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臣妻-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旁的皇帝,听着他的皇后与贵妃,左一个建议,右一个建议,也很是想开口提议提议,甚至,亲自择花为她簪上,就像去夏在紫宸宫承明后殿时,他与她起居同行,每日晨起下榻后,总会坐在她身旁,看着宫人为她梳发点妆,在旁亲自选捡着钗环,并在梳妆尾声,亲自折花,为她簪上。
一想起那十几天的“神仙日子”,皇帝负在身后的手,情不自禁地微勾了勾,但只片刻,一声清脆的折花声响,即叫他醒觉今夕何夕,皇帝收敛了悠漾的心神,沉默地望着沈湛既未择李花,也未择杏花,而是手攀向一树洒金碧桃花,摘了其中最为娇美的一朵。
沈湛拈花在手,轻声对温蘅道:“还记不记得在青州琴川的时候,春天,我们常在桃花林相会……”
温蘅想起那时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唇际不禁浮起笑意。
那三年,明郎身为一州刺史,公务繁忙,但只要一有时间,便会设法约她出游,若她真是家教严苛的大家闺秀,定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对这等外男相邀之举,定会严词拒绝,但她不是,在认识明郎前,也常出去走走转转的,哥哥总会陪着她游山玩水、闲逛街市,后来她认识了明郎,哥哥也认识了明郎,起先,哥哥还会在旁陪着,渐渐,哥哥相信明郎为人,也猜晓了她对明郎的心意,不再次次同行,她常与明郎相会在山水之间,秋游湖,春赏花。
记得有次明郎需下访青州各地,她与明郎许久不见,春日时,一人在桃花林闲走,边攀折着新开的桃花,边想念着明郎,想着念着,达达的马蹄声响起,起先她还以为是错觉,后来,马蹄声越来越近,一声声地像踏敲在她的心尖上,她抱着满怀的桃花回身看去,见是明郎回来了,他跨乘着紫夜,一袭春袍在飞花轻舞的清风中翻展如翼,向她飞来。
那一瞬间,随马蹄声响起的“砰砰”心跳声,是她有生以来从未有过的剧烈,像是欢喜跃动着要从胸膛中蹦出来,她紧搂着怀中新折的桃花枝,似是紧守着自己的心,看着明郎勒马在她身边停下,翻身下马,一双明亮的眸子,紧紧盯着她看。
明郎似有满腹的话要对她说,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最后双目紧盯着她,口中轻道:“花真好……”
她也不知该说什么,在他这样明亮的眸光中,低下头去,轻轻道:“这时节,桃花自然是好的……”
风暖花香,许久都无人说话,只是紫夜在旁,轻轻地四蹄踩地,甩着水亮的鬃毛,打着响鼻,为春风带起的粉红落花,不知在袅袅晴光中,打了多少个旋儿后,明郎终又开口道:“桃花的诗,也是很好的……”
煦暖的春光,灼得她双颊发烫,她仍是低着头,低声问道:“什么诗?”
