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重生之苓娘传-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华邵的话叫五郎不太乐意,一拍桌道:“若说冰雪聪明的女儿,我大娘是极好的,两岁我便教她诗词,至今八岁,已经能诗能赋了。女工也是精到的。”
    “说的似乎天下竟只有你家女儿十分优秀,也忒自大了些。”十三郎愤而起,直接从妻子处把四岁的女儿抱了过来,炫耀道:“我家女郎才是顶顶好,看这眉眼,秉承我谢氏精粹,日后定是绝色美人、倾国倾城。”
    说到这里,三个谢氏郎君才骤然发现,争论谁家的女儿更好,不都是他们家族的女郎?也没必要分出个高下,于是再次将火力对准了诸清延,力求在大船到达金陵之前,说服他娶一名谢氏女为妻罢了。
    十三郎四岁的女儿着一身浅粉色的小襦裙,薄薄的头发梳成两个小鬏鬏,面容稚嫩可爱。大郎一看她便想起了小时候的华苓,眼神柔和下来,翻箱倒柜地寻出一个黄玉活环福寿如意长命锁,赠给了这个小侄女。
    船上诸人之间气氛极好,一切井然有序。
    长江水流湍急,行船不走夜路,所以入夜之后,谢家大船是在一个不大不小的渡口停驻过夜,等候天亮后再启程。
    却不料,一夜过去,清晨将至,在人们警惕心最低点时候,大船上变故徒生——
    追随着谢家郎君们登船的护卫力量共有四十名谢氏族兵,竟有一半忽然反戈暴起!
    这些反叛者先是从背后对同僚刀刃相向,将守夜的族兵全数击杀,而后训练有素地取出火种,将楼船四处引燃,而楼船各处隐蔽的角落,不知何时,已经浇遍了易燃的桐油,只需火星子一引,便是火苗大作。
    忠仆谢定护着大郎的后背,一主一仆,两人各执一把从敌人手上抢来的长刀,慢慢被四名反戈的族兵逼到了最上层舱室的死角。
    这些反戈的族兵每一个臂上都绑着青色布条,眼神狠辣,动作凌厉,口唇紧闭,绝没有人说一句话。他们手中的刀都是江陵谢氏族兵的制式装备,黑身白刃,现在上面已经沾满了血。大郎身边的其他两名仆役武艺并不佳,已经被杀了。
    楼船全是木质材料所建,火焰已经从最下层蔓延上来,大郎看见了,这些反叛的兵丁没有一个有离开楼船逃生的意向,他们将船上的人都压制住,不让任何人逃离,明显意在等待熊熊火焰大作,将整船的人烧死在船中,包括他们自己——作风如此狠辣不畏死,这些,都是死士!
    大郎听到了几声惨烈的哭嚎,而后戛然而止。他眼神一厉,狠狠握住了刀,他面沉如水,沉声开口:“你们是谁的属下?”
    四个压制着主仆二人的死士并不打算回答,他们互相交换了个神色,忽然有两人挥舞长刀朝大郎攻了上来,刀势凛然腥辣。
    幸好大郎不曾疏忽武艺,拼着狠劲挥刀抵挡,竟也能敌住一人,加上武艺高强的谢贵互为犄角,以伤换伤,两人竟也支撑了下来。
    一时不能杀死两人,这几个死士却也不恋战,只是略退开去,将他们逼迫在船仓一角。
    大郎感觉得到空气里越来越燥热了。
    身体碰到的墙壁温度慢慢升高,这些死士并不能进入楼船上两层,所以只在下层浇注了桐油,火势也是楼船下层最为旺盛。郎君娘子们居住在上两层,火舌已经在慢慢卷上来,大郎想起五郎、十三郎那些孩子,心中一痛。
    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谋…杀。这些死士所针对的并不是他,而是五郎和十三郎!族老已经议定,他并不在下一代的丞公人选当中,谋划这件事的人,是想要让五郎和十三郎死。
    是谁,到底是谁胆敢这样做!
