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着,严水儿就往门口走去,当看一个人不顺眼的时候,不管什么事情都能找到借口来责难那个人。
床上的方氏抬了下眼,转了下头,听到大女儿的脚步声已经在门外,眉头稍微皱了下,再感觉到小女儿还没缓过来的情绪,她心里不由长长叹了口气,这两个女儿啊,怎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性子呢?
“娘,您真的不跟女儿到城里住段时间吗?”严双儿仍不大放心,看了看这屋子,“这老房子也好久没整修了,住起来也不舒服,娘,您要是觉得住女儿家不好,就到二哥那去,可不好多了吗?”
方氏嘴角微微扯了下,“我就不去了,成为累赘也不好看,再说老房子我熟着,进进出出也不用人跟着,我着心里头自在。”
分别在子女的家中住过一段时间,也就大儿子这边最让人舒心了,人年纪大了,有的时候追求的就少了。有的人年纪越大越固执,而方氏反而看开了,然而就是看开了,看到子女们不团结,才觉得难受。
严双儿听了这话,觉得也是个道理,“娘说的是,不过大哥的债务不是都还完了吗,怎的还不把屋子整修下?”
这边母女闲聊着,先到厨房的钱氏就对古氏各种嫌弃,“真不知道你怎么当家的,瞧瞧锅里煮的,娘住得不舒服也就算了,吃的都不好,你们挣的银子都自己吃了?”
古青娅抬头看了钱氏一眼,抿了下唇,没有说话,总有那么些人,自己做不到的标准,却喜欢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别人。
古氏没有说话,要给方氏吃的粥已经单独熬好,她正准备炒个青菜,做个蒸蛋给方氏配饭,照顾了老人这么久,方氏生病时什么口味那是一清二楚。
钱氏没得到古氏的回应,心里就来气,眼角的余光又看到严水儿过来,就上前一步,要抢过古氏手里的蛋碗。
“大嫂,我来吧,娘喜欢什么口味我最清楚了。”而实际上,钱氏哪里了解方氏的喜好呢?方氏跟普通的农家老妇人不同,不会将自己要求各种提出来,不细心的人,是发现不了的。
“给娘做个早饭也要花几个时辰,真不知道你这个儿媳妇是怎么当的,敢情我们不在的时候,你都把娘饿着吗?”
严水儿说话更毒,一来,口一张一顶虐待婆婆的大帽子就往古氏头上盖去,这一种不分青红皂白的话,也只有她能说得这么没有负担了。
古青娅暗暗咬着嘴唇,垂着眼眸,很生气,没有照顾过方氏,对她的生活习惯不了解的人,有什么资格来指责,只是这话她不敢说出来。
一顶嘴,严水儿就更有理由责难古氏,带来的拖油瓶是个心肠恶毒什么的,那话可要更难听了。
古氏没有太大的反应,她稍微侧身避开钱氏伸过来的手,把加了水的蛋碗放进锅里,“青娅,大火烧。”
“娘习惯每天吃饭的时辰是辰时二刻,大妹那么早赶过来看娘,想来是还没吃早饭,先在厅里坐会,我再做两个菜就好。”古氏淡淡地说着,就去切刚才洗好的青菜。
严水儿没想到古氏竟然会回她的话,而且听着怎么就是自己在无理取闹似的,心里那把火瞬间就烧起来了,“我从来都不知道娘有这样的习惯,你少为自己的偷懒找借口,事情做不来就让位让别人来做。”
“就是,就是,娘在我们家住了那么长时间,都没听她说过,你胆子也特肥了,竟然敢这样找借口。”钱氏说着,上前用力将古氏挤开。
“你们在做什么?”严父站在门口,裤脚卷在小腿处,脚上的草屑还沾着不少的泥土,他的手里,拿着几段新鲜的莲藕。
“大哥,你回来得正好,看看你娶的好媳妇,做个早饭到现在,还饿着娘,竟然还找借口说娘吃饭时间有点,这胆也太肥了,你就该好好教训教训。”
严水儿看到严父的形象,眉头不由皱了起来,眼底有着嫌弃,开口就告状道。
严父走进屋里,将莲藕放到盆里,冷着声说道:“娘早饭时间一直是辰时二刻,最爱蒜蓉炒青菜和蒸蛋,算算时间,把菜炒了正好,我不知道你们围在这里,阻止你们大嫂炒菜是什么意思?”