明郎道:“思慕之诗。”
低着头的她,看不见明郎的神情,只听得明郎的声音,轻且清亮,“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匆匆数载时光流逝,逐如桃花流水,桃花依旧,人也依旧,温蘅原本暗暗沉郁的心,因这往事而变得温暖柔软,微低下头,任明郎将指尖的洒金碧桃花,轻簪在她乌漆的鬓发间,春风和煦,灼得她脸颊发烫,晕生红云,心中悸动,好似还是当年未嫁时。
武安侯夫妇恩爱,在外本就是出了名的,在武安侯因母妻不和,为夫人搬离武安侯府,宁可背着不孝声名,在外独居后,他的爱妻名声,就更上一层楼,几是无人不知,众人静看着武安侯为夫人簪花,心中感慨,而太后见小两口恩爱,自然欢喜,连带着将对容华公主的忧思,都冲淡了不少,笑着道:“桃花好,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阿蘅如今有孕在身,可不正是‘有蕡其实’,开花结果,哀家等着‘桃熟’的那一天。”
圣上事母纯孝,众人自也都捧着太后娘娘,听太后娘娘如此说,纷纷陪笑打趣,猜起楚国夫人腹中孩子的性别来,皇帝袖手在旁,悄看着他们夫妻二人,在众人的调笑声中,眸光相接、情思缠绕,她双颊晕红,微微娇羞的模样,是在他面前时,绝不会有的。
皇帝心里默默地泛了点酸,他想强压下去,没压成,只能任着这点酸,在心里头,像醋一样,默默地酿着,在这花神日的上林苑冶游中,越酿越陈。
他原是打着让她散心的主意,说服母后带她同行,她如他所愿来了,也真似散心开怀了些,不像密报里所说的郁郁寡欢,与明郎同行,赏花扑蝶,有说有笑。
她是笑了开怀了,可他看着他们夫妻的亲密情状,心里头却似皱巴巴的,明郎待她百般呵护,一路走来,都小心她的身子,紧握着她的手,时不时嘘寒问暖,走至扶荔观时,还亲摘了温室内的瓜果,洗剖切了,一个个地,叉喂给她吃。
皇帝起先看她有胃口,心里也高兴,可后来看她也亲剖瓜果,喂给明郎吃,心里的高兴,就有点变味了,如此酿酸酿了没一会儿,又见她忽然难受欲呕,差点就从坐席上弹跳起来、去给她拍背,好在人还清醒,按耐着坐着不动,面无表情地看着明郎熟练地为她拍背、助她漱口,而后令她人倚在他怀中,阖目休息。
她大约用了两柱香时间,才缓过精神来,皇帝就这么一直悄悄看她,直到她面上血色回复,才暗暗松了口气,又让侍从剖切了些瓜果呈上,拉着众人坐了许久,让她再歇坐了好一会儿,方令众人继续游赏。
如此一路闲走,赏花吃果,又走至豢养珍禽异兽的苑区,皇帝一直暗暗关注着他们夫妇,看明郎被几名同僚绊住说话,她就站在一旁不远处,等着明郎。
明郎在时,他不能光明正大地看,明郎不在,众目睽睽,他依然不能,世俗礼法,兄弟情义,似是难以逾越的高山,纵是九五至尊,他也如被锁链紧紧束缚着四肢,顾虑重重,在人前不能有丝毫越轨之举,连眼神,都要小心翼翼……
……真的……不能吗……若她肯对他笑一笑,若她肯给他一点希望,是否世俗情义,根本缚不住他……
皇帝正想得心乱,忽听一声躁动猿鸣,抬首看去,见她身后网笼内的猿猴,忽然抓跳出高网,发狂般嘶嚎着向她扑去,登时心头一震,什么也来不及想,只是本能地紧步上前,搂护在她的身前。
作者有话要说: 狗子:我控几不住我记几
猿猴:让你看不起我!
贵妃:杏……红杏……
另,开头诗引用清诗
第112章 谢恩
猛地蹿跳出笼网的白猿猴,似是突然受到什么刺激,骤然发狂,高高跃起,张牙舞爪地扑攻向身在笼网前的人。
这本该落在温蘅背部的一道利爪,因为皇帝搂护及时,没有落在温蘅身上,而是重重划拉在皇帝的肩背处。
“呲啦”一声布帛撕裂响,皇帝身上的龙袍,被发狂的白猿猴,用力抓扯出一道裂口,幸而他搂护着温蘅倾身闪避及时,白猿猴的利爪,也只撕开了外头龙袍,没有伤到他的身体。
这一惊变,只在电光火石之间,原本四散观兽的妃嫔朝臣,在白猿猴跃起怪叫的一瞬,被吸引了目光看去时,只能眼看着圣上大步流星地上前搂护住楚国夫人,等到下一刻猿猴抓裂了龙袍、怪叫着落地,才纷纷反应过来,急步围上前去。
温蘅原因明郎被同僚绊住说话,一个人站在原地,好奇地看着对面笼网内的母猴,爱怜地将小猴抱在怀里为它捉虱,感慨人兽共通的母性柔情,正看得出神时,突然间听到背后一声怪响,还没来得及朝后看去,就被一道急步奔前的玄色身影,从后扑抱住,紧紧搂护在怀中。
