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唐女医-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这样,公主召见,变成了好姐妹的茶艺交流会。

    平阳公主的悟性十分之高,当她研磨道第三壶茶的时候,已经基本合格了。

    章锦婳又写了几道养生茶汤的方子和做法教给平阳公主,这才有机会把带来的药丸和蜜脂奉上,一一为公主详细解释,演示。

    到最后,平阳公主感叹道:“唉,章小娘子,我真想在回娘子关的时候,把你也打包带上。”

    章锦婳低下头笑:“公主,民女也想跟着您走。”

    去看看平阳公主是指挥调度千军万马的风采,那该是多么独特的体验啊。

    平阳公主似是不信:“你愿意跟我去?娘子关可是苦得很。”

    “公主去得,民女自然也是吃得苦的。”高高在上的天之骄女都受得了,她一介黎民又怎么吃不得苦呢。

    平阳公主摇摇头,拉起章锦婳的一只手,捏捏她的指尖:“你这手如此娇嫩,去了娘子关,呆上几天,你就诊不了脉了,变得皮糙肉厚,什么也感觉不到了。”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章锦婳听得眼眶都湿润了:“民女从小在山上住了十多年,没有什么害怕的。”

    “要舍弃荣华富贵,谈何容易。”

    “公主,您的身份高贵,为了天下的平安,尚且可以舍弃享乐,民女又有什么舍不得的呢?”

    平阳公主笑起来:“你开了女医科,是替天下的女子谋了平安。我的娘子军驻守在娘子关,也是替天下谋平安。你我为天下人谋平安,只是方式不一样而已。更何况,你的医术,在京城里没人可比拟,区区娘子关,可惜了你的才华。”

    “民女。。。。。。”章锦婳还想再说。

    平阳公主抬手制止:“我向父皇提了要求,想让你在太医署开女医科,专门教一些像你一样有才华的女医,来充实我的娘子军。不知你意下如何?太医署每年拨到宫里的那些医女,只是比宫女稍微懂一点草药知识,做军医远远不够格。”

    章锦婳愣住了,没想到,让她开馆授徒的提议,居然是平阳公主提出来的:“民女愿意。”

    平阳公主轻轻拍桌子:“爽快!我就知道你会愿意,父皇已经批准了。”

    章锦婳又是一怔,平阳公主动作这么快:“公主,民女教授资历尚浅,不知能否担当如此重任。”

    “哈,你的资历再浅,也比其他人要深。再说了,你一边教一边总结,教着教着就会了。你这么有心,只要把授课当作烹茶一样,那就没有可以难倒你的事情了。你能研究出来怎么将烹茶变成制药,一样也可以将医术变成授课。”

    平阳公主说的是最朴实的真理,这个世上,有心的人多,用心的人少,胜败就在用心与否的差别上。

    章锦婳的公主府之行,又为她的人生,翻开了一页新篇章。

 第209章 新生

    章锦婳的眼界,豁然开朗。

    如果说平定道长讲的那番道理,章锦婳还听得似懂非懂,那么,平阳公主的言行举止,就是将大道理进行实证的一个最好示例。

    章锦婳突然就有了勇气,将顾虑抛到了一边。她把千金堂开业以来所记录的医案,还有写了一部分的《素问》、《灵枢》的注释,略作整理后,直接去找陈医令,向他请教授课的方式和诀窍。

    陈医令翻看了章锦婳带来的笔记,惊为天人:“章小娘子,你做的这些笔记,真是前无古人!太医署的资料记载都没有这么齐全!我一定要面呈皇上,替你请封女医科博士。”

    章锦婳原本有些忐忑不安,生怕自己的注释和医案写得太过浅显,得到陈医令的大力肯定,就像吃了定心丸。

    不过,再高兴也还记着要谦虚:“多谢陈医令夸赞,孟章有愧。”

    真正高兴的人,是陈医令,章锦婳不肯收他为徒,一直是他的心病,这下好了,老师上门了,他终于可以在有生之年学到柳枝续骨之术!

