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科举]嫌贫爱富-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蔡家的其他三个妯娌们很是不清,只是些面子情。要不是为了自己丈夫和儿女的名声,她简直连面子情也不想顾!简直不想搭理这些长舌妇!
  周琴音对冯氏虽然面上好一些,也能给个好脸偶尔说几句,但那也都是因为“伸手不打笑脸人”,因为冯氏紧紧过来贴着她,其实她心中对自己这个四弟媳冯氏也不是很看得上。
  蔡家的三个妯娌大媳妇吴氏、老三媳妇儿蒋氏以及老四媳妇儿冯氏都是普通农妇,日日种田做活的那种,本来觉得挺比不上周琴音这个娇滴滴的秀才小姐的,初入蔡家的时候也是很敬着她,等闲不敢惹她的。
  可是后来周琴音竟然进门四年都无所出,而她们三个蹭蹭蹭地不停生孩子,吴氏生了两个闺女儿一个儿子,蒋氏生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冯氏也生了两个儿子。
  于是,她们的婆婆窦氏对周琴音的不满达到了顶峰,时不时就对着周琴音找茬,即便蔡仲迩是家中最出息的一个儿子,甚至都已经考中了秀才都不管用,依然无力在自己母亲面前顾全自己的妻子。而吴氏、蒋氏冯氏三人在面对这样一个无所出、天天被婆婆找茬、天天被婆婆威胁要休掉的周琴音时也找到了很多自信,不仅不那么尊重了,还时不时冒出一些刺耳又酸人的话语。
  在她们三个农妇简单的思维里面觉得——女人的价值不就是为了给男人生孩子么?周琴音这样不生蛋的母鸡肯定是要被休掉的,她丈夫越是厉害,日后她越快被休掉啊!哪个男人能容忍自己没有后呢?所以一点儿都不把周琴音当成是妯娌,而是当成一个迟早要下堂的弃妇。
  她们哪里知道二伯蔡仲迩竟然为了不想让周琴音继续在家中受气,鼓起勇气向父亲蔡明彦提出了分家单过的想法,自然是被蔡明彦狠狠打了一顿驳回了——父母都在堂呢,哪儿有分家的道理!蔡仲迩虽然是个秀才,但他念书的花销还不都是家里其他人省吃俭用攒出来的,他可休想翻脸不认账!
  再说了,大家都住在蔡家村里,邻里邻居的都是同宗的蔡家人,他们也担不起这种不孝敬老人的名声啊!
  哪知老二蔡仲迩还就是消停不了了!等着屁股上的伤一好,立即就到平江县城里面去找自己的小舅子周立德,让他给自己介绍了一个账房的工作,硬是带着周琴音搬去县城里面住了几年。
  那个时候,蔡明彦才知道在自己儿子眼中这个媳妇儿的分量有多重,情愿放弃了自己的科举前程都要跟这个媳妇儿一起过。蔡明彦叹了口气,将自己的老妻狠狠骂了一顿,甚至放出了狠话:“要是我再看见或者听见你折腾老二媳妇儿,就把你休回家里去!”
  窦氏听闻自己的丈夫放出了这样的狠话,简直不能接受,立即开始哭天抢地:“老汉啊!我们这么多年来辛辛苦苦只得了老二这么一个成器的儿子,这么年纪轻轻就考上秀才了!你能眼睁睁看着老二日后无后?”
  蔡明彦大骂:“你还知道就老二最成器!我看你是想断了老二的青云路!什么有后无后的?现在老二媳妇才二十二,你等她四十二、五十二岁才操心这个也没问题!没得白白让老二和我们蔡家离心啊!”
  窦氏一愣,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老汉的意思,现在周琴音才二十二岁,长得这么漂亮这么水灵,老二现在年纪也不大,年轻夫妻嘛,肯定是舍不得的。自己确实没有必要在这几年和老二家的闹开了,等过个十几二十年,老二媳妇年老色衰,老二难道还会护着她?现在最重要的确实是把老二劝回来继续考科举啊!
