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女要翻天:腹黑相公,来种田-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好,还好这马屁没拍到马腿之上,她的试探很成功!
第408章 盯着她
放下心来,乔小麦认真讲着糯米糕的做法。
她知道太上皇问的到底是什么,可有关灵泉水的秘密她不能讲呀。
她只能把一切归到她的手艺上去。
她就是因为手艺好所以才能做出有这独特清香的食物!
杨晔在一旁点头,“皇爷爷,她的做法并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可做出来的东西就是特别好吃,您快尝尝这个鱼头豆腐汤,可好喝了。”
杨文霄点了点头,放下筷子端起了小碗。
又是独特的清香扑鼻而来,他拿起勺子轻轻喝了一口。
香、鲜。
在这两种味道之下还隐藏着一股熟悉的清香,很淡,但又令人无法忽视。
“皇爷爷,我告诉您呀,乔小麦这丫头做的饭,最神奇的一点儿就是不腻,不管多么肥腻的食材,到了她手中都自带清爽,吃了之后通体舒畅。”
“这一点儿好难得的,比如那红烧肉,那么肥,搁以前我顶多吃一块,可她做的,我能吃一盘子都不觉得腻。”
“没错。”杨旺也在一旁点头,“这就是乔姑娘与众不同的地方,皇爷爷,这并非是我与四弟的虚夸,您尝遍这桌子上的饭菜就知道了。”
杨文霄面露惊讶,“厉害。”
没有添加任何不同的调料,但又能道道都带有这样的清香,神奇了。
太神奇。
乔小麦笑得腼腆,微微抿着唇,坐着不动。
杨文霄见此,开口道,“别紧张,吃。”
乔小麦又笑了笑,这才拿起了筷子。
“皇爷爷,尝尝这个海参蒸蛋,味道很不错呢。”杨旺积极的为杨文霄做着推荐。
杨文霄看了过去,接过白玉一般的小盅。
蛋蒸得极其嫩滑,不用嚼能直接吞咽。
海参的味道也好急了,原本的滋味配着那股奇异的清香,说不出的美味。
杨文霄端着小盅,一口一口的将那份海参蒸蛋吃完了。
“皇爷爷,尝尝这个,文思豆腐。”杨晔将一个大碗端到了杨文霄跟前,“瞧瞧,这豆腐切的跟头发丝似的。”
杨文霄挑了挑眉,“厉害。”
乔小麦继续腼腆的笑,为了这道菜,这几天她没少练习刀工。
于是接下来,杨晔和杨旺一人端着一道菜,不住的让杨文霄品尝。
当然,每种分量都不多,等杨文霄把十几道饭菜都尝了个遍,正好腹饱。
“行了行了,你们三个吃,别紧着我了。”他摆了摆手,视线落在了乔小麦身上。
他并没有说话,只是盯着乔小麦。
乔小麦被他盯得后背出了一层的冷汗。
八十九的老人,在她固有的印象里,似乎都是老态龙钟的,整个人都散发着腐朽的气息。
可杨文霄不一样。
这人尽管头发花白,脸上皱纹密布,但双眼不但不浑浊,反而明亮锐利。
而且他背不驮,高大的身形并没有缩小多少,一眼便可以看出其年轻时的风采。
再加上他久居上位而形成的强大气场,这一切带给了乔小麦极大的压力。
杨晔和杨旺加一起都比不上杨文霄此时的一个眼神。
审视,探究。
盯得她浑身汗毛倒数。
第409章 当年的事(上)
乔小麦不是真的村姑,她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顶着杨文霄的视线,她镇定自若的吃着晚饭。
嗯,味道很好。
很快,晚饭结束。
侍女将盘子撤了下去,端了茶过来。
杨文霄慢悠悠的品着茶,这茶没了那股清香,喝在口中有些没滋没味。
“乔姑娘,家中都有些什么人呢?”杨文霄开了口,开始打听乔小麦的情况。