    在学术的探讨上,章锦婳与陈医令一拍即合,即刻就召集了医丞、各科博士坐在一起商定了太医署的女医科的教学科目和教学细节。

    章小娘子要来太医署授课的消息,像是给太医署的领导层教学层打了鸡血,他们顶着那班老学究叱责女子只能坐在家里相夫教子的言论,用最快的速度,只用了三天就将商定好的结果写成奏章,呈上太常寺。只等奏折批下来之后,来年开春即可招生授课。

    太医署的动静,也传到了国子监。

    在皇城里,国子监和太医署的学生,向来是互通有无的,只是国子监的学生们将来走的是仕途,比太医署地动学生们起点要高很多,想要混个美好未来的医学生们,早早的就开始在国子监拉关系打基础。

    像国子监七侠客,就是最显眼的被拉拢的目标。

    自然而然的,季同第一时间就知道了章锦婳要去太医署当博士的传闻。

    这让他又是兴奋又是失落。

    兴奋的是,要见章锦婳更容易了,太医署和国子监近在咫尺,随时可以溜过去。

    失落的是,他再过一个月,就要参加科举考试,考完之后,就再也不是国子监的学生了。

    而且,等章锦婳开始在太医署授课的时候,他,已经,毕业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七侠客的游戏信条。

    季同思来想去,在杏林馆定了两天的午宴,带着一箱子书就出门了。

    他前脚刚到杏林馆,周子瑁他们几个后脚跟着就到了。

    “周二郎,你们几个怎么也来了?”季同着实有点抓狂,他明明跟这几个家伙说好了这几天不见面好好温书的。

    周子瑁点着季同笑道:“季头,你还好意思说,要不是我们鼻子尖,今天你就自己吃独食了!”

    季同干笑:“我几时吃过独食?就知道你们肯定会来。”

    就在这一刹那,季同很想做个见色忘友之人,其实,他真的很想跟章锦婳独处。

    第一次,他觉得这帮哥们,笑起来很像猪队友。

    周子瑁身负重任,要在大哥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里,保证未来的嫂嫂章小娘子不被外人肖想。

    好在他们七侠客整天混在一起,彼此之间熟得不能再熟,要阻止季同的爱慕或许做不到,但是怎么打断季同追求的兴致,周子瑁可多的是办法。

    如今,杏林馆的午宴,都由竹影竹芯招呼,在厨房里帮忙烧火打杂的是青牛。

    竹影将众人引上二楼雅间坐下,竹芯将茶水端上。

    杏林馆一到小雪节气,就已经点上了炭盆取暖,二楼雅间里暖洋洋的,七侠客除去风衣风帽,搓了搓手,喝了几口热茶,就开始说笑,雅间的气氛登时热闹起来。

    “季头,快说,为什么来杏林馆,不要说是为了给我们一个惊喜!”

    “周二郎,就是为了给你们一个惊喜!你敢说你不惊喜么?”

    “好吧,的确是又惊又喜!你一点风声都没有透露,前天从你家里出来的时候你都没提起。”

    “还用提吗?你这不是跟着就来了么!”

    “我哪里是跟着你来的!我是去你家扑了个空,又去他们几个家里找,你都不在,最后我们一致决定来杏林馆吃饭,补补脑子。”

    周子瑁的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上次在罗汉峰赛马受伤的几个人,这次都来了。他们一直都没有正式的向章锦婳表达过感谢,对章锦婳一直都是既感激又好奇,偏偏季同又隐瞒了来杏林馆的事,若不是周子瑜提醒周子瑁替他严防季同的话,七侠客的其余六人,还真是想都不会想着他们几人还能跟章锦婳有什么交集。

    因此,周子瑁都不用费脑子找借口,只随口这么一说,几个人立即就跟着来了。

    姚正清抚着额头上早就看不出疤痕的位置,笑着说:“周二郎说得对,章小娘子上次给我上的药,还真是把我脑子上的洞给堵住了,陈博士都说我的文章经义比以前严谨多了!久闻杏林馆膳食盛名,希望今日饱餐一顿,回去再写几篇锦绣文章,镇一镇家父家兄。”

    “正是正是,我也想饱餐一顿,从此平步青云啊!”李泰知笑嘻嘻的接口道。

    季同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既然如此,你们还要去国子监读书作甚,还要老师作甚,天天来这吃一餐不就得了?”

