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长女[封推]-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算除掉两万人的后勤兵士,突厥依然还有七八万作战士兵,安北府兵在数量上,是绝对劣势!
  兵法有云:倍数于敌,则可围而攻之。如今,敌倍于我,那该怎么破?谷大祖首先确定的是,安北府兵不能站着挨打,也不可能站着等死!完善有效的作战计划,才是应战的关键!
  片刻慌乱过后,谷大祖的脸色已经恢复正常。他镇守北疆二十多年,经历的战斗数不清,什么样的死地,他都临到过了。十万突厥大军,兵力之多是他以往没有面对过的,可是,该做的还是要做!
  迎敌、作战、杀敌这些应对过程,立刻在他脑海中出现,议事厅内,响起了他沉着的声音:“按照先前制定的作战计划,左右都护带着兵将依令行事,立刻点燃烽火,向陇右卫示警!”
  自己带着的五万安北府兵,虽然人数比不上突厥,但是个个勇猛异常,必定能阻挡突厥的进攻。三天,安北府兵一定能坚守三天的!
  三天,足够陇右卫援兵带来了!到时候,安北府兵汇合陇右卫士兵,定要将突厥杀个片甲不留,让他们有来无回!
  迎战的计划,早在斥候发现突厥人增多的时候,就已经在执行了。
  大永之所以称突厥为突厥铁蹄,不是乱来叫的,而是因为突厥以骑兵见长。突厥最多、最厉害的,就是骑兵!他们此来入侵,必是骑兵为主。
  针对突厥的骑兵,结合北疆地形,谷大祖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作战计划。在这里,要交代一下北疆的地形特点。
  北疆,顾名思义,乃是大永的北部,这里地形广阔,人烟稀少。尤其是与突厥相邻的最北处,只有零星几个小镇,根本就没有像样的州城,也没有抵挡的城墙和堡垒。
  从这些小镇到安北都护府所在的北夏城,中间多是空沙地,无法建城住民,沙地两侧,乃是绵延的北山山脉,山高险峻,且多是悬崖峭壁,也不会有人。
  换句话来说,突厥骑兵进入大永边境之后,几乎不会遇到什么阻挡,越过这些小镇和空沙地,就会直接对上安北府兵了。
  北夏城,乃是最靠近大永边境的城池,自然有坚固的成事和稳固的堡垒。北夏城,就是北疆的门户,只要守住了这里,就等于守住了北疆。
  突厥要攻下北夏城,才能正式进入北疆腹地。因此,北夏,必是大永和突厥交战的地方。
  这一点,大永兵士知道,突厥大军也知道。为了阻止突厥大军的进攻,拖延他们的行军进程,以便陇右卫援兵能及时赶到,安北府兵,已经提前做了很多事情。
  安北士兵连同北疆百姓,短短几天,就挖了几道深深的壕沟,壕沟深长,沟里还撒满了铁蒺藜,突厥的骑兵想要越过这些壕沟和铁蒺藜,也要费一番功夫。
  此外,最重要的,乃是那片空沙地。不得不说,北疆的士兵和百姓,对于如何处理这一片空沙地,是很有办法的。
  在沙地之上,他们挖了大大小小的坑洞,还是老办法,坑洞里还是布有东西,可以对军马造成伤害。
  除了这些,当然还有别的军事设施和布置,也都在谷大祖的命令下,作了最充足的准备。
  “都护大人,事情都已经准备好了。士兵们都严阵以待。尚有部分百姓,不愿离开北夏城,言道要死守家园、要与安北府兵共同进退。”
  沈则思将北夏城内外的情况向谷大祖汇报,脸色严肃。
  按照他们的计划,北夏城的百姓,应当尽可能地往后方迁移,越靠近陇右卫越好。这些百姓,乃北疆生息之源,必须要尽可能保存。
  突厥大军入侵,会对北夏城有什么影响,谁都说不准。谷大祖要带着安北府兵死守北夏,这些百姓手无寸铁,能做的事情实在有限。若是妇孺,还会成为突厥大军的拖累,这些百姓留在北夏,不是好事。
  两军交战,必有伤亡,谷大祖不愿这些百姓涂炭。
  “老弱妇孺定必要离开,剩下的青壮,既然有保家卫国之心,那么就发给他们兵器,共同守城!”
