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让人将人数给确定下,我这边好做棉衣。”古青娅本来想说施药的,后来想一想如果这样做,其他贫苦人家心里未必会舒服,也就作罢,不过完全可以弄一个布施医药的事儿。

    “人数这个没问题,在下雪前,我还会让下面的人督促修房子的。土地庙那边我会亲自过去看。”

    不过在去看之前,得先让人仔细打听下,当地的地主乡绅往年是否施粥或是施药的善举不?

    姜荣安没有再多说,他不想让古青娅操心太多的事情,光是棉衣这件事就有得她忙的了。

    古青娅当然不可能全部都自己动手,自然是要请人的,也是叫的县里家境贫困女红尚可的妇人来帮忙。

    县衙的举动一直是县城百姓们关注的重点,如今有这动作,自然引得众人津津乐道,猜测古青娅的目的。

    古青娅当然也能听到这些言论,也不怎么放心里去,她不可能整个县的穷人都去施舍,但是身为县令夫人,她必须起一个带头的作用,带动其他人。

    施舍不一定是新衣裳,旧衣裳也是可以的,就算物质上没能力,但总有一把子力气,为人多行善总是没错的。

    一个社会的风气很重要,往往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几十年上百年都有可能,她起一个表率作用总是好的。

    期间苏少夫人带着女儿来过一次,想跟古青娅详细谈谈这一件事。

    “许多人觉得妹妹在做一个表面名声,你听了会生气吗?”

    “我为甚要生气,我做这些是因为我可怜那些人,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我所做的一切能带动其他人也来做善事,毕竟我一人能力有限。”

    “也许有很多人质疑我,但肯定也有人受到我的触动也一样去做,有时候一个小小的选择带来的是截然不同的结果。”

    苏少夫人面色有些触动,“感觉你说的跟我家老爷子说的很像,他每年都会给那些揭不开锅的人送一点粗粮以度过难关,给实在有困苦的人减租子。

    其实我不那么能理解,那些人有了我们的帮助,会不会因此期望不劳而获?”

    “你说的这是少数情况,人都是期望能被雪中送炭的,谁也说不准以后自己或是自己的后代会面临什么样的情况,但是我期望在困苦的时候有人能拉一把。”

    有了女儿之后,古青娅对于这点就深有感触,且又读了不少因果书籍之后,对于行善积德这点她愈发深信不疑了。

    “这般听着,倒是我小人之心了,听你这么说,我有点明白我家老爷子的想法了。”

    谁都不敢保证自己的后代子孙代代荣华显贵的,你今日种下善因,来日结成善果,消灾解难也难说。

    “那我回去也帮忙帮忙。”苏少夫人心里有些触动。

    古青娅只是淡淡笑着,并不多提其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就成了,没必要强迫自己,那样反而适得其反了。”

    “怎会呢,妹妹想得如此深远,真是让姐姐自愧不如,老人总有老人的道理,我以后多多记住才是。”

    苏少夫人又问了不少的话,比如古青娅做的这批棉衣主要是布施给哪些人的,是否有施粥的想法等等?

    这些棉衣谈不上好,更别说多厚,但总能御寒,比那单薄衣衫不知要强多少倍。

    城北的土地庙,其实也是三间的草屋,里头住着一对师徒,平日里也过得清苦,靠百姓们烧香后赠与的一点吃食,加上自己开垦的菜地,倒也勉勉强强度日。

    但是自从慈善堂倒了之后,那些可怜人无处可去,就在土地庙后头也盖了几间草屋子,勉强能住人。

    姜荣安去看了一遍,心里其实也有些不可思议,这边大家似乎对土地庙并不怎重视,从言谈中,大家对那隔壁县的寺庙言辞更多。

    要知道,向阳府那些地方,土地庙随处可见在,道观少一些,寺庙就更少,只在府城这带,所以对比之下,这差别也太明显了。

    但南方的土地庙不说整修得金碧辉煌,起码也不会是这样茅草屋的破落样子。

    霜降那会,罗锅让人带了几句话来县衙,说是今年冬日会更冷些,可能有暴雪,让做好预防,若真是住在这些偏僻的草屋内,被雪埋了都没人知道。

    立冬那会浇了地,姜荣安就让衙役一个个村子一个村子地传话下去,必须将房子整修加固,等下雪的时候还要随时注意情况,防止坍塌事件发生,若有村民死亡,唯里长和保长担责。

    有里长保长这种不算官的官,对于那些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为了保住这个位置,不得不履行职责,自然会做到位。