    船舱外传来一声巨大的声响,那是桅杆断裂坠落的声音,随着桅杆砸落,整艘楼船倾侧了一下。
    “郎君!”谢定抓住机会,一声惨烈大喝,猛兽般斜斜扑去,一刀将最近处的那名死士穿心而过!另三名死士,被楼船忽然的倾斜微微乱了一下注意力,被谢定抓住了机会,但立刻便组织起了反击,三把长刀同时劈向了谢定。
    情势危急,大郎抢入位置,将另一名死士斩向谢定的刀刃架住,刀刃相击,声音由清转闷,他脚下猛地发力,用自己的身体撞向左侧的死士,竟生生将对方撞开,但是同时付出了左半臂几乎被砍断的代价。
    谢贵毕竟武艺极高,有大郎的打岔,一个拧身生受了两刀,换了又一个死士的命,而后以头相击,生生将第三个死士撞得脑袋开花。
    大郎此时已经一刀剖开了最后一名死士的肠腹,但对方竟悍勇之极地用最后的力量,将一把匕首送进了大郎的心口。
    剧痛从胸口传来,大郎感觉到了身体里力量的迅速流失,阖上眼睛前的最后一个想法,他竟是有些惆怅。答应了小妹妹,回家之后要与他细细说一路游历的见闻,但恐怕做不成了……
    谢贵目眦欲裂,火苗已经燎到了顶层舱门,谢贵抢过主人家的身躯,负在身后往外冲,顶层之外,这艘庞大的楼船已经整艘变成了熊熊火炬。
    前后皆无生路,谢贵一咬牙,负着主人沿火势最小的位置往下跳,在上层的船舱将要带着猛烈的火焰倒塌之前,扑进了湍急的江水之中。
    无数的声音在嚎哭。
    作者有话要说:啊 这是补8号的第二更 说是昨晚八点更的话已经被这个蠢作者当成月饼吃掉了……

  ☆、第92章 华苓的推测

92
    大郎遇刺?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这种事怎么会发生?
    华苓在澜园门口愣了半天;面色渐渐苍白。大哥也许已经被杀死;这样的可能性她丁点都不想接受!
    谢丞公震怒,遇刺的不仅是他的长子;还有族中选定推选出的;将继任他的位置的两名候选人,谢氏一族年轻一代中最优秀、最合适的两人!
    谢家势力自然在沿江布置有不少眼线,但是一行人所乘坐的楼船;当晚所停泊的位置,恰恰是谢家沿江布防力量十分薄弱的位置;一个小码头;名为吉县渡。
    这个码头属于长江沿岸的吉县,一个小县城;一面临水,三面环山,人少地少,县治人口刚刚过千,县城驻防的兵丁拢共不到百人。
    等得晨曦将露,码头附近的兵丁发现楼船整体起火,飞报县丞,调集人手匆匆赶往河边营救之时,楼船已经燃烧到后半程,在江面上的部分已经几乎全部烧毁,大火依然熊熊,根本无法靠近。
    吉县县丞更是不曾看见船上人员有任何逃离的迹象,怕是从上至下已经全付之一炬,当下就吓得厥了。
    谢丞公连串的命令发下,整座丞公府邸、整个金陵乃至大半个大丹境内,丞公、谢家所掌握的力量以最快的速度调动了起来。长江沿线,南北辐射千里范围内,各地无数驻兵左手按着刀柄、右手提着镣铐冲上了街头,将长江沿线,从上游到下游,任何有一丁点可疑的人统统抓起盘查,稍有不妥,立刻投入大牢之中,严刑审查。
    江陵谢氏嫡系子弟所乘楼船遇袭,满船人竟无一逃出,皆被烧死在船上——这令人震惊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大丹。
    江陵谢氏阖族震怒,同气连枝的朱卫三个世家也以最快的速度,将海陆边境暂时封锁,王家提供各地官员身份、来历详录,配合谢家的搜查。
    这件事,决不能如此轻忽放过——四公家子弟,在以往百年当中,还从未曾出现过被如此狠辣决绝手段袭击的情况,这是对四公家族的尊严和权威的挑衅,如果不能将幕后真凶揪出,四公家族的脸面、威严何存?