她看不到身后人的面容,但眸光落在他朱色衣袖龙纹上的一刻,即心头震骇如翻江倒海,用力挣扎起来,但圣上却抱得更紧,双臂箍如铁钳,全然将她笼罩在他的怀抱里,搂着她微屈身侧向急走。
才刚迈出半步,即听到布帛撕裂声响,那怪叫声的来源——一只长臂白猿猴,迅速跳绕到她身前时,龇牙尖叫,面目凶狠地再度伸展利爪,似要对她发起攻击。
圣上一手紧搂着她,一手迎向白猿猴的攻击,他避开那泛着寒光的利爪,攥抓住它的长臂,在它挣扎着要咬时,迅速猛掼于地,抬脚一记飞踹,将它连带着烟尘,踹出老远。
围近前的侍卫等,迅速制住了那发狂的白猿猴,惊魂未定的温蘅,眼见众人围上前来,难堪地如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用力掀扯开遮羞布,好似那桩秘事,已暴露在人前,羞急得面上出汗,挣着要离开圣上的怀抱。
但皇帝犹是惊魂未定,他倒不是为他自己的缘故,一只猿猴而已,哪怕它真在他背上划拉了两爪血痕,也没什么,对自幼习武的他来说,摔摔打打是家常便饭,这点小伤算什么,一只猿猴又有何惧,他怕的,是她受伤,怕她和腹中的孩子,受到伤害。
皇帝急惧地顾不得四周情况,只是紧握住她的肩,盯着她上下打量,“夫人没事吧?伤到哪里没有?有没有被吓到?要不要让太医来看看?”
他急得语无伦次,却对上了她羞气惊急的愤恨目光,皇帝怔怔地松开手,看她立刻如逢大赦、慌忙走了开去,方意识到自己方才情急之下,当着众人的面,都做了些什么。
温蘅急走离圣上身边,看着众人如潮围涌上,简直觉得无路可走,不知要走到哪里去好,她看到明郎焦急地向她跑来,却迈不开走向他的步子,甚至连对望都无勇气,紧攥着手中帕子,垂下眼侧过身去,被急步赶来的太后娘娘,搂入怀中。
太后见阿蘅身上无伤,皇儿亦无恙,稍稍松了口气,抚着阿蘅脸颊关切问道:“吓着没有?”
温蘅轻轻摇了摇头,太后犹是不放心,一边让人传太医来,一边见明郎在旁急如热锅蚂蚁,将阿蘅交到他的手中,让他好生抚慰。
被丈夫揽入怀中的温蘅,心境再不复之前赏花扑蝶时轻愉,尽管事出有因,可众目睽睽之下,她身为人妇,却被君上搂护在怀中,目睹这场面的妃嫔朝臣,心中会如何想,明郎他,又会如何想……
在知晓身份“内情”的几人看来,圣上情急之下搂护楚国夫人,可说是自家人之间的爱护之举,一时不会多想什么,但在旁人看来,楚国夫人涉险,圣上第一时间察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搂护住楚国夫人,生生以自己的万钧龙体,替楚国夫人挨了一击,这对臣妻的关心爱护,是否太重了些……
事情既已做下,旁人所想,皇帝无法也无暇去管,他只关心明郎此刻心中,作何感想,有上元夜建章宫之事在前,今日虽是事出有因、情急救人,可情急之下流露的本能,是赵东林再怎么舌灿如莲,也圆不过去的……
……也许无需圆,也许上元夜赵东林那番酒醉失态的说辞,明郎本就一个字也不信,明郎那时就猜疑他对他妻子有意,而今日这发狂的猿猴,或许帮明郎进一步印证了这猜疑,至少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当今圣上,确实对他妻子暗中关注着,并在危险来临时,能够为她以身代之……
……这猿猴,发狂地也太是时机,又为何只专盯着攻击她一人……
皇帝眉宇冷凝,大步走向那只被侍卫关进窄笼内的白猿猴。
那白猿猴原本神态狰狞,被制住关进窄笼内,也一直躁动不安地狂吼狂叫,闹个不停,可就在皇帝让人去传兽医没多久,那笼内发狂的白猿猴,突然尖叫一声,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没一会儿就彻底断了气息,直唬得围观的妃嫔命妇,惊惧地连连后退。
皇帝并非一路平坦的太平天子,打小见惯宫中倾轧,筹谋夺嫡时,更是从阴谋堆就的刀山中滚过来的,对一些阴谋手段,嗅觉灵敏,原先他见这白猿猴突然发狂、且只攻击她一个人,心中便疑虑极深,此时见兽医未至,这猿猴就这么草率死去,难查发狂真因,心内更已笃定,今日之事,绝非意外。
……背后之人,是冲着她来,要伤她以及她腹中的孩子?若她没能及时闪避猿猴的攻击,定会受伤,纵使能及时避开,亦有受惊摔倒、惊惧流产的可能……
皇帝想得心惊后怕的同时,直觉此事不止如此,更深的疑虑,如潮水漫上心头。
……怎就那么巧,怎就在明郎恰好不在她身边时,发生了这样的险事?!
