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如意娘-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意便先端了茶水给他——张广来时,她其实也才刚得到消息。本来打算等萧怀猷忙完公事再告诉他,却忽然得知张广说顾淮图谋反叛。她知道此事非同小可,拖延不得,便当机立断前往军营。直接当面将张广的诬告戳穿。但是——
“张广的事便如我先前所说。而顾长舟也确实在雍州……”还是那句话,不论他的理由是什么,身为江州刺史却掌握了雍州的权柄这件事本身就令人不安。如意又道,“不过,雍州刺史萧懋友投奔了西魏。究竟是被他逼迫,还是有旁的缘故,尚还不得知。”
萧怀朔没有再说话。
如意便道,“但我觉着你不必忧心——这不是宽慰你。雍州虽多重镇,但去了雍州便要直接面对西魏随时可能发动的攻袭。且雍州地狭且贫,江州地广且富,不管怎么想,若顾淮真有野心,江州都远远比雍州更适合作为发家之地。他没有理由离开江州,亲自去攻打雍州。”
萧怀朔道,“我知道……”
他知道,但这半年他见多了人心惟危,见多了鄙陋贪婪。他能从理智上推断出顾淮去雍州一事必有内情,但在感情上……他信不过顾淮。
毕竟他不是天子,和顾淮不是“微时故交”,他不清楚顾淮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且顾淮也未对他表露过善意,甚至当年还是导致他储位之争失礼的诱因。且顾淮近来还做了许多有损自己的人望和口碑的事。他没有信任顾淮的理由。
如意忽的说道,“我去雍州。”
萧怀朔不由一怔。
如意便道,“我亲自替你去看看雍州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若顾淮另有隐情也就罢了。若他另有居心,我也会想办法处置——放心,我会小心的私下活动。在确认安全之前,不会贸然现身。”
萧怀朔只道,“不行。”
如意争辩道,“可是我留在南陵也已帮不上你什么……”
萧怀朔便凝视着她,诚恳的说,“阿娘在徐州,阿爹已……如今我身旁就只剩下你一个人了。若连你也要离开,我不知该怎么支撑下去。何况今日若不是你在我身旁,张广的事哪里能这么顺利的解决?”他顿了顿,终还是缓缓的叫出了那个称呼,“阿姐,留下帮我吧。”
就如意离开他单独行动一事,萧怀朔已和如意争执过一回了——上一回还是二月初,徐茂的使者从淮南来,带回徐思和琉璃平安的消息。
如意终于松懈下来后,曾一度想离开南陵,出去替二郎筹集军资。却被二郎以她伤势未愈为借口劝止了。
如今她伤势已几乎痊愈了,而自从她手下的商队被萧怀朔打散之后,她留守在南陵的种种不方便之处也越发凸显。她再次借机提议,二郎却又拒绝了。
如意不是个迟钝的姑娘。
她能感觉得出萧怀朔和过去不一样了。就算他口口声声叫着阿姐,她也全然感觉不到暖意。他整个人都变得阴沉多思——倒也不是说这不正常,毕竟他们遭遇了太多事,若还像以前那般天真无邪才异常。何况二郎自幼就是心机深沉的性子——但过去他们姐弟间的关系不是这样的。如今被他凝视着,如意每每都会有种被束缚住的错觉。
——他在同她玩手段,利用她的性格弱点迫使她按着他的意愿行事。
如意不由烦乱的叹了口气。他拿爹娘来说事,她岂能狠得下心?
然而到底还是意气难平,忍不住抬手用力的揉了揉他的脑袋,抱怨道,“你快些长大吧!”
