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权将-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老人,对心学的研究也最深,郭守敬一直想不明白的就是陆心源为何一直支持张贵,因为张贵虽没反对心学,但是所提倡之学问,和心学一点也不靠边。
陆家镇的修建虽然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但是陆心源相信它比任何一座城池还要坚固,因为陆家镇城墙所用的石料,都是从山上开凿出来的坚硬的石料。火药的运用,使得开凿石头变得轻而易举,道路的修通,马车的运用,使得石料的运输也变得更加简单,再说开凿石料的地方就靠在陆家镇旁边。
再加上郭家、袁家两支建筑队都派出了最精锐的工匠,又运用了最新的粘合剂,陆心源曾经让黄旗统领亲自检验了一番,巨大的投石机也不能让它松动半分。
至于城门,更是在江陵的军工作坊铸造,黑乎乎的铁门从江陵运过来时,曾经折腾了不少人,原本半天的路,铁门在路上足足走了半个月。
黄旗原只是厢军,后来前往峰贴峡寨换防,最后还在军事学院进修了半年,半年前风云变幻,黄旗和军事学院的大部分学子一样提前毕业,黄旗原意是跟从均州军前往长江以北的两淮,然而除了第一期学子之外,其他人都留在了南方。
这些都是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军中的枭楚,就算张贵再大方也不可能把人都送出去,再说均州军精锐离开江陵之后,这些经过系统学习的江陵才好更容易带领厢军或乡兵,把他们变成精锐。
黄旗有几分不愿意,不过他从一个小兵能当上统领,而且是真正的均州军统领,若不是他听话、勇敢和多谋,以均州军人才济济也轮不到他,再说军令如山,黄旗也不好多说话,率领部将前来陆家镇。
幸好此时陆家镇已修建好城池,而且有应战的准备,让黄旗看到了打仗的机会,再说陆家镇位于江陵府与隆兴府的交界之处,而且正处于前往江陵的必经之路,人来人往非常繁荣,黄旗到了陆家镇,不仅需要训练士兵,更需要协助整理治安,也忙得不亦乐乎。
不仅如此,由于鞑子南下的影响,陆家镇及附近的厢军、乡兵都需要加强训练,黄旗底下三百人算下来远远不够用呢?
“大人,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就别担心这么多了。”黄旗低声说道:“不过是三万人而已,咱们陆家镇再不济,也能坚守十天八天。”
黄旗却没说十天八天之后怎么办,他有自知之明,凭借自己手中的三百人,还有厢军和乡兵,定然是没有办法挡住鞑子的进攻。
然而均州军将士,从来就没有一个“怕”字,按照张贵的说法,咱们均州军不教这个字,虽要是自己偷偷学会了,就给老子滚出均州军。黄旗也不怕,他有家人,有婆娘,还有老娘和孩子,但是他还是不怕。
因为他知道他不能害怕,荆湖不止他一个人有家人、有孩子、有婆娘和双老,而他每个月拿着15两银子,就算他死后他的家人一样可以拿到这15两银子,他要对得起这15两银子。
陆心源摇了摇头,他虽然有些担心,但并不是担心陆家镇守不住,他担心的是那些还没有来得及坚壁清野的百姓。
“附近的百姓,坚壁清野的工作进行得怎样?他们是否都已经安顿好了?”
黄旗点头,道:“动作很快,厢军和乡兵都在帮忙,估计已完成得差不多了,不过很多百姓都前往江陵,王家车队也加快了速度,只是这样一来又给江陵添麻烦了。”
“有他们的马车帮忙,敢情要好很多,”陆心源点头说道:“江陵的事轮不到我们担心,而且也只是陆家镇附近的百姓而已,以江陵的本事倒不算麻烦,已经迁入陆家镇的百姓都安排好了吗?”
