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主后宫-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屋里没人了,魏妃看着靖王,一字一顿道:“你记得……你弟弟妹妹为了你能当上皇位都付出了什么,你不能忘了她们!”
  靖王一脸坚毅的冲着魏妃行礼,“母妃放心,况且……”他再次压低了声音,“父皇这个身子骨,我觉得等不了多久了。”
  齐公公打探来的消息也就比正式的旨意早了半个时辰,等到消息传来,翊坤宫一阵的忙乱。
  许元姝站在廊下,看着齐嫔一脸紧张的跟魏妃寒暄。
  “魏姐姐放心,我会好好照顾公主的。”
  魏妃眼圈有点红,表情却看着很是坚强,“她跟十公主在一起也有个伴,我哪儿有什么不放心的?”
  说着又对十二公主道:“去了不许使性子,好好听齐嫔的话。”
  “母妃。”十二公主拉着魏妃的手不放。
  齐嫔看着越发的紧张了。
  “我没什么不放心的,再说不过是搬到东六宫去住,你又不是不能回来。”魏妃拉着十二公主的手拍了拍。
  齐嫔连忙道:“正是,午饭晚饭都能在翊坤宫吃,若是下午没事儿了回来也成。”
  “不好。”魏妃摇头,“我这是要吃素的,你还在长身体,得多吃点才行,况且这屋子改成佛堂青烟缭绕的,你们小姑娘还是活泼点的好,别一天到晚的往佛堂里来。”
  齐嫔是太子妃娘家的亲戚,许元姝以前还在承乾宫的时候就听吴贵妃说过,宫里人是不太敢招惹齐嫔的,而且许元姝还记得她曾在太子宫里见过一次齐嫔,眉眼间很是张扬,现在对着魏妃,却紧张成了这个样子。
  纵然太子已经死了……可正因为太子死了,太子妃的地位反而更加的超然。
  还是因为魏妃昨天那一出,叫宫里的人都害怕了起来。
  许元姝默默低下头来,看着十二公主身后跟着八个宫女两个太监出了翊坤宫。
  她该怎么办?十二公主不在翊坤宫……她又要去哪里找出路?难道真的要——许元姝克制不住抬头一看,却正好跟靖王爷的视线对上了。
  靖王爷眼神里似乎有点笑意,许元姝急忙把头低了下来,今后的日子越发的不好过了。
  皇帝发话,下头人的动作都很快,下午小佛堂就收拾出来了。
  点上香之后,小佛堂里青烟袅袅,多了几分古朴的意味,可是许元姝却越发觉得冷了。
  她进宫之前祖母说过什么?
  宫里信佛的娘娘是最可怕的,因为她们相信的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害了人之后还会害第二次。
  “你先抄一页往生咒来我看看。”魏妃缓缓道。
  “是。”许元姝深吸一口气,坐在桌前抄经书,等抄好拿给魏妃一看,魏妃点头,“倒是还不错。这几个月我是不好出去的,虽然陛下没叫我禁足,可是我毕竟没看住半夏,叫她——”
  魏妃一声叹气,道:“先抄往生咒吧,给她还有她肚里的孩子好好念一念。”
  “是。”许元姝正要坐回去,魏妃忽然又道:“等等。”
  许元姝脚步立即停了下来,魏妃道:“你既然会写字,我又叫你抄书,你便不是一般的宫女了,我宫里是能有两三个女史的,原先只有青花一人,一会儿我写个折子给皇后娘娘,以后你还是女史。”
  这是个机会!
  魏妃娘娘说她是自请去大佛堂修行的,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要当带发修行的居士,陛下虽然没有准她出宫,但却在翊坤宫给她修了小佛堂,也就是说,未来一段时间里,魏妃至少表面上得清心寡欲,整日念经,基本出不得翊坤宫。
  这么一来,翊坤宫里里外外的事情都得是青花去办,魏妃方才说翊坤宫现在的女史就青花一个,也就说抄经书的差事只能落在她头上。
  她可以日日伴着魏妃在这小佛堂里。
  这是个机会!
