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限娇宠-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手下出去打探了一下消息,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
就是各地官员送的程仪,礼物,他也让曾玉昆照单收下。
曾玉昆想到刚刚宴会上,各个地方大员,各级官吏都争相巴结他的情景,不由得熏熏然。这样的权势,这样的势力,哪里是他以前敢想的?
估计,京城的衙内圈子里,都羡慕他羡慕死了。
正在曾玉昆想着事情的时候,随从突然报,周祥礼来了。
曾玉昆忙整理一下冠带,命人把周祥礼请进来。
第十二章 都收下
曾玉昆和周祥礼简单的见了一个礼。就分别坐下。
曾玉昆说:“周兄,太守大人和他的几个属官们都送走了吧?”
周祥礼说:“是啊,他们都走了,我们休息片刻,就要准备启程了。这里是进入巴省的最后一站下处,已经让人都准备好,王爷要住的地方,明珠小姐休息的地方,船队的补给,一切都已经吩咐好了。这里的太守还是很能干的,应该不会出问题。”
曾玉昆点头说:“就算是不能干的,这有巴结钦差,还是当朝秦王的事情,他们也会变得能干的。不过,我们这还没有进入巴省,坐船就已经满了,这算是怎么回事呢?我给明珠小姐信了。明珠小姐只告诉我说,一切都听从你的安排。周兄,你说,怎么办?”
周祥礼笑了,曾玉昆这个世子和京城中的绝大部分纨绔世子们还是不同的。他虽然也贪图享受,也讲究虚礼,但是,他坦诚,实干,最重要的是,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不擅权,不专权,谦虚,肯学习。所以,周祥礼更加愿意教导曾玉昆了,说:“曾世子,我哪里敢吩咐你啊。你可是正经的副使。不过,既然明月小姐这样说了。我也请教了秦王。殿下说,让我们把沿途官员送我们的礼物,都登记造册,注明是谁,何时何地送的东西,送的是什么样的东西,要记录详细,一式两份。一份自己留着,一份隔一段时间就上报给殿下和明月小姐知道。”
“这里面普通的物品,就交给我们处置了。正好,我们沿途还给明月小姐采购了一些东西,有船回京城,搭乘那样的船送回去就好了。那些特别贵重的,到时候,秦王殿下会圈起来,要我们也送到船上,直接送到京城秦王的府邸里面,秦王自然有用。”
曾玉昆听了还不放心,知道周祥礼递给他秦王手书的信件,他才相信,松了一口气。
曾玉昆笑着跟周祥礼说:“周兄,都说了几遍了。私底下,你可是我的兄长,沿途教导我很多官场上的东西,玉昆感激不尽。你直接称呼我玉昆就行了。哪里还要叫什么世子,副使的?”
周祥礼呵呵笑着:“这不是忘记了吗?”
曾玉昆感叹的说:“哎,我家的情况,想来你在京城也有耳闻。我这个世子啊,前几年还好一些,这几年早就是岌岌可危了。要不是明珠小姐解救了我,让我给秦王殿下作为副使,我性命能不能保住都是两说呢。还称呼我什么世子?”