    王叔德道:“我倒是想啊!可惜,月银不够啊!”

    周子瑁故意叹口气道:“唉,要是国子监改成杏林馆这样,肯定没人想逃课啊!”

    哈哈哈,几个人不约而同的大笑,笑得可开心了。

    “季公子,周二公子!诸位公子爷,孟章这厢有礼了!”章锦婳出现在门口,向众人一一见礼。

    国子监七侠客收住笑声,七手八脚的,急忙站起身来回礼。

    千金堂的病人不多,章锦婳做完事,就过来书房写教案,听说季同他们来了,就过来打招呼。

 第210章 七侠客

    章锦婳自从开始编写女医科教案,整个人都沉浸在如何教好学生的思索中,浑身散发出一股夫子的严谨和沉稳之气。

    国子监七侠客的年纪都比章锦婳要年长,此时却被章锦婳的气势所折服。

    他们不知道的是,章锦婳的气势,是受了平阳公主的影响,才变得这么自信的。

    “今天来的人齐,孟章就替诸位冲泡一壶好茶吧。”

    章锦婳从来不觉得自己在罗汉峰救治诸位学子是施与恩惠于人,反过来,季同送给她不少的礼物,让她觉得有必要礼尚往来,还个人情。

    周子瑁立即长揖到底:“多谢章小娘子盛情,下个月的考试,子瑁就靠它了!”

    如此慎重的话,章锦婳还是头次听到,忍不住掩嘴扑哧一笑:“周二公子言重了,孟章不过泡一碗茶水而已,哪里就能跟你的考试沾上边?”

    姚正清道:“章小娘子切莫自谦,周二郎在我们耳边不止一次的提到杏林馆的神奇膳食和茶汤,我等心生向往许久了。”

    章锦婳做男装打扮,行止又落落大方,令得七侠客不再拘谨,纷纷落座,等着一品甘醇。

    炭炉上的铁壶,水已经烧开了,滚水咕嘟嘟的顶着壶盖,喷出一阵阵热汽。

    章锦婳让竹影取来一支人参,切了九片,放在研钵里细细的磨成碎粒,又数了十六朵野菊花的干花蕾,一起倒入茶壶,冲入滚水,盖上壶盖,才停下手来。

    季同最近又研究了一遍《素问》。

    为了能跟章锦婳又共同语言,季同在温书之余,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狂啃素问和灵枢。

    现在,季同虽然还不能看懂药性医理,但是对于五行配数的原理已经能猜个大概的意思了。

    人参,被誉为百草之王,能滋阴补生,扶正固本,是贵族阶层的必备名贵药材。

    在季府,人参多是用来炖肉汤,也就是季大人用来保养身体的,他这做儿子的,轻易喝不到人参汤。

    反正,季大人喝完参汤,精神都会好上一阵子。

    至于花蕾,他就看不明白了,只隐隐记得,山菊煮水,常饮是可以返老还童的。

    “章小娘子,请问。。。。。。”季同刚开口,就被周子瑁比划的噤声手势给打断了。

    观茶勿语真君子。

    这是周子瑁谨记的养生格言。

    周子瑜不止一次说过,章锦婳在泡茶的时候,不能发出声音来干扰她。

    茶汤焖泡好,章锦婳倒了八碗,竹芯给众人一一奉上。

    章锦婳做了个请的手势,自己也端起茶碗来,舒服的品尝。

    每天看病、写医案、写教案,耗神费力,也需要喝人参汤来滋补。

    季同看着手里的茶碗,洁白的景瓷茶碗,金黄色的参汤,闻之清香,入口甘甜,回味绵长。

    王叔德一口气将人参菊汤饮尽,舔了舔嘴唇道:“好茶,好汤!”