  “多谢娘娘!”许元姝看着自己笑着道谢,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甚至还笑着问了一句,“皇后娘娘许我双俸,也不知道多出来这些银子她认不认。”
  魏妃一愣,随即也笑了起来,道:“皇后娘娘在乎的可不是这点银子。”
  “不如我陪着娘娘茹素?”许元姝想了想,又道:“娘娘既然叫我抄经书,又是在这佛堂里,当着菩萨的面,不能叫那些腌臜东西污了这地方,也得让菩萨看见娘娘的心诚。”
  魏妃看了她一眼,脸上有了笑意,“你能这样想,倒是比我周全多了,那遍依你。”魏妃招了招手,许元姝上前扶着她从蒲团上起来。
  “先去沐浴更衣,明儿早上去给皇后请安的时候问问宝印大师,她那儿想必还有百衲衣,咱们在佛堂里就穿这个。”
  “多谢娘娘。”
  因为在太子孝期,皇帝又才处置了一位皇子,一位嫔妃,这个年过得很是平静,不过这些跟许元姝没什么关系了。
  她陪着魏妃在佛堂里坐着,从天亮到天黑。
  她那天的话,魏妃全都采纳了,这屋里只有沐浴更衣茹素三天才能进来,到现在也就她一个人伺候。
  到了腊月三十这一天,魏妃又换上了大妆,带着许元姝跟青花两个一起到了交泰殿里。
  虽然在孝期,不过腊月三十的晚饭还是要一家人一起吃的,今年的饭就摆在交泰殿。
  魏妃茹素,许元姝跟青花两个是宫女,这种场合完全没有她们吃饭的可能,许元姝半低着头,眼睛只在魏妃背上落着,一点多余的东西都不看。
  气氛不是很热烈,有的时候还会冷场,只能听见瓷器轻轻碰撞的声音。
  等吃过了晚饭,皇帝移驾御花园,众位嫔妃也一起跟了过去。
  到了钦安殿,许元姝一眼就瞧见许久不见的吴妃跟才禁足没几天的柳贵人匆匆而来。
  经历这么多事情,皇后依旧坐在皇帝身边,声音里带着淡淡的笑意,“本宫求了陛下,毕竟是过年,叫你们两个出来给陛下磕个头就当是请安了。”
  “多谢皇后娘娘。”
  磕完头,两人站起身来,许元姝一眼就看出了差别。
  柳贵人憔悴不堪,已经完完全全像是个年过五旬的老妪,可是吴妃就不一样了。
  吴妃瘦了,脸也比以前白净许多,化得淡妆几乎看不出来,身上那股子张扬的气息消失得一点不剩,反而多了几分我见犹怜的温婉气质。
  她长得本就好看,现在红着眼圈磕头更是叫人怜惜。
  至少……许元姝看见好几个喜好美色的王爷直接就看直了眼睛。
  “喝杯热茶再走吧。”皇帝发了话,许元姝眉头一皱,她这是……难道要复宠?
  前头魏妃忽然招了招手,许元姝头一低,听见魏妃小声道:“你去外头,靖王方才带着他弟弟妹妹出去了,外头冷,你叫他们进来仔细着凉了。”
  许元姝刚应了声是,就听见魏妃又道:“外头黑,许是不好找……你慢慢找。”
  这是要她避开?许元姝应道:“娘娘放心,不找到我绝对不回来。”说的虽然有点不合适,却能叫魏妃明白她听懂了。
  御花园里人不多,虽然挂着灯笼,不过这里头的小路修得很是别致,又有树挡着,不少地方还是漆黑一片。
  既然是要找人,那便一个个亭台楼阁寻过去。
  许元姝出了钦安殿表朝着北走,很快便到了御景亭,亭子四面透风,冬天是没人的,许元姝又往东走了一段,到了摛藻堂,透过窗户,许元姝能看见隐隐的灯光,她便上前客客气气对门口的小太监道:“我是翊坤宫的宫女,奉娘娘的命令来找靖王爷的。”
  小太监看她一眼,进去说了两句话,出来便道:“戴公公叫你进去。”
  里头是戴公公!许元姝第一步就犹豫了,可脸上却露出几分欣喜,跟着小太监到了里间。
  炭火烧得暖暖的,戴公公坐在椅子上,面前有酒有菜。他挥了挥手,身边几个人都下去了。
  这么一看皇帝是真的很宠信戴公公,但凡有个什么事儿,都叫他歇着享福。
  “坐。”
  许元姝端了个圆凳,坐在戴公公旁边。
  “公公……吴妃又出来了。”
  戴公公喝了杯酒,许元姝不禁想起上回戴公公说的酒不过三杯来,可是今天看着……戴公公脸上微红,似乎已经喝了不止三杯了?
