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悍妃在上-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这也仅指在云州境内,出了云州,鬼认识你长史是什么官位。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朝廷命官并不愿赴藩地就任,中间干系太多,并且有点在编制外的意味。幸好这长史乃是三年一任,倒也不用太过担忧。
  孙士敏生性认真,来云州之前,便将长史应该行使的责任通通牢记于心。作为一个长史司的首要官员,其实他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辅佐云王做一个让朝廷喜欢的好藩王。
  什么才是让朝廷喜欢的好藩王呢?
  这些孙士敏心中自然有一本帐。
  也因此,孙士敏到达云州云王府之后,他所干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关心封地内的民生如何,赋税如何,而是关心云王的私人情况。
  经过一系列了解之后,孙士敏开始不断出现在云王面前,提醒他衣裳穿着,提醒他出行仪仗不可招摇,甚至连骆怀远想在闲云殿之后盖一座花园,以备自己和王妃赏个景儿,他都要过问一二。声声句句都是不可如此招摇,此乃违制。
  这些也就罢了,他还关心云王的私人生活状况,得知云王至今只有正妃一人,屡次劝谏云王要广置姬妾,这样才可为骆氏皇族增砖添瓦。
  在旁人看来,这孙长史简直就是个脑抽,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偏要管。
  可骆怀远却能明白他的意思,因为让朝廷喜欢的藩王才是一个好藩王。什么才是让朝廷喜欢的藩王?自然是干一切与正事无关之事。
  用现代的一句话来囊括,那就是多生孩子少种树。
  这也是为什么孙士敏要盯着骆怀远,建议他广置姬妾的原因所在。
  这辈子许多事情都与上辈子不同,在上辈子的时候,云州的左长史并不是这个孙士敏。这样一个长史让骆怀远即省心又烦心,省心的是他不关心正事,他自然可以暗里做不少事。烦心的是,总是被人在身边叨叨,还催着纳妾,这实在让人挺烦恼啊。
  一前一后的,在后面的严嫣自然也知道这个孙长史的所作所为。若不是骆怀远一再说,有个这样因噎废食的人,他们私底下能做好多事,严嫣早就好好教训这个老迂腐了。
  严嫣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烦的不是她,而是骆怀远。
  这种诡异的情况就这么巧妙的维持着,直到孙士敏见云王‘屡教不改’,要行使自己作为一个长史的责任——
  辅相规讽,以匡王失。
  他准备将云王至今没有子嗣,没有除了正妃以外的姬妾之事,上奏给朝廷,让熙帝好好教训这个不听话的儿子。
  并且此人极为迂腐,干这种打小报告的事情,事先还通知了骆怀远一番。其实也不算是通知,而是威胁,不过既然拿出来威胁了嘛,自然也算是通知了。
  骆怀远还在动脑筋怎么劝住这个老酸儒,严嫣便收到消息打上门了。
  严嫣作为云王妃,其性格霸道刚烈,但那只是偶尔,很多时候她也是明白男主外的意思。不是惹火了她,在外人面前,她从来很给骆怀远面子。
  整个云王府,一前一后。她从来只管自己份内之事,前面公务却是从来不会过问。第一次出现在云王府的前面,却是被一个老顽固给惹来的。
  孙士敏正在长史司内奋笔疾书,准备奏折一封递上去,其办公之处大门便被人一脚踢了开,抬眼便见到一身亲王妃冠服,端丽冠绝、美艳不可方物的云王妃。
  其后还跟了一名太监和一名宫人打扮模样的人,再往后聚了一众长史司内的大小官员,俱都窃窃私语、神色诡异。
  ?