周祥礼这就不便说话了,涉及到别人的家事,确实是不好说的。不过,曾家的事情,他是早有耳闻。曾家宠妾灭妻,在京城像样一点的人家都是知道的。这是门风家风不好的问题。当然了,这还是小问题,大不了,家里有女儿不嫁到他们家了。可是,他们家还有一个稀奇的事情。
那个富春侯当做宝一样宠爱的三姨娘,居然在京城四处找野男人。还看中了直接用香车带走。听说活生生的汉子都能给弄死。这可是让京城爱嚼舌头的人说了一个仔细。还有更加稀奇的是,如果有那样不从那个三姨娘的,富春侯居然还出面,让官府拘禁这些男人,让这些人落得一个冤死的下场。
这男人甘愿戴绿帽子的,还真的是不多见。戴绿帽子也就算了,居然还要动用手里的权势,欺压良善去戴绿帽子的,还真的是独一份儿。
这样的丑事,尽管周祥礼听的多了,可是也不好当着曾玉昆的面评论。只能嘿嘿两声了。
曾玉昆叹息一声说:“其实,哪怕是我世子之位稳当的时候,又哪里有今天这样的荣光?地方大员,封疆大吏们争相宴请,太守,县令个个都尊我未座上宾。不但山珍海味的招待。各种奉承话不要钱的涌来,还送上礼物。最穷困的县令也送了二百两过来,其余的送的珍奇玉宝,更是千奇百怪,价值不凡。哪怕我这种从小长在京城富贵乡里的人见了,也啧啧称奇。”
“这样的盛情,我反而不敢,反而有些心惊胆战了。要是没有明月小姐和秦王的令,我可是不敢收下的。”
周祥礼叹息一声说:“你收礼收到手软,我何尝不是啊?这还没有到巴省呢,我们只是沿途路过,就是这样,要是到了巴省呢?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呢?”
“我们沿途经过的这些地方,无论是直隶,鲁省,江南诸省份,这些年都有灾难发生。尤其是去年夏天,江南洪涝灾害,死了多少百姓,朝廷救济都忙过不来。可是你看看这沿途看到的。百姓衣不蔽体,官员富得流油。”
“再看看我们这几天接触的官员们,耿直的少,巴结奉承阿谀的多。几番往来之下,玉昆你也能看到真正是为了百姓着想,一心扑在政务上面的官吏少,刮地皮,混日子,阿谀奉承的官员多啊。”
曾玉昆叹息一声:“京城中何尝不是这样的情形?大周立国已经有二百多年,勋贵日渐增多,可是,保持着体面的,有权势的,哪里还有几家。如同明月小姐他家那样的情况的,又何止是一家?外面还是花团锦簇,内里早就空了,坏了。”
“我虽然只是在勋贵圈子,衙内圈子里混着,没有进入过朝堂,可是,我也听说过几位大佬的一些事情。虽然也是勤政本分,可是到底缺乏锐气,朝廷早就应该变革了,可是,尸餐素位的多,干事情的少啊。”
周祥礼眼睛精光一闪,这个公子哥儿,能有这样一番言论,也是难得的。调教一番,磨炼一番说不定真的能当大用。
周祥礼说:“玉昆,当今圣上虽然年事高了,但是,雄心壮志,实在是一代明主。他老人家正想变革,只是还没有遇到机遇,也没有处理好一些事情。要是,储位定了。想来,变革就要到来了。那个时候,正是我辈出身的时机啊。”
曾玉昆一惊。
第十三章 稳定的位置
曾玉昆听到这样的话,一个激灵打出来。作为勋贵子弟,别的不懂。历朝历代里面夺嫡的凶险还是听的多了。作为一个世家子弟,从小就被教导,可以吃喝玩乐,甚至可以成为纨绔子弟,千万不能有能为了,去参与夺嫡。
因为夺嫡路上太多的凶险,动不动就是抄家灭族之祸啊。作为世家子弟,家里有世代承袭的爵位,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不管是哪个皇子上位,都少不了他们的爵位和富贵,何苦去冒这个险呢?
此刻,听到周祥礼提到储位的事情,能不害怕?
曾玉昆小心的说:“当今天下,皇上春秋正盛,太子地位稳固,何来的储位定?不是早就定了吗?”
周祥礼笑了,这个曾玉昆是一个谨慎小心的,这样才好:“太子的储位是定了。可是要是发生了不忍言之事怎么办?这天下岂不是要动荡了。不过,有沈国师,有皇上在,一定能鼎定乾坤,但是,东宫估计就要换人了。”
曾玉昆脸色都白了:“东宫变了?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可是周兄有什么消息?”