  老两口达成了共识之后,蔡明彦就走了十几里路到平江县城里面去找蔡仲迩了,想把自家老二劝回来,继续专心科举。可是没有想到自家老二竟然吃了秤砣铁了心,硬是要留在平江县城里面一边做账房一边念书,死活不肯回家。
  蔡明彦也没有办法,自己这个儿子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好说歹说也不肯回来,那能怎么办呢?只有闷声不吭地回家了。窦氏见二儿子没有被劝回来,自然是在心中又埋怨了老二媳妇儿一回,只是再不敢在丈夫面前说些老二媳妇儿的怪话了。丈夫那个时候竟然说出了休妻的话,可不敢触这个霉头,要是自己一把年纪还被休掉,那可就不用活了,还不如死了干净!
  又过了几个月,传来了周琴音怀孕的消息,后来更是一举得男,生下了蔡思瑾,这才让窦氏开心了些。当时窦氏亲自去平江县城里面看了周琴音,还劝她回江北乡蔡家村家中坐月子,日后自己也能帮着带带孙子。可是没有想到媳妇儿竟然拒绝了,请来了自家娘帮伺候月子,后来更是一个人在县城里面拉扯孩子,硬是没有回乡。
  后来,蔡仲迩考中了举人,周琴音又生下了蔡雨桐,再加上蔡明彦和窦氏年纪老迈不良于行,他们两个才带着两个孩子回了江北乡蔡家村。可是人家也不住蔡家,自己建了一个房子,甚至还离蔡家挺远的,说得也好听——举人府邸嘛——蔡家全家都可以过来一起住啊!可是老蔡家其他人哪儿有那个脸去周琴音这个女主人手下讨生活,自然是不会搬过去住的!名义上虽然没有分家,可是实际上也是分开住了。
  二老去世之后,老大蔡伯芝和老三蔡叔庸因为自己的儿子也不是念书的料,念了一两年就不像再念书了,情愿跟着大人种地,所以和老二蔡仲迩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怎么修复,兄弟间平日里都是各过各的。
  只有老四蔡季材生了两个聪明的儿子,一直跟着蔡仲迩念书,所以老四蔡季材和他媳妇儿冯氏一直舔着脸贴着蔡仲迩和周琴音,蔡仲迩和周琴音也都是那种“伸手不打笑脸人”的人,所以这些年来他们两家关系倒是不错,小辈儿们的关系也挺不错的。
  老三蔡叔庸家因为四女儿蔡盼盼和蔡雨桐年龄相差不太大,成了玩伴儿,两家又才走动了些。只是老大蔡伯芝家,因为两个女儿都早早家人,唯一的儿子又不与蔡思瑾念书,与他不熟,与未嫁的蔡雨桐也不熟,所以关系最远。
  今天是蔡雨桐的及笄礼,她自然是话题的中心人物啦,女子及笄之后,自然是要说道找婆家的事情了。大李氏很自然地就说起了自己娘家侄子李永富,也就是一直跟着蔡仲迩念书的那个,顺嘴探探周琴音的口风。
  一旁的冯氏闻言简直嫉妒得眼睛都红了!自家举人二伯拢共就这么两个孩子,大儿子已经和周家老二周立德的闺女儿做了亲,现在小女儿的亲事难道竟然也要落到周家头上么?那可不行!他们可都是姓蔡的!不能全凭周琴音做了主,便宜了老周家!
  于是冯氏赶紧站起来出言攻击到:“亲家婶子,我听人说你那娘家侄子李永富念书可不行,年纪也大了,怕是这辈子都难有寸进。”然后又急切地看着周琴音说道:“三嫂啊!我有个表姐嫁到了隔壁张家村,生了个儿子叫张思晨,那孩子从小就聪明,念书可灵了!而且他年岁也和雨桐一样,俗话说得好‘有钱难买同命人’,这不是正正好么!”
  周琴音和大李氏闻言都是一噎,大李氏不好说话,只能愤愤地住口,周琴音可不管这么多:“永富那个孩子我看着是个机灵的,现在虽说十八岁了,可是考中的希望也挺大的,年纪和你那两个孩子不是差不多么?你两个儿子不也没考中呢么!”
  冯氏一愣,没有想到讨好了周琴音这么久,她说起话来还是这么不客气,只能讪讪地笑道:“三嫂啊,你这。。。。。。”
  周琴音继续说道:“桐儿年纪还小呢,亲事不着急,我和老爷会慢慢相看的,今儿就不提了!”
