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限娇宠-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卞成庆的脑子飞速的运转起来,这一下子,秦明月不是要拿出来很多银子放在鲁省,起码也要有百把万两银子。这么多银子,流入鲁省,要是运作好了,鲁省的百姓都将受到不少好处,哪怕是鲁省的官服也能多一份收益。土地买卖也需要道官府上契约,缴纳一点点银子的。这一点点虽然不多,搁不住数量多啊,聚沙成塔,这可是对卞成庆这几年的政绩有很大的好处。
卞成庆立刻说:“这个事情包在卞某人身上,我一定会办好这个事情,一定把国师的银子都花费在刀刃上。”
秦明月点点头,端起来茶喝了一口,卞成庆会意,带着儿子告辞了。
卞成庆回到了巡抚后衙,心情还是很激动。卞启明等到上茶的丫鬟退下去,这才激动的跟父亲说:“父亲,国师大人,真的是大手笔,居然眼睛都不眨的,拿出来上千万两银子,要在大周做善事?”
卞成庆稳定一下心情说:“历代国师都没有一个缺钱的。国师都有国师产业,凭着国师能算尽天下的本事,还能会缺银子?不缺银子了,拿多余的银子出来做善事,积累功德,也是可以使得国师们修行更加顺利。只是,像秦国师这样大手笔的真的是不多。”
“最重要的是,这几个事情,现在秦国师都确定要在鲁省进行,这要是做好了,第一个可以使得我今年,明年政绩突出,第二个,我的能力也会被国师大人欣赏。你没有看到巴省的巡抚王美仁吗?王美仁一个云省的人,在京城没有人脉,没有权势,这一生,最高只能到巴省的巡抚了。可是,你看看他,因为在巴省主持国师大人当时交代的道学事项,现在已经升到吏部去了。将来,说不定就能成为六部之一的尚书,成为一品大员。这样的前程,估计就是王美仁自己都没有料到吧?”
“启明,你也是知道。我们虽然是卞家子弟,但是我们是已经和卞家长房要出五服的旁支,哪里还能借到多少卞家的权势。就算是我们是卞家嫡长房,卞家最大的靠山,太后娘娘也已经去世两年了,卞家已经是日落西山,本身的权势越来越少。现在皇上还看在太后娘娘的面上,给卞家几分面子,可是将来呢?到了下一个君王,他甚至可能都没有见过太后娘娘的面,谈何的感情?怎么还会给卞家面子?”
“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卞家说不定就要从京城顶级权贵中退出去。所以,为父一直都很努力,因为为父知道,我们能依靠的不多。为父也对你们兄弟两个要求十分严格,就是希望你们能撑起来卞家的门楣。”
“即使是这样,为父到了这鲁省巡抚的位置已经是千难万难了。将来,应该还能升任到京城,不过,为父估计,到了二品,估计就到顶了。实在是没有想到,事情居然有了转机。国师大人和秦王殿下,居然会在这个时候来到鲁省,还对鲁省的治理,对为父的能力有认可,居然把这三件大事情都交给为父去办。这三件大事,哪怕是任何一件办成了,都是巨大政绩,以后都有了国师大人的认可。那为父以后成就一品都不是问题。你说,这不是运势吗?”
第三百四十四章 帮衬
卞启明觉得父亲说的话十分有道理。
卞成庆还在说:“别的不说,先说第一个,这灵谷虽然为父没有见过是什么仙品,但是,国师大人这么重视,还说,味道好,产量高,多吃灵谷人就少生病。这样的好东西,将来还要推行天下,一定会在史书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所以,这个事情办成,将来,提到灵谷,为父的名头就会被提及,这可是真真正正的名垂青史啊,读书人做到这个地步,不是一生最大的成就?”