☆、第142章

?  见此情形,孙士敏第一反应是皱了眉头。
  严嫣的身份很好辨认,因为她身上那身亲王妃的冠服,便很好的诠释了她的身份。倒不是说严嫣仗势欺人,而是前面许多人都不认识她,有了这身衣裳,也免得被人拦住见人就解释自己是谁。
  孙士敏站起身,拱手行礼:“王妃娘娘不知找下官有何事,撞开下官的门意欲为何?此番举动可不是王妃该有之行举,望王妃娘娘日后谨之慎之。”
  门外不远处站了一群人看热闹,俱是长史司内大小官员。对于这个长史司内有名的酸儒,大家可是认知甚深,一天到晚儿逮着云王殿下就开始说教。这是云王殿下好性儿,换个人早就将他打得他爹妈都不认识了。
  齐州那位不就是如此,打了一位长史大人。朝廷也是下了邸报训斥齐王了一番,可打了就是打了,有本事你打回去!一顿打白挨了,齐王不痛不痒的自上请罪书,陛下最后还是将那位长史大人给调了回来,之后不知扔到哪旮旯去了。
  所以表面上大家虽不闻不问,实则无不等着哪日云王忍不下去,好好教训他一番。实在是孙长史不光日日劝谏云王,还对他们等也说教,着实让人甚烦。没想到没惹来云王殿下,倒是把云王妃给惹来了。
  这些人俱是知道缘由,对孙长史劝谏云王广置姬妾也有耳闻。这老匹夫典型是吃多了撑的,你管东管西,怎么还管上人家云王睡女人的事儿上了,怪不得云王妃脸色如此难看,明显就是破坏人家夫妻二人的生活和谐,不找你茬找谁茬?
  “你少对本王妃说教,本王妃一个妇道人家却是不懂这些的。今日所来就是一件事,以后少管我家后院之事,我这个云王妃还没说话来着,你这个老匹夫算是哪一路的神仙?”
  孙士敏见云王妃言辞如此不注重体面,痛心疾首,连连顿足,说了一大通之乎则也的有关妇德之言。严嫣当初可没学过这些,是一句都听不懂的,见他摇头晃脑之乎则也个没完,眼神就放在一旁桌上那份奏章之上了。
  手中的鞭子一卷,那份奏章就到了她手里来,定睛一看,严嫣大怒。
  “说你是个老匹夫,你还真是个老匹夫!本王妃还是第一次见你这种人,有你这种身为属下给上面人要女人的?你好大一张脸!是不是本末倒置了,后宅进不进人,乃是我这个王妃说了算,还轮不到你来说话。”
  孙士敏一面担心自己所书写奏章被严嫣弄坏了,一面还痛心疾首说了些胭脂虎河东狮之类的话。
  严嫣懒得听他说话,将奏章扔去空中,手腕一动,那奏章便成了漫天飞舞的白蝴蝶,纷纷落下。之后鞭子往四处抡去,很快此处便轰响声四起,响声之后,显露出来的是一片狼藉。
  好惊人的破坏力!
  一众官员俱是缩着脖子偷看云王妃,心中猜想若这通鞭子是落在孙长史那副小身板上,该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最后俱是得出其将不复存在之结论。
  孙士敏见满室的灰尘与狼藉,呆愣了好半响,而后嚎嚎大哭。
  呃,哭了?
  就在此时,骆怀远急急走进来,满头大汗的。
  一见着严嫣,就面露欣喜迎了过去。欣喜的表情只停留了一瞬,见到那边如此惨状,变成了尴尬与凝重。他靠了过去,小声道:“阿嫣你不要生气,孙长史其实并没有恶意,他只是读书把脑袋读迂了。”
  严嫣哼了一声,没有理他。
  孙士敏哭着就往这处来了,一上来就拉着云王,“殿下,你看看!你看看啊!王妃实在是太过分了,此番行径可不是一个妇人该有所为。妇人应该做甚?妇人就应该在家中相夫教子……”
  严嫣一眼瞪了过去,“你还说,信不信这次鞭子是往你身上去!”
  云王讨好的对自家王妃笑了笑,将孙士敏往边上拽了一点点,“你少说两句,孤王的王妃脾气刚烈,众人皆知,若真是要打你,孤王可拦不住。”
  孙士敏本想找个给自己做主的,哪知云王此人中看不中用,堂堂一七尺男儿,居然是个拿妇人没办法的。
  他顿足对天哀嚎一声:“老夫要去启奏陛下,老夫要去启奏陛下!”
