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古言]嫡妻-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青葙寻思片刻,觉得有几分道理,以前祖母瞧不上二哥,爹娘也从没让二哥作主干过事,或许二哥缺的就是被人认同与肯定。
只是三舅母能步步忍让直到三舅舅幡然醒悟,换个人却未必能如此。再说,如果三舅舅一直不改,三舅母得受多大委屈啊。
思来想去又觉得姻缘之事还是要看缘分,或许三舅舅跟三舅母之间就有这段虐缘。
大舅母等宋青葙回过神,又提起秦钰的事,“……我跟你大舅舅合计了好几天拿不定主意,你也知道你外祖说过,不跟官宦人家结亲。可你大舅舅看上了大姑爷的人品,觉得亲上加亲也成,后来找人合了八字,说是很般配。现在我只问你一句,九月初天气凉了我们就回济南府,你公公婆婆愿意把你小姑嫁到京外?”
清平侯自然愿意,眼下局势紧张,他巴不得秦家人都离开京都到外地去。
至于白香,目前除了清平侯以及她跟秦镇外,秦家人并不知道白香回贵州的事。清平侯不说,宋青葙自然也不会说,毕竟其余人跟白香都没什么关系,完全没必要说。
宋青葙略一思索,笑道:“他们都说让我做主,我倒觉得济南府挺好。坐车也就七八日的行程,就是在京都,有些刻薄人家也愿意让媳妇经常回娘家。”
大舅母说:“你也别自作主张,问问你公婆的意思。要是没意见,我回去就托人来求亲。”
宋青葙答应着。
秦镇去问了清平侯的意思,清平侯果然说好,又说要是方便的话希望尽快成亲,越早越好。
没过两天,大舅母托的媒人上门了。
媒人一见宋青葙便道:“秦夫人气色真好,果然跟世子爷是天生一对。”
宋青葙仔细打量两眼,认出来了,她就是成亲时的全福人王太太,那天礼节没走完,人就不见了。
宋青葙心里有些不喜,就听王太太笑着说,“不瞒夫人,凡是我保媒的或者做全福人的小夫妻,没有不美满和睦的。秦姑娘跟付家少爷肯定也能顺心如意。”
宋青葙转念一想,虽然礼节没完,可自己跟秦镇也是挺和美的,便放下心结,笑道:“那就借王太太吉言了。”
大舅舅跟大舅母都是实在人,既然定下来两家结亲,一应礼数做得很周到,聘礼足足给了八千两银子,比当初四川李总兵给丁家的聘礼还要多,给足了秦家面子。
纳征过后就算是正式订婚。
宋青葙将婚事告诉了秦钰。
秦钰听说是许给大舅母家,心里一颗大石落了地。大舅母很慈爱又大度,从不有意为难媳妇,对待大表嫂就跟自己亲生闺女般。而且,付家很富庶,并无衣食之忧。
陈姨娘听说付家给了八千两银子的聘礼,眼泪差点流下来。
当初秦家只给了她的嫡母二百两银子,用一顶青帷小轿就把她接到了秦家。她不想秦钰步自己的后尘。现在秦钰能风风光光体体面面地嫁出去,陈姨娘觉得她的人生已经近乎圆满了。
清平侯叮嘱秦镇夫妻将八千两银子尽数用来置办嫁妆,还额外贴了三千两银子。宋青葙跟秦镇商量着又拿出来一千八百两银子给秦钰添妆。
四月初,二表哥跟三表哥回济南府的时候,秦铭也跟了去。
秦镇转达了宋青葙的话,“……或置办宅子、铺子或者买上两百亩地,二表哥对济南府的行情很清楚,总能买得实惠。”
秦铭感叹道:“自大嫂嫁过来,既出银子又出力,等以后我成亲,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操办,不让大嫂费心。”
秦镇笑笑,“你能记着今天说的话就成。”
秦铭便道:“大哥拭目以待。”
秦镇将他们三人一直送出城外,回来后去了趟菱花轩,等再回到望海堂时,手里多了一封信。
信是从贵州发来的。
宋青葙展开一看,上面只有寥寥数字,“小女已于今日申时归家。”看落款,已是一个月前。
白香是二月二那天走的,到贵州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而信件从贵州到京都也是一个月。
贵州、京都,相距实在太遥远了。
宋青葙捏着信纸又读一遍,忍不住微笑,信上说“小女”,白香已是四十多岁的妇人,如果秦镇前两次成亲不出意外,或许她已成为祖母了。
可在爹娘眼中,她仍然是当初那个为了意中人执著地离家远行的“小女”。
宋青葙想象不出素来淡泊的婆婆在爹娘面前会是如何的情态。
秦镇看着她恬静的笑容,好奇地凑过来问:“你笑什么?”