    姚正清道:“叔德兄,你倒是说说看,好在哪里?”

    “这个嘛?”王叔德想了想答道:“我家里炖人参汤,厨子都要炖上一个时辰,才能闻出香味来。而章小娘子冲泡的参汤,只不过半刻钟的功夫,也没有用火炖煮,就有如此浓郁的汤汁,实属难得。”

    这些国子监的学生们,父亲都是五品以上的官员,家境富裕不说,见识也广,对于珍馐美味,他们是既吃过猪肉又见过猪跑,是以说得头头是道。

    章锦婳笑道:“季公子,你刚刚想问什么呢?”

    季同瞪了周子瑁一眼,才看向章锦婳,笑道:“刚刚我没有看懂,不知道章小娘子切九片参,再配一十六粒花蕾,是何意?”

    季同这么一问,众人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个数数也是窍门呀!

    “季公子好眼力!”章锦婳夸赞道:“诸位公子再过不久,就要上殿考试,最近温书一定很辛苦。人参可以提神醒脑,让人保持充沛的体力,这样就能保持清晰的分析能力,读多少书都不会弄混淆。九是天之数,头脑也是天,故而,人参煮汤即取九数。”

    李泰知似是恍然大悟:“啊!原来如此!那我知道了,一十六,是金生水数。山菊又可以清肝明目。对吧?”

    章锦婳一扬眉:“原来李公子也懂五行之数。”

    李泰知眉飞色舞的道:“我有个表叔,就在太医院任职,我打小就跟着表叔读过几天医书,《黄帝内经》也曾经背过几篇。原本表叔说我有天分,想让我考太医署,可是家父不同意,非要我走仕途。”

    章锦婳取数配数的用意,正是取五行相生之数。

    还有一个相生之数,是别人不懂的,章锦婳也不隐瞒,随口说了出来:“诸位公子上殿考试,犹如将军上战场,为动,为震,为四数。”

    这下子轮到李泰知赞叹不已,站起身来,长揖到地:“明数暗数,章小娘子皆能面面俱到,佩服佩服!”

    章锦婳笑道:“诸位公子不必如此客气,若是你们也一门心思的钻研医术,必定远远超过孟章几百里地。”

    几个人说说笑笑,听章锦婳说几句,再讨论几句,时间过得很快。

    季同有点小失落,这几个哥们果然是猪队友,一点眼力价也没有,把杏林馆当成了七侠客的聚会点,一点也没把章锦婳当外人。他预感,第二天的午宴,这几个猪队友必定如影随形。

    周子瑁果然不负季同所望,听章锦婳在问季同第二天的宴席名单,是否还是七侠客的时候,立即跳出来回答:“章小娘子,季大郎走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你就放心好了,我们绝不会对他不闻不问的!”

    季同强忍着去揍周子瑁的冲动,兀自坐在椅子上微笑:“好好好,殿试完之后,希望皇上也把你们都点到跟我一起。”

    姚正清却道:“这可就不容易了吧?皇上怎么知道咱们几个是七侠客呀?难道咱们还能当翰林院七侠客?礼部七侠客?吏部七侠客?”

    周子瑁啐了一口:“呸,你以为皇上是你爹呀?”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章锦婳也跟着笑出声,她实在是很喜欢这帮年轻人,无忧无虑,充满活力。

 第211章 周大公子征战

    周子瑁笑着笑着,就愣了,偷偷拍了自己一巴掌。

    说好的要替大哥防狼的呢?

    居然还参与进去,笑得最大声!