  严嫣闲闲的瞟他一眼:“快去吧,就说是本王妃打你了,看父皇是向着我这个儿媳妇,还是向着你这个老匹夫!”
  这一口一个老匹夫的,将孙士敏的脸气成了猪肝色。他原地转了几圈,仰天哭嚎了一声:“实在是有辱斯文,老夫有何颜面存于世,不如死了算了!”
  说着,便往墙那处撞去,骆怀远拽着他的袖子不丢,连声劝他。
  严嫣继续在一旁煽风点火:“那处墙不行,是用木材隔的,选这边,这边墙硬点儿。你放心,你死了后,本王妃亲自上表请罪。不过大抵父皇不会拿我个妇道人家如何,谁让本王妃是个不懂事的妇道人家呢?!”
  最终,孙士敏也没撞墙,实在是云王妃的话太气人了。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哪能就让个妇人给激将死了,并且死得一点作用也不起。再加上一旁有云王并几个小官劝着拉着,孙士敏气得直打哆嗦,倒也将这个台阶下了。
  因此一事,云王妃的名声鹊起。
  不光云王府上下皆有耳闻,甚至传到府外云州境内各地。人人都说云王妃是个惹不得的,一个武力值超高、身份地位也高的,并且极为刁蛮任性的妇人,那可真是惹不得。
  人家先用身份就将你压死了,若是压不死,就将你弄死。人家是皇亲,其夫又手握着封地内的生杀大权,弄死个人还真不是什么大事。就算状告到陛下那里,陛下会惩治自家的儿媳妇?就算真是做个样子惩戒一番,你人也死了,你划算不划算?
  就算不提这些,仅凭着人家身后的镇国公府,也足以傲视群雄了。
  外面人一阵顿悟,怪不得此女敢如此嚣张跋扈呢!
  见过云王及云王妃相处模样的人,也是一阵顿悟,怪不得云王表现的似乎有点怕媳妇儿呢,原来是家传渊源啊!
  另一边,闲云殿里。
  “那孙士敏最近可老实?”
  骆怀远摸着鼻子干笑,“比以前简直老实得不知到哪儿去了。”
  严嫣皮笑肉不笑的扯扯嘴角,他赶忙凑了过来,眨巴着澄亮的眼睛。
  “阿嫣,你最好了,你是全天下最好的媳妇儿,最可爱的妇人。”
  “据说你们两人最近成了知己,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非常聊得来?”严嫣挑了挑眉梢。
  “这个嘛,怎么可能?”骆怀远瞪大眼睛,一脸否认:“我们可不是聊得来,而是他受了打击情绪低落,我出于人道主义安慰他一两句罢了。”
  骆怀远才不敢说,其实他才是被安慰的对象,孙士敏鉴于他娶了一头胭脂虎回来,没少用那种怜悯的眼神看他。
  幸好的是孙士敏倒也识趣,平时依旧啰嗦得厉害,倒也不再提广置姬妾之事了。看来恶霸云王妃对他的打击不轻,他也知道面对强权之时,还是要懂得低下自己高贵的头颅,兼避重就轻,仿若之前的事情并没有发生过。
  唯独就是严嫣的凶悍之名,又上了一层楼。
  不过对于严嫣来说,她早就不注重这些了。
  ***
  孙士敏暂且放置一边,骆怀远将所有注意力俱放在即将到来的云州卫镇守指挥使罗弼时身上。
  这罗弼时乃是云州本地人士,本身也是行伍出身,驻扎过各地卫所,直至十多年前领云州卫都指挥使一职,也算是云州境内首屈一指的人物。不过他为人素来低调,也没听说过做过什么出格之事。
  骆怀远甫到云州之时,见过他一面,只是之后罗弼时便匆匆赶回卫所。之后未曾再见过面,直至此时云王府建成,境内各地官员前来此地述职。
  云州卫辖下十余处千户所,四十多处百户所,云州地方兵权常备人员约有四万余人。
  骆怀远自然对这些兵力垂涎三尺,可要想这染指这些,首先得迈过罗弼时此人。骆怀远可不敢轻忽一个在此地经营数十载的将领,所以攻克罗弼时的任务,非常艰巨。