  他摇了摇头,“她无非就是想复宠……不过她想什么都不可能成。”
  许元姝心里一惊,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说陛下已经——
  戴公公夹菜,像是自然自语道:“宫里这几个月乱得很,不过还是比不上当年……当年陛下也是经过大风浪的。”戴公公又喝了杯酒,打了个嗝儿。
  “那一年冬天下了大雪,先帝叫几个皇子一起去赈灾,陛下做得做好,得了不少夸奖。”
  戴公公一边说一边吃着菜,就着酒说了没两句就靠在了榻上,像是睡着了的样子。
  许元姝坐在旁边惊魂不定,这是什么意思?戴公公方才说了什么?
  只是没等她想得太明白,方才领她进来的小太监又出现了,“靖王爷就在前头万春亭。”
  许元姝知道这是叫她走了,站起身来走了没两步又道:“戴公公像是睡着了,得盖个毯子免得着凉。”
  那小太监应了,许元姝这才出去,只是她才出去,歪在榻上的戴公公就坐直了身子,烛光映照在他眼睛里显得分外悠远,“叫靖王那边的人警醒点,尤其是她怎么说的,消息传快一些。”
  小太监应了声是这才出去,戴公公又给自己倒了杯酒,“人人都以为我三杯倒啊。”
  出了摛藻堂,许元姝一路往南,很快就看见了万春亭,这是御花园里最大的一个亭子,靖王正在里头站着,不过只有他一个。
  许元姝脚步加重了几分,靖王听见动静,立即转头过来。
  许元姝又往前走了两步,这才行礼道:“王爷,娘娘说外头太冷,叫王爷带着十七皇子跟十二公主到屋里去。”
  靖王吩咐小太监道:“你们两个去找。”
  亭子外头站着的三个太监就都离开了。
  这时候站在靖王身后才不觉得奇怪,许元姝慢慢走了进去,方才戴公公说的话……她要不要告诉靖王,又要怎么告诉靖王呢?
  “路上可遇见什么人了?”靖王问道。


第116章 皇帝的考验
  “奴婢先去了摛藻堂; 戴公公正歇在里头。”许元姝答道; 她想起离开承乾宫那天,戴公公一击即中的计策; 他做了许多准备吗?他步步紧逼了吗?
  都没有; 戴公公只不过抓住一个微不足道的机会; 轻而易举完全没叫人怀疑就拉着她出了承乾宫。
  那……这个时候她不应该隐瞒任何事情,若是这个时候她就开始有所隐瞒,叫靖王魏妃对她有了防备,别说抓不抓得住机会了; 她根本等不到机会。
  靖王爷叹了一声,道:“戴公公不愧是父皇最信任的太监……这时候是你打搅他了,可曾赔不是?”
  许元姝便又上前一步; 虽然烛火并不明亮; 可是她依旧看见靖王挺直了肩膀。
  他紧张了; 虽然表面上显得云淡风轻; 甚至还问的是她有没有赔不是,可是许元姝知道,靖王真正想问的是她跟戴公公说了什么。
  不; 是戴公公说了什么。
  许元姝觉得自己表现得恰到好处,上前一步可不正是要压低声音说隐秘的时候?
