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臣妻-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温蘅在榻边坐下,抬手将父亲身上的锦被掖紧了些,她望着父亲的背影,想起小的时候,都是母亲哼唱小调哄她睡觉,后来母亲病逝,她一个人,夜里伤心难过地睡不着,父亲就每晚坐在榻边,握着她的手,学唱母亲从前唱给她听的琴川小调,另一只手也随着低低的歌声,轻轻地拍着她的背,哄她入眠。
  年幼的她,牵握着父亲的手,心中满满都是安宁温暖,伤心、害怕,都离她很远很远,她仰望着榻边高大慈爱的父亲,觉得他如参天大树般,可为她遮挡世间的所有风雨,可现在,榻上年近半百的父亲,却蜷缩着身体,像个小孩子,需要她无微不至的关心照料……
  温蘅也用手也轻轻拍着父亲的后背,像哄孩子般,助他入眠,拍着拍着,她难忍心中的酸楚,停住动作,伏在父亲身前,哑声低道:“对不起,父亲……我不该离开琴川,不该离开您……”
  冬夜寒风扑面彻骨,引灯在前的仆从,冻得手直哆嗦,紧咬唇齿,不肯让一丝寒气渗入,身后的两位主子,却像是不畏严寒,走了一路,零零散散,说了一路。
  沈湛一路与温羡聊说着岳父病况,将近府门时,终于将话题转到温羡身上,他道:“若慕安兄已经成家,尊夫人可与阿蘅一同照料父亲,慕安兄人在官署,心里也可安定些。”
  温羡早已觉察到明郎近来对他的防备,明郎如何与他隔阂,他不在意,他只担心,明郎连带着对阿蘅心生芥蒂,担心阿蘅过得不好,他知道,明郎话中有话,此刻听他这样说,接过话头道:“你说的在理,只是我先前忙着科举为官,无暇找人说媒成婚,现下父亲又病了,更是没有闲心,在这上面了。”
  沈湛静了静道:“先前慕安兄与裴三小姐婚事未成,阿蘅她,对此很是惋惜……”
  “……在阿蘅心里,我是她最敬爱的兄长,她自是希望我能得遇相爱之人,与心爱的女子,成亲生子”,温羡微顿了顿道,“希望我与妻子,就如同你和她一样,婚姻美满,恩爱一世。”
  门前风灯在夜风中摇曳不定,晃得沈湛面上时明时暗,夜沉如铁,他的声音,也像是被铁器钝磨过,迟疑地微微沙哑,“……那在慕安兄心中,阿蘅她……”
  温羡的回答毫无迟疑,“阿蘅自是我最珍爱的妹妹。”
  这段时日,明郎的有意防备与疏离,温羡看在眼里,心里已几能肯定那一夜明郎听到些什么、看到些什么,想来阿蘅对此一无所知,他不敢让阿蘅知道他的心意,也不希望被蒙在鼓中的阿蘅,无辜受累,被她深爱的丈夫冷落质疑……
  明灯辉映下,温羡朗然直视着沈湛双眸道:“我与阿蘅,是兄妹,是家人,这关系刻在我们的骨血里,人伦纲常,一世都不会改变,阿蘅是天底下最明净的女子,幼习诗礼,绝不会有任何悖礼的心思言行……”
  言止此处,纵是想极力表现地云淡风轻,温羡亦因心中酸涩,忍不住微微一顿,方继续道:“……阿蘅爱上一人,便是全心全意,永不会变,你是她在这世间最爱的男子,她选择离开琴川,与你成家,将她的一生托付给你,我希望你如当初求娶她时所说,好好地珍惜爱护她,也真心希望你们,能白头到老,两心不疑,永不相负。”
  窗外寒风呼啸,寝房内的炭火却烧得通红,薰得一室温暖如春,温蘅见父亲终于阖眼睡去,动作轻柔地从父亲手中,拿走那黑漆木匣,将父亲的两只手,掖入温暖的被窝之中,手带帘钩,放下了帐帘,仔细合拢严密,以确保无一丝寒气可渗入帐内后,拿着那方黑漆木匣,轻轻地走到一边,打开看去,见里头放着一把檀木梳,一件婴儿肚兜,还有一只长生锁。
  温蘅一见那把檀木梳,便明白了几乎忘却了一切的父亲,为何独独守抱着这方木匣,那木梳,是母亲的生前之物,母亲曾用它为自己梳发,也用它在每一天的清晨,为父亲一次次束发簪冠。
  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了,可这么多年,母亲为父亲梳发簪冠的恩爱场景,一直留在她的记忆中,没有忘记,父亲他纵使病得不通世事,心底也依然没有忘记对母亲的思念,温蘅心中感叹,目光慢慢拂过母亲的檀木梳,与那件绣着莲花的婴儿肚兜,看向了边上那只长生锁。
  诗酒年华,这只长生锁,与她的那一只,篆刻着同样的四个字,但却不是用寻常标准楷体,而像是描刻自某人的书法,锁面四周遍布着如意流云纹,底下垂系两缕细链,一只小小仙鹤振翅欲飞,一朵小小辛夷初开红萼。


第77章 歌声
  一如那件碧叶红莲婴儿肚兜,温蘅从未见过这只长生锁,既然父亲将母亲的檀木梳,珍放在这方黑漆木匣中,那这木匣里存放的,应该都是父亲的珍视之物,这肚兜与长生锁,应也与家人有关,会是……哥哥的幼时旧物吗?