  谷大祖想了想,随即吩咐道。他没有时间劝慰这些百姓了,该退该撤的百姓,一定要离开北夏,剩下青壮百姓,还可以成为守城的力量。
  随即,沈则思便清点了不愿走的青壮百姓,竟然有五千人之多!这让沈则思心中激荡的热血更加沸腾,军民一心,定必能阻挡突厥的攻势!
  而郑闲,则在北夏城头架设着守城弩,安排着守城府兵的替换,儒雅的脸上,满是杀气。
  城头之上,是三架巨大的守城弩,上面的弩机,已经处于蓄势待发状态,弩床连接处,被擦得光亮,却还可以见到锈迹。
  这三架守城弩,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事实上,这还是当年上官永平任监军的时候,从京兆带来的。上官永平在北疆差点闯下大祸,带来的好军械真是不少。
  郑闲站在城头,向北遥望,凤目微微眯了起来。当年千里突袭斩杀哈桑首领的情景,再次出现在眼前。当此严寒之时,他却觉得有些发烫。
  突厥有胆来犯,我们大永男儿必定拼死杀敌,必叫他们葬身北疆!——郑闲心中誓言道。
  随即斥候一程程汇报,突厥大军行进的情况,也渐渐清晰。突厥大军的行军速度,比谷大祖他们预计的,要快很多。
  第二天酉时,突厥的前锋军队,就已经越过了那些零星小镇,临近了那些大壕沟,在壕沟边上停了下来。
  不到半个时辰,突厥的大队人马也赶了上来。大壕沟边上,十万大军声势浩荡,旌旗随风飞扬,飒飒之声伴随着万马嘶鸣,仿佛要响彻天际。
  这些马鸣声,自然也传到了北夏城中,令得安北士兵一震,所有士兵都等待着谷大祖的命令。
  谷大祖和郑闲等将领,眉头紧锁。突厥军队的速度太快了,现在距离燃烽火,也就是一天的时间,突厥军队已经这么近了。
  “报!突厥并不埋锅造饭,大队人马越过了壕沟,并且向大沙地行军!”
  就在谷大祖皱眉的时候,安北府兵又将最新军情送上来了。这个汇报,让谷大祖和郑闲等人再次瞠目。
  按照这个速度,突厥军队在亥时初,就可以到达北夏城下,看来,突厥是打算连夜攻城了!
  虽然不知道突厥军队怎样避过了那些铁蒺藜,也不知道突厥人马有多少损伤。但此时的形势,已经对安北府兵极为不利,谷大祖原先想趁着突厥埋锅造饭之时,以逸待劳进行突袭的计划,也不可行了。
  “传令下去!府兵尽数退回北夏城中!众兵将听令:死守北夏!”
  退回北夏城中,守住城墙和堡垒,最大可能地消耗突厥的兵力,等待陇右卫援军的到来,这才是安北府兵的最佳御敌策略。
  然而,谷大祖没有想到,无论是多好的御敌策略,在绝对差异的军力面前,都没有什么作用。
  当突厥的旌旗、军队出现在北夏城下时,谷大祖才发现,原来斥候所汇报的,并不完全准确。突厥军队,肯定不止十万人马!
  前方的轻骑部队、后方的辎重护卫,中间的兵甲,密密麻麻的突厥军队,出现在谷大祖等人眼中。
  突厥军队已经吹响了攻城的军号,而北夏城中,也下达了守城的死令。攻城之战、守城之卫,正式开始!
  战争,就是杀人与被杀,所以谓兵者,乃天下大凶器。如今这一场人间炼狱,就在北疆之地上演,而且就在刚刚进入景兴元年的时候!