  “戴公公叫奴婢转告殿下,后宫琐事; 陛下是没心思管的。”还有一句“当年陛下登上皇位; 见过的事情比这个更多”; 许元姝想了想; 觉得不能说出来。
  知道魏妃跟靖王做了什么是一回事,可是捅破了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靖王轻轻的一声嗯,许元姝就在他身后站着,能看见他的手握成了拳头。
  “戴公公还说,陛下吩咐的事情殿下要好好去做,尤其是关乎百姓民生之事,更要打起十成十的精力,一点不能怠慢。”
  靖王眉头微微一皱,小声道:“父皇安排的事情……我们几个分在六部,按部就班的,父皇最近不曾安排什么事情。”
  靖王这是没底?是想问她知不知道更详细的?
  “许是这两天就有安排了。”许元姝轻声应道。
  靖王脸上浮现出淡淡的微笑,道:“百姓民生是国之根本啊。”
  那方才怎么不说?
  想归想,许元姝脸上还是恭恭敬敬的表情道,“还有一件事儿……”她犹豫了片刻,道:“应该是要告诉魏妃娘娘的。”
  “哦?”靖王转头看她一眼,道:“什么?”
  许元姝便又上前一步,道:“方才吴妃来了,奴婢看着她比以前又好看了许多,陛下似乎心生怜惜,可是戴公公说……她无论做什么都不可能复宠了。”
  靖王一愣,立即道:“这些事情除了母妃,谁都不能知道!”
  许元姝忙低下头来,“殿下放心,奴婢在小佛堂里伺候,连外人都是不见的。”
  靖王点点头,远处传来了十二公主跟十七皇子两个拌嘴的声音,靖王上前一步,扬声道:“母妃派人叫咱们回去。”
  许元姝上前行礼,十二公主搬去齐嫔宫里不过几天,许元姝前头千方百计拉近的那么一点点关系现在已经冷了下来,她跟十七皇子看也不看许元姝一眼,直接便走到了靖王爷身边,道:“咱们这就回去?”
  到了钦安殿门口,十二公主跟十七皇子先跑了进去。
  “八哥。”许元姝听见身后传来十三皇子的声音,靖王爷的脚步停了下来,许元姝站在他身侧回头一看,十三皇子身边跟着两个宫女,急匆匆过来,站在靖王爷面前就不动了,像是有话要说的样子。
  只一眼,许元姝就把头低了下来,十三皇子对她在宫里立足着实是没什么帮助的,被他带在身边的……管他是容娟还是恩敬,又跟她有什么关系呢?
  许元姝帮着宫女掀开了门帘,轻声道:“外头风凉,两位殿下不如进去再说?”
  靖王爷脸上带上了笑意,道:“正是,咱们先进去再说。”
  到了大殿里,许元姝冲着靖王爷行了个礼,就回去魏妃身边了,魏妃面前一张小桌子,上头放着茶点,青花正取了暖在热水里的茶壶,用棉布擦干了水,给魏妃倒茶。
  许元姝悄无声息的站在魏妃身后,道:“娘娘,王爷还有殿下和公主都回来了。”
  魏妃轻轻一声嗯,端起茶杯挡在了嘴前。
  若是坐在她旁边或者是对面,看着就是她在喝茶,可是许元姝站在她身后,明显能看出来魏妃这端起茶杯是在掩饰内心的紧张。
  顺着魏妃的视线,许元姝看见高台之上,吴妃再一次坐到了皇帝脚边,默默靠着皇帝的腿,时不时抬头看一眼皇帝,眼中似有泪光。
  皇后……皇后脸上只有笑意,别的什么都没有。
  殿里虽有嘈杂的声音,不过气氛很是奇怪,所有人都是说两句话,就瞧一眼吴妃。
  吴妃当了七年嚣张跋扈的贵妃,这段时间也没人敢去探望她,似乎所有人都在紧张,按照她的性子,若是真的又起来了,后宫哪里还有宁日?
