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权将-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知道统帅搞得是哪一科?

见就见吧,还让老子守在门口等了半宿,都给下人们笑话了,你看那个牙齿往天空上长的家伙,妈的,还笑,老子不揍你还不行。

算了,老头叫了,还是进去看看情况。

王大超捧着两个尚好的盒子,里面用石灰腌着,要不早就臭了,可怜自己陪死人头这么长时间,回去一定找个和尚去去霉气才行。

“老爷,就是这小子。”贾平看着被禁军凑得皮青肉肿的家伙,心里莫名其妙的高兴。

贾似道虽然眼睛不好,但至少也看得出眼前之人的衣衫褴褛,衣服已经破破烂烂被灰尘掩盖,脸上青青红红分不清样子,一个蒜头大的鼻子看起来有点吓人,眼睛泛着青光,身材虽然不高,但匀称结实,看起来非常强壮,双手有力,虽然一手提着一个盒子也不觉得重量。

“敢问义士如何称呼?”贾似道轻声问道,想自己当年在街头上混的时候,甚至比不上这小子啊,自己当时还不是这样,后来得罪了不少人才跑到孟大人那里,幸得孟大人不嫌弃收留。

“在下王大超。”王大超向来对这奸诈老小子没多大兴趣,甚至觉得讨厌至极,当时要不是夏贵慌忙逃窜,自己也不会被害得家破人亡。

“大胆,敢对丞相这般无礼。”贾平可不乐意了,自己跟了老贾几十年,回话前还是要叫老爷呢?朝廷上下,哪位相公见了老爷不叫一声周公?不行几个大礼,太不像话了。

“呸。”懒得鸟你,王大超双眼瞪着贾似道,把屎都扣在一个人的身上。矮张说过的话,看来还是有几分道理的。

“王义士,你可是有事要见我。”贾似道却没有生气,知道这些所谓的混混最看不惯的就是朝廷的嘴脸,自己当年混得不如意,实在没有活路才死马当活医,想不到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在下奉均州义勇统领张贵之命,前来拜见。”王大超想起张贵的吩咐,心想还是要忍一下,别坏了大人的事:“这是送给大人的礼物。”

贾似道虽然六十,可腿脚也算是麻利,估计是蟋蟀斗得多了,也不用贾平吩咐,三下两下就接过了盒子。

接到盒子的瞬间,老贾的双手也不由得几分颤抖,轻轻的揭开盒子,只闻到一种淡淡的臭味,两个怒目相争的蒙古人头颅正瞪着老贾。

老贾胆子可不小,也顾不得贾平连连退后,双眼不禁朦胧。想当年自己出入蒙古大营,嘴里说得轻松,可这都是随时会掉人头的大事啊,每每想起在蒙古大营受到的耻辱,老贾可是辗转难眠啊,就算是梦中也会被那些鞑子凶狠的样子吓醒。

现在可好,鞑子再牛,还不是被砍下了头颅,看你怎么凶啊,老子现在可随时能把这死人头当球踢啊,我容易吗?我容易吗?

第一卷 襄樊 第六十章 知己呐

“老爷,老爷,”贾平连声叫了几次,附身低声道:“老爷,这小子还在等着呢?要不我让人把他撵出去?”

把你撵出去才是。贾似道瞪了贾平一眼,轻声问道:“王大超,你这可是为朝廷立了大功,想朝廷怎样赏你?”

贾似道绝对可以说这话,现在朝廷里小事装糊涂的相公可不少。

确实是大功,绝大的功劳。想当初唐全等几人只不过是从襄樊逃出来送信,都让朝廷封官赏赐,这次送上来的可是真实的人头,鞑子人头,朝廷跟鞑子打了几年,很多相公连鞑子长得怎样也不知道,有些所谓的儒家大成者,还说鞑子手有几丈长,腰有几丈粗,腿有几丈高,嘴巴如山洞,鼻子上可跑马。

我呸,比我老贾吹牛还不要钱,可朝廷上就是要这些吹牛的人啊,要不皇上老儿怎么才能依仗我老贾呢?你们吹得越厉害,皇上老儿心中就越怕,我老贾的地位也就越稳。

这些家伙真不长脑子,皇上老儿不靠自己,还有谁会打仗?还有谁跟蒙古人打?

