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严青禾摸了摸鼻子,“娘,最晚,最晚我二十岁成亲成不,那会姐夫刚好任满三年,很可能有一段时间能休息,正好能来参加我的婚事。”

    “哦,还有青茶的,她也不能再继续拖下去了。”严青禾决定把妹妹拖下水。

    “你妹妹亲事是已经说好了,就等着刘家守孝期满,跟你能一样的情况吗?”

    说起这事古氏就无奈,这大儿子惯会找借口,怎么就是不肯早点成亲。

    “娘,正堂堂哥那边您也帮着操心操心呗。”严青禾觉得二叔家也是乱七八糟的,现在严正堂都二十了也没人操心一下。

    “这事还用你来说,看看罢。”说起严二叔家,古氏也不禁皱眉头,之前严二叔和钱氏闹得死去活来的几乎要和离,最后又不了了之。

    那时候夫妻两个人几乎是形同陌路了,倒是严正堂这个当初有些傲然的孩子,愈发地谦卑了。

    即使考中了进士,但暂时并无官职可任,只能在家中等候通知,他今年在府衙里头寻了个差事,没什权势,就是整理文书和县志,还去书院教学,大有就此安定下来的意思。

    过年前,钱氏生了一场大病,钱家那边不管,同时严家把人给接回来,严正堂接回来之后,很是认真伺候,一时之间,许多人都称赞他孝顺,倒又重新吸引了不少媒婆****说媒。

    钱氏大病了一场,整个人消瘦了许多,也不知是在娘家受过什么刺激,经常独坐一处,也不与人说话。

    现在严二叔跟钱氏的关系说不上好,但方氏在府城也没人照看,他和严父两人轮流去府城住一段时间,待在家中的时间反而不多了。

    对此,古氏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对于这个妯娌,年轻的时候咄咄逼人,如今弄成这样,还好儿子孝顺,否则还真不知道要如何。

    严青禾悄悄擦了擦额头,“娘,您忙,我看书去了啊。”

    古氏无奈地摇摇头,拍了严青禾一下,“去吧,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那点心思。”

    严青禾进了书房,把门关好,而后把信拿出来,重新展开弄了弄,又取下一张来。

    这张信纸上问的就是肥料和种子的事,姜荣安提了提自己在平南县那边的成果,就关心起三化县的来。

    严青禾将内容看了几遍而后烧掉,这才拿了张纸,把家里的情况给写了写。

    改良种子的事是有好几人知道的,刘父、里长等,但是肥料却是他们偷偷研究的,亩数不多,但是作物种类多,与往年的收成都有个对比。

    那个肥料对不同不同的作物作用是不一样的,有的增产很明显,有的很一般,而稻子是比较明显的一种。

    得出的产量严父并没有报给外头的人知道,就是古氏也不知道具体增产了多少,他们一家子也没到处囔囔。

    肥料从来都是紧缺的,就算有养猪养鸡鸭的,再加上烧粪肥,但是这些加起来够多少亩地用的呢?

    这个肥料方子的原材料还是植物,但是制作成功后,少量兑成水后浇灌范围大了许多,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都是非常实惠的。

    姜荣安也说过了,这些肥料方子最终如何,还是要看陛下的意思,个人推广终究比不上国家朝廷的力量。

    因为肥料的作用,所以严父又弄了许多,打算第二季增加使用的田地面积,重点在于糯稻上,毕竟这个品种的经济价值是比较高的。

    等墨迹风干了之后,严青禾又拿了一张纸将刚才写的内容给覆盖上去,用了点小技巧使两张纸重叠在一起,看起来就像一张一样,不明白其中内情的人也就忽略过去了。

    在新的信纸上,严青禾就着重写了家里的情况,方氏以及父母的身体健康,严二叔家的情况,然后就是县城及其周边地区的情况,都描述得一清二楚。

    虽说姐姐姐夫都远在他乡,但严青禾相信自己描述得这般清楚,他们看了一定能缓解些许思乡之苦。

    古氏将自己准备的小儿衣裳还有一些干货都打包好,听严青禾念了一遍信上的内容,确定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才让儿子去把包裹和信一起寄出去。

