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长女[封推]-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了如流处的汇报,沈宁也不着急,这些都是急不得的,既然知道了李斯年就是那个人,必定会找出应对的办法的,事情就简单得多了。
  一个人,怎么可能无疵呢?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大问题了!沈宁这样想,她相信李斯年一定会有弱点的,遂吩咐如流处继续监视李斯年,沈余乐在宫里的观察自然不可少。
  李斯年的事情处理完毕,沈宁想起祖父的吩咐,想着也应该是时候去宫中拜访容贵嫔了。容贵嫔现在都还没起到她应该有的作用,实在是太不该了!
  早几日,大永皇室再次传来喜讯,二皇子妃陈氏有身孕的消息透了出来。原来陈氏已经有孕五个多月了,因为怕再次出现小产事故,这个消息倒是瞒得严严实实的,现在陈氏胎像已经十分平稳了,于是朝官这才知道二皇子府有喜事了。
  不止如此,尚药局的太医已经诊断出陈氏的胎像乃是子息之像;同时,二皇子的侧妃简氏,也有孕三个多月了!这下是双保险,如无意外,长泰帝的皇长孙就从是从二皇子府出了。
  长泰帝自然高兴不已,着殿中省和少府寺给二皇子府送去不少赏赐,还令尚药局太医每天都要去二皇子府为陈氏、简氏请平安脉,所需珍贵药材等等,绝不吝用,可见长泰帝对皇孙是多么期待。
  延禧宫的德妃近日是走路都有风的,脸上挂着冲淡平和的笑意,说话处事越发从容,就算面对着慕妃隐隐的挑衅和怨恨,她也不以为意。
  慕妃膝下无所出,而自己马上就要抱皇孙了,她就算再貌美,又怎么跟自己比?这就是命!自己的命好,膝下有儿有孙,待皇孙出世之后,自己的皇儿必定能被立为太子的,到时候命会更好,自己是将来的圣母皇太后!
  慕妃?到时候自己一个手指头都能捏死她了——德妃这样想着,完全不将慕妃和李贵嫔等人放在眼内。
  除了慕妃,上官长治和李贵嫔对于陈氏有孕是最失望的,原因就不用多说了,一旦皇孙诞下,二皇子登位的筹码就重了许多。
  但是上官长治和李贵嫔暂时不敢向陈氏和简氏的胎落手,长泰帝有多看看重这次的皇孙,他们都知道。要是事情留下了手尾,长泰帝追究起来,那就真是与那个位置无缘了!
  再说了,他们现在也没有完全的计划和把握去做这个事情,只能恼怒地看着陈氏和简氏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
  最近,上官长治和五皇子府幕僚今日谋划的是五皇子妃的事情。二皇子那里快要连皇孙都有了,五皇子的婚事再不能拖延了!
  沈家已经无法可想,必须得择一得力亲家了,这是五皇子府诸人的共识。而朝中重臣的情况,他们也过了个遍,欲从中找出最有用的人家来助上官长治成事,此是后话不论。
  沈家和容贵嫔听到二皇子府的喜事,倒没有什么失望或怨恨,他们将心思用在了另一件事上,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心思来想二皇子府的事。
  十二月初的时候,钟粹宫容贵嫔向长泰帝建议:兴建慈幼局,以安置东郊大地动中丧父失母的孤儿。以国家之力来救助、供养这些孤儿,以贯彻荣平县主曾提及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言。
  同时,她建议长泰帝将慈幼局置于户部属下,以保证慈幼局的顺利进行。
  容贵嫔的这个建议得到了长泰帝的肯定和赞扬,认为这是一个安民利国的义举,户部和工部正愁无法安置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儿呢,现在有了容贵嫔的建议,正是解了燃眉之急。
