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荣安拒绝的主要原因还是他不喜欢跟一大堆不熟的人虚以为蛇,加上又不想抛下古青娅,反正出去玩什时候都有机会,不拘泥于日子。

    卢易生走了,卢尚棋和温氏带着卢易彤也出门去,古青娅收拾了下,她的小日子才到末尾,有些麻烦。

    “娘子,要不我们不去了,在家里呆着?”古青娅的身体不错,小日子也没什大问题,但姜荣安总舍不得。

    “没事,早就说好的,临时改口不好,走吧。”古青娅摇摇头,让姜荣安赶紧的,别磨磨蹭蹭的了。

    两口子正说好呢,就听到朱时的声音在外头响起,出去一看,朱时坐在车夫的位置上冲他们笑呢。

    上了车,发现朱伯母以及两个孩子不在,才知道他们去了外祖家,那边孩子多,比较热闹,每年都是这样,倒不是特意缺席。

    “许奶奶,我们这是要出城?”古青娅从从窗户看了下,看法方向应该是朝着城外的,具体哪个方向就不清楚了。

    “嗯,去一个老姐妹家,他们家种了不少茜草紫草什的,来往很多年了。”许氏点点头,“每年往那边去的游人少,乐得清静。”

    很快的古青娅就知道为什么往这边去的人少了,路不好走,有些颠簸,的确是不束缚,好在时间没太长。

    那是一个京城外的小村子,一路上已经能看到不少绿意了,让人心情很好,马车在一家院子前停下,一个佝着腰的婆子就出门来了。

    见到马车,她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不过在看到车上下来的姜荣安和古青娅时有些小诧异,“许姐姐,刚还在说着你们什时候到呢,刚杀了只鸭子,正好炖个草菇老鸭汤。”

    院子是北方典型的结构,而且堆着不少的东西,且看得出来,家里人口不少,房间都注满了。

    姜荣安和古青娅觉得一直待着有些尴尬,插不进化,索性就和许氏方氏说了,跑出去,打算在村子中走走。

    从村头走到村尾也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土路不是那么好走,其实还真没什么风景,比起太来村来说,整体给人的感觉要压抑得多。

    这个时候,姜荣安看到一个穿着浅蓝色衣裳的男子坐在门口,手里拿着一本书在读,看起来并不奇怪,怪的是那个男子的气质,给人一种他不属于自己的感觉。

    倒是那男子似是察觉到姜荣安的目光,也抬眼看了过来,对视一会后,他把书本一收,朝着姜荣安和古青娅走了过来。

    “这位兄台和嫂夫人安好,在下沈山庆,能否打扰二位一会,有一事相求?”男子走到姜荣安和古青娅面前,先是行了一礼,才开口说道。

    姜荣安停下了脚步,看了古青娅一眼,见她没有反对的意思,便看向沈山庆,刚才他说的兄台和嫂夫人愉悦了他,心情很不错。

    要知道他和古青娅走在外头,许多人并不把他们当做夫妻,其实挺让人郁闷的,他们哪里看起来不像夫妻了,这人眼光不错,倒是可以谓他耽误一些时间。

 第223章 帮忙

    “兄台免礼了,请说。”姜荣安抬手也行了一礼,“不才姜荣安,这是我内人。”

    沈山庆也回了下礼,视线并没有特意去看古青娅,而是放在姜荣安脸上,“不如我们边走边说?”

    “可,兄台可是碰上什难事了?”近了姜荣安发现这个人是读书人不错,但身上的衣服和脚上的鞋子看得出并不是个家境富裕的,也许真碰上什困难了,能帮上一把也好。

    “我是安州人士,进京赶考的,一路走来,盘缠几乎用尽,只能暂时租住在村子中,但因离京城有一段路程,怕是赶不及考试,可否考前一晚寄住?”

