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不能偏心,做到一视同仁,赏罚分明。”一位婆婆说道,她家中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媳妇性子各不同又没分家,可不是要调和家庭关系,他们家是有名的和气人家,都没见他们红过脸的,也是让人啧啧称奇。

    另一位婆婆却是只有一个儿子,她想了想说道,“关键还是说话问题,不能挑刺,有什么不对的可以教而不是胡乱指责。还有偏心问题,的确是,闺女和儿媳不同,这个如何对待要把握好分寸。”

    “还有,掌家大权慢慢地放手,我想这也是关键。……”

    有了开头,两位老人就你一句我一语地说起来,都是先谈的自己人生的经验,说她们是如何做婆婆的,如何当祖母的,聊得相当的热闹。

    古青娅在一旁笑看着,其实只需要点名一下,两位老人就能说得头头是道了。

    最后两人总结起来,无非就是慈爱、公正、放权、宽容等特点,而且还能举数个例子来说明。

    “两位婆婆的身体一直很好吧。”古青娅用的肯定的语气,别看两人都瘦瘦小小的,可是身上绝对没什么大毛病。

    “夫人懂得看?”三个儿子的婆婆说道,“我身体一直很好,没啥大毛病。”

    “对的,我也一样,吃得下睡得香走得动。”另一位婆婆对自己的健康也很是满意。

    “对啊,其实你们发现了没有,同你们一般年纪家里闹腾腾的人,是不是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

    两位婆婆仔细一想,还真是这样,觉得很奇怪,“夫人这有什关系吗?”

    “其实很简单啊,举个例子,一个老人因为偏心,儿子儿媳妇心里肯定不舒服,不舒服就对着干,被忤逆了,心里那口气能顺不,这久了当然就得病了,这叫情志不畅导致的。”

    古青娅想了想,抓住这一点跟两位婆婆进行深入地探讨。生病的原因有很多,而妇人尤其得情志之类的疾病,而疾病除了身体不舒服还伴随着巨额的医药费,是很多人都忌惮的。

 第388章 新开始

    每个年龄段以及每个身份,都有对应的职责和态度,若是不符合,最后往往有许多矛盾发生,而致家庭不和。

    跟两位老婆婆聊了许久,临走的时候,古青娅准备了不少的赠礼,欢迎她们有空常来坐坐聊一聊。

    晚上,古青娅跟姜荣安聊起白天的事,都觉得事情要比想象中来得难,教化一事跟兴修水利这些不同,可以强迫去做。

    “这事即使没有多少人支持,也是要坚持办下去的。”姜荣安很肯定地说道,教化百姓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关键是肯不肯用心。

    “我觉得也不一定非要请婆婆来讲,毕竟口才一般,说服力不够,要不要试着去请下那些得到高僧或是道士来讲?”

    古青娅觉得出家人对于这一方面即使没有研究,但要讲起来也是头头是道,加上他们本身的身份,要比普通人跟家有说服力。

    姜荣安想了想,觉得古青娅说的也很有道理,“这个可以考虑,我抽个时间去寺里拜访下两位师傅。”

    日子一日一日过去,眨眼就到了立春,这一日大家都行动了起来,姜荣安领着府衙一干人等还有周边百姓到城东郊外迎春,并举行祭祀仪式。

    完后,为了立春而早就准备好的一应食物都行动起来,有送春牛图,也有游春的,或是亲朋邻里互送一些泥牛或是纸牛,总之很是热闹。

    这会儿还没有过年,但不代表不重视这些节日了,立春到了也就意味着冬天就要过去,即使现在雪还没融化冰还没解冻,其实速度非常快的,也就十天左右的时间。

    过年的时候已经快到雨水节气了,天阴阴的,有些地方下起了小雨,有些湿冷,但是大家都非常的高兴,这意味着繁忙的春耕就要到来了。

    跟南方会到过了初九十五才下地不同,这才过了初二,大家就坐不住了,纷纷到地里看情况,这会正是越冬作物需要水的时候,雨水往往下得不够,一直到惊蛰后的一个月时间,要多加注意,适时挑水灌溉,否则很是影响之后的收。