  “大将军,形势不妙!突厥的攻势太猛烈!北夏城,估计是守不住了!”沈则思站在城头嘶吼道,身上脸上满是血迹。
  现在已经是第四天的午时了,大永和突厥的战争,已经持续了两天两夜!不管是对大永还是对突厥来说,都已经到了最紧急的关头!突厥攻城尚有余力,可是大永守城,已经到了末端!
  这两天两夜,突厥军队像是不要命那样攻城。无论守城弩射杀了多少突厥士兵,他们依然死命向前冲,架设纵云梯的士兵,就算死伤再多,后面的突厥士兵也会不断地涌上来。
  这样的情景,让沈则思心惊不已。安北士兵和守城弩曾数次逼退突厥的士兵,让他们无法靠近北夏城。但是现在也不管用了,突厥军队已经来到了城墙下面,守城弩的优势,已经没有了!
  照这样下去,安北府兵再也抵挡不了多久了!烽火点燃已经三天了,陇右卫的援兵还没有到来!而等待援兵的斥候汇报,陇右卫方向,根本就没有动静!
  陇右卫援兵,会不会来,还是个未知数!事实上,沈则思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最坏的打算,那就是蒋博文根本就没有出兵援助的打算,不然不可能到现在都还没有援兵到来。
  蒋博文不来,陇右卫不会有任何损失,可是安北的府兵,再不能再在这里等死了。
  “大将军,右都护说得在理,北夏守不住了!我带着五千府兵死守,大将军速速带着其余兵马撤退!”
  郑闲的声音,也是吼出来的。他和沈则思一样,脸上都是血迹。
  左右都护两人,都在看着谷大祖,等候他下命令。经过大半夜的厮杀,他们的体力无比疲惫,然而双眼却是熠熠发亮。
  谷大祖的脸上,满是痛苦为难的神色。这两天两夜的时间,安北府兵已经死伤近万人,当然突厥军队死得更多,可是他们兵力足够,而自己这边,没有援兵!
  没有援兵,那么安北府兵就只能战死,五万府兵,难道全部都在折在这里?难道真的要放弃北夏城?放弃北疆的门户?任由突厥铁蹄长驱直入北疆?!
  谷大祖痛苦地闭上了眼,这一刻,他不知道该如何下决定。
  
  第四百五十一章 国有忠义哭郑闲
  
  “大将军,留得青山在,再不撤退,府兵们不是被死就是被俘,北夏城一样会失守!我且留下,将军先退!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
  郑闲又说话了,他知道谷大祖这个姐夫在犹豫什么。死守北夏,固是兵将忠义,但是撤离北夏,保存兵力以图后谋,也是忠义之表!
  先有安北府兵,才能守住北疆门户。府兵都没有了,何谈守城?何谈护民?最大限度地保护安北都护府的兵力,这也是主将的职责!
  “大将军,左都护大人说得没有错。只要大将军在,只要安北府兵在,突厥就算占了北夏,也断占不了北疆!突厥远征来侵,所负粮草必定不多,他们在北疆多一日,粮草供应就会少一日。他们拼死攻城,就是因为这样!我们能拖延一日,就是一日。就算北夏这个城池拖延不了,那么下一个城池必定可以!”
  沈则思沉沉地说道,突厥军队疯狂的攻势,令他意识到:突厥军队所带的粮草,必定不多!所以他们无论如何都要攻下北夏城,一是为了振奋士气,二也是为了掠夺城中物资以作补充。
  “只待大将军撤离北夏,实行坚壁清野之策,不出十日,则突厥十万之众未战而自溃!以此策,可保民全境!”
  沈则思脸上的鲜血犹在,然而他说出来的话,却如游龙吐明珠,似乎在为安北府兵照出一条生路。
  此时,城墙上下,双方士兵还在交战,来往的利箭火箭,不断交织,士兵们嘶吼的声音不断地响起,不断有人被射杀,有人从城墙跌下,尸体堆积、鲜血横流。呼呼寒风,见证着这一副人间惨象。
  便是在这一副情景中,沈则思第一次提出“坚壁清野”的军事策略。这个策略,映今照后,被后来的兵将无数次运用,以弱兵退强敌,不出此途。
  “坚壁清野?”谷大祖喃喃自语,眼神越发亮了起来。
  “是,坚壁清野,我们加固城墙和堡垒,将城市的粮食物资全部收集起来,让突厥久攻不下,就算是攻下了,也一无所获!因此,大将军必须带着府兵撤离北夏,做好后面城池的准备!”