  于是妇人们都识趣的转移了话题,只夸蔡雨桐怎么怎么好,不提做亲的事儿了。
  冯氏心中暗恨:“瞎子都知道张思晨人才更好,比李永富那个肥痴简直好上几条街!你周琴音还在这里不松口,不就是嫌贫爱富么!”
  周琴音则在心中暗恨:“都是些甩不脱的水蛭,眼睛就盯着自家这些家底了。那张思晨是个没爹的孩子,亲族也不强,家徒四壁的,可不指着自家桐儿带着大笔嫁妆嫁过去贴补他家好供着他继续念书么!冯氏这是把自己当冤大头了,自己才不上当呢!”
  可是想到蔡仲迩的想法,周琴音简直愁得想要挠墙了——男人啊,你们看事情怎么就这么简单呢?挑女婿光看那个男人是不行的,一定一定要看看他老娘是个啥模样,否则嫁过去就是受苦啊,她就是年轻时候瞎了眼才会嫁给蔡仲迩,受了那么多苦!
  捧在手心里的女儿可怎么舍得再嫁到那样一个人家中去?怎么舍得她再将自己吃过的苦头吃一遍呢?


第5章 未来妹婿
  蔡雨桐的及笄之礼热热闹闹地过去了,亲戚们风风火火的返家,蔡氏族学继续开学。作为一个学生,蔡思瑾自然也翻出了自己几辈子都没有再念过的书本,背着书包到了自己家背后宽敞结实的蔡氏族学里面去上学。
  说起这座族学,还有一段公案。想当年蔡仲迩考中举人之后在自己家乡建了一栋新房子,是两进的院子,家中也算宽敞,于是隔了一进的院子准备专门作为学堂,招收的学子则限定为已经考上童生或者是秀才的学子,而且家庭最好富裕些。
  因为这年月里基本上都有着不成文的规定,秀才和童生在乡下负责给蒙童启蒙,而举人则做做富家翁,或者到县里专门的县学去教书,对象则是那些已经考中童生或者秀才的人,等闲不会收蒙童做学生,免得抢了童生们和秀才们的饭碗,引起公愤。
  若是蔡仲迩一家人一直住在县里,他在县里开这样一个只招童生或者秀才的学馆,自然没有什么问题,可是问题是他回了江北乡蔡家村这个乡下地方啊!左邻右舍都是亲戚或者同族,打断骨头连着筋!再加上蔡明彦那个时候带着家中其他三个儿子豁出命去供老二念书,也是为了让家族兴盛、造福乡里。
  所以蔡家村的村长——也是蔡氏的族长跟蔡明彦略略提了一句,让蔡仲迩担任蔡家村学的老师,给蔡家村的蒙童也启蒙,蔡明彦立即拍拍胸脯答应了。
  蔡仲迩闻言自然是想要拒绝的——这样可坏了规矩啊,会被读书人这个群体整体排斥的!可是蔡明彦就是一个农人,那里知道什么圈子,什么不成文的规矩,觉得自家老二说的都是扯淡!就是不想为宗族出力!就是白眼狼!就是自己过好了就不管别人死活!