  ……这长生锁若是哥哥的,怎也那般巧,也刻着“诗酒年华”四字?!
  她幼时问父母亲,为何她的长生锁篆刻着这四字,父母亲告诉她说,她的那只蘅芜花叶长生锁,之所以刻着“诗酒年华”四字,是因为她尚在襁褓中时,一次被母亲抱去父亲书房,小手无意挥指了书上的“诗酒趁年华”一句,父亲觉得此句寓意清佳,颇有缘分,所以选刻了这四字,若哥哥也有同样一只“诗酒年华”长生锁,选刻这四字是何因由?她又为何从未见过?也从未听父母亲和哥哥提起过?
  温蘅不解,手握着这只长生锁,正想得出神,忽被人从后抱住。
  夫君的怀抱,她是再熟悉不过的,并不惊惶,只安心向后,依偎在他温暖的臂弯中,继续看着手中的长生锁。
  在后抱着妻子的沈湛,见这只陌生的长生锁上,也刻着“诗酒年华”四字,自然以为是慕安兄旧物,他想着不久前与慕安兄的对话,拥着妻子的手臂,又紧了紧,下颌抵在她肩头,轻声问道:“……你们兄妹的长生锁,是一对吗?”
  “……这长生锁,兴许不是哥哥的,我从来没有见过它,也没有听父母亲还有哥哥提过”,温蘅思量着道,“也许……这是父亲母亲的旧物?”
  可若父母亲也有一只“诗酒年华”长生锁,定会觉得此事有趣,说与她听,拿与她看,怎会从来没有提起过,温蘅一时想不明白,空想也想不出来,遂放下这只长生锁,又拿起那件婴儿肚兜打量。
  这肚兜,用料做工绣样,无一不精,外绣着精美的碧叶红莲纹,宜男宜女,里头贴身处,因怕绣纹针脚触碰到婴儿娇嫩的肌肤,还另用了一层柔软无纹的布料,也不知是她小时候穿过的,还是哥哥?
  若是父亲神智清醒,一问便知,可父亲他,却患了呆症,连她与哥哥,都不记得了,又怎会记得这些……
  温蘅想到这里,也没有心情再打量这肚兜和长生锁了,将它们同母亲的檀木梳收放在一起,慢慢阖上了匣盖。
  沈湛感知到了妻子低沉的心绪,安慰她道:“有太医院的太医们尽心医治,岳父大人会慢慢好起来的。”
  温蘅点头,将这黑漆木匣放回父亲枕边,再看了一眼熟睡的父亲,拢好帐帘,挽着丈夫的手,离了此地,一起回到海棠春坞,盥洗就寝。
  尽管丈夫劝慰,但她的心情,也实在无法好转,上榻许久,都没有阖眼,无声的静谧中,丈夫的手臂,从后拢了过来,轻声问道:“睡不着吗?”
