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科举]嫌贫爱富-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说说这都是些什么事儿啊?我与皇后相知相伴这么多年,她竟然还是这般对我不信任,你说我灰心不灰心?我们一起育有二女四子,比蔡侍讲你家中还多一个孩子呢,怎么就。。。。。。”
蔡思瑾摇头叹息,说道:“皇上,你上当了!你太不了解女人了!”
皇上闻言一愣,说道:“蔡侍讲怎么说?”
蔡思瑾向皇上传授哄老婆的经验,说道:“一般夫人这般笑眯眯地问你要不要纳妾,还说她可以给你纳一房通房美妾,你可要提高警惕了,立马坚决果断的拒绝,还要在夫人面前表忠心,说你与她一生一世一双人,这辈子都坚决不会有纳妾的心思的。
要是你回答得不够坚决,拒绝得不够果断,那就有你好受的!夫人心里肯定不痛快啊,她不痛快了能让你痛快?哼!
皇上我看你这一次就做错了,皇后娘娘这么一试探,好嘛!你竟然没有拒绝!还明显是心动了,有些扛不住朝臣的唠叨了,定会在心中的小本本上给你记上一笔,让你日后好看呢!”
皇上愕然,没有想到竟然是这样的,可是看着蔡思瑾这副很有经验的样子,周身恶寒,说道:“那蔡侍讲你说我现在赶紧去和皇后好好谈谈心,有用没有?”
蔡思瑾皱眉苦思,最终说道:“现在唯有一计可以救皇上您了,那就是‘先发制人’。您先去皇后宫中质问皇后,你们这么多年的夫妻,她怎么就还是不能信任你,竟然听信了别人的谗言就怀疑你,实在是太不应该了。狠狠将她埋怨一通,把她说得羞愧不已,和你道歉,这样她心里也舒服了,也不会在折腾你了。就这么办!”
皇上哈哈大笑:“我算是服了!我说蔡侍讲啊,在朝廷上与那些人斗争你怎么就没有这么敏锐呢?可是说道哄夫人的绝招你就一套一套的,要是你把一半的哄夫人的心眼子放在与朝廷官员相处上,也不会是如今这个局面啊。”
蔡思瑾叹了口气说道:“其实我夫人也劝过我,不要在表面上与周天逸、赵明德、周平几个人那么亲近,就算是关系真的很好,也在别人面前演一出戏,装出互相看不顺眼的样子,否则六部尚书都和我相交甚笃,简直是把我自己架在火上烤,便是皇上您也会起疑心的。
但是我就是梗着脖子不答应啊,说皇上您绝对不会被这些奸臣所蒙蔽的,绝对是相信我的,这才弄得今天这个地步。好吧,我今后知道了,不能觉得那些书生对政事没有什么妨害就放任他们乱说话,今后要好好清理一番这些奇怪的言论。”
皇上点了点头,同时心中有些微微的内疚。是啊,前朝那些权倾天下的权臣,哪个不是当面一套背面一套,有些还专门扶植一些自己的亲信伪装成自己的反对者,将真正反对自己的人网络在一起,然后一网打尽的。蔡侍讲这么光明正大,完全是因为他相信我,相信我们之间的师徒情谊、君臣情谊啊。他以诚待我,我怎么能怀疑他呢?真是太不应该了,那些言论是该好好整治一番。
没有想到接下来蔡思瑾说的就是:“那什么《贤良夫人》集子我一定要将其搜集起来销毁,说的都是什么糟粕?竟然鼓励大家像张思晨那不着调的夫人学习,这要让我们大晏朝乱成什么样子啊?
我要重新编一个《贤良夫人》文集,第一个贤良的夫人就是我夫人,她相夫教子,将夫君和儿子都教成了一甲进士,难道还不够贤良么?甚至还是大晏女学的教授,教导大晏女子自立自强,乃是古今第一贤良人!