“大部分都安排好了,有些来不及安排的暂时住在东面的货仓里,”陆心源虽是陆家镇的里正,但大部分事情都是黄旗负责,毕竟均州军走过三年,很多事情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做法,陆心源虽可以对政策提出意见,但是具体上的决策,还是黄旗做决定。
“天气已转冷,呆在货仓里也不是办法,”陆心源沉思片刻,道:“把其中老弱病残安排到老夫家里,老夫家里还能腾出不少地方。”
黄旗连忙说道:“大伙都知道陆老喜欢清静……”
“不,那是以前。”陆心源打断黄旗的话,道:“老子以前确实喜欢清静,但现在一天不在外走走,就觉得烦闷。”
黄旗笑了笑,陆心源看着陆家镇一步一步成长起来,也从原来的被动参与到现在的主动参与,性情也好了很多,如今的陆家镇就是陆心源的一个孩子,那个老人看看孩子长大会不高兴呢?
“走吧,陪老夫到街上走走。”
陆家镇是一个很奇怪的名字,这个名字是张贵张大人亲自任命,吴澄大才子亲自题写,说出来也是一件荣耀之事,众人虽不知道什么意思,但都把这份荣耀高高挂在嘴边。
陆家镇地势非常重要,镶嵌在隆兴府和江陵府之间的道路,陆家镇人口不大,但规模却不小,陆家镇北面依山而建,只需要修葺东西南三面城墙,倒是减少了不少工程量。
陆家镇最发达的产业无过于客栈了,过往的客商多半都会在陆家镇休息一个晚上,然后第二天再次前往江陵,有些山里头的百姓,从江陵乘坐马车回来,有时候也会在陆家镇住一个晚上。
此时陆家镇的大小客栈都几乎注满了人,他们多半都是城外或附近的百姓坚壁清野之后迁入陆家镇,因为官府说过,只要搬进陆家镇,住宿和吃饭都有官府招待。
也有更多人都去了江陵,毕竟在他们看来,巨大的江陵城才更加安全,当然能够前往江陵的百姓,口袋里都有几分银子,官府虽设立了接待站,但安排起来毕竟不如陆家镇方便。
其实陆心源倒是希望他们搬到江陵,任凭陆家镇再坚固,但毕竟规模要小,再有就是士兵少,只要鞑子狠下心攻打陆家镇,自己还是守不住。
“大人,”黄旗迟疑了片刻,道:“如今陆家镇所有的事基本安排妥当,不如大人去江陵走一趟,也好为陆家镇请来一些援兵。”
“小鬼头,”陆心源笑了笑,和黄旗共事半年,他还不知道黄旗心里想什么:“陆家镇是老夫的家,是老夫的根,老夫到了江陵,就是无根的水,流到哪里是哪里了。”
“对了,如今陆家镇有多少兵力。”
黄旗挠了挠头,陆心源一把年纪,怎么能够经得起战火的折腾,这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陆心源是陆家的老人,陆家在江陵的地位如今虽然有所下降,但别忘了象山大学的山长还是陆家的人,所以他前来陆家镇之前,暂时主持均州军军事的三人团都已再三吩咐,一定要保证陆心源的安全。
如今陆心源一口拒绝,他有点着急:“杜大人他们、他们一再强调,让陆大人你前往江陵……”
“好了,好了。”陆心源有点不耐烦,怒气哄哄说道:“都说了陆家镇是老子的根,谁也别想老子离开,你给老夫说说陆家镇如今兵力如何?能固守多长时间?”