  温蘅握住他的手,没有说话,丈夫手臂微微用力,将她带靠在他温暖的怀抱中,紧接着,有含混低徐的哼歌声,在她耳边轻轻响起。
  温蘅先是听得一怔,继而禁不住轻嗤出声,转过身去,目望着丈夫问道:“怎么突然唱起歌来了?”
  沈湛亦笑望着她,“你不是睡不着吗?我记得你说过,你小时候睡不着时,岳父岳母,会唱歌给你听……”
  海棠罗帐内光线迷离,身前人的一双眸子,却粲然若有星光,温蘅轻轻笑道:“父母亲唱给我听的,都是婉约的青州小调,你哼唱的这是什么呀?”
  沈湛本意只是想让妻子宽心些,见她闻“歌”展颜,心也安定了不少,浑不在意妻子的“调笑”,抬指轻拂了下她脸颊道:“是地道的京城小调。”
  温蘅笑道:“太地道了,都听不懂在唱什么……”
  沈湛所哼唱的,是记忆中小的时候,母亲哄他入眠时唱过的小曲,他只记得调子,歌词都已忘记,也就没法让妻子听懂了,只笑着问道:“好听吗?”
  温蘅笑而不答,只是偎在他身前道:“早些睡吧,你明早还要上朝呢。”
  沈湛“嗯”了一声,将妻子抱得更紧,轻轻道:“真想一辈子唱给你听……”
  温蘅闷在他怀中轻笑,“……那我要一辈子睡不着了。”
  沈湛不由有些泄气,低头觑看妻子,声音也闷闷的,“……我唱的,有这么难听吗?”
  温蘅笑,“我听不出来好听难听。”
  沈湛疑惑问:“为什么?”
  “傻瓜”,温蘅仰脸轻啄了下他唇,手勾住他的脖颈,与丈夫抵额贴面,轻轻道,“因为,情人眼里出西施呀。”
  沈湛面上的笑意,绷不住地逸散开,将妻子紧紧抱在怀中,埋首在他肩侧的妻子,唇际的笑意,却似淡濛的雾气,渐渐消隐,眸光亦逐渐转为复杂,心事暗沉。
  ……明郎哼唱的小调,应也是他的母亲——华阳大长公主,曾经唱给他听的吧……
  ……已是年底了,再过上十几日,就是除夕团圆之夜,去年除夕夜,明郎请哥哥一起到武安侯府过年,华阳大长公主不悦,对此冷言冷语,哥哥涵养好,也是为她着想的缘故,并未当场发作,也未多说什么,只当听不出大长公主言中的讥讽,明郎在旁忙着打圆场,华阳大长公主见儿子“胳膊肘往外拐”,冷脸拂袖而去,明郎看着华阳大长公主离去的背影,又看看她,看看哥哥,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不知所措,最后还是哥哥先说起玩笑话,将此事轻飘飘地揭了过去……
  ……去岁除夕,她初为人妇,对婆母百般敬重,不敢有丝毫违背,团圆之夜,却过得如此不堪,今年,她与华阳大长公主已彻底撕破了脸,这除夕团圆夜,她与哥哥,自然要在家陪着父亲,不用再受华阳大长公主奚落嘲讽,那,明郎呢……
  ……她与华阳大长公主之间是死结,可明郎与华阳大长公主之间,是血缘的牵绊,怎会一生一世,老死不相往来……华阳大长公主如今一再严逼,反迫得明郎情意更坚,可若有一日,她不再严逼,而是以生养之恩动之以情,甚至以死相胁,明郎会当如何……
  温蘅手搂着丈夫,心里却是空落落的,她静望虚空许久,最后阖上双眼,任自己暂时沉浸在丈夫温暖的怀抱中,不再去多想什么,且当“今朝有酒”,醉在其中。
  “青蒲衔紫茸,长叶复从风,与君同舟去,拔蒲五湖中……”
  婉约动人的温柔歌声,如潺潺流水,萦绕着沉水香气,流淌在庄严壮丽的慈宁宫内,歌声的源头,锦绣罗帐内,温暖如春,容华公主抱着一只软枕,依着母后,听母后柔声清唱青州小曲,就像小的时候那样。
  尽管已是大姑娘了,但爱她至深的母后,有时还是会拉着她同榻而眠,如她幼时,与她闲话笑语,母女之间说说悄悄话,今夜,她与母后说着说着,说到小的时候,母后常唱歌给她听,央着母后再唱一曲。
  母后原说年纪大了,唱不动了,可最最疼爱她的母后,又怎经得住她的央求,她软语撒娇了两句,母后遂就无奈地笑依了她,拣了一首从前常唱的小调,唱与她听。
  容华公主静听母后唱完此曲,依在母后怀中道:“小的时候只知道母后唱得好听,却听不懂曲中意,现在才明白了,这曲子里,唱的是情,蒲草青青,紫茸花开,风和日暖的天气里,和心爱的人,一同乘舟游湖,真好啊……”
  太后早听说容华钟情温羡一事,只一直按捺着没问,此刻听女儿提起“情”字,笑着问道:“我的女儿,如今想同谁乘舟游湖呢?”