    但凡做母亲的都不希望自己的女儿远嫁他乡,一年到头见不到一面,古氏也知道这是必然的,只是心里仍旧心疼。

    尤其是这次古青娅生孩子,没母亲在旁边,也没婆母看着,还不知道受了多少罪呢,想想就觉得难过。

 第371章 提议

    古青娅带着孩子,虽说没有出门,并不代表她对外头的事情不清楚。

    这不到了中秋节,姜荣安又办了一次义诊活动,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就井井有条了,且这回还未到寒露,天气是凉了没错,但还可以忍受,来的病人更多了。

    义诊持续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而这个期间,姜荣安又组织人将土地庙给重建,对清水道观重新整修了一下,一时间两个地方也多了些香火供奉。

    不管对于姜荣安这个外来人有什么排斥的心理,但是对于他做的事情,就是刻薄的人也不得不竖起大拇指夸赞,真的是为民着想呢。

    而这一段时间内,正好是苏家最是繁忙的时候,即使如此,他们还是安排了人来帮忙,出钱又出力的,很是积极。

    秋分前后,地里的草棉陆陆续续就能够摘了,一直持续到近一个月。而因为绒布的关系,整个苏家都处于忙碌的时候,就是为了赶在下雪之前将绒布给做出来然后销售出去。

    期间,苏少夫人有过来问过几个操作的问题,古青娅详细地给解说之后,便没再有后续。

    而这时候正是整个府衙最忙的时候,许多人都被调去帮忙,古青娅和程水看着两个孩子,算不上多忙,但也帮不了其他。

    等姜荣安能停下来休息的时候,苏家那边也把绒布的成品送了过来。

    古青娅仔细地对比过自己做的,不得不承认,对方做的比自己做的还要更好,绒毛更均匀细密,手感更好。

    所以有些事情在擅长的人手中,就是比原创者还要来得厉害,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几块成品布都是桃红色的,看来苏家应该是用了自己给的染色方法,苏家人里应该是有人擅长染色才是,不过因为没有进行充分的固色,估计会比较容易褪色。

    古青娅想了想,觉得有必要把这点提出来,正打算亲自跟苏少夫人说,人就过来了。

    “让妹妹见笑了,实在这事很重大,便等不及过来了。”苏少夫人有些不好意思,本来说让人送过来就好,后来觉得还是亲自过来听听优劣点才好。

    “姐姐太过于谦虚了,绒布的制作比我做的还要好,其他的没问题,主要是染色方面的,怕是容易褪色。”

    古青娅实话实说,“即使下雪了绒布依然可以做,但染色却难了,不如趁此机会先把颜色染好?就是不染色也是成的,做好之后再来染色也不会太差。”

    苏少夫人想了想,“这点我们倒是没想过,因为对染色没什么涉略,就想着赶时间,还好你提醒得早,要不这一批货出去都会褪色,还不让人在背后说我们苏家的货不好?”

    “每个人都会有疏忽的地方的,如果你们坚持先染色的话,那就只染一种颜色,其他的先不要管。”

    古青娅猜测苏家去年存的棉花拿来尝试做绒布都用完了,给自己看的这些都是新做好的。

    “多谢妹妹提醒,我回去会跟大家说的。”

    “诶,等等,是这样的,若是你们想要把绒布卖出去,可是想要去京城?”

    “我们倒是想,可是京城太远了,又人生地不熟的。”苏少夫人有些为难。

    “其实是这样的,大人家有亲戚在京城做事,可帮忙搭桥牵线,若是你们愿意,可到京城去找他们。”

    当然要合作这里头肯定是有一些协议的,对于姜家宗族,有机会的话,姜荣安和古青娅并不排斥让他们得利益。

    苏少夫人闻言,心里当然乐意,京城能卖上的价跟在红河府城哪里会一样,“妹妹这提议甚好,不过还需要同家中长辈商议,还望见谅。”

    古青娅表示理解,“无碍,我只是提一提而已,你们不用顾虑我们的想法。”