  沈则思快速补充道。这个策略,在他心中一直是朦朦胧胧的,是他往日研读兵法史书时,有所悟的。如今在突厥攻势之下,这个策略越发清晰、完善!
  “大将军!时辰无多,速速下命令!则思此策,定有效用!我带着府兵殿殿后!”
  郑闲快速地说道,再次赞同沈则思的策略。既然都是死路一条,何不换个死法?他并不畏死,但是要死得其所!
  “好!传本将急令!左都护郑闲带领五千府兵断后,本将带领其余三万多士兵撤离北夏!”
  很快,谷大祖就下了命令,安排安北府兵主力撤退生意。沈则思说得没有错,能拖住突厥军队一日就是一日,北疆局势说不定还能扭转。
  陇右卫援兵不来,那么他就向关内卫求助,严律政必定会带着士兵前来的!
  在谷大祖的命令下,安北的府兵迅速集结,从北夏城的南门而退,直奔下一个城池;城墙之上,留下来的五千府兵依然死命杀敌,突厥尚未发觉,北夏城中的主要兵力,已经开始撤退。
  “阿闲,两个时辰之后,你一定要带着府兵撤退!绝不可恋战!我答应过你姐姐,要好好照顾你的!”
  临走之前,谷大祖对郑闲再三叮嘱道,语气甚是苦涩。他固想带着郑闲一起撤退,但是北夏城这里,必须要有将领镇守。以郑闲在安北府兵中的威望,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姐夫,我知道了。我一定会赶上你们的,你放心!”郑闲笑笑道,抹去了脸上的血迹,这样承诺道。
  谷大祖和沈则思带着府兵主力撤退之后,郑闲的笑意慢慢敛了起来,再一次坚定心中所想!
  “兄弟们!我们留下来断后,是为了让更多兄弟们活下来、是为了让北疆百姓活下来!为了北疆,为了大永,我们一定要死守北夏!今日,我与兄弟们同生共死!”
  郑闲站在城头,微笑着说道。他的声音并不大,然而自愿留下来的五千府兵,都听到了这番话语。
  郑闲儒雅的相貌,还有低沉的嗓音,趁着这漫天战火和城外的攻势,有一种独特的感染力,府兵们觉得热血沸腾,心中无畏无惧!
  “为了北疆,为了大永,死守北夏!”
  “为了北疆,为了大永!死守北夏!”
  几千府兵齐声喊道,他们手中的动作,并没有听,大刀砍下、放射弓箭,这是他们的热血、这是他们的使命!
  他们是安北府兵,如今死守北夏!不管突厥的攻势如何疯狂,这几千府兵一次又一次阻挡了他们的步伐!
  北夏城墙触手可及,北夏城近在咫尺,可是突厥士兵就是无法登上北夏城墙,就是无法打开北夏城门,他们的疯狂进攻,遇到了更疯狂的抵御!
  一个时辰过去了,两个时辰过去了,如今,五个时辰过去了,北夏城墙上的府兵,越来越少,射杀的弓箭也越来越稀疏。
  有不少突厥士兵,已经登上了北夏城墙。虽然他们很快就被北夏士兵杀死扔了下来,但这让突厥士兵知道,这些士兵,快不行了!
  “冲啊!安北府兵快不行了!他们抵挡不了多久了!北夏城是我们的了,广阔肥沃的北疆,是我们的了!”
  突厥的将领,挥舞着进攻的旗帜,进军的鼓点敲得越发紧密,突厥士兵们的士气,再次被鼓舞了!
  一定要得到北夏城、一定要得到北疆!——这是突厥士兵们心中狂热的渴求。
  由是,突厥的攻势更加猛烈,终于,突厥的攻城横木撞向了北夏城门,架在城墙的纵云梯,也可以顺利爬上去了!