  容华公主有意传出她钟情温羡的流言,实则是心中另有计较,她不好对母后言明,只能赶紧将这话题岔过去,不回答母后的疑问,而是随口问了一句:“母后从前有没有唱歌给姐姐听?”
  她说完这话,见母后含笑的神色立时僵住,眸子里的光亮也一点点黯淡下去,登时懊悔失言。
  容华公主知道母后是乳母出身,入宫前嫁过人生过孩子,她曾因好奇问过母后一次,知道那是一个女孩,也就是她的姐姐,在母后入宫前,就同母后的第一任丈夫一样,离开了人世,此外,她没有多问过,因为她不喜欢母后因旧事怅惘的神情,她总觉得,那样的母后,就像到了另一个世界里,不属于她了,她不喜欢那种感觉。
  容华公主正因惹得母后伤心,讷讷地不知道说什么好时,母后像已从旧事中回过神来,手搂着她,轻轻道:“唱过的……你姐姐还在母后腹中时,母后天天唱歌给她听……”
  容华公主再不敢多说多问什么了,只是依着母后不语,太后还是想问问温羡的事,弄清楚女儿如今的心意,手抚着容华公主的面颊问道:“楚国夫人的兄长……”
  容华公主一听到这几个字,就立刻离了母后怀抱,翻身朝里睡去,紧阖双目,还嚷了一句,“母后,我睡了!”
  太后无奈,一边帮女儿盖好被子,一边在心里想着此事。
  嘉仪心意不明,她单独召见外臣温羡询问,自是不妥,不如以看看明郎和他媳妇温氏的缘由,顺便与温家人见上一见,看看嘉仪或许中意的这个温羡,究竟是何品性,又与嘉仪,到底有无情意牵连。


第78章 妙计
  父亲入京已有七八日,这七八日里,温蘅一如之前一个多月,没再受到君王的纠缠,每日待在明华街宅子里,遵从医嘱,专心照顾父亲,无微不至。
  这一日,冬阳煦暖,天气晴和无风,温蘅令人将藤木摇椅搬至廊下,搀扶父亲倚坐在摇椅上,又在父亲身前盖了一张暖和的裘毯,让父亲舒舒服服地坐在廊下晒晒太阳,去去寒气。
  侍女遵她之命,又搬了张葵花凳过来,温蘅就坐在父亲身旁,轻柔地捉住他一只手,帮父亲修剪指甲,父亲的另一只手,自然是紧紧搭搂着那方黑漆木匣,目光就静静地落在她的身上,看着她为他修剪指甲的动作,眸若静潭,无波无澜。
  尽管这几日下来,温蘅已习惯了父亲这样如视陌生人的眼神,但回想从前亲密深厚的父女之情,心中依然难免酸楚,她隐忍不露,只仔细小心地为父亲修剪好左手指甲,握着父亲的手,像哄小孩子般,向他展示着笑道:“这样好不好?”
  父亲自然只是静望着她不说话,这样单方面地说话得不到回应,是温蘅这几日与父亲相处的常态,她忍下心中难受,含笑放下父亲的左手,握住他另一只手,低着头,慢慢为他修剪指甲,修着修着,忽听父亲轻轻唤了一声,“阿蘅……”
  温蘅持剪的手一抖,差点伤着了父亲,她怔怔抬头,见父亲静静地望着她,又唤了一声:“阿蘅……”
  温蘅愣了片刻,才如大梦初醒般反应过来,双眸亦随即泛红,放下修甲的小剪,紧握着父亲的手,激动地连声道:“是,我是阿蘅……我是父亲的阿蘅!”
