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臣妻-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帝人已在殿外静望许久,他望着阿蘅、母后和晗儿,亦望着他一母同胞的亲妹妹,望着她在怔怔静望阿蘅母子许久后,慢慢靠入了母后的怀中。
……自那日心中微浮不安后,他即在嘉仪身边放了不少眼线,嘉仪身边的侍女,也都被一一秘密讯问,他知道,嘉仪曾悄悄出宫见过华阳大长公主,也知道,嘉仪近来同明郎有私下接触……
深秋寒风直往宽大的衣袖里钻,将人身上的暖意,驱得一干二净,心也像跟着变凉,皇帝人站在殿前,回身俯看这巍巍宫阙,满目萧瑟秋景,昭示着凛冬将至,这天,只会越发冷了……
寒冬将至,天气愈发寒凉,而朝势,却隐隐焦灼起来,刑部侍郎闻成先被问罪,同部郎中、贵妃之兄、未来驸马温羡,擢升此职,而后三天两头即有官员被抓,虽罪名不一,有的是贪赃渎职,有的是藐视圣意,但有传言说这些罪名都只是表象,这些人真正被抓的因由,其实都与定国公府谋逆案有关,其实定国公府谋逆案,另有冤情,圣上批允温羡如此问罪抓人,是要重新彻查此案,有朝臣欲搬出先帝、制止此事,可这到底只是传言,而温侍郎抓人另有罪名实据,想拦也没正经因由谏拦,只能耳听着传言愈烈,朝势愈灼。
前朝正因此事越发沸灼时,边漠又有异动,宁远将军陆峥自请带兵出征,因威武大将军陆远道正镇守边疆,小陆将军为大将军之子,又有击退北蛮之功,是年轻武将中的佼佼者,看来自是不二人选,众朝臣几无异议时,又见武安侯走出朝列,朝上拱手自请,“微臣请与宁远将军同行,愿为麾下历练,尽忠杀敌,为陛下,为大梁披肝沥血,死而后已。”
高高御座上的皇帝,隔着十二冕旒,静望向阶下朝他躬身的年轻男儿,沉吟不语。
建章宫密室的暗格里,放着一瓶产自南疆的无味剧毒,乃从嘉仪殿中,秘密搜出。
第182章 高兴
先前因怕温蘅借酒浇愁,怕她饮酒伤身、伤着腹中的胎儿,皇帝吩咐夫人怀孕期间,御殿膳桌不许进酒,他也就真的四五月下来,在御殿滴酒不沾,后来温蘅生下晗儿,御殿膳桌上,才又如从前,随着各式珍馐美味,摆上一壶佳酿,皇帝也不多饮,膳时喝上两三盅即罢手,只因他怕喝多,酒味会熏着晗儿,晗儿会不要他这个父皇抱了。
平日里,总是如此的,但今夜,皇帝饮罢两三盅,却仍没有罢手,温蘅无声地用着晚膳,望着皇帝几不动箸夹菜,一直自斟自饮,将一壶酒喝了大半后,仍不停手,一手执着酒壶提柄,一手握着酒杯,双眸幽空地望着清液垂灌入杯中,一杯杯地沉默灌下,之前一见到她,就总合不上的话匣子,今夜也像是被扣上了锁扣,晚膳用了大半,都没听他说几句话,整个人似被沉重的心事压着,纵是一杯杯消愁酒顺喉入肠,也无法排遣半分。
温蘅只见过皇帝这样一次,是在他摔坏那道嵌宝手镯的晚上,他似被何事震到,整个人都懵怔怔的,心事重重,但那一次,他也没像今夜这般沉重,到这般醉饮不停的地步……
罕见的静寂晚膳,沉默用至尾声,温蘅眸光掠过皇帝面前干净的碗箸,放下手中的玉箸,轻声问道:“陛下有什么心事吗?”