然后贤良夫人还有皇后娘娘、太后娘娘、沈夫人、许相夫人等等。。。。。。”
“等会儿等会儿,凭什么是你的夫人排在第一,不应该是我妻子皇后娘娘排在第一位的么?要不怎么说母仪天下?”皇上不反对重新出一个《贤良夫人》文集,但是不乐意蔡思瑾提供的这个排名顺序。
“可是我娘子教出了两个一甲进士,皇后有么?”蔡思瑾分毫不让,在他眼里,皇后娘娘还是太弱势了,竟然会为了朝臣的闲言碎语动摇,起了给皇上充实后宫的心思,可见脑子还是个不甚清楚的。可是他没好意思把这一点摆在桌面讲,就换了个其他理由,反正就是不能让皇后这样的女子排在静儿前面!
皇上不乐意了:“那皇后还培养出了两个太子一个皇帝呢,你说皇帝和太子厉害还是一甲进士厉害?”
蔡思瑾愕然:“哪儿来的两个太子?”
皇上说道:“我当年不是太子么?我儿现在不是太子么?”
蔡思瑾不乐意了:“皇上你一个人就算了两回了,算一回太子还要算一回皇上,是不是你儿子日后当皇上了还要算上一回,她还能培养出两个太子两个皇上啊!”
皇上:“。。。。。。这么说也对!”
“皇上你这可就无赖了啊!好吧,让谢太后排在文集第一个,第二个是我娘子,第三个是皇后好不好?”蔡思瑾不得已往后退一步,他觉得谢太后还是挺厉害的,脑经也很清楚,这辈子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要什么,值得排在夫人前面,成为天下女子的楷模。
皇上:“。。。。。。”
蔡思瑾将太后娘娘搬出来之后,他也没话好讲了,确实母后应该排在第一个。可是为什么后面还是蔡夫人排在自己夫人前面?
蔡思瑾立马说道:“我都已经让了一步了,让静儿排在第二位了,皇上你就不要再和我讲条件了啊,我是绝对不会再退步的!”
皇上:“。。。。。。好吧,我答应了。”
可是怎么总觉得哪里有点儿不对劲?
晚上皇上到了皇后寝宫之后,果然觉得皇后心情和脸色都不是很好,赶紧依照蔡思瑾的计谋“先发制人”,皇后果然道歉之后不再提广纳后宫之事了,皇上松了一口气,然后将《贤良夫人》文集中的排位顺序给皇后说了一说,为自己没有给皇后争取到第一的位置道歉。
皇后一笑,她就说皇上之前明明已经心动想要广纳后宫了,此时怎么又改了主意,原来都是蔡首辅的功劳。她大肚地说道:“这有什么,蔡夫人是我的长辈,我这个小辈原该敬着她,排在她后面的。”这种小事有什么可争的?皇上不纳后宫,真正与她一生一世一双人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皇后忽而想到了蔡家的家风,想到自家孩子年纪也不小了,说道:“皇上,蔡首辅的次子蔡颖彦现在翰林院任职,他当年可是状元,可见才学是够的。如今您考察了这么多年,可知他人品如何?我们的孩子如今也大了,需要找侍讲了,莫不如请他做侍讲,教导我们的孩子们?”
皇上却皱眉说道:“这个事情还不着急,以后再说吧,我且好好选选再给孩子们定下侍讲来。侍讲的人选非常重要,轻易定不得。”
皇上和蔡思瑾在御书房密谈,之后争吵得很大声的事情,很快就满朝皆知了。很多人闻言之后在一旁抱着手看好戏,觉得这次蔡思瑾要完蛋了。
可是第二天早朝的时候为什么说的通篇都是什么《贤良夫人》文集的事情,这种事情很重要吗?蔡思瑾权倾朝野的奏折呢?皇上不是应该对他产生戒心,与他君臣离心的吗?这都是些什么奇奇怪怪的发展方向啊?
之后,蔡思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着礼部尚书周天逸收缴了市面上所有的《贤良夫人》文集,然后重新刊印。同时也将在幕后推动,想让他下台的人一阵清洗,全部下台了事,倒也没出什么人命。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有脑子的人都夸蔡首辅有手段、有胸怀,竟然还留着那些人的性命,只是不准他们再出什么莫名其妙的书蛊惑众人了。
没脑子的人继续他们的阴谋论,觉得蔡思瑾真是一个赶尽杀绝的小人,满朝文武包括皇上都被他蒙蔽了,世人皆醉我独醒,悲哉!悲哉!