卞启明从来没有听父亲说过这么多话,可见,今天他是太激动了。想想也是,国师大人交代的这三件事情,说起来不少事情,其实,对于一个巡抚来说,无非是找一个地好好的叫人耕种,并且叫人把耕种的具体过程详细的记录下来。将来推广。另外两个就更加简单了。虽然琐碎了一些,但是,一个巡抚,在各个县城购买两个田庄,这算是事儿吗?真的是顶容易不过。
不过是要上一些心,派得力的人去办,不但要办好,还要保证没有人中饱私囊而已。可是,这要办成了,不但父亲的政绩有了,官职升迁,还能得到国师大人的垂青,将来平步青云,这还不说,还能名垂青史,这是多么好的一个事情,难怪父亲今天这么激动。
卞成庆激动的坐不住,站起来走了两圈,脑子里面都是如何办这三件事情,用那些人办这个事情。
卞成庆说:“不行,这个事情,我要赶紧跟几个师爷,幕僚说一下,大家群策群力看看怎么把这个事情办好。哎,启明你已经有官职在身,还担负重任,要给国师大人查看沿途这几省的道学情况。不能给为父帮忙。你大哥呢,他明年就要下场科举,这个时候哪里能分心?哎,我们自己人还是少了一点。”
卞启明脑子里面念头一闪说:“父亲,我和大哥都分身乏术,可是,我大姐夫已经是举人身份,他下场了两次,都没有中进士,明年,他也不想再下场了,甚至还想家里给捐一个恩荫。与其这样,不如把他叫到父亲这里给父亲帮帮忙,将来,有了功绩,也能入仕了?”
卞成庆眼睛一亮:“嗯,你这个想法不错,我这就修书过去,叫他过来。”
卞启明说:“还有,我们卞家七房的卞启恩,卞启良兄弟两个都是秀才功名,读书一般,但是,能力倒是不错,七房这几年落魄一些,虽然和我们隔了方头毕竟都是一个卞家,要是父亲能提携一把也是好事。”
卞成庆点点头说:“七房的兄弟两个虽然读书一般,但是为人实诚,还是孝子,值得提拔。这样,你修书给他们,让他们过来。”
卞启明一喜,忙应下来。七房的两兄弟和卞启明兄弟两个年岁接近,老大和卞启明的哥哥同岁,老二比卞启明大一岁。这两家兄弟时常和卞启明兄弟两个玩儿。小时候的情谊好,长大了,又都在族学里面读书,自然情分更加好。
可是,七房卞启恩兄弟两个父亲早早的去了,留下的产业也不多,孤儿寡母的,生活艰难的了一些。加上是卞家旁支,嫡长房照顾的少了一些,日子越发的艰难。还是韦夫人心地善良,经常接济他们母子,才使得他们平安成长,现在虽然都有了秀才的功名,但是,还没有娶妻成家。一切都是因为贫困导致的。
卞启明看到父亲愿意用好友兄弟,自然是高兴,想来,这个事情办好了,卞启恩兄弟两个跟随父亲,能在鲁省找到好人家的妻子,以后再进入仕途,这日子一定会越发的好过起来。
卞成庆看到进步很大的儿子,心里十分喜悦:“启明啊,你的机会比为父还要好一些。你现在就跟在国师大人身边,聆听国师大人的教诲,这可是受益终身的事情。将来,你前途说不得比为父还要好一些。”
“为父没有想到,你读书一般,居然比你大哥仕途还要稳当一些。真的是时运来了。这都多亏了二媳妇啊。你要好好的对待你的妻子,明白吗?国师大人行事大气,但是,毕竟也是一个女人,是女人就难免有女人的心思。提携娘家,照顾姐妹。你将来功成名就了,要是对妻子不好,当心,成也萧何败萧何,国师大人能提携你,覆灭你也是一句话的事情。明白吗?”
