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臣妻-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年夏天,他和阿蘅说这些话时,察觉到了阿蘅情绪不对,但他当时只以为,阿蘅是因为明郎不在京中而思念伤情,如今细细想来,阿蘅那时或正被圣上百般纠缠,满心恐慌愤怒,却又无法言说……
  温羡心中一痛,没有说话,又听阿蘅轻轻道:“哥哥守诺将枇杷树种上了,如今七八个月过去,枇杷枝叶长得茂盛,人事却都变了……”
  她静望着他道:“这七八个月,发生了许多事,哥哥也有事瞒着我,我知道哥哥待我好,瞒着我,定也是为了我好,可我不想被瞒着,不想每天只能悄悄地为哥哥担心,我想与哥哥一起分担。”
  ……若阿蘅得知她的真正身世,岂能这般平静地同他说话,她现下平静如水的生活,将掀起滔天惊澜……
  ……况且,他还没有查实定国公一案,线索千头万绪,虽有圣上暗助,但亦难预料,真正查实,需用多久,若阿蘅早一步知悉,别有用心之人,也早一步知悉,那就是将阿蘅置于刀山火海……
  温羡压下心中暗思,静望着阿蘅双眸道:“……我手边,确实有些事情需要处理,也有一点风险,怕你担心,所以瞒着你,但不要想太多,不要太担心,给我一些时间就好,我会处理好的,会做到化险为夷,相信我,好吗?”
  他微一顿又道:“我与容华公主的婚事,也只是权宜之计而已,这事……也不要担心,总之,我会处理好所有事情,彻底消灭隐患,然后……然后一直陪在你和父亲身边,相信我,好吗?”
  温蘅说完这些,却见阿蘅轻轻摇了摇头,他心头骤沉,努力维持着唇边的笑意问:“……为什么?”
  温蘅轻笑,“只陪在我和父亲身边怎么够,孩子也想和舅舅玩呢。”
  温羡微微一怔,而后唇际笑意不断扩大,一直暖到了心里,他柔声道:“我会一直在你和孩子身边的,等事情处理完了,再无后顾之忧,我会将父亲接到这里来住,你若愿意,带着孩子一起来好不好?你看这里,多么像我们在琴川城的家,我们一家人住在这里,再也不分开,或者,回琴川城去,我们带着父亲孩子回去,过和从前一样简单平静的生活。”
  他道:“去年夏天,我说要在这里种上枇杷树,等过几年,要把父亲接来,含饴弄孙,让你和明郎的孩子,一起在树下玩耍,虽然现实并不尽如人意,但也并没有糟糕到极点,父亲虽病了,但却提前来到京城,太医说,如期用药,会有好转康复的希望,明郎……明郎虽不再是我的妹夫、你的丈夫,但孩子……孩子还有我,我会教他她读书写字,陪他她玩骑竹马,会将他她架在肩头,好让他她去摘树上的枇杷……”
  畅想着未来的温羡,越说越是高兴,他笑着道:“其实今年这树上也结了几个枇杷,但你和父亲不在,我一直没吃,也不知味道如何……”
  他说着就转走向枇杷树,仰首摘去,温蘅心目中的哥哥,一向澹静自持,她难得见哥哥这般高兴,像是日子突然有了盼头、心中浮起希望,眉宇间也跟着焕起光彩。
  温蘅看哥哥将摘下的枇杷拿到井边清洗干净,然后大步向她走来,将其中最大的一只枇杷,撕剥开外皮,递至她唇边,眸含期待地望着她道:“你尝尝……”
  温蘅就着哥哥的手,咬了一口,唇齿间立溢满枇杷清甜汁水,她笑咽着道:“好甜~”
  哥哥亦笑,“去年让林伯去买枇杷树苗时,特意让他挑了许久,选买了品种最好的……”
  哥哥还未说完,坐在秋千架上的父亲,即已急不可待,他探着头朝哥哥手中看去,“我也要甜……”
  温蘅笑着从哥哥手中拿过一只枇杷,剥皮喂父亲吃,正喂着,哥哥又剥了一只递过来喂她,温蘅笑道:“总共就没几只,哥哥再不吃,就没有了。”
  哥哥也笑,“你和父亲有的吃就好,我无所谓。”
  温蘅不赞同地摇头,“那不行,一家人,都得尝一尝。”