萧怀朔只勾起唇来,轻轻对她笑了笑。
他生得最像徐思,那美貌容易惑人。而那笑容诚恳、专注,温柔得令人打从心底里难过起来。
第七十二章 (上)
扬州,吴郡太守府。
妙法公主倚坐在角亭上,那角亭坐落于山石错落之处,下有水流潺湲,琼花照水而开,四面绿竹猗猗。
竹荫之下清风徐来,凤尾摇摇,龙吟细细。她手搁在瑶琴弦上,静静的出神。炉中一炷香尽,依旧没拨动一下。
丫鬟们手持拂尘侯在一旁,对她的失神恍若未觉。主仆一行似在听风。
忽而自竹荫深处的小径中传来孩童欢笑奔跑的声音,片刻后便有两个锦衣幼童从竹林中跑出来,叫着“阿娘”便向角亭这边来。
妙音公主才忽的回神过来,望向两个孩子,无神的目光里色彩便明媚柔和起来。
大的那个已有六七岁,手脚麻利,捉着一枝杏花先跑到妙法身旁,小的那个才三四岁,跑起来还摇摇晃晃的,便手脚并用的绕着山石间的石阶上来。还没上来呢,便已一边攀援一边试图对妙法伸出手要“阿娘抱抱~”身后乳母丫鬟们都虚伸着手免得他向后跌倒。
妙法公主无奈的上前圈住他的小胖腰,将他弄到台阶上来。
两个孩子便一人抱住她一条腿,目光晶亮的仰着头争抢着同她说起话来。
这一日她却不嫌他们吵得头痛,只温柔含笑的望着他们。
然而片刻后便有侍女来报,“郎君请殿下到前厅说话。”
妙法公主目光立刻便又黯淡下来,仿佛蒙上了一层迷雾。她道,“他不是在会客吗?”
侍女答道,“是在会客——但这一次来的,似乎是沭阳公主……”
两个孩子不解的仰头望着妙法。虽说来到吴郡后她和琉璃、如意一直都保持着往来,但两个孩子懂事后确实不曾见过除她之外的公主。提到公主,他们便只以为是他们阿娘。
妙法无心注意到这些,只抬手抚了抚两个孩子的额头。
她听丈夫提起过——似乎台城城破之初,徐仪趁乱闯入城中,救出了徐妃和沭阳公主。她虽不知道琉璃不在寿春好好的待着,跑到吴县来做什么。却总还明白,眼下琉璃来到吴县,就意味着徐仪的势力意图干预这里。
她当然知道徐仪想做什么。
必然是怕如今风向转变,三吴一代抗拒李斛的决心发生动摇,所以游说来了。
若游说真能令她下定决心,倒也不错。
可是——台城失陷了,如今李斛锋芒锐利、势不可挡。短短一个月里,他刀锋所向,南兖州和南徐州几乎尽数投降。如今他集中兵力对付三吴,还有谁敢抵抗他?毕竟李斛屠城的战绩历经二十年,依旧在汝南、淮南一代口耳相传。
她也不是没想过抵抗,可是她在吴郡日久,很清楚三吴上下的风气——这里是天下世家的大本营,吴姓士族祖居于此,而侨姓士族也爱此地山水形胜,历来聚居此地。因此非世家出身的郡守在三吴从来待不长久。这里上上下下都已被世家风气给浸透了。
而世家门风,盛世时雍容华美,可在此乱世之中,展露出来的却多是庸懦。
上个月,李斛派人接管广陵,其人只带了两百部属,赶到广陵时已人饥马疲。而广陵人强马壮,有铠仗、金帛无数。幕僚们都劝郡守杀了李斛的人,固守城池以待时机,但广陵郡守立刻开城投降了。李斛的人不费一兵一卒接手了城中人马、财物,连带广陵郡守的私家部曲。最后只留了一匹马给他,令他自行返回建康。
当然,世家子弟也并非人人都庸懦至此,但大致风气便是如此。
乱世骤然降临,而他们既无面对的勇气,也毫无应对的策略。只茫然混沌的随波逐流,任由贼寇宰割。还有些人在贼子杀上门之前会效仿谢安石从容淡定的下一盘围棋,以安人心,但谢安石退敌的策略和胆识他们是没有的。结果只是错失逃跑的最后时机。
妙法公主很清楚这些——因为她本人或许也是这些士子中的一员。
她也没有退敌的底气和策略。
就算她想抵抗,但也忍不住会想,语气抵抗后战败而被屠戮,苟且偷生显然是个虽不光彩但更符合人性的选择。
……她怎么人心拖着这一双懵懂稚童走向绝路啊?