当然,这些情况他早了解清楚了,现在问起,只不过是为了心中那难以消失的惆怅。
当年,顾煜撕毁盟约北上,他率领的杨家军遭受了敌人的猛攻,他身为主帅,心口上中了一箭,危在旦夕。
本以为就此要撒手人寰,谁知营地外面有高手送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米饭。
那碗米饭,每一粒在烛光下都散发着晶莹的光泽,像是宝石一般闪闪发光。
而且醉人的清香异常浓郁,打开食盒的那一瞬间便弥漫到了整个营帐之中。
送米饭的那位高手说了,吃了这碗米饭,他的伤就会好了。
那个时候他整个人都处在半昏迷当中了,脑子昏昏沉沉的,可这碗米饭一出现,他混沌的脑子立马清醒了些。
只看外表便知这米饭非凡品。
他挣扎着,忍着剧痛一口一口的将这碗米饭吃完了。
然后神奇的事情出现了。
他心口的那个足以要了他的命的伤口,痊愈了。
痊愈了。
像是从来没有受伤过一样,那块皮肤光洁如新生婴儿一般。
他立马冲出了营帐,想要去寻那位高手。
他本身也会武功,并且还称得上是高强,他没能找到人,只得到了一支利箭。
不同的是,这支利箭并不是射向他,而是射到了他身旁的地面上。
利箭之上,绑着一个纸条。
上面是歪歪扭扭的毛笔字,像是三岁孩童写的。
很丑,但异常熟悉。
他一眼便认出了这字迹出自谁之手。
他顾不上去看纸条上的内容,疯狂的去找寻那人的踪迹。
可惜,将营地周边转了无数遍,他一无所获。
最后他无奈回了营帐,盯着那个食盒和那个普通的粗瓷碗怔怔的看了许久,直到天快亮了才想起查看纸条上的内容。
纸条上写的是一个方子。
火药的方子。
火药,他之前从未听说过这种东西。
那人将火药说得神乎其神,有了这种神器,天下唾手可得。
他命人仔细研究,花费了不少时间也炸死了好些个人,这种神器他研究出来了。
如那人所写,依靠着这种神器,他的杨家军一路破关斩将所向披靡,势不可挡。
顾煜选择了北上,他选择了南下。
那人把这种神器给了他,他要有所回报。
不争,他不和顾煜争。
可是,顾煜那个废物,打入了京城,却又被富玄打了出来,被围困在情义庄!
他得到了消息,亲率一万铁骑北上打算援救。
可这大齐太广袤了,尽管他昼夜不歇的前进,可不等他赶到情义庄,前方又有消息传来。
情义庄,破了。
顾煜,战死了。
战死了,顾煜竟然战死了,有火药这种神器在,顾煜竟然战死了!
这个废物!
第410章 当年的事(中)
那一刻他几乎疯了一般冲向了情义庄,顾煜战死了,那人呢?
她一个女人家,那种情形之下,她的结局又会是什么?
他不敢想象,他能做的便是拼了命的去救。
等他赶到情义庄的时候,入目的是无边的尸体和堆积成河的鲜血。
顾煜三万人对富玄十万人,顾煜虽战死,但富玄也是死伤惨重。
富玄根本没有处理尸体,富玄在命人挖地寻找宝藏。
顾煜抢劫了国库,可富玄却连一根宝藏毛儿都没寻到。
宝藏不见了!
她也不见了!
知道她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他提了许久的气终于放松下来,死不见尸,这就是最好的消息。
他开始命人寻找她的踪迹,这一找便是三十年。
准确来说,不是他找到了她,而是她故意露出了痕迹。
每次有灾祸出现,总是有一股来历不明的势力赈灾,出手阔绰。
这一点儿太可疑了。
查,必须查。
查到最后,他把目标锁定在了安平村。
安平村,一个小山村,她竟然隐居在此吗?
他欣喜的出宫,打马而来。
一别三十载,想念她,思念日夜不停的折磨着他。
找到了,终于找到了!