周祥礼说:“这个也是秦王观察一些事情,得到的消息,最多不过一年,就能见分晓。倒是和我们无关,我们只要约束身边的人,不要参与就行了。重要的是一年以后,东宫的人选。”
“你也不要还害怕。我实话和你说。你是无虞的。你可不是跟随那个皇子。你是跟随明月小姐的。作为未来国师的姻亲,如今又正式成为为明月小姐办事的臣子,哪里会有半点事情。不管是哪个皇子上位,都是要争相拉拢你的。”
曾玉昆脸上恢复了血色。对了,这就是了。刚刚真的是吓得他不行。他怎么能忘记了,自己可不是跟随哪个皇子的。自己是秦明月的姻亲,是跟随秦明月的。这太子之位,会有夺嫡之变。可是,历朝历代中,国师之位,只能是国师亲自选定的传人,一早就定下,谁都不能动摇。哪怕是当朝皇帝,都不能改变。
而且,这个人选也不是国师一个人决定的。这个人选,是国师一脉重要至宝玄龟玉盘选择的。比如当朝国师,沈国师早就有两个亲传徒弟。都已经学成出师了,在民间也享誉甚广。可是,这两个早就注定不能当下一任的国师。因为玄龟玉盘早就判定,他们不能当国师。
沈国师一大把年纪,还在苦苦寻觅,甚至之前,还有谣言说,要是沈国师找不到传人,这国师一脉就危险了。正在连摘星楼的人都焦急不已的时候,沈国师终于找到了传人,那就是秦明月。谁都想不到,沈国师遍寻大周几十年的传人,居然就在距离摘星楼很近的礼国公府里。居然还是一个女孩子。
虽然是女孩子,但是,沈国师一点都没有犹豫的就为了秦明月举行了拜师典礼。盛大的仪式,宣布了秦明月这样一个当时只有十五岁的小姑娘成为了国师的继承人。天下道门,朝廷百官都是见证者。
秦明月的地位十分稳固,任何人都动摇不了。
除了这一点,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就是,大周皇位的传承,除了要当朝皇帝指定太子,还有一点,就是要国师举行盛大的仪式,通过玄龟玉盘,选定合法的皇位继承人。
可以说,下一任皇位是谁来坐,有一半的可能是取决于国师。所以,周祥礼说十分正确,无论哪个皇子即位,都要巴结秦明月。所以,夺嫡的风险,不会刮到自己身上。
曾玉昆呼了一口气。
周祥礼说:“夺嫡是有风险的,风险还很大。玉昆,你是不用怕了。你是没有丝毫这方面的危险。同样的,我可以跟你说,我也没有。我是秦王的长史。虽然秦王也是皇上的爱子,甚至,秦王的母妃丽妃娘娘还是皇上的宠妃。但是,秦王本身并不打算坐那个位置。他亲自跟我们保证过,他不会去夺嫡。”
曾玉昆愣了一下。
周祥礼说:“秦王殿下虽然不会夺嫡,但是,他毕竟是大周的皇子。作为皇族萧家的子弟,作为皇上的爱子,他对于大周的天下也是十分的关心。这些年,秦王殿下对大周遍地贪腐官员十分恼火。想着,有朝一日,他进入朝堂之后,一定要协助他的父皇,协助将来坐上帝位的皇帝,好好的整顿大周的吏治,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曾玉昆眼睛发出来光芒。这可真的是雄心壮志。
周祥礼说:“我们儒生,学的文武道,货与帝王家。我们学的是教化百姓,治理天下的圣人言,自然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施展抱负,为这皇皇大周,为这天下万亿的黎民百姓奉献一份力量。所以,我们跟随秦王,希望能有所建树。”
曾玉昆目光炯炯的看着周祥礼。
周祥礼并不避让:“我这些日子冷眼看着玉昆你。是一个人才,是世子里面少见的能人。既然你跟了明月小姐。将来就是国师阵营里面的人了。国师一向都是占据大周半壁朝政。你将来比我更加有希望接触到政事,所以,你可能更加快速的进入朝廷,可以有能力改变这样的吏治,改变这样的朝政。怎么样?玉昆,要一起携手并进吗?”