    当然,有那不将这些命令给看在眼中的人,姜荣安也不介意来个杀鸡儆猴。

    毕竟以往县衙都会这样通知下去,但大家都不怎么在意,反正出事了也是那家人倒霉,都不当一回事儿。

    但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这都过去半年了,这个新县令的火却是越少越旺了。

    而时值入冬,大家都忙着,慈善堂倒了也没地方去,那些人员要如何安置是个让人头疼的事,绝对不能放任不管,要不到时候真有个万一可不是那么简单能解决的了。

 第354章 办法

    姜荣安想了想,叫主簿、典史等人,要他们想个办法。

    主簿眼珠子转了转,“大人,这种事您何须操心,直接命令那些地主乡绅们想个办法就是了,他们可比我们有钱多了。”

    听了这话,典史的脸僵硬了下,忙垂头不说话,这个主簿的目光还是一样的短浅,还看不出来这个新大人不是以往那些啥事都不管的县令吗?

    “那些乡绅地主家有钱那也是他们家的,你的意思是要本官当个土匪?”姜荣安厉眼一瞪,这个主簿还是没多学点什么。

    好在没有县丞,他又将许多事都抓回自己手里,主簿手中掌管的也是些小事,否则还不知会给自己拖多少后腿呢。

    主簿心里一个激灵打了个冷战,他怎么就忘记了,这个县令不是以往那些不怎主事的人。

    想着,主簿忙行大礼告罪,“大人饶恕,是我思虑不周,还望大人见谅。”

    “你们平日里的小动作我也不怎管,但不代表其他事都可以肆意妄为了。”姜荣安警告地看着几人一眼,都是在县衙里混了很多年的人了,别真以为别人收拾不了了。

    “大人,不如像之前那样,跟各家地主乡绅商量?”典史略有些忐忑地说道。

    姜松晚听了不由冷笑了一声,抢先开口说道:“怎能什事都商量?这要置大人的威严于何处?这种事有一两次就成了,这等小事也要问,岂不是赤裸裸地说大人无能吗?”

    一番话说下来,其他人都不敢说话了。

    姜荣安见状不由叹了口气,“主簿,想必你对县城哪里有屋子出租很熟悉,寻一栋屋子租下,银钱由我个人出,你要把他们的户籍给弄清楚,若是无户籍的,就重新录入。”

    “是,大人,我马上去办。”主簿慌慌忙忙出门,心里想一定要把这事儿给办好了,他的位置并不是无可取代的,可不能丢了这肥差。

    姜荣安看向典史,“你把过往的县志都搬出来,趁着这个冬季好好修补增订,此外书院的各种情况也要捋清了。”

