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采桑娘子:夫君有点甜-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做姑娘与为人妇终究有很大的区别的,身份的改变已让身心都要放在别的事上,对于少女时代的事也只能存有一份心,没有多余的力气去做什么了。
“青娅姐,有机会就带来,我两个都是儿子,倒是羡慕你有三个可爱乖巧的女儿。”陈文悦很是羡慕,只是她生第二个儿子时伤了身体,想要再怀上就难了。
“儿子要操心的少,你呀以后就等着享福吧。”古青娅笑道,“不过若是可以的话,外调几年去开开眼界的话,其实还是不错的。”
她也猜测陈文悦在夫家受颇多钳制,就此建议道,对于这几个朋友,她还是珍惜的。
“我也是想呢,不过家里大人觉得外调吃苦,今年职位变动,也不知如何?”陈文悦摇摇头,也就在古青娅面前才能把这事给说出来。
“不急,总有机会的。”古青娅笑道,轻轻拍了拍陈文悦的手。
交谈了一阵,陈文悦也没有久留,就匆匆忙忙地回去了,古青娅见状,心里也不由叹气,陈文悦怕是过得最不舒心的了。
只是让古青娅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是,没过两天,姜荣安突然接到了旨意,竟然没有外调,而是进入了工部下的屯田司。
不够实际算起来,也不是司长什么的,更别说什么确切职位了,也就是个清贫的职位,还不如外放做县令呢。
这个旨意下来,大多数人都意外,而高兴不高兴的人都有。
古青娅本身是没什么感觉,只是不用再搬家,再一个地方稳定下来,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且京城与向阳府之间的往来会比较比便利,书信什么的也比较快捷。
而姜荣安却是一点都不意外,到京城之后拖延了这么长时间没有确切的任命,他就有些猜到了,而去拜访萧老,这个想法就更加肯定了。
不过在事情没确定之前,他什么也没说。
得到任命之后,一个夜里,姜荣安就被人秘密接走,入宫面圣详谈。从皇帝的口中,对于自己的目前的位置和处境,姜荣安也有了比较清楚的认知。
“我相信你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能让一个地方焕发生机,只是爱卿只有一个,但县城却是千千万万,如何能走遍所有地方?”
“这个职位或许不显眼,但确实最适合你的,过个几年,我就将你提拔上来。”皇帝跟姜荣安承诺道。
“微臣承蒙陛下看重,定是竭尽全力为陛下担忧。”
“工部易尚书那边,我会提前打招呼,你需要调阅什么卷子,或是对什么地区的县志或是现状想了解,均可告知易尚书,他会为你办妥。”
一个部门内的人际关系并不简单,看起来没有什么背景的姜荣安进去,肯定是会碰上不少刁难,陛下自然要为他把一些事情给考虑好,这样姜荣安才会更加努力地做事。
得了皇帝的密旨,姜荣安心里也是复杂的,看来皇帝是要让自己物尽其用了,工部啊,管天下民生,那里头积压的难题也不少,这是要把他的脑里的东西给榨干啊!
隔了两日,姜荣安悄悄地去拜访了易尚书,必送的礼中自然有冰玉蚕丝。
易尚书已经六十多了,看着精瘦精瘦的一个老头子,他对姜荣安很是欣赏,只是第一次见面,就先把部门内的所有人际关系给点个清清楚楚的。
“得知你要进入工部,我是高兴得几夜睡不着,你给的肥料方子可是大大造福了天下苍生。”易尚书打量着姜荣安,想着要是他在自己未退任前又解决了什么难题,不说自己得几分功绩,只要解决了百姓们的难题,也是百姓之福啊!
姜荣安笑了笑,“还望尚书大人多多赐教,荣安年少气盛,难免有不得礼的地方,还望大人多包涵提点。”
“一定一定。”易尚书摸着胡子,放声大笑道。
从旨意下来到姜荣安入职前后有四五日,古青娅倒是没多少忙的,主要是给家里去信,让心里有个底,其次就是往家中再添置些东西。
之前因为不清楚会被调去哪里,怕搬家麻烦,一些东西也就没去置办,如今确定下来,自然要开始着手准备。
只是古青娅还没弄好多少,就接到陈文悦的帖子,约在一家茶楼见面。
天气炎热,古青娅没带孩子,只领个小丫头,进入包间就看到陈文悦双眼亮晶晶地看着自己。
“可是有喜事,看把你乐的?”古青娅掩嘴笑道,接过陈文悦递过来的茶。
“青娅姐,调任已下,我夫君吊往外地,这事说起来还要多谢你和姐夫了。”陈文悦笑着说道。
古青娅挑眉,心里略奇怪,谢自己什么,“此话怎讲?”