    沈山庆说这话觉得脸上有些烧,若不是实在没办法,何至于拉下面子求人?但是想一想家中,为了自己考试几乎掏空了家底,绝对不能放弃。

    在这个村子待了那么久,好不容易才看到一个看起来好相处,似乎跟自己同样赶考的人,自然要上前试一试。

    安州?这个古青娅知道,是向阳府的西南部,是一个比较贫穷的地方,向阳府就有不少那边出来卖身的人,总之,不容易,能供出一个读书人更是不容易。

    而且看起来,眼前这个男子温润有礼,容貌并不说特别的俊俏,但气质给人感觉很好,穷人家能养出这样的子孙,所谓物极必反,这个人若是不经榜提名,才就奇怪了。

    古青娅心里是赞同帮人的,毕竟只是举手之劳,与人为善,自然有人为善于自己,所有事情都是相互的。不过他们可是与卢尚棋一家住着呢,他们会不会有意见呢?

    不过现在是在外头,做主意的是姜荣安,古青娅没有多说话,她相信他的决定。

    “这可巧了,我也是蚕茧今年春闱的学子,若是兄台不嫌弃与人挤一间屋子,就与我们一道罢。”

    沈山庆没想到事情这么的顺利,脸上的惊喜久久不下,“多谢兄台出手相助,在下感激不尽,他日有机会,定当涌泉相报。”

    “不过小事一桩罢了,兄台不必如此客气。”姜荣安想了想说道,“不过我们今日是与长辈一同来访友,还请等我们请示过长辈,看能否一同回城。”

    “这不急,我等十一那日再过去就成。”沈山庆连连摆手,听这意思是要长住在那边,他本意只想打扰三日罢了。

    “没事,兄台先等着,我们去去就来。”姜荣安又行了礼,和古青娅往刚才的院子走去。

    “娘子,我擅做了决定,你会生气不?”姜荣安有些担心地问道,偷偷地看古青娅的脸色。

    “我作甚生气?这是好事呢,贫家出学子不容易,能帮上一把是一把,指不定他日后飞黄腾达,我们也有有求于他的一日。”说起来,古青娅还是挺喜欢姜荣安这一点的,也许在咨询自己之前做了决定,但也还要照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很少有男子能够这样。

    回到院子里,两人朝长辈们问了好,就说起这事来。

    许氏的老姐妹,也就是何婆子,想了想说道,“你们说的是租了齐家一间厢房的那个年轻人罢,据说是外地来赶考的,穷得很,在村子里住了大半个月,很是守礼,为人倒没什大问题。”

    方氏脸上没太大表情,“你们相帮就帮,以后也许多条路子。”莫欺少年穷,这句话很多人知道,却很难做到。

    许氏听了,脸上不由露出个笑,“你们奶奶说的是,俗话说行善积德行善积德,这是做好事呢,等会荣安你去跟他说声,让整理下,我们走的时候一起坐车走了。”

    “多谢许奶奶,麻烦您和伯父了。”姜荣安谢道,起身就去跟沈山庆说这个好消息了,他有预感,这个人很厉害,也许回去后他们三个就能来个唇枪舌剑了。

    古青娅乖乖坐着,没有乱动,在别人家也不好做什么,只好发呆,听许氏何婆子她们说今年打算种多少茜草等等植物原料,这可是涉及到今年的染色的。

    “我有预感,今年又将要流行桃红玫红等红色系了,总是有备无患的好。”许氏说起自己对今年流行色的猜测。

    方氏却又摇摇头,“这是女子用色,赭色青色等可适量增加些。”今年春闱,殿试前三甲定是能引起一些风潮的。

    “都先备着,届时再稍作调整。”许氏想了想说道。

    随后,几位老人又说起了其他的事,比如新发现的什么原料,比如染司又命名了什么颜色,又出了什么新鲜的配色等等。

    古青娅许多听不明白,说真的,她还有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的了。

    下午的时候,他们就回去了,而沈山庆在姜荣安的劝说下,也收拾了下行礼过来,只一个不大的包裹,对于许氏好奇的提问,他也不会说不耐烦,都很耐心地回答了,总之,不论容貌还是言辞,在老人面前是很讨人欢喜的。