    一时整片中原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华苓守在澜园不肯离开,她要第一时间得到新的信息。
    数百名兵丁在谢丞公的命令、谢贵的调动下已经将整个丞公府牢牢守住,前后院所有闲杂人等都不能随意行动。
    不时有赭衣兵丁大步进出澜园,将各地传来的最新的信息送到谢丞公跟前。
    谢丞公面沉如水,展开最新的信报观看。他暂退了朝堂,坐镇澜园当中,长子及两名最优秀的子侄生死不明,这对他是极大的打击,但他依然镇定,并未乱了阵脚。
    夜幕已深。
    华苓亲自去澜园厨下,令厨子做了两碗补气养元八宝粥,端进书房朝谢丞公道:“爹爹,用些粥吧。你半日未食了。”自从晌午时分得了大郎的坏消息,谢丞公就一直处在高度连轴转的状态,别说用饭,是连水也没有心绪喝一口。
    谢丞公抬起头,看了小女儿一眼。若不是这个女儿确实极懂察言观色,斟茶递水侍候首尾的事做得不比谢贵差,又实在是安静,懂得不该说话的时候闭上嘴巴,心性、见识、判断力竟都不差,他也不能容忍她逗留这处。
    谢丞公面色稍霁,从书案前起身,行到窗边的小桌旁坐下,父女对坐,将粥都吃了几口。
    华苓抬眼一觑,惊见父亲鬓边白发似又多了许多,面上的皱纹也越发明显了。一股难言的酸苦意冲上心头,她立刻深深吸了一口气,将眼泪憋了回去。现在不是哭的时候!
    父女俩胃口都极差。谢丞公道:“用了粥便回竹园去罢。”
    华苓轻轻点头,不敢反驳。幸好以往表现不错,谢丞公观看信报的时候,也能容她在一旁侍候笔墨,所以今日下面送上来的各地信息,她基本也跟着看过了。
    现在谢丞公调动起来的,除了他手上那张庞大的信息传递网络所意味着的十万、数十万人之外,还有各地地方驻兵,将长江两岸彻底搜查。
    边境海陆军队分属朱卫二家,兵力约在一百万至一百三十万之间浮动。但这些并不是大丹军力的全部。大丹各地城、县,依照大丹律令,都要建立起一支与治地规模相应的驻防府兵,由当地知府知县控制,以作威慑、镇压地方之用,这些兵丁不如边境军队训练有素,杀人如麻,但在地方上已经十分有威慑力。
    谢丞公调动的就是这批兵丁,一时间各地宵小被捕无数,但却并没有和江陵谢氏子弟遇刺一事相关的人被抓出来。
    华苓垂着视线想了一阵,轻声问:“爹爹。遇袭的楼船上,除了大哥和他的仆役、两名族兄和他们的妻儿仆婢、诸大郎和他的仆役、负责操船的仆役之外,还有什么人?护卫?是像我们府中这些护卫兵丁一样的护卫?”
    谢丞公已经站起身,他背着手向窗外黑洞洞的世界望了望。听到华苓的问,他颔首。
    “被吉县的人发现的时候,是清晨时分,楼船上已经被大火包裹,并无发现有人逃出的迹象,也就是说,船上的人,几乎都已遇难,”华苓的声音微微颤抖,“船上着火,定有一个火势蔓延的时间。若是寻常火势,船上诸多人员,定有人能察觉,之后呼喝警示,即使是跳船逃生,也该有若干人能够逃出才是。”
    谢丞公背着手,双目凌厉注视华苓。华苓所说的这些,都是谢丞公早思索过的。不过小女儿见识总有些独到处,谢丞公还不缺聆听一二的时间。
    华苓的声音渐渐变得更稳定,她续道:“但是无人逃出,也就是说,在船上发生了不寻常的事,船上的人集体失去了行动能力。是什么能做到这一点?若是外敌登船袭击,有护卫力量在,船上定然爆发激战,码头附近的人不可能直到大火在船上燃起之后,才发现此事。”
    “所以,船上人员当中,有里通外敌者,在诸人警惕心最低的时候突然反水攻击,是不是?”
    华苓的声音不受控制地高了起来,她的眼眶慢慢红了,盯着父亲,问:“从江陵带出来的人里面,有内鬼,是不是?”
    “爹爹,我们自己家里面,是不是有人生了异心!”华苓的眼泪滚滚而落,她怎敢相信自己的推测,她的大哥,是被自己家的人害了!