曾玉昆看着周祥礼的笑容。这样的事情,怎么能不让他为之热血沸腾?大丈夫存在世间,谁不想建功立业的?谁不想成为改革的功臣?谁不想成就一番伟业?
可是和秦王的手下合作,会不会给明月小姐带来不利?这个念头一闪,就被曾玉昆给否定了。这一路来,秦明月和秦王的亲密关系,他又不是傻子看不到?人精的曾玉昆怎么会不明白,秦王和秦明月早就是一路人了。甚至,两位将来结成连理都很有可能。这种情况下,自己怎么可能拒绝周祥礼?
曾玉昆露出来灿烂的笑容:“周兄,玉昆愿为马前卒。”
周祥礼笑了。
第十四章 明家三少爷
曾玉昆他们正要进入巴省的时候,作为第一队暗线的秦康一行人,已经进入了神奇山水的巴省。
这里山多水多,盆地里面是鱼米之乡,山里各种野物横行。乡间是淳朴的百姓,各族混居其间,也相安无事。
不过,这里毕竟是边境,又有百族杂居,民风淳朴,也比内地的百姓彪悍很多。尤其是那些百族的人,身上出门都是戴着腰刀的。
此刻,秦康和秦国梁在洪易和武渊的护卫下已经顺利的到了巴省的省城都江城。
和一路上见到的荒山野岭,彪悍民风不同。都江城可是一座千年古都。不但城墙高大,城市里面宽敞,就是街道也十分整洁。和中原的大城市不同的可能就是街上行走的很多都是身穿各色奇装异服的百族百姓。
都江城里面有八大家族的大宅子,和京城的格局一样,都是东富西贵的模式。东边富商云集,西边是巴省的世家贵族们聚居的地方。
如今,秦康一行人就下榻在东市一个十分豪华的客栈里面,还奢侈的包下了天字一号的一整个院子。当然了,这也跟秦康一行人比较多有关。有护卫,有随从,有管家,在城外的都江上还停靠着他们的商船。船上带着直隶和京城出产的各种特产。
其中,就有京城刚刚出现,还没有流传开来的最美丽的瓷器和制作精美的各种漆器。
当然了,京城中已经风行了一年的印花绸缎也是不少。
巴省虽然地处西南,偏僻至极,可是,因为有着沃野千里的大平原,百姓不愁吃穿,日子倒是过的比较富裕。
日子过的好了,自然讲究一些,百工也是及其兴盛的。有名的蜀锦就是产自这里。那可是寸金寸锦的存在。还有上好的茶叶,优良的酿酒,精致的竹编器具。
这些特产把持在巴省的八大世家手里,每年都能给八大世家带来丰厚的利润。
如今,秦康才下榻客栈,能干的武渊就和当地的牙子搭上了线,领着他们到了秦康的小院子。当秦康露出来想要收购巴省诸多物产,并且想要大量收购良药的时候,并且不小心露出来成叠子的银票,足足有十来万两的时候,那个牙子眼睛都直了。当然了,那个牙子本身就是莽族出身,立刻就心里就想到了要谋财害命。可惜,当他看到了已经是武道八品的洪易,并且看到了二三十个精壮的护卫的时候,他果断的息了这一份心。
武渊笑眯眯的跟这个当地最出名的莽族牙子介绍:“这位明三少爷,可是我们直隶省大家族明家最得宠的少爷。我们明家不但生意做的大,在直隶省田庄那是阡陌相连,店铺是一家挨着一家。最厉害的是,我们明家的二房大老爷,正是京城二品大员,吏部的侍郎。管着天下官员的升迁。那位明二老爷就是我们三少爷嫡亲的叔叔。”