作者有话要说: 各位亲,很抱歉昨天没有更新。我本来预备一个月最多请假一天的,所以这个是补昨天的章节,今天晚上八点还有今天的一章,么么哒。
第129章 废除首辅
大晏朝立国七十三年; 蔡思瑾年满六十岁了。这个时候,之前他组建的那套六部尚书的班底之中; 只有年纪比他小两岁的张思晨还坐着吏部尚书的位置,其余的人均因为年纪超过六十岁致仕了。之后提拔起来的新尚书们蔡思瑾其实不是很熟悉,都是皇上提名的人,他只是帮助皇上实现自己的心意而已。
他也不愿意去熟悉这些人了; 免得皇上真的对他产生忌惮之心。
他甚至也不愿意让自己的次子狗蛋去做帝师; 不想狗蛋再次卷入夺储的争斗之中去。他参与进去是因为不得已,也是因为自己知晓最后的结果,但是现在的情形他看不清; 所以孩子还是不要陷入其中的好。
说起来,其实他已经放权好几年了; 都不怎么拦着六部尚书去觐见皇上、和皇上商量事情; 他这个蔡首辅简直像是甩手掌柜一般; 什么也不管。
张思晨对此还颇有微词; 找他详谈过一番。蔡思瑾也不瞒着他; 说道:“我这是锻炼一下年轻人,日后我若是致仕了,便会提议皇上废除内阁制度、废除首府的职位; 所以现在先锻炼一下他们; 做个甩手的掌柜什么也不管岂不是更好?若是我样样都把持着,等我走了他们是不是还会不习惯没有一个首辅?”
张思晨愕然,没有想到自己这个亲家这么想法惊人; 竟然还想要废除内阁和首辅?但是转瞬间,他便想到这可能是皇上的意思,只不过是借着老友的口说出来罢了。
他只比蔡思瑾小两岁,便是蔡思瑾致仕,下一任首辅也不可能会是他。而他的儿子张文筝身体孱弱,不能过度劳累,武功、念书都不成,甚至连成亲都不成,只能在家由他们老两口娇养着。反正他和他的儿子这辈子是没有做首辅的机会了,这个位置便是废掉了,与他而言也没有什么影响。
甚至于,当内阁和首辅真的被废除之后,他这个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就是事实上的文官第一人了,哈哈。
于是,张思晨很坦然地就接受了这个提议,也不与其他人诉说,只是静静地等待着石破天惊这一天。
甚至张思晨的心中还觉得有些好笑。他这个吏部尚书虽然是六部尚书之首,可是前些年老人下去之后,新任的其他年轻力壮的尚书们有些不把他放在眼里,对他不甚尊重,话里话外都暗示他们这些年轻人有着皇上的宠信、有着年龄的优势,日后成为他顶头上司——首辅——简直指日可待。他可真想看到那些年轻人变脸的样子哦,那一定会很有趣的。
于是这一年,当蔡思瑾提出致仕的奏折时,有些人自然是心存失落,觉得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和不舍蔡首辅的离去。但是也有不少人正在摩拳擦掌,眼中透露出熊熊的野心之火,只等着谋算一下,让自己坐上那个内阁首辅的位置,也权倾天下一把呢!
可是没有料到,蔡思瑾不仅提出了致仕的奏章,顺便还递出了一份废除内阁和首辅职位的奏章,简直像在朝廷之中扔出了一个□□一般,将满朝文武都炸胡了!惊奇一堆人的眼球!
他们心中苦不堪言:蔡首辅,你这事情做得太不地道啊!您老人家做了十八年首辅,权力巅峰的滋味已经品尝够了,可是我们还想做一做首辅的位置呢!
可是看着皇上和张思晨张尚书面上那波澜不惊的样子,他们的心都是拔凉拔凉的哇——看来这样的事情他们高层早就决定下来了,只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还能有反对的余地么?