“我公公本意是想把我夫君给安排进工部的,毕竟几年大多数人都被是望外调的,很不巧的是工部的缺额让姐夫给顶上了。”
“这还真是巧了。”古青娅也是惊讶这样的巧合。
“其实就算进工部的不是姐夫,我夫君的可能性也是不大的,只是家里……”陈文悦摇摇头,也是家里公婆看不清,京兆尹这个职位还是相当让人眼红的,儿子若是再入工部,还不知要遭多少红眼,外调在某些方面来说真的是好事。
“你放心我没多想。”古青娅摆摆手,问道:“那你们什么时候出发?是去往哪地方?”
陈文悦都不敢找自己,而是约在茶楼,想来京兆尹那边应当是很有意见。
“大约五日后,就在京城东北面的庆府,并不算很远,就是冬日更长些罢了。”陈文悦顿了顿说道,“我和夫君商量了下,准备把孩子一起带走,这几年被宠得太过了。”
“这不错,孩子就应当出去见见世面,尤其是男孩子,有助于性格的塑造。”古青娅挺赞成的。
第458章 稳定
跟姜荣安说起这事的时候,两人也都觉得很是巧合,好在他跟京兆尹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接触的地方,倒也不怕被刁难。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他们只怕十几二十几年都会留在京城了,所以要研究的那些东西也都要搬过来或重建,这就需要一个保密性还可以的院子。
如今京城繁华热闹,京城里头不说寸金寸土,好地段的房屋价格也是涨了许多的,要找到个适合的并不那么容易。
不过在京城这边,姜家家庙那边也是能帮上忙的,相比其他人对姜荣安的不确定,他们早早地用上了肥料方子,还是针对某些特地果树的,再加上绒布的事,获益方面自然不用说。
这几年姜荣安在府城的举动,家庙那边还是很清楚的,其实心里也很是期待,也给了许多的帮助。
而在京城这边,家庙的人不能说是地头蛇了,但一些事情以及关系肯定是很清楚的,起码也能给上一些助力。
所以姜荣安在工部其实还是可以算如鱼得水的,毕竟他与同部门内的人没有实际上的利益冲突。
这样自然不会长久,但是有利于姜荣安站稳脚跟,等一切都稳定后,自然也不怕别人的笑动作了。
三化县那边回了信过来,表示对这事很高兴,同时也说了下严青禾和严正堂的打算,他们办了学院,不过却不在原来提过的天香县,而是在三化县的一处山上,那山上有个废弃的道观,确实要以此为基础的。
堂兄弟两人知道读书人是为了走商仕途,可是万一没有走上仕途了,总要有别的选择,所以书院会提供其余的一些技艺学习研究,促进社会发展也是为自己谋一个生路。
姜荣安仔细看了信,回复了一封长长的信,提了许多的建议,同时也给予小舅子最大的肯定和后盾,人总应该有个尝试,找条不一样的路的。
他们的时代变化不快,但谁又知道是否有别的变故或推手在作用?
为未来的一切可能做好准备,或许自己当下未用到,但是未来呢,总是能让子孙得益的。
日子稳定下来之后,除了休沐的时间,姜荣安都要去工部报道,研究那边的资料案例,或是阅读工部内那些不知道积压了多久的书籍。
因为有易尚书的帮助,所以姜荣安不用去做类似整理文案或是备份的事情,这样的另眼相待难免有人有意见,但都让易尚书给压下来了。
皇帝对姜荣安的看重,别人不清楚他这个老头还能不清楚?
