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第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初一的时候,古青娅就将所有的粽子都给包好并煮好,放凉了之后就挂到井里头凉着,虽说刚下了雨有点冷,但今年的端午比往年的迟了些,自然更热些。

    端午要送节礼,古青娅将东西准备好,古外公那边就由严青禾和严青朴去送,自己和严父就送严二叔以及两个姑姑家。

    不过这个端午并不热闹,因为错过春蚕,夏蚕还未结束,大家都没什么心思,也就粗略准备着给先祖祭拜了。

    一过端午,就快到离开的时间了,古氏和严青茶瞅了个空档回来,全家一起吃了顿饭,古氏更是各种叮咛,一顿饭愣是吃了一个时辰,饭桌上充满离别的氛围。

    古青娅站在船头,举手跟岸上的父母兄弟挥着,感觉鼻子酸酸的,这一去少则三五年多则十来年难得见面了。

    一直到船走远了,看不到岸上的人,姜荣安才开口:“船头人多,我们到里头去罢,以后有机会爹娘会来看我们的。”

    古青娅点点头,实际上心里非常的清楚,这样的机会是非常少的。

    齐秋生本来想要为姜荣安安排几个人随行的,姜荣安都拒绝了,毕竟那都事跟着齐秋生很久的人,不好让人两地跑,而且他知道到府城后,姜家那边也会安排,有机会就自己挑选几个人培养。

    到了府城,没有任何意外的,姜大爷以及姜荣贵给准备了不少的东西,而家庙那边准备的也没少,挑了六个人,两个是护卫,其他是四个是一家子。

    同时,家庙也将去京城的方式和路线都给规划好,有几个地方是他们路上要去拜访的。

    对此,姜荣安没什么意见,这些他早就预料到了,陆路比水路能看到更多的风景体会当地特色,虽然更不舒服一些,时间略微长了一点。

    临行前,姜荣贵约了姜荣安出去,说真的,对于这个堂弟他本来是不在意,打心底有些看不起的,毕竟年纪不大就被逐出姜家,没有受过正宗的教育,然而他给出的成绩却亮瞎了所有人的眼睛。

    几次打交道下来,姜荣贵是真的服了姜荣安,虽说出海远航的大部队还未回来,但是据回来的那些船只说,应该是去的地方太远,需要等适合的季节起航。

    不管如何,姜荣安证明了他自己不俗的实力,姜荣贵也把自己的那一点自傲给丢到一边去,放下|身段来讨好姜荣安,他相信,自己这样做绝对没错。

    对于姜荣贵的靠近,姜荣安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啊,当然也不排斥,谁能保证接触自己的人都是没有目的的?掌握好一个度就行了。

    “荣安,以后多联系。”姜荣贵喝了一小口清酒。

    姜荣安没有点头也没有说话,手里拿着酒杯,侧头看着窗外,也不知道在看什么。

    就在姜荣贵以为听不到姜荣安的回答时,“嗯。”声音虽然很小,可听在耳里一清二楚。

    姜荣贵很是高兴,脸上的笑容大了几分,他给姜荣安斟了酒,开始挑起一些话题来。

    看到姜荣安浑身酒气的回来,古青娅没有说什么,转身拉铃让小二送热水上来,自己倒杯茶水给他,“以后少喝点,我东西都准备好了,明早我们就去跟娘他们告别。”这是要去扫墓了。

    给卢母,卢外公卢外婆扫过墓,说了些话,姜荣安和古青娅收拾了下就坐上马车走了,算起来足足有五辆马车,前面这段路正好跟一车行的同路,倒是能够互相照应下。

    那一家四口也姓姜,据说是以前卖身入姜家的后代,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年纪都在十一岁左右,家庙那边是安排来伺候姜荣安和古青娅的,而两个大人则是则帮着打理杂事。