“如今陆家镇内有属下的均州军的精兵三百人,这些皆是守城兵,能耐就不说了;还有厢军三百人,又有乡兵五百多人,陆家镇也就是这一年来才有发展,所以厢军和乡兵的人数一直不多。”黄旗仔细说道:“属下已经向江陵请求援兵,但陆老不要寄予太多希望,毕竟江陵比陆家镇更加重要。”
“探子的消息,言鞑子有三万人,其中有鞑子骑兵五千人,又有汉军两万五千人,最可怕的就是鞑子的骑兵,幸好陆家镇已经完成坚壁清野,这些骑兵想赚便宜也不容易。”
“按照目前的兵力,如果没有援兵支持,属下只能尽力,半个月左右也有可能,当然如果有援兵,会更好一点,说不定还能给鞑子添不少麻烦。”
“把老夫陆家庄的庄丁算上,”陆心源一字一顿说道:“他们至少也能帮忙送武器、打下手。”
“还有城内的壮丁也可以动员,毕竟城破了他们也没有好接待。”
两人轻松的走在街道上,虽说鞑子将要兵临城下,但是街道上的秩序一点也不乱,不少人看到陆心源还纷纷行礼。
“咦,老冯,你怎么还没去江陵?”陆心源看到一个中年人向他问好,原来却是熟悉之人。
冯固是陆家庄出来的商人,随着陆家镇这一年来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他通过贩卖荆湖外的特产回陆家镇,赚了不少钱。
“大人,”冯固一直对陆心源怀有感激之心,若不是陆心源争取,他生意也不会这么好:“在下的家在这里,再说您老不也是还在吗?有您老在,我们还有什么可怕。”
“再说鞑子虽然凶狠,但咱们的均州军也不是吃素,即使是陆家镇守不住,难道鞑子还能把咱们老百姓都杀了不可?”
这一年多来,显然均州军已在百姓中留下了好印象。
陆心源摇头,道:“老夫是职责所在,不怕实话跟你说,陆家镇毕竟兵力不足,能够守住的机会不大。”
冯固还是摇头,道:“说什么也不能给官府添麻烦,若不是官府照顾,冯某哪里能够过上这样的日子。”
“冯某留在陆家镇看有什么好帮忙,这不商社里的人都聚拢起来,把房子腾出来让一些还没住上房子的百姓住进去。”
“冬天太冷了,能够帮得了一个就是一个。”
“老冯……”陆心源鼻子一酸,想起张贵说的那句话:大宋的老百姓是天下最容易满足的人了,只要给他们活下去的理由,他们就会感激你:“官府会为百姓付这笔钱的。”
“呵呵,陆大人你也注意身体啊,陆家镇没有了老冯没关系,可不能没有你啊,冯某这只是小打小闹,尽自己一份能力而已。”
“冯某虽是铜臭之人,但也懂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能够为官府做点事,在下觉得很荣幸。”
## ## ##
马家寨的马良铁,如今已是郭家建筑队的工匠,他年轻能干,而且好学,一身力气又足,在建筑队里帮忙修好象山大学之后,郭子就让他当上了工匠,每个月拿十两银子,这若是以前,他是不敢想象。
即使他拿到白花花的一锭银子时,他还怀疑自己在做梦一般,直到半天之后才醒悟过来。
马家寨吴姓、马姓如今也不打架了,也不争吵了,有些力气还不如到江陵找一份工作,就算是陆家镇,也需要大量的帮工,马良铁找了很多帮手,算是彻底解决了马家寨之事。
马良铁在陆家镇买了一座小院,两进房子,一间大厅四间房间,他们两口子一间房子,两个小孩各一间,只是他们的小孩现在年纪还小,跟他们住在一起。
马氏原本是不愿意离开马家寨,毕竟这里是她从小生长的地方,只是后来他的小侄儿到了上书院求学的年龄,马家寨毕竟离书院要远很多,所以才搬过来陆家镇,到了陆家镇她才觉得诸事不顺,菜要买,肉要买,连米也要花钱,她心痛钱。
想当初辛辛苦苦一年到头也存不下一分钱,如今有了钱也不是这样的用法。
等到马良铁一个月拿了十两银子回家,她还是觉得花钱花得心痛,虽然她一个月最多只花掉二两银子不到,但她有危机感,省吃俭用的把钱存起来。
后来让马良铁知道后,狠狠的教训了她一顿,说小孩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钱该花的还是要花,后来还把江陵日报关于小孩需要补充食物的说法给她看,马氏才有所改变。
但节俭习惯了的人总改不了习惯。
后来家里存了将近百两银子,马氏又害怕起来,把马良铁气得要摔盘子,不过陆家镇就有官府的钱庄,于是和马氏一起,把钱存进钱庄里,到需要用的时候才过来拿。
让马氏满意的是,在官府的钱庄存钱不用交任何保管费,而且手续非常严格,又有厉害的小兵看管,这也是马氏放心的原因。
如今荆湖地区都在加固城墙,修建城堡,马良铁是没有时间回来陆家镇,只是陆家镇的城池虽已完工了很长时间,但如今面临战火,郭子派马良铁回来协助检查工程的质量。
马良铁知道郭子是照顾自己,于是连夜赶回来,如今在家里呆了将近一个星期,白天带着人检查城池,若是发现哪里有缺口就马上补上,争取让哪怕最小一个缺口也消失。
一般会忙到夜里才回来,今天总算是检查完毕,马良铁计划明天一早就赶回江陵,但又不放心马氏:“孩子他娘,要不然你们也搬到江陵好了。”
“至少到了江陵我放心一些。”
马氏却摇了摇头,她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她总觉得陆家镇不会有事,再加上坚壁清野之后,老父亲也来到了陆家镇:“他爹,陆家镇不是好好的吗?没看到陆老爷子也留在了陆家镇,这怎么会有事呢?”