  蔡仲迩无奈了,自己老爹怎么也说不通,再加上他在未和父母分家的情况下就别府另居,本来就没有底气,后来就咬着牙答应了村里的要求,将自己拖入了给蒙童启蒙的泥潭。
  说句实话,对于那些考中举人之后还想要继续考进士,又实在缺乏金钱支持的人来说,给大户人家做先生或者是挑选着招收一两个富足的弟子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这样不但有了金钱来源,还能有时间看书复习啊!同时教学相长,你不断给别人讲授课程知识,也不断让这些知识在你心中总结提炼,对于你自身的基础巩固而言是非常好的。
  但是给蒙童启蒙又不一样了,完全是费时费力不讨好,同时也没有多少钱财拿的事情,所有的举人都放弃这一片市场,除了明面上那些给童生和秀才留下一点儿生路的冠冕堂皇的理由之外,教蒙童不利于自己复习考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蔡仲迩开始陷入这个村学泥潭的时候才不到三十岁,若是真的发力拼一把结局也未可知,可是现在却不用再想这种问题了。蔡思瑾在自己老娘嘴里听多了对这个族学的抱怨,再加上又经历过了上一辈子,此时再见蔡氏族学,自然是忍不住要唏嘘一番的。
  蔡仲迩自己念书很厉害,但是教书却没有那么厉害了——也或许是学生的资质不是很行吧。反正他教书十多年了,将自己的儿子都一路教到十七岁了,还是连一个童生都没有教出来,时间长了,免不得要受村里人指指点点,怀疑蔡仲迩的真实水平。
  上一辈子这样的情况要一直延续到今年张思晨中了童生才好些,所以张思晨考得好,蔡仲迩才会觉得那么扬眉吐气。但是蔡思瑾叹了口气,自己的老爹因为有了张思晨这个得意门生加女婿,自视甚高,觉得自己无敌了,但是实际上他教的学生里面也只有张思晨一个有出息的,其他的学生们也最多就是考中个秀才,自己这个考中举人的已经是排名第二了,所以乡邻其实也还是很怀疑他的教学水平,觉得人家张思晨念书厉害那是因为自己行,换了谁教都能考中进士的。。。。。。
  今年自己一定要发奋努力读书,好歹提前考中一个童生,也让老爹别再那么丢脸!他的学生里面厉害的出人头地的多了,对比之下张思晨那个小子是不是就不会那么显眼,也就不会再得老爹那么多偏爱,非要把宝贝女儿嫁给他了?
  蔡思瑾在即将踏入私塾的时候看着黑压压的二十多个人愣了愣神,怎么感觉好多人不认识了啊!
  忽然一个人伸手拍了他的背,转过身一看,就看到高高壮壮的李永富笑得像个蜜瓜一样。还没等蔡思瑾打招呼呢,李永富就急切地走过来一把搂住他的脖子,说道:“瑾哥儿,走,出去转转!”
  若是平时,蔡思瑾肯定看不上李永富这个成绩不怎么样长得还不怎么样的人,只是这一世里,因为惦记着把自家宝贝妹妹托付给他,所以难得得给了李永富一个好脸,将书包放在自己的桌子上,跟着李永富出去了。
  到了一个僻静处,李永富笑眯眯地从怀中掏出一个小红布包来递给蔡思瑾,说道:“瑾哥儿,昨日是师妹及笄之礼,本想亲自过来给她庆贺的,还准备这份贺礼,没有想到师傅除了亲戚一概不请,我就只能今天再把贺礼托付给你了,劳烦你转交给师妹一下,也算是我这个师兄的一点点心意!”
  要是上辈子,蔡思瑾发现这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李永富竟敢肖想自己的宝贝妹子,肯定不会帮他转交什么狗屁贺礼,说不得还要对这个臭小子拳打脚踢!可是这辈子既然换了一个思路,这个贺礼怎么也要帮他转交了!
  才伸手接过那个小红布包,蔡思瑾就觉得里面的东西沉得硌手。打开红布一看,里面竟然是一根粗粗的重重的实心的银簪子!
  蔡思瑾有些嫌弃地看着这根银簪子,上面花纹太土了,而且也太重了,谁家闺女会戴这么一个笨重的俗物在头上啊?沉得抬不起头了好不好!到底是银簪子还是铁棒子啊?
  可是伸手颠了颠这根沉甸甸的银簪子,蔡思瑾问道:“永富,这银簪子怕是得有个四、五两重?”
  李永富使劲儿点头,说道:“就是五两,我融了一个五两的银锭给师妹打的簪子,样式和雕花都是我自己选的,怎么样?漂亮吧?”
  蔡思瑾本来想好好抨击一下这臭小子的审美的,可是转念一想——这个臭小子看上自己的宝贝妹子,还算是有点眼光,其他都是小节,就不与他计较了!
  于是蔡思瑾点了点头,说道:“你的心意我知道了,我会替你转交给桐儿的。你那点儿小心思也瞒不住我,只是光有银子光有真心也是不够的,我爹是举人,我妹妹再怎么也得嫁个秀才吧?”