    不管这一家子带有什么样的心思,姜荣安都不打算让他们接触到更深点的东西。

 第271章 经验

    “娘子,要不要喝水?”天气愈发地热了起来,现在车队都是天还不亮就启程,午时未时休息,然后一直赶路到能有客栈或是能借宿的地方。

    古青娅摇摇头,此时他们的马车停在树荫下,其他地方也不例外,没有人留在马车里,都在外头纳凉,走车行的人大都不拘小节,随便往地上一趟或是树上靠着就眯一觉。

    “别动了,坐着眯一会。”古青娅说着扯了扯姜荣安的衣角,又埋头做衣服,这是路过一个小县城买的麻布,手感还算柔软,这次出来带的夏天衣服并不多,加上没多少时间清洗,姜荣安明显的不够换洗了。

    姜荣安应了一声,低头看书,时不时地抬头看一眼穿针走线的古青娅,眉角眼梢都是笑意。

    这一路走来,两个护卫都很尽心尽职,话也不多,而那一家子看着也很安分,除了开始几日试图过来伺候遭到拒绝之后,也不再有别的尝试。

    如今家庙那边给的名单都已经拜访过,只剩下一个,南江府的府尹夫人。

    马车又疾行了两日,终于到达南江府县城,到了这里,他们就要半路搭上的车行分开,姜荣安给了领队的人一些银钱让大家买酒喝,也就散了。

    找了家有小院的客栈,姜荣安和古青娅好好地清洗了一番,又将一路上攒下来的只稍微用水搓过的衣服重新洗了一遍,这才觉得神清气爽起来。

    “少爷,帖子已经送到府尹府。”报告的是护卫中的一个,名叫姜松早,另一个矮一点叫姜松晚,被派去买药材了,他们是一对堂兄弟。

    “嗯,你去收拾下,告诉其他人,等松晚回来,大家一起出去吃顿饭。”姜荣安不是那小气的人,这一路走来都是急急忙忙的,饭也是吃得比较随便,到了有名的南江府,自然要好好休息一下。

    “是,少爷。”姜松早一板一眼地回答,人就退了下去。

    古青娅坐在窗前,有太阳从窗户那边照进来,晒在半湿的头发上,虽说有些热,但这是晾干头发最好的法子了,毕竟等会要出门。

    “这里看起来很热闹,比西州府还要胜上几分。”古青娅看着两边的小贩,以及来来往往的路人,从穿着上打扮上就能看得出来,这里的人生活水平更好。

    “这是离京城最近的州府,且又临海,出海的大多数船只都是从这里出去的。”姜荣安似乎不以外,他做过各种功课了。

    古青娅点点头,“可是有打听当地哪家酒楼比较有特色,我们去尝一尝?”若是条件可以,她还是喜欢满足一下自己的口舌之欲的。

    “夫人,这事问我准没错,我去买药时可都打听好了,我们绕到另外一条街上,那里的店才叫好,不过就是简陋了些。”姜松晚非常的机灵,马上说道,伸手指着右起前方的那条小街。

    姜荣安看了古青娅一眼,见她没反对的意思,“行,那就过去。”

    绕了两次,这家店并不临近主街,且看房子有些老旧,光线尚可,如今的店内吃饭的人不少,他们一行人进去,刚好把剩下的两桌给占了。

    “小二,你们可是有什拿手的菜肴?”姜荣安抬眼看了下他们落座后就赶来擦桌子,一脸笑容的小二。

    “有松仁鸡,丁香鱼,酱烧猪蹄……”小二一口气报了好几个菜名,听着都是荤的。

    “我们只两人,不如推荐几道适合份量的?”古青娅淡笑着说道。

    “酱烧猪蹄,丁香鱼,再加一个素菜一个汤可适合?”小二想也没想就说道。

    古青娅看了姜荣安一眼,见他没什么意见,便点头,“就按你说的来,不够再加。”