严水儿瞪大了眼睛,看了严父一眼,很是失望,而后瞪了古氏一眼,“你们少糊弄我,等着。”转身往方氏房里走,却是去求证这话的真实性了。
古氏将钱氏手上拿着的菜刀拿了回来,说道:“二弟妹,你还是陪着娘说说话去,这厨房里的事,我来就好,没得让客人沾手的道理。”
钱氏见状,看着阴郁的严父一眼,缩了缩脖子,就往厅堂里去了,心里却在嘀咕着,这个大哥,怎么现在生气起来挺叫人犯怵的?
方氏听着女儿带点怒气的质问,心里有些无奈,“你大哥大嫂说的没错,我的确有这习惯。”
严水儿一听,只觉得胸口堵着一口气,想到自己刚才说的话,顿时觉得自己在古氏和古青娅面前面子里子都丢光了,心里不由怨恨起来,“娘,您怎么从来都不说,难道女儿就不值得知道吗?”
不说严水儿的生气,严双儿和随后跟来的钱氏也很惊讶,严父和古氏说的竟然是真的?不过钱氏心里更多的想法是,这老太婆麻烦真多,好在不住自己家,这样子伺候,谁受得了。
“这个习惯,也就这十几年的事。”方氏斟酌了下,只说了这么一句话。
在严爷爷生意好的时候,家境也不错,方氏那几年就养成了这个习惯,只不过又有谁注意呢,至于后来出事、变卖家产什么的,也就大儿子两口子还将这个放在心上。
严水儿不笨,方氏没说出口的话也明白,这是说她们几个做子女的,都不如严父和古氏两口子来得用心。
这样子的认知让严水儿有些接受不来,她一向看不起的人,做得比她更好,这怎么可能呢?
。。。
第54章 还有两个
严水儿的表情几番颜色轮换,心里有一种屈辱感,最终没有马上摔门而出,但是心里,还是将这一笔账算在了严父和古氏身上。
古氏将方氏的饭菜都送进屋里,严父在外头的厅堂里支桌子,招呼一大早赶来的两个妹妹吃早饭。
严水儿冷着声说道:“你们先去吃罢,我来照顾娘。”说着,将古氏和严双儿都给赶出了房间。
方氏看不到人,听着动静,也觉得严水儿反应有些过大了,“你去吃早饭吧,我自己来就成了。”
“娘,没事,我不饿,您就让女儿尽一下孝心吧。”严水儿柔着声音说道,却是面无表情的,仗的不过是方氏看不见罢了。
“行吧。”方氏不着痕迹地叹了口气,如何感受不出大女儿的态度了,不是真心啊!
反观被赶出房间的严双儿和钱氏,心里也不是那么舒服,在桌子边坐下,看着有些清淡的饭菜,钱氏嘴里就低声嘀咕起来了。
严双儿在一旁听着,神色有些尴尬,“二嫂,你说什么呢,这大早上的,当然是吃清淡点好。”
严父送上来几个咸鸭蛋,正好听到严双儿的话,“嫌弃我家的饭菜就回自个家吃去,左右娘你们也都看过了。”
“大哥,我们不是这个意思。”严双儿一听,眼眶就红了,要哭不哭的样子。
严父撇了一眼,没说话,转身去了厨房,他们一家子就在厨房凑合着吃,并没太大讲究。
一大早上的,几个人也闹得不那么愉快,严水儿早饭也不去动,陪着方氏坐了一上午,就硬拉着严双儿离开了,看那架势,却是不想再跨入严父家一步了。
两个小姑子走了,钱氏也不会留下来蹭午饭,左右她的目的也完成差不多,刷刷两个小姑子的好感度,不管怎么看,都是比古氏要强许多的,就是有些心疼那罐燕窝,留着自家儿子吃该多好。
方氏是小病,没两天就好得差不多了,但是她的几个子女并没有因为她的病情而前嫌尽弃,反而是愈发疏离了。
方氏心里当然也不好受,不过有些事情,并不是说改变就能改变的,太多的结在那边,又要如何解开?
严父和古氏却悄然间,有了不小的变化,也许是没有债务的关系,又或者是在吴家做事的缘由,也许跟严青禾进学堂也能扯上一点,他们的一直弯着的腰背,一点点地挺了起来。
父母的变化,古青娅一点点都看在眼里,她是非常高兴的,父母能找回他们的自信和自尊,即使生活仍然还清贫,也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进入了八月,就是中秋节,这是一个团圆的节日,对小孩们来说,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有许多好吃的。
但每年这个时候,方氏的情绪都会比较低沉,所以家里也不会有太热闹的事发生。
不过今年发生了许多事,出乎意外的,纪骁生竟然托人送了不少东西到三化县县衙那边,而这些东西,竟是吴翔和姜荣安一起送来的,同行的还有一升家的严常有。
古青娅看着地上封得好好的几大箱子的东西,里头有一箱是点名给自己的,其余是给自己家人的。
即使不知道里头具体是什么东西,但也知道便宜不了,方氏微微皱眉,“你们说这些都是熊熊那孩子从京城托人送来的?”