皇帝因这声轻问,略略回过神来,恍惚地“哦”了一声道:“就……有几件朝事,有些棘手……”
他说着下意识再倒酒,却发现酒壶已经空了,怔怔地垂下手,对上温蘅静望着他的眸光,又补了一句道:“和定国公府一案无关,别担心。”
皇帝站起身来,微低身轻亲了下温蘅脸颊道:“朕还有折子没批完,去御书房批完再回来就寝,你先睡,早些歇下,晗儿让嬷嬷们照看一夜无事的,别总累着自己,好好睡个安稳觉。”
他柔声嘱咐了几句,又走至婴儿摇床旁,摇看了床中的晗儿一会儿,而后走离此殿,温蘅望着皇帝的身影远去,也未如他所说,将晗儿交由乳母嬷嬷照料,仍是抱至寝殿龙榻旁的摇床中,亲自照顾。
盥洗上榻许久,中间也已起来喂过晗儿一次,时近子夜,皇帝却始终没有回来,温蘅望着怀中的晗儿渐又睡沉,将他轻轻放进婴儿摇床中,站看良久,终是唤了乳母嬷嬷进来照看,披衣出殿,往御书房去。
但御书房却是漆黑一片、并无灯火,温蘅询问圣踪,宫侍回说御驾去了摘星阁,温蘅静默片刻,令人取来披风系上,命双侍提灯在前,再往摘星阁去。
摘星阁乃宫中观星所在,位处高地,寒冷的初冬夜风,越往上走越是凛烈,刮在面上,如刀割一般,温蘅产后身子尚未完全恢复,在夜色淡星下,慢行许久,才越走过最后一级石阶,来到摘星阁前。
与一众御前宫侍,垂手侍立在摘星阁前的赵东林,见来人竟是贵妃娘娘,吃了一惊,忙迎上前去,温蘅朝灯火渺茫的殿阁看去,问:“陛下是怎么了?”
赵东林欲言又止,只道:“……奴婢不敢妄揣圣意……”默了默,又小心地觑着温蘅神色,犹豫着嗓音轻低,“奴婢只知,这摘星阁,陛下少时,曾与武安侯来过……”
温蘅未再多问,只向前走去,赵东林紧走在前,也未通声传报,直接亲自躬身推开阁门,自侍从手中提过一盏琉璃羊角灯的温蘅,跨入门槛,向里走去,一级级拾阶而上,走至最顶层,见皇帝正靠窗席地而坐,脚边散落着凌乱的酒杯酒壶,透窗而入的寒风,吹搅得室内酒气纷乱,趴在窗边的皇帝,似也感觉不到寒冷,抬首仰望着漆黑苍穹,手中握拿着一把匕首,寒锋微露,夜色里折射着冷冽的光芒。
温蘅在楼梯口处驻歇静望片刻,提步上前,她的脚步很轻,但在这万籁俱寂的初冬夜里,再轻的声响,也能沉沉地落在人心上,皇帝闻声看来,醉亮的双眸瞬了瞬,像是要站起身来迎她,但身体却因酒醉动作迟缓,一下子未能好好站起,反趔趄地后退了下,等他真正站直起身,温蘅已走上前来,皇帝望着她沉静的容颜,唇微颤了颤,问:“你怎么来了?”
温蘅没说话,只是放下提灯,伸手将长窗阖上,冷风暂息,皇帝似这才发觉周边寒气逼人,四看寻去,将先前解落在地的织金玄龙暖裘,拾披在温蘅肩头,又手伸到她衣襟前,帮她拢紧。
温蘅手搭上皇帝握着的乌金匕首,皇帝拢裘的手一顿,看温蘅自他手中拿过那匕首,指抚着其上“断金”二字看去,默了默道:“这是明郎送给朕的……在……在他去年回京后……”
这话说下,皇帝似也觉讽刺可笑,神色呛然,唇际微勾起的冷嘲弧度,也似一柄尖锐弯刀,戳在人的心里,“早知今日,早知你的身世,早知定国公府有冤,朕不如忍等到一切尘埃落定,再对你陈明心意,光明正大地告诉明郎,朕爱慕与他命定无缘的前妻,朕想予他从前的妻子一段新缘,朕想同她生儿育女,朕会好好照顾她一辈子……”
温蘅不语,听皇帝呛然低语许久,哑声问道:“你说,明郎他……会不会对朕动杀心?”
温蘅将锋利的寒刃送回鞘中,犀利的冷光,在眼前一寸寸隐没,她微垂眼帘,不答反问:“若是陛下易地而处,会当如何?”