“不敢要。”王大超瓮声说道:“在下奉均州义勇张贵之命前来献礼。”

“张贵?张贵。”贾似道看此人倒是有情有义之辈,心中好感不由又增加了几分,却一时想不起究竟是谁。

贾平见贾似道着急,连忙低声道:“小李子上次来信,好像说起有这么一个人。”

“哦,矮张,可是矮张。”贾似道恍然大悟,当时还笑着问贾平,这人究竟有多矮。

“正是。”王大超也不在乎,矮张长得虽然并不矮,可耐不住大家都这样说啊,说着就成了事实了?统领之所以被叫做矮张,估计就是他小弟竹园张那小子长得太高了,人呐。就怕比啊。

“好,都有赏,都有赏。”贾似道心里高兴啊,想不到还是他小李子的功劳,当时还说这人怎样就半路逃跑了呢?现在都把人头送上门了,看来这其中可有一段故事。

王大超见贾似道也不像传闻中那么讨厌(要给他好处),于是把三十三勇士斗鞑子之事又说了一遍,他口才虽然不好,但耐不住贾似道人老见识广啊,这一想象,贾似道出入鞑子军营几次也不由觉得这些人还真是胆大包天。

“这是张大人给你的信。”王大超大大咧咧把话说完,肚子已经饿得不行了,幸好没有忘记张贵的信。

贾似道也是一个鬼精灵,连忙让贾平把王大超带下去好好招待,这才拿起信。

纸很差,笔画也有深有浅,看来信写得很仓促,而且字写得也很丑,但贾似道看起来却很舒服,要知道他本来就是混混出身,字写得也跟张贵差不多咦。

“周公明鉴,均田发,打算法,周公之天大政绩也。”开头一句赤裸裸拍马屁的话,却让贾似道感慨万分,舔到心中,大家都说他贾似道借助均田发,打算法排除异己,狗日的胡说,老子要排除异己还用得着这么折腾,是他们自己排除异己,把屎都扣在老子身上。

信中用语平淡,写得很直白,无非是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最后写道:“鞑子亡宋,周公必遗臭万年,宋亡鞑子,周公必名留青史。”

“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

“好,说得好。”贾似道狠狠拍了拍桌子,这都什么话,这都是什么话啊。大逆不道,大逆不道啊,可是我喜欢。朝廷上有多少人可看出鞑子亡宋之心?朝廷上又有多少人知道鞑子有亡宋的实力。

鞑子亡宋,老子可就没得玩了啊。

“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贾似道眼泪都要流出来了,妈的,太感动了。

“好人呐。好人呐。”贾似道仿佛遇到了知己:“不行,一定要重重提拔,重重提拔。”

良久,平静下来的贾似道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提拔,谈何容易,南宋居安百余年,朝廷上各种势力错综复杂,地方上世家把持军政,一个混混,谈何容易?自己当年若不是得到老孟大人的提拔,现在说不定早已饿死临安街头。

“谈何容易,谈何容易。”贾似道慢慢闭上眼:“自己都六十了,还折腾什么呢?还折腾什么呢?”

“这死人头,”贾似道犹豫了片刻:“想送上朝廷,可真不容易啊。”

老贾可谓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想三年前,一个小宫女向度宗说了襄樊的事,还不是给自己整死,现在把这死人头送上朝廷,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但这纸,终究包不住火啊。估计皇上老儿心里也清楚得很,要不五月里自己要了一批援助,皇上老儿也爽快得很啊。

可皇上老儿有话不说,估计是看着自己的份上。

嗯,再等等吧。

贾似道叹了一口气,这形势比人强啊,现在就唯有希望小李子和小范子斗得不要太过厉害了,想自己当初把小范子派去鄂州,当什么福州观察使也不知道是对还是错,不过看来小李子这个荆湖置大使还是挺尽责的。

不行,还得让小范子少搞得动作,让小李子折腾折腾,看能不能让老子多享受几天,据太医的消息,皇上老儿身体一直不好,估计是比我老头活不长了,要积攒点功劳,为新皇登基做点准备。

朝廷上乖儿子虽然不少,可耐不住刺头儿也不少啊。那个汪立信最近跟皇上老儿走得挺近的,看来是想借机搞自己一把。

哼,让他们折腾去,这朝廷烂账,谁要管就给谁。

先等你们都把嘴脸露出来了,老子再收拾残局。都是一群瓜子,难道就不知道禁军还在老子手中吗?