老天呀,对他可真是仁慈。
他一直不信天不信命,可这辈子,他有两个时刻是真心真意跪在地上叩谢苍天的。
一个是当年得知她不见了踪迹。
另外一个便是时隔三十年又有了她的消息。
他欣喜,他欣喜呀。
他丢下了国事和政务,他迫不及待的出了宫,一路上他幻想着各种相见时的情形。
他有许多的问题要问。
他有许多的思念要诉。
他靠着幻想撑过了路途上的那几日。
可是,可是啊……
等待他的是一颗歪脖子树。
歪脖子树下,埋藏着她的尸骨。
她早在二十多年便去了。
她死了。
他全身的力气再次被抽空。
不,这次是生命被掏空。
他三十年的等待和期盼,全成了空。
全成了空。
他原本以为,她在这个世上的某一处,活的很好。
即使见不到,但没关系,她好好的活着就成。
他和她呼吸的是同一种空气,头顶的是同一片蓝天。
夜晚见到的是同一个月亮和繁星。
他不知道她到底在哪里,但他知道她在这世上。
是这些,是这些同一个,是这些期盼支撑了他三十年。
现在,找到了,终于找到了。
她却不在了。
她留给他的是一盒骨灰和一封遗书。
字迹还是歪歪扭扭,看得他忍不住崩溃大哭。
她解释了当年顾煜撕毁盟约的缘由,并且对朝局提出了建议,最后,她祈求他放过顾煜的后人。
她早知道他会来,所以她留了这样一封遗书。
她呀,对他一直都抱有信心,不管是当初势力单薄之时还是现在。
她说他能夺得这天下。
她也料定了他会来找她。
可是,她为什么不多等等呢……
她不是有那种神奇的能让人死而复生的米饭吗?
为什么他这几十年来没病身子倍棒,她却早早的去了?
顾煜死了呀。
死了啊!
第411章 当年的事(下)
为什么她不多等几年,等等他呢……
不不,他已经夺得了天下,她不用等,她只要主动现身就好了呀。
为什么要他苦寻三十年,最终找到的只是她的骨灰呢?
因为,因为她爱的是顾煜。
只因为她爱的是顾煜。
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她没有主动现身,她没有等他,她解释了当年顾煜撕毁盟约的缘由,对朝局提出了建议,请求他放过顾煜的后人。
放过。
她用的词是放过。
其实,认真说来,对顾煜,他并没有真正恨过。
当初之所以结拜,更多的缘由是因为志趣相投,都是大地主,出身相同,读过的书差不多,习过的武也差不多。
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话题可聊。
这样的朋友,一生当中能遇着几个?
所以当时就结拜了,结盟了。
后来顾煜撕毁盟约……
他能猜到是什么缘由。
朋友妻不可欺,他却爱上了她。
尽管他隐藏的很好,但顾煜……应该有所察觉吧。
所以顾煜撕毁盟约引兵北上,他不气,心虚的是他。
因此他下令不准讨论此事。
可他也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他的心不受控制的爱上了她,但他很克制的什么都没做,甚至还故意回避。
但顾煜还是怒了,走了。
他不恨顾煜,他对顾煜是羡慕。
还有恼怒。
废物,有火药这样的神器竟然还败在富玄手上,害得她隐居在小山村之中。
她值得这天下最好的啊!
她值得最好的……
原本该母仪天下的她最后在一个小山村当中孤寂的死去,还拜托他放过顾煜的后人。
他面对着顾煜的后人,有什么理由赶尽杀绝呢?
用词太重了啊。
真的说起来,顾煜的后人也是她的后人。
她救过他的命。
还给了他火药这种战无不克的神器。
他应该厚待童家。
可当时的情势让他无法厚待童家,他要顺着她当年布下的局,将那些世家一网打尽。
于是最后他只带走了她的遗书,悄无声息的回了京城。
回去后不久,他就退了位,隐居幕后。
生命被掏空,这五个字针对他来说真的不是随口之语。
什么雄心万丈,什么天下什么世家,他倦了。
退位之后,又是二十年匆匆而过。
二十年,这么长的时间,竟然就这么过去了。
他再次离京来看望她。
上次走的时候,打算的是等一切结束他就过来见她最后一面。
可现在一切并未结束,他却不得不过来了。
宝藏,不见了。
童家,暴露了。
他要亲自来一趟。
或许,这是最后一面吧?
他今年已经八十九了,是难得的高寿。
这次见过,没有下一次了。
他这一辈子,要结束了。
暗自叹了口气,他看向了乔小麦,笑了笑,“说一说自打你娘走后,你家发生的事吧。”
眼前的这个姑娘,也称得上是一个传奇。
厉害,差点儿就比得上她了。
乔小麦不知道杨文霄脑子想的是什么,杨文霄让她说,她便讲了起来。
反正菜方子都是她想出来的,没有什么不能见人的。
第412章 驾临安平村
乔小麦说完了发家史,杨文霄将手中那并没有喝已经放凉的茶碗放下,站起身道,“下去吧,明天去你们村。”
乔小麦赶紧站起身,应了声是,小心翼翼的退出了屋子。
今晚她也住在书院,明天早上还要给杨文霄做早饭。
这一晚,注定要失眠。
杨文霄这人霸气归霸气,但看上去也挺和气。
对她做的饭菜也极为满意,这种情况下,她为童家,不不不,童三郎,就童三郎好了,她为童三郎求情,有用吗?