“我们这是第一次到达巴省,想要让三少爷利用这一次的机会,闯出来一个万儿来,省的家里那些庶出的兄弟姐妹们说嘴。银子当然是家里老祖宗发话,备的足足的。京城,直隶的特产也是采购的十分丰富。都在都江上停着呢。还有,家里老祖宗说了,为了怕我们三少爷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落了欺负,所以,把二老爷的名帖给带上了,一会儿,三少爷就去巴省的巡抚大人那里递名帖,拜见一番。过一日,还要到都江城的太守那里递名帖,拜见呢。”
那个牙子,既然是做了专门介绍买卖的牙子,自然是及其精明,听了这个话,自然是明白,人家这是不是猛龙不过江,后台及其硬,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啊。
这个人牙子,自然是一番的奉承。接着,表情一直都是冷傲的秦康就端茶送客了。武渊倒是打发了这个牙子一个二两的封红。
这可是让这个牙子高兴的见眉不见眼。巴省的物价及其便宜,二两银子都够一户中等人家一年的花费了。
接着不到半天,各个商行,世家都知道都江城里来了一个直隶的豪客。接着,大家亲眼看到武渊分别去了巡抚衙门,府台衙门里面递送名帖。第二天,衣着华贵,面貌清雅,及其有贵公子的气息的秦康带着英俊爽朗的秦国梁去了巡抚衙门,过了顿饭才走出来,还是巡抚大人最信任的幕僚亲自送出来的。
这下子,商行和世家们都知道,那个牙子说的没有错了。城外有几大船的抢手货物,手里有十几万两银子,要在巴省大肆采购一番。这样的好生意,可不是年年都有的。
那消息灵通的巴省八大世家,也在心里打起来算盘。八大世家见多识广,就是在京城也是有耳目生意的。自然是知道,这直隶明家,是一个豪门望族。族里的二老爷正是吏部的二品大员,管着天下百官的升迁,那是一个十分紧要的位置啊。
这要是能跟明家的三少爷搭上线,可是一个很好的路子。日后不论是在官面上,还是在生意上,都多了一条不错的路。
到了第三天,明三少爷从府台出来,也是被太守大人的幕僚亲自送出来的时候,桥丰客栈的天字一号小院儿,就不断有人来投递名帖。都江城中,想请明家三少爷的人家多了起来。
而此刻,秦康正在和武渊商议着:“武哥,这两次去见道台大人和太守大人,虽然他们对我都很客气,亲自接见了,并且寒暄了两句。其余的事情都是让幕僚和我们说的。可是,我这还是有些心惊胆战啊。”
武渊笑了:“三少爷,明家的长房三少爷到来,看在明家二老爷的面子上,天下官员都得给您面子啊?您怕个啥?”
秦康咕哝了一句:“我这不是不是明家三少爷吗?”
武渊说:“哎呦我的爷,你这真实身份可是比明家三少爷强多了。您可是国公的亲子。未来国师的亲叔叔。这身份,我跟您说,别说是明家三少爷,就是明家那位正在当朝的明家二老爷都得敬着。”
秦康迷茫了一下,自己真的有那么高贵的身份吗?