卞启明心中一凛,忙说:“儿子记住了。”
卞成庆点点头说:“好了,你也有公务忙,赶紧下去吧。为父要找幕僚们商议去了。”
卞启明忙告退回到自己的院子里。
卞成庆家在京城,只是到了鲁省为官,所以,并没有在鲁省置办房子,一直都住着官衙。好在,这巡抚官衙十分舒适,地方也大,甚至还有一个不错的花园,只是这隆冬季节,花园里面树木凋零,没有什么看头。
卞成庆的妻子韦夫人要留在京城管理家务,没有跟着来任上,就打发了两个老实的姨娘伺候卞成庆。卞成庆在鲁省是封疆大吏,自然有无数人巴结奉承,也有人送美女来。卞成庆和妻子关系很好,儿女也都争气。卞成庆本人读书读的多,又是世家子出身,看多了大宅门的事情,知道,这乱家的根源就在于妾室上。所以,宠妾灭妻这样的事情,卞成庆是不会做的。
不但不会做,他甚至还拒绝了这些送来的女子,虽然身边也有两个妾室伺候着,不过都已经是三十多岁的人了,还都是家生子出身,老实巴交的。
卞成庆这样以身作则,卞启明自然也是遵从的。卞家兄弟两个,都没有通房妾室,所以,内院十分清净。
如今,卞启明想到父亲说的话,知道,自己能跟随国师,确实是因为妻子的缘故,所以,对远在京城的妻子越发的想念,不由得提起来笔,给妻子写了一封信。
第三百四十五章 护身符
晋省的安治城,秦国檀的家里,江珊瑚从外面回来,抖落了一身的雪,丫鬟早递上一个手炉,江珊瑚捧着手炉,换上了家常的衣服,靠着熏笼,把身上的寒气烤的没了,才靠近儿子大郎。他正在跟父亲秦国檀在大炕上玩儿呢。
江珊瑚过来抱了抱儿子,儿子长的结实,可爱,江珊瑚爱不释手。一边和儿子玩,江珊瑚一边跟夫君秦国檀说话:“相公,我派人去京城买了晋省的织染作坊配方回来,现在作坊也都建立起来了,不过天气太冷了,要到明年开春才能开始印染绸缎。最近,忙了一些,家里,大郎都多亏了夫君照顾。”
秦国檀不以为意的说:“我们夫妻一体,说这些干嘛?那些生意上的事情,我不懂,一切都是你一个女人家在外面忙,我别的帮不上,带带自己的儿子算什么事儿?本来,这天寒地冻的,我也没有法子遛鸟,逗狗的。正好窝在家里。”
江珊瑚温柔一笑,低头看到儿子身上带着的八宝赤金锁说:“在家里怎么还给大郎带着这么重的金锁?累着孩子怎么办?”
秦国檀脸上闪过一丝不自在,说:“嗯,那个不是昨儿个大郎摔了一跤,头上碰出来一个大包,可是心疼死我了。我就想着,小孩子脚跟不稳,时常磕着碰着,就让人把明月送来的这个金锁找出来,好歹她可是国师,有她庇护,孩子能安稳一些。”
江珊瑚明白了,这是夫君想要借着国师的神力保护大郎。不过,想到夫君一直都对国师有心结,也明白夫君为什么有些尴尬,她也不戳破说:“夫君想的周到,只是这个金锁上面镶嵌着八宝,每个宝石都十分沉重,个儿又大,还是赤金实心的,这价值是高,可是也太重了。大郎虽然结实,但是毕竟是一个孩子。夫君不知道家里这些东西都放在哪里,所以,把国师大人最近路过晋省的时候,赏赐给大郎的金锁拿出来,其实,大郎满周岁的时候,国师曾经差人送来了一个精巧的护身符,用一个锦囊包着,穿着红绳。那个据说是国师亲手制作的护身符,倒是比金锁轻巧,还有效一些。”
秦国檀脸上喜色一闪:“真的吗?还有护身符,这可感情好。你赶紧叫人找出来,现在就给大郎戴上,以后不可轻易取下来。”
江珊瑚笑着答应了。
一会儿,江珊瑚的丫鬟去取了护身符给大郎换上,江珊瑚看到摘掉金锁明显身子一轻的大郎笑着说:“看看,大郎也喜欢姑姑送的护身符呢。说起来,国师也是有心了,那么繁忙,每次路过晋省,都要差人过来问问大郎的情况,还送一堆好东西过来,吃的,用的,玩的,金珠首饰,样样都有。还亲自制作护身符给大郎。”
秦国檀脸上尴尬的神情一闪而逝。
江珊瑚装作没有看到,接着说:“对了,我想跟夫君商议一个事情。这一开春,就是到了国师大人的婚礼了。我们作为哥哥嫂子的,怎么都要回去京城参加才是。再加上,我们大郎还没有见过祖父,祖母。就是我们祖母也没有见过大郎这个曾孙儿,实在是我们的不孝。所以,我想趁着国师婚礼的时候,早一点回去京城,或者就在京城过年,你看呢?”