宋青葙沿着原来的折痕叠好信纸,抬头,兴致盎然地说:“等家里安顿好了,咱们去贵州看看娘好不好?”
她的双眸如同晚霞倒映下的湖水,折射出粼粼波光,秦镇不禁为之炫目,柔声地答:“好。”
此时的白香正漫步在她以前的药圃里。
她没想到,时隔二十多年,药圃竟然跟她离开之前一样,各样药草整整齐齐郁郁葱葱。
她还记得,就是在药草旁,清平侯一剑拨开了她的长矛,也拨动了她的心弦。
从此,她的眼里再没有过第二个男人。
而现在……
白香的视线投向药圃尽头,一位穿着黑衣的男子正细心地拔去混在里面的杂草……
作者有话要说:发现又多了几个霸王票,谢谢这两天投雷的妹子~么么哒
第102章
白香大步走过去,“贵根;又来除草了?多谢你一直帮我搭理药圃。”
“习惯了;”贵根抬头;露出张朴实的面容;藤编的斗笠下,一双眼眸看上去平静如水;眸底却隐藏着细碎的光芒,“这里药草不少;荒废了太可惜。你不在这些年;药圃救过不少人的命。”
白香淡淡一笑;“药圃以后还是我来料理;你只管忙你家里的活吧。”说罢;走到另一边熟练地将那些花蕾已变的浅白的金银花摘到篮子里。
她穿黑色大襟衣,衣袖跟领口滚着三道宽边,腰间系着墨绿色裙子,乌黑的头发盘在头顶,只用银簪别着,唇角微微翘起,安详而静谧。
贵根默默地看着她,有片刻愣神。
记忆中的白香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她从来不会淡淡地微笑,要笑,她就笑得大声,要哭就哭个痛快。
白香长得美,性子野,是土家寨最火辣的妹子。又爱穿红衣,身上挂满银饰,举手投足都伴着细碎的银铃响动,她的笑声也像银铃般清脆。
白香就像燃烧的火焰,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最闪亮的那个。
那时候,土家寨的后生哪个不恋着白香?
贵根记得有年“六月六”的前两天,哥哥跟几个年轻后生在野地里打架,哥哥被打得鼻青脸肿地回来,可他很高兴,因为他赢了。
赢了的人,可以在跳舍巴的时候站在白香对面,可以整个晚上看到她的面容。
然而,那天白香并没有去。
朝廷的军队退到了土家寨附近,白香看上了领军的大将军,连土家族传统的祭祀活动都不顾,趁着夜色到营帐那边偷窥大将军。
后生们气不过,商量着要去跟大将军比试比试。
白香听说后,找到他们,干脆地说:“想要跟他比试,先打过我才行。我看上他,因为他打得过我。你们谁能赢得了我,我也能看上你们。”挥动长矛,高昂着头,“不服来战!”