于是废除内阁和首辅职位的提议虽然惊起大家的窃窃私语、议论纷纷,但是竟然无人敢跳出来反对,就这么顺利地在早朝上通过了。
虽然皇上和蔡思瑾之前几年就已经心中有默契,让蔡思瑾做了几年的甩手掌柜,凡事不管不问,直接让六部尚书们报请皇上决定事情。
但是即便蔡思瑾只是一个摆在内阁放着不出声的吉祥物,有蔡思瑾在着的时候就如一根定海神针一般,皇上的心中是有底气的。到了真的废除了内阁和首辅位置,蔡思瑾离去的那一天,皇上还是有些怅然若失,只觉得自己心中没有底气,空落落的。
可是若是让他再任命一个人做内阁首辅,他也是不愿意的。内阁首辅的权力真的太大了,若是交在蔡思瑾这样一个没有什么权力欲、且与他相知甚深、年纪又比他大的人身上,他自然是放心的。可是若真的再任用一个年纪较轻的人,万一哪一天他死在前面,他的太子和皇后能斗得过这样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么?
所以废除内阁和首辅是皇上必然的选择,他觉得做皇上就要做得有滋有味,什么权力都没有的皇上做着又有什么意思呢?
天下自是有能有德者居之。他的后世子孙有着皇室的血脉,天然比所有人都更加接近那个位置。若是这样都守不住那个位置,致使大晏江山崩塌,那也真的已经是无能至极了,为了天下苍生着想也合该换一家做皇帝了。反正几百年便会出一些不肖子孙,就会江山易主,这是哪一个朝代都无法避免的事情。
他不愿意大晏朝在史书上无能地延续数百年,只愿史书中对大晏朝的评价一直都是富强、繁荣、开放之类的好词汇,不愿意大家一提起大晏朝第一个印象就是屈辱。那就已经足够了。
蔡思瑾致仕之后,皇上、皇后专门邀请他们夫妇进宫赴宴,算是为他们践行。
皇上敬了蔡思瑾好几杯酒之后,脸色有些发红地问道:“蔡侍讲,您致仕之后准备回乡么?亦或是回海西?我记得经常听闻蔡侍讲和蔡夫人提起你们在海西的那一段经历,我对此神往不已,也知道你们都很喜欢海西。”
蔡思瑾笑着捋了捋自己的胡须,说道:“微臣致仕之后,会先和妻子花几年的时间游山玩水,走遍大晏朝每一个地方,看看大晏朝百姓图景、新政改革的景象。当首辅的这十八年来,我都没有时间可以好好与妻子一同游历,一同写文集,现在终于可以如愿以偿了。”
周水静也笑着说道:“是极!虽然太后娘娘和皇上已经下令在大晏朝每一县城都至少建立一所官办的大晏女学,但是我听闻某些地方还有着骇人听闻的苛待女子、甚至不愿意让女子去大晏女学读书识字的事情。这次我与夫君在游历过程之中,我正可以用的女学教授的身份,在每一县的大晏女学宣讲,同时帮助一些女子。
若是能让大晏朝每一个有心向学的女子都能入学念书,我也算是此生无憾了。”
皇后闻言心神一荡,当时蔡首辅极力要求在《贤良夫人》文集之中,将母后的蔡夫人写在自己前面也是不无道理的。不说其他的,便是她们二人这份胸怀,自己就远远不及的。她们二人能够完美地管理好家务事,还能兼济天下,惠及大晏朝所有女子,自己真是远远不及。
作为一个皇后,为何不能真正做到“母仪天下”?为何会对皇上没有信心?为何会被朝臣逼迫一定要让皇上广纳后宫?还是自己胸怀不够、手段不足、心智不坚,没有真正的立起来,才会让别人有了可趁之机,会受到别人的言论影响。
看看母后,再看看蔡夫人,她们二人想做什么便做什么,哪里会为了别人说三道四而偏离了自己的目标和梦想?自己要学的真的还有很多。
皇后卫诗蕴敬了周水静一杯酒,从那一刻起她也坚定了起来。
每个人的成长,有时候或许只在那么一瞬间。
从那之后,蔡思瑾夫妇果然在大晏朝四处游历,不仅游山玩水、撰写新的游记,不断充实着《静思文集》系列书的厚度,同时也不断到所到地方的大晏女学里面去讲学,鼓励一些女孩子们念书识字。
虽然现在的大晏朝还是没有适合女人的岗位,但是大家也形成了一个共识——自家的妻子若是能有学识,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儿子来,否则男子要辛苦上朝赚钱养家,一个大字不识妇女如何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后代呢?为什么有些富豪人家三代就败落了,那都是因为媳妇儿没有娶对,宠溺出了不孝子啊!