姜荣安现在有正事要忙,原来研究的东西也只能告一段落了。不是古青娅不肯帮忙,而是在思维上,男女真的有先天上的差异。
古青娅的心思大多放在那个研究植物的奇特世界上,将那个世界的从头到尾的历史以及各种各样的书籍都单独归类出来,就潜心钻研这个了。
她对植物其实是很好奇的,有这么一个奇特的世界在她的面前放着,她压根就忍不住自己的好奇心。
看过历史,古青娅就发现其实这个世界的前期历史和自己所在的世界差的不多,之所以有后来的变化,那个世界的史书还是野史全都说是一场天灾。
从那些书上的只言片语中,古青娅并不清楚是什么样的灾难,但是那些人开始研究植物改良植物来应对。
所以古青娅实际上在找的就是那些最初的植物研究和改良,因为后续出现的那些技巧以及植物,没有基础理解太难。
姜荣安这个小官并没有在京城的官宦圈子中弄出什么水花来,因为他和古青娅都是不喜欢交际的人,那些什么茶会或是插花会或什么宴的,除非是必要的,否则两人是不会分出一丝注意力的。
而另一方面,姜荣安的几个孩子都没有进入京城的哪家书院,也是京城里的一个奇葩事了。
那些在京城任职的官员,哪个第一件事不是为自家儿女寻找好的书院?有的时候就是因为另类才显得突出。
有人想起姜荣安高中状元而后三年在翰林院的事情,前后对比之下,差别还真的是不多。
既然要研究作物了,古青娅就把后院给弄成了几个试验地,果果完成了功课就带着两个妹妹去看,她们奇怪古青娅为什么种的杂草。
在女儿们问了几次后,古青娅就让姜厅给找回来一些花盆和花种,让女儿们种,享受一番种植和收获的乐趣。
这种在其他官家夫人们看来上不得台面的事情,自然也成了交流的一个障碍,有时候交往也是要有共同话题的。
卢易彤带着五岁的小女儿过来找古青娅这个表嫂,正厅没看到人,就熟门熟路地去了后院,果然看到母女四个都带着帽子在各自的一小块地盘上活动着。
这样的情景见了几次,卢易彤也就见怪不怪了,再说她做表妹的也没立场来说表嫂。
倒是她的小女儿一下气就朝果果的方向跑过去,“表姐,花开了吗,开了吗?”倒是还记挂着上回来的事情。
古青娅交代果果照顾好妹妹,便摘了帽子和卢易彤进入花厅,“坐,这次留下吃午饭?”
“不了表嫂,我就是出来买点东西,等会还得回去做饭。”卢易彤摇摇头,她身上的棱角都被生活磨得圆润,气质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表嫂,我爹娘要带着侄子侄女先回来,表哥有收到信吗?”
卢易生带着妻儿在外头任职,卢尚棋和温氏也一直跟随,如今考虑到孩子的读书问题,决定还是先带回京城来。
“昨个收到了,你表哥还想让我问问你知道不?这不你就来了,舅舅家里还有什么要置办的吗?”古青娅笑着说道,姜荣安比较亲的也就卢尚棋一家了,住近了倒是能走动和互相照应。
“屋子我找人打扫一番就是,也没什么好置办的,我心里就是高兴,好多年没见了。”所以冲动之下就来找古青娅说说话了。
“的确是很多年了,有十一二年了吧。”古青娅想了想,还真是很多年没见了,平素有书信往来,但毕竟与见面不同。
第459章 卷宗
古青娅与卢易彤说了些话,才将她们母女给送走,说真的,她跟卢易彤并不那么熟,来往是真的不多,最近她倒是常来过来。
即使是亲戚,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古青娅也不想去细想,揣测人心里想的事情那样太累了。
再说了,如果真的是需要帮忙的,等开口了再考虑也不迟。毕竟不是什么急事,时间上并不需要催促。
对于表哥卢易生的任职,姜荣安还是有些了解的,起码短短几年内还没能调回京城来,除非是有了比较大的功绩。
至于自己完全是特殊情况了,完全不能放到一起比较。
所以如果卢尚棋和温氏真的带着孙子孙女回京城的话,姜荣安这个外甥要做的绝对要更多。