第十五章 秦康
秦康脑子里想到了自己这个身份。是的,他是国公的儿子,虽然是庶子,但是也是堂堂礼国公的儿子。可是,自己的父亲,礼国公可不是一个儿子,自己也不是嫡子。
前任礼国公一辈子都没有进入过朝堂,没有任何官职,只能在家里守着家业,当一个空头的国公,过着锦衣玉食,纨绔至极的生活。
秦康的父亲那是一个真正的玩儿高手。不但后院里妻妾成群,就是外面的青楼红牌也多是他的相好。这也罢了,他还极其喜欢捧戏子,那些相公们,他不知道在上面砸了多少银子过去。生生的把传承一两百年的礼国公秦家的基业给败坏掉大半。
从秦康记事儿开始,秦家就在见天的变卖产业,见天的往后院里面塞各种美女进来。秦康的生母也是其中之一。秦康的生母颜色极其好。曾经有一段时间,宠冠整个后院。当家夫人安夫人还罢了,就是妒忌,也不敢吭声。可是,别的姨娘们可不愿意了。各种阴谋诡计都使出来。
终于,秦康的生母死了。秦康成了没有娘的孩子。不过,成了没有娘的孩子虽然可怜了一些,可是也没有人再故意对付他了。他倒是可以平安的在后院里静悄悄的长大了。
长大之后,秦康是一个有心眼的。看着父亲礼国公这样败落家业,知道这秦家的好日子,马上就要到尽头了。他早早的就买通了嫡母安夫人身边的丫鬟,为了这个,把他这么多年积攒的月钱,都花费干净,又把他珍藏起来,她生母之前留给他的一些簪环拿出来,献给了安夫人,这才使得安夫人在礼国公面前说了一句,该给秦康成亲了。
礼国公每天高乐都不够时间呢,哪里有精神管这些?何况还不是嫡子,只是一个没有娘的庶子而已。这样的儿子,女儿,他有一二十个呢。个个都管,他受的了吗?
不过,毕竟是当父亲的。礼国公随口吩咐了安夫人给他相看一下人家,并且,那个时候,很巧,礼国公刚刚把西大街的几个铺子卖了一个好价钱,手里有了一笔钱财,他立刻挥手拿出来五千两银子,给了安夫人,让安夫人办理这个事情。
安夫人自然是落下了四千两银子。然后拿出来一千两银子,给秦康说了一个人家,成了亲,成亲之后,礼国公在外面给秦康买了一个小宅子,还给了百十亩地,打发出去了。
秦康虽然出了大宅子,可是,一年三节都会带上薄礼上门来给嫡母请安。平日里也没有来找过麻烦。这可是比礼国公其他那些仗着生母有宠爱的庶子强多了。
所以,无论是安夫人,还是秦平,秦安两兄弟,对秦康都还不错。不过,也仅仅是不错而已。
秦康守着百十亩的土地,还有一个小宅子,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温饱倒是不愁,可是,多余的就不要想了。如今,孩子们渐渐的大了,婚嫁,读书,都是事儿。秦康有些捉襟见肘了。
秦康的妻子,当年是安夫人给挑选的。她能给庶子挑什么好人家?自然不可能是高门大户里的小姐。秦康的妻子是安夫人娘家那边宅子旁边一个小门小户人家的女儿。长得倒是有几分姿色,洗衣做饭都是好手,可是一个字儿都不认识,更不要说管家,管理田地了。就是嫁妆也不过是那家子倾其所有置办了一个十来两银子的嫁妆而已。一点都不能帮补秦康家计。
秦康正在为了孩子的未来发愁的时候,不由得在中秋节给安老夫人送薄薄的节礼遇到了秦国松的时候,说了两嘴子。没有想到,这个侄子倒是上心了。他先是安排秦康的两个儿子都去了族学里面读书。
族学里面读书是不要钱的,每天还供应两餐,外加点心。这可就给秦康省下了一大笔的嚼用,还有请先生的钱。
为了这个事情,秦康和秦康的妻子可是没有少在家里念叨秦国松的好儿。
接着,更加让秦康意想不到的是,没有多久,秦国松就递过来话儿,说是秦明月年后要出门去巴省,想要几个家里人跟着去办事儿。这样的巧宗儿,别人抢还抢不到呢,秦国松就给了秦康。
秦康夫妻喜悦的不敢置信。
秦家败落了几十年了,京城里,谁还拿秦家当一回事儿?街上的泼皮无赖都敢欺负秦家族里人。更不要说那些官儿了。他们连眼睛都不愿意夹秦家人一下。