没有兵权,看你们怎么折腾?

“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这话说得真有味道啊,也就只有这些胆大包天的小混混才敢说得这么露骨,这信若不是落在我老贾身上,非得治你一个造反的罪名。可落在我老贾身上,老子看来还要圆你一场富贵,也当作是咱俩知己一场。

“统领?”暂时估计当不成,没名没姓的估计兵部尚书那伙人非得唧唧哇哇不行,自己虽然可以强硬通过,可没必要得罪人啊。

以德服人,以德服人。

“知府?”这别想了,秀才也不是一个,老子再大的能耐,也拿不出手。

看来,真有点头疼。

第一卷 襄樊 第六十一章 长夜漫漫无心睡眠

张贵自然不知道老贾为了他的人生大事前途命运头痛,因为更头痛的事情已经摆在他眼前。在他落脚的客栈房间里,竟然有一个小毛贼在认真仔细的翻着自己的包裹。

但这个小毛贼动作非常灵活,手脚绝对灵敏,看来是久经沙场之辈,但就是有点粗心大意了,只以为喷了点迷魂药就能把自己迷倒,难道就不知道自己是从新世界穿越而来,对于预防这些迷药有一手吗?

找什么呢?张贵终究是有点生气了,把自己的包裹翻得乱七八糟不说,还要往自己身上摸,老子已经忍了你很久了,要不是怕打击你的积极性,怕你幼小的心灵从此产生自卑感,老子就要下手了。

还真敢下手?张贵看着一只粗壮有力的手就要往自己身上摸,忍不住睁大了眼睛。

来人估计是自视武力值高,竟然只是看了张贵一眼,然后伸出五指在张贵眼前晃了晃,估计还以为睁大眼睛时张贵睡觉的陋习呢?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睁开眼睛不睡觉,有些人睡觉也睁开眼睛,谁知道呢?

“妈的。”见张贵不眨眼,来人有点奇怪:“睡觉也不合眼,想把我老人家吓死啊。看来这迷药还是不错,下次多买点。”

“我说老兄,我都没睡着怎么合眼啊。”张贵忍不住,在安禄山之爪再次向自己袭击之前,为了挽救自己的清白,赶紧帮助来人悬崖勒马。

来人动作非常敏捷,张贵话还没说完,已经跳到了窗户之前,略微尴尬道:“这位英雄对不住了,在下冒犯了。”

张贵这才慢悠悠的披着衣服坐了起来,来人竟然也不怕,看着张贵把油灯点着,还不时盯着张贵细细研究,看来简直是一个胆大包天的大盗。

张贵这才从床边掏出一个瓶子,倒了两杯,才道:“漫漫长夜,英雄若无心睡眠,不如对饮一杯?”

范天顺绝对是一个大酒缸,还有死活要跟来的梁顾,这两人凑在一起,任凭张贵再怎么折腾,也不够这两人喝啊。一路上风尘仆仆的赶来鄂州,带的酒已经所剩不多,张贵实在没有办法,才把最后一瓶藏起来,藏起来还不算,非得抱住才能睡得一个好觉。

之前看到毛贼之所以没有反应,就是以为来的是范天顺呢。

来人也不怕,笑嘻嘻的来到桌子旁边坐下来,鼻子深深吸了一口气,端起酒杯直接往喉咙里倒,良久才叹了一口气,道:“江湖传言均州矮张胆量过人,敢于万军丛中取鞑子人头,我老杜总算是有点相信了。”