皇帝无言良久,亦是未答,只是哑沉低道:“朕少时刚被封为太子时,曾和明郎来过这里,仰望夜空,寻找紫微桓中的太子星,明郎那时曾说,日后朕为君他为将,朕励精图治,他抗御外敌,共卫大梁江山……”
越发低哑的声音,就如不可追的往事,渐不可闻,大梁朝的年轻天子沉默许久,轻道:“如今的太子星,是咱们的晗儿了,夜深了,我们回去吧,回去看看晗儿,晗儿若醒时见不着母亲,许是要哭闹的。”
皇帝携温蘅下楼,一手提灯,一手握着她的手道:“天冷得很,下次这般夜深,不要再出来找朕了,朕不管去了哪儿,都一定会回到你和晗儿身边的”,静默片刻,将她的手握得更紧,嗓音低执,“但你来找朕,朕很高兴,不管是因为什么,朕都很高兴。”
守在摘星楼外多时的赵东林,见圣上与贵妃娘娘提灯出来了,忙领着一众宫侍近前随侍,但圣上却让他们离远些,赵东林遂挥手让众侍退得远远的,自己则不远不近地跟着圣上,望着漆沉夜色中,圣上与贵妃娘娘慢步下阶,走在满天星子下,冷寒的夜风吹得他们衣裳轻飞,亦将本不可闻的圣上轻低话语,悄悄吹送至他的耳边。
“……阿蘅,若朕与明郎必死一人,你……会选谁?”
赵东林听得心猛地一颤,怔望着不远处的背影,忧思复杂。
……一位趁势仗权逼辱贵妃娘娘,却又一而再地救贵妃娘娘性命,为她家族翻案,一位与贵妃娘娘隔着血海深仇,却是贵妃娘娘从前深爱的夫君……贵妃娘娘……会选谁……
赵东林有心要听,但不知道是贵妃娘娘并未回答,还是贵妃娘娘回答的声音实在太过轻低,他极力竖着耳朵辨听,却什么也没听到,只是望见徐行下阶的圣上,顿住脚步,看向贵妃娘娘,晦暗的光线中,他看不清圣上神情,但见淡星苍穹下,圣上凝望娘娘许久,捧起贵妃娘娘双颊,深深吻下。
寒风刺骨,这高高的长阶,好些年前,他也曾在夜里伫立,那时圣上初被封为太子,人前十分老成持重,但在武安侯面前却不会如此,一如从前,半点不改,夜色中,两个少年从摘星楼出来,一路笑跑了下去,一个喊“明郎”,一个唤“六哥”,清亮的笑音畅响,似能惊醒天上仙人,一眨眼,时光飞逝,少年的笑音与身影都不见了,耳边只有呼啸的风声,眼前之人,是大梁朝的天子,和他最爱的女人。
……皇家原无父子兄弟,何况异性兄弟……
他从前原以为圣上与武安侯是不同的,但再多的不同,怕也敌不过诸事磋磨,寒寂的夜色中,赵东林心中不安地随侍圣上回宫,待圣上与娘娘歇下,令几个徒弟轮值守夜,回庑房安置,却辗转半夜难眠,第二日强打着精神,再至御前,听圣上吩咐罢朝一日,令朝臣皆散,单传武安侯来,且不是在以往议事的御书房,而是传进内殿时,心中忐忑更甚。
奉命召传的内监,麻溜地垂首出殿,赵东林近前伺候圣上更衣,见贵妃娘娘也已醒了,只是倚坐榻上未起、静静望着圣上,而圣上手里似攥拿着一物事,一直未放,等他随侍圣上走至外间,看圣上将那物事往膳桌上轻轻一搁,心也登时跟着往下咯噔一沉。
……那是自容华公主宫中搜出的剧毒药瓶……
第183章 手指
昨日朝上自请赴边,圣上却道此事明日再议,今日入宫上朝,沈湛原欲再次自请,但人站在金銮殿外,尚未入内,即有内监来传,今日罢朝。
沈湛正暗思圣上是否在有意拖延此请,是否已对他疑心深重,又听内监宣道:“陛下传武安侯至御殿觐见!”
沈湛心中思虑更重,一路暗思,随内监行至建章宫,整衣入内,听有清亮的“砰砰”声响,循声看去,见圣上正站在通内的垂帘处,一手抱着婴儿,一手轻摇着拨浪鼓,逗哄着大梁朝尚在襁褓中的太子殿下,暂压下心底思虑,微垂眼帘,朝那帘后的九五至尊如仪叩拜,“微臣沈湛,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侍女打起垂帘,皇帝将晗儿放回婴儿摇床中,踱步走出道:“平身吧。”
他边引沈湛往膳桌旁走,边含笑对他道:“朕知你在府里大抵用过早膳了,再陪朕多少用些可好?”