  她笑将那只剥好的枇杷,转递至哥哥唇边,哥哥眼望着她,低头衔咬吃了,轻轻道:“这才是第一年春天,以后枇杷,会一年比一年结得多,虽然世事无常,从去夏到今天,发生了许多事,很多事都跟着变了,但有些事,永远不会变,我永远不会伤害你,也希望能永远陪在你身边,希望每一年,我们……一家人,都能像现在这样在一起,摘吃枇杷,再不分开。”
  温蘅道:“会的。”
  哥哥动情地凝望她许久,伸手揽抱住了她,温蘅刚靠在哥哥肩头没多久,就又被人揽住,原是父亲也站起身来,将他们两个熊抱住,温蘅依在哥哥身前,望着父亲,心中如有暖泉流漾。
  这是她温暖的家,她曾因天真逐爱,离家远去,如今,又回到了家里,此生余愿,便是平平安安地生下孩子,和父亲、哥哥一起,过着简单平静的生活,就如在青州琴川一般,只当过去的一年余,是一场早该醒来的梦境,不再牵绊在梦中的恩爱缠绵里,也不再深陷在那如临深渊的痛苦中,向前看,她要一如既往,做一个好女儿、好妹妹,也要从此以后,做一位坚强的好母亲。
  稚芙生来即失了母亲,至亲唯有父亲一人,与父亲感情极好,一回到家里,就迫不及待地向父亲索要香囊,陆峥将袖中那只香囊,取出递给女儿,稚芙握在手里,深深地嗅叹道:“真的好好闻啊,比家里的那些香料,都好闻多了。”
  她抬眸问父亲道:“爹爹,我能向公主殿下学制香吗?”
  陆峥淡笑着轻抚了下她的脸颊,“改日你问问公主殿下可不可以。”
  稚芙仰着小脸问:“那我什么时候,能再见到公主殿下呀?”
  陆峥道:“等你生辰日到了的时候,就可以再见到公主殿下了。”
  “那还有好些时日呢”,心急的稚芙,央求父亲,“我能不能早点见到公主殿下?”
  陆峥笑,“那爹爹想想办法,让你和公主殿下早点相见好不好?”
  稚芙高兴地点头,“谢谢爹爹,爹爹你真好”,复又笑容满面地低眸打量手中的香囊,爱不释手。
  陆峥看她头戴着的花环,花儿都有些焉了,要帮她取下,但手刚碰到花环,稚芙即躲避道:“这是公主殿下送给我的,我晚上要戴着它睡觉。”
  陆峥轻笑,“你喜欢公主殿下吗?”
  稚芙重重点头,又问:“爹爹喜欢公主殿下吗?”
  陆峥淡笑不语,三年前,他领兵回京,途经青州,在休整的那几日里,随意在青州城中闲走时,确实曾见过永安公主。
  但,只是一个清袅的背影而已,他当时恰好望见武安侯在街上买山楂糕,原要上前攀谈,却见武安侯急买了山楂糕后,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朝一碧裙袅娜的年轻女子走去。
  街上人潮流川、人影穿梭,遮挡了他的视线,他没有看见那女子的面容,再在人群中,寻望见武安侯的身影时,只见到一道清袅的碧色背影,如江南春柳,依依伴走在武安侯身旁。
  他后来听青州刺史宅仆说,武安侯对琴川温家小姐有意,爱慕难舍,热切追求,再后来,他人回京中一年余,听闻圣上赐婚,武安侯将迎娶青州七品经学博士之女温蘅为妻,回想一年多前在青州所见,心道,江南春柳,要移栽到京城来了。
  京城风物,与青州之地大是不同,华阳大长公主对武安侯这桩婚事的剧烈反对,他也听在耳里,遂在闻听这道赐婚旨时,忍不住心想,这春柳,大抵要水土不服。
  也是在那时候,他才知道她的名字,单字一个蘅。
  原不是只知依缠郎君的绵绵春柳,而是屈子钟爱的香草美人,只是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强极则辱,举世独清又如何,他那时便想,这桩世人惊羡的美满婚姻,大抵难以长久。
  稚芙等来等去,等不到父亲的答案,孩子心性,渐渐就把这一问给忘了,心思又转到另一件事上。
  她想起了父亲今日所说的《九歌·湘夫人》,歪着头问道:“爹爹,后来湘君等到他的湘夫人了吗?”