张贵这才看清来人相貌,只见来人长得一脸白净颇有儒家之气,年纪约莫四十岁左右,张贵相信自己辛辛苦苦蒸馏出来的高度酒对这个时代的吸引力。

“你知道我?”张贵有点奇怪,怎么自己名气突然就大了起来,刚进城就给人发现了?难道因为信誉度已经高得不行?要突破上限?李庭芝自己都还不想见呢?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嘛?自己还没搞清李庭芝和范文虎的关系之前,可不想趟这潭水,而且自己有多少斤两自己心中也清楚得很,神仙打架,小鬼遭殃,自己可不想当小鬼。

就算是当小鬼,也不愿意当枉死鬼。

“你矮张名头最近响得很啊。”来人苦笑,却赶紧往酒杯里倒酒,张贵都怀疑这人是来找酒喝的,而不是长夜漫漫无心睡眠。

“我不想知道也不行啊,你矮张刚进鄂州,就有好几拨兄弟找我老许了。”

不会吧。张贵死的心都有了,还以为自己有多神秘,想不到自己一举一动都已经落在别人的眼皮角下。

“不过你矮张安心了,除了我老许的兄弟,这鄂州知道你矮张进城的人恐怕也不多。”来人笑了笑,赶紧说道。

“这个,这个,”张贵无奈的帮来人倒了一杯酒,才道:“在下均州张贵,还未请教英雄大名。”

“什么大名,混口饭吃而已,在下杜家村杜浒,字贵卿。”

“蛤蟆?你就是杜家村那个杜浒?”张贵不敢相信的看着这个长相斯文的大盗:“杜范之侄。”

没办法啊,这杜范名气也太响了,嘉定元年进士。历官殿中侍御史、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同知枢密院事、右丞相兼枢密使。

这老小子任监察御史就敢弹劾右丞相郑清之,后来对理宗纵情声色,任用权奸,大讲道学也看不顺眼了,怎么办呢?直接骂啊,理宗当然不鸟他,这老小子不干了,直接拒绝入台官任职。到嘉熙元年元月二日,这老小子渡江归家,甩手不干了,理宗听到后大吃一惊,谕使至黄岩劝返,杜范力辞。

就是不干。

后来到了淳祐四年任同知枢密院事。李鸣复这坏蛋回京任参知政事,杜老小子不屑与李一殿为臣,出京而去。理宗没办法啊,只好急遣中使召回,敕诸城门不准出城。太学诸生闻讯,上书理宗挽留,并斥右丞相史嵩之与李鸣复权奸误国。史嵩之唆御史刘晋之、赵伦等并论杜范与李鸣复。理宗只好将李鸣复改任知州,杜范以原职提举洞霄宫。

这杜范杜小子脾气就是牛逼得不行啊。

杜浒可不乐意了,赌气一般把酒倒进喉咙:“我杜浒怎么啦?难道就非得就是杜范的侄儿才行?”

“那倒不是。”张贵笑了笑却不说话。杜浒少时游侠四方,有以身殉国之志(其实就是一个有理想的混混)。到了南宋德祐元年,元兵逼临安,文天祥起兵勤王。杜浒聚民兵四千余响应,看来也是有名声的混混,混得比较好。

到了第二年,太皇太后谢道清授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赴蒙古大营议和,都这个时候了,人家蒙古兵都打到跟前了,谁还愿意跟你议和?难道我就吃饱了没事撑着?

杜浒这人有理想(混混的大志),有思想,最重要的是不跟文天祥不一样愚忠:“敌虎狼也,入必无还。”

蒙古人就是虎狼之辈啊,到了元朝大营,一定不会放你回来啊。文天祥是谁啊,天下第一忠臣啊,当然不肯了,结果文天祥果然被拘,随行人员四散,仅留杜浒、吕武、李成三人。

可惜蒙古人此时还不是很重视老文,到了二月二十九日押至京口,杜浒向守将刘千户行贿(不知道哪里来的钱?),四人才得以走脱。路上杜浒又向樵夫乞食供天祥(这下可没钱了吧?),至板桥又被元兵所执,杜浒又用金银买通守兵再次脱身(这小子的钱怎么要有就有,要没就没?),幸好这小子混混当久了,道道多得很。

最后又花钱请樵夫把文天祥抬到高邮(妈的,又有钱了?),从长江口沙洲入海至椒江,过黄岩舍舟陆行到温州。连文天祥也不得不说:“贵卿真吾异姓兄弟也。”