    作者有话要说:先到这里  恢复下午5点后更下一章哈
    昨天作者她月饼吃多了脑子被塞住了

  ☆、第93章 府中诸人

93
    谢丞公注视着自己的小女儿;微微谓叹。这个女儿;当真是聪明得有些不像了。
    静默良久,他道:“我族庞大。便是寻常百姓家日间也有大小龃龉;我谢族,当世熙字辈可入嫡系族谱者;仍存者几有八百,华字辈千二以上;旁支偏支无数,熙茂繁荣,当中有二心者实不可免。”
    说到这里;这个站在大丹朝顶点已经将近二十年的男人,依然禁不住感觉到了疲倦溢满心胸,为如今所面对的局面。
    家族实在已经太庞大、太繁荣,而他,已经逐渐老了。
    谢丞公阖了阖目,淡淡道:“此事爹爹必会查出真凶,将之挫骨扬灰。苓娘回去罢,此事你不必再理会。”
    有二心者实不可免?虽然华苓也知道这便是常理,但还是禁不住想要冷笑出声——既然如此,爹爹你以往教的那些,言兄弟不可倾轧反目的话,岂不是都是废话?族中当真还有人在遵守着这一条规矩吗!
    她原以为,她所在的谢族是十分繁荣和睦的家族,但原来,这不过是表象。
    大郎死在这样的族内倾轧当中,有什么意义。
    但她最终还是扼住了说出讽刺言语的冲动,用力抹去面上的泪。表现得偏激不受控制,并无助于任何事,还会让谢丞公对她的信任下降。谢丞公必会亲自到楼船遇袭之地调查,而且是很快就将出发,她要争取到被带上的机会。
    华苓说:“爹爹要亲去吉县渡,请带上女儿。”
    谢丞公厉眸一扫,说出的话毫无商量余地:“此事并非你一小女儿家能掺和的,乖乖呆在家中。”
    华苓死死捏住双拳,沉声道:“爹爹,我能帮上忙。我能——”
    一个十岁的小女儿,日日呆在家中,能帮得上什么忙?谢丞公无意再听华苓的话,厉声打断道:“爹爹是宠坏你了?立刻给我滚回去!”
    华苓咬住牙,转身一步一步走了出去。她总能想到法子的。
    。
    大郎从江陵所乘船只在途中遇刺一事,娘子们已经知晓。她们不敢派人到前院问谢丞公,在去过了致远堂,从太太处也问不到什么消息之后,心里极是惶然。
    知道华苓一直耗在前院,娘子们便时时派人到竹园来问一问,华苓深夜里终于回到竹园后,娘子们很快都匆匆赶了过来。
    已经是三更时分。三月初的深夜里依然寒气侵人,竹园的厅堂里烧着炭盆,二娘只是半个屁股挨在了椅边,紧张地问:“小九,大哥……大哥当真是遇险了?”二娘问得害怕。
    三娘、四娘、五娘等都来了,沉默着,坐在竹园厅堂铺了锦绣缎面的椅中,面色不安而茫然。
    大郎代表着什么呢,是兄弟们当中,年纪最长的,脾性最好的,天分最好的,对兄弟姐妹们都不错。即使不能成为下代丞公,也会是谢熙和这一支下代的顶梁柱。娘子们出嫁以后,虽然在律法上已经彻底成为了夫家人,但是一个强势的娘家,一个在姐妹在夫家受委屈时,愿意为她出头的兄弟,一个有能力的兄弟,就能保证她一辈子的生活幸福了一半。
    即使是有亲兄弟的四娘、六娘、八娘也清楚,论天分能力、论丞公爹爹的看重程度,大郎日后必然是兄弟们当中发展得最好的,走得最远的,虽然隔了个娘胎,但彼此依然是血脉亲缘,倚赖于他,并在日后一直保有这样的认识,理所应当。
    所以,大郎忽然遇险,有很大的可能已经死去这一件事,已经完全打破了娘子们对未来的认识。
    何止娘子们,对府中所有的人,都是如此。
    厅堂中央铺着一块姜黄色调的团花羊毛地毯,华苓怔怔望着它典雅而华丽的纹样。
    她坐了一阵,在二娘、三娘等人催促了几声之后,才笑了笑,低声说:“姐姐先勿要这样想。一切都还只是传言,真相到底如何,要待爹爹亲去审查过了才知晓。”
    五娘性子急,立刻便呛道:“小九只是在拿虚话安慰我们罢?府里所有的人都在说,大哥已经和族里的五郎、十三郎、和他们的妻儿一块烧死在船上了!你是什么都不知道,还是谁诓了你!”