    其实典史这个工作是负责县令的文书拟定什么的,姜荣安觉得这个位置没什么必要,索性就另外布置了事情,对于一个中了秀才的人来说,这些并不那么难。

    南平县比三化县大了不少,却不如三化县热闹,街上的店铺并不那么多,许多小摊贩都是推着小车或是挑着贩卖。

    主簿不愧在本地经营了许多年,哪里有房屋空着一清二楚,在县衙后方两条街的地方租了一栋,虽说有些偏僻,但于那些可怜人来说也足够了。

    慈善堂里的人都是些无家可归的老人,也有那被抛弃的婴儿或是身体有问题的人等等,他们都很瘦削,整张脸蜡黄蜡黄的,眼里没什么生气。

    土地庙那对师徒也搬了过来,相比那些有各种毛病的人来说,王师父起码还认得几个字,姜荣安便暂时让他管着这慈善堂的饭食。

    这边租好了屋子,将那些人迁进去,不过两天,就有人送了些粗粮和旧衣过去。

    姜荣安想了想,在吏中选了个老实的过去管着,以免有人生事。

    有的时候,越是困难,这人的恶念就是越多,坏毛病也越多。姜荣安可没那么好心要养着这些人,日后要如何安排,他早就有了打算。

    姜荣安又组织人将河道沟渠给修整了一遍,来年融雪下雨不至于出问题。同时这个时候也是窖藏的关键时候,毕竟谁都想过个丰盛的冬天。

    与此同时,各个村子包括县城里头,非常贫苦以及孤寡老人或是孤儿的人家都已统计好,当初是他说不拖税收,后续问题他解决的话,自然是要承诺到的。

    所以姜荣安自掏腰包,这些人家给补上上相应的粗粮,能度过这个冬日。

    因收税收起来的粮食,朝廷并不会全部收走,所以没意外的话,每年粮仓都会有余粮,而这些余粮很多时候是要存着以防万一的,当然每个县令的做法都不同。

    去年的粮仓有剩下的粮食,姜荣安掏钱买的就是这些,自然是要便宜些,而钱则算入县衙的财政中,或修路或铺桥等。

    当然这些粮食还不足以补那些窟窿,但是东边的庄子那边的出产姜荣安是可以处置的,种子已经全部挑了出来,留下明年庄子上要用的,剩下的全部要换出去。

    当然,对于当地的地主乡绅,姜荣安事先就透出消息了,对方若是想换,只在规定的时间内即可。

    不过每家每户的能换取的种子有限,毕竟目前庄子的出产是不足以供应整个县的田地的。

    三斗普通的粮食可换两斗种子,最多只能到一石,再多却是不可能的了。

    不过对于换种子来说,反响并不如预想中的热烈,首先三斗换两斗,就是小孩都知道亏了的,万一明年种下去没有像县太爷说的那样增加收成呢?

    不过县城里的乡绅地主等人家倒是很支持,都拿出了三石普通的粮食来换。

    不过姜荣安后来让人查看了,发现了有不少中掺入了陈粮或是最差的那种,好在当初都有做标记,是哪些人家一清二楚。

    “少爷,这些人太过分了。”姜松晚很是不高兴,自家少爷辛辛苦苦地为当地百姓谋求,没想人家压根就没领情,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那些人家许是觉得我们少爷年轻,以为能诓骗过去。”姜松早微微皱眉,处于对那些人家的信任,都只是看个大概,并没仔细检查。

    “没事。”姜荣安摆摆手,“百姓们来兑换的还不到三份之一人家吗?”

    “是的,少爷。”这很出乎他们的预料了,姜松晚有些垂头丧气的。

    姜荣安想了想,“没事,就说到明年芒种前,种子为换完之前均可前来换取。”

    “我等会让人通知下去。”姜松早点点头,“少爷,慈善堂临时居所那边有人得了风寒,我让人请了大夫去,您看是不是让所有人都看一看?”

    “你去安排吧。”姜荣安点点头,问一旁的姜松晚,“松晚,你往来的人多,这边人冬日里都是做什的多?”

 第355章 措施

    冬日外头天寒地冻的,几乎没什么人在外头活动,大家都在屋里猫冬,女人的话,之前累积的棉花麻线这回可以拿出来做,但是男人呢?

    姜荣安最讨厌也是最担心的一点那就是赌博。

    南方冬日里依然有许多事情做,地里的、家里,再不牲畜放养等等,忙碌着,而北方不同,在无聊之下,总会有许多为了打发时间而产生的玩意儿。

    “少爷,我打听过了,妇人一般都是纺织缝补,男人能做的少,大多在家里睡觉,不过这边许多人习惯聚在一起玩麻将,赌什么的都有。”

    姜松晚也没想到这地方有这么多的事儿。赌坊什么地方都有,平南县倒是没大的赌场,但是它有许多家庭式的,就是村里或是街上开个屋子,提供一个场所给人玩乐。

    至于能玩出什么花样来,府城那边肯定会比较多,但小小城这些也不少。

    姜荣安轻轻敲了敲桌子,“你们觉得这样好不好?”

    “这怎么可能好,太容易上瘾,且热血一上头,或是输红了眼,将家里粮食什么的都赌掉的都有,很容易败家。”姜松晚皱着眉头,对那些带有赌博性质的东西都不喜。

    站在一旁伺候的二两听着这些话,忍不住想开口,却又不敢,叫姜松晚给瞧见了,他问道:“二两,我见你似乎有不同的意见,不如说来听听?”

    “都忙活了大半年了,好不容易能够猫冬好好休息一下,还不许人找个乐子了,再说那种赌红了眼的很少的,大多数大家都是见好就收的。”

    听得出来,二两也是个赞成享受的。

    “那是你不知道那赌红了眼的。”姜松晚回了一句,“我觉得有这必要把这些歪风邪气给整一整。”

    “松晚,你觉得一下子完全杜绝可能吗?”姜荣安反问道,重要的寻找一个合适的度。

    “这……”姜松晚心里清楚,若是一个操作不当,很容易激起百姓们的逆反心理的。

    “不让玩还不要了大伙的命啊,不过大人您可以下令不许赌东西的,若是被发现,就罚呗。”二两轻飘飘地说了句,完后就看到姜松晚盯着自己看。

    “你、你看着我干啥?”二两后退了一步,他说的没错啊。

    “这倒是可以。”姜荣安笑着站起来,“就传话下去,玩可以不许赌任何东西,更是不许闹事,一旦发现,罚银一两,白面一石。若是拿不出来,明年拿工来抵。”