沈湛遵命落座,见膳桌上突兀地搁着一只小小的素色琉璃瓶,颜色式样,眼熟得令人惊颤。
微悬着的心,陡然间如断崖飞瀑,直往下沉,但沈湛面色仍是未有稍动,只是静看着膳桌对面的皇帝,听他含笑吩咐道:“进膳吧。”
侍在膳桌旁的赵东林微一击掌,待命在外的内监们垂首躬身,捧着早膳,鱼贯而入,片刻功夫,就将膳桌摆的琳琅满目,垂盘退下,又有御前侍女近前挽袖提手,一一揭开碗盖。
沈湛正见一式蟠龙纹碗碟中所盛着的,并不是粥羹点心,而是各式汤面浇头,即有侍女将一碗热腾腾的龙须面,端放在他面前,皇帝亲自站起,舀盛了一勺鲜虾浇头,边替他浇在面上,边对他道:“这面,是朕命御膳房,特为你煮的,朕也记得,你吃面时,最爱这味浇头,尝尝可还合口?”
微抬的眸光,飞掠过那琉璃毒瓶,沈湛执起手边玉箸,在皇帝关切的目光下,慢将鲜虾浇头搅入面中,夹起一筷子面,送入口中嚼咽吞下,平静回道:“味道很好。”
皇帝笑着坐下,“那就好。”
他道:“边漠路远,你这一去燕州,生辰定在军中过了,朕传你来,就是想提前请你用碗寿面,提前贺你生辰。”
沈湛夹面的动作一顿,听皇帝继续道:“原本你自青州回来后,朕说过不再把你外放的,但你想外出历练,那便去吧,从古至今,岂有不赴沙场的名将,湛卢也该用血开锋,朕的昭武将军,想去就去吧,一展雄风,一战成名,叫外敌知道入侵我大梁将有何下场,只是沙场之上,刀剑无眼,千万要小心。”
细长面条滑腻,沈湛微僵着手臂,夹了数遍,都没能夹住,静望着它滑落碗中,溅起零星一点汤花,落在他手背上。
……圣上这一松口,即是真正放军权给他,已搜查出这瓶剧毒的圣上,定已对他起了疑心,却还愿如此吗……陆家父子是母亲的人,圣上当真半点不知晓吗……他与陆峥同时带兵出京,是多大的风险,圣上半点不在乎吗……这一松口放权,到底是真……是假……是信任……还是试探……
沈湛边拿手边巾帕擦拭手背,边在心中暗思,如此想了片刻,疑思未曾理清,心底已是一片苍凉,冷到彻骨。
……所谓君臣同心,言如昨日,到如今,却已是这般疏离防备、猜疑试探……令人发笑……
他慢将帕子放回原位道:“陛下这样关心微臣,像是长辈,在殷殷叮嘱。”
“就是半个长辈”,皇帝道,“你唤朕‘六哥’,这世上也只有你沈明郎,唤朕一声‘六哥’,朕既是你的兄长,自是要关心你,希望你一战成名,平安归来。”
沈湛静道:“微臣一直承蒙陛下关心,十六七岁即为探花刺史,官运亨通,从未经过官场风浪,未遭人排挤构陷,未遭人弹劾半句,走到哪里,人人都躬身笑脸相迎,纵是在以‘仁孝’治国的大梁朝,做下不孝之事,也因陛下之故,未有人递折指责半分,一直活在陛下的包容庇佑之下。”
皇帝道:“一直包容着朕的,是你,朕小时候性子孤执,不是好脾气,是你沈明郎一直纵着朕帮着朕,让朕相信,这世上真有兄弟情义。”
沈湛抬眸静望着皇帝,“但陛下,让微臣有些怀疑了。”
皇帝沉默片刻道:“……朕做下错事,总想弥补,可有些事,纵是耗尽一生,也弥补不了。”
“不敢”,沈湛道,“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他的嗓音平凉如水,“自圣上登临大宝,微臣便知何为君臣有别,从那以后,不敢再唤陛下‘六哥’。”
“可你在心中,还是唤朕‘六哥’”,皇帝望着沈湛道,“是朕负你,负了咱们君臣同心的誓言……”