    “咳咳!”周子瑁重重的咳了两声:“章小娘子,我们几个说笑惯了,请勿介意。”

    章锦婳笑着摇摇头:“无妨。”

    这样的氛围很好,她很喜欢。

    竹影竹芯将膳食逐次端上。

    季同奇道:“咦?怎么我一个人来你们也准备了这么多食物?”

    不等章锦婳回答,周子瑁指着季同怪叫:“好哇!这就是你给我们的惊喜!”

    季同一下子说漏了嘴,脸涨得通红,生怕众人看穿他的心思。

    这这些人是谁啊,整天混在一起的铁哥们啊,能看不出来吗?

    其他几个人交换了一下会心的眼神,很有默契的坐下。

    章锦婳心情好,并没有留意这几个人的表情变化,而是转身出去拿了一壶酒进来,放在热水钵里,隔水温酒。

    “这壶清酒,是杏林馆特制的桃花酒,预祝各位公子桃李芬芳,誉满天下。各位公子慢慢品尝!孟章告退。”章锦婳笑眯眯的介绍了清酒的来历,转头交待竹影:“等酒烫热了,每人一小盅。”

    去拿酒的时候,张婶拽住她,提醒了一句:“锦儿,要记得人言可畏啊!”

    之前的流言就跟这帮人有关,锦儿怎么还跟他们谈笑风生呢?如今千金堂和杏林馆门前,总是有看热闹的闲人,一不留神让人看到,即便什么事也没有,也能被不明真相的吃瓜观众给编点故事出来。

    这实在是张婶不乐意看到的。

    章锦婳每天工作忙碌,几乎没有任何娱乐,几个从小丫鬟晋级到医女,平时只会认认真真做事,也不敢跟自家掌柜的说笑。对于满怀兴趣跟外界接触打交道的章锦婳来说,正处在急于表达和倾诉的阶段,一下子来了一帮子能互相听懂对方话的人,她太高兴了,一时忘情,才跟着七侠客一起说笑了几句。

    章锦婳反过来安慰张婶:“放心吧,我有分寸。”