不过那些需要安排的事情,古青娅也不需要操心,她也使不上什么力。
但这样就有一点不好了,如果卢易生的儿女都去上学院了,自己的孩子不去,就显得怪怪的。
以前是没长辈会在上头念叨,但是卢尚棋和温氏不同,肯定是会说的,姜荣安已经在心里想了好几个理由了。
古青娅并不知道姜荣安心里在想什么,她在考虑要给准备什么东西。即便卢易彤说什么都不要置办,但古青娅还不会傻得什么都不去准备。
被褥这些肯定是要用新的,原来那些放了十来年只怕也不能用了,毕竟东西不常用总是坏得快的。
被褥、布匹、干货果子什么的,这些都要备上,卢易彤准备的是她的事,自己肯定不能失了礼数的。
当然,这种小事古青娅也不用去跟姜荣安说,倒是姜荣安那边稍微提了两句。
古青娅也没有插嘴太多,外头的事儿,姜荣安肯定比她更清楚的。
两口子现在交流最多的就是孩子的趣事以及教育,还有就是工部的一些案例。
姜荣安是在屯田司下的,主要是田桑,但有肥料方子在,还真没有什么要特别解决的了。
姜荣安特意咨询过易尚书,根据他的暗指从几分亟待解决的公文中选了一份来。
他特地带回来给古青娅看,毕竟真正擅长田桑等事的其实是她,不过这事不能往外说,但夫妻一体,也无需分得那么清了。
“选这一份,是记得以前娘子有提过类似的事,我就选了来。”姜荣安其实也不那么确定古青娅有没有办法,如果没办法的话,那就再拿其他的了。
古青娅仔细地翻着卷宗,这是一个有关于作物长到一半死亡的,没有例外,无论地里种什么都是这样,那边相邻的三个县都是如此。
这般绝收的事情已经很多年没发生过了,好在知府反应得快,早派兵将情势给稳定下来,又因为这些年肥料方子的大肆使用,粮仓存粮都很足的,否则还真不知会闹出什么事来。
“具体情况得具体分析,工部是有派人去实地看过了?”古青娅皱着眉,对这份卷宗的描述不那么满意。
“对的,才有这卷宗,如今陛下也下令工部早日将这事给解决,拔出隐患。”要是蔓延开来,还不知会闹出什么乱子呢。
“很明显的,去考察的人并没下过地,卷宗上写的主要是作物的枯萎情况,还有百姓们的叙说,更详细的却是没有了。”
古青娅看着姜荣安,“这个怕不简单,得实地去,夫君你真是挑了个厉害的回来。”
姜荣安闻言也不由皱眉,他丝毫不怀疑古青娅说的话,“看来易大人给我挖了个不小的坑啊。”他似乎有点明白了易尚书看自己选了这个卷宗之后嘴角那意味深长的笑容的意思了。
“夫君,你觉得这个事能拖多久?”一季这样还好说,一年就有点心慌,若是第二年还是如此,即使有粮仓赈灾,那里的百姓们也不见得能忍受得下去。
而现在已经是秋收的时候了,若是皇帝给下了限令,只怕也会在明年春耕之前,最晚不会超过七月。
“能拖多久是多久,我会实话实说的。”姜荣安怀疑自己被留在京城,也是有考虑到这个事的。
“我们亲自去考察一番。”古青娅其实还是很好奇到底是个怎么样的情况。
“娘子,我忽然有不好的预感,该不会咱们以后要这样跑来跑去的吧?”
“很有可能,田桑一事,不到地头,又哪里能找得出原因呢?”古青娅也知道姜荣安的顾虑,毕竟交通不舒服,没办法的事。
姜荣安皱着眉头,心里飞快地分析着这事的利弊,“娘子,我先找个人去那边仔细看下,你把需要注意的点说来。”
“我再去翻翻资料,然后写在纸上。”古青娅点点头,等姜荣安真的要到实地考察了,这之前的也是个参考。
姜荣安点点头,这事是急不来的,上头的人是什么意思他也摸不准呢。
十月底,卢尚棋和温氏带着两个孙子孙女回来,姜荣安那日特地请了假去迎接,甥舅谈了许久的话。
卢尚棋看着成长得很成熟的外甥,心里不由感慨,这颗心总算能放下了,尤其是他有了五个儿女,当年谁又能知道这个没爹没娘的孩子会有如今的成就。
“舅舅,我选了几家学院来,您仔细挑一挑。”等卢尚棋祖孙稳定下来,姜荣安又跑了一趟,主要是说了学院的事的。
卢尚棋沉吟了半晌,“记得你的头两个孩子都不小了,也进了学院?”