后生们面面相觑,白香的功夫受到过云游的高人指点,他们都不是对手。
白香成亲那天,白香软倒在大将军的怀抱里,寨子里的后生醉倒在野外的山坡上。
白香离开寨子那天,男女老少都去送行,贵根才十二三岁,跟着年长的后生们一起,足足送出两座山头。
白香走了,后生们丢了魂似的,直到一年一度的女儿会才缓过劲来。
一年复一年,后生们陆陆续续成了家,当了爹,也慢慢地淡忘了白香。
可贵根没有忘,他始终记得那个身着红衣跨坐在马上,笑声清脆似银铃的矫健身影。
他总觉得,白香属于这片广袤的土地,总有一天会回来。
于是,他自告奋勇地跟白寨主说,药圃里药草已经有了年头,荒废了太可惜,他愿意管着药圃。
白寨主浑不在意地答应了。
这一管就是二十年。
白寨主接到清平侯来信那天,就忍不住告诉了左邻右舍,白香要回来。
寨子的人都翘首期待议论纷纷,想知道作了侯夫人的白香,归乡时该是何等的风光与荣耀。
贵根知道白香要回来,心里是欢喜的,可听到那些话,欢喜之余又多了些沮丧与懊恼。
打那天起,他每天背着竹篓在进山那头小路上等。
终于,他见到了白香。
不是众多侍女簇拥着的白香,也不是遍身绫罗绸缎的白香,而是行色匆匆,发间脸颊笼着薄薄一层尘土的形只影单的白香。
白寨主宰了两头猪,周遭的邻居围在火堆旁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人群里的白香,唇角含着笑意,在热烈的火苗的辉映下,一如既往地美丽。
贵根远远地看着,分明感到了那笑意掩盖着的淡漠与清冷。
岁月没有夺走白香的美丽与才智,却夺走了她的快乐与激情。
贵根深吸口气,站起来,抓下头顶的斗笠,鼓足勇气走到白香面前,大声地问:“白香姐,六月六,一起跳舍巴?”
白香漠然地回过头,淡淡地扫了他一眼……
————
望海堂。
明亮的烛光下,秦镇坐在炕桌前,端着青花瓷大海碗吱溜吱溜地吃汤面。
宋青葙在他对面笑盈盈地看着他吃,神情温柔。
面是她亲自做的,很劲道,汤是鸡汤,加了笋丝、肉丝还有青菜,味道既鲜美又清爽。
秦镇连吃了两大碗,心满意足地喝茶漱了漱口,用棉帕拭了拭唇角。
碧柳进来将碗筷用红漆雕花托盘端着退了下去。
秦镇讲起到田庄看望宋修远的事,“孙庄头给二哥寻了处极清静的屋子,秋绫管着熬药煎药,另有个三十多岁的妇人帮着洗衣做饭,孙兴家的小闺女也在跟前伺候……隋庄头过去看了,说二哥的手没事,到年底就大好了。给了十贴药膏,隔三天换一次,等过一个月他再去看看。”
宋青葙暗舒口气,问道:“二哥是不是又说了什么不中听的话?”
秦镇无所谓地笑笑,“平白无故捱了顿揍,哪能没有怨言?不过也就发发怨气,我当耳旁风听着,反正既不疼又不痒……我把你的话跟他讲了,他心里明白,也没在说什么,只问起你哪天去看他。我跟他说,这阵子不行,等冬天再说。”
秦镇隔三差五就出城,并不碍眼,可宋青葙出城得备马车,还得带丫鬟,被人看见难免节外生枝。
宋修远知道秦镇的意思,便没强求。
宋青葙听了却是心酸,眼圈有点红,过了会才道:“我抽空给二哥做件衣服,你下次去带给他。”说罢又问,“跟他在一起那个章安呢,也在田庄吗?”