    此时还不不到最繁忙的时候,天气不像之前冷,街上热闹了许多,货郎走街串巷的吆喝声,小孩们的玩闹声,还有大人们的谈笑声等等,整个县城就像是瞬间清醒了过来一般,充满了生气。

    姜荣安请了两位师傅过来,就在土地庙那边,讲经说法,这个消息传出去,倒是许多人闻声而来,挤得那叫一个密密麻麻的。

    见此情景,姜荣安也不由感慨,幸好中途改了主意,否则就两位婆婆上去讲,也不知会是否会被人诟病了。

    两位师傅年纪都不小,在隔壁县很是有名,平南县百姓们早就有所耳闻,很是信服。

    姜荣安已经跟两位师傅沟通过,会待多少天,会主要讲哪些方面的内容,以及两位婆婆会有于师傅的对话答疑。而两位婆婆对于不能主讲一点也不生气,能跟大师傅面对面谈话,多大的福气啊!

    两位师傅在平南县待了十天,每日土地庙都是爆满的,他们讲的也很贴近百姓,行善断恶,长辈慈爱、夫妻和睦、儿女良善等,而最后的三日,就着重讲了如何做姑娘、妇人、婆婆的道理,说的人语重心长,听的人若有所思。

    姜荣安甚是恭敬地把两位师傅给送走,同时让人去收集百姓们对这次讲经说法的看法,是否还会期待下一次。

    当然这次都讲经说法的影响短时间内是看不出来的,需长远观察,只要有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因此而得到改变,一切努力也算没付诸东流。

    有了去年的收成对比,整个平南县几乎家家户户都都做了肥料,差别在于多还是少而已,毕竟才开始,原材料准备不充足,无法大规模制作,但坚持下去,三五年之后,一切也都稳定下来了。

    惊蛰过后,姜荣安就一直在担心,害怕上头的调令太早下来,几乎是将能处理的事都给处理了,以后的也做了大致的安排,只要风调雨顺,又没出什么错,今年绝对是平平稳稳地过去的。

    古青娅在收拾东西,在这边住了三年,置办下来的东西并不少,若是不提前整理,到时一定是手忙脚乱的。

    一些厨具用具什么的,可以留下来以待下一任县令使用,若是县令家眷嫌弃,就搬到衙门所属的厨房中,断无扔掉的道理。

    将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先收拾出来,就先让姜松晚送回京城的宅子里,也足足有三大车,现在就只剩下一些必要的衣物以及用具了,届时离开也不用太费心。

    接到调任公函的时候,姜荣安还有些恍惚,时间在端午后,那会芒种刚过,能见到丰收也是一大欣慰之事。

    姜荣安要调走并不是一件秘密的事,很快的苏家等几个家族就联合起来宴请了姜荣安和古青娅夫妇,感谢他们为平南县做的事。

    席中,几位家主都虽没明说,但都暗示了即使新一任县令上任,也会努力让平南县的一切事物都按着原来的框架发展。

    说句不客气的话,姜荣安已经将平南县的根基和框架打好,后面接受的人只要不作死,轻轻松松地就能享受成果,完美地度过三年任期。

    姜荣安明白他们的意思,心里感激的同时,却也让他们不要跟心来的县令对着干,这并没有任何的好处,而且太过于强调自己在任的光芒,怕是会让新县令觉得自己的威严受到了挑战,因此而做出什么决定就得不偿失了。

    “大人,……”主簿欲言又止,说真的姜荣安真的是个非常好相处的县令,他有自己的原则,从来不会让县衙里的人做无用功,且对于县衙一行人私底下的收入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不过分,收取适当的报酬是允许的。