  “柳贵人已经回去了。”魏妃轻轻道,像是给许元姝说她走了这一阵子发生了什么,也像是给自己说。
  “陛下很是嫌弃的挥了挥手,叫柳贵人退下,至于吴妃……陛下叫她去乾清宫伺候。”
  许元姝猛然间想起太子那番话来,还有方才戴公公的醉语。
  “娘娘。”许元姝弯下腰来,“奴婢方才遇见戴公公了,他说吴妃不管用什么法子,都不可能再有宠爱了。”
  魏妃微微一愣,嘴角就翘了起来,把手里的茶给了许元姝,道:“你刚从外头回来,喝杯热茶暖暖身子。”
  许元姝接过茶杯道谢,又把戴公公说的另外两件事儿说了出来,魏妃脸上笑容更甚,道:“你吃些点心,除夕夜里叫你一直站到现在,怕是累了吧。”
  许元姝刚拿起点心,坐在魏妃隔壁的艾妃就看了过来,笑道:“宫里人人都说你体恤宫人,还真没说错,瞧你待这宫女多好。”
  话里带刺,可惜不能真的伤到人。
  魏妃看她一眼,笑着摇了摇头,“你看你身后那两个宫女,饿得面皮都白了。”
  艾妃正要说话,殿里忽然安静了下来,皇帝的声音响起。
  “礼部那帮子官员,朕不问他们还不说,说是今年因为太子的孝期,正月十五的花灯不办了,这分明就是托词,想偷懒!”
  “朕想着京城百姓一年也就只能看这么一次花灯,花灯节还是要办起来的——”皇帝说着,视线就扫了一圈,道:“你们谁有空去督办?还要催一催他们,切不可耽误。”
  靖王爷方才刚听许元姝说过皇帝要给他们派差事,可是这花灯……究竟算不算是民生呢?这么一犹豫,他就慢了半拍。
  颖王、兴王跟隋王三个先人一步围了上去,道:“不如交给儿臣来办?”
  皇帝笑了两声,看了他们两眼,道:“老六就不要参与了,你身子大不如前,天气寒冷还是养着吧。”
  说着又看了看兴王,道:“老七年纪太大了,叫你督办花灯,做出来的东西怕是不热闹——”
  隋王脸上立即就有了笑容,皇帝的目光也落在了他身上,“尚淮,这事儿你来办。”
  隋王动作麻利的行了个礼,“父皇放心,儿臣一定办的又快又好,叫父皇跟百姓都满意!”
  皇帝笑了两声,“正月十五,朕亲去城楼上看你的花灯。”
  嫔妃这一边,立即就有人恭喜钱乐妃,她脸上也是止不住的笑容。
  艾妃道:“除了六部的差事,陛下一年也给皇子们分不了一两件事儿,可见尚淮多得陛下喜欢。”
  “他也就在吃喝玩乐上比别人强一些了。”钱妃客气道。
  “只要能讨陛下的喜欢,吃喝玩乐也是正途。”魏妃也跟了一句。
  钱妃笑得更加得意了。
  说了没两句,皇帝那边又抛出来一个差事,“明日便是正旦,该去社稷坛行拜天礼的,朕这腿脚不方面,原先都是太子代去的,可是,唉……”
  殿里安静了片刻,围在皇帝身边那一圈人忽然间同时开口了。
  “父皇快别伤心了。”
  “太子哥哥若是知道父皇伤心,想必心里也会难过的。”
  许元姝想起戴公公方才的消息,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靖王,靖王正犹豫不定也往这边看来,许元姝轻轻摇了摇头,正要把头低下去,忽然觉得有谁的眼神落在了她身上——
  是吴妃!
  吴妃冲她微微一笑,眉眼间又有了几分放肆的样子,许元姝急忙低下头,觉得心砰砰跳了起来!
  她看见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她又能做什么?许元姝很快镇定了下来,她是魏妃的人,若是不看靖王爷,那才奇怪呢。
  至于摇头……吴妃若是有胆子,那就告诉陛下吧,而且这也不是有没有胆子的事儿。
  她是为什么从承乾宫里出来的?吴妃若是继续搬弄她的是非,怕是要自寻死路,况且陛下这样用她,八成……就像是太子说的,当个挡箭牌而已。
  想到这儿,许元姝便又抬起头来,冲着吴妃微微一笑。
  这次轮到吴妃错愕了。
  那边皇帝深吸了一口气,脸上悲伤的神情淡了淡,道:“明天……”皇帝的视线落在身边一圈皇子身上,“你们谁愿代太子去祭天。”


第117章 抢了靖王爷的风头
  殿里安静了下来。
  魏妃自打上次就安静了下来; 再加上茹素; 她的座位在妃位里是最后一个,不过这样的位置刚好,正好能叫许元姝看见围在皇帝身边那一圈人。
  谁会先出来呢?