    在平阳公主身上,章锦婳学到了什么是气势,什么是大度。对于流言什么的,并不畏惧。

    不过,她在平阳公主身上还学到了一点,就是顾全大局。

    因此,章锦婳把酒送到了雅间,就退出来,回房去休息。

    留在书房的话,雅间里那几个侠客,说不定还会留下来找她聊天,说不定再顺便玩投壶,说不定出去玩蹴鞠带她去当观众。。。。。。

    讲真,她挺想玩的。

    有些事,无论你多开心,该放弃还是要放弃。

    至少,她不能让远在战场上奋力杀敌的周子瑜担心,不能让周子瑜回到京城的时候因为她而有任何的困扰。

    在天寒地冻的太原城外,秦王的军帐中,周子瑜站在太原城防图前,静静地伫立着。

    再过两个时辰,他就要奉命带队攻城,成败在此一战。

    五十里外的太原城,刘武周将城门紧闭,严防死守。

    秦王带领的大唐军队,已经与之对峙了一个月。

    这期间,秦王下令攻城两次,皆大败而归,刘武周还带兵追杀前来,秦王指挥兵马奋死抵抗,损失兵马千余人,并将军营向后退驻三十里。

    消息传到京城,皇上大怒,勒令秦王不得再退守。

    只有周子瑜明白,秦王这是想要一箭三雕。

    为了达成秦王的心愿,又要完成作夺回太原的任务,还要反将太子一军。还在京城点粮草未曾出发的时候,周子瑜就与秦王反复推敲,商定了这个计谋。

    至少要让外人看出来,秦王是在消极应战。

    或者说,要让太子看出来,秦王已经开始收敛锋芒,无心也无力与之争锋。

    这事说来话长,要是一两句话一两件事就能说清楚,那就好办了。

    如果没有藩镇割据没有义军称王的外患,太子与秦王之间的争拗,只怕早就摆到明面上。

    兄弟俩的明争暗斗,放在普通人家,也就是争个桌椅板凳一间瓦房,放在皇家,争的就是天下。

    试问,讲究父慈子孝的汉人,又怎么会允许内讧呢。

    大臣们认为,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最传统的从君从父的观念,来解决这个问题。

    皇上,也是这么想的。

    而且,他不但这么想了,还这么做了。

    按照汉人的传统,不能宰亲生儿子,那就拿亲儿子最亲密最信任最要好的哥们开刀。

    这个倒霉的哥们,就是刘文静。

    在刘文静出事之前,周子瑜和李淳风还私下讨论过这个可能性。

    对于父母的偏心,家里不受宠的孩子往往是最敏感的,也最在乎的。

    有些事情,明明就是要让你吃亏,还非要说是为你好。

    你要是不说好你要是敢不听你就是不孝顺。

    周子瑜就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

    他曾经以为,别人家的父母都这样对待孩子的,他顺从的接受了这种待遇,所以,他外出学艺的时候,遇到的师父也是这样性格的人,逆来顺受,死守愚忠。

    直到他发现这一切似乎不符合人的天性的时候,才发生了怀疑。

    有了怀疑,就开始找寻,就有了行动。

    周子瑜跟着玉清师叔一起,去太原投奔李渊。

    再到他得了秦王的赏识,纳在秦王麾下,跟着秦王作战,接触到秦王身边那些能征善战的能人,才开始慢慢扭转了幼时到大的认知,才真正的开始了解兵法。

    当周子瑜在中元节的酒宴上,发现太子在秦王府里毫无顾忌的反客为主的时候,他就敏感的察觉到了一丝打压的意味。

    后来中秋节,太子府的酒宴,从规模到宴请的客人,明显的就是要碾压秦王府一头。

    可惜,当时周子瑜的注意力,被李淳风观天象说家宅后院不宁的的说法给带跑了,他光顾着担心锦儿,生怕锦儿被人欺负,受什么委屈。

    他写的兵策里,刘文静还是最佳攻城人选呢。

    因为,没有比刘文静更熟悉更知道要如何拿下太原城的人了。

    太原城的布局,晋阳宫的城防图,都是刘文静和他一起,一笔一笔的画出来的。

 第212章 凯旋

    周子瑜曾经很羡慕刘文静。

    他羡慕刘文静与秦王之间亦君臣亦挚友的关系,羡慕刘文静仗义执言的性子,羡慕刘文静私下不忌身份敢嬉笑敢怒骂的洒脱,刘文静与其弟同生共死的手足情意也让他艳羡不已。

    可惜,不管他如何想,刘文静最终以谋反罪被处死,阖家老少皆入奴籍。

    秦王出面求饶,也没有挽回刘文静的性命,受到连累的还有刘文静的兄弟,与其同时被处斩。

    现在想来,做人也没法面面俱到,不管你有多么优秀,总有人不喜欢你想要灭掉你,或者说不管你有多么差,也总有人就是无条件的会喜欢你。

    人性如此,无关乎人品好坏。

    刘文静的死,的确让秦王收敛了锋芒,也让秦王的斗志隐藏的更深。

    在人前的时候,秦王表现得很是消沉,面色冷峻言辞淡漠。

    私下里,幕僚们坐在一起讨论战备情况的时候,秦王则是头脑清晰而又充满必胜的信心。

    攻打太原城的兵策,一改再改。

    最终,剑走偏锋棋走险招,大家共同商量出一套完美的作战方案,原本由刘文静攻打的部分,换上了周子瑜作战。

    此刻,周子瑜在做最后的准备。

    太原城的地形,晋阳宫的通道,周子瑜全神贯注的在脑海里演练,用火药枪做信号,引来内应,攻开城门,骑马直奔晋阳宫,或者与刘武周对战,或者去密室搜寻,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带上城门,将大唐的军旗插上太原城门。