    “所以这事,松晚你自己在衙役里头挑人,去把这事通知了,尤其强调,里长保长领头的,惩罚加倍。”

    “是,大人。”姜松晚愣了一下,而后咧开了嘴,姜荣安的意思是后续也让他管了,还可以趁机带带几个有培养价值的人。

    “娘子,我感觉这边比我们那看起来更穷的原因了。”姜荣安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

    在京城的时候,冬季一样在猫冬,但姜荣安接触底层的人不多,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感受,但平南县不同,让感觉了南北巨大的差异。

    古青娅听了,不由笑道:“你说的不无道理,但我觉得更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没有可以做的事情,便只能将精力放到玩乐上了。”

    “之前你不是让典史整理县志吗,可是好了,你若是没思路,就仔细看看以前的记载,说不定有所发现呢。”古青娅歪了歪头,想了下,“实在不行的话,再到藏书阁里头找吧。”

    姜荣安仔细想了想古青娅的话,觉得她说的很是有道理,“娘子说的是,这事毕竟急不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夫君,这事的确不急,我倒是想到别的事,你之前帮了土地庙那边的人找到了安置的居所,那些异常贫苦的人也按情况施给了粮食,但我觉得这样未免让人觉得心里不公平,不如趁着还封路什的,弄个义诊?”

    古青娅很清楚农家的人,身上有个什么不舒服都是强忍着,要不就是用什么土方法,不到不行的地步是不会去请大夫的,诊金贵是一方面,药也不便宜。

    之前姜荣安施给粮食,那些能交得起税,实际上也贫苦的人心里肯定会不舒服的,对姜荣安说不定有意见。

    “娘子觉得该怎么设置的好,我本来打算在明年天气暖和些办的。”但听古青娅这么一说,他又觉得不能再推迟了。

    “天气严寒,不好教人四处跑,夫君不如问问附近有哪些比较厉害的大夫,请来县城坐诊,百姓们可自行来看病,若是病情危重不好移动,就送大夫出诊。”

    “不过这般的话,我们的预算会够吗?”古青娅有些担心。

    “我会请些厉害使用的大夫,几乎不用名贵药的,我会让主簿做个预算出来的。”

    姜荣安拍了拍古青娅的手,“你不用担心,钱不是大问题,再说了有县衙开头了,那些人家还会不趁此机会布施些医药吗?”

    “人家怕是不会这么想,反而会埋怨你多事,不到一年就弄出各种事情来,让他们得主动掏腰包,就怕不跟着做就没面子。”可不是所有人都是很大方的。

    “无所谓,即使那些人家不帮忙,我们也能撑得起来。”姜荣安起身,如果什么事情都要斤斤计较,又怎么能将事情做下去呢?

    “嗯,有问题我们再商量,你不用怕我生气。”怪你乱乎爱钱,后面这半句古青娅没说出来,钱这种东西,够用就行了,反正她也没想过多么奢侈的生活。

    姜荣安温柔地看着古青娅,得妻如此夫复何求。

    很快的,整个平南县刚被姜荣安发布的玩麻将等玩意不能赌东西的消息弄得颇有怨言时,就听到说县衙要办义诊,请大家互相转告这个劲爆的消息。

    现在要是有人串门子了,第一句话就是,“嘿,你们听说了吗,要义诊,看病不用钱,要钱没说,但只要不太贵的,吃上几幅也是可行的,我这啥啥毛病可是拖上一阵子了,到时候肯定要去看看。”