混混当到这个程度,果然厉害。

后来文天祥在五坡岭兵败。杜浒被执至五羊城,忧悴不成人形,在狱中与文天祥最后相见,数日后逝。后文天祥书《哭杜贵卿》:“昔没贼中时,中夜间道归。辛苦救衰朽,微尔人尽非。高随海上槎,子岂无扁舟。白日照执袂,埋骨已经秋。”

端得有情有义,是一个好儿郎啊。

文天祥若没有杜浒,估计早已经埋没,哪来得后世名留青史?杜浒若不跟文天祥混日子,估计也就是一个混混。

第一卷 襄樊 第六十二章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你怎么知道我老许的字号?”杜浒奇怪的看着莫名其妙色迷迷盯着自己看的张贵,这矮张眼里还露出了浓郁的欲望,看得老杜心悸:“我老杜来鄂州还没有半年,字号可没你矮张这么响?”

半年就混出了这么好成绩,果然不是吹的,只是这老小子长得一脸斯文,也不像当老大的料啊。

真是人比人,比死人啊。

“贵卿,”张贵冒充混混时间有点长了,对于这种文雅的称呼,几乎都已经忘记还有这么一回事,赶紧转移话题:“贵卿夜间前来,莫真不是为了向矮张讨一杯水酒吧?”

“想不到矮张倒是个斯文人。”杜浒笑嘻嘻的盯着张贵,这老小子也太为老不尊了。

张贵连忙转头,怎么这个时代的人都长得色迷迷的样子啊?真是小心肝怕怕啊。

“这酒,却是意外。”老许终于说实话了:“没想到你矮张还藏了这样的好东西。”

张贵有点不乐意了,把酒瓶抱紧却不给杜浒倒酒了。你老小子半夜三更跑过来,难道真的只是长夜漫漫无心睡眠?

鬼才相信的鬼话。

杜浒看着酒瓶回到张贵手上,连忙道:“不过还真有点事,小事。”

张贵这才给杜浒倒了满满一杯,都是撒兔子不见鹰的家伙。

“你矮张最近名声响得很啊,”杜浒狠狠喝了一杯烈酒,才道:“你小子那个《三十三勇士斗鞑子》的评书,速度可比你小子快得很,现在鄂州知道的人虽然不多,但无奈知道的人都是咱家弟兄啊。”

“要不是范文虎这小子帮忙,估计整个鄂州都藏不住了。”杜浒显然是一个调戏良家妇女的好手,话都分开一段说一段。

“弟兄们眼红得很啊,不服气的也有啊。凭啥你小子就混得如意?说到底你小子还在均州呢,还不如我们鄂州距离鞑子近呢?”

“这争来吵去的,人心都快要散了啊。”杜浒估计也是穿越过来的家伙:“这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你老小子要是不服气,也可以到鞑子那里走走啊。张贵可不乐意了,你以为是逛市场啊,老大,这会死人的啊。而且是真死咧。

真是的,死人有啥光荣?这人心散了就散了吧?你小子要是不乐意,自己就去一趟?

杜浒显然是心理学的高手,心理学考试估计是一百分,一百分,不过谁要是有一个真正名留青史的叔叔杜范,估计心理学分数都不会不低:“我老杜倒想去逛一趟,可没这本事啊,我老人家也有七八十了,经不起折腾啊。”

“更重要的事,这没头没脑的跑去跟鞑子干架,我老人家又不是有病,不干出点成绩,死这不是白死了?到时想名留青史,可没门。”

鄙视你。张贵心里狠狠的给杜浒打了一个叉叉。这个大混混,果然是眼光独特啊,想当初投资文天祥,估计就是看中了他的潜力,要不杜范有好几十个侄子儿子的,也不见其他人就名留青史了?