“婆婆,您就放心收下吧,这里头有些是熊熊准备的,有些是他的家人的谢礼。您们要是不收,他们反而不高兴呢,常有家也有,常有是吧?”吴翔笑着说道,严常有家的当然不如古青娅家的来得多。
“婆婆,吴大哥说的没错,熊熊家的情况特殊,而且考虑到青娅姐姐的名声,就没大张旗鼓的,您就放心吧。”严常有马上很有眼色地接下去,眼前的两个人身份都不简单,能搭上,他可不能搞砸了。
方氏想了想,“希望没有下一次罢,恩情是有限的,我也不想我们家青娅被认为是那种挟恩求报的人。”
“婆婆就放心吧,他们心里有数的。”姜荣安最清楚这种大户人家的做派了,过段时间,这边发生的事情,那个胖小子又还记得多少呢。
“你们几个都来了,那就留下来吃午饭罢,我让青娅做去。听说两位少爷读书很好,就多坐会,抽空指点下青禾。”方氏笑着挽留道。
姜荣安看了眼往厨房去的古青娅,左右没什么事,就同意了,而吴翔则是无所谓,严常有是巴不得能多跟两位少爷相处了,自然乐意。
方氏年轻的时候家境也不错,跟几个少年谈话也不会让人不舒服,一时间,气氛倒是和乐。
其实姜荣安留下来,也是想看看严家的情况,当初古青娅救了自己,自己答应她三个要求,如今只兑现一个,他留下来,也是给古青娅一个机会,可以把其余的要求给提了。
姜荣安并不喜欢欠着人情,尤其还是古青娅这种小姑娘,女孩子的心思最难猜,他明年想要参加小考,最不想有什么不利于自己的风声传出来。
即使古青娅看起来不是那种不靠谱的姑娘家,但这个事一直悬着,也不是个解决的好办法。
看到姜荣安,严青禾还是很高兴的,听夫子说过他的文章,很有才华,有这个机会请教,自然是不会错过。
古青娅在厨房里忙着,其实见到姜荣安她挺尴尬的,那天的事,对一个自尊心不低的少年来说应该是不喜欢人提起的,她自然不会没眼色出现在对方面前。
不过她奇怪的是,他出现在自己家的目的,纪骁生托人送来的东西,完全没必要由他送来啊,严一升不就是个现成的人选?
不一会,古氏回来,听说方氏留了人吃饭,也忙碌起来,古青娅自然没多余的时间去想这一件事。
吃饭的时候,古青娅自然是没上桌的,在下头忙着,比如添饭一类的,这个间隙,她瞧见姜荣安朝自己比了几个手势,大意是他还欠自己两个要求的意思。
古青娅点头表示明白了,心里想了下,姜荣安这是怕被自己缠上,所以希望自己尽快提出要求?
“
。。。
第55章 兜圈子
古青娅一直想不出有什么要求可以提的,而且她也没有特别把这事给放在心上,不过现在对方想将这个隐患给解决掉,她也没必要不识趣。
但是要提什么条件呢?买几本书?还是一套文房四宝?
左思右想了会,古青娅终于想到了,明年是丑年,会有小考,以姜荣安的年纪和他的学识,应该是会去参加的,那么第二个要求就请他把他参加考试的题目和心得跟严青禾书说说好了。
第三个要求,就是等到严青禾能参加小考的时候,请严青禾作一个证明,将相关手续办全,一个有功名的人去办这个,可不比普通老百姓要来得简单?