  “阿蘅……”温父看着身前的年轻女子,轻轻问道,“你母亲去哪里了?我好像……很久没有见到她了……”
  温蘅握着父亲的手一僵,勉强笑道:“……母亲……母亲回娘家了……姑姥姥病了,母亲回去看望她了……”
  温父“哦”了一声,手抚着那方黑漆木匣道:“……病了……什么病呢?”
  温蘅随口掰道:“……就风寒发热……姑姥姥年纪大了,风寒虽是小病,但对她老人家来说,挺受罪的,染上之后,一直低热不退,卧榻不起……父亲您知道的,姑姥姥与母亲感情很好,她病中总是念着母亲,母亲就回去照顾她了……”
  温父抱着匣子、摇了摇头,“风寒可不是小病,不仅老人家受罪,小孩子也不一定受的住……”
  他看着温蘅道:“你小的时候,有次高烧不退,请看了多少大夫、喂了多少药,始终都不见好,大夫都说已烧成喘症了,小孩子体弱受不住,没有办法了,你母亲不肯信,烧香拜佛为你祈福,没日没夜地守在你身边照顾,眼泪也不知流了多少……”
  这事,温蘅没有半点印象,也从没听父母亲提过,她听着父亲的话,心中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愈发深浓,忍着泪意问道:“那后来,是如何治好的?”
  “……后来……”
  温父静如幽潭的双眸,现出缈如雾气的迷茫之色,好似他自己想不起来了,记忆混乱的很。
  温蘅今日能与父亲说上这些话,能听父亲唤她一声“阿蘅”,心里已经很高兴了,她怕父亲想迷糊了,也不再追问,只让春纤拿了父亲爱吃的柑橘来,一瓣瓣地亲手剥给父亲吃,转移他的注意力。
  温父慢慢嚼咽着橘肉,把“阿蘅幼患喘症”这事,给抛到脑后,眸中迷茫之色渐渐散去,又只抱着黑漆木匣,一句话也不说了。
  父亲虽为文官,但一则并不好所谓排场,二则乐善好施,常仗义疏财,家中生活清简,所差仆从,本就不多,后来母亲病逝那阵,父亲因伤心过度,终日浑浑噩噩,公务上出了纰漏,以为将受严惩,将家仆尽皆遣散,只老仆林伯愿同进退,宁肯不要工钱也不离开,后来父亲无事,才另买了春纤、知秋等人入宅,她幼患喘症这事,春纤等新仆自然不知,父亲说不清楚,哥哥从没提过,怕是他那时候还小,也记不得,如今,应该也就只有林伯,知道她后来是如何治好的了。
  这桩旧事,也没有什么要紧,温蘅也无暇特意去青莲巷问问林伯,她现下的心思,全在照顾父亲一事上,今日,父亲认出了她,还开口同她说话,尽管记忆有些混乱,甚至忘记母亲已经故去,温蘅还是为此喜难自禁,丈夫黄昏刚回到家里,她就迫不及待地同他分享了这一好消息,面上是抑制不住的欢喜神色。
  沈湛听了自然高兴,“我就说太医们医术卓绝,岳父大人会好转的,这才用药施针了几日,岳父就已认出你了,往后会一点点好起来的,别太担心了。”
  温蘅高兴点头,待哥哥来府,又将此事笑说与哥哥听。
  这几日,哥哥从官署离开后,便会来这里看看父亲,单方面地与父亲说说话,她要留哥哥长住家里,省得来去奔波麻烦,哥哥却坚持不肯,她退一步,要留哥哥用完晚膳再走,哥哥还是一再推辞,直到她说她要恼了,明郎也在旁帮劝哥哥,哥哥才肯每夜用完晚膳再走。
  这夜晚膳,自然又是四个人一起用,温羡听阿蘅说父亲认出她了,自然也跟着高兴,握着父亲的手道:“父亲,我是慕安,您还记得我吗?”