一夜辗转反侧。
天未亮她便起床准备早饭,尽最大努力让太上皇吃得高兴。
杨文霄吃得的确很满意,熬得浓香的白米粥,没有任何小菜,他一连喝了三碗。
吃过早饭,杨文霄坐上御辇,带着仪仗队和随行的侍卫,几百人浩浩荡荡的往安平村而去。
安平村已经全村戒严,所有人都待在家里不准出门,三步一岗五岁一哨,每条街都站满了全身武装的士兵。
童铁虎和童三郎站在村口,恭迎太上皇的圣驾。
童三郎把童兴达那不靠谱的想法告诉给了童铁虎,童铁虎顿时气的恨不能打人,这次便强制性的把童兴达关在了家中,免得他那张嘴误事。
等杨文霄的圣驾到村口时,两人跪下来行大礼叩拜,“顾煜后人,顾盛、顾战拜见太上皇。”
顾盛,这是童铁虎的本名。
童三郎大名叫童战,不过此时见着了杨文霄,自然要恢复原来的顾姓。
“起来吧。”杨文霄的声音响起。
高连上前一步,掀开了御辇上的帘子。
杨文霄见着了童铁虎,他眼底有感慨闪过,这人也这么老了。
“顾盛,上前来。”他开口道。
童铁虎恭声应是,紧走几步来到了御辇跟前。
高连搜了搜他的身子,确认安全了,这才让他靠近御辇。
“直接上山吧。”杨文霄吩咐了高连一句,而后才看向了童铁虎,他问道,“这些年可好?”
“托太上皇的福,很好。”
“托我什么福,天高皇帝远的。”杨文霄挑了挑眉。
“自然是因为您把大齐治理的好,所以平民百姓才有安稳日子可过。”
杨文霄呵呵笑了两声,“这种夸赞听得耳朵都要生茧子了。”
童铁虎闻言,心里咯噔了一下,太上皇这话,句句带刺啊……
这态度和密旨上的内容可严重不相符。
“不过,你这话说的也算是实话,不说其他地方,至少白鹿镇这边百姓过的很好。”杨文霄又道。
不知道是何原因,白鹿镇这块地界,几十年来风调雨顺,旁的地方会有的旱灾涝灾蝗灾疫灾等天灾,通通没有。
再加上有谷院长镇着,没有什么仗势欺人的事存在,白鹿镇的百姓过的比京城的百姓还要安稳。
“所以说是托了太上皇您的福。”童铁虎接话道。
“为何不说是那批宝藏的福呢?”杨文霄问。
“这个……”
这个话题跳跃的有些快,童铁虎卡壳了。
果然句句带刺。
“我听说,乔小麦那丫头说那批宝藏沾染着百姓的血,不吉利。要我说,或许正是因为这煞气太重,所以老天不得不用风调雨顺来中和。”
“顾盛,你说呢?”
第413章 上山
童铁虎“……”
他呵呵笑了几句,“您说得是。”
“可现在这批宝藏不见了,没有煞气镇着,是不是老天就会把这块地的风调雨顺给收走呢?”杨文霄又问。
童铁虎“……”
他脊背上出了一层冷汗。
宝藏丢失,的确是他之过。
他咬牙道,“太上皇,我是真不知那宝藏去了哪里。”
“嗯,你几乎什么都不知道,这一点儿我知道。”杨文霄点了点头。
童铁虎“……”
句句都在怼。
一点儿都看不出太上皇是八十九岁的人,这思维这嘲讽,完全不输给小年轻。
“说说你幼年时的事吧。”杨文霄又道。
童铁虎脑袋转了转,不知杨文霄此话的重点是什么。
他年幼时的事,难道是让他说说他父亲?
