了不到半个时辰,百姓根本都没有反应过来,只听到杀戮声、叫喊声,就结束了战争,他们甚至还没有见到血、没有见到杀戮和死人。
“大人、不让出城,我们怎样过日子?再说直沽天降灾星,我们再不离开直沽,恐怕大难上身。”
“银子,我们有,粮食,我们也有,我们就留在直沽,就算是天降灾星,也是我们先承受,”刘义大声说道:“你们全部人都被征用了,壮丁每天三两银子,壮妇每天二两银子,老人和小孩每天一两银子,就算是动不了躺在家里的小孩和老人,也有五百文铜钱相赠。”
“而且,你们只拿银子,每天用餐,我们均州军都给你们包了,只要给我们好好干活,一定会让你们有赚不完的钱,享受不尽的福气。”
“这天大的好事,凭什么要我们相信。”一个老人微颤颤说道:“天下哪有白吃的酒菜,你就别诳我们了。”
“诳你们?凭啥子要诳你们?你们能有什么给我们骗?”刘义气得差点吐血,盯着老头,一字一顿说道:“我们均州军,乃天下第一等忠诚的将士,乃天下最诚信的将士,我们要骗,也要去骗鞑子、骗元军,我们用得了去骗你们吗?”
老头讪讪,刘义挥了挥手,大声道:“风水先生骗你们十年,老子是不是骗你们马上可以见效。”
“有卵子的先上来,每人给老子拿三两银子走,三两银子,老子的银子也不是水做,也不是泥土捏的,更不是抢来偷来,老子的银子,都是咱们均州军、都是咱们大宋的老百姓一分一两赚来,老子为什么要平白无故给你们发银子。”
“刀箭之下,你们帮忙也得帮忙,不帮忙也得帮忙,但老子为什么还是要给你们银子,老子还不是看着你们可怜。你看一下你们自己、身上穿的是衣服吗?背上背的是行囊吗?吃的是人吃的东西吗?”
“你看你们、你看你们、骨瘦如柴,一阵风也能把你们吹走,未老先衰,三十岁看起来就如五十岁的老头,你们他**的过的是人的生活吗?”
“老子是可怜你们,他**的可怜你们,为你们找一个分钱的借口,我们大人说了,你们在敌国受尽了无尽的委屈,我们身为军人应该感到羞耻,我们要对你们好,但你们扪心自问,你们值得我这样对你们吗?”
“大人,别说了。”还是刚才那个微颤颤的老头,手中的拐杖狠狠的敲在他身边的汉子身上,大声哭泣道:“王师啊、真的是天朝的王师啊,老头想不到还能等到看到王师的这一天。”
“大人啊,这银子我们就不拿了,只要你们不走、你们留在这里、你们打败蛮子,我们就算是拼了这条命,我们也是愿意啊。”
“我儿啊,这样的生活,老头实在过不下去了,咱们就听这位大人的话,银子我们就不拿了,实在是没有面子拿,但我们还有一份力气,我们愿意为王师出这份力量。”
“敢情是当老子的话不是话,”刘义仰天长啸,大声道:“老子说了给银子就给银子,老子不缺这银子,但老子说过,我们均州军是这个世上最守诺言的军队。”
“这些银子,你们该得,你们拿走,不是你们应该得到的银子,你们就算是抢也抢不走。”
三天后,张贵率领骑兵进入略见规模的直沽城,经过牛富率领的三万后军以及直沽当地被征用的民夫的努力,此时直沽城已初见成效,至少已经打下了三面根基,无数的钢筋像不要钱一般高高竖起,四面再用木板围住,张贵到达直沽的时候,刘义正在安排人员往木板围成的空间里面倒水泥,新的直沽城比往日的直沽城要大三倍,并且把港口围了起来,一来可以减少一面城墙的建设,二来源源不断从南方运过来的物质也可以直接运入城内。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直沽城将会变成大宋在北方最坚固的城堡、成为北方攻略的基地、成为灭亡大元朝的定时炸弹。
“大人,怎样?”刘义一脸自豪的向张贵介绍,得意洋洋的看着张贵,饶有兴趣说道:“大人,怎样?末将这次干得不错吧。”
“确实不错。”张贵笑眯眯的看着刘义,道:“听说你小子三天前一席话,把直沽的老百姓都哄得上天了, 他们就算是不拿薪酬也帮忙干活,不错啊,不错啊。”
“不过,貌似他们的薪酬也太高了一些吧?即使在江陵,熟悉的帮工,一个月也不过是一百两,这直沽的老百姓,只是壮丁就几乎可以拿到这个薪酬。”
“这个,这不是小子说得快,把话都说满了,如今想改也是改不成了。”刘义低声说道:“话说得快了。”
“好小子,拿老子的银子当恩人,如今直沽城内谁不把你当成世间的活菩萨,见到你恐怕都要鞠个躬吧。”张贵看着刘义,脸上的笑意还是非常丰满。
刘义吓了一跳,这银子如水一般撒出去他还真是不心痛,他是刘家的子弟,这辈子自然也就没有担忧银钱的问题,听张贵这么一说,好像花的银子也实在太多了一点,就算是有一座金山也是禁不住他这样花费啊。
看着张贵,尴尬说道:“大人,要不然、要不然末将去把薪酬改了,这银子貌似花的实在有点多了。”
“哈哈,你小子啊。”张贵笑了笑,道:“银子花了就花了,我们均州军也不是没有这笔钱,该花的就努力去花,断然不能因为银钱的问题而堕了咱们均州军的名头,现在改口,就算是你能丢得起这个脸,老子也丢不起这个脸啊。”
“嘿嘿,还是大人爽快。”刘义笑得有点假惺惺,也不知道他是真笑还是假笑,见张贵心情还不错,低声问道:“大人,末将看河务西守卫甚至还比不上直沽,咱们偷偷过去,把河务西纳入我军怀里。”
张贵盯着刘义看了好长一会,看得刘义脸色也尴尬起来,羞赧说道:“大人、小的、小的不好这一口啊。”
“滚,老子是这种人吗?”张贵骂道:“想取河务西,直沽呢?”