    类似的言论随处可见,姜荣安请三个大夫回来,加上县城里本来有的共五个,就在县衙里头掇弄下,就成了临时的诊所药堂。

 第356章 休息

    县衙一时之间门庭若市,非常的热闹,与此同时,人员也有些混杂,姜荣安怕有那心怀不良的人闯入后宅,就叫人将通往后宅的门给守上了,还派人盯着点。

    事实上这样的确减少了不少的麻烦,好奇心人皆有之,更何况有些人胆子大,想闯入后宅看看古青娅是怎模样的也大有人在。

    对于这些古青娅也略有耳闻,不过她都不出现,只是交代厅婶熬苞谷面糊糊,加一些切碎的菜叶子下去,放在县衙的大厅里,供那些远道而来看病的人取用。

    只要面糊糊见了锅底,马上就会补上新的去,大部分人都是纯良的,用了碗筷后就会自己洗干净,不过也有那喜欢占便宜的,一日三餐索性就蹲点县衙,专门吃这面糊糊。

    好在这种喜欢占便宜的人并不多,衙役要是有发现,也就私底下警告一番,并不会闹得太难看,关键还是那些前来看病的穷苦人家。

    见状,也有其他人家主动熬了面糊糊来的,也有烧热茶的,总之都是分文不取,也是做善事了。

    病并不是看了都能好的,有些病也不适合在冬季里看,大夫也仔细说了,有那病程缠绵的,也尽量开了便宜的药,或是说食补的法子,尽量减轻负担。

    不过大部分都是小病小痛,顶多吃半个月的药就能有效,除非是痼疾或是难治的疮病或恶疾,其实并不那么费劲。

    因为病人多,除非是得了急症,否则都是要排队的,因此有些远道而来的人当天赶不回去,没办法只能在县城里凑合一晚。

    姜荣安将县衙稍作安排,给人送了席子被子炉子炭火,让无处可借宿的百姓们度过漫长的夜晚。

    为了这事,姜荣安忙得团团转,每天早出晚归的,说起来,古青娅这几天都没得跟他说上几句话。

    一直忙碌了好些天,下了第二场雪之后,几乎没什么人来看病了。

    姜荣安请了几位大夫及其他们的徒弟吃了一顿饭,付给了当初承诺的银钱,又包了个大红包,送上几样节礼,又让人用马车一一送回去。

    此时整个县城几乎进入猫冬状态,百姓们外出的时间渐渐减少,有的时候一天大门都不见得开一次。

    因此姜荣安便让县衙里的人安排好轮班,轮流上工,以防有人来报信县衙没人在。

    至于主簿几人却是更忙碌的,要把田地人口等都给整理出来,并重新设置档案。

    姜荣安觉得现在县衙的归档等都比较凌乱,且不靠谱,便要求重新归类整理。

    可能每个地方的人不同,整理方氏也不同,姜荣安觉得或许有必要弄一个标准。

    等明年肥料的效果出来,就一起上报吧,既然是官府,那么某些东西有标准框框是很正常的,这有助于查阅备份,并且保留下去。

    而典史则将自己整理出来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放到了姜荣安的案桌上,不敢多说一句,生怕未做全面而受责备。

    姜荣安处理完杂事,看着一摞摞的的县志,纸张都已发黄,不由微微皱眉,“县志都不备份?”

    “回禀大人,是的。”典史回答得有些小心翼翼。

    姜荣安略微皱眉,“你先回去休息,而后将县志抄录备份,起码准备三份。”

    “啊?”典史有些莫名,小心翼翼地看着姜荣安,这县志又不是什么多重要的书,为什么要备份?

    “回去罢。”姜荣安并不多作解释,随手将将最上面的几张纸取下,正是有关于平南县的平南书院的情况历史及其现状的。

    说起这平南书院,据说存在有将近百年了,是以前一位先生办的,后来他们搬走就将书院捐给县里。

    书院每隔几年就有人出钱出力整修,很多年前也是出过进士,但近些年却是不如何,追根究底还是没学识渊博的夫子的关系,此外书院藏书也甚少。

    也不知是什关系,平南县这边的人并不怎么将孩子送书院,有钱人家都自己请夫子,因此学院这边渐渐就门庭冷落了。

    姜荣安又仔细看了下两位夫子的情况,都是秀才出身,年纪都在五六十岁,他们每月的禄钱是由县衙支出,并不多,勉强能养家糊口而已。

    轻轻叹了口气,姜荣安不知道该说什么,这里并不是多么贫穷的地方,怎会这样呢?

    揉了揉额头,姜荣安将那一摞摞的书给搬回后院里,若没什么意外,一直到雪化,都不会有什么事了。

    古青娅见姜荣安搬着那么多书,忙上前帮忙,“这些都是什么?怎不叫个人帮忙?”