“……君臣同心……”沈湛轻笑着道,“陛下是君,高高在上,明察秋毫,微臣的心思,陛下总能看得一清二楚,看得一清二楚后,还总是纵着臣,可微臣看陛下,却是雾里看花,圣意难测。”
皇帝不语,听沈湛继续道:“陛下是九五至尊,大权在握,遇事果决,雷厉风行,而微臣却是无能之辈,优柔寡断,事事无成。”
皇帝喉头酸涩,“……你是为朕弃武从文,放弃了许多,荒了这些年,也是因比朕重情重义,才会事事牵绊……”
“陛下高看微臣了”,沈湛打断皇帝的话,淡笑着道,“微臣出身公侯之家,生来不知人间疾苦,幼时承蒙父母家族庇佑,后有幸结识陛下,又一直承蒙陛下护佑,未历风霜磨练,养成了这般遇事不决、事事求全的性子,自小就拥有太多的微臣,对许多世人追求之事,无欲无求,平生唯有三愿,可这三愿到如今,一件已是遥不可及、此生无望,一件已是千疮百孔、伤痕累累,这最后一件,到眼下,也已是岌岌可危……”
说至此处,沈湛忍不住自嘲出声,“回想微臣过去二十一年,真真几是一事无成”,他站起身来,朝无言深望着他的皇帝,拱手告退,嗓音沙沉,“赴边之事,多谢陛下成全,这一去,微臣定尽心尽力,看看臣此一生,还能不能真正做成一件事。”
沈湛转身欲走,却忽听帘内传来婴儿哭声,他循声望去,见帘后清影正抱着孩子哄慰,也不知已在那里,静站静听了多久。
……日思夜想之人,就只有一帘之隔,上次相见,是在夏夜莲池,如今,已是初冬,欲走的脚步,像被粘在原地,迈不开去,凝望的眸光,也难以移开分毫,他这一去,生死难料,世事难料,还能不能回来再见,再见时又是何等情形,殊难预测,也许这一走,就是永别……
内心隐忍的激勇,终如火山迸发,迫得他迈开脚步,她也正好抱着哭啼的孩子,打帘走了出来,他在她身前站定,静默地望着她,她亦静默,只怀中的孩子,依然哭啼不休。
短暂的沉寂后,她低头轻道:“不知是怎么了,总也哄不好……”
沈湛微愣片刻,才意识到她是在对谁说话、又是为何走出,静默坐着的皇帝,似也才反应过来,起身近前道:“让朕抱抱看……”
他将孩子抱入怀中劝哄,一声声地唤着“晗儿”,晗儿却哭得更凶了,皇帝无法,只得将孩子放回温蘅怀中,摸了摸他的小手小脸,感觉有些暖热,但也不知是哭热了,还是真病了,轻对温蘅道:“朕传太医来看看吧。”
沈湛听温蘅轻轻“嗯”了一声,听皇帝急命人传太医,更是意识到自己的可笑多余,像是连存在在这世上,都已多余,他心知该走,双足却仍是迈不动,心底悲凉地升起一念,何必为人,何必生而为人,若为她所钟爱的金玉饰物,若为她窗前的芭蕉海棠,这一世,倒可长长久久地伴着她……
沉默无言地看她最后一眼,沈湛垂下眸光,拱手欲退,却碰到了一只哭得乱挥的小手,小手捉住他一指,紧攥不松,小小的人儿,也在她怀中朝他看了过来,抽抽噎噎地渐止哭声,一双清如水葡萄的墨亮眸子,盛着他的倒影,一瞬不瞬地盯望着他,映着他的全部。
暖烘烘的小手,将他微凉的手指捂热,一直到夜里,都似余温犹在,沈湛轻抚着指腹,静听着书房中的母亲,冷声肃道:“容华不中用,这么久都没动手,不能再等下去了,元弘要以定国公府谋逆案为契点,向母亲开刀,他算盘打得是响,可母后早留有后手,这次你和陆峥带兵赴边,母亲人在京城,会继续谋划,如能及时‘名正言顺’,自是最好,如果不能,成败就在你身上了。”
华阳大长公主语调冷肃,心底却因谋忍多年终可动手,而热血激昂,她难掩眸中快意,却见儿子似是听得走神,紧握住他的手道:“明郎,母亲与你姐姐的性命,武安侯府的世代荣光,全托在你的手里了,你万不要让母亲失望!!”