  若说对付孙士敏只用略施小计,对付罗弼时,不亚于愚公移山。
  镇守指挥使罗弼时如期而至,云王扫榻相迎。
  都不是什么简单人物,你来我往几日,骆怀远日日设宴款待罗弼时,罗弼时也次次赴宴,没有任何为难之意。可骆怀远与他打交道几日,办法使尽了,都没有套出他分毫虚实。
  罗弼时就像是一个得道高僧,稳坐钓鱼台,丝毫端倪不显。面对这样一个善于打太极的前辈,骆怀远相形见绌。
  这日,罗弼时出言告辞,称该是自己回去之时了。
  骆怀远并未达成自己的目的,不过他心里也有数此事岂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倒也没有露出任何不喜。设宴送别罗弼时,并在其临走之前赏下了大笔金银等物。
  罗弼时只留下了一句意味不明的话,据闻云王妃性格刚烈,武艺不俗。
  这话让一旁几个陪宴的官员听了,自是认为这罗弼时好大的胆子,居然敢口出讥讽之言,嘲讽云王妃乃河东狮,但在骆怀远耳中却颇有深意。
  宴罢,骆怀远匆匆回去,问严嫣可是认识罗弼时此人。
  严嫣又怎么可能认识一个在云州驻扎如此之久武将呢,难不成是镇国公他老人家的关系?
  夫妻二人不免都想到此处。
  骆怀远一番斟酌,决定命手下之人再好好查探一番。之前自是有查过罗弼时,只是关于此人的信息极少,经过查探他确实与镇国公没有任何关联,倘若不然骆怀远也不会如此头疼。
  严嫣却是拉住了他,让他不要如此麻烦,还不如送封信回京城,请教一下外公。毕竟很多时候,一些关系是不适合放在明面的。就好比世人都说镇国公与兵部尚书关系极为差,两人经常在朝堂之上争得脸红脖子粗,只差大打出手。可严嫣却知道两人是许多年的老交情,之所以会关系差,不过是给上面人看的罢了。
  骆怀远也没有矫情,让严嫣书信一封递回京城。
  ?

☆、第143章

?  镇国公的回信很快便到了。
  就如同严嫣所想一样,镇国公确实与罗弼时有着一些不同寻常的联系,这还要追溯到当年镇国公打南蛮之时。
  罗弼时当时是当地的一个百户,而镇国公是奉命讨伐南蛮的大将军,两人的地位可谓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彼时南蛮之人与汉人积怨已久,几乎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罗弼时身为驻扎当地的屯军可谓是处境艰难,时时刻刻都要防备这些老百姓中有思想偏激之人,煽风点火引发暴动。南蛮人人尚武,又有佩戴蛮刀的习俗,一旦发生暴动,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罗弼时就碰到几次这种情况,最艰难的一次是有南蛮叛军主使,差点命丧当场,幸得为带兵而来的镇国公所救。
  镇国公到达当地之后,并没有像许多朝廷派来的武将一样,不由分说便以兵力强压上去,而是开始细致的研究南蛮人与汉人之间矛盾所在,以及一直很温顺的南蛮人为何会接二连三的暴动,甚至引来朝廷派兵来镇压。
  说南蛮人与汉人积怨已久,这话并未说错。
  早在先帝之时,南蛮便是大熙的疆域了,当年朝廷之中很是有一番歌功颂德,说先帝文治武功,乃是旷世明君。此先帝乃是熙帝祖父辈,镇国公当年征讨南蛮乃是先帝在位之时。
  南蛮是打下来了,但打下来后,朝廷并没有出具一套汉夷共存的妥善方案。而是囫囵吞枣似的便迁徙过来一批汉人,与南蛮之人一同安置在这片属于南蛮的土地之上。
  南蛮人被打怕了,当年打下南蛮之时,南蛮的勇士的尸体可以堆成山那么高。为了种族传承,对于汉人对他们的镇抚,哪怕他们心中是怨恨的,南蛮人还是摆出了温顺的姿态。