至于姜荣安考不上秀才这一点,古青娅就没想过这一点,这个少年给她的感觉就是,要么不做,做了定会全力以赴,说不定到时候好消息传来,会有许多有姑娘的人家捶胸顿足呢。
既然已经想好了要求,但是怎么提呢?古青娅觉得这也是个麻烦。
人都走了,古青娅看着严青禾兴奋的脸,觉得自己做的都是值得的,家里能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比什么都重要,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家能够有机会进入上一阶级。
不过姜荣安都暗示了,那自己等着他来找自己就好,后续问题相信他都已经想好要怎么解决了。
自己最近在藏书阁里读的书,还是属于启蒙类的,加上一些言语比较简单的游记,而像论语道德经一类高神的书籍,她就现实中跟着严青禾背一背。
即使还不明白意思,但有句话不是说,读书万遍其义自见,坚持不懈下去,一次总会比一次有新的理解和感悟。
“姐姐,姐姐,姜大哥真厉害,那个问题我总算弄清了。”严青禾显得非常高兴,喜悦自然是要跟姐姐分享。
古青娅拿着丝瓜络洗着碗,听严青禾这样说,也很为他高兴,“那你以后碰到问题,可不要憋着,多问问人,不用害羞。”
“我这不是怕被人说我笨嘛。”严青禾挠挠头,帮古青娅从井里拎了一桶水上来,他年纪不大,实际上,自尊心却是很强的。
“是学到知识重要还是面子重要?”古青娅将洗过一道的碗放入清水中漂着,侧看了严青禾一眼,他想的她能明白,“忍辱负重,这个词听过没?”
严青禾有些小倔强,鼓着腮帮子,低着头,脚在井边的石板上来回搓着,“以后我会问的。”只不过要学会挑人问。
古青娅并不想多干涉严青禾的学业,只要不是接触什么恶习,她都是随他发展的。做父母的,对子女并没有那么的仔细,那么做姐姐的,就要把父母忽视的给担起来。
“我瞧姜少爷和吴少爷都是不错的,趁着他们还在学堂里,你多问问,要不等他们去了学院,你还有机会吗?”
跟人品不错又有才学的人做朋友,古青娅是鼓励的,读书时建立起来的感情是比较纯粹的,起码比起生意场上,要来得有真心,对以后的影响也更深远。
严青禾并没有古青娅想的那么多,他喜欢这两个人,听古青娅支持,心里高兴,刚才的低落一扫而光,“姐姐说的是。姐姐,我来帮你拿。”
离中秋还有好几日,古氏就提前带着几个孩子上县城,辛苦了几个月,她就想让孩子们开心下,而去县城,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就是最高兴的事。
严父没有跟来县城,方氏还在家里,而家禽也得有人喂养,他只好留守了,好在古青娅是个小大人,要不古氏一人带着四个孩子还真够呛的。
先买齐了日用品,古氏买了块麦芽糖分成四份,即使只得了这个小甜食,就够几个人吃上半天,那个满足劲不用说了。
走着走着,又到了春分那天进去的茶楼,而好巧不巧的,竟然碰到微服私访的齐秋生县令还有姜荣安。
“……”古青娅顿时明白了,这世上哪有那么多那么巧的事,这是计划好的呢。
古氏认得姜荣安,她跟姜荣安打了个招呼,不过对上齐县令,那气质不是普通人,就显得有些局促,眼神游离,不敢与人对视。
“姜大哥,你也出来玩啊!”严青禾就很兴奋了,两眼亮晶晶地看着姜荣安,大有要拉着对方长谈的趋势。
“是啊,和齐叔出来喝茶,要不你们也一起来吧。”姜荣安笑着点点头,邀请道,“婶子,您走了半天,不如停会歇歇脚。”
“这怎么好意思。”古氏局促地说着,看向旁边的孩子,见他们都满脸的期待,就舍不得让他们失望,在心里暗自算了下身上的钱,进一次茶楼应该够吧。
得到了古氏的许可,严青禾和严青茶当场小声地欢呼起来,古青娅淡笑着,看了姜荣安一眼,却察觉到齐秋生意味深长的眼神,忙移开视线。
还是上一次在的包房,桌子上早就有茶水糕点,一群人围坐着,开始闲聊起来。
齐秋生将糕点分给几个小的,笑着说道:“到一旁玩去吧。”
“这位嫂子,您真厉害,孩子都很懂事听话。”齐秋生笑着说道:“端午的那个案子,您女儿帮了大忙,我一直忙于公务,没亲自上门道谢,今日碰见,可真是巧,您真的养了个好孩子。”
古氏听了这话,先是一愣,而后反应过来,惊得差点没坐到地上去,“您,您,您是县太爷,民妇有眼不识泰山,礼数不周全,还望县太爷恕罪。”
说着就想起身行拜礼,脑子仍有些飘忽,她竟然见到县太爷,还跟县太爷同桌喝茶聊天,她不是在做梦吧?