    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周子瑜都做了充分的布置。

    给他做后盾的,是屈通。

    二人合作不算太久,在校场上练兵的时候却非常的有默契。

    吉时已到,周子瑜提刀上马,秦王亲自送出二十里地,只等周子瑜的先遣队一万余人攻开城门,秦王即刻带领余下的两万大军开进太原城。

    平静是最大的力量。

    周子瑜有如神助,一路旗开得胜,虽有死伤,却不影响全局。

    全盘计划顺利实施完成,变数全在兵策之内。

    美中不足的是,刘武周的手下俘获了另外一支劝降的朝廷队伍,并以这些人作为人质,且战且退,最终与来接应的突厥骑兵汇合在一起,扔下人质,逃亡突厥。

    秦王大喜,留下周子瑜屈通带兵两万在太原城驻守,以防刘武周杀个回马枪。

    其余一万人,带着战俘,带着战利品,随着秦王凯旋而归。

    随着秦王返回京城的人员中,还有前去太原劝降的队伍,里面就有前次秘密救回的唐侍郎唐大人。

    好在唐大人没有性命之忧,只是又经历了一番缺食少水的旅程,带回京城,秦王立即安排人送唐大人到杏林苑去养病。

    唐大人被送到杏林苑的时候,这一天正值冬至,恰逢杏林馆闭关歇业一天。

    朝廷里在冬至这一天,是要举行冬至祭天大礼的。

    收复太原城一战,无疑为祭天大典增添了喜庆。

    在民间,也有大家族举行祭天大礼,只是规模较之皇家要小很多。

    杏林馆,也在后院举行了一个小小的祭天仪式,章锦婳焚香祭天,感恩上天赐予大地无数宝藏,感恩上天赐予民间诸多宝药,可以施予救助黎民百姓。

    唐夫人在一边默默的看着,也合掌闭目,无声的祈求上苍开恩。

    竹风来报:“唐夫人,前厅有请!”

    混迹杏林馆不愿回家的唐夫人,早就把自己当做了杏林馆的一份子,对于有人指名道姓的找自己,一点也不吃惊:“是什么人?找我开后门订宴席的吗?”

    唐夫人一边笑着一边走到了大门口,当她看清门外马车边站着的人影时,脸色大变,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老爷!”

    安嬷嬷跟在身后也是惊叫出声,随即跪下磕头:“参见唐老爷!”

    唐侍郎身子有些虚弱,视线有些模糊,听力却是极好的:“是汝卿?”

    唐夫人哽咽不已,大步走上前去,一把抓住唐侍郎的手,泪水止不住的落下:“老爷,真的是你!”

    唐侍郎的眼中也有浊泪:“汝卿,你能走了?”

    这对夫妻,分开了将近一年,唐侍郎以为夫人早就躺在床上不能动了,他还以为自己再也见不到夫人了。

    唐夫人又哭又笑,激动得语无伦次:“能走了!怪不得,今天章小娘子说要吃团圆宴,我还想我什么时候能团圆呢!老爷,原来真的是你!快,快跟我去后院,我要焚香谢天谢地,然后咱们一起去吃团圆宴!老爷,今天我也可以光明正大的坐下来吃团圆宴了!”

    护送唐侍郎前来的,是秦王府的薛收薛参军,见状忙道:“唐夫人,唐侍郎身子有些虚弱,还要请章小娘子代为诊脉,开些药剂服用。”

    唐夫人连忙擦擦眼泪,搀扶着唐侍郎往杏林馆里面走:“老爷,从这边走,章小娘子可是神医,保准药到病除。”

    如今的唐夫人,谈笑风生,应对自如,步伐稳健,与半年前那个行将就木的老太婆,完全不同。

    走到后院,章锦婳已经知道是唐侍郎过来了,忙叫人把飘落的雪花再打扫了一遍。

    唐侍郎的步子,略有虚浮,在唐夫人的搀扶伴随下,也算是稳稳当当的。比其几个月前见到的治愈的样子,还是显得虚弱苍老了许多,想必又是吃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