  很快,长泰帝就召集了工部和户部的官员讨论这个建议的可行性,工部和户部的不少官员都亲眼看见了东郊大地动中的惨状,心中受到的震动非同小可,对于兴建慈幼局的建议自然是一力赞成。
  户部侍郎江成海同意将慈幼局安置在户部属下,还说道会第一时间将兴建慈幼局的钱银准备好,而工部侍郎袁恪真也说会抓紧时间选址、动工,争取早日建好慈幼局等等。
  另有中书舍人孔芃提议,慈幼局的主事人可由京兆勋贵之家出任,勋贵之家没有实权而有令名,来负责这样的善举是最适合不过了等等……
  最后长泰帝下旨兴建慈幼局以安置东郊大地动的孤儿,由三公三侯这六家勋贵共同主理慈幼局之事,令慈幼局置于户部属下,户部每年会划拨一定数量的钱银用以供养慈幼局。
  慈幼局的选址还是定在东郊,在大地动没有毁坏的地方兴建,以铭记这一场大地动和这一次善举。
  长泰帝旨意一出,京兆百姓尤其是东郊幸存的百姓,莫不欢欣感念,纷纷赞扬长泰帝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乃是任君明主。
  御史台官员也多次上表肯定长泰帝的功绩,门下省给事中詹成等人更是为长泰帝歌功颂德,听得长泰帝飘飘然。
  没多久,京兆官员和百姓都知道了这个建议最初是由后宫容贵嫔首先提起的。他们在称颂长泰帝的时候,也稍带上了一句“容贵嫔有义,皇上景福齐天”之类的话语,令长泰帝也极为心喜。
  长泰帝想到容贵嫔不止为他诞下一个皇儿,还助他有此令名贤声,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贤内助(他忘记了能称得上皇帝贤内助的,就只有坤宁宫那位皇后娘娘。)。
  为了表彰容贵嫔这个善举,也为了自己一贯对容贵嫔的宠爱,长泰帝决定:给容贵嫔晋位,将她由现在的容贵嫔升为容妃,授予金册金印,还令容妃协助皇后,处理后宫事务!
  容贵嫔有提议兴建次慈幼局的大善举,前朝和后宫都没有对她这次晋位提反对意见。以义举有功封妃,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不但不反对,还有部分官员恭喜皇上得此贤妃,是祥瑞之福等等。
  延禧宫的德妃听到容贵嫔晋位的旨意,心情好不到哪里去。
  德妃虽然贵为四妃之一,位阶比容妃还要高,却没有协理后宫的权力,现在皇上竟然下旨让一个小小的容妃来协理后宫!
  更重要的是,容妃育有十二皇子,虽然十二皇子年幼,但德妃还是感到钟粹宫是个潜在的威胁。随即她想起了二皇子府的喜事,想着等皇孙出世之后,在慢慢收拾容妃也不迟。现在最要紧的事情,就是皇孙平平安安出世,别的,都是等闲事。
  而春熙宫的李贵嫔则是气得脸都绿了。原本春熙宫总是稳稳压着钟粹宫一头的,可是去年中秋之后,容嫔晋升为容贵嫔,和自己平起平坐了!
  现在她竟然晋为容妃了,自己还是贵嫔,竟然生生被她压了一头去。以后相见时,自己还得向她请安行礼,这实在是一个天大的耻辱!
  凭什么?凭什么自己要低她一头?李贵嫔轻轻柔柔的神色变得狰狞起来,眼神也有些狂乱,为了今日的耻辱,皇儿一定要登上皇位!只要皇儿登位,自己成了圣母皇太后,那容妃就永无可能压着她了!
  后宫格局的这一变化,也落到了某些有心人眼里,比如中书令韦景曜和门下侍中申科。他们从长泰帝这个封妃的旨意中嗅到了一星半点的倾向。
  容嫔这两年来扶摇直上,这么短时间内就成了容妃,难道皇上心中所属的人选就是十二皇子吗?抬高生母的出身,就是为了十二皇子的将来铺路,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他们再想到了那沈家那场及笄礼,早前容贵嫔竟然会去参加,难道在这场夺嫡之争里,沈家已经出手了?!