  就这样,两个完全种族不同的人群,一直共同生存在此地几十年,两族之间的矛盾也在暗中一点点增加。
  汉人嫌弃南蛮人说话听不懂,行为粗俗,不懂礼教。南蛮人觉得汉人都是阴险狡诈的,他们会欺骗老实敦厚的南蛮人,就为了占那么一点点便宜。所以汉人与南蛮人之间泾渭分明,明明生活在一地,却宛若两个完全不同的族群。
  尤其汉人对南蛮之人有一种天然的居高临下,觉得你家都灭族了,你们这些蛮子只能依附我等汉人生存。再加上当地行使的律法也多多少少偏向汉人,例如汉人打了南蛮人,告到官府,所受到的惩罚极为轻。但若是南蛮人殴打了汉人,惩罚重到不敢让人想象。
  这就越加助长了汉人的气焰,而南蛮人看似卑微低下,心中却一直憋着一团火。
  再加上汉人毕竟是广受礼教,文化底蕴、见识都与偏居一隅的南蛮人大不相同,渐渐竟形成了汉人占据了南蛮人的大部分土地,而南蛮人却必须充当被奴役者为之劳动。
  可你也不能说汉人有什么不对,毕竟他们是凭自己智慧才获得这一切的,害群之马是有,但大多数汉人对南蛮人虽撇除不了蔑视,却不会主动欺压与他们。可两族毕竟有血仇,又有心怀叵测的之人暗中挑唆,暴动终于发生了。
  见血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似乎理所当然就来了。才会有之后,朝廷屡次派兵前来镇压。南蛮依山林而居,一旦有朝廷派兵前来,那些叛军之人便逃窜山林。朝廷之人并不熟悉环境,一旦追击进去,就会吃了大亏。几次无果,最终派来镇国公。
  镇国公在南蛮呆了近五年,一直靠一人之力扛起朝廷那边而来的压力。他深入研究南蛮与大熙之间的矛盾,并不以镇压为手段,而是以‘抚’为主。安顿南蛮流离失所的老百姓,更改当地律法,命人授于他们农耕之术,派人对他们进行教化,并约束当地汉人,改变他们对待南蛮人的态度,告知他们都是大熙的子民,两者应该互助互帮。
  这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所幸镇国公终于完成了。
  南蛮人懂得了农耕之术,老百姓生活渐渐安定富裕起来。汉人有南蛮人的帮助,渐渐也能在环境奇诡的蛮地处置若素。要知道南蛮气候怪异,多潮湿蚁虫,汉人在南蛮生活最让之闻风色变的并不是此地的环境,而是一个不慎被蛇虫咬了,便会痛苦不堪,甚至有丧命的威胁。包括朝廷为何不敢进山林追击南蛮叛军,也是因为如此。
  而南蛮人土生土长,早就掌握一套在此地生活的窍门,对于蛇虫之类,有祖祖辈辈传授下来的诀窍。
  汉人与南蛮之人相处越来越融洽,一直隐身山林不敢露面的南蛮叛军渐渐坐不住了。其实都是人生父母养的,没谁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有些叛军是为了一己之私,乃是当年打下南蛮之时,留下的前南蛮王的余孽。更多的是受人蒙蔽与挑唆,再加上确实过不下去了,才会揭竿而起。
  父母家人都在住地,过得越来越好,这些个叛军在混迹人群,也是曾回家过几次的。见这次来的大官确实与以往不同,父母的劝说妻儿的期盼,渐渐让这些汉子动摇起来。唯一顾忌的就是,暴动的叛军被抓,估计下场不会太好。
  估摸着差不多火候到了,镇国公发下政令,改过自新不为首犯之人,一律宽赦。
  一起先,鉴于汉人的狡猾,没人敢相信这道政令。
  直到有个南蛮的汉子因家中老母病重,家中却无人照料,实在是忍不住了,便下山去了官府自首。经过一番查证户籍,撇除了他在叛军中并不是那些图谋不轨之人的嫌疑,官府放他归家的。
  这期间,不过只经历了短短一日时间,并且官府并未为难与他,只是例行查问。