“直沽?不是在我们手中吗?”刘义莫名其妙的看着张贵。
“在我们手中?”张贵指着低矮、还没有成型的围墙,笑道:“这算是在我们手中吗?纸始终是包不住火。”
“蒙古骑兵,甚至可以直接跳过这低矮的围墙,蒙古骑兵若是杀进来,你能挡得住吗?你真能挡得住吗?”
“所以,给老子好好收心,先把直沽经营好。至于河务西、甚至是元大都,我们肯定要取,但不是现在。”
“大人,你说不是现在,那是什么时候呢?”刘义见张贵想结束谈话,连忙问道:“大人,末将愿为前锋。”
## ## ##
玉速帖木儿动作之快简直让人吃惊,也不知道是为了夺权还是为了抢功劳,忽必烈命令之下,拿到旨意后立即率领亲兵马不停蹄南下,甚至还借助还没有完全成型的驿站,换马不换人,三天后却是已经到达了阿刺罕的大营。
此时,阿刺罕却已经试探向济南发起进攻,双方人数也各有伤亡,说不上吃亏或赚便宜,但通过不断的试探,阿刺罕多少也把济南的底细看得清楚了几分,宋军的元兵确是一早到了济南,而且人数看起来还不少。
至于宋军传闻中的火药还没出现,正是如此阿刺罕更加不敢进攻,只是试探性清理济南城外的防线,纵使这样,也让阿刺罕感到了宋军的可怕。
“见过丞相,这是皇上亲拟的圣旨,请丞相接旨。”元朝立国数年,忽必烈也自认为自己是中原的第十九名天子,规章制度自然也是多模仿汉人所设,但军中却多是蒙古将领,这规章制度执行起来却没有什么力量,反而弄得不伦不类让人觉得无奈。
玉速帖木儿虽受宠,但阿刺罕贵为朝廷的丞相,两朝老将,见玉速帖木儿年轻,自然不把他看在眼里,然而当他一声不吭把忽必烈的圣旨看完,阿刺罕的脸色变了数变,从红到紫、从紫到白、从白到黑,可谓是万紫千红了。
“玉速帖木儿将军?”阿刺罕看着年轻得让他嫉妒的面孔,有些不敢肯定问道:“大汗真的命令你统军五万前往接应合丹、并且收了合丹的兵权?”
玉速帖木儿能够小小年纪混得这样的地位,自然有几分本领,尊敬回答,道:“末将不敢,只不过大汗说过,合丹迟疑不进定然会影响山东的局势。”
“末将南下之前,还听到海都进军哈林的消息,大汗不想局势变得更加糜烂,所以才起了速战速决的打算。”
“然而,合丹丞相畏战,不但会使得山东的局势变得糜烂不堪,甚至会影响整个大元朝的局势,还请丞相体谅万分。”
“末将断然是不敢篡权,即使两军会师,末将也是唯大人军令是从。”
阿刺罕这才点点头,道:“宋军确实狡猾,若是合丹大军能够及时赶到济南,分济南守将兵力,本相倒还能从容面对,只是如今孤掌难鸣,实在是吃亏不少。”
“若是按照你的想法,得五万援兵,二十万汉军到达济南需要多长时间?”
玉速帖木儿沉吟片刻,点头道:“末将心中也没有什么把握,但宋军若是只派了文漳小子的骑兵前往狙击合丹大军,末将能够在半个月内把合丹大军带到丞相身边。”
“但若是消失的张贵骑兵主力的目标是合丹,那末将非常遗憾,末将连一分的把握也没有。”
阿刺罕看了玉速帖木儿一眼,故作迟疑,问道:“将军此言何意?若是按照张贵的兵力推测,他所领骑兵最多也不过五万余人,加上捣乱中原的文漳骑兵,两军会师也不过是六万余人,莫非将军认为我五万骑兵汇合二十万汉军,还打不过张贵的六万余人。”
“张贵初时,仅有三万人,而伯颜百万大军现在何处?就算是伯颜,又在何处?”
阿刺罕低头不语,沉吟片刻,道:“你率领江左十万大军过去吧,一定要把汉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