  “不知道呢”,陆峥抱着女儿,轻轻地道。
  陆峥其人,口口声声言称倾慕阿蘅,但十有七八,别有用心,沈湛直觉如此,在回府的车马上,思虑了一路,直到车马停在武安侯府门前,也难以判断陆峥所谋为何。
  ……他若别有图谋,他大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只怕,陆峥会伤害阿蘅……
  沈湛有心在阿蘅公主府中安插人手,暗暗保护她,但又知,他目前的一举一动,都看在母亲的眼睛里,虽在那日与母亲“抱头痛哭”,但母亲依然并不深信他,她对他和离的说辞半信半疑,她对他选择回到武安侯府,心存疑虑,她表面疼爱信任他这个儿子,说要母子一心,携手共度难关,但实则在他这个亲儿子身边,放满了眼睛。
  自那日与母亲“抱头痛哭”之后,他未再回到明华街,不是歇在外养珠璎的私宅里,就是回武安侯府住,当日,册封三品昭武将军的圣旨下达,母亲自是惊诧万分,与他详探圣上用意,他自是“一问三不知”,母亲未再深问,只说为防圣上疑心,这昭武将军不能当得太认真,又说温蘅既弃了他,她就先为他纳几房小妾,开枝散叶,帮他以伤情纳妾之举,作为荒怠军务的理由。
  他道暂无心子嗣之事,将珠璎推了出来,担当这一陪演伤情自弃、荒怠军务的人选,母亲当时并未多说什么,只笑了笑道:“你这般行事,她定要恨你伤她脸面了。”
  他冷颜道:“她既无情,我又何必再留余情。”
  母亲当时静望着他的眸光,正如此刻看着他走近,含笑问道:“听说你今日踏青郊外去了?”
  沈湛“是”了一声,“竟在曲江附近遇着陛下一行,倒真是巧了。”
  华阳大长公主慢饮着杯中香茗,又听儿子忽地问道:“母亲认为陆峥此人如何?”


第132章 弘郎二合一
  华阳大长公主啜茶的动作微微一顿,抬眸笑看沈湛,“你是说宁远将军陆峥?平白无故的,怎么想起来问他了?”
  沈湛道:“儿子今日踏青在外时,亦在曲江附近遇见了他,陆峥是年轻武臣中的佼佼者,儿子从前对此人未有过多留意,如今进入军中,自然得多留心些。”
  “什么佼佼者,不过是圣上的一条狗腿子罢了”,华阳大长公主信手搁下茶杯,冷嗤笑道,“一分声名,在外能吹成十分,他们陆氏,原本已经式微多年,靠着抗击北蛮的那点军功,才又爬了上去,这几年,边关平定,无仗可打,他们陆家父子,便成日紧抱着圣上大腿,里里外外,谄媚小心得紧,生怕圣上来个走狗烹,一脚踹了他们,荣华富贵付诸流水。”
  沈湛闻言冷笑,“原是这等虚名之人,怪不得儿子今日在京城郊外,见他对永安公主百般示好,这陆峥,甚还直接对儿子说,想娶永安公主为妻,原来他不仅念着攀龙,还想着附凤。”
  “她一个民间公主,算得什么凤凰?!”华阳大长公主笑出声来,“这所谓永安公主的驸马爷,随手一拧,不知能拧出多少水来,陆峥想着通过娶一民间女子亲近皇室,可见鼠目寸光、自贱身份。”
  母子俩你一言、我一语,将这宁远将军陆峥鄙薄了好一阵,天也黑了下来,沈湛陪母亲用完晚膳后,回到自己房中,屏退诸侍,人在屋中静坐,眼前浮现的,皆是她今日的笑颜。
  正如那夜她写下和离书时所说,与他分开,她会欢喜,事实好像真是如此,今日是和离之后,第一次与她相见,她面容眉眼之间,比起之前,自在轻快了许多,沉重的心事,虽未完全在她眼底消散,但不再如之前一般,有如不可逾越的高山,终日沉沉地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对此,他心中既有几分欢喜,却又有苦涩弥漫,此外,还有难以言说的惶恐与愧疚,在她朝他与珠璎看过来的那一刻,在心底悄然升起。