    至于另外一桌,古青娅并不操心他们吃的是什么,既然有了身份,那就要把身份给分清楚。

    上菜的速度不算很快,不过先来了一小碟的凉拌海带丝和花生,古青娅尝了一下,非常地对她胃口,不由得期待了起来。

    吃饭也是聊天的最好时候,两人的位置正好靠近墙角,比较安静,正好听到隔壁桌的人在谈海船的事。

    “听说已经在路上了,这一去就是两年,也够教人担心的。”

    “可不是,不过收获应当是很好,之所以延迟,据说是因为归途中碰到了大风浪,不得已只好在临近岛上停留,错过了回来的最佳时间,风向不对,就将岛上给休整一番,当作以后航行的一个据点。”

    “要我说,这样的据点要多占几个才好,最好是将那些夷族全都给收服了。”

    “这还用说,带队的可是七皇子,皇室的人,能力肯定是这个。”说话的比了个很厉害的手势。

    古青娅和姜荣安对视了一眼,看来南江府的得到的消息要更加的快,而明年肯定会兴起出海的风潮,尤其在看到交易换来的巨大利润之后。

    果不其然,说话的人就换了话题,谈什么东西更适合带出去贸易,能换取更值钱的东西,如何找关系跟船等等。

    听了不少的消息,姜荣安和古青娅也吃得差不多了,叫来小二,把两桌的钱一起付了,这才出门去继续逛街,斟酌着买一些东西,到了京城,人情往来也是能用得上,单靠从家里带来的那一些压根就不够用。

    南江府的府尹姓黄已经五十多岁了,看起来乐呵呵的,他们早就收到了姜家家庙那边的信,知道姜荣安他们的身份,说了不少话。

    古青娅将家庙那边准备的东西加上自己添上的两样给了黄夫人,就被拉着说不少话,是为的那些彩色的丝线。即使离京城很近,也不代表京城的一些东西都能够买得到。

    真庆幸当初走的时候,顺手拿了一份彩色的丝线,这不就派上用场了吗?

    “京城那地方啊,人多就杂,若是有人请你参加宴会什么的,你看别人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别出风头,别多嘴。”黄夫人或许是因为那些丝线,又或许是看古青娅顺眼,给说了不少自己的经验。

    “老爷以前也在京城待了几年,别看那些王公贵族身份多好,私底下闹起来也能让你目瞪口呆的,反正听我的,别凑热闹,在不了解前,别跟人走得太近,切记,切记。”黄夫人再三说道。

 第272章 中暑

    虽说黄夫人的热情有些出乎古青娅的意料,但她还是很认真地听取她的一些建议,京城这种地方的确不是那么好待的,尤其是没有把握好一个度,很容易就成为出头鸟了。

    黄府尹跟姜荣安相谈甚欢,留他们用了晚饭才让离开,看着街道两旁的各种摊子以及叫卖声,两人慢慢走着,姜松早姜松晚隔着一段距离跟着。

    买了不少吃的,回到屋里,门窗开着,凉风徐徐吹着,带来淡淡的不知名花香,古青娅将带回来的东西稍微整理一下,两人才谈起今日的事。

    “姜家其他支系也有在京城的人,不过不多,职位也不高,我们到了之后,再看情况适当联系罢。”姜荣安想了想说道,黄府尹虽说很欣赏姜荣安,也提了不少当朝的官员,但姜荣安很清楚,这是黄府尹在表明自己的派系。

    跟姜荣安初次见面,又是妻子的娘家亲戚,当然不能明目张胆地提,只能稍稍暗示。

    这也是姜家家庙让姜荣安拜访的目的,就是要让这些人手中的人脉稍稍地给予姜荣安一些帮助。

    而实际上姜荣安并不需要这些,单单是纪家的能量就足够大了,更别说萧老以及七皇子那边,不过这些没必要说出来,底牌露太多并不是好事。

    古青娅点头,“也不晓得舅舅他们如何了?”