她叹了口气,终还是命人看好两个孩子。自己则起身离开庭院,往前厅里去。
太守府前厅。
琉璃坐在上座,心不在焉的握着茶盏,虽她不停的在心里告诉自己要镇静、从容。但不可否认的,这个地方令她感到不自在。
她和妙法、妙音两位公主的感情,说“泛泛”未免有些美饰——她们感情相当紧张,以至于糟糕。早些年在宫中碰见,不得不打招呼时也必是剑拔弩张。每次面对两个姐姐她必然绷紧了精神全副武装,不肯令她们占去一句话的便宜。
她很擅长和两个姐姐言语交锋,互相贬低。但她不擅长和她们示好。
她很怕她们的糟糕关系会令徐仪的努力功亏一篑。
但她想做一些事——她必须得做一些事,若她依旧如当年那么无用,日后她有什么面目面对九泉之下的父亲和母亲?
她轻轻的吸了一口气,令自己平静下来。
徐仪目光一垂,扫过琉璃攥得发白的手指,没有说话。
——琉璃的表现在吴郡太守、妙法公主的丈夫周楚的衬托下,其实没有那么糟糕。
碰面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徐仪就已经看出来了,今日他想说的事这位郡守做不了主——并不是说他没有这个资格,而是说他没有这份意愿。
面对李斛的攻势,他很明显已方寸大乱。是战是降他完全拿不定主意——或者说在逃避做决定。这个时候旁人那任何理由来说服他都是没有用的,他需要的是一个有足够分量的人替他拿定主意,令他只需遵从便可。
他没有做决定并且承担其后果的担当。
而以他今日的地位,能替他做决定的人,整个三吴其实就只有一个人选——他的妻子妙法公主。
他先前试图从容淡雅的引着徐仪说茶茗——在这么紧张的时候偏偏要说这么雅而无益之物,可见他确实是个天生的贵族。
可惜不论徐仪还是琉璃,都没有捧场奉陪的意思。
而他也显然并非真有这份雅兴,在持续的冷场中,渐渐暴露了内心的真实感受。变得焦虑不安起来。
从令丫鬟去请妙法公主后,他便不由自主的时不时瞟向门外,手指不时在桌面上轻而乱的敲击。
待妙法公主的身影终于出现在庭院中,他猛的便站起身来,表情也不由自主的松懈了。
徐仪便也搁下茶杯,起身跟在琉璃之后,迎了出去。
琉璃多虑了。
睽违五年之后,这姐妹二人的再次相逢和她过去的每一种设想都截然不同。
她们对面站着,先看到的是对方身上素白的衣衫、不着脂粉的面容,和对面那个活生生的亲人。泪水在一瞬间便涌上来。
她们都是亡国的公主,身后家园破碎,而她们的父亲不久前刚死于敌手。以往的龃龉在这一刻尽数消弭。
琉璃不由自主的上前,开口时已带了哭腔,道,“……阿姐。”
妙音心中一酸,也不由落下泪来。她抬手轻轻拍了拍琉璃的肩膀,道,“活着就好……”
第七十二章 (下)
姐妹二人便说这半年巨变之中,宫里所发生的事。乐文小说 章节琉璃从李斛围困台城说起,将自己的亲眼所见与辗转听闻尽都告诉妙法。
妙法听她所说多是维摩优柔寡决以至贻误战机,却对二郎推崇有加,不由暗想——琉璃果然已彻底倒向萧怀朔和徐茂一系了。
她便有些心不在焉。
一时琉璃又说到城破时,天子传见萧怀朔,令他带着密诏出逃。妙法便打断她,问道,“当真有那份密诏吗?”
琉璃听她这么问,不由急于辩驳起来。然而开口前心中忽的一动,暗想,她质疑这份密诏的存在是什么意思?莫非她对响应萧怀朔抗拒李斛一事还心存犹豫?