……自花林一路走来,明郎大都时候,都与她形影不离,偶尔会与朝堂同僚、皇室亲族,寒暄笑语几句,在走至这处观猿区时,明郎恰好被几名同僚绊住说话,没能陪在她身边,没能在危险发生时及时保护她,真的只是巧合吗……
……与她相隔一定距离的明郎,又因那几名同僚,分神闲谈,一时注意不到她这里,纵是注意到了,也赶不及相救,而随走在她身边的侍女,都是柔弱女子,被吓到方寸大乱,或也来不及护主,一直陪走在母后身边,与她相隔不远、又一直暗暗关注着她的他,是险情发生时,最有可能出手相救的男子……
……他情急之下,什么也顾不得了,只怕她受伤,他当着朝臣后妃,将她紧护在怀中的越轨之举,是否正在那背后之人的算计之中……
……如果他能忍住,不出手相救,她或会受伤,连带腹中的孩子也有危险,如果他忍不住,众目睽睽下,当着明郎的面,将她搂护在怀中,或也正称了那背后之人的心意,两种可能,都是那背后之人,乐于见到的……
皇帝暗想得心中阴霾翻涌,但为不打草惊蛇,面上不露,只将此事当成简单的“猿猴无故发狂伤人”,草草处理,令赵东林依律责罚相关人等,回走至母后身边,简单说明,这只是一桩意外。
好好的花神日出游,却出了这样一件险事,太后庆幸阿蘅与皇儿都无事,但也不免有些后怕,尽管闻召而来的郑太医,为阿蘅把脉探看说夫人虽受惊吓,但夫人身体及腹中胎儿皆无恙,但太后仍是放心不下,让皇儿为他们夫妇安排下住处,让明郎陪着阿蘅去休息,不必再侍驾。
皇帝应声道:“早已安排好了的,临近湄池的漪兰榭,清幽雅致,离母后您的昭台宫也不远,这几日,就让明郎和夫人,住在那里可好?”
太后觉得来往便利,点头道:“既已安排下了,就让他们夫妇去那里吧。”
虽然郑太医说阿蘅无事,但她看阿蘅自受惊后到现在一句话都没说,似是有些吓魇住了,仍是吩咐郑太医跟着去漪兰榭,为阿蘅熬一碗安心宁神的汤药,又叮嘱明郎劝阿蘅好好服药歇息,陪在她身边,不要离开。
沈湛答应下来,携妻子如仪谢恩告退。
简单的一句“微臣谢太后娘娘恩典,谢陛下恩典”,听在太后耳中,极是寻常,可落在皇帝耳里,就像有蜜蜂在心口乱蛰,酸麻涨疼地不是滋味………
……明郎是谢他赐住,还是谢他救了他妻子,还是……其他什么……
皇帝心中本就有鬼,今日又在众目睽睽之下,当着明郎的面,做下那样的亲密之举,目望着他们夫妻在暮光中远去的身影,心情更是复杂。
他强提着精神,等到夜色四合,陪母后用完夜宴,送母后回昭台宫后,在途经过湄池旁,望着池边灯火通明的漪兰榭时,忍不住摆手叫停。
随侍的赵东林,看圣上似是想下辇入内,似又不想,人在御辇上孤坐许久,终在榭中灯火转暗、榭内人似已歇下时,微抬手,命御辇继续行进。
回到御殿,沐浴更衣毕的皇帝,也没有半分困意,他仰躺在榻上,想着她,想着明郎,想着今日之事,想着从前所有的纠葛,想着未来应当如何,越想越乱,一颗心如被人绕系了千万个死结,就快被生生勒爆时,忽听急切脚步声近,赵东林的声音,在隔扇外低低响起,“陛下……”
若无要事,赵东林断不会在他就寝时打搅,皇帝以为白猿一事,这么快就查出了结果,令他入内禀报,却见推开隔扇的赵东林,神色罕见地仓皇,“陛下,漪兰榭传来消息,说楚国夫人不好了……”
第113章 夜奔
皇帝登时惊得坐起,急问:“夫人怎么了?!”