秦镇答道:“章安跟秋绫把二哥送到田庄第二天就回来了,听秋绫说,他还想跟着五爷混饭吃,现在仍在羽林卫当差。”
宋青葙怅然道:“章安也不是心里有数的人,两人不在一处倒挺好,慢慢地也就远了。”
秦镇柔声安慰她,“你放心,孙庄头心里有数,会好好照顾二哥。今天他还带我到地头转了转,田庄让他打理得井井有条。就是地少了点,才二百亩,要有机会再在附近买上几百亩,交给他一并管着。”
宋青葙笑道:“是大舅舅听说祖母跟娘她们要搬到京都现买的,只得这二百亩,还是花了大价钱。宛平那边的田庄连二百亩都不到。就这两处田庄花的银子,听大舅母说,比济南府的上千亩地都贵。”
“大兴跟宛平都是好地方,能买到已经不错了。”秦镇近来当家理事,也知道不少经济行情。
因谈到地价,秦镇想起去济南府为秦钰置办地产的秦铭,遂道:“二弟说只求你帮他找个性子温存明事理的人就行,其余屋舍聘礼等都由他一手操办,不用你费心。”
宋青葙不由愕然,问道:“二弟怎么说起这个,他着急成家?”
“那倒不是,”秦镇笑着把缘由说了说。
宋青葙捂着嘴笑,“前阵子乔大太太托人探话,我说二弟这半年犯小人,明年是二弟本命年也不好说亲,把她给推了。我怕二弟若着急成家,又得四处议亲,被乔家知道,岂不以为我糊弄她。”
秦镇笑道:“难道你不是糊弄她?”
宋青葙斜着眼睨他,“我也是为了三弟,要不费这劲编瞎话干什么,万一不小心说漏了嘴,平白得罪人。”
秦镇安抚般拍拍她的肩头,低笑,“他们都承你的情。要不以后,得罪人的事都推在我身上。”
宋青葙嗔道:“有什么不同,你把人都得罪光了,难道我就讨得了好去?”
秦镇“哈哈”笑着起身下炕,顺便把宋青葙的软缎鞋子捞上来,“去花园走走消食,顺便看我打拳。”
宋青葙点点头。
隔天一早,宋青葙刚在议事厅跟管事婆子们说完话,秦钰来了。
她穿着湖水绿的小袄,月白色挑线裙子,头发简单地梳成圆髻,插着那支重瓣莲花桃木簪,看上去清新娇嫩。
新月上了茶,知趣地退了下去。
秦钰看着宋青葙,红着脸,支支吾吾地说:“哪个日子都可以,嫂子拿主意。”
过完大礼之后便要定婚期,大舅母请人看了两个日子,让王太太送过来。
一个是九月十六,一个是十月初二,相差半个月。
为了避开新娘的小日子,男方家都要准备两三个日子,以备女方挑选。
秦钰说哪个都行,就说明她的小日子不在其内,不会影响洞房。
宋青葙打算定在九月十六。
因为十月碧柳要出嫁,两门亲事连在一起办,会很赶。
而且,碧柳名义上是下人,可在宋青葙心中的分量,只怕比秦钰还要重些。
等秦钰的亲事办完,宋青葙打算好好替碧柳操持。
想到此,宋青葙便道:“父亲的意思是赶早不敢晚,我记得你去年就开始准备嫁妆了,定下九月十六的婚期能赶得及吧?”
秦钰声如蚊呐般吐出一个字来,“能。”
宋青葙笑道:“那我就吩咐人告诉扁担胡同那头。”
婚期定下来后,大舅母说九月成亲,怎么也得提前三个月回去准备准备,遂决定六月初离开京都回济南。
宋青葙要准备程仪,给大舅舅家饯行,又得准备给二舅舅三舅舅家带的礼物,还得操心秦钰的嫁妆,一桌一椅一杯一碟都得亲自过目,忙得不可开交。
等送走大舅舅跟大舅母,宋青葙回到望海堂,连衣服顾不得脱,倒在床上就睡,从未初一直睡到第二天卯初仍是不醒。
期间秦镇叫醒过她几次,让她起来吃点东西。她答应得好好的,可没等饭菜端过来,又沉沉地睡去。
秦镇坐在床边怜爱地看着她,原本神采飞扬的小脸上笼着浓重的倦意。
这些日子许是累坏了,秦镇心疼得要命,吩咐碧柳,“夫人身体不舒服,这几天谁也不见,有事的话回到林管家那里。”
碧柳连声答应着。
秦镇又对新月道:“去跟陈姨娘说,大小姐的事让她帮着经点心,以后别过来烦夫人。”
新月恭敬地答应着,急步挪着去找陈姨娘。
快午时时,宋青葙终于睁开了眼睛。
秦镇大喜过望,“你醒了,肚子饿不饿?厨房里热着鸡汤,让人端一碗来好不好?”