    有的县令自己清廉也要求所有人都跟他一样,这是不现实的,水至清则无鱼,有时候稍稍放一点水,大家都好过,办起事来配合度也高。

    姜荣安抬头看了这个主簿一眼,知道他想说什么,“我只希望你们记住我平时说的一些话,在收人好处前先考虑事情是否值得及其后果能否承担,一旦收下就要尽心尽力,做人要无愧于心。”

 第389章 回京

    主簿连连称是,县令常换,主簿常在,说实话,这么多个县令中,唯有姜荣安最让他佩服了,若是能再多留几年,那一定是整个平南县的福气啊!

    “麦收的大概能估计出来了吗?”姜荣安将处理好的文件一一归档,这般下一任县令来的时候,取阅也简便。

    “明日就能有结果,绝对不会太差了去。”

    姜荣安点头,城东那个庄子要如何处置是一个问题,是在他的名下没错,但这明显是为了改良种子而设的,是否收回去并不清楚。

    所以在没有说明之下,姜荣安只能委托人处理,思来想去,苏家人是比较适合的了。

    庄子上的收入,扣除佃户的还要交税收,剩下的准备分成几份,分别送予慈善堂、寺庙等几处。虽说把粮食卖出去也是一笔银子,但为此让人大老远来处理,还不如以这样的方式处理。

    当税收收齐,又另外资助了贫寒家庭之后,朝廷派人收税的人离开之后,姜荣安将文件账目等处理好,于一个清晨,带着家人悄悄地离开,没有惊动任何一个人。

    或许有百姓夹道欢送是很长面子的一事,但姜荣安和古青娅觉得这样子太兴师动众,怎样来就怎样去,轻轻松松的好。

    主簿到县衙转了几圈,看小吏衙役们都有些无精打采的,他不由摇了摇头,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县令是不是如姜荣安这么好相处,心里都忐忑着呢。

    他转到典史所在的地方,见他正在奋笔疾书,仔细一看,却是写在县志上的,主要记载姜荣安在任三年的功绩。

    看到主簿过来,典史老脸一红,因为县志目前是由他管理,私自在上头增添内容,还被人发现,的确是一件很尴尬的事。

    “写得好,尤其是着重描述绒布以及肥料一事。”主簿点头称赞,而后又道:“大人走得静悄悄的,还不知百姓们知晓后是怎样的情况?”

    结果是当地几户大户人家敲锣打鼓地准备送锦旗的时候,发现姜荣安早就悄悄离开,心里那些失落啊。

    百姓们都觉得可惜以及遗憾,难得碰上一个好县令,怎不等等他们呢?而受过姜荣安一系列政策实惠的人,更是当场飙泪,哭得不能自已,直说要给姜荣安立长生牌位。

    苏家想了想,左右去过京城,知道姜平岁的所在,到时候再去京城,就将锦旗送过去。

    这个消息不知道怎么的传出去,结果好多百姓拿了自家做的东西,或是鞋子或是布料,更有酱菜什么的,托苏家人一道送去。

    结果苏家整理一番,零零碎碎的既然也有一大马车,这还是推拒了很多的结果,这么多年来,也就姜荣安这么特殊能获得如此待遇了。

    反观姜荣安和古青娅他们,并不晓得他们离开后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一路上并不赶时间,可以算是比较悠闲的。

    实际上,姜荣安并不知道自己下一任职位是什么,公函上只是说让他回京城待命,具体并未描述,也是教人心里七上八下的。

    天气越来越热,到京城之后已经快到小暑了,好在一路上都熬了不少凉茶喝,没中暑气,只是因为长途旅程,身体劳累所以精神不好。

    姜荣安一到京城,没顾得上休息就去复命,古青娅带着两个孩子很是狠狠地休息了两天才缓过劲来。

    “怎么样,可是有结果了?”古青娅有些担忧地问道。

    姜荣安摇摇头,“陛下没任命,就肥料一事嘉奖了我,除了金银古董等物,我们在向阳府城有数顷田地和山头了。”

    古青娅听了不由面露喜色,毕竟是家乡的田产,谁会不喜欢,“那这倒是好。陛下没任命,想必是还没适合你的位子,这些天你好好歇歇,而后逐次拜访长辈。”

    “都听娘子安排。”

    “你去休息罢,我去把东西收拾下,顺道把礼物给整理出来。”古青娅也是心疼姜荣安,别看有陛下的赏赐看着风光,谁又知道这会引起多少人的不喜呢?

