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锦唐女医-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呵呵,老爷,长安城这边准备聘礼的习俗我只看过没做过,”周夫人换上笑脸:“潭州府毕竟是小地方,准备起来可能不合京城的规矩。我这就让人送帖子去陈博士府上,找表姐来给我帮忙。该准备的全都准备,只多不少,行了吧!”
哼哼,若是章小娘子做她周家长媳,她还是乐见其成的,那她就勉为其难的准备准备吧。
周子瑜在周夫人进来书房的时候就上前行礼问候,周夫人只在鼻子里唔了一声算是听到了,之后就再也不理睬他。
看到母亲这个态度,周子瑜面无表情,只暗暗深吸了一口气,在背后捏了捏拳头。
周夫人若无其事的又道:“老爷,瑶瑶也没吃饭呢,我这就看看她去。”说完没有多耽搁,高高兴兴的找女儿得瑟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去了。
周正义跟长子相处了这些时日,此时能猜到长子的想法:“子瑜,你放心,我会提醒你母亲的。我这里还有不少精致的摆件,我另外再给你准备二十万两银子。”
换做以前,周子瑜一定会拒绝父亲的馈赠,现在,为了锦儿,他毫不犹豫的接受了:“多谢父亲!”
周正义心里舒服了些,父子间的感情能弥补就尽量弥补:“等天气暖和些,家里的屋子都要修缮一番,正好给你把院子也收拾出来,好好布置布置。”
周子瑜不置可否,他还打算跟着锦儿住在杏林馆呢。
家里虽然人不多,但是母亲和妹妹整天叽叽喳喳的,到时候别把锦儿当成私厨使唤。母亲若是因为忽视他而顺带着轻视锦儿,他要保护锦儿的话又何从说起?
而且陈医令还嚷嚷着要跟着锦儿学续骨疗伤,杏林苑加上陈医令,名气只会越来越大,来来往往的人也会越来越多。有他在的话,就没人敢动杏林苑半分。
周子瑜盘算着要住杏林馆的时候,还有一个人也惦记着搬到杏林苑去。
话说,陈医令自从去了趟杏林苑,见识到章锦婳的惊人医术,回到家兴奋得坐卧难安,隔天就急急忙忙上太医署去告假。
陈医令的医术在太医署赫赫有名,属于德高望重的里程碑式的人物。
因其年岁已高,皇上特许陈医令不必每天到太医院点卯,陈医令平时就在家里整理过往的病案,着手写成医书,做为太医署的医科教材。宫中的贵人或者王公贵族,若是有比较严重的状况,才会去请他出马。十天半个月没人来请他出诊,也是常事。
陈医令抱着“余生就跟着章小娘子学医术”这个念头去了太医署,写了想告长假的折子后,又抑制不住兴奋之情,跟曹正透露了口风。
曹正是陈医令的得意弟子,如今做了太医署的骨科博士,听闻老师见到了孙圣手的传人,恨不能也跟着过去涨涨见识。
陈医令道:“你不要着急,你在太医署好好教书,看看有没有机灵的,挑一两个出来,我若是能看会,回来再教你们,必定不能让这门绝学失传了。嘿,我跟你说啊,要不是我认识孙圣手,章小娘子还不准我去看呢。”
曹正惊叹:“柳枝续骨的医术传人是个女子?老师过去也只是看看?”
陈医令道:“这断骨续骨倒是不难,我也会,只不过续骨没有成功过而已。这次见那章小娘子,竟然可以用柳枝的干枝来续骨,我得琢磨琢磨其中的窍门。”
曹正惊诧:“干枝续骨?那章小娘子莫不是还会祝由术?”