    二娘厉声道:“芬娘你说什么!这是你妹妹不是你手下的侍婢,怎能用这样的语气!”
    五娘一噎,眼眶渐渐红了,看看华苓小脸苍白,神色茫然,看看姐妹们神色惶惶,她扑进二娘怀里大哭:“呜哇……我……我心里难受……我不是故意的……”
    有一个哭起来,其他的就忍不住了,一时满堂啜泣。
    华苓怔怔望着她们,也不说话。她也不知道能说什么。金瓯和金瓶守着她,看见华苓面色白的十分不对劲,金瓶急忙摸了摸华苓的手和脸,竟都是冰冷而僵硬的,立刻便奔了出去令人烧水来,要让华苓泡澡,还要预备给娘子们净面梳洗所用,又去厨下整治暖腹易吞的食物。
    金瓯蹲在华苓跟前,拿双手包着她的双手轻轻搓热,轻轻地道:“九娘子,事情会好的,勿要过忧。”
    八娘忽然说:“太太许是高兴的。”她高高地撅着嘴,和姐姐们说:“太太刚刚叫了七姐和三哥去。三哥比二哥和四郎聪明多了,太太定是高兴的。”
    四娘剜了八娘一眼,冷声道:“谁叫你这么说话?太太也是你能置喙的?再这么说话,爹爹不打死你,我也会打死你。”
    谁都看得出八娘鼓了一肚子的气,嘴里嘟囔了几句,倒确实不敢再说了。
    只是,虽然喝止了八娘,娘子们也都知道,八娘说的其实也是她们心中所想。到底是,对太太越发离心了。
    华苓抽回手,叫金瓯道:“去把今天那盒簪子拿出来。”
    一盒花簪,一人分了一支。每一支簪的边角都被精心留下了些许玉皮,花瓣莹润的羊脂白上带着一抹嫣色,两厢映衬,分外秀雅。
    二娘诸人也不是没有见过比这更好的东西,但制这套簪的立意真的不错,往后各自嫁人,也能互相留个念想。
    华苓抹了抹脸,打理出一缕微笑道:“姐姐都快快将眼泪收住。大哥的消息还未确认,未曾看见遗体,怎能听信谣传,就以为他不在了?我们静静在家中等候爹爹的好消息便是了。大哥定是要赶回来喝二姐姐的喜酒的,他说过了,他定是会回来的。”
    “我们别再说那些罢?——这是从同一块玉里来的,我央爹爹帮我们制簪,是谢贵大掌事去请了大匠鲁高崖的徒弟做的,跟我们园里的花一样,是不是挺有意思?今日才拿到手上,原是到给二姐添妆的时候才拿出来,但是我又想,如果那时候拿来,叫二姐姐以为这全都是给她的,要抢我们的东西,岂不是坏了?”
    华苓俏皮地朝二娘眨眨眼睛。
    二娘捏着雕琢了含笑花的玉簪,哭笑不得,嗔道:“我怎会那样做。”现下已是三月七日,二娘的婚期在四月二日,二娘的笑容只是现了现,迅速地又沉了下去。
    如果大郎当真出事,二娘身为未嫁妹妹,至少应为哥哥服丧五个月,期满才能出嫁。这又是一件打乱阵脚的事了。
    金瓶适时地领着侍婢们端上来温水巾帕等物,侍候着娘子们净了面,重新整理妆容,一个个看着倒是精神了些。诸人打起精神,就着各自拿到的簪子谈论了一番,离开竹园时好歹不是一张张哭丧脸了。
    也是,二娘将嫁,一府的人都哭着脸,怎能行?