自幼面对两个嫡姐时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不悦感再度涌起,她很快便冷静下来,道,“当然有。阿姐,你是不想给阿爹报仇了吗?”
妙法道,“这话又从何说起……”
琉璃道,“阿爹死在李斛手上。阿爹临死前留密诏给二郎,令他讨伐李斛光复帝京,阿姐却怀疑这份密诏有假。难道不是?”
妙法其实已被她说中心事,只不肯承认罢了。琉璃越激切,她便也越平淡,“那密诏谁都不曾见过,当然要问一问真假。”
琉璃便有些上火,道,“是真的——阿姐待如何?”
妙法道,“不管是真是假,李斛逆贼害我家国、毁我山河,都当群起而讨伐之。不过……维摩才是阿爹亲自册封的太子,天下皆知道他是正统,没道理越过维摩去追随二郎。”
琉璃凝视着她,目光如火,语调却清明冷静,“那么,这次李斛假传阿兄的诏令征讨东吴一事,阿姐是怎么打算的?”
这却正是妙法为之忧愁踟躇之事,她一时哑口无言,不由避开琉璃的目光。
琉璃却已明白妙法先前诸多辩解,都正是在为这件事寻找借口,怒道,“如今阿兄落在李斛手中,就是一枚傀儡罢了!阿姐奉他为正统——怎么不干脆奉李斛为正统呢!”
妙法恼羞成怒,道,“放肆!”
姐妹二人一时便对峙起来,互相怒视着,谁都不肯退让。
却在此时听见吱呀一声门响。屋内争执的姐妹俩,手足无措的周楚和观察局面的徐仪俱都被惊了一惊,同时循声望去。
便见两个年幼的孩童正一上一下的叠在门边,抻着头向里瞧。正是妙法和周楚的两个孩儿。他们长大这么大从未见过有人敢对他们阿娘疾言厉色,一时都有些怔愣,不留神便推动了门轴。
对上孩子漆黑懵懂的目光,姐妹俩个立刻便各自别开头去,做出和睦的模样。
妙法便招手令两个孩子过来,道,“虎奴、狸奴,过来拜见你们姨母。”
琉璃也赶紧取了先前备下的见面礼,道,“我是你们三姨——你是虎奴,你是狸奴对不对?”
一场争执就此消弭无踪。
待妙法命侍女将两个孩子带下去后,姐妹二人便都有些尴尬。
琉璃的气势和思路被打断了,再接续起来便有些不伦不类。何况她素来坦率直接,想说的其实也已经说的差不多了。要她有理有据循循善诱,她也做不到。只是想到自己到底还是违背了来之前徐仪的叮咛嘱咐,差点就和妙音厮打起来,心情便有些沮丧。
“阿姐仔细想想吧。哪怕为了这两个孩子,阿姐也不能对李斛低头。”
妙法不做声——她正是为了这两个孩子,才犹豫不决。
因这两个孩子,她对人生眷恋不已,故而没有拼死抵抗的魄力。要她弃城而逃,她又不知该往何处去。唯有投降一途。可其实真要她投降,她又何尝不感到羞耻?
她正心乱如麻,忽听到一个温润又清朗的声音,“其实,向李斛投诚也未必不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她如获救星,忙循声望去——却是徐仪。
从一开始妙法对这个人就充满了戒备。因为这个人的立场太明确了,甚至都无需他开口,妙法就知道他会说什么——他要说的话她早在心中思忖过无数遍,那是一条高尚但代价庞大的路。就只对萧怀朔这个没有退路的人有利。那是她最急于否决的选择。
她也知道,唯有徐仪开口,今日这场游说才算真正进入正题。她完全不觉着在心计和嘴皮子上自己会是徐茂的儿子的对手,所以早想好了一言不合便端茶送客。
但她完全没料到,徐仪竟用她最想听的话开口。
琉璃勃然而起,“徐仪,你这是什么意思!”