沈湛望着母亲寄予厚望的热切神情,望着她鬓下藏掖的几丝白发,蜷起手指,轻轻地“嗯”了一声。
第184章 妹妹二合一
凛冬风寒,吹得满天细雪,扯如飞絮,白茫茫落了一片,温蘅看稚芙怔怔地站在殿门处、仰首望着外面飘扬的白雪、一动不动,上前牵住她的小手,柔声劝道:“想看雪的话,去里面坐着、隔着窗看好不好?别站在门边,天冷得很,小心风吹着凉。”
稚芙边乖乖地随温蘅往里走,边闷闷道:“其实我也不是想看雪,我就是……想爹爹了……去年下雪的时候,爹爹还陪我打雪仗来着……爹爹打仗很厉害,可打雪仗就不行了,怎么扔,都打不着我,而我就厉害了,扔爹爹,一扔一个准……”
稚芙说着说着,高兴起来,原本思念萦绕的双眸,变得晶晶亮的,牵摇着温蘅的手,仰望着她央求道:“娘娘,我们出去打雪仗玩吧!”
话刚说完,小女孩即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眸中晶亮又黯了下去,讷讷含歉道:“对……对不起……娘娘……我忘了您在调养身体,不能受寒……”
她紧捏粉嫩的小拳头,捶着自己的小脑袋道:“姑姑同我说过好多次了,爹爹走前,也叮嘱过我很久,让我不要闹娘娘,不要吵着娘娘休养,我怎么总是迷迷糊糊地忘记……”
温蘅握住稚芙捶打的小拳头,温声道:“没关系的,我知道稚芙很关心我,我也很想陪稚芙打雪仗玩,只是现下身子不允许,等以后有机会了,一定陪稚芙。”
她牵稚芙至窗榻处坐下,拿自己先前用的貂绒小暖炉,塞到她的手中,令她好生捂着暖手,自己则向一旁不远处的婴儿摇床走去,看看晗儿,睡得可还安稳。
在旁照看太子殿下的嬷嬷侍女,见贵妃娘娘走近,垂手躬身退开,温蘅走至摇床边,朝内看去,见晗儿并未酣睡,而是眨巴着双眸,懵懵地转看着,像是刚醒来不久,还迷迷茫茫的,没反应过来,也不哭也不闹,就这么安静地躺在摇床中,吮着小手,静静地望着她。
温蘅唇际浮起笑意,爱怜地牵握住晗儿的小手,像圣上平日常做的那样,轻挠他的手心,同他游戏,看他随之笑得眉眼弯弯,心中也跟着欢喜时,见稚芙搬了个小杌子过来,踩在上面,够趴在摇床边上,也学着这般跟晗儿玩,笑问她道:“稚芙喜欢晗弟弟吗?”
稚芙点点头,又道:“要是小妹妹,就更喜欢了。”
温蘅含笑问:“为什么?”
稚芙认真答道:“因为家里的嬷嬷说,我可以和小姐姐、小妹妹们,一起学女红,一起学琴棋书画,一起玩着长大,但不可以和男孩子这样。”
她天真地望向温蘅问道:“娘娘,您还会再生一个小妹妹吗?”
温蘅不语,只是一手轻摇着婴儿摇床,稚芙看娘娘面上的笑意,似是慢慢如烟淡去,心中忐忑,讷讷问道:“……娘娘,我是不是……又说错话了?”