先不提这样的观点是否太过于偏颇,但是现在大晏朝的女子们比以前受到重视却是真的。甚至在某些民风彪悍的地方,女子们不仅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会跟着父兄们学习武艺,一点儿也不孱弱了。
蔡思瑾的急流勇退让一些等着抓他把柄的人惊掉了眼球,他们本以为蔡思瑾这样一个任用私人(六部尚书全部都是他亲近的人)、贪恋权位(做首辅的时候说一不二推行新政,稍微有些不同意见就把人的官位捋掉)的人是不可能这么简单地离开首辅的位置的,肯定还要出什么幺蛾子。
便是他之前说什么废除内阁和首辅位置,也被人看做是“别有用心”,可是当他真的平静地退下来了,还带着他的媳妇儿去游山玩水之后,所有的评论又往好的方向走了。
“哎呀,我早就看出来了,蔡大人是不恋权位的人,想当年他的嫡长子念书不行,他就没有舞弊过,硬是让他只中了个三甲同进士,现在为官这么多年都还只是个正五品呢。”
可怜的毛豆,即便远在千里之外,还是市场会被被人拎出来鞭打。。。。。。
“当然了!别看他的次子考中了状元,还在翰林院里面,可是皇上当时给皇子们挑选侍讲的时候他就没有举荐他儿子,要不然谁舍得让那个侍讲的位置溜走啊?那可是亲近皇子的机会,没有几个人舍得的!”
。。。。。。
总之,蔡首辅之前做的一切都是有深意的。之前有多少人对他不满,觉得他贪恋权位,现在就有多少人对他深深敬佩,觉得他风骨高洁。
皇上皇后对蔡思瑾夫妇这样的神仙日子内心是充满着羡慕的,满朝文武的人也想像蔡思瑾这般夫妻和美、儿子成器、掌过天下的权势,现在还能洒脱地游山玩水,简直就是完美人生啊!
张思晨夫妇二人又何尝不是呢?不过他们夫妇的情况与别人不甚相同。
张思晨现在老了,已经没有年轻时候那么注重□□了,再加上他母亲十多年前亡故了,不再在他和缪姝彤之间搅风搅雨,缪姝彤也难得强硬了一回,让他遣散了那些通房美妾,他与缪姝彤夫妻二人到了老年的时候夫妻感情反倒好了很多。
缪姝彤酸溜溜地说道:“真羡慕周姐姐,能和亲家公一起去周游大晏了,那多快活啊。而且他们二人也真是有才华,《静思文集》写了一辑又一辑,好卖极了,一点儿都不用为银子发愁。”
张思晨闻言也觉得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为啥自己明明比蔡思瑾聪明,但是时也命也,就是没有能像他那样当上首辅,也不是家中没有钱财,为何夫人老是羡慕蔡夫人周水静,从来不觉得她的日子过得快活呢?