古青娅虽说看着最小的弟弟,但古氏那边的动静也没错过,瞧那震惊的样子,是知道了齐秋生的身份。
齐秋生忙阻止了古氏,“嫂子不用如此多礼,把我当普通人就是了,听荣安说,你大儿子也在同一学堂读书,很是勤奋?”
古氏用力地点点头,忙招手把严青禾叫过来,能跟县太爷说上话可是件荣耀的事,若是能得到提点,可不比什么强?
古青娅见状,就明白姜荣安是怎么打算的了,这兜的圈子也真够大,既然如此,她也要配合,“青茶,来,你带青朴到窗边看风景去,小心点啊。”
有的吃又有得玩,严青茶当然很乐意,带着严青朴到窗边,咿咿呀呀地说着些童言趣语。
。。。
第56章 打听
古青娅笑了笑,朝姜荣安微微点头,示意他有话可以说了,说真的,姜荣安能费心来兜这个圈子,也真是难为他了。
姜荣安也回以一个点头,低声说道:“可是想好了?”
“想好了,对姜少爷也来说应当不难,一个是我希望您小考后,能给我弟弟讲讲题目说些经验,二是我希望他小考时,能将需要的证明什的给弄齐了。”
因为早就有准备,所以古青娅说得也很快,“您也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去做这些,总是有些难度的。”
姜荣安挑了挑眉,没想到古青娅提的要求这么简单,而且没有一点是为自己的,“你确定?就不为自己提一个?”
比如找个好夫婿或者是要些金银首饰一类的,就他知道的,女人都喜欢这些,最看重未来的夫家以及嫁妆的份量。
古青娅摇摇头,“不需要。”
见状,姜荣安也不再多说,古青娅提的条件,对他来说都很简单,也很容易达成,但是从另一方面讲,也会变成他提携严青禾。若严青禾也走上仕途,没有意外的,他们的关系就要慎重考虑了。
就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严家的家风尚可,严青禾的人品也行,答应这两个条件并不是那么难。
“行,我答应。”严青禾心里考量之后,答应得也很爽快。
古青娅笑得眉眼万万,侧头看向在窗边玩耍的弟弟妹妹,正坐在椅子上吃东西,显然的,吃的比外头的热闹更有吸引力。
姜荣安与古青娅是隔着一段距离的,如今达成协议,他就起身到齐秋生的旁边,正好听到齐秋生在考问严青禾的一些知识。
当然,对于才上学半年左右的人来说,这问题还是偏难的。所以集中心神的的严青禾和古氏,自然没有注意一旁的情况。
“齐叔,青禾才上学多久,您这问题对他来说太难了些。”姜荣安知道齐秋生是故意这样问给自己争取时间的,如今事情解决,也没必要为难小孩子。
“听你这么说,是难了些,不过他说的话,也不见得都是错的,小小年纪,能如此思考,已是难得,前途无量,前途无量啊!”
严青禾涨红着脸,抓抓头,“县太爷您太过奖了,我哪有您说的那么好。”
古氏虽说心里很紧张,但是有人夸奖自己的儿子,尤其还是一县之主,这让她心里非常的高兴,嘴角的笑意怎么都忍不住。
“齐叔从来都是实话实说的,大家对你的期望不小,你可要更认真读书。”姜荣安笑着在一旁坐下,拿起茶壶,给众人倒茶。
一个读书人,很多时候能改变一个家庭甚至是家族的命运,大到成为官宦人家,小到摆脱贫民身份,这影响不可谓不大。
齐秋生瞅了姜荣安一眼,知道他应该是将私事给处理完了,就转了话题,“嫂子对这边应当也很熟悉,不知对三化县的桑蚕纺织有什看法不?”
严家的情况,齐秋生因为古青娅的事也了解了下,知道古氏是个养蚕缫丝的能手。
“我觉得我们先的蚕种并不比隔壁的天香县的差,但是产出的丝织品却差了这么多,我觉得除了纺织技术失传外,应该还有别的因素。”
说起自己擅长的东西,古氏说话就流畅了许多,“从根源上来说,两地水土也不会差太多,那么重点就在缫丝上了,煮茧的水,漂洗的一些方法,以至于其他处理,都是很有影响的。”
身为三化县的父母官,齐秋生自然是想要做出一番政绩的,不管怎么说,就是不能升迁,但是当地的经济好了,税收自然多,有了财政收入,他能大展身手的地方就多。
“我查过县志,据说以前三化县也不会比天香县差太多,不过出名的不是缎品,而是罗,如今纺出来的却一般般,这个情况,嫂子可是有听说什么?”