    到家的时候,卢尚棋已经回来了,姜荣安这才想起来,家里还有一个未出嫁的表妹,多了一个陌生男子,那真是不适合,可是事情已经答应了,总不能临时反悔。

    姜荣安无奈,只好跟沈山庆说了下这个问题,只能委屈他回避一下,尽量不出现在卢易彤的面前。

    毕竟卢易彤的年纪适中,正是少女梦幻的时候,若是不小心有个什么想法,到时候温氏都能怨死他们两口子。

    卢尚棋对于姜荣安的做法是没什么意见,毕竟是与人为善。不过温氏就真的有些不高兴,因为卢易彤的关系,也只好限制着卢易彤的行动了。

    卢易生倒是很欢喜,他这个人是很喜欢跟人交流的,现在有了这个机会,再好不过了。

    而且沈山庆也真的如姜荣安想的那样,学识非常的好,聊起来都能说很久,有时候三个人一起争论,卢尚棋都会加入进来。

    卢易彤到底与沈山庆见了几次面,好在她没有多余的想法,实际上也很简单,她觉得沈山庆太穷了,家里头的关系肯定复杂,若是成亲,肯定都是要补贴着家中的,而想一想她的性格,却是不适合的,她心里有主意得很呢。

 第224章 开考

    知道了卢易彤的真实想法,古青娅心里是松了口气的,她并不希望姜荣安做件好事而与舅舅家闹得不愉快。

    温氏私底下也找卢易彤说了不少话,次数多了之后,卢易彤就不耐烦了,这边她又没什么好友在,唯一年纪相近的也就古青娅,所以她就找来唠嗑唠嗑了。

    “哎,表嫂,你说我娘怎么就不信我说的话呢,我都明确表示过了,她还非要隔一两天说上一回,也不嫌烦。”卢易彤嘟着嘴,面上不大高兴。

    古青娅给卢易彤倒了一杯蜂蜜水,“舅母也是担心你一时想差,万一你又改变主意呢?”

    “才不会呢,我哪里是那种人。”卢易彤喝了一口蜂蜜水,觉得嘴里甜滋滋的,也不由羡慕起古青娅来,这蜂蜜可不好买,表哥竟然能找到。

    姜荣安也分了一些给温氏,不过温氏可没那么大方没事拿出来喝,所以卢易彤是有些嘴馋的。

    古青娅笑了笑,没有说什么,许多人嘴里说着什么,而后又改变主意的人多的是,“沈公子无论怎么看都是个偏偏少年郎,容易让少女芳心暗许,若是他又是功名有成,那媒人绝对是踩破门槛的。”

    “这我当然知晓,可是我爹也说过,这样的寒门子弟,功名有成之后都要回报家中的,你又不是不知晓乡下都是亲戚一门连一门,想想都觉得恐怖,我可做不来自己吃苦,然后想办法帮衬所有的亲戚的。”

    卢易彤又再一次强调了自己的想法,“虽说我爹和我哥都是读书人,可是我更喜欢的是商贾人家,吃喝不愁,也没那么多糟心亲戚,就是有许多亲戚,也不会像乡下那般,啥都凑到一起,也不嫌烦。”

    “……”古青娅半低着头,觉得这个表妹说话果然是直,难怪温氏要发愁了,这样的性子,不会适时地委屈一下,除了父母兄妹,谁能一直顺着她呢?

    “表嫂,你怎不说话?”卢易彤并不知道古青娅心里在想什么,“表哥的爹那一家虽说很不咋地,但也没怎么来找表哥麻烦,你不用伺候公婆小姑子小叔子,又不用操心人情往来,就是要像你这样才好呢。”

    “表妹,话不是这样说的,你表哥没人帮衬着,无论他是想要走仕途还是从商,其实都很难的,你看谁真的白手起家了?”而除了长辈宗族,谁会莫名其妙地帮一个人,未来无法预计。

    有的人看着好似白手起家,但背地里的情况谁又清楚,怎可能没人相助?