这个说起来就简单了,那个女人没出现之前,他身为嫡子日子过的很是不错,虽然也有姨娘生的庶子庶妹,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地位。
直到那个女人出现,勾了他父亲的魂。
然后,对于年幼的他来说,天塌了。
被送到东海边的一个小镇,人生地不熟,他亲娘整日以泪洗面郁郁寡欢,他那时候才六岁,整日也过的小心翼翼。
熬了几年,突然有一天,那女人派人来接他了。
然后他就来这里了。
来到安平村,那个女人待他挺好,把他当亲儿子看,还给他留了一些人。
听风阁就是那女人建立的。
只是,那女人死的太早了。
或许,她若是一直活着的话,他也会把她当做亲娘侍奉。
可惜没有如果。
等童铁虎把幼年不多的记忆说完,御辇来到了山脚之下,杨文霄下了御辇,打算步行上山。
“皇爷爷,上山的小道已经修过了,您可以乘坐御辇上山。”杨晔担心他身子承受不住,赶紧出言相劝。
“不用,正好走一走。”杨文霄摆手,转而看向了童铁虎,“顾盛,你恨她吗?”
童铁虎忙道,“不恨。”
“真的不恨?”杨文霄笑了笑,接过高连递过来的拐杖,抬步迈上了台阶。
童铁虎跟随其后,“幼年时恨过,可现在过去了几十年,早已经不恨了。”
要恨,也是恨他的父亲。
他父亲除了他娘之外还有几位姨娘,对于宠妾灭妻这回事,他看透了。
重点在男人呐。
杨文霄闻言,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这话倒是不错,几十年的光阴,足够将恨磨平。”
可是,恨能磨平。
思念却是不能。
随着时间的流逝,思念只会越来越深。
他自嘲的笑了一下,抬眸看向了四周。
公鸡山海拔只有五百余米,不高,上面生长的树木也很普通,他一直想不明白,她为什么会在此处定居。
大齐土地广袤,江山秀丽,为什么偏偏选在了这里呢?
这是个未解的谜语。
当年的她,是不是常常在山中穿梭呢?
他现在脚下所踩的土地,她也曾踏足过吗?
不知道。
他没有答案。
“顾盛,说说她吧,她当年是如何教导你的?”他又开了口。
童铁虎应声,隐去童六的部分,讲了几个细节。
伴随着他的讲述,一行人很快来到了密道跟前。
第414章 账本和账册
密道跟前大变样,开辟出了一大块空地,四周有士兵把守。
杨旺凑上前来,“皇爷爷,要不要歇一歇喝口茶水?”
“皇爷爷,歇一歇吧。”杨晔也开口。
杨文霄嗯了一声,环视四周,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虽然山中清凉,但毕竟是夏季,来到密道跟前,周身出了一层细汗。
侍女拎着茶壶过来,为他倒上茶水。
“顾盛,你坐。”杨文霄指了指一旁的椅子。
童铁虎忙摆手,道着不敢,等换来了杨文霄的瞪眼,立马小心翼翼的坐了。
“你那赈灾的账本呢?”杨文霄问。
童铁虎赶紧看向了跟乔小麦站到一块的童三郎。
童三郎走上前来,把手中拎着的布兜打开,恭声道,“三千万两白银的每一笔花销以及宝藏的账册,全在这里了。”
杨晔接过布兜,交给了杨文霄。
账本虽然被保护的很好,但一眼便能看出有些年头了。
杨文霄先将最上面的那本账本打开,入目的依旧是歪歪扭扭的毛笔字,他怔了怔,心中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都有。
暗自叹息一声,他定睛仔细瞧内容。
最前面写着一条:大业元年,东南阳岭府发水灾,取五万两白银购买粮食,设粥棚救济灾民。
大业,这是杨文霄做皇帝时的年号。
大业元年,他做皇帝的第一年,阳岭府在东南大齐边境,那时候大齐初建百废待兴国库空虚,最后是他自己掏了私库救灾。
想不到,那人在他当皇帝的第一年便暗暗的帮着他了。
五十年,那是五十年前的事,他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
现在却以这种方式让他重新忆起,措不及防。
胸口有热流奔腾流淌,眼眶也发热,他握着账本的大手轻微的抖了几下。
“小晔子,过来,你念一念。”杨文霄闭上了眼睛。
杨晔忙接过账本,关切的瞧向杨文霄,“皇爷爷,您没事吧?”