张思晨咳嗽了几声说道:“夫人,再过两年我也致仕了,那个时候我们也能一起周游大晏啊,何必羡慕他们呢?”他张思晨有钱啊,等两年后致仕,时间也有了。不就是游山玩水么?谁不会啊。
缪姝彤白了他一眼,说道:“想得美!我可放心不下文筝。文筝的身子弱,旅途劳顿他肯定受不了的,我这个当娘的没有给他一副好身体,让他能好好地过日子,怎么能扔下他不管自己一个人去快活呢?我可不放心。”她其实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她一点儿都放心不下宝贝儿子。
张思晨无奈,也只得叹了口气。幼子是他们夫妻二人的心尖肉,也是最痛楚的地方。按照现在的样子来看,他们夫妻二人说不得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一天呢。
缪姝彤出言问道:“要不然我们给文筝过继一个孩子,养在他的膝下,免得日后我们两个走了,文筝没人照顾,你看怎么样?”
张思晨一甩袖子说道:“夫人你糊涂啊!你以为过继是什么好事情吗?你以为我们老家那些张氏族人是什么好鸟吗?绝不可能给你过继一个好孩子过来的。
若是不过继,日后文筝还可以跟着雅莹夫妇过日子,由他姐姐名正言顺的照顾他。雅莹和毛豆都是好孩子,必定不会苛待文筝的。可是若是过继了一个孩子,雅莹和毛豆再想要照顾文筝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了,到时候文筝怎么被他那名义上的‘继子’折腾都不知道呢。
文筝是我们夫妇二人的心头肉,我们如何能够舍得?所以过继的话日后夫人你也不必再提了。”
张思晨幼年时就和母亲在村子里过够了苦日子,受够了族人的欺压和磋磨,深知自己那些族人的品性,因此一点儿都不敢放心,绝不肯给他们一丁点儿的可趁之机。
缪姝彤问道:“就不能过继雅莹和毛豆的孩子给文筝膝下养着吗?我看都是好孩子啊?而且我私下问过雅莹的意思,她说他和毛豆孩子多,可以在名义上过继一个给文筝,跟文筝姓张,但是孩子还是他们两口子膝下,日后将文筝接过去,让那个孩子孝敬文筝,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
张思晨一愣,有些心动,思索了一下方案的可行性。可是他心中还是有隐忧,自己那些族人都不是易与之辈,若是真的开了一个给儿子过继人的口子,日后失态的发展恐怕不是他们能够控制的。他若是在世一天还好,便是妻子这些年来也有了硬气的性子,不至于受族人辖制。可是若是他们两口子过世的一天,子女如何能拼得过他们那些如狼似虎的族人呢?
于是张思晨还是摇头叹气,说道:“夫人,这样做固然是我们所喜欢的,但是乡下张氏族人那里却没有得到丝毫的利益,他们如何能够罢休?你没有在我老家生活过,这些年来我在朝堂上混得好,他们也不敢给你什么脸色看,你是不知道他们的真实嘴脸。
未免日后出什么幺蛾子,让文筝受苦,还是熄了给文筝过继孩子的心思吧。”
张思晨虽然也很想自己能有一个后人,自己这一脉的香火日后可以传承。可是在他看来,这些虚无缥缈的事情都抵不过儿女们的幸福重要。若是没有妨害,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有也很好,但若是有威胁到儿女幸福的可能性,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没了也就没了吧。
缪姝彤闻言也只能熄了这个心思,其实她以前很恨张思晨,觉得文筝和张思晨无后就无后了,她也没有什么想不开的。可是年纪大了之后,得了张思晨几分真心相待,便又有了这些心思,总不忍心让自己丈夫无后。
可是既然张思晨都这么说了,她也就熄了这个心思,一心和张思晨过日子了。
两年之后,张思晨也满了六十岁,上了奏折致仕了。
他们夫妻二人没有选择像蔡思瑾夫妇一样游历大晏,而是收拾包袱带着儿子张文筝回了平江县老家,同时并未选择居住在张思晨的老家,而是居住到蔡家村之中。张思晨本来就对张氏家族没有什么归属感,老了之后更不愿意委屈自己去和那些不愿意见的族人虚以委言。
在张思晨的记忆中,在张家村的生活都是愁苦的、悲愤的,也只有当时到蔡氏族学求学的时候得到了一些温暖。当时夫子蔡仲迩对他他偏爱,师兄蔡思瑾以及其他同窗们对他释放的善意(?)才让他觉得幸福,所以他现在落叶归根也只想回蔡家村,不想回张家村。
张思晨在蔡氏族学之中做了一个夫子,开始教导其他年轻的学子。蔡仲迩夫妇不愿意和蔡思瑾夫妇一样四处游历,他们也选择了回蔡家村一同经营蔡氏族学。因此张思晨的到来让蔡仲迩欢喜不已。
蔡氏族学本来就被蔡仲迩经营得不错,如今有了张思晨这个“前状元”“前礼部尚书”的加入,更是声明暴涨,立马成了大晏屈指可数的有名书院。
缪姝彤就做了一个村妇,为丈夫孩子洗手作羹汤,夫妇二人养着儿子。
他们的儿子张文筝时年二十九岁了,还是没能断了汤药,便是媳妇儿也没有娶一个。
儿子身体状况这么差,便是成亲了也留不了一个后,况且随时看着都会没命的样子,他们如何愿意祸害人家好人家的姑娘?