“再说爹爹和娃娃,他们年纪大的大,年纪小的小,也经不起舟车劳累,再有荆湖的人若都涌进江陵,到时候钱就更加不值钱了。”
“只是……”马良铁还是不放心,他虽然不知道鞑子的人数,但看到官府的动作不小,他知道这次绝对不会简单:“你若是不在我身边,我到底是放心不下。”
“有什么放心不下的。”马氏笑了笑,道:“家里不是住了人,有他们在呢?”
“哥哥放心,一定不会有事的。”
第二卷 正阳 第七十四章 步步紧逼(4)
第七十四章 步步紧逼(4)
马良铁哪里能够放心,不过却找不到理由劝服自己的小娘子离开陆家镇,只好带马氏上街,多给家里买一些肉食和衣物,虽然街道上还是不紧不慢,但马良铁却不得不给自己添上几分担心。
纵观历史便可以发现,百姓是最怕死的人,但又却是最不怕死的人,他们有一种认命的宿命,无论何时都会守住自己的家园。
街道上表面上看起来比较轻松,但细心的马良铁还是发现有不少官差在巡逻,偶尔还有均州军精锐的小分队经过,整齐有序的均州军每次经过,都会引来阵阵的吆喝声,他们相信均州军,从粮食收获获得银子的那天开始,他们就彻底相信了均州军,这也是他们留在陆家镇的原因吧。
至少要比留在家里要好很多?难道不是吗?而且进城的百姓还有官府照顾,陆家镇的陆心源陆大人动员城内的百姓,把房子腾出来给进城躲兵灾的百姓,然后按天付给酬劳,然而百姓又是最懂得知恩图报的人,很多人主动不要酬劳,就算是一家人挤在一起,也给进城的百姓挪出一两间房子。
因为他们知道,没有这样的官府就没有他们如今的生活,他们知道,若是官府没了,他们的生活便会打回原形。
如今,马良铁家里除了马氏的老爹爹外,还有马氏大哥一家,剩下来最后一间房子安排了一家亲戚,小院子现在也是热闹得很。
其实留在陆家镇的都是一些穷人,要不然就是一些不愿意离开老家或是不愿意折腾的人,有钱人多半已经去了江陵,毕竟人都怕死,我们不能勉强,大宋的百姓,只有等到走投无路时才会奋起反抗。
“前面可是良铁。”马良铁陷入了沉思,就连有人叫唤也没听到,马氏拉了拉他的衣服,马良铁转头看去,却是陆心源和黄旗。
两人都是熟悉之人,马良铁这些天检查新修建的城墙和他们打交道不少,连忙拱手行礼:“见过黄统领和陆大人,这是在下婆娘。”
四人行礼之后,陆心源问道:“听说城墙已经检修完毕,良铁是否要回江陵?”