赵东林趋近躬身回道:“碧筠遣人来报,说楚国夫人今日黄昏住到漪兰榭后,虽似因白猿惊吓,心神不属、少言寡语,但郑太医道楚国夫人身体无恙,武安侯陪着楚国夫人用了晚膳,劝楚国夫人服下郑太医亲手熬炖的宁心安神汤后,楚国夫人本已随武安侯宽衣安歇了,瞧着好好的,没有大碍,可就在小半个时辰前,陡然起了变故,睡梦中的楚国夫人,忽然面色惨白,气息渐弱,心跳声也似有若无……”
皇帝一听“气息渐弱、心跳声似有若无”,简直要唬得魂飞魄散,他急忙下榻趿鞋,拉扯下悬在檀木架上的外袍,边穿边急往走,要去看她,衣服还没穿好,人已快步走出了御殿,刚跨过门槛,踏上丹墀,就见紧步跟上的赵东林,目光小心翼翼地瞄看着他,口中欲言又止,“陛……陛下……”
赵东林话虽未说出口,但皇帝已猛地反应过来,匆匆束带的双手,立时僵搭在腰畔处。
……这三更半夜的,武安侯的妻子病了,他一个皇帝,怎么知道地这样清楚,又这么心急火燎地,跑到人家夫妻房中做什么?!
……既有上元夜建章宫之事在前,又有今天白日里的猿猴发狂一事,他这时候赶到漪兰榭,就等于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诉明郎,什么“酒后失态”、“家人之间的爱护”,都是假的,他就是暗暗爱慕着他的妻子,他就是心存不轨,他这时候过去,就等同于将他那阴暗卑劣的一面,直接撕开给明郎看了,此后,他与明郎之间,再无转圜的余地,又该何去何从……
皇帝人僵在原地,原要束带的手,紧紧地攥握着腰带玉钩,似也觉不出半分硌疼,胸膛中涌起一股痛恨无力感,侵入他身体的每一处,却又不知该恨谁,他滞重着脚步,眼望着浓黑如墨的深沉夜色,沉声急问:“夫人现在怎么样了?太医可都赶过去了?可有查明病因,为何突然如此?”