陈医令连连点着曹博士:“我正是这么想的。所以才要去跟着看全套。”
曹正真心高兴:“哎,太好了,太医署的祝由科还有几本医书,我去找来先看一看。”
陈医令得意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光是有几本书是不够的。祝由术的那些窍门,都是心法,必须由师父密传给徒弟才行的。”
陈医令跟曹正说得热闹,不妨这番话,被太医署的新学生刘青给听了个一清二楚。
这刘青,进了太医署之后,只觉得自己已经踏上了官场的台阶,越发的小心翼翼,越发的勤奋苦读,还一直想着找机会露两手,往前再进一步。
他上了一堂曹正讲授的疮肿课,才知道,哪怕是看着简简单单的皮外伤、皮肤痈肿,治疗的方法都非常讲究,望闻问切的步骤,一步也不能少。
刘青在其他医学生那里听说了曹正是陈医令的亲传弟子,医术不在陈医令之下,对曹正佩服之余,兴起了亲近曹正的想法。他趁着上午没课,拿了自己的伤药,想以请教课业为由,把自己的治伤经验,私下里在曹博士面前表现一番。
当天他看到曹博士跟白胡子老头在一起,就猜到了这必定陈医令,临时又编了几句能亲近陈医令的说辞。谁知还没等他走过去见礼,就听到了孙圣手的名字,吓得他浑身一激灵,差点绊倒自己的脚坐到地上去。
天,怎么还有认识孙圣手的人?
刘青的心嘭嘭直跳,脑子嗡嗡作响。他在终南山转悠这些年,一直没有找到孙圣手,在方大人那里也打听过,说京城里也不曾有人见过孙圣手,他还以为自己假托孙圣手弟子之名的事,已无人可戳破。
刘青强做镇定,伸耳细听,脑子里嗡嗡的,只断断续续听到小娘子祝由术干枝续骨几个词。
这些消息太惊悚了,能说出这些词儿的人,必定认识孙圣手啊!
刘青眼前发黑,几乎站都站不稳,拼命搂着身边的柱子才没倒下来。
第七十章 陈医令事件
刘青大着胆子往前又凑近了些,蹲在书房的窗户下,听陈医令又道:“见过孙圣手的,也就只有我了,唉,我都垂垂老朽了,也不知那孙圣手是什么模样了。”
原来只有陈医令见过孙圣手,刘青松了口气,这才发现自己的手里不知什么时候抓了一块青石砖。
他使劲摇了摇头,试图让自己更清醒些。
视线落在了书房门外,走廊上摆了一个白瓷缸,那是曹博士晒的太阳水,井水打上来之后,放在白瓷缸里,加点明矾,在太阳下晒上一个时辰,烧水之前用细纱布过滤一遍,隔掉杂杂质,才能用来煮茶。
刘青轻轻的松开青石砖,抬手在衣摆上擦了擦,触到衣袋里的药包,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
药纸包里是他配的消肿祛脓的药粉,只可外用,不能口服,误服极易导致上吐下泻,发病症状与疟疾极其相似。
刘青四处张望了一下,将白色的药粉往白瓷缸里倒了半包进去,用手指搅拌了一下,看到药粉沉进水里去溶化了,站起身来飞快地溜回了宿舍。
刘青在宿舍院子门口遇到另一个按摩科的学生,故作镇定的跟他打了个招呼,说了几句话,装作和此人一起回宿舍的样子,进了自己的房间,躺在硬板床上闭目假寐,心跳如擂鼓。
太医署的师生纷纷指着他鼻子骂:你说谎!
太医署的医令拍着桌子说:鉴于你的不良信用,你只能退学!
方伊莲鄙视的眼光:切,不过是个攀附权贵的小人!
方大人厌恶的面孔:刘青,你不用再踏进我的门了!
白色的药粉打着旋儿沉到了白瓷水缸里。
陈医令一命呜呼了。。。。。。
曹博士也病得虚脱。。。。。。
各式各样的画面,在刘青的脑海里跳来跳去,跳得他心慌。
眼看着已经站在了荣华富贵的门口,谁舍得转身离开?为什么老天爷总是让他在看到希望的时候,又把他给踢进黑暗之中?他不过就是想好好读个书,想追求功名利禄想拥有娇妻美眷想光宗耀祖,这有什么错?