    “是吗?”卢易彤歪了歪头,想不明白的事情,也懒得再追问下去,索性转了话题,“表嫂,听说殿试前三甲很可能让陛下赐婚呢,也不知我哥有没这福气。”

    “我觉得,还是别赐婚的好。”古青娅想了想说道,“娶公主,就相当于入赘皇家了,就要长住京城,即使为官,也不可能走得太远。”

    “什么?入赘?”卢易彤吓了一大跳,“不是吧,那还是祈祷我哥别被公主看上吧,要不我娘一定会郁闷死的。”

    “我们大铭朝,似乎并不流行赐婚吧。”古青娅想了想,脑中好像也没有多少相关的信息。

    “哎,感觉怎么样都有不好的地方,好烦呀。”卢易彤双手放在桌上,下巴就支到了手上,嘟着小嘴说道。

    古青娅后来根姜荣安说了下这事,他不由笑道,“舅母怕表妹对沈兄伤心,殊不知沈兄在家乡已有娘子,他也不是那会忘恩负义之人,这担心完全不必要。”

    “你早就知晓了?”古青娅不由睁大了眼,压低了声音,“那你怎不跟舅母说下?”

    “没必要,说的话,舅母反而觉得没了面子,恼羞成怒呢?”姜荣安反问道,“娘子,你也别想了,后日我们就要考试了,大家都没心思想别的。”

    古青娅想想也是,这事再继续的确没意义,现在重点是会考,“夫君,你会紧张不?”听说有人紧张,饭吃不下,觉也睡不着的,瘦了好几斤。

    “不紧张,顺其自然,我没中,就说明时间还没到,要不命中于此无缘。”姜荣安倒是平常心,他不像卢易生有压力,之前的时间只为读书求取功名,也不像沈山庆,背负了太多人的期望。

    “嗯,顺其自然的好。”古青娅并不对姜荣安作要求,一定要他取得功名才算出人头地,一定要怎样才能,春闱不过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而已,是人生旅程的一个点缀。

    初九的大早上的,鸡鸣第一遍,温氏就起床了,古青娅听着声音,也跟着起来,这温度真够冷的,不过今日姜荣安要考第一场,她肯定不能睡懒觉,下厨亲自准备吃的。

    “舅母,您要做什么?”古青娅唯一会做的面食就是疙瘩汤,见温氏拿出一个昨晚就弄好的面团,开始揉捏,然后用擀面杖揉啊推啊的,最后拿刀切成细细的面丝。

    “我听人说过一个状元面的做法,就想做来试试。”温氏说着,让古青娅将昨晚就熬好的几趟撇去表面的油舀出来,就开始热锅。

    古青娅见了,状元面,听着兆头挺好的,姜荣安也不挑食,自己再准备两个小菜好了。

    温氏将昨天花了不少钱买到的绿色青菜给切成丝,热汤一浇就熟了,每碗面上都有煎得金黄的两个鸡蛋,加上自己炕头发的蒜苗儿,看着倒是很有食欲。

    虽说对沈山庆有些意见,不过温氏还是连他的份也给准备好了,这些天她也是看着这人和自家儿子相处甚欢的。

    此外,三人午饭的吃食也准备好,是一个陶罐,搁在一个篮子里头,那篮子的下面其实也另外放着一个陶罐,里头是草木灰加一些木炭,在这大冷天的,能够保温。

    卢尚棋亲自将人送走,古青娅和温氏卢易彤站在门口,看着马车消失在巷口,心里只能默默祈祷,一切都顺利。

    古青娅回到屋里,炕上很暖和,却怎么都睡不着,最后索性进入藏书阁饿,继续看上次没看完的书本。

 第225章 学问

    屋里只有三个女人,又挂心着考试的人,也没什么心思吃午饭,就随便煮了些,又回屋里窝着了,等着晚上人归来。

    不过等到人回来了,三人心里再担心也不敢问,就怕影响了接下去两场考试的发挥,不过从他们的神色看,还是很自信的,那应该是有信心了。

    初九,十二,十五三场考试,都是隔三天考的,因此这些天,温氏就有些茶饭不思的,担心得都瘦了好几斤,卢尚棋也没好到哪里去,不过他们都表现得像没事一样,就怕影响到卢易生。