    “没事,我还搬得动。”姜荣安放下书本,拖去外头的大氅,接过古青娅递过来的热布巾擦了擦脸和手,感觉整个人清爽了不少。

    “如今可是能闲下来了,这些日子你也忙得够呛,好好休息个几日罢。”古青娅心疼地说道,姜荣安瘦了一大圈,下巴都冒了不少青色胡渣了。

    “没事,我精神着呢。”姜荣安摆摆手,“果果呢,感觉都好些日没听她叫人了,怪想的。”

    “程水带着在厨房里呢,”古青娅倒了杯热茶给姜荣安,“你去躺会,这会她也没心思跟你闹。”这几日竟缠着要吃米糕了,跟在厅婶后头转悠呢。

    闻言,姜荣安也不坚持,放下杯子,他轻轻抱了她一下,“那就听娘子的。”

    古青娅一愣,而后轻轻拍了他一下,无奈道:“好了,快去躺着。”

    姜荣安躺下没多久就熟睡了,古青娅小心地点了点有助于安眠的香,才坐在一边,拿了书慢慢阅读。

    隔日,果果见姜荣安一点都没有出去的意思,眼珠子转了转,扑了上去,“爹,爹,您今日不用出去忙是吗?”

    姜荣安安弯腰将人给抱起,“对啊,果果想要爹带你去哪里玩?”

    “我不出去玩,爹带我玩雪吧,娘跟我说过您们一起堆过雪人。”果果拍着小手,眼睛都眯成一条线了。

    现在果果说话老利索了,还能准确复述别人的话,也不知道这般聪慧是好还是坏这,算算时间,也快满两周岁了。

 第357章 拉绒

    “这雪还小着呢,堆了了雪人,那堆小猫或小鱼行不?”姜荣安心疼女儿,舍不得拒绝她的要求。

    “好好,爹爹,我们快去,去!”一激动,说话就跟普通小孩子一样了,果果拍着姜荣安手臂,非常的兴奋。

    古青娅在一旁听了,有些无奈,“要出去玩可以,把外套给穿了,要不冻着了有得你们哭的。”

    “娘,你也一起来玩啊。”果果乖乖地让古青娅套上衣服,后知后觉地邀请道。

    “才不要呢。”古青娅刮刮果果的小鼻子,“你早就跟娘玩腻了,就想粘着你爹,我就不去凑热闹了。”

    姜荣安拿来小帽子给女儿戴上,而后将人举起放到肩膀上,“走咯。”

    果果在他肩膀上很是高兴,手和脚动来动去的。

    想了想,古青娅去看那草棉织出来的布如何了,线是厅婶纺的,布是古青娅起的头,后来程水和厅婶就接了过去,不再让她动手。

    算一算,也应该织有一匹的量了,摸摸厚度和手感,的确很舒服,跟其他同样比例织出来的棉布相比,没那么硬。

    不过在拉绒之前,还有许多的工序要做,这大冬天其实一点都不适合类似退浆漂洗一类的事。

    不过小范围的话,还是可以做的。

    古青娅大致选了一块能做小孩毯子的布,根据说上说的依次处理之后,还得好些天才能起绒。

    不过那几天也不是干等着,要把拉绒的工具再三检查,虽说完全是按着书上来做的,但结果如何还是未知数。

    这几日姜荣安都在看县志,果果就有他带着,她也不闹,一个人也能玩得很开心。

    所以古青娅全副的心思都放在那棉布上了,等姜荣安发现那奇怪的工具时,才比较直观地明白古青娅要做的是什么。

    “娘子,你确定要用这个去扎布?”姜荣安看着那根圆木棍上头的钉子,看着密密麻麻的,这样真的不会把布给扎成窟窿吗?

    “照着书上来的做成的,你别在一旁说话,弄得我都不知要怎下手了。”古青娅有些郁闷地说道。

    姜荣安见状,忙住嘴,但他心里仍旧很是好奇,就站在一旁不走了。

    程水不敢抬头,安静地做着自己的事情,尽量缩小自己的存在感,她完全没想到主人竟然是要做这种稀奇古怪的试验,她还是什么都不要开口的好。

    根据书上写的,可以设置转轴的东西让那木棍和固定住的布转动,上头与布料运动同方向的弯曲针扎入布中就会切断一部分线挑起绒毛,而木棍上另一部分与布料运动相反的这弯曲针就会将绒毛梳顺。

    看着是简单,但是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尤其是这工具做得粗糙了些,起绒并不那么顺利。

    一阵兵荒马乱之后,古青娅看了一下,有些地方起绒很顺利,有的则没有,甚至还有个地方破了个大窟窿,挺让人郁闷的。

    姜荣安先是惊讶,而后观察了一阵后,就明白了这东西的原理,索性就接手古青娅的事。

    或许是男子对于机械这些都有着天生上的敏锐感以及操作感,比起古青娅的手忙脚乱,姜荣安就稳如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