“这不是我的错!我有医术,有辨药制药的本事,我不过就是出身差一点,不能一步登天,还不许我走捷径吗?”刘青猛地坐起来,在心里恨恨的想:“我既然已经来到了这里,我就绝不会离开!若是谁想让我离开这里,我就跟你拼个你死我活,有我没你!”
极度的恐慌和莫名的愤怒,让刘青一贯憨厚的面容变得狰狞扭曲。
他将剩下的半包药粉藏好,一边等着看热闹,一边绞尽脑汁的想着后面的对策。
果然不出他所料,下午的医理课,只有曹博士的助手萧七郎一个人出现,并且宣布说曹博士犯了疟疾,不幸的是,一起得病的还有太医署的名誉医令陈哲。
课室里的医学生们一下子就乱了,围着萧七郎,七嘴八舌的追问是怎么回事。刘青也混在人群中,装作没事人一样听着。
名医荟萃,医术级别最高的太医署,居然出现了药物中毒事件,这非同小可的事故,立即上报到了太常寺。
陈医令那可是国宝级的太医啊,这还了得?太常寺卿林枢林大人不敢怠慢,立即递了折子到宫里。
皇上强撑着身体的不适在听大臣谏议。
含元殿上,大臣们的激烈争论走了两个极端,一方为了安民要求增加兵马粮草,一方为了安民要求减少捐税,吵吵得热火朝天,吵得皇上头疼,蹙着眉头正准备退朝宣御医。
陈医令生病倒下的折子一递上来,大殿里一下子就安静了。个个都知道皇上最爱惜性命,最爱惜神医,这个节骨眼儿上再争辩,皇上也听不进去了。
皇上立即责成大理寺派人辅助太常寺查明事故原因,让御医也去看看,必定要力保陈医令和曹博士的性命无忧,随时将最新消息上报。
太常寺卿林枢领命,亲自到太医署看望陈医令和曹博士。
陈医令的书房里外,挤满了太医。
全太医院的太医,几乎集体出动。
又是扎针灸,又是推拿,又是灌药洗胃,十八般武艺轮番上场,终于勉强止住了腹泻。
等林大人急匆匆走了一身汗赶到的时候,陈医令和曹博士,又打起了摆子。
可怜的陈医令,年事已高,大冷的天这么一折腾,已是气息微弱,进气少出气多。
上午在陈医令院子里担水洒扫的杂工,被大理寺推丞带去问话。这杂工几乎已经被这大阵仗吓傻了,反反复复只会说曹博士跟陈医令一上午哪儿也没去,就在屋子里喝茶说话来着,院子里也没见着其他人。
推丞带来的十多个胥佐,在太医署内外四处搜查可疑人物。
太医署的医学生,此时也都围在陈医令的书房门外听候消息。
刘青眼尖的看到了正在跟太医丞乔孟说话的刘太医,就挤了过去,恭恭敬敬地给刘太医和乔医丞行礼:“学生刘青,见过乔大人!见过刘大人!”
乔医丞对刘青还有点印象:“你上午在?知道怎么回事吗?”
刘青连忙答道:“学生上午就在学堂里看书,也是刚刚才得知陈医令的事,这才奔过来。”说罢退到一边,竖起耳朵听着乔医丞和刘太的对话。
刘太医小声道:“乔医丞,陈医令这回只怕不妙啊。”
乔医丞道:“唉,陈医令八十有一,不管这回怎么样,也该回家好好休息休息了。”
刘青悄悄打量着两人,只见乔医丞的面色轻松,看起来并不怎么紧张,甚至乎,话里话外的还有那么一丝幸灾乐祸的味道。
刘青过来就是想寻找机会,假装听他们说起陈医令和陈博士的症状,想办法插话进去,再绕到自己有解药能解这个病的说辞上。这样一来,不但没有人会怀疑到他头上,他反而能趁此机会脱颖而出。
谁知道,他竟然从一句话就看出了乔医丞的心思,那他的解毒方法也就不用提出来了。
陈医令一完蛋,乔医丞很快就是乔医令,呵呵,他若是攀上了乔医丞,那他的前途,也就好说了。
就在此时,书房院子里的人都自动分开了一条道,有人匆匆往外走,口里说着:“快,去杏林馆,找章小娘子!”