“没有,我和娘子早就商量好了,孩子还小,留在家中多教几年,书院里头的学子各样,就怕耳濡目染,学坏了去。”
卢尚棋闻言摇摇头,“你想太多了,生儿的两个孩子在外头也都有上学院,学到的绝对比在家中的多,多与其他孩子交流并不是什么坏事。”
“这也是一个理,不过我们都决定了。”
见状,卢尚棋也不再多劝说,他当然不同意姜荣安的想法,但他年纪也不小,有自己的主意,他一个老头子何必多嘴呢。
“你说的这几家书院,我这几天仔细打听打听,看哪家更合适。”姜荣安选的肯定是不差的,但适合孩子的就要从中再挑一挑了。
第460章 猜测
卢尚棋一家回来对姜荣安一家并没有太大的影响,除了逢年过节要多多走动之外,平日里得了了新鲜的东西送些过去,与平日还真没什么差别。
不过年底,亲朋之间的走动也多了起来,集市并不因寒冷而冷清了几分,固然路途遥远的商人离去,但总有近一些的留着,就为了赚年关的最后一笔。
古青娅咨询了姜荣安,他交好的人还真的不多,除了几家比较重要的,其余的都可以不管,所以她准备起来也很轻松,不用觉得有多纠结这。
而临近年底,工部那边的事情也更多了起来,要汇总一年的情况,也不是一个轻松活,尤其是姜荣安暗地里还要研究哪个卷宗,可要劳累多了。
一直到了腊八,姜荣安手头上的事情才告一段路,也不用去工部那边待着,剩下的一些收尾的工作在家中就就成。
毕竟天气不好,路上来来回回地折腾也是一件很劳累的事情。
门开了,一阵冷风吹进来,古青娅忙上前,将姜荣安和果果面面身上的斗篷给给解下来,又拿了汤婆子给取暖。
今日又下了雪,纷纷扬扬的,即使穿了蓑衣也难免会有漏到里头的衣服上的。
“娘,舅奶奶熬的是咸的腊八粥呢,闻着也好香。”果果指着放在门边的篮子里的瓦罐,高兴地说道。
“小馋猫,这是吃了多少了?”古青娅刮了刮果果的鼻子,去送腊八粥,大多时候会在那家吃上一碗再带一些走的,所以要是走的人家多的话,吃一轮下来,也差不多撑着了。
果果笑了笑,“娘,我去热腊八粥,让您尝尝别的味道。”她还真不好意思说自己吃撑了,干脆去动一动消食下。
面面抱着汤婆子安静坐在一旁,看着古青娅拿布巾倒热水的,眼睛微微眯了眯,而后就不知道神游到哪里去了。
姜荣安喝了杯热水暖和了身子,正想问问面面要不要,就看到他双眼放空的样子,不由摇摇头,“这孩子,又发呆了。”
“确实是,还好走路或吃饭时不这样,要不就该担心了。”面面五岁启蒙,但在这之前会背的诗文已经不少了,随着学习他的聪慧渐渐地显现出来,举一反三易如反掌,若是觉得一件事情有深入探索的必要,便会理得清清楚楚的。
古青娅就曾翻过他写的一些习作,文笔虽说还稚嫩,但对事情的认识已经不再停留表面,对此她心里甚是欣慰。
姜荣安笑笑没说话,起身就拿了一杯热水过去,面面马上就反应过来,起身接过道谢,动作利索,仿佛刚才的发呆是别人的错觉一般。
明白了姜荣安的意思,古青娅也不再多说,“面面,你要是有别的事就先去做,不用在这陪我们。”
面面喝完水放下杯子,点头道:“娘,弟弟妹妹呢?”
“在炕上挑竹棍呢,你要不要去陪他们?”挑竹棍就是将一大把挑地细细的竹棍一把胡乱撒开,然后一个人手上拿一根,将那竹棍一根一根地按顺序挑起来,不能动到其他根,否则算输。
飞飞玩这个几乎没赢过,就瞄上了两个小妹妹,看能否胜上一局。
“我去看看,飞飞可别妹妹都赢不过?”别看两个妹妹小,但是因为性格的关系,对于这类需要耐心的事情更加地擅长。
“这很难说呢。”姜荣安笑道,几个孩子中最没耐性的就是飞飞了,跟果果面面玩智力游戏就经常输,他自己不在意,下次再接着来。
冬季就是该休养生息的时候,除非是有什么事情,一般都不会出远门,就是外出也不会太久。
古青娅则开始总结自己看的书,那上头有关于一些植物诱导变异的方法,她觉得有可能成功的,或是难以成功但能起到很大作用的,或是完全不需要考虑的,都记到了书上。
因为环境的限制,她是不可能亲力亲为的,那就只能将这些东西掰碎了,然后交给信得过的人负责。
地点姜荣安早就选好了,距离京城有点远,但偏僻人烟稀少,最适合来研究这些东西了。