  父亲却对“慕安”这一亲自为爱子取的表字,没有什么反应,温羡只能先往好处想,父亲既能认出阿蘅,说明正在好转,往后会慢慢好起来的,他按下心中失落,为父亲夹菜舀汤,劝紧抱着木匣的父亲,腾出一只手来,趁热用膳。
  用完晚膳后,他又与阿蘅、明郎同送父亲回房盥洗休息,前几日父亲人虽上了榻,却精神好得很,抱着匣子,迟迟睁眼不睡,阿蘅说他官职在身,日日公事繁忙,总是劝他早些回府休息,故而总是父亲未睡,他就已离开,今夜,父亲倒像倦得很,他人还没走,父亲就已睡去,抱着匣子的手,也松了开来。
  阿蘅将那黑漆木匣拿过来,轻拨锁扣打开,望着他问道:“哥哥,这是你幼时的物事吗?”
  父亲平日清醒时,总是抱着这匣子不松手,温羡还是头一次见这匣子里装的是什么,他一如温蘅,一眼认出了母亲的檀木梳,而后目光掠看向一旁的碧叶红莲肚兜与“诗酒年华”长生锁,身体登时不易觉察地微微一僵,手扶着榻柱,慢慢地在榻边坐下。
  温羡在妹妹的目光注视中,手拿起肚兜与长生锁,似在细细打量,实则眸光如飞絮游移不定,心事亦是暗暗浮沉,遥远的往事,如风雪掠过心头,落下白茫茫一片,最终又归于宁静,那样久远的旧事,已如雪落后的荒原,平静地隐匿了这么多年,还是就此隐下去吧……
  ……尽管,他心里有些希望此事揭开,有些希望与阿蘅破了这名分,可纵是没了这名分,阿蘅眼里,也只有明郎一人,而他与她之间,若是连这名分都没有了,算什么呢……若是连这名分都没有了,阿蘅待他,或会比之如今亲近,会不知如何自处地疏远不少……
  温羡将肚兜与长生锁放回木匣里,在阿蘅好奇的目光中,缓缓摇了摇头。
  既不是她的旧物,也不是哥哥的,那这两件被父亲看的与母亲的檀木梳一样珍贵的物事,究竟从何而来,属于何人……温蘅虽然好奇,但父亲病着,哥哥也不知道,也就没办法得到答案,只能将匣子好生收起,放回父亲身边。
  温羡暗暗平复好心绪,起身告辞,也不要阿蘅、明郎相送,只身一人融入凛寒的夜色之中。
  温蘅因今日父亲症候减轻,心情极好,目送哥哥远去后,挽着丈夫的手,在回海棠春坞的路上,唇际带笑地同沈湛道:“父亲今日虽认不出哥哥,但兴许过几日就可以了,这样每日好一点,父亲或能渐渐恢复神智,同以前一样。”
  沈湛笑道:“我有一法子,或许能让岳父大人的病,好的更快。”
  温蘅问:“什么法子?”
  “长辈们都爱小孩子,若岳父大人知道你有孕,若岳父大人能含饴弄孙,兴许一高兴,能好得更快些”,沈湛停住脚步,目望着妻子道,“阿蘅,我们要个孩子吧。”
  那藏在彩石匣里的碧瓷药瓶,他后来又悄悄拿出来看过,里头的避孕药丸少了三颗,他自发现这药瓶的存在,到今日,通共也只与她行事过三次,妻子不想与他生下孩子,从前他与她提及孩子时,总是自顾沉浸在美好的畅想中,却未注意到妻子总是沉默不语……
  后来,他发现这避孕药的存在,发现了慕安兄对妻子的隐秘心思,发现了妻子对他的种种隐瞒,疑心妻子与慕安兄有私,因此不想生下与他的孩子,可现今看来,妻子绝不会有悖逆世俗之举,之所以不想有孕,也许有别的原因,比如,对他母亲心结难解,故而对他们的婚姻心存犹疑,认为或许不能长久下去,所以不想留下一个牵绊的孩子……
  可他不会放开她的手的,无论外力如何阻扰,一生一世,永不会放开,沈湛紧紧牵着妻子的手,再一次道:“阿蘅,我们要个孩子吧,我们一家人会永远在一起的,不管世事如何变化,我会守护好你们,我发誓。”
  ……金銮宝座上的那位,已有一个多月没来纠缠她了,比之从前三五日就要相见,这样的长久清静,让温蘅不由地心生期冀,也许,圣上真的已经放过她了,他腻了,他有那么多高贵美丽的世家妃嫔,她一个寻常女子,有什么值得圣上长久惦念的,新鲜刺激感已经淡退了,他终究选择了与明郎的兄弟之义,她也终于可以解脱了……
  长廊柔和的灯光下,温蘅望着丈夫,轻轻点了点头。
  一瞬间狂喜涌满了沈湛的心,他望着眸漾笑意的妻子,激动到将她打横抱起。
  温蘅给他吓了一跳,下意识勾住他脖颈,笑道:“做什么呀?”