  代太子祭天……跳出来就是明晃晃的说要争皇位; 可是不跳出来……又有谁能挡得了这个诱惑?
  祭天; 只有皇帝才能做的祭祀,说是代太子祭天; 其实太子也是在代皇帝祭天,这么一想; 好像离皇位又近了些。
  英王站了出来。
  “父皇。儿臣最为年长; 不如就让儿臣去吧。”
  这个理由不好不坏; 可是叫他去祭天,想想英王做下来的事情; 怕不是要遭雷劈。
  许元姝仗着位置靠后,上头皇帝皇后年纪大了又看不清楚,放心大胆的观察聆听。
  皇帝的嘴角似乎抽了抽,脸也板了下来,道:“不妥,你那个酒色掏空了的身子,在社稷坛上吹一吹风,朕怕要白发人送黑发人。”
  皇帝很是看不起这个儿子; 又瞧了一眼道; “哦; 你的头发也是白的。还是不行——”皇帝摇头; “明儿是正旦,大喜的日子。你还是好好歇着吧。”
  皇后笑了笑,道:“臣妾出个主意?”
  “你说。”皇帝看了她一眼。
  皇后道:“不如叫几个小的去,过了这个年,尚平就十九了,若不是还在母孝,也该上朝帮着陛下分忧了。尚鹏十八,尚柏十七,也都还没入朝,叫他们三个一起,算是第一件差事。”
  皇帝微微皱了眉头像是在仔细思考皇帝的话。
  许元姝看见孟王毫不掩饰的嫉妒眼神落在了十三皇子身上。周围几个皇子虽然都看着皇帝,可是许元姝觉得他们一个个似乎都在克制自己不要扭脖子过去看十三皇子。
  半晌,皇帝忽然摇了摇头,许元姝觉得自己听见了舒气的声音。
  “还是不妥,”皇帝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新年第一次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一点差错都不能有,他们三个——”皇帝看了一眼,方才被皇后点名的三位皇子站了出来。
  “什么差事都没有,等回头主持过节拜再说吧。”
  英王被皇帝否了,年纪小的也被皇帝否了,就算知道这事儿不能轻易出头,也有人忍不住了。
  一直养在皇后名下的洛王站了出来,道:“父皇,儿臣愿往。”
  孟王也道:“父皇,儿臣曾主持经筵,又有礼部官员协办,一定能万无一失,请父皇放心。”
  许元姝忽然皱了皱眉头,除了已经被降为郡王的励王,所有的王爷们,就只有靖王没出声了,这样一来,他就显得有点突出了。
  “父皇。”靖王忽然也上前一步,道:“儿臣觉得……”他说得有点犹豫,不过不等皇帝询问,便又像下定决心一样,道:“不如叫恭仁去。太子祭祀,他都是陪在身边的,想必儿臣几个叔叔,也是没他熟悉祭祀的。”
  许元姝看见皇帝脸上一闪而过的惊讶,随后便听他道:“嗯,你说的有理。恭仁——”皇帝叫了一声,道:“正旦的祭祀,朕交给你了。”
  恭仁上前领命,说了不过两句话就又坐了回去,显得很是沉默。
  许元姝这才放松了下来,一低头就看见魏妃鬓角已经出了一层薄汗,在烛火的照耀下微微闪光。
  “娘娘,”许元姝轻声道:“可是觉得屋里热?要不要再喝些茶?”