“不饿,不想吃。”宋青葙摇摇头,坐起身子,“我去下净房。”
秦镇帮她把鞋穿好。
宋青葙刚站起来,突然觉得眼前金星乱窜,身子一软,倒在了秦镇怀里……
第103章
碧柳惊慌失措;抖着双手喊:“夫人;夫人,你怎么了?”
秦镇抱着宋青葙轻轻放到床上;伸手掐上她的人中;沉声吩咐碧柳;“找人请太医,快!”
碧柳一下子找到了主心骨;提着裙子跑了出去。
秦镇看着宋青葙,心里七上八下;她虽然看着怯弱;可身体底子还好;平常连头疼脑热都很少有,怎么突然晕厥了?
以后;再不能让她如此劳累。
秦镇脑子乱哄哄的,手下越发用力。
宋青葙悠悠醒转过来,皱了皱眉头,又要起身。
秦镇想起她方才说的话,双手打横,将她抱到了净房。
宋青葙羞愧难当。
虽然说,他们已经无数次裸裎相对,早已熟悉了彼此的身体。可小解时被他看到,还是让她觉得颜面尽失,恨不得寻个地缝钻进去。
秦镇把她放回床上,取帕子帮她净了手。
宋青葙侧过头,不想面对他。
秦镇知其心意,俯身轻声道:“阿青,我们夫妻一体,这算什么。如果哪天我动弹不得,不也得仰仗你照顾?”
宋青葙勉力抬起手,捂住了他的嘴。
秦镇捉过她的手,紧紧地握在掌心,顿了顿,柔声问:“一天没吃东西了,多少吃点,好不好?”
宋青葙闭了下眼睛,轻轻点点头。
新月自陈姨娘处回来后,怕屋里使唤人,不敢远离,就在次间的门旁站着,听到秦镇的话,忙去厨房端了碗香米粥还有两碟小菜。
秦镇亲自捧着碗,一勺一勺地喂她。
新月知道秦镇跟宋青葙恩爱,可极少见到两人独处的情形。如今见到秦镇小心翼翼呵护备至的样子,心里直感慨,原来平常面凶心冷的世子爷竟还有如此柔情的一面。
宋青葙只吃了小半碗就觉得胃里翻滚得难受,不想再吃。
秦镇亦不勉强,用帕子轻轻拭了拭她的唇角,仍在守在床边看着她。
少顷,远山引了太医过来,碧柳连忙迎出去。新月则放下帐帘,只留一只手伸在帐外,上面搭了条素绢帕子。
秦家人身体都很强健,极少生病,跟太医院的太医并不相熟。
尤其清平侯为了避嫌,也不结交太医。
这次太医院就指派了一个很年轻的姓李的太医过来。
李太医入选太医院没多久,以前只给不受宠位分低妃嫔看过病,这次到公侯之家却是头一遭。
他先跟秦镇行了个礼,问了些日常饮食起居等事,而后端坐在床前的杌子上准备切脉。
秦镇心里紧张,凌厉的气势不由自主地散发出来,李太医原本见到秦镇就有些忐忑,怕诊不好挨揍。此时受到这强大气势的压迫,额角慢慢沁出层薄汗,一时半会竟没切准脉。
秦镇见李太医面带踌躇,只以为是不好,越发焦急,“噌”地站起来,问道:“怎么了,脉象不好?”