“据探子的消息,鞑子今晚或最迟明天中午就要到陆家镇了,良铁若是离开得赶早了,不过老夫倒是希望良铁能够留下来。”
“留下来?”三个简单的字,马良铁一下子放松下来,但还是迟疑说道:“官府对工匠进行统一安排,良铁不知道是否可以留下来。”
陆心源看到马良铁颇为心动,笑道:“官府那里老夫替你解释,再说陆家镇的城墙也需要有人看管。”
“良铁留下来正好帮上忙,只是战火无情,良铁还需谨慎考虑。”
马良铁拱手,道:“娘子不肯离开陆家镇,若有陆大人解释,良铁正好留下来,既可以为朝廷效忠,亦可以和娘子共患难。”
马氏倒有点不情愿,她留在陆家镇还好,但是马良铁留下来她就觉得有几分危险了,低声说道:“他爹,你还是回江陵吧,奴家和孩子在陆家镇没事。”
陆心源看到马氏的顾虑,认真说道:“陆家镇若是真守不住,到时只要往后山逃亡,躲进山里,量鞑子也没有时间搜索。”
“老夫也一早吩咐官差和乡兵做好准备,到时万一陆家镇危难,就把你们送上后山,只要你们躲进山里,鞑子断然不会一一搜索。”
“因为鞑子没有时间。”
马良铁大喜,拱手道:“那良铁就留下来了。”
告别了陆心源和黄旗,马良铁既然已确定留下来,于是多买了一些肉食和菜,幸好陆家镇的粮食向来充足,再加上陆家镇是交通要道,粮食准备更加充分。
进城的百姓虽不少,但他们进城前都已坚壁清野,把粮食带进了陆家镇,陆家镇的粮食供应并不因为进城的人多了而减少,反应更多了。
回到小院子,马氏便听到娃娃的哭声,娃娃虽然有一岁多将近两岁了,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向来爱哭,马氏两人出去前让嫂子帮忙照顾。
马氏的娘家是破落的耕读世家,其实说得不好听就是农夫,借着官府的好政策,今年才勉强过上好日子,但也算不得富裕。
官差在几天前就到了每个乡,动员百姓进城躲避战火,当然也有不怕死的留在家中,他们心里想着无论哪个朝代变更,最后依仗的还是百姓。
虽然这一年多来,通过报纸、公告等已经揭露的鞑子的罪行,但说到底也有抱有幻想的百姓,有些人是因为家中贫寒,心里打着破盘子破塞的算盘。
幸好怕死的百姓占了多数,均州军官吏这一年来也立下了好印象,颇得百姓支持,明事理的百姓可不少,这一年多来家中多少也存下一些粮食和银子,在官吏的帮助之下坚壁清野,把粮食运送到陆家镇。
嫂子见到两口子,尴尬说道:“娃娃喊爹爹,奴家左哄右哄也哄不过来。”
马家的娘家以前多看不起马良铁,后来马良铁到江陵找到了工作,如今已当上工匠,领着十两银子,马氏的娘家倒不敢说什么了,如今又得到马良铁的收留,他们更是只有感觉。
马良铁鼻子一酸,娃娃虽然还不到两岁,可是爹爹的名字喊得响亮,马良铁当工匠日晒雨淋是免不了,可一想起这乖巧的娃娃,心中就会涌起无尽的力气,上前几步接过娃娃,低声说道:“爹爹在呢,爹爹在呢。”
到了晚上,马良铁把陆心源的话给他们说了,老岳父年纪虽大,可毕竟读过几年书,颤抖说道:“好,好,一家人,死也要死在一起。”
马良铁这才暗下决心,决定留在家中和家人共患难,岳父进城带来了不少粮食,秋收刚过不久,虽然买了一部分粮食出去,可留下来的也不少,如今是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
马良铁又到市集上买了一些干肉回来,做好了打长久战的准备,马氏的哥哥和嫂子也帮忙,总算是把院子打理得整整有条,竟然比往日热闹了几分,完全没有感到战争前的气氛。