“……没有”,温蘅轻抚了下她脸颊道,“我说过的,稚芙同我说什么都可以。”
稚芙重又展颜,可心底还是觉得,那句话似是问得很不好,没有再追问,只是同摇床中的太子殿下拽小手玩,她轻拽了没几下,忽见殿下似是吃痛皱眉,吓得赶紧松手,慌慌张张道:“夫人,我……我好像拽疼他了……可我没用力啊……”
稚芙上次入宫前,被姑姑教导,要唤“殿下”为“夫人”,这次入宫,又被姑姑教导,要唤“夫人”为“娘娘”,她平日里虽改了口,但这时一着急,还是唤出了“夫人”,看摇床中的太子殿下像是疼得要哭,自己也跟着快急哭了,急道:“……夫人……我不是故意的……”
“没事没事,他诈你呢”,温蘅边安慰稚芙,边将晗儿从摇床中抱起,见这小子方才还皱起的眉头,一下子就舒展了,笑对稚芙道,“你看,是不是一点事都没有,他装虚逗你呢,才几个月大,也不知是哪里学来的性子……”
稚芙看太子殿下真的一点事也没有,松了口气的同时,猛地意识到自己刚才着急错唤“夫人”了,“呀”了一声,又拿小拳拳锤自己脑袋,“我又迷糊了……怎么又忘了呢……我真是一点都不聪明,难怪爹爹走前几天,天天同我说好多好多话,还反反复复地说,就是怕我忘记……”
温蘅道:“稚芙是个聪明的好孩子,稚芙只是因为现在太想爹爹了,心有牵挂,所以偶尔才会忘事。”
她极力安慰稚芙,可稚芙却听得忧心忡忡,“可要是爹爹很久很久都不回来,我会不会因为想爹爹,忘事越来越严重,越来越笨……”
温蘅轻笑,“不会的。”
小陆将军带兵离京前,将稚芙送入宫中托陆惠妃照顾,算时日,大军离京赴边行程已近半,稚芙在宫中也住了有好些天,思父之情愈浓,在来建章宫见她时,也常常忍不住流露出对小陆将军的想念,温蘅看稚芙思忧心切,安慰她道:“爹爹会尽快打胜仗,回来陪稚芙的。”
稚芙点头道:“爹爹说了,会给稚芙带战利品当礼物,我问爹爹,会不会给娘娘带礼物,爹爹悄悄同稚芙说,争取给娘娘送份大礼。”
温蘅听得一怔,见稚芙又望着她问道:“我从前唤您‘殿下’,后来唤您‘夫人’,这次入宫,姑姑又让我唤您‘娘娘’,以后还会变吗?”
温蘅沉默许久,低首亲了亲怀中晗儿眉心,轻轻道:“会变的。”
天入夜时,乌山亦飘起了寒雪,没一会儿,就将山脚下连绵不绝的营寨,落得一片雪白,细密地覆住一切,也似吞噬了所有的声响,急行赴边的大军,在此修整一夜,连日来的疲乏,令他们在这风雪夜里沉沉入梦,偌大的营寨,不闻人音,只有兵士巡逻的脚步声,刀剑与身上铁甲的碰擦声,间或响起,亦有大雁掠飞过为雪飘白的山廓,发出“嘎嘎”沙鸣,引得未眠之人,抬首看去。
这时节,雁群应已南飞至气候温暖之地,这两只大雁,或因离群迟飞,才会在这雪夜里,才刚飞掠过这凛寒山脉,急急南迁,踱出主帐的陆峥,望着那一双飞雁黑影远去,耳听着越来越远的“嘎嘎”雁鸣,在落雪的冬夜里,负手徐行在营寨之内,任繁杂思绪,亦如纷飞白雪,落满心头。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大雁是忠贞之鸟,一生唯有一侣,天涯共飞,生死相随,前人常以大雁咏情,迎娶六礼亦离不开活雁,圣上当初迎娶皇后娘娘所用的双雁,据说还是圣上本人亲自捕抓的,这事,在圣上独宠皇后娘娘、六宫空无一人时,自是一段竞相交口称赞的佳话,但到后来圣上专宠冯贵妃,再到如今冒天下之大不韪,专宠薛贵妃,听来只觉唏嘘寒凉……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如今的武安侯,对薛贵妃,是彻底挥刀断情,还是犹有生死相许的情意……
深夜漫步的陆峥站定,望向不远处的同样深夜未眠之人,见他正在给那匹天下无双的御赐宝驹刷鬃喂草,身上所穿,不是在京时的锦绣华服,而是一身端肃戎装,站在那里的,也不是京城中的翩翩公子、清贵侯爷,而是与普通兵士同吃同住的昭武将军。
御旨名义上,他是主将,武安侯为副,但在华阳大长公主的安排里,自然她的爱子武安侯,才是此行的真正主心骨,陆峥望着在这冰冷雪夜里的孤寒身影,再无昔日所见的明朗飞扬,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