  携珠璎踏青出游,本意是坐实放浪忘情的声名,但未想到,会在那里遇见她,尽管他知道,他近来放浪形骸的举动,定也传入了她的耳中,但真正领着珠璎出现在她面前,与珠璎行止亲密,不是他的本意,他也始料未及,暗暗惶恐不已。
  但众目睽睽之下,事情既开了头,就只有坚定地走下去,他压下心中涛浪,假意面无波澜,依然携珠璎随行的同时,暗看她的神色,却见她的眸光,是真正的无波无澜,并不蕴有一丝失望惊讶,真正的平静若水。
  这毫无惊讶失望的平静,是已彻底释然了与他的过往,一点点也不在乎了吗?……
  沈湛心中隐痛,再忆起今日她漫步花海,陆峥那厮借由女儿亲近她的情景,眸光暗沉,无尽的担忧,浮上心头。
  不久之前,他言语间试探母亲,试探陆峥其人,明面上对圣上忠心耿耿,实则有无可能是母亲的暗党,是母亲暗地里授意他追求阿蘅,来试探他这个儿子是否真的已与阿蘅决裂,是否真的与她这位母亲同心。
  但母亲言辞间,滴水不漏,什么也试问不出来,他也不能追问太紧,怕惹得母亲疑心,如今,他最先要做的,是令母亲对他深信不疑,允他真正进入她的势力范围,允他真正从旁协助她朝堂之事,如此,他才能循序渐进地设法架空母亲,相对最迅捷地接掌过母亲手中的权势,才能最快地拥有对抗那人的权势资本,彻底地拔除了母亲的爪牙,让她不得不安于内宅,再也不能伤害阿蘅半分。
  其实,要令母亲对他深信不疑,眼前正有一条最快的捷径可走,那就是告诉母亲他与阿蘅和离的真正因由,让母亲知道,他对暗占臣妻的圣上,已无兄弟之义,让母亲相信,他对不忠于他的妻子,已无夫妻之情,如此,母亲定会全然信任他,相信他定会与她齐心,对抗圣上,一心夺权,以雪前耻。
  但他不能,如果母亲知道圣上与阿蘅的旧事,定会将之作为攻击阿蘅的利器,他不能让阿蘅陷入世人的非议中,他不能让她沦落到那样难堪的境地,他不能……
  其实事情本不必如此进退维谷,他本也不必为了权势,与母亲这般演戏谋夺,当年父亲病逝时,母亲原就属意好好培养他,母子一心,权控朝堂,是他主动放弃了,为了他的好兄弟,为了不与他的好兄弟因权势隔心,他选择与母亲背离,选择弃武从文,选择去做所谓的青州刺史、工部侍郎……
  去年夏天,身为工部侍郎的他,职责在身,离京视察水利,奔波了大半个大梁朝,还时时记着幼时的承诺,找到了隐居武威城的徐先生,为圣上订做了一柄乌金匕首,篆刻“断金”,为人兄弟,为人臣子,他蹈行忠义,为圣上的江山鞠躬尽瘁,没有半点对不住圣上,可他为圣上的社稷苍生奔波劳碌之时,圣上却正忙着趁他离京,利用慕安兄之事,暗占了他的妻子,胁迫阿蘅,一生一世,都得如此……
  可笑……可笑!!
  他所以为的肝胆相照、可托生死的好兄弟,原是这般!
  有关父亲骤然病逝一事,母亲一直疑心与圣上脱不了干系,而年少的他,坚信父亲是急症离世,圣上干干净净,绝不会做下暗害岳丈之事,为此,不知和母亲爆发了多少次剧烈的争吵,如今想来,他识人不明,圣上并不是他所以为的那般,父亲之死,会不会真的另有内情……
  沈湛目望向室内剑架上的湛卢,种种沉重思绪,压得他的心,直往下沉,而建章宫中的当朝圣上,亦在暗思,沈湛近来种种言行。
  皇帝将今日踏青时明郎的言行举止,在心底琢磨了一通,竟隐隐有些不愿深想,将心思转到了另一个人身上去。
  宁远将军陆峥,当初他的婚事,是他亲自选指的,陆峥也与他妻子婚后感情甚好,在他妻子不幸难产过世后,再未娶妻纳妾,是京城有名的痴情将军,这么一个人,怎就忽地不再如传言那般痴情,和明郎说什么,早就在心底暗暗爱慕着她,如今得了机会,要与她另结鸳盟……
  皇帝想了一瞬,又在心底叹了一声,她那般招人喜欢,有大好男儿一直在默默地暗恋着她,又有什么稀奇?!