第七十一章 太医署有请
周子瑜从秦王府出来,兴冲冲地又去了杏林馆,他有个天大的好消息,迫不及待地要告诉锦儿。
昨天父亲允了他跟锦儿的亲事,他整晚都心潮澎湃,更想立下功绩,让自己更有实力,好跟锦儿拥有一个安稳而又温馨的家。
转进杏林馆的巷道,周子瑜就觉得眼前的景物格外亲切,杏林馆门前的灯笼也格外喜气。
竹风过来开了门,周子瑜一脚踏进杏林馆的前厅,就看见章锦婳站在书房门口,他大步走过去,微微低头,对上锦儿纯真的眼神,就满心欢喜。
“锦儿,我……”周子瑜刚来得及开口,就听到巷子里传来了又快又急的马蹄声。
罗怀在门外牵着马,扭头看了一眼,向他报告:“将军,是大理寺的人!”
周子瑜神色一紧,低声对章锦婳交待:“锦儿,你在书房里等着,我去看看怎么回事。”掏出令牌抓在手上,转身走出去,站定了,看向来人。
那几人不顾巷道里坊不得跑马的规定,勒着马一路小跑,转眼就到了杏林馆门前。
来人正是大理寺的评事,打头的叫崔信,跳下马,见到周子瑜手里的令牌,即刻行礼:“周将军,在下大理寺评事崔信,奉命来请杏林馆的章小娘子去太医署出诊。”
周子瑜以为自己听错了:“去太医署出诊?”
崔信拿出盖有大理寺封印的信函在周子瑜面前晃了一下:“正是,请问周将军可认识这杏林馆的人?”
“认得,”周子瑜抬手往里让:“崔评事,请。”
崔信跟着周子瑜走进书房,看到一个清瘦秀气的少年站在书案边,愣了一下。
章锦婳下午在书房里练字,身上是一件略为宽松的灰色窄袖道袍,只挽了个简单的顶髻,插了支包金青玉簪,她又不像长安城的小娘子们那般圆润,清瘦的面庞,未施脂粉,看起来就像个英俊少年。
她在书房内已将门外的动静听个一清二楚,见周子瑜带了崔信进来,向崔信行了个礼:“小女子见过崔大人。”
崔信闪回神,递上信函:“陈医令突染重疾,有请章小娘子随我过去一趟太医署。”
章锦婳打开信笺,里面是大理寺卿冯少珙的亲笔手书,只有寥寥数字,言简意赅:【人命关天,速至】凌厉的笔锋,将紧迫的形势显露无疑。
“崔大人可有见到陈医令?”章锦婳望着崔信:“只有将陈医令的情况大致说一下,我才好带上药品过去。”
崔信犯了难,想了想,道:“陈医令什么样子我是没见到,只听太医说是疟疾,已经不省人事了,是曹博士说只有杏林馆的章小娘子才能救得了陈医令。对了,曹博士也患了疟疾,现在也躺着呢。”
太医署的两个骨科权威,居然一起得了疟疾,还惊动了大理寺的人来杏林馆请人,看来这绝不是一般的疟疾,只怕其中另有隐情。
周子瑜道:“锦儿,你去收拾药品,我等下陪你一起过去。”
章锦婳向崔信行了礼,走出书房,去太乙馆拿药。
不大一会儿,就拎了药箱出来,身上已经换了一件新的青色锦缎直裾,依旧是简单的道士发髻,只是簪了两支发簪,以示女子身份。张婶跟在身后,给章锦婳系上披风,戴好风帽,小声嘱咐:“有周将军在,不用慌,路上小心。”
竹风进来接过章锦婳手上的药箱:“车子已经叫好了,停在门外。”
章锦婳定定神,快步向门外走去,周子瑜已经骑在马上,看着她出来,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上了油壁车,竹风给她把药箱放在脚边,竹青放下车帘,和竹风一左一右跟在车子两边,崔信等人在前开道,周子瑜带着罗怀殿后,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太医署,陈医令的书房院内,一众太医还在继续努力,不时商讨更好的办法。
院子外的众人也没有散去,都在议论纷纷。
有曾去过杏林馆的,一说到杏林馆的膳食,身边立即围拢了一圈人。
刘青从听到杏林馆三个字开始,就混在人群里,这里听几句,那里听几句,听到的都差不多,竟然都是没人见过杏林馆的老板,那个厨子大婶总不会是章小娘子吧?