  李永富闻言先是眼睛一亮,然后立即就耷拉下脸来,说道:“唉,难道我真就没戏了?考秀才啊,我怕是这辈子都考不上!”
  蔡思瑾嘿嘿一笑,对李永富说道:“考秀才是一辈子的事儿,我爹哪儿可能把桐儿留那么久,还不是要早早给她定亲?我看,若是你今年能好好准备考上童生,估计我爹就不会反对你和桐儿定亲了!秀才难考,童生却不怎么难吧?就算你什么都不懂,把以前的那些题目和答案全都背下来不就行了!”
  李永富面露难色:“十年来的题目和答案啊。。。。。。”
  蔡思瑾正色佯装斥责到:“哼,这点儿苦都吃不了,还妄想我们家桐儿?你这么怕吃苦,这么态度不端正,你让我们怎么放心让桐儿跟你过日子!”
  李永富咬牙点了点头说道:“好!我就豁出去了!一定今年考中个童生,然后让我娘来向桐儿提亲!”
  蔡思瑾点了点头,然后和李永富勾肩搭背进教室上学去了。


第6章 发奋读书
  蔡思瑾以前的同桌是周墨江,因为周墨江要辍学去平江县上学做账房了,所以那个位置就空出来了。蔡思瑾从后排将李永富提溜过来坐在自己旁边,自己专心背题目和答案,同时也不断监督李永富。
  没有想到李永富这小子虽然人不怎么机灵,脑袋不怎么灵光,却是真爷们,一口吐沫一口钉!他说了会将所有题目背下来认真考试,就真的发愤图强背书,早上天不亮就起床背书,晚上也挑灯背书,简直一扫之前嘻嘻哈哈混日子的模样,惊得同班的其他同学都有了不少的危机感,纷纷也加入了背题大军的行列之中。
  就连成绩这么差人还这么笨的李永富同学都这么认真的念书了,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要是考完试之后李永富考中了而自己落榜了,日后还怎么有脸在村子里面混啊?
  这个“其他”同学当然也包括了蔡思瑾本人,他也被李永富忽然间爆发出来的巨大能量惊爆了,从而被李永富同学拖下了“认真学习”的泥潭!有时候他一边背书一边暗恨自己怎么就走了这么一步棋!
  每次只要一想到李永富考中童生、秀才,而自己竟然再次落榜的那种可怕场景,他就狠狠打了个哆嗦!不行,再怎么咬牙苦撑也要比未来妹婿考得好!
  再也不能出现上辈子那种不断被妹婿全方位碾压的场面了!他蔡思瑾一定要比妹夫念书强!要不然拿什么资本去拿捏自己的妹夫?怎么敢给桐儿撑腰?底气不足啊!
  这些同学里面,最不受影响的恐怕就只有张思晨一个人了。他今年只有十五岁,脑袋又很灵光,是蔡仲迩重点栽培对象,给了他特别的优待——单独坐一张桌子,还放在讲台正前面,随时沐浴在蔡仲迩和蔼的目光下!
  他也是唯一一个没有被李永富带偏了节奏,还是按照自己原有节奏复习的人。
  有些学子觉得张思晨是因为年纪小、第一次下场,所以不那么认真对待,就没有那么用心。可是蔡思瑾知道不是那样的。
  哎!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气死啊!这些他们现在费尽心思背来背去的东西,人家张思晨早就倒背如流了,还能把来源、出处、意思都理解得清清楚楚,根本不需要再花这种笨功夫,童生完全是人家的囊中之物了!人家需要的就是好好练字,好好练习秀才试中最后一篇小策论而已,人家的起。。。点和重点都跟咱们不一样。
  想到练字,蔡思瑾忽而记起上辈子张思晨的童生试题是答得很好的,但是听说就是因为字写得不够好看被县令大人放在了五名开外,秀才试的时候又是因为字写得不够好,才未能通过,要不然,他可就是整个平江县年纪最小的秀才了!
  最最重要的,自然是那一届童生试里面蔡思瑾和李永富也是因为字不够好,才没有考上童生!
  蔡思瑾拒绝承认自己没有考上童生是除了字以外的其他理由,两辈子都拒绝!