  可是十二皇子年纪太小,可能性真是不大啊。无论横看竖看,韦景曜和申科都觉得排在前面的二皇子和五皇子胜算更大,也再次打定了注意先不下水,等再看清楚一点再说。
  他们的官职,已经到了顶点,自然,也不急着下水了。
  不管怎么说,容贵嫔被封为容妃这个事情,作为一个变化和倾向的信号,引起了韦景曜和申科的关注和重视。
  
  第一百八十五章 贵人谋
  
  钟粹宫内,容妃将自己的打算仔细地对荣平县主说了,道她是自己唯一的亲人,已经为她谋了一门好亲事云云。
  对于这个半路任回来的妹妹,容妃也算没话说了,早前为她谋了荣平县主之尊位,如今想着她年纪大了,还要筹谋她的婚事。
  为长远计,最好是许给一门荣耀的又知根知底的人家,更重要的是,是能够对十二皇子登位有所裨益的!这几个条件综合之下,也没有多少合适的人家了,而容妃第一个考虑的就是沈家。
  幸好沈家还有一个子侄和荣平县主年纪合适的,四品刺史沈开善的嫡子沈则熙,娶荣平县主倒也是合适的!
  对这个人选,容妃还是很满意的,既解决了妹妹的婚姻大事,又加固了和沈家的联系,一举两得!
  听了容妃的话,荣平县主满脸通红,显然十分害羞,她小声地说:“但凭姐姐做主了。”言下之意就是答应了。
  在恤孤院子的时候,荣平县主根本就没有想到过自己会有这样富贵的生活。如今出入有奴仆,衣食无忧,这一切已经出乎她意料的好了!
  若说还有什么遗憾的话,就是婚姻大事了。
  荣平县主自己知道自己的事,虽说自己是长泰帝亲封的县主,但毕竟不是皇家的血脉。有县主这个虚衔,婚事反而更加艰难了。
  大多数的权臣勋贵之家,并不想娶一个没有势力没有皇家血脉的县主回家供着,再加上年纪大了,合适的人家真是不好找。
  当然,也有人家为了攀上容妃这条线,暗地里求娶荣平县主,可是容妃又看不上眼。
  没想到容妃竟然为她找了一门这么好的亲事,这令荣平县主喜出望外。那沈家的沈则熙,荣平县主也是知道的。
  沈宁进宫的时候,会时不时提到这个小堂叔,说他儒雅,说他素有文名,那一手好字是国子祭酒卫复礼也称赞的,说他迟迟没有娶妻的原因是没有看得上眼的姑娘家等等。
  不知不觉间,荣平县主就对沈则熙早就留心了。在十月份参加沈宁及笄礼之时,荣平县主还偷偷看了沈则熙几眼,看着面容也是俊朗的,看着也很让人心喜。
  自那一次见过一面之后,她就对沈则熙留心了,也会时不时惦念着他的消息。现在容妃这么一说,那成亲的人选竟然是他,荣平县主自然是欢喜着答应了。
  在沈家,沈华善也提前和沈则熙通气,将打算为他迎娶荣平县主的打算告诉他,让他有个心理准备。
  沈华善都有点怕这个侄儿某些时候的拎不清,想到这个侄儿在京兆将近一年的表现,他只有微微叹一口其,都不知道该怎么说。
  沈则熙其人,聪明异常,特别在文道修为上,一点即通。可是在为人处事上,他却是不是犯倔犯抽,看着和常人有些不一样。
  比如说沈余宏成亲之时,大家都在恭喜的时候,他会来这么一句:“成亲有什么好的?整天被妻子管着……”,直听得大家发呆;又比如东郊大地动预警之前,他不相信了,大地动出现了,他还非得去东郊确认一下。总之,他这个倔脾气,一旦认定了要做什么事情,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幸好他只是在小事上糊涂,大事上都没出过什么差错。这一年来他也颇听沈华善的教导,已经日有所进了。所以当容妃表示想联姻之时,沈华善才放心推荐这个侄儿。