妙法却不能不听一听他的理由了,便也望向他。
徐仪只瞟了琉璃一眼,便上前对妙法道,“诚如公主殿下所说,太子殿下才是正统。如今储君嗣位,传续的正我大梁的帝统。何必还要舍近求远、舍长立幼?”妙法不由点头。
徐仪又道,“既如此,天子罢废一郡长官,令李斛的部属取而代之,那也算天子之政。同逆贼一战固然痛快,可若不愿违抗天子之命,倒也说得过去。”妙法便不表态了。
徐仪继续道,“且殿下毕竟是天子长姐,待回到建康之后,或许会损失些身家财物,乃至人身自由,但至少爵位、性命暂时都能保住。可是——”他话音一转,忽就咄咄逼人起来,“能保住多久呢?”妙法公主一惊,恼怒而又震恐的望着他。
琉璃这才明白他的用意,不由心中一振。
他道,“殿下莫非以为,李斛的野心就止于夺取建康、夺取东吴吗?”
“他还想怎么样?莫非他还想当皇帝?!”
徐仪只看着她不做声,妙法先是说笑,渐渐目光沉重认真起来——她试图说服自己,李斛不会这么自不量力。天下诸侯兵强马壮者不知凡几,并非人人都如东吴这般柔弱可欺。他以区区几万兵力就想同天下诸侯对抗,未免过于夜郎自大。
可是……金陵陷落、广陵不战而降,南兖州与南徐州不战而降。李斛以八千骑兵起家,江东望风而降。若连三吴也不费一兵一卒被拿下,谁知道李斛会膨胀到何种地步。万一他当真要杀了维摩,登基称帝……
而徐仪也终于开口,“若真如此,殿下依旧觉着自己能幸免于难吗?”
妙法喃喃道,“……我只是个女人。”
徐仪道,“殿下两个儿子,却都是天子的的亲外甥。殿下觉着,李斛会不会放过他们?”
妙法猛的抬头。恐慌无措之后,羞恼道,“二郎不是还在外头吗!李斛就算想称帝,也得在同二郎决战之后吧!”
徐仪一笑,道,“是啊……殿下大可放下杀父之仇,暂且寄身在李斛手下保命。等临川王击败李斛,拿下建康,前去解救您。只是——这就要看李斛的心情了。殿下可知道李斛是怎么清理长安豪门的?”
他道,“将男子尽数驱逐到街上,纵马肆意践踏砍杀。将女子配给奴隶,肆意妄为。所幸沈家早已落败,大宗已不在建康——听说李斛对世家的怨恨,因由正在吴兴沈氏身上。”
妙法身上便一软——她当然知道李斛何以会怨恨沈家。
周楚忙上前扶住她,拦在徐仪跟前,“你又何必如此咄咄逼人!”
徐仪并不理会他,只最后说道,“殿下在吴郡,尚且有城可守,有铠仗、金帛、粮草、甲士,进可以协助临川王讨伐逆贼,退可以守城自保。但到了建康,身陷敌手,就只能任人宰割了。李斛若要杀你,若杀你两个孩儿,你该怎么办?”
“虎在山林,有爪有牙时不思自保,却自拔爪牙,囚于牢笼,以乞命于人为明哲保身。殿下当真不觉着荒谬?”
他从容起身拱手告辞。
将要踏出房门时,终于听到妙法说,“——请留步。”
第七十三章
南陵,赭圻县。
天光晴明,夹道花树缤纷,落英如雪。
马蹄踏花而来,粉蝶逐尘,翩跹飞舞。
那马蹄稍停,如意便翻身下马。
临街的铺子里,书桌陈列成排,桌上铺开着白宣,那桌头笔墨尚还湿润。霁雪正一张张的将桌上宣纸收叠起来。听闻外头马蹄,抬头一望,便见如意一身男装自外头进来。
霁雪忙将宣纸收好了,上前呈给如意。如意伸手接过来,一面低头翻看,一面便问道,“人都回去了吗?”