    送走了姐姐们,华苓看着七娘的茶花簪,轻轻叹息。
    致远堂里,牟氏细细叮嘱三郎说:“这些日子你只依旧进学罢了,旁的事你都不需理会。学堂里,别家的人问你什么,好的坏的都不需答他。”又朝七娘说:“你也是,谨言慎行些,外面的事与你们没有丝毫关系。若是不愿去芍园对着那些个的愁脸,便在园中作耍几日。娘要看着你们好好的。”
    三郎抬起黑嗔嗔的眼睛,望了母亲一眼。母亲高高的发髻下,一张皱纹渐生的面容,看不见一丝不悦,倒是有些愉快。
    三郎点了点头,三两句话应了母亲的再三叮嘱,领着七娘出了致远堂。问她道:“可是想去九娘那看看?”
    七娘抿了抿唇,摇头道:“还是明日再去罢。该知道的都知道了,现下去,叫太太又恼我,她们也许也恼着我呢。”七娘自己很清楚,虽然和姐姐们关系不错,但隔了太太,又出了大哥的事,姐姐们对她的态度只会又差了些。她原也不是会凑热闹的人,知道自己的心意就是了。
    三郎便不再说什么,依旧将七娘送回茶园。
    七娘站在园子门口,拢着薄披风,看着自己的同胞哥哥,轻轻地问他:“三哥,三哥其实,是不是很恼父亲,也很恼母亲?”
    三郎也不点头,也不摇头。现下七娘长得快些,倒比他这个哥哥还高了。他看着七娘笑了笑,说:“我有妹妹。”
    七娘露出一个笑容,认真地点了点头。“我有哥哥。”
    作者有话要说:这情节好卡  蠢作者表示脑子不够用啊

  ☆、第94章 丞公盛怒

94
    三月八日清晨;谢丞公带着三百谢氏兵丁;从城东丞公府快马向西出城,到长江边。
    已经有三艘坚固的战争楼船从长江入海处连夜调入金陵,驻守长江入海处的朱家子朱谦泺;亲自率领三百精锐水军来协助谢丞公追查凶手。
    朱谦泺在朱家海军当中领四品副将之位,他与华邵、华苓等人同辈,也已经年近三十;年少有为。谢丞公率着这批杀气腾腾的兵丁;从水路逆流而上,先往吉县渡去了。
    谢家子弟于长江上遇袭;船上上百人,连人带船烧成了灰。出了这样的事;圣上在朝上对谢家表示了深深的哀悯,允了谢丞公提出的暂从朝堂休退、追查疑凶的请求,还特特下了一道诏令,令淮南、江南二道诸州官吏尽力配合谢家追寻真凶的行动。
    当然,圣上颁下这道诏令的时候,谢丞公早就从金陵出发了。
    满朝文武都赞天子有德。
    清晨,大娘为王磐整理着衣着,两夫妻面上都殊无笑容,相对无言。谢家发生的事让两人心情都十分沉重。
    搭乘那艘楼船下金陵的三名谢家子,对谢氏人来说到底有多重要,大娘很清楚。
    正正选在谢氏族中选出了将继任丞公之位的候选子弟之后,下手谋害,有这手段的人,定然对谢氏族中事极为了解。谢氏族中权力的平稳传递,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下手的人打乱了谢氏一族至少接下来二十年的布置。
    这些损失并非无法弥补,更让人担忧的是,谋害了谢氏五郎、十三郎和谢华邵的,即使主谋不是谢族中人,也定然有族人里外勾结,才可能这样干净利落地把兄弟卖了!