    “表妹已成亲了,等我们到京城,估摸着正好生孩子。”卢易彤嫁的人当然不是温氏在府城看中的,而是到京城后重新挑的,夫婿是大理寺里的一个小衙役,家境不算差,也无太大的势力牵扯。

    “挺快的,我得先把东西给备着了。”古青娅想北边的风俗跟家里那边不同,得重新学习打听了。

    “没事,届时问舅母就是。”以温氏的精明,在京城这几年肯定学得更加的圆滑了。

    两人谈了会话,便开始看书,姜荣安着重于找历史上一些为官的人的自述,虽说历史朝代不同,官位不高,但有些东西是共通的,总能学到些东西。

    古青娅则找了些王公贵族的妇女礼仪之类的书看,只能说这些东西对于她一个农门出身的人来说,实在是有些无法理解,学起来更是辛苦之极。

    从来都只有人适应环境没有环境适应人的,古青娅突然想起之前看到的一篇文章有关以水喻人的,善于寻求突破找到适应的路子,在不知不觉间将障碍给解决或是影响,根据环境来改变却不影响本质。

    古青娅不能说对这道理理解至深,但她有韧性,坚信自己能够坚强地面对未来的一切。

    对此姜荣安并没有阻止古青娅,甚至也找了相关的礼仪书来读,一些事情的应对若是出了错,对他的影响必然是不小的。

    在从南江府去京城的路上,两人时不时地就会互相对一对,看是否有什不妥的,或许劳累,但一段时间后,两人也能够很好地展现相应的气息,不让人觉得他们都是那乡下来的没见识的人。

    到了京城,古青娅发现这里更加的热,即使贴身穿着冰玉蚕丝织的罗,她仍觉得心里有些烦闷,嘴里更是没什味道,整个人有些昏沉沉的,根据以往的经验,不用说肯定是中暑了。

    于是到了卢家住的宅子那边,第一件事不是跟卢尚棋他们说一路上的事,而是为古青娅请大夫。

    温氏看着古青娅长开了些的身子,心里稍微满意,在大夫来之前,先是问了她一些比较私人的问题,比如上次月事的时间。

    “……”任谁看到亲人后被问的第一件事就是这么私人的问题,心里羞涩自是不用说。

    温氏听了时间,心里有些遗憾,这外甥媳妇还没有消息呢,姜荣安年纪可是不小了。来了京城之后,温氏才发觉,这些官场上的人,最是喜欢送些婢女美人什么的。

    当初卢易生初到京城可不是碰上这一着,好在聪明地化解了,要不还不晓得家里会如何麻烦呢。

    姜荣安中了状元,关注他的绝对比关注卢易生的多,听说跟儿子同届的那个状元即使有了妻子,也是不少人往他身边塞人。

    姜荣安匆匆跟卢尚棋说了几句话,就进入屋子,看到古青娅的脸似乎更红了,吓了一大跳,忙伸手去摸,“娘子,你没事吧?再忍忍,大夫很快就来了。”

    古青娅摇摇头,垂下眼眸,“我没事。”其实她多少有些猜出温氏问话的目的,到了京城安定下来,应该可以要孩子了吧。

    对于孩子或许没那么期待,但她并不排斥,毕竟是血脉的延续,身为女子必然要承担的责任。

    姜荣安没有多想,倒了一杯水喂着古青娅喝了,有些心不在焉地朝屋外看着,想着这京城的大夫怎么那么慢。

    大夫诊断过后,的确是中暑了,开了三包药说了些禁忌就走了,若是在家里,姜荣安肯定急着出去买药,但在这里,想着自己的身份,他就喊了姜松晚过来去抓药,这样的转变是必然的,只能逼自己慢慢习惯。