  “娶了县主,不必像侍君一样对待她吧?我可不想娶个祖宗回家供着。”听了沈华善让他娶荣平县主的话,沈则熙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问题,当下就问了出来。
  娶荣平县主是没有问题的,可是要是娶回家要小意伺候着的,那就很有问题了,他可不想让别人管着!沈则熙这样想着。
  荣平县主,他也曾见过一面,在沈宁及笄礼的时候,他远远地看到过。不过具体的面容他早就不记得了,只记得当时容妃那雍容华贵的样子,荣平县主是容妃的嫡亲妹妹,想必相貌也差不到哪里去吧。
  沈华善自是解释了一番荣平县主的为人,道是她是在民间长大的,一直过的都是苦日子,所以没有一般皇族子女的骄纵之气,人是和善好相处的。
  他还为荣平县主美言了几句,道其心忧百姓,曾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言,还道荣平县主私底下也有不少人求娶,若不是容妃青睐沈家,还不一定轮到他云云。
  沈则熙想到荣平县主能够发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叹语,便想着荣平县主定是有一定学识和修养的,两人将来也能够琴瑟和鸣,或有萧史弄玉之乐。
  娶妻求贤,被沈华善这么一说,沈则熙就对荣平县主有了些微好感。他想起了父亲和伯父时常为自己的婚事忧心,现在他的婚事有了着落,也算是解了他们的心头忧。
  同时再想想侄儿沈余宏成了亲之后那一脸喜庆和幸福的模样,沈则熙最后觉得娶了县主也是件不错的事,便对沈华善点点头说:“侄儿没有意见,就听伯父安排吧。”
  沈则熙会答应这个婚事,在沈华善意料之内,不过他还是再啰嗦了几句:“虽则荣平县主不是皇家血脉,但还是占着县主的名分,娶回家中虽不用像供祖宗一样,却也不可轻慢了!荣平县主是甚得容妃和皇上欢心的。特别是纳小妾那等事,得小心谨慎,切勿违了县主的意思。最起码要等县主诞下孩儿才能想那等事。若是出了差池,小心我以族规处置!”
  沈华善这是丑话说在前头了,往重里说给这个侄儿当头喝棒,免得到时候他行差踏错!须知和荣平县主有关的,名义上那都是皇家事,这可马虎不得。
  沈则熙自然是连声允诺,听从沈华善的吩咐,直到正式旨意下来之前,也不和别人透露半句。这一点,倒是令沈华善十分满意的。
  在一年将尽的时候,继沈宁的及笄礼之后,沈家再一次成为京兆官员和百姓讨论的焦点,皆因长泰帝一道指婚旨意。
  长泰帝有旨,令荣平县主下嫁广州刺史沈开善嫡幼子沈则熙,道两人是天作之合,特下旨赐婚。
  为了隆重其事,长泰帝擢升荣平县主为荣平郡主,以作为成亲的贺礼;同时沈则熙被封为郡马,婚后领光禄寺丞从六品职;长泰帝还为两人以后居住的郡主府亲题了字,对沈家也多有赏赐不论。
  荣平郡主年纪也不小了,司天台早送来了吉日,是开春之后的正月初十,这个日子算得上很匆忙的。
  但因为沈家早有准备,沈则熙成亲的事情已经在有条不紊地准备了。沈则敬和沈则远亲自打点婚事的细节,沈开善也匆匆从广州赶回来。
  沈则熙尚主,沈开善作为父亲,是一定要在场的。
  沈家的忙碌还不止如此。沈华善沈则敬等人还有接待一拨拨上门拜访的姻亲故旧,这些人来的目的都很清楚,一是为了向沈家道喜,郡主下嫁沈家,这是沈家的喜事啊;二是为了探听沈家的口风,荣平郡主乃是容妃嫡亲妹妹,郡主下嫁,他们想知道是否另有深意。
  沈家姻亲故旧众多,各怀心思的也不少,沈华善等人自然也区别对待。
  在回答古文澜、楼盛怀等年轻人的询问时,沈华善直言回答说是,沈则熙娶郡主,更多的是考虑到容妃和沈家的关系!