果然有眼光,应该是投资房地产的料。

“不过你矮张来了,我老人家心里也有了几分盼望啊。你矮张可是能闹的主啊。”杜浒一脸轻松,笑嘻嘻的看着张贵。

这是什么话来着的?气人啊,什么叫做能闹,咱矮张可是干大事的料。

张贵摇了摇头,道:“贵卿谦虚了,矮张何德何能,还不是乱冲乱撞,当不得真,当不得真,而且矮张这次前来均州,只是无事逛逛,无事逛逛,顺带向李大人赔礼请罪,赔礼请罪。”

“你矮张过来鄂州,真没事?”杜浒不敢相信的看着张贵:“朝廷千万救援物资已到鄂州,福州观察使范文虎,荆湖置大使李庭芝两虎相斗,你矮张不是想浑水摸鱼吧?”

“这是哪里的话。”张贵站了起来:“我们江湖混混,哪里管得了朝廷上的事?这是大人们的事,我矮张再浑,也不会趟这潭水。”

而且,人家过来还真是想看看而已,看看而已,遇到你老许已经是天大的错误,日后还靠你保住老文的性命呢?

“矮张这么一说,看来还真是弟兄们误会了。”杜浒若有所思。

张贵都恨不得拍胸脯保证了:“绝对是误会,绝对是误会。”

“既然这样,那我老人家给弟兄们也有了交代。”杜浒笑眯眯的看着张贵,眼里充满了嘲弄:“要是弟兄们问起,我老人家也只好说你矮张贪生怕死、畏首畏尾、临阵脱逃。”

我靠,用不了这么狠吧?你老小子难道不知道我是靠信誉度混饭吃的吗?我老人家混口饭吃容易吗?容易吗?

“这个。”张贵无奈的看着这个老流氓:“有话慢慢说,有话慢慢说。”

说到底还是信誉度问题,要保住信誉度可不容易啊。

杜浒一副理所当然的看着张贵,脸上清晰的刻着几个字:姜还是老的辣。

“好你一个矮张。”张贵正在整理思路计划应付这个老流氓,突然一声惊雷从窗户中窜进来:“竟然躲起来喝酒,老梁问你要了好几次都推搪说没有了?”

说话完毕,房门咯吱一声开了,只见范天顺假装斯文人:“大哥有客,也不给弟弟介绍一下。”

张贵尴尬的看着一脸愕然的杜浒,嘴里不停的说道:“意外,意外。”

眼睛却不由有点红了,想必范天顺和梁顾早就发现了这个所谓的大盗,一个守住窗户,一个守住房门,若是杜浒此时对自己不利,恐怕两人早已经发飙。却没想到张贵倒和杜浒喝起酒来,搞得两人喝了不少西北风。

待得四人安顿好,大家都是一个道上的混混,说起话来倒是毫无拘束,张贵向三人敬酒,才道:“矮张有负李大人所托,我思量李大人此刻却是着急得很,要不也不会得知朝廷新一批救援到了鄂州之后马上从江陵赶来。”

“但范大人职位尚在李大人之上,手中也握有重兵,我怕范大人不为李大人所驱动,最后李大人说不准会剑走边锋,自己押送物质救援襄樊。”

“诸位想必知道,蒙古兵围城局势已成,却迟迟不肯攻城,矮张认为蒙古人想得到的不仅仅是襄樊,更是朝廷每次输送襄樊的物质。”

“要知道蒙古士兵虽然骁勇,但无奈蒙古不事生产,粮食、武备不足,即使攻陷襄樊,所获不多咦。”

“蒙古围困襄樊五年,朝廷向襄樊输送物资不下十次?但可曾见哪次成功?所以,我认为蒙古非不能攻城,而不愿意攻城也?”

“此时,蒙古已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次朝廷输送物资不下千万,若被蒙古人所获,不但襄樊不保,恐怕,恐怕……”

第一卷 襄樊 第六十三章 阿里海牙与张弘范不为人知的

阿里海牙最近有点烦恼,自己是畏π儿人出身不好,父亲阿散合彻也只是小农民。自己虽然聪敏善辩,又从小立志建功立业,弃耕就学,学习畏π儿书,但毕竟一个小农民的儿子谁看得起呢?