  见安全回去了一个,渐渐许多人都坐不住了。三两成群,去了官府自首。自首之人并未受官府为难,与其他南蛮人一样被分了土地,开始辛勤劳作以求安居乐业。
  其实对于大部分民众来说,他们并不关心由谁来领导自己,他们所求得不过一隅安身之地与三餐温饱,以及全家老小都在一起。
  镇国公不费一兵一卒便镇压了南蛮之乱,他确实说话算数,除了叛军中的几个首要的不轨份子,一个平民也未为难。
  南蛮越来越多人知道了镇国公的大名,连说汉话说得并不流畅的南蛮人,都知道竖起大拇指,道那是一个好大官。
  对此,罗弼时佩服的五体投地。
  彼时他也是个有志青年,曾经设想过无数次若是自己带兵来镇压此处,又该如何解决这么棘手的问题所在。归根究底老百姓们都没有错,只是两族的观念差异以及言语不通,再加上环境造就如此。
  罗弼时想破了脑子,都觉得此事很难。
  不去镇压,朝廷那里交代不过,本来就乱的南蛮会更加乱。若是镇压,苦得是这些本就是苦水里泡大的南蛮人,并且物极必反只会逼得人鱼死网破。他没有想到,一向以铁手手腕著称的镇国公,居然会用这种和风细雨的手段。以‘抚’代镇,将许多当地父母官都没有做成的事做成了。
  罗弼时那时还年轻,一腔热血沸腾不已,当即脱了百户的官服前来投效镇国公,说哪怕做个亲卫也甘愿。
  只是镇国公怎么可能收下一个朝廷命官做自己的亲卫,那将置朝廷与圣上为何地,并且教化南蛮人虽初见成效,但镇国公不可能永远留在这里。这里多一个对下怀有仁慈之心的人,就对汉化南蛮增添一份力量。
  这便是罗弼时与镇国公之间曾经的交情,说救命之恩有些太过,毕竟镇国公之所以会救下罗弼时也是因时局之危。
  两人只见过这么一次面。
  对于罗弼时来说,镇国公的所作所为时刻铭记于心,影响着他日后为人处事的方针。而之后镇国公离开南蛮,其实并不太记得罗弼时此人了。还是日后他渐渐展露锋芒,才想起若干年前那个满腔热血的小将士。
  后来见他一步一步脚踏实地走过来,虽两者之间并未有什么联系,镇国公也是满心欣慰。
  镇国公来信中,只将两者这间曾有的联系点出,其他并未多言。剩下的皆是骆怀远根据当年发生之事,与之后一些的端倪演化而来。
  让他来形容此件事的因果,那就是镇国公他老人家早年无意间收获了一个粉丝,并且这枚小粉丝崇拜了他许多年,到了现今已经可以升级为脑残粉了。
  当然这一切仅是骆怀远自己的猜测,孰是孰非还得验证。
  之后经过几番打交道,骆怀远也差不多摸清楚了罗弼时此人的套路。指着让他车马放明来支持自己不可能,但鉴于镇国公他老人家的影响,他也不会对骆怀远多做为难。
  也是说,你想干什么可以,只要不出格,罗弼时是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骆怀远所求的不过是这些,他可没指望能将罗弼时手下的兵力弄过来,凭着这少少的四万余人便从地方打到中央。
  要知道在这种地方,登上那个位置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容易,你不光得有兵力与财力,还得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并且还得有大义与正统傍身。倘若不然,光那些文人的吐沫星子就足够将你淹死了。至于一旁那些坐山观虎斗之人,自然不会省下‘清君侧’的功夫,会轮番过来和你对练。
  晋王当年之所以能即位,不过是摊上了一个好娘。骆怀远没有一个好娘,只能老老实实的蹲着,瞅着动静暗中戳一竿子。
  所幸离真正动真格之时还早。?