  想到新任的这个县令是个最守成的人,酷爱馆阁体的字,蔡思瑾觉得自己坐不住了,得进城里去买一本馆阁体的字帖回来好好临临帖才行!上任县令喜欢的是柳体,自家老爹喜欢的是欧体,导致蔡思瑾只临过柳体和欧体两种字体,一点儿都没有专门学过馆阁体!
  要是字不合现任县令老爷的心意,再怎么背书也考不中童生啊!他可不是张思晨那样的神童,字写得不够好也能考中童生试!
  想到这一点之后,蔡思瑾立即就坐不住了,赶紧到讲台那里匆匆找了个理由和自己老爹请一天假,就说娘让自己送东西给县里的小舅舅去,保证现在去晚上天黑前就赶回来。
  蔡仲迩眼睛一瞟就知道自己儿子说谎了,什么送东西,完全是个借口!以自己娘子的性格,真要有什么重要东西要送,宁愿自己多花费点儿功夫跑一趟平江县城也不会耽误宝贝儿子念书的时间!
  可是宝贝儿子这几天仿佛开窍了似的,学习用功得很,让他心中很满意。再加上联想到瑾哥儿的未婚妻周水静住得远,年轻小儿女嘛,呵呵呵。。。。。。他也是很能理解这种心情了,毕竟每个人都有个“想当年”啊!于是他爽快地给儿子批了两天的假,让他能在县城里自己小舅子家中住一晚上再回来,以慰相思。
  蔡思瑾脑袋里此时根本就没有情情爱爱那根弦,完全没有和自家老爹的脑回路搭上,只是惊觉自家老爹开恩给自己两天假期,自己可以去得更加从容,不用那么辛苦了!要知道这年头的路可不好走,那牛车木板和屁股之间的拍打节奏。。。。。。谁坐谁知道!
  蔡思瑾和李永富打了个招呼之后就背上自己的书包回家了,翻箱倒柜找出了自己积攒了几年的八两银子,想到馆阁体的一本字帖怎么都要卖到十两银子,还舔着脸和娘伸手要了二两银子凑足了十两。
  周琴音的脑回路和自己丈夫蔡仲迩完全一样一样的,见自己儿子想要去平江县城里自己小弟家中住一晚,立即就联想到周水静了,要不怎么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呢?
  她以为自己儿子要钱是想给表妹兼未婚妻周水静买小玩意儿讨好她呢,于是给钱给得很大方,心中却酸酸的,唉,儿子日后就会疼媳妇儿啦,老娘的地位就靠边站啦!
  只是回忆起前几天在自家女儿头上见到的那支“瑾哥儿购买”的审美恐怖的银钗,她还是忍不住多嘴嘱咐了一句:“瑾哥儿,静儿她是年轻小姑娘,喜欢的款式和我们老娘们喜欢的不一样,你挑银簪子可要挑那种轻便漂亮、花纹多的,可别那么实诚,尽挑些压手的!”
  要是自家儿子给未婚妻送的也是上次所见的那种银簪子,估计自己得让小李氏笑到明年去!
  蔡思瑾一愣,他娘怎么扯到银簪子去了?他没准备给周水静买银簪子啊!
  周琴音一看自家儿子那个傻不愣登的表情就明白了,自己之前完全想错了,自家儿子根本没这个打算呢!于是问道:“瑾哥儿,你不准备送静儿银簪子么?那准备送点儿什么?”儿子的审美太过于“清奇”了,她还是问清楚把把关放心些。
  蔡思瑾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道:“娘,我一点儿打算都没有。我本来就是找个理由骗骗爹,想趁机到平江县城里的书肆买本馆阁体的字帖,没有想到爹就信了,还准我在小舅舅家住一晚。我想着字帖怎么也得十两银子,自己只攒得八两,就再和娘您要二两银子了,没有多余钱的钱给表妹买什么了啊!”
  周琴音简直恨铁不成钢,用手指戳着蔡思瑾的脑门儿说道:“你这傻孩子,难道就这么空着手去你未婚妻家住一天,什么礼物都不带?”
  蔡思瑾有些疑惑:“娘,我们家和小舅舅家这么熟,以前去他家不都是白吃白住不带礼物的么?”上辈子他也没有在成亲前单独送什么礼物给静儿,还不是两人好好过了一辈子?