李太医手一抖,覆在宋青葙腕间的帕子滑落在地。他更是惊恐,哆嗦着道:“不是,还没找好脉。”
新月忙把帕子重新盖上。
李太医颤抖着伸出大拇指、食指与中指,按在帕子上。
宋青葙躺在帐子里,感觉到李太医的手指不停地抖动,又想起秦镇板起脸来骇人的模样,低声道:“要不世子爷先到外面等等,容太医诊完脉再问不迟。”
秦镇“哼”一声,没出去,却是站的远了些。
李太医觉得周身的压力顿减,凝神切脉。
年纪轻轻能入选太医院本就是医术了得,而且宋青葙的脉象又极常见。
李太医稍沉吟,开口道:“脉动圆滑如按滚珠,十之八~九是喜脉。”
喜脉?
秦镇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吓傻了,猛地冲到前边,盯着李太医问:“你可看准了?”
李太医被他一问,原先的□□成把握不自觉地打了个折扣,支支吾吾地说:“没有十分把握,现下刚上身,过几天就更明显。”
宋青葙在帐内是又惊又喜。
她三月初一那天停的避子丸,记得以前白香说过,停药之后也得有三五个月的缓冲期,才能受孕,没想到这才六月中,竟然就有了。
秦镇已经二十六岁,早就是当爹的年纪了。
此时听太医说不太真切,她又有几分患得患失,遂开口道:“要不,太医再诊一次试试?”
声音低缓柔和,有种让人心静的力量。
李太医对着帐帘拱拱手,“如此,在下就再试一次。”静下心,三根手指沉稳地搭在宋青葙腕间,片刻,确定道,“是喜脉。”
话音刚落紧跟着又补充一句,“若世子爷不放心,就换别人再来诊。”
秦镇一颗心早系到宋青葙身上了,根本没听到李太医的话。
倒是新月看着李太医满头大汗的样子,于心不忍,忙招呼他到外间喝茶。
李太医头一次出诊就遇到秦镇,寻思着能囫囵个儿出来很不容易,便想早点告辞。
新月跟碧柳都是黄花闺女,没遇到过这种事,根本不懂。
好在郑婆子经过,唤住李太医问了些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又让他写了几个保胎安胎还有开胃止吐的方子留着备用。
新月极大方地给了他二十两银子的诊金。
宋青葙有喜的消息长了翅膀般传遍了清平侯府的每个角落,自然也传到千玉的耳朵里。
千玉正在记账,运笔的手稍滞,账本上留下一团墨迹。
他沉下心将账做好,想了片刻,让小厮将新月请来。
这还是千玉第一次主动找她,新月心里七上八下的,既有隐隐的期盼,却又不敢抱希望,跟碧柳知会一声后,取过对牌到了春然阁。
春然阁是三间屋子打通而成,很敞亮。正对门是副沧海孤舟的水墨画,画下方是黑漆木的大方桌,两边各一把太师椅。左边屋子靠窗放着张大书案,书案旁边是博古架,上面放着数十本账簿。
千玉正伏案写着什么,神情专注,气度优雅,朝着新月的半边面孔精致如玉。
那一刻,新月想起幼时读过的诗经里的句子,“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不由咬唇,轻叹了声。
千玉放下笔,缓缓转身,看着新月淡淡地说:“夫人如今有孕在身,世子爷忙着照顾夫人,望海堂的事你得多费点心。眼下有几处紧要的地方需叮嘱你一声。”
果然又是夫人的事!