    古青娅见状,心里不由感慨,到底是天下父母心,为儿子的前途担忧,什么时候都放不下来。

    “今个儿过了就考完了,青娅,看看荣安有什喜欢吃的,你给准备上几道,这些他真是辛苦了。”温氏带着古青娅去买东西,这会她也不拘泥于价格了,看上了就买。

    古青娅想买的,大部分温氏都买的,就挑了些其他的,其实她想说,这次考完,还有殿试呢,殿试才是决定最后名词的地方。

    不过想一想姜荣安他们这些天都吃得很清淡,就怕考场上不舒服,所以考试一结束,温氏就忍不住想给人补补。

    跟古氏在厨房里忙活了一下午,终于整治出一桌丰盛的饭菜,卢尚棋和温氏决口不提考试如何,只是不停劝着人吃饭吃菜。

    “娘子,这次我估计要落榜了。”收拾好,姜荣安坐在炕上,看着一旁的古青娅,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没事,你才几岁,还有机会呢。”古青娅听了,将手上的发钗放进盒子里,又伸手摸了摸头上,确定没有什么东西了,才爬上炕,挪到姜荣安的身旁,碰了碰他。

    “其实是我看错题了,等写完的时候才发现,已来不及了。”

    古青娅心里诧异,姜荣安的性格,不是会看错题目的人,看来今年是没这机缘了,“很正常的事,你别有心理压力,过几年再来就是。”

    “我没啥,就是让你失望了。”姜荣安其实想要让古青娅以自己为荣,今年没机会,感觉有些遗憾。

    “你从没让我失望。”古青娅笑着说道,“你别这样想,要不我不理你了。”

    姜荣安往古青娅的旁边挪了下,与她的手臂碰着,她的温度透过布料清晰地传到自己皮肤上,似乎一直暖到了心里,要说真不在意是不可能的,心里到底是有些小失落的。

    “娘子,我们计划下,接下去要做什吧。”姜荣安其实也拿不定主意。

    古青娅想了想,其实有好几个方案,看姜荣安怎么想的了,“以你现在的身份,可以当县丞主簿什么的,再不做个夫子也很适合,你心里可是有想法了?”

    “娘子,你觉得我三年后再继续考吗?”姜荣安心里也不确定要做什么,“我其实挺有一番抱负的,又有娘子的藏书阁,我想总会做出一番成就的,可是县丞或是主簿,我压根没什么决策机会。”

    “这的确是,且你的年纪轻,还未及弱冠,也难让人信服,镇不住下面的人。”私心里,古青娅其实想要姜荣安继续留在三化县的,做个夫子,自己能多在父母眼前几年,谁让自己出嫁得太早呢。

    “若是齐叔继续留在三化县当县令,你倒是可以跟在一旁,学着如何处理政务以及如何跟县丞主簿等人打交道,甚至是与当地的地主乡绅一类的。”古青娅建议道,别看三化县地方小,真说起关系来,也是挺复杂的。

    姜荣安想了想,古青娅说得很有道理,本来还有些迷茫,被她这么一说,迷雾散尽,一切都清晰起来,“娘子,说得有道理,就听你的。”

    得贤妻如此,夫复何求呢?