  古文澜和楼盛怀直到此时,才知道沈家和容妃结盟了。知道沈家的倾向后,古文澜和楼盛怀的心情都很复杂,要不要参与到此事中去呢?真是感觉为难啊。
  对这一点,沈华善早就有考虑了:“沈家的倾向,只是沈家的倾向,和你们这些年轻人无关。你们这些人是大永以后的栋梁,是为下一任帝王准备的。夺嫡之争,没有你们的事!你们啊,就好好做人,好好做官就是了。”沈华善这是不想让他们卷入其中。
  古文澜和楼盛怀点头称是,想起吕务厚被廷杖一事,心中也自有较量。
  沈家在回答许慎行等人的疑问时,倒是推说的,道沈家尚书乃是天恩浩荡,这是沈家的荣幸,沈家也是不胜惶恐,至于是否有其他深意,沈家就一概不知了。
  随即又说了继主之位岂是我等能追从或拥立的?皇上圣明烛照,帝心胜裁,定有最合适的人选!为人臣子的,但听上意即可。这几句话表明了沈家什么倾向也没有,只是按照皇上在旨意办事而已。
  沈家尚主,这对京兆官员来说真是个意外又震撼的消息。
  荣平郡主不是皇家血脉又怎样,按照皇上重视的架势来看,所受到的待遇也不比任何一个郡主差,沈家娶了荣平郡主,那可真是天大的荣耀,这沈家真是极得上意啊,不少官员这样想道。
  韦景曜和申科笑了笑,没想到沈家真的选择了十二皇子。如果说在沈宁及笄之时,他们还心存疑虑的话,那么他们现在已经肯定了,沈家必定倾向十二皇子!
  这荣平郡主的亲事就是两者结盟的纽带和信号!申科尤其想不明白的是:沈家为何会选择十二皇子,他才得十三岁,离出宫开府都有好几年呢,沈家这项政治投资,风险太大了吧?
  特别是韦景曜,他想到自己母亲韦老太君和属下沈华善,对沈家的感觉很是复杂。
  韦老太君和清平侯家的大公子意外的投缘,还为其主理清平侯和沈家的婚事。在和沈家打交道的过程中,韦老太君多次赞扬沈家为人处事有道,按照她的话来说“乃家族兴盛之像,大势所趋,造化非同一般”!
  韦老太君出自清河崔氏,其判人定事的眼光自然非同一般,韦景曜是很信服自己母亲的眼光的,对于她的话也多有考虑。
  沈华善在中书省任职期间,每件事都做得相当漂亮,令韦景曜也是另眼相看。作为长泰帝的纯臣,韦景曜是不会参与到夺嫡之争里面去的,但是因为韦老太君和沈华善的双重影响,他对沈家的看法也多少有了倾向。
  不管旁人是作何想法,沈家和五皇子府都清楚一点:沈家娶了荣平郡主,这是和五皇子府直面对上了。
  这一个信号,昭示着以后的事态发展。在沈家紧张筹备沈则熙婚事的时候,五皇子府也在谋划着五皇子的婚事。
  
  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戏即登场
  
  长泰三十八年的除夕,景泰大街的沈宅可谓热闹非常,是这几年来少有的大团圆。
  因为过年后有沈则熙迎娶荣平郡主的事,沈开善早早就从岭南返回京兆了。而他的妻子沈顾氏则带着儿子沈则栋及孙子沈余玠等从杭州赶来京兆,他们到达京兆之后时,刚好可以一起吃团圆饭。
  沈余宪在过年前几天已经从湘州回到了京兆。两年多的时候,沈余宪因为表现优秀,甚得湘州刺史颜同的赞赏,已经由湘州刺史府司士做到了录事参军事一职。
  虽然都还是七品,但录事参军事一职掌刺史府总录众曹文薄,又得颜同的器重,前途是看得见的光明。
  沈华善和沈则敬打算让他在湘州再锻炼几年,等他底层官验都历够了,心性锻炼得已有成效了,才让他返回京兆见识见识什么叫做真正的官场。——为人长辈者,其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沈则高因公务繁忙还是没有来京兆过年,沈余文、沈余韬两人虽则想念父母,但也无可奈何。他们暗暗下定了决心,要在官学更加用功,待来年的春闱展露头角,以慰远在千里的父母。
  当沈华善和沈则敬等人在前院和沈开善、沈余宪等人诉说近况的时候,沈俞氏和沈胡氏带着一众儿媳、女儿在后院接待了沈顾氏一行人。
  沈顾氏出身江东顾氏,气质修养自是极好的。这些年她长居佛堂,已经很少过问俗事了,就连沈开善任职岭南,她也没有跟着去。这次如果不是她最钟爱的幼子沈则熙迎娶郡主,她也不会离开江南。
  “叔母,静气堂已经安置好的了,是清幽娴静之所。静气堂西侧设有一处小佛堂,里面的佛像是从天宁寺请回来的。另外侄媳已经吩咐下去了,奴婢仆从一律不准前去打扰,叔母请放心居住。”
  虽然和这位叔母相处的时间很短,但沈俞氏早就了解她的品性,这样的安排也是花了不少心思的,想必叔母她也应该满意的吧?