新月心里有小小的失望与惆怅,低声道:“林管家请吩咐。”
“首要的是夫人的吃食,务必要处处经心,只让秀橘一人做就好,别人不得插手;其二是夫人身边服侍的,往常是你跟碧柳,碧柳十月份成亲,眼下想必也分不开身,你跟夫人提一下,问问能否将侯夫人身边的丫鬟拨一个过去,其它地方的不放心;其三,望海堂要管得严谨起来,尤其是正房,不能阿猫阿狗都随便放进去,望海堂上下的事能不惊动夫人就别去惊动;其四,告诉郑妈妈,抽空去打探打探哪里有妥当放心的稳婆,另外乳娘也得预先备着……”
新月听得目瞪口呆,夫人的孩子刚上身,这般林管家就开始预备稳婆,这也太早了。
千玉看出她的心思,温声解释,“夫人没有娘家亲戚,府里也没有能够帮得上忙的长辈,夫人又是头一胎,做下人的不事先打算好,难道要夫人挺着大肚子四下访听?”
新月低着头。她的确没想那么远,她只知道以后夫人的饮食要经心,贴身伺候的人要经心,至于其它,她真的没想到。
她也没想到,林管家竟会如此细心,如此用心。
千玉确实是用心的。
自打他来到秦府,每天夜里入睡前都会想想宋青葙交待的事情有哪些,该怎样完成,完成后能达到什么目的。
假如他处在宋青葙的位置,面对这样的局面,该从何处入手,下一步要整顿何处。
所以,他一听说宋青葙有孕,立刻设身处地地想了一遍,甚至还想到洗三礼如何操办,满月礼如何操办。
这段时间下来,这似乎成了一种习惯,习惯地按照宋青葙的思维来考虑。
新月停了片刻,见千玉沉默着不再说话,便微微曲了曲膝,“没其它事,我便回去了。”
刚走两步,身后传来浅淡的声音,“年前你送过去的鞋,是你做的吧?”
新月骤然停住,不敢说是,也不敢说不是。
年底,夫人吩咐,府里当差的下人,除去工钱外,还额外给点年节礼,比如茶叶、白糖之类。
望海堂的小厮则每人给了一双鞋,都是浆洗上的婆子们做的。
千玉的那双却被新月换成了她自己做的,同样的白底黑面,只是她额外在黑色缎面上绣了几片青翠的竹叶。
时隔这么久,她以为千玉并没留意此事,却没想到他竟在这空当问出来。
他定会以为自己轻浮不检点……新月羞愧得满脸通红。
只听那声音又道,“鞋很合脚,很舒服。”
他是什么意思?
新月愕然回头,对上千玉深沉的眼眸。
千玉看着她,坦然地说:“我出身戏班子,打小学唱戏,后来投奔了世子爷,能有现在,完全是世子爷跟夫人的抬举。”
他为什么要对自己说起他的过去?
他不是一向都躲着自己,避着自己么?
新月隐约明白了什么,咬咬牙,低声道:“我爹本是教书先生,我娘去世后,他续弦娶了个继母,后来我爹生病也走了,继母便将我卖了……眼下,眼下我跟你是一样的人。”声音愈来愈低,到最后,竟有些不可耳闻,可脸上的红晕却越来越深。
到底是年纪小,内心的情意尽数表现在脸上,一览无遗。
千玉唇角慢慢绽出了笑意。
他想起初次看到宋青葙时的惊诧,那年宋青葙也是十四岁,脸上一片纯真,可眼眸却像千年石潭,沉静幽深,吸引着他情不自禁地想探清楚潭底的风光。
而新月,她的双眼就像山涧中流淌的小溪,清澈见底。
记得宋青葙说过,有这样一双清澈眼眸的人,应该能够信得过。
千玉不由放柔了声音,“你回去做事吧,好好伺候夫人。等你再大些,跟夫人求个恩典……咱们成亲。”
新月愣住原地,半天没有说话,好容易反应过来,“呀”一声,提着裙角快步走了。
隔着窗棂,千玉瞧见她袅袅远去的身影,笑容慢慢地散去……
第104章
瑞萱堂的老夫人听说宋青葙怀了身孕,喜滋滋地在观世音菩萨面前上了三炷香;又吩咐魏妈妈备轿;“我得去三圣庵还愿;上次许了菩萨十年的香油钱。哎呀;终于能在有生之年能抱到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