    ——这一点,让谢氏与其他诸世家的执掌者立刻深深地警惕、戒备了起来,一个家族越是势大,起了异心的人就越可能多。这样的叛族之人隐藏之深,组织之严密,几乎让人毛骨悚然,已经直接威胁到了执掌者的生命。如果不能将之连根拔起,偌大一个家族,很可能会逐步在这样的一个隐藏势力的逐步挑拨、暗害之下,分崩离析。
    从外而来的压力会让一个势力为了生存而越发拧成一股绳,但当外来的压力消失,在它内部所产生的各种摩擦矛盾,只会越来越多,越演越烈。
    事情发生在江陵谢氏,但大丹凡是有些警醒的世家,都已经开始了一轮对族中势力的梳理。
    王磐见妻子面色也这样沉重,温声安慰她道:“蓉娘不必这样忧愁。岳父已经带了大量人手往吉县渡去,定能抽丝剥茧,查出真凶。”
    大娘露出温婉的笑容,但还是忍不住叹了一息:“爹爹今岁已经年五十一……”没了大郎,虽然二郎也已经十六岁,但二郎资质平平,在官场上走不了多远。谢熙和一脉是盛是衰,只能看三郎和四郎长大后表现如何。
    但谢丞公已经年纪不小,未必有精力再培养出一个像大郎那么出色的孩子。
    气氛有些沉重的时候,两人的女儿王倩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立刻带来了一股欢乐活泼的气息。这孩子已经四岁,穿一身鹅黄色的齐整襦裙,继承了父母的长相优点,长得十分可爱。
    “爹爹,娘娘……倩儿要与爹爹、哥哥上学去!”王倩扑在王磐腿上欢笑道。
    王磐露出欢容,将小女儿一把抱起,朝大娘笑道:“倩儿呆在家中也是耍子,不若今日我就将倩儿领到族学中上学一日?”
    大娘作势瞪眼道:“就是你这当爹的老是宠着她,才叫她一丁点规矩都没有了。”
    王磐呵呵笑着,也不反驳,抱着女儿就这么出去了,两父女笑声撒了一地。
    。
    主船顶层的甲板上,谢贵给谢丞公与朱谦泺搬来了两张高椅坐着,然后和宋嬷嬷一道跪在了下面。被从角落里揪出来的华苓乖乖站在父亲跟前,低眉顺目,表情平静。
    她着一身青布的圆领袍子,头发拿铜扣束起,浑身简朴,活脱脱一个府中出来的三等僮仆。
    谢丞公上下打量着小女儿,这个女儿脑子灵活,想法真真是不少。他这回为缉凶而来,只带了宋嬷嬷一个中年女仆,竟就被华苓说服了宋嬷嬷,将她改装作小僮仆,偷偷摸摸地带了上来。
    “你有何话说?”谢丞公缓缓地问。
    “儿并无话要为自己辩解。儿的作为是不守规矩的。”华苓轻声道。“儿只是恳求爹爹,给儿一个机会,既然儿已经上了船,如今要将儿送回家中处罚也是不易,何不先将儿账上记上一笔,待此事尘埃落定之后,再行处罚。届时,儿必不会有任何退缩。”
    她端端正正地跪倒在地,双手合在额前高高举起,朝谢丞公大礼拜下,伏身在地,说道:“爹爹,儿爱戴兄长如同爱戴爹爹,兄长无端遇险,儿心中激愤难言,如何能坐在家中安静等待回音。望爹爹念在儿一段爱兄情分之上,网开一面,先将儿放过一回。”
    朱家子朱谦泺坐在一旁,看着谢九娘,心里不由有些惊讶。这是个神思非常清晰的小娘子,稚弱,作风却顽强而坦荡。她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错了能认错认罚,绝不抵赖一个字,但错了还是会做,她也能明明白白地告诉你,她的出发点是什么,偏偏这个出发点叫人不自禁就会有些认可她。
    为了长兄。
    在任何一个家族里面,这也会是它的子弟当中最好的那一小撮,有胆识、有见地、维护兄弟姐妹,一个家族里若全是这样的孩子,要兴旺当真不难。
    这样的孩子,若是好好教导,叫他保持了这样精锐的心性长大,当真是所向披靡。
    只是年纪太小,依然过于稚弱了,又是女子。
    这世上许多的事,都不是单凭一股心气,就能有所建树的。
    看到谢丞公盛怒,一掌拍断了高椅的扶手。朱谦泺摇了摇头,眼观鼻、鼻观心地坐定,不准备掺和到这回事里面去。
    谢丞公看了一眼跪在一旁的宋嬷嬷,宋嬷嬷畏惧着他的愤怒,却也有着几分坦然。
    宋嬷嬷知道,谢丞公发现了她任凭华苓跟在她身后,混出家门,跟着上了战船的事,定然会震怒,但她还是帮了华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