    萧老家,朱家,还有呢,古青娅将名单拿出来,仔细对照了下,然后按照关系的远近来安排东西。

    只是三年不见,萧老以及萧老夫人变化还真是大,看着苍老许多,远不如以前来得精神。

    “几年不见,你又有一个孩子了,看着真是乖巧。”萧老夫人在椅子上坐下,“哎,人不服老不行啊,走几步路就迈不动了。”

    古青娅听得心酸,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她嘴速来不甜,说不来那些让人心花怒放的词语。

    “老夫人,您……”古青娅有些迟疑。

    “我知道你要说什么,”萧老夫人看了古青娅一眼,笑道,“我活到这把年纪,哪里怕什么,听说你们弄了个肥料方子,很是厉害,当初陛下下令推行,可是不少人阻碍,至今依然有不少人说着是歪门邪道。”

    古青娅闻言不由瞪大了眼,她远在平南县并不清楚这里头还有这事,可是没有人说啊。

    “老夫人,这是为甚,能增收粮食,难道不是好事吗?”

    “傻孩子,粮食增收了,粮价会如何?”

    古青娅沉默了,明白这是触犯许多人的利益了,“但是更多贫苦地方的人就能吃饱肚子了,靠近边塞那些地方,也能好过许多。”

    “所以你们做得没错。”萧老夫人赞赏地看向古青娅,“别因为别人的话而迷失了自己。”

    当初为了推行肥料一事,萧老也在其中出了力气,他说肥料可以增收可以肥地,对植树造林也有用,如此为百姓造福的好东西怎能被埋没?

    “老夫人,我们明白。”古青娅点点头,她似乎有些理解姜荣安这两日的担忧了。

    萧老夫人看向在古青娅怀中安静不动的面面,又看向独自玩着手指头的果果,笑道:“丫头可是无聊了,我让丫鬟带你去看鱼如何?”

    果果听了眼睛一下子就亮了,抬眼看着古青娅,古青娅也感觉到怀中的儿子背部挺直了不少,心里有些无语。

    “都去吧,可是小心些。”古青娅说着,把儿子递给被叫进来的程水,跟着萧府的丫鬟去花园玩耍。

 第390章 得知

    萧老夫人跟古青娅说了不少京城的事,尤其是有关于一些政局上的,又大意劝说了一下,让他们低调一点。

    古青娅是不习惯也不喜欢将一句话给分出个好几层意思的,但萧老夫人特地拉着自己说这些,应该要传达某些方面的消息。

    所以不论萧老夫人说什么,古青娅一律都是点头应好的,等回去后跟姜荣安仔细聊过之后,是个什么情况大致也能清楚了。

    从萧府出来,两口子在车上也没有多说什么,只聊着下一家要去拜访谁,准备的东西是否适合等无关紧要的问题。

    回到家中,姜荣安和古青娅磨蹭了会,吃过饭又陪两个孩子说了说话,这才说起了悄悄话,不专注的话什么都听不见。

    “我感觉老夫人好似要告诉我什么,但我听不出来,大意是要我们低调做人吧。”古青娅左思右想,仍旧猜不出来话里别的意思。

    “其实我跟萧老说的比较多,他大意是让我想个办法留职待命。我高升的可能性很大,只是我的处事让某些人不喜,若是在位上,很可能栽一个大跟头。”