秦国檀一想到回到京城那个大宅,心里就有些塞。但是一想,毕竟是国师妹妹嫁人,这样的大事,怎么都是要回去的。再说了,他别的人不想念,自己的父亲,祖母还是很想念的。沉吟了一会儿,秦国檀说:“好吧,既然要走,这天寒地冻的,不如早点动身,干脆年前赶回去,就在大宅那里过年好了。”
江珊瑚一喜说:“哪怕早点动身,这也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才到过年呢。我们路上走上个半个月的功夫就够了,不如我先打发人跟大哥嫂子说一声,他们也好有准备。”
秦国檀说:“你看着安排就是了。对了,你娘家那边也要说一声。”
一想到自己的娘家,江珊瑚脸色就淡了下来。江家如今又崛起了,已经是晋省富商第一的人家。江家作为国师大人的姻亲,在晋省,甚至在江南的商铺都顺利起来。这一切靠的是谁?可是如今,父母年迈起来,家里的生意渐渐的交给了哥哥和嫂子们。
哥哥自然是跟她亲近的。可是嫂子们越发的对她面和心不和起来。
还有家里的生意,本来都是她跟哥哥弄的顺溜的,现在,几个嫂子娘家都插手进来,弄的有些乌烟瘴气,看得江珊瑚心烦。
所以,过年,她本来也不想呆在晋省,不想看娘家嫂子么的嘴脸,她说:“这边我都会安排好的。还有,时间也很紧张了,我要安排生意上的事情,本来是要过年盘账的,干脆现在就盘起来。另外,京城那些亲戚,也要走动,几个姑姑家,还有叔叔伯伯家,族人那里,还有父亲,母亲,祖母哪里,大哥嫂子,弟弟妹妹们,都要准备礼物。够忙一段的了。”
秦国檀有些不好意思,这些事情,他都帮不上忙,头一次,秦国檀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男人,好像太没用了,一切都是妻子打理,他讪讪的说:“珊瑚,辛苦你了。”
听到这样的话,江珊瑚眼泪都要冒出来了,不过她忍了一下,恢复了正常说:“哪里辛苦?这都是应该的。”
接着夫妻两个说了一阵闲话,都是说大郎最近的趣事。两个人心情都好起来。
京城曾雨桐接到弟媳妇江珊瑚的信,就跟身边的奶妈商议起来:“二弟妹带信过来,说要过年回来,一直住到国师出嫁。你看看收拾一个院子出来,嗯,就还是他们之前住的那个院子,一直也都空着,好好的收拾干净,配上上好的家具装饰账幔之类的,你亲自带人去看着,不能怠慢。”
奶妈忙应下,说:“二夫人为人温柔大气,出手大方,就是连国师都夸赞过几回呢。夫人这样安排正是应该,想来,国师回来,也会高兴的。”
曾雨桐笑笑。自己夫君那个二弟,一个地道的纨绔,找了江珊瑚之后,居然这日子也过的越发好了。可见,这人的命也是会改变的。
第三百四十六章 韦家姑娘
曾雨桐处理完事情之后,就叫人给她梳妆打扮起来,今天,亲恩公卞家有梅花会,请了京城的一众贵妇们去赏花。曾雨桐本来想不去的,毕竟如今,天寒地冻的,可是一想到,过了年就是自己家的大喜事,国师大人要出嫁了,到时候,方方面面的关系,现在就要先捋顺了。
还有,之前,国师妹妹交代给她要她去办的几个事情,一个就是要给秦明环找婆家,一个就是要给秦国柳找老婆。这几个事情,都耽误不得,说不得还是要交际应酬,然后相看好姑娘人家,这才能办成。这样的事情,其实最适合在今天这样的梅花会上说了。