    姜家家庙为姜荣安在京城安排了一座宅子,只有一进,看着有些小,他们八个人住进去正好,看来安排的人算得很好。

    因为初到京城,宅子那边还没整理好,姜松早和姜厅一家子就先过去整理,购买需要的各种东西。

    对于姜松早姜松晚,姜荣安还是放心的,他们兄弟俩也是姜家旁支的,跟在他的身边或许会跟家庙那边汇报自己的一些情况,但总比陌生人来得好。

    三包药下去,古青娅又生龙活虎了,这才和姜荣安正式拜见卢尚棋和温氏,也见到了卢易生以及他的妻子廖氏,是个圆脸的姑娘,应该是个好脾气的。

    姜荣安跟卢易生有话要谈,古青娅也没闲着,温氏领着儿媳妇对古青娅普及京城的一些事儿以及会来往的那些官员之间的关系以及要如何应对。

    温氏当然没让古青娅全都记下的意思,不过古青娅现在的记忆力早已不同以往,暂且把温氏和廖氏说的记下再慢慢地梳理。

 第273章 聚会

    “荣安,你总算来了,不枉我和沈兄一直挂念着你。”卢易生拍拍姜荣安的肩膀,两人在矮桌前坐下,开始烧水泡茶。

    “你们在翰林院也待了些时间,接下去是如何安排?外放还是入六部?”姜荣安淡笑着说道,其实他很清楚,每次科考的前三甲即使外放也不会很多年,最终还是会回到京城任要职,这也是卢尚棋他们为什么举家迁移京城的原因。

    “目前还未曾有消息,也许等七皇子领船归来就清楚了。”卢易生摇摇头,“不说我了,倒是你,瞧着不大愿来京城的样子。”

    “表哥,你也不是不知道我和青娅的性子,对京城这种生活并不欢喜,人情往来太多了。”姜荣安摇摇头,伸手拿了一杯茶,随意地喝了一口,“就拿喝茶来说,就要有各种步骤否则非叫人说你无礼不可,如此束缚,怎合我心意?”

    听姜荣安一席话卢易生不禁无奈摇头,“你呀稍微忍耐些又如何?京城这地儿,最是要忍耐了。”卢易生并没有说教劝说,姜荣安这人最机灵,刚才那些换过是抱怨而已,真面临了怎么做肯定不会出差错。

    姜荣安笑了笑,“不说这个了,想必京城最近也有消息在传,说船队要回来了吧。”

    “你也听说了,没错,许多人都在观望着,当初七皇子说要出海,到那时京城的许多大户人际投入并不多,只是在试探而已,反倒是其他沿海的非常热衷。”卢易生点点头,“如果预料没错,接下去出海规模会加大,海外稀有物品流行。”

    姜荣安点点头,“这里头掺和的利益太多,我们不要插手。”他并不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去参与,风险太大。