    古青娅倒是有些意外,姜荣安决定得太快了些,不过正合她心意,知道他肯定也是有考虑到自己的,心里不由有一点甜。

    跟姜荣安谈过之后,古青娅忽然发现,自己对于夫妻的含义似乎有了更多的理解。

    因男为阳女为阴,阳主动,阴主静,故男主外女主外,看似阳的重要性大于阴的,而实际上却不是如此。

    丈夫负责外界的事宜,妻子负责内部的,承担的责任更大,除了上头的公公婆婆,下面的孩子,还有内部的亲戚人情往来。

    而与此同时,丈夫也是被妻子管的,他的工作,他的交友等,工作不是说去帮他的忙,看他的交友是为了防止误交损友而被引导误入歧途。

    除此之外,还要有足够的智慧来帮忙解决丈夫的选择问题,这往往对这个家庭有重大的影响,决定着这个家庭未来的走向,是往好的还是往坏的发展。

    所以当一个妻子,不是只有洗衣做饭,生儿育女这事,她要当这个家庭的掌舵人,军师,避开所有的风浪和暗礁,幸福生活。

    所以一个真正幸福的家庭,定然有一个智慧的女主人,有一个尊重妻子将妻子放在重要位置的男主人。

    “娘子,你在想什么呢?”姜荣安回过头看到古青娅微微皱着眉,似乎在思考什么。他刚去看了下聊天系统内的内容,他现在已经不回避着古青娅了,可惜的是她看不上上头的内容。

    古青娅将自己的理解说给姜荣安听,“刚你听从我的建议,我忽然有所感触,婚姻果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姜荣安很认真地听着,也在认真都思考,“我想我们的身体大概也可以拿来比喻。医圣创立了六经系统,三阳三阴,阳在外阴在里,阳护着阴,阴又为阳提供能量,若是阳防卫不当,让病入里,潜藏后,爆发的是更大的问题,甚至是病入膏肓,命不久矣。”

    “你这个比喻倒是有趣。”古青娅笑着说道,“那我们成亲未曾一年,可不像是那稚儿一般,脆弱得很。”

    “是啊,所以才要更用心呵护。感谢娘子今日给我上了一课。”姜荣安像模像样地给古青娅行了一礼。

    婚姻中的学问并不简单,如果古青娅不说,姜荣安也许不会深入地进行思考,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226章 准备

    交谈后,古青娅和姜荣安之间的关系就更融洽了,看着似乎没什么不同,但是仔细的话还是能发现的。

    不过这个时候,温氏他们就略有些焦躁,开始期待成绩的结果,但是又害怕听到不好的消息,处于一种很矛盾的状态。

    而卢易生也没经常留在家中,几乎天天都出去,跟着向阳府过来的其他学子交流,或是跟新认识的学子交谈来往,总之事情多得很。

    姜荣安因为对自己的成绩如何有了预料,很平静,面对卢易生的邀请,大部分都应下的,并不一定要交上朋友,而是多认识些人,闲谈中增加些许见识。

    反观沈山庆,却极少跟姜荣安他们一块,每日早出晚归的,也不知道在做什么,很多时候三餐都在外头解决。

    古青娅和姜荣安说了这事,大约猜测他应该在外头接短活做,也不说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没必要让人心里不舒服。

    二月二十五,会考成绩的红榜贴了出来,一时之间有人欢喜有人哭,若是会考没上榜,自然的,也没有机会进入殿试了。

    温氏和卢易彤两人在屋里走来走去的,非常的焦急,频频往屋外望,时不时地双手合十朝各个方向拜着。

    古青娅没有出屋子,留在屋里看书,姜荣安和她也说好了,如果卢易生顺利进入殿试,他们就在京城多留几日,等他过了殿试再走,也许不一起走,但也不好在最终结果没出来前就离开。

    到了午时,院门打开,卢尚棋走在前面,身后跟着卢易生沈山庆以及姜荣安,看他们的神色,都不像落榜的样子。

    温氏立马迎了上去,脸上因为太过紧张而显得有些扭曲,看起来挺怪异的,“怎的,可有中?”