其他听热闹的人也对杏林馆起了兴趣,陈医令在杏林馆吃过饭不稀奇,别人也吃过,怎么就不知道杏林馆有个章小娘子?而且陈医令怎么就知道人家能治他的疟疾?
越是议论,越是好奇地等着“章小娘子”驾到!更有那好奇心重的,直接跑到太医署门口去等着一睹真容。
崔信带着大理寺的令牌,在长安城的大街上一路畅行无阻,只用了半个时辰就赶到了太医署。
当油壁车停下来的时候,章锦婳已经把陈医令病情的所有可能性都想了一遍,施施然下了车。
崔信下了马,给章锦婳引路:“章小娘子,请随我来。”
刘青也在大门口,躲在门廊的柱子后面,心情忐忑。章锦婳下车的时候,戴着的风帽遮住了大半张脸,以至于他没立即认出来。
竹风和竹青拎着药箱在他面前经过,刘青的脑子里轰地一声,认出这是在太白山见过的采药人。他直愣愣的盯着章锦婳的身影,还没回过神来,又见到跟在章锦婳身后不远,一身官服打扮的周子瑜。
周子瑜在军中数年,每天拎着大刀往来于阵前营后,此时即便是一身常服,身上也露出隐隐杀气,跟太医署内文绉绉的气氛,浑然不符。
偏生刘青记性极好,凡是认人认物,过目不忘,历经数年都能一一辨认并且复述出当时的情景。
周子瑜在刘青面前经过,刘青不错眼地盯着看,那似曾相识的五官轮廓越看越熟悉,慢慢的他脑子里依稀浮现出龙涎池的影子,一个瘦削的少年,还有一个额头流着血奄奄一息的小男孩……
“天,是他!”刘青神情愣怔,不敢确信。
刘青实在是太过讶异,投出去的眼神没能及时收回,和一直警觉的四处打量的周子瑜,对上了。
第七十二章 解毒
周子瑜的眼神扫过来,将刘青钉在了原地。
他只扫一眼,打量了一下刘青,穿着的蓝色细布交领棉袍,是太医署的医学生们的统一服装,几年不见,竟然进了太医署,只是面上并无志得意满,隐隐约约还有几分当年求师问路的样子。
原来锦儿在上元节的时候,见到的真的是刘青!
周子瑜担心章锦婳,只对刘青略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了,脚下没有停留,继续向前跟过去。
崔信将章锦婳带到冯少珙面前:“冯大人,这位就是杏林馆的章小娘子!”
章锦婳将风帽向后褪下,给冯少珙行礼:“小女子孟章见过冯大人!”
周子瑜也上前行礼:“冯大人,末将周子瑜!”
冯少珙起身还礼:“周将军,你这是?”
周子瑜解释道:“冯大人,章小娘子是末将修道时的师妹,末将亦曾在杏林馆见过陈医令,听闻陈医令有恙,特地同来。”
冯少珙暗暗地嘘了一口气,太好了,有周将军同来,这个章小娘子的来历也不用临时审查了:“有劳周将军!”