  经她这么一提醒,魏妃这才察觉自己出汗了,她扇了两下风,随即轻声笑着掩饰,“穿得太厚了。”
  不过屋里不少人都在后悔怎么叫靖王说出这样出彩又没什么差错的话来,一时间也没人注意魏妃紧张的出汗了。
  经过皇帝这两件差事,殿里的气氛略略变冷了,几位王爷都想着若是皇帝再说个什么差事该怎么抢,又该怎么露脸。
  虽然还是三三两两的再说话,但是都有点前言不搭后语了,只是没人在乎。
  到了这会儿,皇帝索性也不拖延了,道:“还有一件差事……”
  殿里一干皇子们都竖起了耳朵。
  “夏天的时候天上下了雹子,京城周围一圈百姓都受了灾——”
  一听见这个开头,不少人都紧张了起来,跟前头两个差事不一样,这个一听就是要正儿八经做事儿的。
  许元姝却松了口气,戴公公说的关乎百姓民生的事情终于来了,这次她没再去看靖王,相信靖王也在全神贯注的听着。
  争皇位再怎么争,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办事能力的。前头的差事,说白了一个是讨好皇帝,一个只是看起来规格很高,只能算是锦上添花的花,可若是没了锦,这花又要往哪儿落呢?
  “虽户部说粮食损耗不过十之一二……不过今年冻死的百姓比往年都多,”皇帝顿了顿,“朕决定从内库拿出一部分钱粮赈灾。”
  皇帝停了下来,看了一圈,又道:“你们谁愿前往?”
  皇子们都没说话,几乎人人都是皱着眉头,至于是想这事儿该怎么办,还是在想如何找个法子推脱,这就不知道了。
  不过许元姝看过去,觉得隋王跟英王两个脸上的表情是最轻松的,一个已经领了正月十五花灯的差事,一个才被陛下说身子骨不行,这差事是肯定轮不到他们头上的。
  等一下……内库?若是钱粮从内库出,这就是说完全没有大臣的参与,做成什么样子,全看王爷自己的能力了。
  况且陛下也没说内库出多少,给不给派帮手,更加没说是不是仅限大兴宛平两县……这事儿怕是不太好办。
  许元姝的目光又落在了靖王身上,靖王虽然皱着眉头,不过看起来倒是兴奋多余紧张。
  甚至他拖延到现在,也是因为要显出他是仔细考虑过的。
  “父皇,儿臣愿往!”
  许元姝惊讶的瞪圆了眼睛,不仅仅是她,殿里至少一半人都是这个反应,因为说话的是十三皇子。
  看见这么多人看他,十三皇子有点紧张,他道:“父皇,儿臣虽然不曾办过任何差事,可是曾听——听人说过,若不是没有活路了,谁也不会送女儿进宫——”
  十三皇子似乎也觉得失言了,急忙又补救道:“儿臣不想着能主事,只想能帮一帮忙,看一看百姓是怎么生活的。”
  许元姝深深吸了一口气,低下头来,他宫里的那两个宫女……纵然是骗了他,也不是一点用途都没有的。
  不去计较利益得失,想的不是讨好皇帝——
  “父皇!儿臣愿往!”靖王急忙站了出来,他话音刚刚落下,殿里所有的皇子,从英王到二十一皇子全也站了起来。
  “父皇!儿臣愿往!”
  这事儿……不知道戴公公会不会失望呢?
  原本是透了消息给靖王的,想要扶持靖王上位,但是被十三皇子这么一搅和,变成了所有皇子的差事。
  皇帝大声笑了起来,道:“好!”
  殿里的气氛再次热烈起来,很快钟声便敲响了。
  康平二十四年来了。


第118章 敬茶
  钟声敲响没一会儿; 恭仁先告辞了; 明日祭天不容有失,他得先预备起来,况且他还是太子嫡长子; 三年的重孝压在身上; 按理说都不该出现在这宴会上。
  他走了没一会儿,皇帝打了个哈欠; 起身道:“朕也乏了,年纪大了熬不住了; 想当年朕年轻的时候; 可是曾经三天三夜没合过眼的。”
  皇帝自嘲般笑了笑; 道:“好汉不提当年勇啊……朕先回去了,你们也别太晚——”皇帝环视了一圈; 悄无声息的叹了一声,“都上年纪了啊……”
  皇后带着众位嫔妃起来恭送皇帝,许元姝这些宫女太监们也凑在里头说了一声“恭送陛下”。
  只是皇帝走了没两步忽然停了下来,转头目光就落在了还坐在地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