曾雨桐打叠起来精神,叫人看管好年幼的孩子,就带着丫鬟婆子,还有二房里的庶女秦明艳,自己家庶出的妹妹秦明环一起坐上马车走了。
路上,曾雨桐打量了一下秦明艳,她有秦家女一贯的美丽,也有遗传自母亲的秀气。穿着打扮还可以,一身时新的缂丝灰鼠皮袄,头上插着三支碧玉的钗子,典雅大方。不由得点点头。
秦明环更加美丽,她甚至比国师秦明月还要美丽几分,这大概是得自其母水姨娘的遗传。不过,她的美丽和国师秦明月的端庄大气,大姐秦明珠的治艳妖媚不同,她的美是安静的,如花照水,美不胜收。
曾雨桐突然想起来,自从她嫁到秦家后,因为秦家有闺学,亲戚的女孩儿都在这里上学,所以,每次她出门应酬的时候,都要带上几个姑娘家一起去,好给这些姑娘家相看人家。从都要成老姑娘的秦明珠开始,到那几个庶出的姑姑,再到姑母家的几个女孩儿,还有二房嫡出的堂妹们。
好容易,这些姑娘们都出嫁了,眼下,适龄的女孩子就剩下眼前这两个了。当然了,秦家还有别的女孩儿,比如说几个庶出的姑姑,还有二房还有庶出的女孩,自己公公还刚刚和小妾们生了两个女孩子了。只是这些有的是还在襁褓,有的是还不满十岁,一时间都不需要考虑婚事,所以,曾雨桐就没有带她们过来,眼下只带着这两个了。
不过,曾雨桐倒是不觉得烦,因为这些秦家女们都是在闺学里面学好了的。不但琴棋书画精通,最好的就是规矩教养了。带出去绝对有面子。
还有,就是秦家女因为教养好,如今又有如日中天的秦明月在,所以,真正是行情好,一家女百家求啊,曾雨桐也跟着被捧着,水涨船高,来寻她说亲的人,可是不少。
曾雨桐笑起来,秦明环看着眼前这个生了孩子还是如此明丽的嫂子突然笑起来,不明白了:“嫂子有什么高兴的事儿?”
曾雨桐说:“哦,也没有什么,就是前儿,你堂姐明若,打发了人过来跟我说,她婆婆娘家有一个女孩儿很不错,和我们家三爷国柳很是相配,她婆婆想撮合这个事情,就叫她跟我说了。正好,这一次,那个女孩儿就跟着云阳侯夫人一起过来参加赏花会。待会儿,你们两个留意一下,好好的跟人家相处一下,看看性情模样怎么样?”
秦明艳点点头,倒是无所谓,毕竟是隔房的堂哥的婚事,她不怎么想发表意见。但是,秦明环就不同了,秦国柳可是她同父的哥哥,两个人还是同年所生,虽然以前感情一般,但是,这几年倒是也都明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所以,对这嫂子的人选也格外看重起来。
她慎重的答应下来,并且问了一下详细的情况。
曾雨桐就仔细说起来:“明若说,这个云阳侯家的女孩儿叫韦淑珍,是云阳侯韦家六房的女孩儿,和现在的云阳侯韦家已经出了五服了。不过,她容貌美丽,性子坚毅。她从小就没有了母亲,是丧妇长女,底下有两个弟弟,后来,父亲娶了继妻,又是一个不贤惠的,整天想磋磨前妻留下的孩子。韦淑珍为了两个弟弟,一直跟这个继母斗争,她能干,又聪明,很得她父亲的宠爱,倒是跟她继母斗了一个旗鼓相当,把两个弟弟都给照顾大了。可是,她自己的婚事就给耽误了。如今,都已经十八岁了。说起来,比国柳还要大三岁呢。不过,不是有句老话,女大三抱金砖吗?所以,这年岁倒是不算什么,关键是这性子坚韧,管家理事很好。现在就要看,这个姑娘心地,为人处世怎么样了?”