所以,秦康半点都沾不到国公府的光。不过,这种情况,在去年秦明月突然成为国师弟子以后,突然就改善了。秦家一下子就出名了。整个大周都知道,秦家未来要出一个国师,那可是一个权倾天下的主儿。秦家将来就有可能是第一世家。这还得了,京城的人,惯会跟红顶白,上杆子巴结礼国公府的多。就是普通的秦家族人也跟着沾光不少。其中,就有秦康。
走到街上腰杆子都直起来的秦康,还有,秦康的两个儿子,本来在街上玩耍经常被邻居泼皮的小孩欺负。现在去了秦家族学上学之后,满街上的孩子都恭敬的对待他们。
秦康这才刚刚体会到秦家崛起给他带来的一点点好处,就已经喜不自胜了,就是他的女儿,虽然年龄还小,已经有左右街坊,几个殷实人家来探听过他妻子的口风了。他妻子以前人都成为秦七娘子。现在则是被成为秦七奶奶。
秦康夫妻两个怎么能不高兴,自然是希望大宅那边越发兴盛越好。
可是,他们没有想到,在他们心里跟天仙一样的秦明月,有一天居然能用到秦康。这要是真的跟着出去一趟,可不就是成为了秦明月得用的人?那体面,别的不说,街坊邻居的也就罢了,哪怕是官员们也都得敬着点。
秦康夫妻还在疑惑着,过年后,秦家就送来了五百两银子作为安家费用,然后,就吩咐秦康每日到礼国公府开始和管家,丫鬟,嬷嬷们一起准备出行的事宜。
这秦康才知道,自己这差事是真的成了。街坊邻居知道秦康每日要去礼国公府办事当差,那看他的眼光越发的崇敬了,来跟他家小子和姑娘提亲的人越发的多了。
第十六章 用心学习
这些外面面子的事情,已经让秦康夫妻很高兴了。更不要说,这实实在在的实惠,整整五百两银子。
当年,秦康父亲打发秦康出来,给的也不过是二百两银子。这才不过出去一趟,秦明月就给了五百两银子,这手笔,实在是太阔绰了。
秦康的妻子七奶奶,可是双手发颤的看着这整整五百两的银票。她多咱时候,看过这样大面额的银票?
秦康到底是大家子出身,没有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趁着春耕还没有开始,就拿出来四百两银子,在自己那一百亩地旁边,又多买了二十亩的极好的旱地,这样一年下来,也能多收一点租子,多打一些粮食,家里也能过的宽裕一些。
剩下的银子,八十两他带在了身上,还特意去换成了小额的银票带着。另外二十两银子,换成了小小的碎银子,交给了七奶奶妥善收藏。预备他出去这几个月里面,家里有需要好用上。
秦康越发的用心每日去秦家大宅,跟着那些管家,嬷嬷们学习如何处理这些事情。好在,秦康已经从秦家分出去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里面,都是他在当家作主,每年收租子,管理小家庭都是他,街面上也认识几个人物,交往办事还是很利索的。
秦康上手的很快。早年毕竟是受过大家子世家子的教育的,后来,又当家作主十几年,学这些东西,自然是容易。
他这样,可是让秦家的嬷嬷们也十分满意。
接着,秦康和秦国梁等人就一起坐上船,跟着秦明月出门了。出门的时候,他们才知道,这一次出门是跟着秦王出去的。钦差是秦王。天啊,这可是正经的天潢贵胄啊。秦康啥时候见过这样的贵人?不过,他毕竟是秦明月的叔叔,不能掉份儿,强忍着才没有掉链子。
谁知道,不过是出行了三天,秦明月和秦王就把他们给叫过去,吩咐了一番,让秦康和秦国梁跟着秦王的两个手下一起作为暗线,化名先去巴省打探消息。
这可是一个不简单的任务。这样的任务,秦康可是从来都没有办过。
当天夜里,秦康一行人就在武渊和洪易的带领下,悄悄的趁着夜色,悄悄的下船了,快马加鞭的赶到了下一个大镇上,雇上了一艘快船,顺溜之下到了长江上面。在那里早就有几个货船等着,他们乘坐大货船,急急忙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