面对圣上连珠炮般的发问,赵东林只能捡知道的回,“楚国夫人病因,尚未查出,今夜幸而武安侯没有深睡,及时察觉了楚国夫人的异常,急忙下榻叫人,现下,郑太医等人,都正在漪兰榭内,为楚国夫人诊治……”
皇帝道:“盯着漪兰榭,一有消息,立刻传报。”
赵东林恭声应下,看圣上人就站在殿外丹墀处,任夜风扑面,眼望着上林苑夜色,一动不动,有心劝圣上坐下歇等,但想了想,又将话咽下,退到一边垂手侍立。
已是深夜了,上林苑各处大都灯火渺茫,似天公随手垂落的散淡星子,只一处灯火通明,晕黄灯光映照着榭边池水,人影攒动,似有喧声。
皇帝遥望着夜色中那处突兀的光点,一颗心,如在油锅里熬煎。
……漪兰榭离母后的昭台宫不远,离他起居的御殿,也并不远,只要动动脚,他很快就能见到她,亲眼看看她到底出了何事,现下又是什么情况,可他不能,这偌大的上林苑,他今夜哪里都去得,就是不能去漪兰榭,都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这话是错的,她的身边,有着世俗情义构筑的坚固结界,他总是不能光明正大地走到她的身边……
……他是执掌天下权柄的皇帝,却也是无权窥探他人家事的外人,许久前的一次拈酸时,他曾忍不住心灰意冷地想,撇开私下交集,他在人前,就只能做个外人,她的生老病死,都应与他无关,纵有一日她病重,他也只能在自己宫中守等消息,去不了她的身边,她若将离世,所见也只有至亲之人,他连她在这世上的最后一面,也见不到……
……他当时这般想了后,还在心中冷嘲自己思虑过多,像个斤斤计较的深宫怨妇,可此刻这等可怕而又无力之事,真真切切地发生在眼前,他也真如从前所想,作为一个外人,只能守在自己宫里,等待消息,不能到她的身边去。
皇帝遥望着夜色中那点灯火,心中焦灼之火,亦似烈焰燎原,漪兰榭那边迟迟没有新消息来,而赵东林所说的“气息渐弱,心跳声也似有若无”,一直回响在他耳边。
……为何仍没有报平安的消息传来?她是否仍处在危险之中?到底发生了何事,是突发急症,还是有人暗害?可是那发狂白猿的背后之人,在暗中谋划?她现在如何,有没有醒过来,还有孩子,她腹中的孩子……
皇帝想得心中燥乱不堪,只觉自己像个聋人盲人,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不知道,就只能站在此处干等,无能之极地等在这里,胸中恼恨郁气直往上涌,却也无法发泄半分,今夜之局面,是他一手造成,这满腔恼恨自己无能的汹涌郁气,也是他自己招来的,怨不得旁人,一切都是自找。
垂手侍在不远处、同样等着漪兰榭消息的赵东林,见一直遥望着漪兰榭方向、已如山不动站了快有半个时辰的圣上,忽然抬手,发泄般朝玉栏狠狠砸去,唬了一跳,忙躬身近前,要看圣上伤着手没有。
圣上却以为是漪兰榭来了消息,眸光幽亮地转过身来,不顾君臣有别,一手紧攥着他肩,急声问道:“她好了是不是?是不是?!”
圣上目光骇人,力气也大得惊人,赵东林只觉左肩肩骨都快被捏碎了,强忍着疼痛道:“漪兰榭还没消息,奴婢是想看看圣上的手伤着没有……”
“……无事”,圣上松开攥肩的手,沙哑着声音,再度背过身去,几滴鲜血,自垂在身侧的左手处,滑落在地。
赵东林有心劝圣上上药,但看圣上慢慢握紧那只伤手,像是如此才能勉强控制住自己,短暂的犹豫后,选择闭口不言,沉默侍立在圣上身后的夜色中,静待漪兰榭的消息。
但随着时间流逝,月色西移,漪兰榭始终没有平安讯息递来,赵东林已在心里,忍不住往坏处猜想,而他身前的皇帝,看似如风中岩竹、孤立不动,实则内心早翻搅起狂风巨浪,裹挟得他整个人神思狂乱,几要疯了。
这样煎熬的等待,真比拿刀子磋磨他的心,还要难捱,都已过去这么久了,却还是没有半点消息,是否郑轩等人还在急救中,是否她还没有脱离危险,是否她的情况,比他所想的,还要糟糕百倍千倍……
生死无常,皇帝陡然想到一个“死”字,立时如被寒冬冰水从头浇没,杏月的微暖夜风中,遍体生寒,手足发凉,他望向漪兰榭的灯火,唇也忍不住跟着微颤,她就在那里,和孩子一起……
赵东林看原本伫立不动的圣上,忽然急步下阶,风带得袍袖如飞,好像天下间,再没有什么能挡住他了,心知圣上是要到哪里去,也知圣上这一去有何后果,来不及多想,只能忙从近侍手中拿过一盏羊角风灯,快步跟上。
圣上三步并作两步地,匆匆下了御阶,即朝湄池漪兰榭方向,发足狂奔,赵东林提灯跟跑在后,心中焦灼,一时想这圣上夜奔的荒诞场景,若被有心之人看去,传出朝野,会生出多少波澜,一时又想武安侯不是傻子,圣上既在此时此刻,情难自持地去了漪兰榭,就等于在武安侯面前,挑开了对楚国夫人的心思,这往后,可如何是好……
……有往后吗?漪兰榭久未传出平安讯息,楚国夫人似是情形凶险得很,若夫人熬不过去,还有她腹中的孩子……
跟跑得气喘吁吁、颊背汗流的赵东林,想到此处,忍不住生生打了个冷颤,他做好了事情最坏的心理准备,好在上天庇佑,在跑近湄池时,正撞上了他派去打探消息的徒弟多福。
多福原是要传消息回御殿,却在此撞见圣上与师父,一时疑心自己看花了眼,吃了一惊,方才反应过来,赶紧如仪行礼。
赵东林已许久未曾如此跑动过,喘着气问:“快说,楚国夫人怎么样了?”