秦明环说:“哦,我明白了。不过,嫂子这么说起来,我曾经在一次云阳侯家小姐举行的生日宴会上,见过这个韦淑珍。那一次虽然我们没有怎么玩儿,但是,看她行事落落大方,性子爽利,就很得人喜欢。长得也是顶漂亮的。这一次,我会主动和她交谈一番,仔细看看她的人品的。”
曾雨桐笑着说:“好,你好好看看。”
说话间,马车就已经到了卞家。曾雨桐带着两个小姑子进入里面,和一帮子贵妇们应酬起来。她可是礼国公夫人,超一品的诰命,又是国师大人的嫡亲嫂子,虽然年纪轻,但是,地位崇高,一帮子贵妇都捧着她,倒是也从容自在。
等到宴会结束后,曾雨桐倒是收获不小。秦明环在赏花会上表现了一手,弹奏了一曲琴,技艺娴熟,美人配上美乐,赏心悦目,顿时使得很多夫人欣赏起来,好多都跟曾雨桐示意喜欢秦明环,想要为儿子,侄子之类的求娶。
曾雨桐一一推迟了,秦明环的婚事应该不可能落到这些豪门勋贵中了。国师秦明月给了自己家夫君一个举子的名单,都是明年有可能中进士的才子。自己家夫君,已经圈定了几个人选,打听考验去了。想来会找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吧。
曾雨桐不由得有些可惜了。其实,秦明环模样美丽,有才情,懂礼貌。她也想介绍给自己娘家的族人,可惜,没有成功。
第三百四十七章 金山银海
曾雨桐到了家,卸了妆,休息起来,正在这个时候,国公秦国松回来了,曾雨桐忙服侍夫君换衣服,净面,忙乎了一通,夫妻两个坐着说话。
秦国松问:“家里妹妹的嫁妆准备的怎么样了?”
曾雨桐说:“哎,说起来,我们这个国师妹妹的婚事,我准备起来,花费的时间精力,还没有嫁出去那几个姑姑们花费的精力多。一切都是现成的。妹妹手底下都是得用的人,又有钱,又有势力,直接几十万两银子拿出来,去大周各地才买,当然了,不止是大周的东西,甚至周边巫门三国的好东西,还有海外诸国的好东西,都才买了来,把秦王府邸还有妹妹自己的府邸装饰的美轮美奂。我甚至都不用插手,只是等他们把东西买回来,和廖嬷嬷,麻嬷嬷过去查看一下罢了。”
“你也是知道的,这廖嬷嬷和麻嬷嬷都是跟着妹妹时间最长的人了。一个是我们府里最精明能干的老嬷嬷,一个是宫里出来,伺候过太后娘娘和沈天师大人的。这手段了得啊。所以,我根本就没有啥事儿。”
“不过,我们自己府邸里面,也还是要修整一下,虽然我们府邸这几年都是新装饰的,可是,到时候,国师要从我们府邸里面出嫁,我们府邸也要齐整一些才好。尤其是妹妹如今住的飘香院,更要完美才行。”
“其实,这些事情,我也不用怎么管,都有管事们来办的。就是装饰的那些摆设账幔,金银玉器,古董玩器都是国师她自己的,不过是麻嬷嬷她们从库房里面取出来,让我过去看着摆放,给个意见罢了。”
“还有一个大头就是国师大人出嫁那天的嫁妆。这嫁妆里面最重要的就是那个嫁妆单子了。别人的嫁妆单子不过是一纸文书,就是我,当年号称十里红妆,也不过是几张纸罢了,可是国师大人的呢,居然是厚厚的一本书。”
“我得空翻开看了看,真的是吓死人了,各种奇珍异宝,只怕皇宫里皇上的宝库也不过是如此。更不要说价值三百多万两的京城和外省各地的产业了。对了,国师的产业,在外省的还真的是不多,也就是巴省和湖省有一些,还有江南,岭南有一些别院和田庄之类的。主要产业都集中在京城。那最好地段的田庄,西大街的铺面,可都是难得的好产业。一年光是这个出息,我算着,都够国师府邸花费的了。”