    姜荣安整理了下内容以简单易懂的话说出来,反正就是他们先沉寂几年,等肥料方子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东西时再出现,那会已经时过境迁,想要对付他的人也没了最初的目的。

    古青娅听了这番话,感觉脑子里灵光一闪,许多萧老夫人说的话都能对起来了。

    “这倒是无所谓,我想陛下一直任命你想必也是考虑到了,但是要留职待命总要有个好借口啊,用什么好呢?”古青娅微微皱眉,这可不能随便说说的,理由必须经得起考证,否则便落了个欺君之罪。

    “没事,明日我们先去京城的姜家去走一趟。”姜荣安一直觉姜平岁之前说的那些话有点问题,拖到现在也该去弄清楚一下,说不定就能找到解决办法了。

    “去之前,我们先去朱家坐会吧。”虽说方氏已经回家,但不代表朱家这条关系要断了。

    姜荣安点点头,表示没有意见,“娘子安排就好。”

    朱家的生意依然很好,门庭若市,朱时对于姜荣安和古青娅的到来表达了极大的热情,尤其是果果和面面,稀罕极了。

    许氏的精神看着很不错,看到面面就很是欢喜,等从朱家出来,果果和面面的手里都塞了好几个红包了。

    古青娅没有详细问方氏的事情,她猜测许氏可能是最清楚一切的人,而老人并不会喜欢跟后辈去提及一些当年的不幸。

    不管如何,朱家这边跟严家的关系就没断过,即使以后老人们都老去,年轻一辈的掌家,也维持着这样的联系,只有当家主的才最清楚里头的内情。

    姜家在京城的据点是一个大宅子,对外则商会,在京城中并不突出,可以说是默默无闻,直到前年绒布的突然出现而崛起,如今不能说炙手可热,但好歹在上层圈子中刷了一回存在感。

    姜平岁早就知道姜荣安回京城的消息,对他来商会看看并不奇怪,以姜荣安的身份,在整个姜家宗族中是排的上位的了。

    姜荣安做官,某些方面也是需要商人帮忙的,姜家商会存在的意义除了做生意外,另外就是为为官的姜家族人提供支持的。

    “欢迎大人莅临本商会,真是让陋室蓬荜生辉啊!”姜平岁打着一口官腔,说出来的话却让人听着怪怪的。

    “岁叔言重了,我只是过来看看,顺便跟您打听个事。”这个地方,早晚兄弟都不知道来过多少回了,姜荣安这是第一次踏入,也难怪姜平岁说话这样。

    “大人是要四处看看,还是先坐下休息会?”姜平岁将人引到大厅,却是先做了决定。

    对此,姜荣安没什么想法,别人的态度差是一回事,自己没失礼就成,没必要去计较这些,关键是要能问出自己想要的信息来。

    很快有丫鬟送了茶水和糕点上来,喝过茶后,姜荣安才开口,“记得上回见面,岁叔有意要提醒小侄什么,小侄愚钝,还请岁叔就坦言相告。”

    姜平岁没想到姜荣安这么直白,一上来就直指中心,害得他还想摆谱两下子呢,结果就不知道要如何进行下去了。

    “这消息估计你也不爱听,也没啥大事,就是你爹中风了,偏瘫在床呢。”姜平岁颇有些无所谓地说道。

    姜荣安一听不由皱起了眉头,“这事儿多久了?”他竟然一点消息都没有接到,是姜家那边故意忽略掉了,还是说自己这边人的疏忽?

    古青娅也觉得不大对,即使姜荣安跟姜三爷之间很有些嫌隙在,但也不至于这样不闻不问,一直接不到消息,很大可能是有人在中间动了手脚。

    姜平岁微微皱眉,怎么姜荣安的一脸疑惑的样子,“怎么回事,你们没接到消息?”