  断后的五千府兵,如今只有千余人了,郑闲和这些府兵,已经由城墙上下来,他们再无弓箭、再无力气去抵挡突厥的攻城了!
  况且,他们不再抵御,是为了做一件更重要的事情。
  “左都护大人,事情已经办好了。城中的水源,全部被下了药。就像大人说的那样,这些水全部变成鲜红了,突厥人定不敢再喝!当然他们敢喝,也会让他们没命,呵呵。”
  一个府兵这样汇报说道,末了还笑了起来,仿佛是遇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再看其余的府兵,也都和这个府兵一样,脸上颇为轻松。
  所有的府兵都知道,突厥攻破城门之后,他们这些人,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可是此刻,他们脸上或坚毅或轻松或微笑,就是没有害怕退缩!
  不畏死,死之将来,也能视之如生如喜!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才是大永的军队,这才是大永的柱梁,这才是真正的大永气节!
  赵钰罡、蒋博文之流,在这些安北府兵面前,譬如蝼蚁蠹虫。天地有仁义,谁会流传千古,自有公论。
  郑闲看着这些府兵,见到他们脸上的表情,不禁也笑了起来:“好!我们就让突厥有来无回!让他们看看,我们大永士兵的本事!”
  郑闲说罢,像变戏法那样,从腰间拿出了一把折扇,“唰”的一声打开,轻轻摇了摇,恣意闲适。
  这一幕,是安北府兵们无比熟悉的,此刻左都护大人的动作,就像往常在安北都护府内操练一样。
  “对!就让突厥看看我们大永士兵的本事!”府兵们高声喊道,声音却是暗哑的。他们不记得自己有几日几夜没合眼了,连声音都变了。
  “砰砰”,攻城横木的声音,还在不断响起,最后,只听得两声巨响,坚固的北夏城门,终于被撞倒了!
  城门被撞破,突厥士兵们正在欣喜,不料城门里面突然冲出了一群安北府兵,人数虽然不多,却个个动作凶狠杀气猛烈,见到突厥士兵就砍杀,让突厥士兵猝不及防!
  然而,再不及防,突厥士兵们也反应过来了,源源不断的士兵,涌到北夏城门这里,那千余名安北府兵,一个个地倒下了……
  终于,战声平息了,最后一个安北府兵倒下了。此时的北夏城,最多的,不是站着的人,而是倒地的尸体。有安北府兵的,也有突厥士兵的,一个叠着一个,横七竖八地倒在城门内外。
  突厥首领乌吉骑着汗血宝马,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些尸体。他的眼里,也有着突厥士兵一般的狂热,那是对北夏城、对北疆之地特有的狂热。
  他集结十几万突厥士兵,几乎倾尽突厥兵力,如今终于打开了北疆的门户!北疆腹地,必尽归我手中。
  乌吉这样想道。随即,马蹄踏过了这些尸体,进入了北夏城中。
  不久之后,旭日初升,这难得的晴天,似乎仍不能吹散北疆的严寒,北风仍在呼啸。
  在安北府兵的尸体当中,一把半开的折扇被北风吹起,飒飒地响,它的主人,却永远没有机会再握住它了。
  北地寒风起,吹落几重山;
  人间尽涕泪,苍天不留闲!
  
  第四百五十二章 奇计
  
  且说,谷大祖和沈则思带着三万多府兵,一路往北疆腹地退,在经过数个小城镇之后,他们在陶阳城停了下来。
  这时,距离他们从北夏城撤退,已经过去两天时间了。这一路上,安北府兵就按照沈则思所说的坚壁清野策略,凡是安北府兵所过之处,没有留下半点可食可用之物。
  陶阳城的规模仅次于北夏城,这里,也有坚固的城墙和堡垒。再往前,仍旧是一些小城镇,若是突厥追兵前来,安北府兵根本就没有可守可据的地方。
  因此,谷大祖决定,就在陶阳城停下了,再次与突厥军队作战,顺便也等待郑闲等人的归来。
  对于北夏中的惨况,谷大祖有所觉,却不能确定。他们在陶阳城停留五个时辰之后,尚未见郑闲和那些府兵到来。然后谷大祖就知道,郑闲和那些府兵,必定是凶多吉少了。
  阿闲……忍不住,谷大祖的眼泪落了下来。谷郑两家,又再为北疆添多一个英魂。这已经是第二十七个,谷郑两家的子弟,几乎殆尽了!