齐秋生很看重这一点,消失得太奇怪了些,县志也没有记载,似乎被故意忽略了一般。
古氏皱了下眉头,低头沉思了好一会,“几乎没听人说起过,而且我小时候,也没人说过我们县的罗很出名,这不应该啊?”
即使只是过去的辉煌,一般也不会被这样遗忘得彻底啊。
“梧桐村织出的罗在三化县里是不错,但相比其他地方也没有特色,我派人查过,跟记载的没有什么关系。”齐秋生还是很用心的,进行了研究考察,不过大多数人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古氏摇摇头,“我也想不起来,您可以问问那些传承好几代的家族,也许知道些什么。”
齐秋生本来也没有抱太大期望,因此也没有多失望,而实际上,三化县现有的家族,历史都是短暂的,还真的找不出传承多代的家族,看来三化县的罗的消失之谜,可真难找到答案。
又说了几句,齐秋生和姜荣安就告辞先离开茶楼,留下的古氏母子几人,还有些缓不过神来,尤其是古氏,都觉得自己是在做梦。
“娘,您不是在做梦,您是真的跟县太爷喝茶聊天了。”古青娅笑着说道,“回去,您可把这事说给爹听听。”
“是呢,县太爷还说咱们青禾有天分呢,你们奶奶知道了一定也高兴。”即使青禾不是严家的长孙,但是也不比严二叔家的儿子差,可是得了县太爷的嘉许呢。
古氏想着,瞬间觉得腰背都挺得更直了,如今自己家也不输严二叔家什么,没必要再低三下气了。
回去后,跟方氏还有严父说了这事,两人都很是惊奇。而方氏却有一种预感,大儿子家这是要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啊,瞧瞧接触的人,地位都不一般啊!
“不过娘,县太爷特地问了我一事,就是以前咱们三化县的罗很出名,后来消失了,您可是有听说过什么?”
古氏对方氏还是很尊敬的,她的儿女出息,能挺直腰杆,但也不是可以对老人不敬的理由。
方氏微微皱了下眉,“没听说过,你不说,我还不知三化县曾经也跟天香县一般呢。”
如果三化县跟天香县一样,那很多事就不一样了,也许严爷爷当年也不会出这事,只能说,世事无常。
。。。
第57章 心事
连续几日,整个严家都持续在一个比较欢乐的氛围里,就是方氏,也很难得的,心情始终保持愉快,要知道,这已经好些年没发生过的事了。
不过或许是之前方氏生病的那些摩擦的关系,这次严水儿和严霜儿送的中秋年礼相比之前的,差了不少,心里有了芥蒂,许久就都不一样了。
古青娅的心情也很不错,藏书阁内出现的书籍越来越多了,最近她发现了一本书叫做《橘志》,讲的是种橘树及其防虫害的办法,倒是挺稀奇的。
不过可惜的是,他们这边的水果并不多,也没听说哪里有种橘子的,所以这本书也派不上用场了。
不过古青娅更希望有关于桑蚕纺织的专门书籍出现,毕竟这跟自己的生活最是密切。
只是藏书阁书架那么多,书也多,但自己能拿到看到的条件却不知道是什么,想想挺让人忧伤的。
中秋过后两天,让古青娅惊讶的是,严素锦竟然主动来找自己,她看起来有些闷闷不乐。
“素锦姐,你咋了?”古青娅陪着严素锦自家旁边的小道上走着,她觉得挺奇怪的,毕竟两人年纪相差有些大,分享心事什么的,一般是同龄的好友比较多见吧。
“我娘在给我说亲事,有点烦。”虽然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但当它发生的时候,并不那么令人高兴。
这一种事,古青娅表示自己还真帮不上什么忙,不过严素锦都来找自己了,可见心里是多么的烦乱,“说的那门亲事,素锦姐姐不喜欢吗?”
“说不上喜欢或不喜欢,只是想到要离开家里,就觉得难过,明明以前我都没觉得有什么的。”严素锦伸出手指头挠了挠头,觉得自己这变化也真奇怪,而自己竟然跑来找古青娅说这事,她那么小,又懂得什么呢?
“素锦姐姐的感觉我有点理解了,可以找离娘家近一点的,要回家也容易,而且定亲也不代表马上成亲,还有两三年的时间呢。”古青娅当然还不知道少女特有的羞涩心思,只以为严素锦单纯是舍不得家里。
“……”严素锦有些无话可说,古青娅还是年纪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