    苏少夫人离开后,古青娅又伸手摸了摸这几块绒布,心里不由感叹,过真是舒服,很适合做成床品,南方冬天没有炕床,更是需要这个。

    大约估计了下,古青娅决定将这几块绒布给做成被单床单,如果姜松晚能够买到去年的那种干果的话,就一起寄回去给父母。

    若是找不到,只能另外再找一些当地的特产了。

    姜荣安对此也只了解个大概,看了看,又有许多事情要处理,不过有了去年的经验,手下的人都知道要做什么,相对来说要轻松许多。

    苏家对于古青娅提的这事当然是很乐意的,很快的苏老爷子就亲自过来谈论这事。

    姜荣安接待了他,表示会让姜松早随他们一起去,还会写一封亲笔信说明情况。

    这批绒布进入宫中的可能性并不是那么高,不过在姜家人的操作下,进入那些富贵人家却是很容易的,且因为量少的关系,价格完全不成问题。

    苏老爷子得了姜荣安的话,表示很高兴,再三感谢这才离开。

    天气一****变冷,古青娅几乎不怎么出门了,缩在炕上,之前做好的床单被单拼凑了一下,做成两套,已经送了出去。

    不过可惜的是,姜松晚没再碰到那两个卖干果的兄弟,可能是时间不对,他没时间久留,就请了府城认识的人帮忙留意,有看到就帮忙买下来,到时候再结算。

    “慈善堂那边你不用担心了,柴火粮食什的都是足够的,今年也有其他人往那边送旧衣了,以后即使我们不在在,这县城里的人也不会让慈善堂再破败下去的。”

    古青娅递给姜荣安一杯热茶,这一年多来,姜荣安做的一切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当然不可能十全十美,但也是尽心尽力。

    “我不是担心那个事,我是在想要怎么写折子。”姜荣安摇摇头,他烦恼的是这个。

    古青娅一听,才想起这件大事,她这段时间都专心干别的去了,没注意秋收的情况。

    “今年收成如何?”应该不会太差吧。

    “大豆、粟、苞谷的收成都比想象中的要高,若是这般写上去难免显得过于苍白无力,难以说服旁人。”

    这是姜荣安烦恼的一点,如何让自己的言辞更有可信度,真是考验他的文笔。

    “我觉得你只管将这些提交上去就是,陛下若是怀疑,定然会让人依样去做,明年芒种时候不就清楚了吗?”古青娅觉得这应该不用太担心吧,证明一样东西有没有效,当然是先去用了才能反驳啊。

 第372章 故事

    姜荣安想了想,决定还是按照古青娅说的去做,他也不敢夸大了写,反而还把真实收成往下拉一至二成,这样不会把自己的后路给堵死了。

    写完之后,姜荣安又仔细检查了两遍,这才封存好,准备交由姜松早送去京城。

    而此时,苏家也是日夜赶工,总是做出了三十余匹的绒布,虽不是正红的颜色,水红色看着也很是喜庆。

    苏大爷和苏少爷准备亲自去京城,走之前,特地来跟姜荣安道别,同时拿介绍信。

    这时间正好与姜松早重合,也不用另外派人跟苏家人一道去了,姜荣安爽快地写下了一封介绍信,信里头详细写了绒布的来历以及好处,这般苏家就不用再费口舌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走了,街上的行人愈来愈少,姜荣安也不怎么出门,在家里整理一些文件,同时修补增订县志。

    这段时间都太忙了,都没能在家里好好陪陪妻儿,他心里也是有些内疚的,果果找过他几次,结果他都没能答应她的要求。

    “爹,爹,快来跟弟弟说话,要不他又要睡觉去了,以后不如我聪明怎么办?”果果见姜荣安不忙,就喊他来跟她一起给面面说话聊天。

    有人说话的话,面面都会很认真地听着,累了才睡去,若是没人理他,他一个人能够睡得昏天暗地的,不饿不醒来。

    果果坚信自己这么聪明是因为她还小的时候,父母都跟她说话讲故事的原因,因此她除了自己这么做,也要姜荣安古青娅一起参与进来,绝对不能偏心。

    对于女儿的想法,古青娅是有些哭笑不得,只以前厅婶夸她很聪明的时候,她跑过来问自己,自己随口说了个答案,结果她竟然记住了,教人不得不感叹孩子的记忆和执着。

    “不急,不急,弟弟还小呢。”姜荣安跟在女儿后头,看着她一本正经地给自己解释,“爹,你不能这样想,弟弟就是还小才要抓紧哪,等他大了怎么还会需要你?”

    女儿这么一说,姜荣安竟然觉得无可发反驳,“果果说得有理,爹听你的。”

    闻言,果果不由笑了,小心地推开门,见到面面一个人躺在炕上在咬着手指头,眼睛已经微微眯着了。

    “弟弟,弟弟,快看谁来了?”果果作出惊喜状,从门外把姜荣安给拉进来。

    听到果果的声音,面面侧头看过去,眼睛大大的,水灵灵的很是惹人喜爱。

    “面面想听什么故事呢?”姜荣安拿了一把小凳子坐在炕旁,看着躺在床上的儿子,觉得自己的心都软起来了。

    古青娅正在看书,听到姜荣安这话,不由笑了下,“你还真当他会讲话啊,你挑几个讲,若是面面不喜欢听就会睡去了,如此几日,你不就清楚了吗?”