  周琴音气结,赶紧进屋将自己收拾出来准备让儿子走亲戚的包袱拿出来,狠狠递给蔡思瑾,说道:“这个是为娘替你准备的礼物,你小舅舅、小舅妈、静儿人人有份。你去之后拿给你小舅妈,她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再掏出五两银子来,说道:“刚刚那些都是为娘和你爹爹准备的,你也得自己给静儿买个礼物!去县城里的银楼好好挑根簪子,晚上悄悄送给你静表妹。诶哟,我的天啊,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笨儿子啊!有钱给你自己亲妹子打那么敦实一根银簪子,却一分钱也没给你未婚妻准备!让我怎么说你好!”
  周琴音抱怨了几句,但是过后心中却是泛甜,自家儿子看重自家闺女越过媳妇儿是天大的好事儿啊,这样即便自己和蔡仲迩日后去了,也不用担心宝贝闺女儿没人照看没人撑腰了!
  蔡思瑾顿时有些脸红,他娘不知道,他可是知道的啊,那根银簪子根本不是他买的!他真是太不合格了,对妹妹对未婚妻都是那么忽视,此番进城一定要给她们买些礼物!


第7章 未婚夫妻
  也不能怪蔡思瑾忘了给周水静买礼物这回事,老夫老妻这么多年了,他早就习惯于把所有俸禄银子都交给周水静管着,需要用银子再伸手向老妻要银子了。自己兜里都没有钱,买什么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都是老妻自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就连自己全身上下也都是老妻一手包办的,他难道还舔着脸去和老妻说:“静儿,我想给你买根簪子,给我十两银子呗?”那可太不成样子了!
  可是现在确实还未成亲,又是定亲后自己头一遭住到小舅舅家中,好像确实是要给静儿礼物才说得过去。而且桐儿的及笄礼物都是上辈子的自己准备的了,这辈子自己回来之后还没有给桐儿买过什么礼物呢,也不能落下。
  蔡思瑾拿着大包小包的礼物花了十个铜板搭了村里头蔡伍雷家的牛车进了城。蔡伍雷现在二十一岁,早先也在蔡氏族学里面跟着蔡仲迩念了十几年的书,一直到去年满了二十岁还考不上童生,才绝了读书的心思,跟着自己的老爹轮换着在村子里赶牛车,父子二人每天起早贪黑赶牛车进城,一边将村里的蔬菜等倒卖到城里,也将城里的针头线脑之类卖来又倒卖到乡下,苦虽苦,银钱却是挣了不少,日子倒是也过得挺富足。
  虽然蔡伍雷没有考中童生,可是他念过书之后和城里的掌柜们打交道也不发憷,能够从容应对,账也算得清楚,让他们家的日子比以前好过了很多,说亲时候人家听说蔡伍雷念过书,表现得也不错,很是加分,所以蔡伍雷家从来没有觉得读书无用,还是很感激蔡仲迩一家的。
  一般村上人很少会进城,如果要进城了他们也会每人收取20文钱的路费,但是对于蔡仲迩的家人,他们开始都是提出不收费的。最后还是蔡仲迩非不答应,所以才双方各让了一步,改成了给半价十文钱的。
  蔡思瑾自然遵从老爹的教诲,一定不敢不给钱的。他和蔡伍雷也算是做过几年的同窗,一路上倒也不缺话题,聊得倒是畅快。只是其间蔡伍雷问他拿着这些礼物是去哪里,他说了句送给小舅舅家,就被蔡伍雷打趣了一番,说他想媳妇儿。
  蔡伍雷这可是打趣错人了!他本人刚刚结婚不久,最是知道结婚前的男子最对女子有些绮丽的心思,又最会害羞,可是这蔡思瑾偏偏不一样,人家虽然没有成亲,却已经是个和妻子过了一辈子的“老。。。鸟”了,一点儿都不脸红,倒是反而把蔡伍雷惊了一番——万万没有想到瑾哥儿竟然是这样的人,还没有成亲的小伙子,说起未婚妻竟然不脸红的。。。。。。
  一路上时间倒是也好打发,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