## ## ##
吕师夔一路上可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他觉得如今率领雄狮数万的感觉比当初在江州时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男儿当自强,这或许才是男儿本色,虽然吕师夔年纪不小了,可是一颗心却没老呢?按照他的看法,以张弘范为首的元朝固有汉家势力迟早会被大汗清理出去,以吕文焕为首的襄樊降军将领却屡遭失败,那么鞑子可用之人就只有自己这些新归顺朝廷的将领,只要自己做得好,也不怕大汗不重视。
他相信大汗清楚的认识到,凭借蒙古人自己的兵力,是远远占领不了这个人口比蒙古多了不知多少倍的宋朝,说到底打仗还需要汉军帮忙,那统领汉军的最适合的人肯定是汉人了。
“李将军,一路北上,降者无数,看来江陵指日可待了。”吕师夔从池州出发后,一路上所遇到的小城小村无一不是献礼归降,请求归顺大元朝,吕师夔禁不住有点洋洋得意,这些功劳虽小,可耐不住自己无中生有的本领,只要有功劳,自己就有把握让朝廷知道自己的本领。
李庭是看不起这个小人得志的吕师夔,但北上江陵也不过是为了立功而已,自己也没必要得罪吕师夔,点头道:“大人英明,末将也是沾了大人的光。”
吕师夔洋洋得意,说了一声不敢当之后,微笑说道:“据探子回报,如今离荆湖最近的一座小城叫做什么陆家镇不过三十里路,咱们加快几步,攻下陆家镇修整一个晚上,第二天就可以兵临江陵了。”
李庭心中骂了一句,探子回报荆湖已开始坚壁清野,百姓入城或前往江陵,而且陆家镇虽小,但探子回报说明显就是新城,张贵的均州军显然是一早做好了准备,等待自己傻乎乎攻城。
吕师夔还好,以为陆家镇也像一路上所经过的小城一样不堪一击,甚至一卒不发,当地的里正或县令就举城投降,好肉好菜伺候。
“如今已是日中时分,赶到陆家镇都已是日落,不如现在修整半天,等明天一早出发?”李庭建议说道:“步卒行军缓慢,到了陆家镇之后也没什么战力,若一时没能够攻下陆家镇,反而会伤了将士们的士气。”
吕师夔摇头道:“所谓士气,一而再再而三反而会更加伤了将士们的士气,不如赶在现在士气正隆之时,急行军夺下陆家镇,打宋军一个措手不及。”
“或许陆家镇的守军,看到咱们三万大军早就吓得躲在陆家镇里发抖了,连忙开城迎接也不一定。”
李庭沉吟了片刻,道:“不若让属下率领骑兵为先锋,封锁陆家镇,大人率领汉军前往。”
“若有机会,属下立马攻城,保管不会误了大人的大事,若是对方有所准备,我等再着急也没有用。”
吕师夔想了一下,心里虽然担心李庭跟他抢攻,不过这倒也是办法,于是吩咐李庭一定要抓住机会攻下陆家镇,等他们到了陆家镇再进城休息。
李庭率领骑兵离开,心里却憋了一肚子火,也不知道伯颜为什么非要任命一个降将为正将,张弘范和张贵对持数年,为何伯颜宁愿相信一个降军,也不相信张弘范?
别说是张弘范,就算是李庭也不会相信,凭三万人能够攻下江陵,若真是这样,张贵就不会成为朝廷的克星,襄樊、正阳,朝廷屡次南下,几乎都是张贵一力支持才被迫退兵。
这次南下,朝廷、伯颜费劲了无数心机,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局势,丞相不但没全力南下,竟然还分兵欲攻打江陵,而且这在很多人看来没有任何希望。
难道丞相仅仅是为了牵制均州军的行动,真是开玩笑,均州军若是没有准备,会全力以赴收复两淮?他可不相信均州军凭借一万多两万人就可以攻下两淮。
吕师夔志大才疏,就连自己也看得清楚,伯颜不可能不知道。但他还是顶着压力分兵,或许伯颜有自己的打算,自己无论怎样都要尽力,为伯颜排忧解难。
五千骑兵虽然不多,但在缺少战马的南方,如一阵飓风卷过大地,造成的轰动可想而知,然而快到陆家镇时,李庭发现了一件事。
“莽原,你发现没有,如今已是吃饭时间,为何村庄里没有任何烟气?”