    卢易生点头,他本来就是稳妥的人自然不会想要这种快速致富的手段。

    “既然你来京城了,我和沈兄给你接风洗尘,正好我们都成亲了,就聚一聚。”当初一个院子里住着,感情自然是不一般,男人总希望自己的妻子和兄弟们的妻子愉快相处的。

    姜荣安在脑中转了一圈卢易生和沈山庆妻子的资料,估摸了下三个女人相处的的情况,也就答应下来。

    没有在卢家多待,回到宅子里,果真一切都打理得妥妥当当的,带回来的行礼也完好地放在右侧厢房里头,看来姜厅一家子的能力也还成。

    姜松早和姜松晚兄弟住在左侧的厢房,姜荣安和古青娅一间的正屋,另一间则作为书房以及待客的地方,而姜厅一家就住在后院的房子中。

    古青娅熟悉了下新家的布局,就开始整理东西,各种分类,贵重的和不贵重的,都要分开来放,同时准备几分礼物,比如姜荣安要去拜访萧老的东西等。

    想到姜荣安跟自己提的聚会的事情,廖氏处过一阵子,性格还不错,就是有些担心沈山庆的妻子,想了想到底没有准备冰玉蚕绢布作为礼物,而是另外准备了些路上买来的胭脂水粉。

    姜荣安没有什么意外的,入职了翰林院编修,一个很小的职位,做的事情也不那么重要,不过可以认识不少的翰林学士,有机会得到指点。

    而卢易生就是这样认识的一位廖学士,从而娶了他家的闺女,这倒是个安于现有职位的人,也难怪卢易生没怎么受人刁难。

    对于姜荣安及其其他两位榜眼探花,大家还处于观望时候,并不热切攀交情,至于背地里如何,谁也不清楚了。

    而卢易生和沈山庆也不刻意表现跟姜荣安交情很好的样子,大家都维持着表面上的平静。

    聚会是在一家不起眼的茶楼里头的,起初三个女人还有些生疏,但在古青娅送出东西后,就聊得颇为开心了,话题正是女人最关注的保养。

    沈山庆的妻子贾氏是他老师的女儿,也是饱读诗书,但是外表看不出一丝的柔弱眉宇间更是透出一股英气,说话不拘小节的。

    三个聊天的男人看向外间聊得开心的三个女人,不由笑了起来,“她们看起来相处得很好,我们无需担心了。”女人间的友谊总是叫人有些捉摸不透。

    廖氏爹是翰林学士从小没少读书,贾氏也是诗书人家出来的,她们两个早就见过面,聊得很来,本来她们都抱着照顾古青娅的心思,毕竟三人间她只是出身农家压根没法读什么书。

    结果一番接触下来,廖氏和贾氏忽然觉得自己白担心了,古青娅读的书比她们还要多,知识面更广好不?

    起码现在在说的美容养颜汤,完全做不到古青娅那样随手拈来好些个方子,有些还没听说过,真让人怀疑她家是杏林出身的。

    “青娅妹妹,我回去就按你说的法子试试,来京城后感觉我都老了不少,这京城的水就是喝不惯。”贾氏摸了摸自己的脸,“感觉我都要成黄脸婆了,外头的小妖精那么多,真怕哪天自己就成下堂妻了。”

    “琴姐姐想太多了,你的皮肤好着呢,再仔细养一养就成了。”古青娅笑着说道,至于后面那句话,假装没听到,说话真是直啊!

    “京城待习惯了就好了,至于我们夫君,要相信他们。”廖氏柔柔说道。

    贾氏瞅了一眼,往廖氏的肚子瞄了瞄,“你这是有了吧,几个月了?”

    “两个月多些,还未往外说,娘说等满了三月再说。”廖氏也不隐瞒,她笑着看向古青娅,“青娅,你们也要努力了,娘挺担心的。”

    “……”古青娅僵着脸,不知道该怎么回应,能说她还未跟姜荣安同床吗,感觉今年问孩子的人越来越多,真是好有压力。

    贾氏不晓得内情,“青娅,这事别有压力,顺其自然,不过生孩子时老痛了,我当初生老大那会恨不得将孩子他爹给拉来揍一顿。”

    真暴力,古青娅汗,贾氏到底是怎么长成这样矛盾的性格的?

    廖氏捂着嘴偷偷笑道:“琴姐,你这太夸张了,不过生孩子真的是鬼门关走一趟,很不容易。”

    古青娅努力表现得像个已婚妇女,开口道:“说到孩子,我这边有几个养胎的药膳,哦,还有产后养身之类的,有需要,两位姐姐只管找我拿。”

 第274章 考量

    廖玉玲和贾琴琴同时看向古青娅,两人先是惊讶而后满脸惊喜。贾琴琴看了廖玉玲一眼,“玉玲妹妹,看来我们以后都有福气了。”

    “话不能这么说,得要大夫诊断之后,我这边找相应功能的方子才好。”古青娅也不敢乱给方子,她们没一个学医的,万一乱吃吃出毛病了呢?