    “生儿和沈公子都中了,荣安没中。”卢尚棋说话虽染保持了平静,但看得出来他非常的高兴。

    温氏先听了,先是愣了一下,看向一旁的姜荣安,“荣安,不怕,三年后我们再来考,你能考上的。”

    “舅舅,舅母,您们不用为我操心,我考完就知我考不上了,也不难过,我的年纪还是太轻了些,过几年再来就是。”姜荣安笑着说道,安抚着众人,让他们尽情地庆祝,不用担心自己会有太大的心理落差。

    “你能这样想再好不过,人不怕失败,而是怕没了重头再来的勇气。”卢尚棋似是对姜荣安的话非常的满意,拍了拍他的肩膀,像在鼓励他一般。

    “不管怎样,有了这次的经验,下次能考得更好,我去厨房做好吃的,可要好好庆祝一下。”温氏说着就要往厨房走。

    一旁没说话的古青娅忙跟了上去,她知道卢尚棋是不会在外头酒楼里吃饭的,即使这真的是一件大喜事,可是后面过了殿试后,总要感谢人什么的,可要花不少钱的。

    姜荣安负担得起一桌酒席,不过他也不会主动去提,主要是人员有些复杂,出外不适合,不如在家中。

    吃过了丰盛的一餐,各自回屋里休息,古青娅拧了布巾让姜荣安擦了把脸,看着他睡下,才坐在一旁,补着两双袜子。

    姜荣安说起来也还是个少年,对自己的失败,对比别人的成功,心里肯定还是有些失落的,看得开与不代表心情不受影响。

    高兴过后,卢易生和沈山庆又进入紧张地复习,殿试要重新再进行一轮的考试,也重新安排名次,所以会考的名次并不被人那么看重,顶多是让人猜测谁是状元的一个猜测。

    要知道,每次殿试前,那些赌场,可都是有押状元的,而且参与的人还真是不少,非常的热闹。

    姜荣安没事做,索性和古青娅去了朱家找方氏,总得让老人家知道下结果,反正落榜了也不会把之前已得的功名给取消了。

    “没考上也不是什大事,作甚这般没精神?”方氏听着小两口的语气,有些不高兴地说道。

    “奶奶,没,就是夜里没睡好而已。”姜荣安下意识地挺直了脊背。

    “好了好了,你也别说孩子了,考试的人那么多,录取的又少,这次不好,一次比一次好就成。”许氏在一旁笑眯眯地劝说道。

    “嗯,既然没考上,那打算什时候回去?”方氏哼了声,像是在回答许氏的话,转而问起古青娅他们的归期。

    “我表哥能进入殿试,我打算等他殿试结束再走,这些天就在京城多采买些东西,回去后无论是送人还是卖都是适合的。”姜荣安没敢隐瞒,实话说了他们的打算。

    方氏闻言不由点头,“这个确实,那你们回去前再来我这一趟,我准备些东西你们带回去。”

    这事姜荣安和古青娅当然不敢反对,忙应了下来,当然是要以长辈的需要为第一的。

    京城里的东西,丝织品肯定是不需要的,倒是各种颜色的丝线可以带回去,绣花什么的都用得上,眼下有个现成的店家,价格实惠,带回去绝对是不亏的。

    除此之外,古青娅和姜荣安又问了朱时京城有什么的特产什么的,也要带上一些。

    零零碎碎买了好些天,他们总算将要带回家里的东西给买齐了,而温氏也开始在整理打算,问了下古青娅他们买的东西,自己参考了下,反正也是要带不少的。

    算来算去,回去的行李绝对是来时的好几倍,虽说麻烦了一些,总比什么都不带空手回去而被人说三道四的,倒不如现在折腾些。

    三月初一一大早,卢尚棋一家就送着两个贡生去内城参加殿试,因为这门考试的重要性,有家人跟来的,都在内城焦急地等着。

    姜荣安没有跟去,他们也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