霁雪道,“还没呢。答完了试卷,都请到里头喝茶去了——二舵主在里头。”
如意见那试卷答得参差不齐,连翻八九张,竟没有一个全对的,心下不由略感失望。正待再翻,便又听霁雪道,“步少夫人和陈姑娘来找过您,坐了一会儿,才刚回去——路上您可碰见她们了?”
如意才抬起头来,道,“没有。她们是有什么事吗?”
霁雪便道,“也没说什么事——不过我打量着,似乎是因为忽然得知了您的身份,前来讨好您来的。”见如意不接话,她忍不住八卦之心,感叹道,“原来就算是官家娘子,也并非人人都貌美如花啊……”
如意不由瞟了她一眼,霁雪便道,“也不是说不好看。可若和咱们二殿下站在一处,就……”就不免黯然失色了。
如意抬手用试卷轻轻敲了敲她的头,道,“多嘴。”
霁雪脸上一红,用手捂着头,笑道,“我就是那么一说嘛……您就一点都不上心?”
如意也不作答,只翻看手中答卷。片刻后吩咐霁雪道,“别惊动里头,咱们悄悄的去隔间听一听这些人的谈吐。”
霁雪只能无奈应道,“是,这就去!”
二月初,如意手下商队便已在南陵郡齐聚——在台城被围之初,萧怀朔便令这些人尽数转移了。故而总舵里人手几乎没什么损失,霁雪也辗转跟着他们回到如意身边。
如意准许萧怀朔去商队里聘任人才,一度令商队的骨干成员士气低迷。但随着她身体渐渐康复,越来越多的露面亲自主持舵里的事务,如今商队运行总算再度平稳下来。
只是商队所剩人手已不足早先的十之三四。有两支商队因为舵主被萧怀朔挖走而几乎整支队伍追随而去,其余的商队也散乱不成编制。所幸早年创建时的元老几乎都留了下来,只何满舵一人暂时留在萧怀朔手下,替他打理一些琐务,也便于两边的联络协调。
如意便将早先的七支商队缩减为四支,重新编排了,招募新的人手。
仓促之间选插进的人难以尽如人意,无法立刻派上用处。故而办起事来略有些捉襟见肘,效率大不如前。如意便从太守府中搬出来,在赭圻县江渡前盘下几个铺子,自己亲自住过来主持事务。
所幸前日萧怀朔当众说破如意的身份,如今如意以舞阳公主的身份在南陵走动,招募人手、处置事务都比先前便利了许多。
当然,身份被说破也有不便之处——譬如这几日南陵府上上下下,凡有些头脸的女眷都要前来拜访她,令她不胜其扰。
旁人倒也罢了,陈家却是想将女儿嫁给萧怀朔的。
在如意的身份被说破之前,他们就曾借着来探望如意的名义,让小陈氏和萧怀朔在她这里偶遇了几次。想必小陈氏和萧怀朔打过照面了,如今她已不再排斥这桩婚事,反而还隐隐存了些期待。
这姑娘被养得很好。单纯、文静,略有些贵族少女特有的孤高,干干净净的,不染烟火气。
可是这样简单的小姑娘,根本就打动不了萧怀朔这样的少年。在见识和思虑上,他们是不匹配的。萧怀朔很明显就只将她看作她父兄手中的一颗棋子,他没将她当一个对等的人。
若陈家请如意帮忙牵线,于情理上如意难以拒绝。可从心底里,她并不看好这桩婚事。
她便干脆避而不谈。
屋里的面谈也并没有什么人脱颖而出。
如意只听了一会儿,便知道这些人大都不是她的同道中人——他们大都是为了讨生活而来,或是想当公主的门人,或是以为她在聘任掌柜、活计。都不是能跑商、做事的人才。
不多时,二舵主李兑也脱身出来,得知如意在耳房中,便来见她。
如意问道,“可有看中的人选?”
李兑苦笑着一摇头,反问道,“少当家的觉着呢?”