☆、第144章

?  转眼间,又到了过年。
  去年这会儿,骆怀远和严嫣已经来到封地,两人过了一个不甚热闹的新年。今年云王府初建,自然不能还如去年那般。第一个新年云王会在王府款待封地的官员,并带领众官员祭祀天地,昭告封国的建立。
  与安居一隅的云王相比,晋王与齐王两位可是独领风骚。去年熙帝便下旨召了两人回京过年团聚,今年也不过刚过腊月便下了召两人回京的诏令。其得宠与风头之盛,简直无人能出其右。
  与明显不甚得熙帝待见的云王相比,还有一个人更加不招熙帝的待见,那就是刚被封为景王的五皇子骆璟。
  五皇子骆璟从小有哑疾,又为人木讷甚不得熙帝喜爱。若说云王是不招熙帝待见,景王就是惹得熙帝厌恶了。因为五皇子骆璟的存在,无不提醒着熙帝自己无能与缺点。
  幸好当年敬嫔疯癫许多人都知晓,别人都只当是敬嫔欺君罔上才会使五皇子如此。若不然,皇室中产下一个天缺的皇子,会被视为不祥之兆,夸张点让熙帝这个一国之君下‘罪己诏’都有可能。
  也因此,五皇子骆璟很少出现在人前,熙帝也表现的对他爱理不理的状态。甚至在这年挨根儿的腊月之时,只因礼部之人多嘴问了一句,便依着规矩让刚行加冠之礼的五皇子出京就藩了。
  给京中众人的感觉,就好像是赶着这位五皇子出京一般。
  当然这个小透明五皇子从来不入人眼,倒也没有人对他生出什么讥讽或者同情,就像是看待一个无关紧要之人离开不属于他的地方。
  骆怀远当日出京之时,曾叹道自己仪仗车队不如晋王齐王的风光,被严嫣啐了一口虚荣。而景王出京的阵仗比起他来说,又差了许多。护卫以及宫人,乃至于车马仪仗都像是匆忙拼凑出来的一般。稀稀拉拉拖了很长一队,凑近了看去,大多人都没什么精神。
  毕竟这种天,要远赴苦寒之地景州,换谁都会是如丧考批,哪怕这些跟随景王就藩之人本就是不得待见,但景州哪能和京城相比,在京城还有出头之日,去了景州就算是真正的被流放了。
  队伍中有两架车辇,甚是华丽非常,一看就知不是常人所坐。
  其中一辆里坐着景王妃萧氏,此时她满脸怨怼,一个劲儿对身边的宫人抱怨着。
  先是抱怨熙帝太无情,这种时候赶儿子儿媳出京,接着又是抱怨萧皇后,即是同族姑母,为何不担待一二,如此匆忙出京,弄得萧家脸面大跌。最多的却是抱怨自己夫君景王,抱怨他没有本事,又是个哑子,闹得她这个做妻子的,也跟着遭罪。
  一旁的宫人也不敢阻止,都知晓景王妃的性格。一旦有人说了不同的意见,那就是吵闹不休了,还不如让她发泄几句,之后也就罢了。幸好这车上之人皆是心腹,若是让景王或者其身边人知晓——
  景王殿下也就罢,那是个没什么脾气的人。萧氏的奶娘李嬷嬷想起那总管太监福顺的脸色,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王妃,您就少说一句吧。殿下他自昨日便发热不退,您是不是派人去问候一番?”
  李嬷嬷与萧氏的情分不同,是从小将她奶大的,之后萧氏出嫁又陪嫁入宫,自然说话不像其他人还顾忌一二。
  萧氏嘴角讥讽的撇了撇,“都说丑人爱做怪,这哑子也会闹起脾气来。可惜啊,是个没人疼没人爱的,即使生了病也照样被人扔出京了。”
  李嬷嬷不敢再言,生怕呆会儿自家王妃又说出更为惊悚之言。
  其实萧氏平时不是这般刻薄的,只是这种时候被这么扔出了京,让本就对自己嫁给一个哑子皇子非常有意见的萧氏,心中的怨气更加重了。
  萧氏本是萧家旁枝偏房的一个嫡女,早年便定下了亲事,是自己一个青梅竹马的表哥。哪知萧皇后横插了一杠,挑了她配给了五皇子。
  这段婚姻从一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