    果果扒着炕沿,对古青娅的话直点头,“对对,爹你要是说得不好听的话,我会给您指出来的。”

    闻言,古青娅不由偷偷笑了,看着姜荣安皱眉努力想小故事,最后就挑了二郎神救母的故事来说,“从前啊,有个孩子……”

    不得不说,姜荣安的口才很是不错,古青娅即使看过这个故事,也被他说的给带入进去。

    她注意到小儿子睁着眼睛也听得很认真,不过到底年纪小,没多久就睡过去了,便适时阻止了。

    果果听得意犹未尽,但也没闹着要听完,“爹,下次你给弟弟接着讲这个故事时记得叫上我啊。”

    “放心,不会忘了你的。”姜荣安刮刮果果的小鼻子,将她抱上炕,“你也陪弟弟睡一觉吧。”

    “好啊,我最喜欢和弟弟睡了,身上香香的。”果果拍了拍小手,小心地在面面身边躺下。

    古青娅给他们盖了一件小被子,屋子里烧着炕,并不冷,单穿一件单衣都是可以的。

    “天气有些冷,明年找苏家买两匹绒布,做几床床品送去姜家。”南方会比北方更需要这布。

    即使姜荣安跟父亲姜三爷的关系仍没多少好转,但一些事情该做的还是要做上。

    而为人媳妇,丈夫没有注意,自己就要帮着注意到,每年年节送些东西或给银子,但总显得生疏。

    听古青娅这么说,姜荣安的表情不由僵了一下,半晌才说道:“嗯,随娘子决定。”

    古青娅点点头,好在之前做的两床床品,有提过送一床去给姜三爷,不过给父母的那一床,肯定是给方氏了。

    不过明年的事现在提前准备了也没错,过两日再找苏家买绒布,尤其是短绒的,这个适合做挂里,衣服会更暖和些。

    “我觉得草棉的产量有些低,绒布所需棉线又多,夫君,我觉得有必要提高些产量。”古青娅知道姜荣安碰到姜家的事仍旧不大高兴,也不想让他太郁闷,索性转移了话题。

    她这几天考虑了一番,觉得这个布料是一直都需要的,将来做冬装也许里布都会被绒布取代。

    所以如果可以的,用那个肥料方子用于草棉试试,毕竟不会所有人家都能织布,但是种草棉卖给苏家完全是可以,也是另外一个收入。

    “这个方子虽说有点万能,但一般使用都在于可食用作物上,就是不知对草棉效果如何。”有了别的事情思考,姜荣安就将姜家的那点情绪给丢到脑后去了。

    “你不是说肥料失败会变成泥状的,也许不适合树类,就适合草棉这类的呢?”古青娅这完全是天马行空,瞎想呢。

    姜荣安却是若有所思,因那几棵槐树没有太大变化,也许应该多试着浇其他作物,也许是专门针对某一类植物呢?

    那本书上是写了肥料制作成功与失败的样子,却未曾说失败后的作用,是自己忽略了还是作者忽略了?

    “很有可能,我再去把这本书仔仔细细地给看一遍,也许有我漏掉的地方呢。”每个人都会有疏忽的时候,即使有过目不忘的能力,可是没有特别去记忆,那又怎么会想得起呢?

    “你去看吧,我在看有关于树木嫁接的内容,很有意思。”之前姜荣安让自己找什么树木适合平南县种植,在查找过程中有接触过嫁接这个词语,最近她特地翻书来了解。

 第373章 思考

    姜荣安仔仔细细将书读了一遍,边边角角都不放过,结果还真让他给找到了,重点相关内容竟然是写在后记里头的。

    当初因为找到适合的方子很高兴,后面的那些方子姜荣安便没仔细看,更别说后记了。

    只能说不同世界的人在著书的习惯上是不同的,他不能用自己惯有的思维去考虑,这样就容易走入误区了。

    姜荣安在心里反省了一下,有的时候固有的认知和观念会让一个人离真相越来越远。

    某些时候,固定的思维在某些层次或某些事情上的确能畅通无阻,但是当处于一个特别的位置时,就应该跳出固定的思考方式,尝试从别的方面考虑,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姜荣安觉得一个地区的收入提高需要根植当地的情况,且产出又是符合其他的确人的需要,这样才能创造出价值。