  默念着郑闲的名字,谷大祖闭上眼。这一个年近半百的悍将,为了郑闲,也为了那些死去的谷郑子弟,此刻老泪纵横。
  沈则思强忍住眼泪,他不愿意打扰谷大祖此刻的哀痛和脆弱,可是……可是斥候已经来报,突厥追兵,已经出现了。
  “突厥追兵看起来如何?”尚未等沈则思问出声,谷大祖就问话了。只是片刻,谷大祖就擦干了眼泪。
  现在,还不是悲伤时候。突厥追兵已经出现了,大永援兵还没有来到,他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突厥士兵的速度,明显缓慢了。突厥伤兵不少,前锋部队精神和动作都明显不如之前了。”
  沈则思将斥候的汇报仔细说来,心中再一次因为郑闲而悲伤。
  他知道,突厥士兵会这样,乃是郑闲和那五千府兵的功劳。正是他们以鲜血和身躯,造成了突厥的伤亡,压下了突厥的士气。
  “他们的伤兵顾不上善后,就这样追过来。看样子,是我们坚壁清野的策略也有效果了。不知道突厥的粮草还能支撑几日?”
  谷大祖既是在问沈则思,也是在问自己。突厥的粮草还能支撑几日?府兵们能守住陶阳几天?
  这些答案,他不知道。但他知道,这一次,府兵们已经没有退路,只能死守住陶阳,等待关内卫援兵的到来,或是……等待府兵们全部战死。
  他们要做的,就是拼死抵抗,仅此而已。
  而在突厥这边,首领乌吉死死盯着远处陶阳城,那座巨大的城池静静矗立,四周有高耸的城墙,还有一座座的堡垒,必定是易守难攻,就像北夏城一样!
  想到北夏城,乌吉的眼神陡然狠毒起来。他没有想到,安北的府兵,竟然会那么绝,偌大的北夏城,竟然找不到一粒粮食!
  安北府兵更狠的是,竟然在城中水源下药。那些通红如血的水,乌吉连看一眼都不甘愿,又怎么会喝得下?
  自突袭北疆以来,已经六七天了,可是他们没有在北疆得到任何好处,一粮一水,都是自己带来的。十几万人马消耗的粮草,那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若果再不能解决这种局面,那么粮草就会一天天减少,自己突袭北疆就会无功而返!这个预想,让乌吉觉得,情势对自己是越来越不利了!
  这个时候,乌吉充分感受到远征作战的坏处了,难怪以前的首领从来没有这样大规模的集兵,看样子,就是解决不了粮草补给的问题。
  必须得到北疆粮草的补充,必须要歼灭安北府兵,而且时间绝对不能拖得太久。乌吉这样想着,很快就发动了突厥第一次攻城!
  正如乌吉预料的那样,陶阳易守难攻,这一次攻城,突厥是失败的。
  天知道为什么安北会有这么多守城弩!明明在北夏已经毁了三架,如今在这陶阳城还有两架,硬生生将突厥士兵逼退在射程范围之外,他们根本无法靠近陶阳城。
  这个结果,让乌吉气急败坏。与谷大祖他们以逸待劳不一样,这些突厥士兵,一直处于疲劳状态。
  在北夏城,他们遇到了殊死抵抗,好不容易攻进城中,却是一无所获,还是得追着安北府兵。来到陶阳这里,他们所面临的,还是一样的局面。
  就算乌吉再有心攻城,这些突厥士兵也要扎营生息了。无奈之下,乌吉只得下令埋锅造饭,兵将好好歇息,天亮再攻城。
  而此刻在陶阳城中,安北府兵悲痛欲绝,“为左都护报仇”“为兄弟们杀敌”这样的呼声不断。
  原来这些府兵,在看到突厥军队出现的时候,也知道了郑闲和那五千府兵的死讯。当即,就有府兵们哽咽出声了。
  “众兵士听令!左都护和那些兄弟们,为了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才会拼死守城。如今,我们一定要守住陶阳城,以慰他们在天之灵!”