    姜荣安摇摇头,脸色有些严肃。

    见状,姜平岁也意识到了些问题,“去年的事儿了,真是怪了,这事儿不可能瞒着你啊。”

    “我们一直以为你身上有任务不得脱身,所以一直没给个具体的消息,还想着这回回京城你会告个假呢。”

    姜平岁不是个傻的,这会也不摆谱了,吸了口气直接猜测起里头的弯弯绕绕来。

    要知道为官一个名声很重要,若是被人抓住不孝这点不放,就算侥幸得以保存名声,但绝对也会脱层皮,还是有影响的。

    姜荣安跟古青娅对视了一眼,联想到昨日的去拜见萧老他们语焉不详的暗示,这一联系起来,也知道事情重大了。

    “多谢岁叔告知,我们有要事要处理,先行一步,改日再登门拜访。”

    回到家中,姜荣安马上叫来姜松早姜松晚两人,让他们加快速度,好回向阳府一趟。

    本来他和古青娅商量了,再过个半个月就让她带着孩子先回家一趟,若是正好碰上严青茶出嫁或严青禾娶亲更好,所以才派早晚兄弟出去采买东西,不过速度不快就是。

    吩咐好后,姜荣安又去写折子,还好到京城之后只去相关地方报了个道,也来不及做其他什么的,要不然还真不知要如何收场了。

 第391章 回去

    这番折子刚想方设法送入宫中,隔日早朝就有人提起还在待命的姜荣安,大意是姜荣安贡献甚大,任职期间颇有建树,勤政爱民,如此优秀人才,实在该早点任命,为百姓们谋求福利。

    不过也有人提出了相反的意见,大意是姜荣安还年轻,父亲生病竟然不闻不问,品行有瑕疵,若是升迁太快,岂不是助长此不良风气。

    相反的,不但能不能升迁,还应贬职去边塞,待改过之后再回来重新安排。

    “众位爱卿对于姜状元甚是关心,他坚守在平南县是奉了我的主意,此是忠心,此外姜状元又递了折子,表示要留职回家侍奉父亲,怎会不孝?”

    陛下缓缓地看过众位大臣的脸,心里当然也清楚许多事,即使姜荣安没写折子上来,他也会给变出一份来圆过去的。

    “关于姜状元一事的处理,我自有决断,诸位爱卿不用苦恼。如今半年已过,使用肥料的人竟然如此稀少,知府知县要严格监督使用,下半年我要看到结果。”

    一番话说得一些大臣冷汗涔涔,别看陛下说话听起来不温不火的,而实际上行动起来确实雷厉风行,若是真的有地方将肥料摒弃不用,只怕相关官员不是革职就是降职了。

    这日夜里,姜荣安就被秘密召入宫中,与陛下详谈。

    “只怕要委屈你几年了,在家侍奉老父,不过这几年中,你不可懈怠,仍需继续研究有关农桑水利等事物,随时可写折子上奏。”

    姜荣安在任上的确能够做一番成就,可是品行上也不能留下污点,左右他才二十出头,还年轻着呢。

    “多谢陛下宽宥,微臣定竭尽全力。”姜荣安也不觉得有多可惜,这几年正好是古青娅弟弟妹妹需成家的时候,留在府城,也是帮了他们,省得来回奔波。

    “这是元禄侍卫,特派到你身边,护佑你安全,有需要跟我联系的,交由他便可。”