  “你办事,我自是放心的。你婆婆去世得早,这偌大的一个沈家后宅,你都打理得整整有条,不错不错。”沈顾氏因为常年礼佛,脸色平静安然,语气也是这样不紧不慢。
  对于沈俞氏的贴心安排,沈顾氏是满意的。随即她又对一旁的沈胡氏说了几句话:“胡氏安和堂这几年是越发出名了,连我这样的人也屡闻其名,你是个有福的。”
  沈胡氏自然是点头说叔母谬赞了,然后就不知道说什么了。对上这样的名门大家,一向利落的沈胡氏也多了几分拘谨。
  沈宁这才见着了前世从来没有见过的叔祖母沈顾氏。沈顾氏五十多岁,年纪不小了,可能是因为长年礼佛的缘故,头上并没有白发,看着也比实际年龄年轻一些。
  最主要的是她的眼神极其柔和,似含悲悯之意,让沈宁不由得心生好感。
  前世里,这个叔祖母在长泰三十八年就出家云游了,可能是唯一一个得以保存的沈家人了。沈宁没有想过会在这世再见到她,一时心情也有些复杂,就连她的问话,也走神得没有听见。
  “这孩子,叔祖母在问你话呢。这孩子定是怕羞了。”见沈宁迟迟没有回答,沈俞氏在一旁打着圆场。原来沈顾氏是在问沈宁的婚事,她也从儿子沈则熙那里知道了沈宁许给了清平侯家的大公子,就问了几句。
  “无妨,小女儿,都如是。原先我还担心栋儿的婚事,现在他成亲了,我的心愿已了了。这一次来京兆筹备婚事,也是和大家聚缘了。”沈顾氏还是平缓的语气,无悲无喜。
  在来京兆的路上她就想清楚了。待沈则熙的婚事一完成,她在俗世的牵挂也就没有了,也该是时候去做另外的事情了。当然,这样扫兴的打算,她暂时不会让任何人知道。
  沈宁听着沈顾氏的话语,再想到她前世的出家,便知道这位叔祖母尘缘已了了。不知道为什么,她并不想干扰这位叔祖母的任何决定,反而觉得本该就是如此的。
  沈宁这一世,致力想改变的就是沈家灭门的命运,这位叔祖母在前一世时就不曾入局,所以这一世就本该脱离出去的。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沈家的因果都和她没有关系了。
  沈宁想到这里,便粲然一笑。该离则离,不曾进入的,离开,也不应觉得怅然,这乃豁达应对之心;应留当留,从来就在的,不走,也当是愉悦,此是无惧之意。
  这样想着,她觉得自己对将来要走的路想得更清楚了,也更坚定了。
  沈华善书房内,沈华善和沈开善正在讨论沈则熙的婚事。郡主下嫁,要准备的事情自然许多,不能有任何马虎,京兆的官员都对这场婚事盯得很紧呢。
  “熙儿和郡主大婚后,就会居住在始伏大街的郡主府,领的光禄寺丞职也会在大婚后就上任。这里面的弯弯道道不少,我有些担心他没有兄长的提点,会行差踏错。”沈开善表示了忧虑。
  现在荣平县主被封为荣平郡主,沈则熙被授的官职也高了一等。这个孩儿又从来没有当过官任过差,沈开善真的是不太放心。
  “郡主府已经修好了,熙儿万没有再住在沈宅的道理,到时候监察御史一定会有话说的。这是礼制所限,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已经吩咐下去了,随伺则栋的小厮仆从都会从我这里派出得力的,后院的奴婢也是精挑细选的。至于光禄寺职,我和敬儿也会在一旁时时提点着的,熙儿虽有些固执,却也不会那么糊涂的。”沈华善这样说道。