族人都嘲笑自己?说自己被驴子踢了头,幸好父亲一直支持自己,就算是再贫困再潦倒也没有责怪自己。

后来机缘之下投靠到了蒙古大将不怜吉带麾下,不怜吉带让自己教他儿子忽鲁不花畏π儿字,又向当时还是宗王的忽必烈推荐自己,成为王府宿卫。直到后来跟从忽必烈大汗攻宋,在进攻鄂州时奋勇先登,为流矢所伤,才因功受赏。

后来又熬了几年,直到五年前,自己才转同签河南行省事,领兵围困襄阳,别置行省掌签军、屯田、供饷诸事。第二年大汗以驸马忽剌出、左丞相史天泽出任行省平章,统筹攻宋事宜,自己专责入奏军机。后来才授参知行省事、兼汉军都元帅,与刘整共掌汉军,从蒙古军都元帅阿术攻襄樊。

名利、权力都已经在手,幼年时的愿望不正是如此吗?可自己为什么还不满足呢?

“鄂州,鄂州。”阿里海牙久久伫立在巨大的地图之前,若有所思。自己虽然与刘整共掌汉军,可自己还负有签军、屯田、供饷诸事,但大元朝的饷银军备不容易啊,大元朝有钱,从欧洲战场回来的勇士,带回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可也消耗了大元朝历次对宋朝战争所缴获的盔甲、粮食与军备。

是的,英勇的蒙古士兵可以以牛羊为生,但自己与刘整统领的汉军呢?还有自己义弟张弘范、甚至右书丞相史天泽的汉军呢?这些投诚的汉军,足足比蒙古兵还多一倍,这些人的饷银又如何呢?军粮又如何?

在北方,蒙古贵族圈占农田改为牧场,强夺民田,盛行农奴,民不聊生,不用说征税,不造反也只是杀的人太多了。忽必烈大汗更是任用色目人执政,实行包税制度,朝廷只是确定税额,至于实际征收多少朝廷却不管,却不知这些贪得无厌的色目人和汉人官僚,对百姓的压榨已经达到了敲骨吸碱的地步。

偌大的一个帝国,获得的税收竟然不足偏安汉人小朝廷的百分一,教人如何不觉得可笑,教阿里海牙如何不觉得难堪?

畏π儿人有句谚语:既想让马跑得快,又不让马吃草。帝国却正是如此,要不是中书丞相史天泽反对,估计连汉军的饷银也不发。

幸好偏安的汉人小朝廷不思进取,宋军战力不强,若不,阿里海牙真的不敢想象。

帝国围困襄樊五年有余,一方面帝国以前正在远征欧洲,困守襄樊士卒不足,军备不齐,部分为依附军,战力不强,另一方面却是南宋五年来不断向襄樊输送了大批的救援物资,而很不幸,这些物质无一不是落入帝国手中。

凭借着汉人朝廷源源不断输送过来的物质,大元朝不但能够长久围困襄樊,剩余的军备物质甚至远送欧洲战场,要不战争也不会如此顺利。

据说来自江陵的荆湖置大使李庭芝也来到了鄂州,两军合一人数早已在鹿门山与虎头山帝国士卒的数倍,可是李庭芝来了更好,汉人不是喜欢内斗吗?

斗吧。斗吧。

阿里海牙莫名其妙的笑了笑,坐了下来。桌子上摆着来自帝国中书丞相史天泽的来信,信中说有汉人义勇不畏生死,专门搞破坏,说起来倒好笑,偌大的一个汉人朝廷,竟然比不上一些所谓的义勇?

义勇?据朱胜说,只不过是汉人的混混而已。

然而这些义勇竟然潜入史丞相大营,毁掉两个来自遥远的莫斯林的蛮子制作的攻城巨炮,并杀死了他的小儿子史云,自己倒不是幸灾乐祸,但史云的死还是让自己高兴了很长时间。

难道不值得高兴吗?史天泽已经达到了非蒙古人权力的最高峰,若他不挪一下位置,自己又怎能上去?

想自己年幼时能坚持下来,难道不正是为了手中的权力吗?

“范文虎,李庭芝。”阿里海牙轻轻的敲了敲桌子,两人不要吵太长时间了吧。大营的粮食已经稍有不足了,这次非要赶在刘整前面截获这批物资,每次都是这个无耻的降将立功,再这样下去,自己别说接任中书丞相史天泽的相位,甚至和这个无耻的降将共掌汉军也危险。不错,自己确实能得到大汗的信任,可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