    “这个不用担心,我有个好友家里是当御医的,她从小耳濡目染的,学得还不错,简单的病还是可以看的。”廖玉玲马上想到自己的好友,心里想着两人也好一阵子没见了。

    “可是真的?若是擅长妇科那再好不过了,有些毛病还真不好跟那些大夫说,虽说有些婆子也有经验,但总觉得不靠谱。”贾琴琴说话很直,完全不觉得说这话有什问题。

    古青娅略有些羞涩,即使都是女的,谈起一些事情来也不那么放得开,不过贾琴琴说的是事实,女孩子总会有一些小毛病,不算病但也不舒服,有个懂医的女孩子能说说的确是再好不过了。

    “妇科方面应该还成吧,不过她是庶女,不大得家中的喜爱,若是没问题,这两年也该嫁人了。”廖玉玲有些忧愁地说道。

    贾琴琴虽说为人豪爽但不代表什么都不懂,说要帮忙介绍对象之类的话是不会说的,这可是京城,关系七拐八拐的,好心办坏事就糟了。

    “那找个时间约出来见见面,我正好能问几个问题。”

    古青娅跟着在一旁点头,她自觉身体还好,不过被催着要孩子,她自觉也要看看身体如何,是否有哪里需要调理的,脸皮薄,她真不好意思去医馆找大夫问。

    廖玉玲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下来,而后话题就转移到廖玉玲怀孕后的喜好,以及贾琴琴传授的一些过来人经验,古青娅在一旁也认真记着,准备在藏书阁找这方便的书来看看。

    其实有藏书阁,古青娅完全能够学会很多技能,只不过医学这方面真的太需要天赋,她试着翻了两页,虽然能看懂一些,却没有研究下去的欲|望。

    其实如果可以,古青娅也希望能够将藏书阁中那些对人有益的书给拿出来,可惜的是没有好的机会以及可信任的人。

    而姜荣安这边,三个男人也聊得不亦乐乎,不过说的更多是政事,还有农事相关方面的,至于京城中那些复杂的关系,他们还没傻到在这没什么保密性的茶楼里讨论。

    “荣安,感觉你对蚕桑涉略的比较多,以后若是碰上问题,定是要先问问你。”沈山庆的老家完全没有蚕桑这方面的发展,贫穷落后,他不确定自己会被分到哪里,只能尽可能地将各方面都考虑到。

    “蚕桑这方面我娘子研究的比较多,也没收集到几本有关农事的,真碰上了,也是一头雾水。”姜荣安摇摇头,他说的是实话,现实中的农书少得可怜,而藏书阁里头的书实在是太多了,他只能有所取舍,毕竟精力不足。

    卢易生笑着说道,“荣安说这话我信,表弟妹在农桑方面懂的肯定比他多,表弟妹若是有空,可适当写些册子,我们也好有个参考。”

    “这我得问过她的意见,但务农的经验比不上老农,即使真的有册子也只是做参考而已。”姜荣安并不替古青娅拿主意,当然他心里头也略微有些得意,自家娘子就是那厉害。

    “有总比没有好,在翰林院做编修,每日接触的书也是有限的,暂时也没什么权限去查找我们想要的类别,不过就我所知,有关农事的书很少,据说前朝并不重视,且前朝藏书库被损毁严重,真是令人痛心哪。”

    沈山庆卢易生他们都非常的清楚,一个国家一个地方,最重要最根本的地方还是农桑,百姓吃饱穿暖才是大事,也是政绩的重点。

    “总之,我们还是很期待的。”莫名的,卢易生对姜荣安和古青娅就是有一股莫名的信任,他们拿出手的东西绝对是有实用价值的。

    三对小夫妻对今日的聚会还是很满意的,回去的路上无一例外的都在说古青娅和姜荣安的事。

    不过沈山庆和卢易生都是有分寸的人,他们的妻子也一样,清楚地知道以古青娅的出身能涉略那么多书很奇怪,当然归到姜荣安身上也说得通,不过他们都绑在一起了,自然没必要去追根究底的。

    古青娅跟姜荣安大略说了下三人谈话的情况,她没有刻意地隐瞒自己的学识,毕竟你在出身弱了,就要在某一些方面让人欣赏而后放在同一水平上。

    “表哥和沈兄的意思是让你有空整理一些蚕桑的资料,怕以后能用得上。”姜荣安提起这事,“我没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