  自她受封永安公主,与明郎和离之后,京城不少子弟朝臣的心思,都活络起来了,旁人也就罢了,平庸的平庸,年长的年长,巴巴地往她身前凑,也掀不起什么浪花,可陆峥不同,年轻有为,生得俊朗,有心思有手段,还有那么一个招她喜欢的小女孩,可让陆峥借着女儿的名义,一点点不着痕迹地与她亲近,渐渐与她相熟,而后……
  可恶的贼狐狸啊!!
  皇帝正想得光火,见赵东林趋近前来,压下心中醋焰,问:“何事?”
  赵东林恭声道:“回陛下,狂猿伤人案,有结果了。”
  冯贵妃自京郊回宫后,便一直待在长乐宫中,一人静看天色暗沉,一人默默用完晚膳,而后等了许久,见建章宫那边久无召令,便命宫人伺候沐浴更衣,谁知才刚宽衣,即有建章宫宫侍来此,道圣上传召。
  这样晚的召幸,倒是从来没有过的,即使知道所谓的召幸,不过是去伺候圣上宽衣就寝而已,冯贵妃还是急急穿好衣裳,乘辇往建章宫赶去。
  但赶到了建章宫,却未有宫人迎她至偏殿,按妃嫔侍寝宫制,伺候她沐浴更衣、梳鬟描妆,而是直接将她带入主殿。
  不管是从前真正的承蒙圣恩,还是后来的所谓召幸,这都是从未有过之事,冯贵妃心有不安地随宫侍入内,徐走了几步,心念一闪,忽地想到上林苑狂猿一事,登时心神骇裂,腿肚子也跟着发软。
  ……不……不会的……她将所有线索都指向了华阳大长公主,圣上不会这么快就查出来的……
  ……惠妃……惠妃会不会知道些什么……她近来很是反常,她是不是和圣上说了些什么……
  冯贵妃边随宫侍往里走,边暗暗祈祷着圣上夜召,并非是为了上林苑狂猿之事,然而天下事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当她小心翼翼地朝圣上凝寒的背影跪拜时,圣上转身便将一道密报,用力甩掷在她身上。
  冯贵妃顾不得吃痛,匆匆捧起密报看去,见自己所谋狂猿一事的经过,被查记地毫无遗漏,就连怎样设计祸水东引,把一切线索指向华阳大长公主,也都被查得清清楚楚,一点不差。
  冯贵妃心中惊骇的同时,清楚地认识到,若真认了罪,这一世荣宠,就已到头,遂纵是铁证在前,也抵死不认,大声喊冤,言称是有人在陷害她,哭得梨花带雨,“臣妾与永安公主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为何要设计害她?!陛下,这定是有人在栽赃陷害,臣妾身居贵妃一位,底下不知有多少人眼红得滴血,盼着臣妾摔入万丈深渊,臣妾平日行事谨守宫规,从无错处,她们便设计陷害,想让陛下弃了臣妾,请陛下明查,万不可被奸人误导,冤枉臣妾!!”
  皇帝冷眼看着冯贵妃声涕俱下、死不认罪,回想着密报一字一言,心中暗思。
  白猿发狂伤人一事,铁证如山,确定是冯贵妃密谋无疑,但温蘅当夜身中棘毒一事,却疑点重重,查不出与冯贵妃有丝毫关联,云遮雾绕,没有半点线索证据,不知是幕后凶手,究竟是谁。
  跪在地上的冯贵妃,一边声泪俱下地哭诉有人陷害、决不认罪,一边在心中深悔自己所为,若早知那温蘅,原与太后有着那样的关系,纵是圣上爱温蘅爱到骨子里,也只能秘密恩宠,绝不可能迎温蘅入宫为妃,她怎会做下这等昏了头的祸事!!