在他还是吏部尚书的时候,也有不少人愿意舍了女儿的幸福与他结亲。可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他又如何看得上,又如何敢放在文筝身边呢?百年之后,若是张文筝没有媳妇儿,自然可以跟着姐姐过日子,女儿女婿的品性他是相信的。但要是有了媳妇儿,姐姐如何能做的了他的主?他的儿子文筝还不是只能受苦?
现在这样就挺好的,他和老妻养着儿子,一家三口谁也不会嫌弃谁,高高兴兴在一起过日子。
张思晨是一个最聪明最理智最现实的人,便是年纪大了、老了,也绝不会就此变成一个糊涂虫的。
第130章 全文完结
蔡思瑾和周水静游历了九年之后,他忽而想到上辈子张思晨是死在他六十八岁、自己七十岁的这一年的; 掐指一算; 只剩一年了。
蔡思瑾叹了口气; 对周水静说道:“静儿,我们这九年已经游历了大晏朝的很多地方,看过了很多风景。近来我有些想家了,要不然我们回边西省蔡家村去吧。”
周水静点了点头; 最近一年来; 父母和公婆的家书之中都说老人们身子骨大不如前了; 虽然还没有到卧床不起的地步; 然而毕竟他们年纪大了,还是回家去与他们多相处的好,若不然子欲养而亲不待; 岂不是让人心头大痛?
她此生得夫君相伴; 如此有见识,如此洒脱、如此有成就,已经是不悔了。这九年来; 她们夫妇二人攒了不少手稿; 若是好好整理一番,怕是能直接出好几本《静思文集》呢。
就这样; 蔡思瑾夫妇二人回到了边西省平江县蔡家村,侍奉老人,与张思晨夫妇成了邻居; 一边整理小夫妻二人的手稿,一边也抽时间出来在蔡氏族学内上课。
蔡仲迩如今年纪老迈,已经不太能讲课了。如今蔡氏族学里面最有名的夫子却不是姓蔡,而是姓张——乃是张思晨是也。
蔡思瑾回来之后,张思晨还打趣他说道:“总算来了个姓蔡的,要不然我都想把你们这个‘蔡氏族学’的牌匾换掉,改成‘张氏族学’了。”
蔡思瑾闻言笑着说道:“那也不错啊,要不改成‘蔡张族学’怎么样?那样就两边都平衡了。”
可是谁知张思晨闻言之后脸上的笑容淡了,他说道:“算了吧,我刚才只是开玩笑,随口那么一说的。张氏族人就好比水蛭一般,若是这个学校沾了半点儿‘张’字,日后你可有得烦呢。再说了,我张思晨除了姓张之外,哪里还受过张氏的恩惠?我倒是恨不得自己是姓蔡的呢。”
蔡思瑾闻言叹息一声,他是知道张思晨的心结的,便不再提及张思晨的那些族人,只与他说些旅途的见闻,与他说些从朝廷邸报之中看到的趣事,张思晨复又开怀起来。
蔡思瑾打趣到:“清源贤弟,以前你可不会这么容易就情绪外露啊,怎么现在喜怒哀乐这么明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