秦国松点点头说:“虽然具体都是什么,我不大清楚,可是,太子一系道台,后来,皇上又清洗了萧玺那一系,京城中多少世家贵族都倒下了,家产充公,被皇上拿出来卖掉,这里面,我们家还买了不少呢。何况是明月呢。据说,皇上把最好的产业都拿出来给明月先挑选。明月还不趁机买下来好产业?这还是明月下手轻了呢,以明月现在的财力,就是把这两系人马的全部产业都拿下都不成问题。”
“不过,明月说,凡事留一线,过后好见面,不能一个人独吞,再说了,这家产银子之类的,够花就行了,多了无用。说到这里,我跟你透一个信儿,其实,朝堂上,大佬们都是知道的。只是没有跟普通人说。”
“我不是要领了差事,去整个大周修官道吗?这个事儿本来今年就要开始,不过,因为明月的婚事,皇上又叫我先让手下的人去办事,我到了明年再出京城。这可是整整一千万两银子的大事情啊,办成了,就是造福大周,恩荫子孙后代的大事。这么多银子,你知道吗?全部都是明月一个人出的,所以,皇上才点了我去主理这个事情。”
这个话一说,曾雨桐吃了一惊:“天啊,这一千多万两银子啊?这么多?我们富春侯家族这么多代积累也没有这一个零头啊?”
秦国松说:“这不算什么。以前我是不知道。当初,妹妹成为国师弟子的时候,我也只是觉得荣耀而已。现在才知道,这要是成了国师,权势上面自然是滔天的。可是,这银子,从此以后也不用发愁了。不说历朝历代每一个国师都是有钱人。就说前任国师,现在已经成了修士的沈天师大人吧。”
“他成了修士之后,世俗中的银钱什么的对他无用了。所以,他把他手里剩余的产业,银钱全部拿出来,分给子孙一部分,其余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道门中去。都用在道学的建设上去了。听说,有足足三千万两银子呢。”
曾雨桐已经觉得脑子不够用了:“三千万两银子?我们大周整个朝廷一年才收入多少银子啊?”
秦国松说:“大周朝廷,在先皇手里,每年只有一千多万两银子,到了皇上手上,励精图治,这才恢复到了两千万两银子的进账。有时候还要差一点。可是,这几年,大周的情况越发好起来,虽然打了几次不大不小的仗,但是,大周还每年收入差不多两千四五百万两银子的进账呢。还不够沈天师拿出来的银子多呢。”
曾雨桐咂舌:“哎呀,这国师都是滔天的富贵了。往常我们家和沈家来往,看到沈家那样的豪富,已经觉得是到顶了,现在看,正是应该的。”
秦国松说:“哎,这话题都扯远了。正说明月的嫁妆呢,明月手里多的是银子,都不知道怎么花好。你是知道的,她居然把手里那十分赚钱的印花绸段的配方都给卖出去。”
曾雨桐说:“嗯,我们家也买了一份,用在族里所在的省份东阳省,我已经差遣人回到族里,办织染作坊去了。明年应该就会有收益。还有我嫂子娘家也买了一个省份的,我大哥也买了一份,送回我们曾家老家办作坊去了。”
“我们这都是一般的省份,我还花费了二十几万两银子呢。听说,江南和岭南那些富商们都是花费近百万两银子买配方。这加起来都不知道多少银子。真的是金山银海啊。”
第三百四十八章 好家风
秦国松笑着说:“这个我倒是知道,这一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