  那时的她,真正是被圣上的长期冷待给灼了心,被那野女人的阴影给压昏了头,一见到温蘅怀孕,便忘记了入宫多年的小心谨慎,方寸大乱,错谋此事,事到如今,悔也无用,只能咬死不认罪,一旦认罪,圣上或就能猜到,她知悉圣上这桩秘事,这样见不得人的秘事,被她知道了,圣上岂还能容她活着?!!
  冯贵妃简直要将一世的眼泪都哭出来了,正哽咽声声泪如雨下时,忽听圣上泠泠道:“狂猿伤人当夜,永安公主曾被下毒。”
  冯贵妃一怔,想起那夜漪兰榭太医来来去去,她还以为是亲眼见证了圣上搂护温蘅的武安侯,相信了那封密信为真,选择对温蘅下手,但后来又听说楚国夫人当夜只是高热不退而已,她还以为自己猜想错了,却原来,温蘅那夜,真的出事了吗?……
  ……不……不管是真是假,是谁在暗中动的手,这人都不是她,圣上也不能以为是她!!
  设计白猿发狂、攻击永安公主,是大罪,但也罪不至死,可若下毒谋害永安公主,依太后娘娘和圣上对永安公主的看重,她面临的,怕就只有死路一条,冯贵妃怕到极致,急切跪行着扑抱住圣上双腿,仰面泣道:“陛下,不是臣妾,真的不是臣妾,臣妾没有做过这等歹毒之事,真的没有,求求您相信臣妾……”
  可无论她如何泣求,圣上始终眉宇冷凝、不发一语,并不肯相信她,冯贵妃心中愈发忧灼如狂,只能紧紧抓住过往情分,希求能打动圣上一分半分。
  “陛下!”冯贵妃哭红了双眼,泪眼朦胧地仰望着大梁朝的天子,哀声切切,“永安公主有孕在身,臣妾也曾是有孕之人,同为母亲,臣妾最知将为人母的心情,怎么可能去伤害永安公主和她腹中的孩儿?!……
  ……陛下您还记得与臣妾的孩子吗?当时她在臣妾腹中轻踢臣妾,陛下您还趴在臣妾腹前倾听,您说这是您的第一个孩子,盼着她早日出世,您说是男孩女孩都好,您都喜欢……
  ……可那孩子无福,没能睁眼见到她的父皇和母妃,生下来就已是成形的死婴……臣妾心痛欲裂,是陛下您劝臣妾不要太过伤心,说孩子早晚会有的,臣妾听陛下的话,就一直盼着,盼着臣妾那苦命的女儿,再投胎转世,回到臣妾腹中来,臣妾还年轻,相信这一天,早晚会到的,等到那一天,臣妾一定要平平安安地把孩子生下来,教他她唤您‘父皇’……
  ……臣妾一直满怀期待地等着这样一天,为何要自掘坟墓,害人害己呢?!臣妾是被人陷害的,臣妾冤枉,请陛下明查!!”
  女子哀婉的泣求声,凄凄回响在恢宏的殿宇中,听的垂首侍立的宫侍,纷纷心生怜意,可却似半点也打动不了年轻天子的心,他边将冯贵妃紧攥龙袍的双手抓掷了开去,边沉声下旨,“贵妃冯氏,伪貌淑柔,心思歹毒,设计狂猿棘毒二事,谋害永安公主,本罪不容赦,但念其曾有怀养龙裔之功,饶恕死罪,即日起,褫夺贵妃封号,禁足绛云轩,非旨不得出。”
  翌日,圣旨传遍后宫前朝,荣宠数年不衰的贵妃冯氏,一夜之间,大厦倾塌。
  一个宠冠后宫的贵妃娘娘,为何要如此处心积虑地去谋害曾经的楚国夫人,以致招祸自身,令数年恩宠烟消云散,自掘坟墓,若无怀养龙裔之功,或许差点就一脚踏入了黄泉,世人惊怔不解之余,想起二人之间唯一的恩怨交集,也正是冯贵妃腹中,曾经怀有的龙裔。
  去年夏日,冯贵妃不幸落水流产,言称是楚国夫人故意推她入水,但圣上相信楚国夫人,道此事只是意外,楚国夫人并非有意,令冯贵妃不得再追究,令世人不许再议。
  或许,冯贵妃从未放下此事,仍认定是楚国夫人故意谋害了她腹中的孩子,长期怀恨在心,九、十个月下来,怨恨浸如毒汁一般,越发深浓,终于刺激地她冒险设计了上林苑狂猿棘毒二事,以报复楚国夫人,为她腹中的孩儿报仇,但所谓的“仇”未报成,她就将自己折了进去,令数年恩宠,世人歆羡的帝宠荣华,瞬间化为乌有。
  世人唏嘘不已,太后亦惊恨长叹许久,她万万没想到,设计谋害阿蘅的背后歹人,竟然会是贵妃冯氏,一想到阿蘅那夜在漪兰榭所受的苦楚,太后真恨得咬牙切齿,“冯氏太糊涂了,她的孩子是不幸流产,当时皇儿就已查明,事情与阿蘅无关,怎还这般钻了牛角尖,做下下毒这等歹毒之事,真叫哀家太失望了!!”