“没事,有些疲累。”
杨晔见他脸色的确不像是有大碍,这才低头看向账本,瞧见这歪歪扭扭的毛笔字,他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写的还不如他第一次握笔时写的呢。
清了清喉咙,他开始读了起来:
大业元年东,江东府发生雪灾,取白银十万两买粮买御寒衣物,救济百姓。
大业三年春,川渝府发生涝灾,数万顷良田被淹,颗粒无收,取白银三十万两,买粮救济灾民。
大业三年春,河石府发生蝗灾,蝗虫所过之处,绿意全无,取白银四十万两,买粮买种,发放给灾民。
大业三年秋……
大业三年冬……
杨晔越念越心惊。
大业三年竟发生了这么多灾祸?
只是这一年,童家就取了百万两白银赈灾。
而且,赈灾的时候肯定要花费人力物力,这些全需要银子。
最初童铁虎说出三千万白银时,他只当这是一个数字,但眼下望着这账本,那一个单薄的数字立马活了过来。
这背后隐藏了多少百姓的疾苦和血泪?
这背后又有多少人在默默的付出?
还有,接连发生这么多灾祸,当时他皇爷爷是如何撑下来的?
那些世家大族肯定会借机发挥吧?
那该是多么艰难的一段岁月?
第415章 丢了宝藏,是大过
杨晔收敛心神,继续念了下去。
等厚厚的账本念完,他喉咙已经哑了。
合上账本,立马有侍女奉上了冰凉甘甜的酸梅汤。
这酸梅汤一直用冰镇着,这会儿喝正好。
他没要杯子,就着精致的茶壶大口大口的喝了起来。
酸梅汤下肚,带走了燥热,也带走了心烦。
奶奶的,这明为账本,实际上是大齐的灾祸史,特么的读得心情沉重死了!
杨文霄睁开了眼睛,他看向了众人,最后落在了杨旺身上,“旺儿,你来说说,这些年若是没有童家的默默赈灾,我和你父皇的皇位,会如何?”
杨旺一噎,脑袋快速转了起来,当即道,“皇爷爷,您和父皇英明神武,童家所做之事只是锦上添花罢了,就是没有他们的赈灾,咱杨家的江山照样稳固。”
杨文霄闻言挑了挑眉,“这不叫锦上添花,这叫雪中送炭。那些多灾患,若百姓得不到妥善安置,后果会如何?你忘了咱杨家是如何打得这天下了?”
杨旺咬紧了牙关。
他没忘。
他也听明白杨文霄此时的意思。
童家虽丢了宝藏,但这些年也有大功。
可这份功劳他不想承认啊。
三千万两白银和整个宝藏比起来,孰轻孰重,这脑子不傻的都能分得清啊。
唉,算了。
和童家的恩怨暂时放到一边,先讨太上皇欢心才是正理。
他想挤掉太子,必须得到太上皇的认可。
还有岑弘平,岑弘平是他的得力干将,结果因为他的一时不慎,直接由骠骑大将军降为淮安县的一个小小县尉了。
得再升回去呀!
咬了咬牙,他附和道,“皇爷爷说得有理,童家对大齐,有功。”
杨文霄嗯了一声,“不过,虽然有功,但宝藏丢了,这也是大过。”
童铁虎“……”
宝藏是他家的,是他家的!
他家的东西丢了,这算是什么过失?
他自己都不心疼呢!
太上皇这摆明了要借着皇权压人啊!
似乎看出了他心中所想,杨文霄挑了挑眉,又道,“你母亲说过,这宝藏取之于民,那就应该用之于民,虽然是你顾家夺得了这批宝藏,可说到底,这宝藏是属于广大老百姓的。”
“可现在宝藏不见了,没法用之于民了。”
“顾盛,你说这是不是个过失?”
“而且乔小麦那丫头也说过,这批宝藏是前朝亡国之君从百姓身上搜刮来的,带着百姓的血,不吉利。眼下这么一大批不吉利的东西没了踪影,万一老天真把白鹿镇这块的风调雨顺给收了,你说怎么办?”
童铁虎“……”
虽然听上去似乎有几分道理,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咬了咬牙,他开口道,“顾家有罪,请太上皇责罚。”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