    有时候不是东西没价值,而是缺少发现价值的眼光与能力,而草棉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草棉与那棉花应当是同个科属,用途也一样了,可是抓住特性加以利用,便在同类中耀眼非常。

    这样的道理,用在人的身上也是一样的,看来他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修炼。

    脑中转过许多想法,姜荣安叹了口气,低头仔细看后记的内容。

    后记里头记录了每个方子制作失败出现的情况,以及这几种情况大约适用的一些植物,比如他在用的这个方子制作失败成泥状是很常见的,适用于桃树杏树,结的果子更多。

    如果成了水状,就会适用于棉花、芦苇等有绒毛或是丝絮的植物。

    姜荣安微微皱眉,成水状?好像制作失败后都是成泥状,成水状是怎么样个情况?

    他又继续看下去,给严父的那个方子是适用于南方的,制作失败会成浓稠液体状,适用于水生作物根部生长,类似于荸荠、莲藕、茭白一类的。

    认认真真看了一遍,姜荣安发现了,几乎每个方子都会有失败的情况在,或多或少,形态也不同个,但都会有有适合的植物。

    果然没有废物的东西,只有不懂得利用的东西,看到最后面,姜荣安发现作者总结了制作失败的各种可能原因,或是密封关系或是原料中混杂了其他东西等等,再具体就没有了。

    姜荣安有些遗憾,正准备把书还会去,忽然想起这本书是一个崇尚植物的世界的人写的,方子的年代应该是跟自己类似的,那么那个世界的后人是否有对这本书进行研究解析?

    想着姜荣安就兴奋起来,照着书名去查找,还真让他找到了好多本解析之类的书籍。

    古青娅见姜荣安一脸的兴奋,好似发现了什么宝藏似的,不由微微一笑,低头继续看自己的书。

    她现在也算是发现了,自己以前还想着要专精某一样或某两样,这个想法是不现实的,首先是环境,其次是自身韧性不够,再次总是想着藏书阁中的书。

    现在古青娅的想法很简单,顺其自然,不强制自己一定要去学会,有时候将自己知道的知识传授给别人,看着别人研究出来,也与有荣焉呢。

    猫冬的日子里,姜荣安就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同时给女儿儿子说说故事,日子也是过得很悠闲。

    古青娅也一样,记录了不少嫁接的技术,其中就有不少适合红河府这个地区的树类以及果树类。

    一般来说,嫁接一般只会出现在果树上面,大家并不会去嫁接别的树来研究会有什么变化。

    但是那个崇尚植物的世界不一样,总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通过频繁的嫁接,结果改变树的特性并使之遗传下来,自然而然的,也得出了许多稀奇古怪作用的植物。

    比如某个人就用三十年的时间去研究嫁接,就是为了使树木具有吸水储水的能力,在树上开一个口接上竹竿到屋里,以后就有源源不断的水用了。

    当然古青娅是不理解这人的想法,如果想要将水接到屋里,在山上找个水源建个储水池,再通过竹竿接到家里来,效果不也一样吗?

    但是不得不说,那个世界的人有着特别的执着,容易钻牛角尖,但也容易有发明,每个人一生中都会弄出至少一种功能的植物。

    古青娅觉得那个世界的人很厉害,她挑选了一些简单作用的植物,都是很早期出现的嫁接植物,对于同水平时代的人来说,操作起来简单方便。

    当然这些资料并不会马上就会有所应用,就古青娅看来,起码还要十年以上,那时候全国应该都普及了肥料,温饱大概能够有所保证了。

    都说饱暖思****,在生活基本要求得到满足之后,就是全民教育的问题了,若是不管束,人们就会沉迷于享乐等欲望,最后往往是害人害己,弄出许多问题来。

    不过这种全国性事情,都是需要陛下做决定的,姜荣安已经做好打算,如果陛下将肥料方子公布天下,那么他就要把后续相关的折子写了递上去。

    走一步看三步,未雨绸缪好过临阵磨枪,充分的准备能带来的结果和影响完全是不同的。

    而此时的南方也是冷得很,下了一场冬雨,路上瞬时少了人,就是小鸟也没见几只。

    严父将古青娅寄过来的绒布被套床单都给方氏换上,这才恭敬地搀扶着方氏上去休息。

    到现在严父基本上已经知道方氏在干什么了,府城内又出现了一家新的染坊,而且主打的色系中竟然有方家最为得意的红色系,若是染得差也就罢了,偏偏还要好上几分。

    别人或许还在猜测那家染坊幕后主人是谁,但细心的严父已经发现了,竟然是方氏在遥控指挥着。

    他依稀能够猜出方氏是在报复方家,他曾试着问方氏这里头的恩怨,结果方氏却一言不发。

    事后,方氏只说了一句,“这是我的事,你不用管太多,这么多年了,也是到解决的时候了。”