冯少珙看向章锦婳:“章小娘子,陈医令与曹博士都在书房,还有诸位太医。”这是委婉地提醒她赶紧过去别耽误工夫了。
章锦婳行礼:“小女子这就前去。”
退后几步,转身跟着崔信进了书房。
太医署的医令书房,相当于现代的校长办公室,只不过古人没有单独辟开休息间,都是在书房用屏风隔开,放一张卧榻做临时小憩之用。
此时为了方便救治,又抬来一张卧榻,将陈医令和曹博士两人分别安置。
屋子里留守的三位太医,一位是擅长针灸的针科博士何运清,一位是太医院擅长体疗(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内科)的胡太医,一位是擅长推拿的萧七郎,也就是曹博士的助手。
大家已经尽了力,陈医令的情况依然堪忧,就有人打退堂鼓,不愿再出头,慢慢都退了出去,只剩这几人在守着病人。
他们几个一看到章锦婳就知道这是曹博士在昏倒之前挣扎着说出的救星章小娘子,纷纷起身见礼,萧七郎又将各人姓名一一报上。
章锦婳给何博士胡太医萧七郎行了礼,无心寒暄,径自走到矮榻前去观察病人的情况。
书房里收拾得很干净,不见半点污秽物。
但她还是从空气中残留的各种味道里,敏锐的嗅出了金银台的味道——会让人呕吐腹泻严重脱水的药草。
金银台,是番邦的植物,具有一定的毒性,皮肤没有破损的时候外敷可以消肿止痛。
曹博士不到五十岁,昏睡在榻上,面色蜡黄,额头微微发青,呼吸虽浅,尚算平稳。
而陈医令就惨了,面色灰黄,嘴唇起了一层黑壳,呼吸若有若无,整个人犹如一片枯叶,躺在矮榻上,同死人没什么分别。
这个样子,正是误服了金银台的症状。
章锦婳解下披风,交给身后的竹风,把双掌搓热,活动了一下手指,这才伸出手去给病人诊脉。
章锦婳细数了一会脉数,心下有了决断,直起身子,对屋内其他人道:“小女子要为陈大人和曹博士医治,请诸位保持肃静,尽量往远处些站着,否则难以保证医治功效,若是中途被打断,医治也会无效,小女子也无计可施了。”
屋子里的其他人,一样都很好奇,都想看看这个章小娘子如何救治得了疟疾的病人,立即配合地往边上靠,尽量找能看得清病人的位置站好,默不出声的等着。
章锦婳在身前举起双手,两掌相对,缓缓凝神,让双掌之间有热气流过,用眼神让竹风将陈医令身上的棉被揭开,将双手放在陈医令身体上方三寸的地方,从头部开始,极缓慢地向足尖移动。
何博士和萧七郎定睛看了一会儿,随着章锦婳双手的移动,眼睛越睁越大,不由得伸手捂住了自己的嘴巴,以免惊呼出声,他俩分明就看见了章锦婳手指尖冒出的光柱。
这是祝由术!