莽原是来自草原的一个千户,平素哪里会留意这些事情,摇了摇,道:“将军,末将去看一下。”
李庭点点头,莽原带领一队小分队前往最近的一个村庄,不但没有看到人,甚至连一只畜牲也没发现,他兵兵乓乓的把其中一栋房子打到,不过却没有任何动静。
此时李庭也过来,看了一眼,脸色变得灰白起来,莽原好奇问道:“将军,莫非此地有伏兵?”
李庭摇了摇头,继续行军, 一路所见所有的村庄都找不到任何一个人,也找不到任何一颗粮食和任何一只畜牲,他的脸色也越来越白。
莽原忍不住问道:“将军,敢问何事让将军如此惊慌?”
李庭叹了一口气,道:“莽原,此战可不容易啊。”
“虽然探子一早就说了宋军会坚壁清野,想不到会进行得如此彻底,看来宋军打定主意就是想跟咱们打消耗战,而我军所携带粮食并不多,不知道能熬到什么时候啊?”
“任凭他坚壁清野,攻下城池后还不是什么都有了。”莽原满不在乎说道:“这些贱民想逃,可是能够逃到哪里,不是逃到城内,就是躲在山里,只要攻下城池或派人去找,总会把他们找到。”
“希望如此了。”李庭加快了步伐,等大军赶在日落前来到陆家镇时,陆家镇早已城门紧闭,城墙上沾满了持着弩箭虎视眈眈的守军。
“将军,怎么办?”莽原蠢蠢欲试,请战道:“要不然末将去试探一下。”
李庭看到陆家镇有点奇怪,城墙修建得弯弯曲曲,有菱有角,而守军就躲在菱角的地方,也想试探一下情况,点头道:“也好,小心一点,这陆家镇看起来有点奇怪。”
莽原并不把李庭的话当做一回事,于是率领部将气势汹汹的冲上去,骑射向来是蒙古兵的拿手好戏,在攻城器还没有到来之前,用骑射来试一下宋军的反应也不错,有些胆小的守将,甚至还会被鞑子的骑射吓得投降。
## ## ##
“狗日的,给老子瞄准了。”黄旗有点紧张,鞑子骑兵的动作很快,幸好自己一早就做好了准备,要不然还真给他们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黄旗率领的是均州军中专门负责防守的士兵,这些小兵看到友军攻城掠地、纵横两淮早已憋不住,眼看有人送上门,自己还会跟他们客气?
“头,放心,若是射不中,老子就回军事学院再训练三年。”其中一个小兵大声道:“老子今天就让他们尝一下什么才叫做神射手。”
“朱平阳,话别说得那么响,若是出了什么差错,别怪老子不客气。”朱平阳、苏玉琦、胡戈三人是派过来协助守城的神射手,他们在军事学院训练了三年,从当初的三千人中选出了三百人,然后十取一。
后来均州军扩军,又从三万人中选三百人,再十取一,所以至今均州军拥有的神射手不过是六十人而已,其中又被均州军带走了一半。
朱平阳是最早的三十人之一,他们已在军事学院学了三年,不仅如此,每年还要从这三十人从淘汰三人,然后补充三人,所以朱平阳才有十足的信心:“大人,这个时候就出动我等三人,会不会打草惊蛇?日后想抓到大鱼可不容易。”
黄旗也不得不考虑朱平阳的想法,这些人平素就被张贵当做宝贝看起来,现在一下子给陆家镇派了三人过来,可见陆家镇在荆湖中的重要地位。
朱平阳说得不错,然而鞑子嚣张,自己也有灭鞑子威风的想法,再说大将也不轻易亲自攻城,如今有机会就不要错过了。
“干掉他。”黄旗点头,道:“不过等鞑子放进了再射,大伙都配合你,就算作无意中射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