    陛下拍了下手,由暗处走出来一个侍卫,个子跟姜荣安差不多,但相貌平平,很容易让人忽略他的存在。

    “多谢陛下恩赐,微臣定不负所望。”姜荣安深深行了个礼,竟然如此得陛下信任与重视,他感到意外欣喜的同时,也有了几分压力。

    对于姜荣安带回来的这个人,众人都没什么看法,比较调皮的姜松晚试探了下,结果没两下就被制住,当即也是心服口服,大家也才知道这个看起来不显眼的人其实是个高手。

    如今天气正热,偏偏还要赶回去,古青娅有些心疼两个孩子,准备了不少的药,一路上大部分时间都在船上,压根就没条件做吃的,能有热水就很不错了。

    大暑刚过,到达向阳府的码头,踏在地上头顶大太阳,一股热气扑面而来,让人不怎么的舒服,之前在船上感觉并没这么热。

    找了个茶棚要了些吃的喝的,一行人就坐上车前往府城,几年不见,看这些地方总有熟悉又陌生的感觉。

    这回马车停在了姜家门口,守门的人吓了一大跳忙去通报,不一会儿,姜大爷还有吴夫人姜荣贵等人都迎了出来。

    见姜荣安一家子都回来,车上东西还真是不少,姜家人心里都有些奇怪,目前却只能忍着不敢问,忙把人带进去。

    “你们回来也没先说声,这大热天的,好让你大哥去接你。”吴氏看着果果和面面两个孩子,掩不住脸上的喜欢,“你们的院子平日里都有打扫,这会还要再整理一下,等会就能去休息了。”

    姜家每位少爷都有自己的院子,姜荣安也不例外,以前他的院子一直荒废着长草,后来姜荣安一路往上考,姜大爷和吴夫人商量了下,让人给重修修整了一番,伺候都有人固定洒扫。

    “哎哟,让大奶奶抱下好不好?”吴氏看着古青娅怀中的面面,笑得很是和蔼可亲。

    结果面面只打了个呵欠,头一歪又睡过去了,古青娅见状,无奈地说道:“大伯母,这孩子嗜睡,又有些晕船,一路上遭了些罪。”

    “什么,看过大夫了没,这可不是小事,哎,老沈,快去请请一位大夫回来。”吴氏忙使唤起人来。

    一番折腾后,姜荣安和古青娅都进入了他的院子,也没心思观察,稍微整理下就躺下休息了。

    古青娅缓了两天才缓过来,果果倒是不同,只半天就活蹦乱跳的了,跑着去找姜荣贵的孩子玩,开心得不行。

    倒是面面让古青娅很是费了些心思,或许是长途劳累,又或许是从北方到南方水土不适合,一直在拉肚子。

    看过大夫又拿了药,那黑乎乎的汤药加上奇怪的药味,一直以来都很安静乖巧的面面就不依了,死活不肯喝,为此每到喝药的时候,就跟打一场仗似的,古青娅浑身都湿透了。

    而一直不怎么喜欢开口说话的面面在生病期间,话反而多了许多,两三个字地往外蹦,口齿清晰,完全没什么好担忧的。

    “弟弟,你要快点好起来呀,姐姐带你去见其他的哥哥姐姐,好多好玩的东西呢。”果果趴在床边,看着面面在床上滚来滚去的。

    面面侧头看了果果一眼,“苦,难喝,不要。”

    “弟弟乖,喝了药才会好啊,你越不喝,喝的时间就越长。”果果劝说道,她抬头望后面瞧了瞧,没有人在,就从手腕上挂着的小荷包里拿出一个小油纸包,拆开一看,是一些快融化的花生糖。

    “弟弟,过来。”果果压低了声音,伸手捏起一块,“这个很好吃哦。”

    果果一听就往床沿爬,张嘴咬了果果手上那块花生糖,一翻身又躺着了,就见他嘴巴鼓鼓的,时不时地吸溜下口水。

    古青娅进来的时候,就看到女儿的神色不大对,再看儿子,她眼睛不由眯了起来,“面面啊,嘴里含着什么呢,张开让娘看一看。”

    面面一听,速度很快地翻身爬进床内侧,警惕地看着古青娅,摇了摇头,中途嘴巴忍不住蠕动了好几下。

    “你病还没好呢不能吃糖果,乖,把它给吐出来。”古青娅劝说道,眼角余光看见,女儿捂着手上的小荷包,一溜烟跑了。

    面面哪里同意,翻了个身,脸对着床内侧角落,捂着脸吧唧吧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