在秋收左右,姜松早就将那里的一片荒地给买下,准备建两进的院子,同时将周围的地给开出来,建一个庄子。
旁边村里里的村民也不是不好奇,谁买庄子不都是挑选已经开垦好的,像这样买荒地的还真是少,不过村民们也只是说说而已,还希望从建庄子一事中赚取工钱呢。
古青娅没有去看过,既然把事情交给底下的人办了,就要给予充分的信任。
等明年开春,纪四山和程水过来,看是让程图两口子去负责那边的事,还是说纪四山过去。
研究这种事情,必须要有自己人看着才成。
同时,姜荣安也在京城找到了一位从事印刷多年的老师傅,在冬日里常围着火盆喝两杯黄酒,谈论印刷一事,他必须对现在的印刷有个清楚的了解。
藏书中的资料显示,印刷最后变得很神奇,不再需要模版,但在发展到那之前的一些发明改进,却是由夷族发明的,这让他心里不那么的舒服。
在一个行业做久了,好的不好的也都非常清楚,可以说研究得很彻底,老人家感慨道:“印刷用于书籍上是很难的,耗费太大,只怕只有官宦及富贵人家才能承受得起了,压根就无法在民间流通。”
姜荣安明白老人说的是事实,所以现在的书籍主要还是手抄流通为主,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书籍根本就没有机会传世的原因,无人意识或发现那书的重要性,自然不会花费纸墨去记录。。
但是印刷的一些方面在民间又运用得很广泛,比如雕版的图像印刷或印章等,毕竟只是单面纸质,又不需要足循环更换,自然没那么复杂。
姜荣安又跟老者谈了许多,包括对印刷未来的猜测,与他从藏书各种提前看到未来的发展不同,老者信誓旦旦地说:“人对知识都是有渴求的,当工具跟不上就要改革,而那时候的条件也能造出合适的工具了。”
“确实是,总会有越来越多的技术出现,改变现在的世界。”姜荣安点头道。
纵观藏书阁中不同世界的历史,都会发现到了最后人类都是发明越来越多的东西来代替许多东西或事情,这或许也是人为万物之灵的原因吧。
第461章 意见
姜荣安跟老人谈过之后,心里甚是有感触的,有想要达到的目的,奈何能力不足,只能无奈叹息。
自觉受到不小挫折的姜荣安去跟古青娅诉苦,“娘子,有些事情想要改变真的太难,现有条件太限制了。”
古青娅也是知道姜荣安最近的举动的,并不意外他有这样的感触,“无能为力的感觉的确不好受,但这不是你的原因,既然如此,你不如转移注意力去看看其他?”
古青娅越是看书,越是觉得那个植物世界非常神奇,而植物的可塑性完全可以高出想象的。
“比如我现在研究那个植物世界,他们许多东西都是通过植物实现,那为什么我们不能依样画葫芦呢?”古青娅的眼睛亮晶晶的,“我从里头发现许多有意思的东西,缺少的就是植物,但要是研究出来呢?不就能把那些东西实现了?”
古青娅知道刚开始什么都很难,但当有了成果之后,这些困难也就不值一提了。
姜荣安教古青娅脸上夺目的光彩给吸去了心神,这样子的还是第一次看到,让他忍不住想要把她紧紧抱在怀中。
“哎。”古青娅被姜荣安的动作给吓了一跳,本来想挣扎的,而后意识这是在房内,无人看到,才安静地靠着他的胸膛。
“娘子,你好美。”姜荣安低头轻声说道,湿热的气息喷在耳侧,古青娅感觉一股热意涌了上来,感觉脸和耳朵都在烧。
“都老夫老妻了,说什么呢?”古青娅轻声嘟囔了句,却没有动作,夫妻两人静静地感受着现在的气氛。
“就听娘子的,另辟蹊径也许更快,就等着娘子研究出各种植物了。”
“你确定?没个十年八年的,那些植物是没办法弄齐全的。”
“又不是火烧眉毛了,只是一个研究而已,即使我们没成功,一切又不会受到影响。”这样想,姜荣安反而觉得自己之前的感慨都是大题小做了,没人逼着他要拿出个结果来呀。
“确实如此,所以你的重心还是工部的那些卷宗,记得工部分好几个司吧,你若是能将那些积压的问题都给解决了,可不胜过发明什么东西?”
“娘子说的是,我以后可还要多多仰赖娘子帮忙呢。”田桑上的事肯定是古青娅更厉害,姜荣安敢说要是工部的那些卷宗都解决了,这里头古青娅的功劳肯定要占七成。
对此,姜荣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