  沈湛笑,“我抱你回去。”
  温蘅道:“我是走不动路吗?长了腿,自己会走”,她看了眼四周将头垂得低低的侍从,轻锤了下沈湛,轻道,“这在外面像什么样子,快放我下来……”
  沈湛却反而抱得更紧,觑近低笑着道:“还是让我抱你回去的好,娘子省点力气先……”
  温蘅一怔,而后双颊晕红,羞得抬手去锤沈湛,然那粉拳落在丈夫身上,依旧是轻轻柔柔的,她怎舍得真打他呢,她心尖上的夫郎啊……
  月色拂拢雪色,一夜轻梦如烟,月落日升,新的一天到来,今日,是今年官员上朝的最后一日,沈湛昨夜满满的欢喜,一直延续至今,再想到接下来多日,都可在家陪着妻子,自然高兴,积极上朝去,路上却又想起,再过几日,就是除夕夜了,母亲定是不肯来明华街宅子里过年,可他既不能扔下妻子回武安侯府,又不能让母亲一人在侯府里孤单守岁,可如何是好?
  沈湛为此左右为难,但不久后,这一难题,似也得到了解决。
  在御书房时,圣上注意到他有心事,问了一句,他如实道出,圣上闻言笑道:“朕这里有个法子,可叫人人都能欢喜。”
  沈湛连忙请教,圣上道:“容华钟情温羡一事,想必你也听说了,母后一直想瞧瞧温羡其人,但不便单独召见,遂就想借看看你们夫妇的名义,去你宅子里见见他,考量考量,朕觉着这除夕夜正好,届时你将温羡邀到你宅子里,朕与母后,带着皇后和容华,都去你那里,母后开口,你母亲自然也得去,到时有朕和母后在,你母亲定然不会与你妻子起任何冲突,一大家子,和和乐乐地共度除夕,岂不美哉?!”


第79章 殷勤
  确实,有圣上与太后在场,母亲定然会收敛性情,不会为难阿蘅,如此,他这除夕夜左右为难、不知该往哪里去的难题,也得到了解决,沈湛烦闷的心绪,终于如烟散去,感激地朝圣上拱手致谢。
  皇帝眸光瞄过架上那柄乌金匕首,不无心虚道:“……这有什么好谢的,母后想见见温羡,去你家过年,正好看看,朕年年闷在宫里过除夕,各式礼仪缠身,比寻常日子还累,今年也偷个懒,去你宅子里松快松快,看看寻常人家是如何守岁……先说好,除夕夜宴,可别整什么山珍海味,家常菜式就好,最好多些青州菜肴,母后喜欢……”
  沈湛笑着应下,又道:“微臣让内子也做上几道青州菜,招待太后娘娘。”
  皇帝想了想她那“飘忽不定”的迷之厨艺,心里头有点发虚。
  ……明郎是“情人眼里出厨神”,觉得她的手艺极好,做的菜色香味俱全,那样一碗齁咸的牛肉羹汤,都能面不改色地香甜饮下,可母后一向吃得清淡,不会“因爱重口”,到时候别给齁着了……
  皇帝微微启齿,想要推辞,可不知为何,竟又有点想念那碗齁咸的牛肉羹汤,还有那荷叶鸡,做的还是不错的,兴许她除夕夜宴能超常发挥些,撒盐的手,能稍微克制一些……
  想再尝尝夫人手艺的皇帝,冒着再被齁死的风险,颔首道:“……好,朕就先替母后,谢谢你夫人了。”
  这一声谢,沈湛自然不敢受,只说“为太后娘娘奉膳,是内子的荣幸”,君臣二人再闲话几句,沈湛无事告退,因除夕难题得解,离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