  谷大祖神色依旧悲痛,然而更多的,是拼死杀敌的决心。
  悲愤的府兵们,在听到谷大祖的话语后,渐渐安静了下来。然而他们对突厥的仇恨更深刻了,击灭突厥的决心,也更强大了。
  郑闲之死,成了他们不竭的动力。哀兵必胜,是有此理,因为死亡锻造了他们的勇气和信念,终至坚不可摧。
  在陶阳临时设置的议事厅内,谷大祖将作战计划,与沈则思等兵将再三商讨。
  突厥已经力竭,准备埋锅造饭歇息了,但是对于安北府兵而言,他们要做的事情才刚刚开始。
  “好,你们且去,按照计划办事。记住,只滋扰不作战,让突厥也试试那种憋屈的滋味!”
  这些事情,在当年上官永平来到安北都护府的时候,他们曾经儿戏地做过一次,如今就成了拖延战术了。
  沈则思这个左都护还有果毅都尉等将领,自都领命而去,今晚,必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当晚,在突厥军队疲惫入睡的时候,陶阳城门忽然打开了,一群安北府兵高举着火把,手拿着弓箭,呼叫着往突厥军营冲过去。
  他们身后,进攻的鼓点和铜锣声不断,声势浩荡得吓了突厥守兵一大跳,慌忙吹响了示警的牛角号声!
  “警戒!警戒!安北府兵突袭!安北府兵突袭!”
  这样的叫喊,瞬间传遍了突厥营帐。突厥士兵们以为安北府兵真的半夜发动攻势,连忙起身迎敌。
  当他们手拿兵器冲出营帐的时候,才发觉,那些冲出来的安北府兵早就退回陶阳城了。安北那边的进攻鼓点早就停了,火把也早就熄灭了,城门当然是紧紧闭合!
  如此迅速,如此静寂,仿佛刚才的冲锋号叫只是一场幻觉。
  突厥士兵们这才发觉是虚惊一场,熟睡被惊醒的疲惫,随即又袭上他们心头。不等首领乌吉下令,这些突厥士兵们又退回营帐睡觉去了。
  可是他们刚刚睡下不久,同样的示警声又再响起了,又是一阵兵荒马乱,结果突厥士兵们发觉,这又是虚惊一场。
  而这时,乌吉的脸可以说是发绿了,连续两次的滋扰,他已经知道这是安北府兵的疲敌之计了。
  该死的!大永不是向来号称仁义之兵吗?仁义之兵不施诡计,安北府兵怎么会使出这样下三滥的手段?!
  怨恨归怨恨,怒马归怒骂,乌吉此时却没有办法应对这种情况!总不能让士兵们睡眼惺忪地去攻打陶阳城吧?说不定,安北府兵们就等着他们前去呢!
  悻悻骂声中,突厥士兵们再次回到了营帐,准备睡下。可是这一次,他们用了很长的时间才能睡着,又生怕安北府兵再来滋扰。
  就这样,当他们好不容易才迷迷糊糊睡去的时候,那些进攻的鼓点声又再度响了起来,那些似是而非的冲杀喊打又再次出现,而这时,天色已经微微亮了。
  这次,突厥士兵已经很有经验了,知道安北府兵这一次只是虚张声势,他们慢悠悠地起身,根本就不愿意理会这些鼓点。
  殊不知,这一次,安北府兵却是真的袭击了!在激烈的鼓点声中,安北府兵竟然推出了守城弩床,在突厥士兵尚迷蒙的时候,他们已经倒下了!
  万余名安北府兵往最近的突厥营帐冲去,在他们尚在穿盔甲的时候,就已经来到他们面前,一刀砍了下去。一簇簇的火箭,同时由守城弩床射出,目标就是突厥的营帐。
  不得不说,这个射程刚刚好。很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