如意想了想,便道,“你带他们去江渡上——郢州新到了一批布帛,你再去考考他们。凡会记账的都留下吧。”
李兑道,“也只好如此了。”又问如意,“覆釜山那边的事怎么样了?”
覆釜山以东、以北是古城鸠兹所在。鸠兹地势低平,湖泊沼泽星罗棋布。滩涂汀渚水草丛生,鸠鸟云集栖居,由此得名。鸠兹一代多水泽,地形零碎复杂,常有水贼出没。前日从宣城运来的一批货物便在鸠兹一代被劫走。
如意这一日清晨出门,正是为了此事。
李兑问起来,她便道,“有些头绪。稍后把何老大叫回来,我仔细同你们说一说这件事。”
李兑便道,“要叫着何老大?是需要官军出动吗?”
如意点头,“是。”
李兑便不再多问了,只道,“我这就带他们去江渡上,少当家的一起去看看?”
如意确实想去江渡上看看。
赭圻县是南陵郡治所,也是控制长江中游的重镇。
近来因大军出动,频繁调拨水军和粮草,江上常有战船通行。
从南陵进攻采石渡以至于建康,走水路、陆路皆可。萧怀朔手下尤以水军见长,吃定了李斛不擅长水战,当然要从江上夺回先机。
原本这是台城陷落后南朝第一等大事。但因为顾淮态度不明,如今军中将领人心纷乱,都在揣摩、议论顾淮的动向。本该气势如虹的大军出击,也蒙上了一层前路不明的消沉色彩。
所幸这影响尚未波及到底层将士。
而东方也传来消息——吴兴、吴郡和会稽三郡同徐仪结为同盟,共同出兵抵御李斛。李斛在东路随便派出几百疲兵就能接受一座城池的势头已然被遏止,如今叛军和徐仪率领的盟军正在义兴一代交战。萧怀朔趁此时机从西线发动进攻,是用兵的正法。因此大军虽有后顾之忧,但对此次出征并无疑虑。
——所有人都想尽快打一场胜仗,尽快遏止李斛扩张的势头,也顺便震慑那些在后方各怀心思、蠢蠢欲动的观望者。
也因大军出动的缘故,江渡上的盘查十分严格。
如意来到渡口上时,她的商船才刚刚通过盘查,停泊在港口前。
李兑便安排那一行新招募来人手上船盘点、核对货物。
如意原本也要上船,然而不经意间抬头,便望见不远处江面上又有船来。
那船很小,飘荡在浩茫江天之间,宛若一叶芦苇。
然而那苇舟船头分明站着一个很眼熟的少年,十七八岁,容貌俊美、身姿挺拔。意气风发的微微扬头,怀中还抱着一柄格外长的长剑。
在浩荡的江水之上,在船首那方寸之地,要保持这种醒目的姿势,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娴熟的身法,还要有一颗顽强的高调着,哪怕很累、不舒服、没必要也非得秀给所有人看的装腔作势之心。
如意不能不承认,这少年的每一次出场,都能给她留下分外鲜明、深刻的印象。
而且他的每一次出场,都在十分关键的时刻。
她便令霁雪附耳过来,吩咐道,“悄悄差人去告诉二郎,就说顾淮的儿子来了。”
那少年也很快便望见如意,目光倏的一明。不待渡船靠岸,他便已纵身起跳。宛若惊鸿掠水一般几个起落便来到岸上——那姿态潇洒得令人想一箭给他射下来。
到了岸上,他眼中就只看见如意一个人,满脸喜色的上前打招呼,“想不到在这里竟也能遇见你!”
如意身前侍卫持戈阻拦,那少年却并不放在眼里,伸手便将长戈拨开。侍卫们招呼帮手,他则只同如意说话,“听说建康沦陷了,我还以为你落入敌手了。”
如意见他欢喜的纯粹,忍不住就刺了他一句,“你倒是猜得很准。”
那少年却还在装糊涂,“你当真被俘了?他们有没有对你——”
如意就没见过脸皮这么厚的人。
戍卫们很快赶来,将这少年左右去路截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