  对于沈则熙被授予光禄寺丞一职,沈华善也感到很意外。自惠和朝以来,郡马就只在鸿胪寺任职,领五品鸿胪寺丞职,这虽然不是定制,可是几十年间也没有郡马例外。
  原先沈华善以为沈则熙也当是如此的,没想到沈则熙这次会在光禄寺任职。因为不知道长泰帝此安排是作何考虑,沈华善也就无法说出这个职务是好是坏了。
  “光禄寺领太官、珍馐、良酝、掌醢四署,管司膳事,自有一套严谨的程序。此职并不特别重要,朝臣目光少到此处,也不容易出现出错。叔父倒也不必忧虑。”随伺的沈则敬劝慰沈开善。
  饮食虽是大事,但在官职上,确实算不上重要。不说自己所在的吏部了,就连沈则儒所在的国子监,都比光禄寺受瞩目得多。
  “嗯。待熙儿的婚事一了,我就要马山返回岭南了。熙儿就拜托兄长了。”沈开善这样说道。
  其实沈开善自己也知道,婚事和领职已成定局,自己的担心虽说不上多余,在当下却也没什么意义。沈家所能做的就是小心再小心了。
  “郡主下嫁,估计这京兆不少官员都在猜测沈家和容妃结盟的事情了,如流处可有探听到什么消息?”说过了沈则熙的婚事,沈华善更关心的是京兆官员对此事的反响。
  京兆的大佬们,比如韦景曜、申科和萧厚仁,必定已经知道沈家的打算了,这是不用再探听的。
  沈华善知道这些顶级官员不会偏帮任何一方,但底下的官员是怎样的想法就难说了。
  夺嫡虽然是神仙打架,但也需要凡人的帮忙。沈华善认为这些四五品官员的动态,才是最值得关注的,也一定要尽力争取过来。
  “如流处汇报说大部分官员都感到惊讶,这也是应有之义。如流处已经派人去消弭这种震动了。二皇子那里沉浸在皇子妃有孕的事里,别的事都不顾了,想必在等待皇孙诞下的时机。另外蚍蜉终于看见李斯年悄悄出入五皇子府了,想必五皇子那里已经开始着急了,不知道五皇子府会有和应对。”轮到沈余宏说话了,他主要汇报了五皇子府的事情。
  二皇子那里怎么样还不好说,但是从沈家拒绝五皇子联姻的打算开始,沈家和五皇子就是敌人了,自然,如流处对五皇子府的关注也是非同一般。
  “五皇子的婚事,也该提上日程了。不知京兆官员谁家会这么幸运,出一个五皇子妃?”沈则敬笑着说道,语气有些嘲弄。
  反正五皇子妃,沈家是没有兴趣的,他倒是很好奇会是哪个姑娘雀屏中选,是不是幸运,就令当别说了。
  “且等着吧。我们切不可松懈。”沈华善最后总结道,不知道将会发生什么事情,静观其变小心谨慎为上。
  与此同时,李斯年也在五皇子府向上官长治禀告沈家尚主和五皇子府的婚事。
  这两个事情,他都有应对之策了,想到这两个对策的完美,他心里也不禁有丝丝得意。
  上官长治听罢李斯年的说话,露出了惊喜和意外的表情,他没想到李斯年这么快就想出了应对之策。
  按照李斯年的计划,自己必定会得到一大助力,而沈家,最差的结果也都是断臂折肢,最理想的结果,当然是将沈家连根拔起了。
  想到这里,上官长治哈哈大笑起来,看着眼前的李斯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