多福回道:“楚国夫人刚刚醒了过来,郑太医说,夫人已脱离险境,性命无虞。”
悬在心中的重石落地,赵东林松了口气,见圣上紧绷着的身体,也终于松弛下来,只攥拳的那只伤手,还在轻轻地颤抖着,昭示着内心的复杂情绪。
圣上似因内心情绪过激,一时说不出话来,赵东林又贴心地替圣上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楚国夫人好好地,怎么突然病了?”
“不是病,是毒”,多福道,“郑太医说,楚国夫人中毒发作的症状,极其类似受惊心悸,如若医者真当作心悸去救,就可能错过最佳施救时间。”
……白天刚有白猿发狂惊吓楚国夫人,夜里楚国夫人就中了这种毒,若没有郑轩这等老道的太医,夫人没被及时救回,白日受惊,夜半心悸而死,看起来顺理成章,可都是算计好的……
赵东林心中想了一瞬,不再多问,先着眼于眼前之事,看向跑得满头大汗的圣上,轻道:“陛下,夫人现下无事了……”
……夫人无事,便可趁夜离开,就当从未来过,不必将那隐秘心思,迫不得已地挑开在武安侯面前了……
赵东林知道圣上定听得懂他言下之意,他也知道圣上是如何看重与武安侯的情义,但风灯映水的幽暗光影中,圣上僵站原地许久,却未回走,而是朝向远处灯火通明的漪兰榭,一步步地,坚实走去。
第114章 昭告
今夜,可谓是春纤平生,最为难熬的一夜。
原本小姐人好好的,虽然白日里受了狂猿惊吓,又被圣上那样大庭广众地搂护在怀中,是有些心神不属、少言寡语,但来到漪兰榭后,小姐如常用膳,在侯爷劝小姐不要怕苦、趁热饮下郑太医亲手熬炖的宁心安神汤时,小姐人还淡淡笑了一笑,朝侯爷说了句玩笑话,“我不怕苦的,怕苦的,一直是你”,饮药之后,小姐沐浴盥洗,与侯爷宽衣安寝,瞧着神色寻常,没有丝毫异状。
但不过小半个时辰后,一切就都变了,随着侯爷一声焦急的惊呼,如惊雷炸响,打破夜的宁静,她与碧筠等忙点灯入室,见榻上帐内,侯爷将小姐紧抱在怀中、急唤小姐的名字,而小姐面色惨白、气若游丝,似根本听不到侯爷的声声急唤,就要如一缕飞烟,无知无觉地淡淡逝去。
侯爷急命人去请太医,郑太医等人,很快赶来,为小姐把脉诊治,她一个什么也不会的丫鬟,束手无策,只能侍守在一旁,眼巴巴地望着榻上昏迷不醒的小姐,在心中不断地向上苍祈佑小姐平安无事,祈佑小姐腹中的孩子,平平安安。
这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旁观等待、将小姐的性命交予上苍垂怜的时间里,每一时每一刻,都似如在油锅中熬煎,好在老天爷最终听到了她的祈佑,好在老天爷不是睁眼瞎,小姐福大命大,被救了过来,在看到虚弱的小姐,终于睁眼的那一刻,她强忍多时的泪水,也终于忍不住簌簌垂落脸颊。
春纤用所能想到的最恶毒的言辞,在心里把那背后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