其他人尽管不懂什么祝由术,但也看出了章锦婳不同于常人的光芒,全都屛住了呼吸。
大约用了小半刻钟,章锦婳收手,吩咐竹青:“拿银针。”
竹青早就打开了药箱,将热水烧酒银针都准备好放在一边等着了。
章锦婳在两个小碗里分别放了一粒不同的药丸,倒进热水化开。用烧酒擦了银针和陈医令的手指,才拿起银针将陈医令的食指刺破。
陈医令虚脱太久,银针扎在手指尖上,就像扎在棉花上,一点反应也没有,血也没有流出一滴来。
“刀!”章锦婳没有回头,向后伸出手,发出简洁的指令。
竹青取出药箱里的小刀,刀尖在烧酒里蘸了一下递过去。
章锦婳接过小刀,在陈医令的食指肚上划了个半寸长的口子,才有暗色血珠冒出来。竹青麻溜的端着两个小碗伸过去分别接了两滴。
章锦婳细心的观察着血滴在药碗里的变化,又在陈医令隔开的伤口上揉了一揉才放下。
其中一个碗里的血滴慢慢扩散,溶进药水,另一个药碗里的血滴很快就结成一团沉到底部。
很明显,能让血滴扩散的药丸可以解毒。
章锦婳指着血滴扩散药水变了颜色的药碗,轻声吩咐:“取药丸,一粒用烧酒化开,擦拭五心,一粒用热水化开,尽量喂进去。”
说完站起身,走到曹博士的矮榻前。
竹青竹风配合极其默契,分工明确,一个有条不紊的继续照顾陈医令,一个端着药箱跟过去守在曹博士身边。
屋子里其他人大气不敢出,一会儿看看竹风给陈医令擦拭手心脚心,一会儿又看看章锦婳用双掌运气给曹博士,恨不得把眼珠子甩过来看个仔细。
尤其是萧七郎,年轻,眼神好,看的目不转睛,两只手还不由自主的跟着章锦婳的动作在比划。
曹博士的底子好,章锦婳只用了一半的时间,就结束了医治,竹青接手剩下的工作,化药,喂药汁,擦拭五心。
就在这时,只听得陈医令喉咙里吭吭一阵轻响。
章锦婳淡定的吩咐竹风扶陈医令坐起来,自己站到陈医令身后,用巴掌一下一下地拍着陈医令的后背,直到陈医令的喘息平稳下来。
书房的隔间里,立时充满了喜气,陈医令,活过来了!
陈医令有救了!
这个消息就像春风一样,刮遍了太医署的每个角落。
冯少珙和林枢眉开眼笑,第一时间让人去宫里给皇上报信。
第七十三章 反应
夜幕低垂,寒意渐浓。
陈医令书房的隔间里,点起了几支大蜡烛,照得屋内亮如白昼。章锦婳团在椅子上,闭目打坐,竹风竹青守在她身边,不让她受到任何干扰。
矮榻上,陈医令睡得很沉,呼吸很浅很平稳。曹博士干脆打起了小呼噜。
在陈医令的书房院外,随从们不停地穿梭,不间断的向林大人和冯大人报告着陈医令的病情变化。
林大人派去宫里报信的人,连着去了三拨人马,从陈医令呼吸平稳,到陈医令已经可以灌进两口药汁,消息一次比一次要令人振奋。
宫里也派人来太医署,传了皇上口谕:“待陈医令醒来,所有人都有赏,章小娘子重赏!”
太医署的人都知道,按照这个说法,章小娘子不仅会得到重赏,极有可能还会被皇上召见。
章锦婳可没想到,她还没走出书房呢,就成了大红人。
最高兴的,莫过于林枢林大人:“陈医令这一病倒,居然还得以救治,甚是神奇,是太医署一大幸事啊!”嘿嘿,这一折腾,不但引出了一个医学人才,还书写了太医署的救治水平记录,这是多么宝贵的治疗经验啊!病案还是陈医令亲自体验的!
“要是太医署也有这样的博士就好了!”林大人多精明啊,这会儿就已经开始琢磨着,要怎么游说章小娘子进太医署。
关注章小娘子的人特别多,而真正关心章锦婳的,就只有周子瑜。
周子瑜自从章锦婳进了书房之后,就一直守在门外,竹风每到门口来交待崔信一次,他心里就高兴一分。章锦婳一直没出来,他又有几分担心,他知道锦儿每次在结束医治之后,身体都会变得很疲乏,要喝参汤滋补,还要长时间的休息。这次陈医令病得这么重,锦儿肯定更耗神耗气,他越想越心疼,特意叫罗怀去杏林馆取了参汤来,交待竹风无论如何也要让章锦婳喝几口。
夜色越来越深,陈医令和曹博士的病情逐渐平稳。
章锦婳喝了几口暖暖的参汤,又凝神给陈医令从头到脚运了一遍气,继续守在隔间里闭目打坐。陈医令不醒来,说明危险状况还没有彻底过去,她的感觉就不踏实。
同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