  其实棘毒一事,皇帝认为另有隐情,但此事云遮雾绕,背后之人藏得极深,皇帝遂索性将下毒恶行一并推到冯氏身上,认定是冯氏所为,好让那真正的背后之人,自以为脱罪,放松警惕,露出马脚来,他此刻见母后如此气恨,怕母后气伤了身子,在旁劝道:“是冯氏有负您的期望,母后消消气,身子要紧。”
  皇后亦在旁帮劝太后消气,她今晨闻听圣旨,才知道漪兰榭那夜发生何事,对冯贵妃竟敢如此歹毒行事,惊得说不出话来,这几年来,冯贵妃一直宠冠后宫,让她这个皇后,有名无宠,不知辗转难眠、郁郁寡欢了多少个日夜,如今骤然之间,就这么自掘坟墓地倒下了,她心中竟也没有多少欢喜,反是空荡荡的,不知是何滋味。
  太后在儿子、儿媳的劝说下,渐渐平复了怒气,紧握着身边阿蘅的手,柔声道:“害你的恶人被查出来了,往后没人再敢欺负你了,别害怕……”
  “以后谁敢欺负姐姐,我第一个饶不了她”,容华公主立在母后面前,大表了下“爱姐之心”,又啧啧叹道,“这个冯氏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枉我还一直以为,她像皇嫂一般温淑柔善呢。”
  太后叹息,“宫里就是这样,人人都披着一张好皮囊,可是人是鬼,就难说了”,她柔望着温蘅道,“有时候,哀家倒庆幸你在宫外温家长大,因为哀家的身份,嘉仪和弘儿小时候在宫里,都受了不少委屈,不及你在宫外,备受呵护、开心无忧……”
  想到曾经的艰难时光,太后心中感伤,“还记得弘儿有次天黑才回,回来也低着头,紧着往自己房间走,不给哀家瞧他的脸,原是他在外头被人欺负,几名皇室子弟,借比武之名,联手打他,把他的脸都打青肿了,那脸肿的,就像刚蒸好的馒头……”
  皇帝原正喝茶,忽听母后给温蘅讲他的糗事,还越说越糗了,一口茶呛在喉咙里,狂咳着道:“母……母后,过去的事,就别提了……”
  太后叹了一声,“是,都是过去的事了,好在,都过去了”,她柔抚着温蘅的鬓发道,“弘儿已是天子,谁也欺不了他,以后有他护着你,谁也欺不了你,像中毒这样可怕的事,不会再有了。”
  温蘅朝圣上看了一眼,微垂臻首道:“多谢陛下查明此事。”
  太后听了笑道:“总叫‘陛下’‘陛下’的,太生分了,一家人,亲近一些才好。”
  她想着阿蘅或是碍于身份,唤不出那个“皇”字,遂道:“私下里唤‘弘弟’即可,一家人,不要见外。”
  皇帝在旁心道,叫“弘郎”更好。


第133章 选秀
  温蘅自然不可能唤一声“弘弟”,更别提皇帝心底那一声“弘郎”了,仍是以“陛下”相称,太后无奈,想是才相认了短短三个月,阿蘅一时还难以转变心理,来日方长,只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