    方氏不说,严父也就不问,但是他还是悄悄地跟人打听方家过去三四十年的事情,以期从中能拼凑出一点真相。

 第374章 内情

    方家的事情说起来其实有些复杂,方氏是方家的大小姐,也是方老爷子的第一任妻子所出。

    当年方家只是个小染坊,而方氏的母亲一个染色老师傅的独生女儿,手中握有一套红色系的染色方子,这个方子就成了嫁妆。

    老师傅希望这个方子能让女儿在方家站稳地位,能让女儿一生无忧地过下去。

    只是谁又知道呢,女儿剩下外孙女之后,又体弱多病不过两年就走了,而还小的方氏又懂得什么呢?

    一切东西都落到了方老爷子的手上,而很快的方家也重新为方老爷子找了儿媳妇,继而生儿育女,而方氏这个已过世夫人留下来的孩子,也成为了新任方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方老爷子借着这套方子在府城站稳了脚跟,渐渐的在周围的地区都有了些名气。

    可惜的是,方老爷子并不因此对前任夫人感到感觉或怀念,反而极其厌恶,方氏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他手中的这套染色方子是不属于他的。

    因为方老爷子的默许,方氏的幼年至少女时期的日子并不好过,几乎可以说是被囚禁在家中。

    外头的人都只知道方家大小姐体弱多病,谁又清楚其中的内情呢?

    到了及笄的年纪,方老爷子几乎遗忘了这个女儿的存在,而方夫人也愈发地大胆起来,后来有了个糟糕的坏主意,将凡事给送到了偏僻的乡下亲戚家中,而后又迅速地给嫁了出去。

    方老爷子或许是清楚这一点,不过他也没多大在意,一直到死都没提起过这个大女儿,至于方夫人,当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如此过去了几十年,现在方家当家人方老爷却是深受母亲的影响,一直把方氏当做不共戴天的仇人一般。

    所以当初严二叔带着严正堂欢天喜地找****去,方家就在他们的饮食中动了手脚,如此严正堂考试中自然会因为身体原因而发挥不好。

    尤其是方氏又瞎了之后,方家人自然是肆无忌惮的,尤其是方二小姐方梅清嫁入了秦家,有了这么一个有力的姻亲,还有什么好害怕的呢?

    只是谁又能想到,隔了这么多年,方氏竟然会回来报复?

    严父在了解了这么多事情之后,心里也忍不住为方氏的心酸遭遇而心疼,有些事情真的不说是真的不知道那里头有多苦。

    他很想说冤冤相报何时了,但他也知道方氏现在就是这个目标了,若是阻止的话,只怕这个结会一直梗在她的心头,抑郁难消。

    新出现了一家染坊,无论是技术还是颜色都要比方家好上几分,怎么能不让府城的人家注意?

    在不知道幕后主人是谁的情况下,早就有人****试探了。都是在本土经营了好多年的人,手里头哪里没有能用的人,很快就查到了方氏的头上。

    顺藤摸瓜的,自然也就知道了方氏跟方家的那些恩恩怨怨。

    一个城市里,有些是盟友,相对的也有那竞争对手的,于是就有其他的染坊去接触,看能不能谈下些条件来,得到些益处。

    当然也有人在考虑是不是换合作对象,毕竟新出现的染坊除了技术好颜色好,那价钱可是低了不少,对于商人来说,这能减少多少成本啊,多获得多少利润啊!

    方家知道了是方氏在幕后操作,不由恼羞成怒,直接雇了了些小混混去砸场子威胁,明言要把方氏他们给赶出府城。

    但是方氏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她让人直接去报了案请了知府断案,更重要的是,她是以京城染司的司主的身份。

    当然一个染司司主的身份并不怎么大,也算不得上是官职,但是联系一下她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