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唐女医-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锦唐女医》作者:珠灯

    上一世,章锦婳空有一手绝世药方,在礼教的束缚之下,眼睁睁的看着丈夫杀死了自己。
  章锦婳重生归来,抓住机会,跟医圣学得一手惊世医术,这一世,她要远离渣男,重新创造属于自己的锦绣人生。
================

 第一章 重生

    初冬的渭城,寒意料峭。

    一辆马车轻快的走在官道上,马车出城走了近一个时辰,进了终南山的地界,道路越来越坎坷,路上的人迹也越来越少。

    “六师兄,我想下车走一走。”

    “也好,坐了这么久的车,这路越来越不平坦,晃得骨架都要散了。”

    马车停下,车帘挑开,一个年约三十岁的男子率先跳下车,回身去搀扶随后下来的青年美妇。

    两人站在路边,看着仍有青葱翠意的山峰,美妇的眼中有盈盈泪意:“六师兄,一晃十年过去了,师父他老人家不知怎样了,也不知道会不会怪我。这越近,我心里越是慌。”

    中年男子掏出丝帕给妇人擦泪:“师妹,近乡情怯啊!师父他老人一定还好好的,到时候看到你,不知道有多欢喜呢。”

    被唤作师妹的青年美妇接过丝帕捂住眼睛,过了好一会儿才说:“六师兄,可惜不能带欢郎来给师父看一眼。”

    六师兄揽着师妹的肩膀安慰道:“欢郎才四岁,经不起长途跋涉,等他长大了,咱们也送他来跟师父学医吧。”

    青年美妇破涕而笑:“好。”

    六师兄指着树林深处:“师妹,你瞧,还记得这里吗?”

    青年美妇凝神细看,光线幽暗的树林里,隐约传来潺潺流水声。

    “啊!原来是这里,前面就是龙涎池!”青年美妇又惊又喜:“我都认不出来了,六师兄,你真是好记性。”

    六师兄笑道:“我当然记得,这里再怎么变,我也记得。当年,我就是在这里遇到你的。”

    “六师兄,我们过去看看。我要喝点龙涎池的水。”

    六师兄牵着师妹,十指紧扣,相携过去。

    龙涎池,其实就是山上的小溪流经此处,横穿树林,最终汇入渭水。后来,在终南山隐居、修道之人,为了取水方便,就将溪水落下之处,顺着地势,挖了一个大池子,周边垒上大石。更因此处的溪水甘甜凌冽,矿物质、微量元素丰富,常饮有健身长寿的功效,有好事者就传说这里是天上的龙王滴下的甘露,不知何时,有人在山石上书“龙涎池”三个大字。猎人、采药人路过这里,都会来此歇息。

    青年美妇站在“龙涎池”的山石前,泪眼模糊,伸手去摩挲朱色褪尽的几个字。

    六师兄在池边捡起一块巴掌大的鹅卵石,鼓起勇气,对着师妹的脑后就是重重一击。

    青年美妇猝不及防,额头磕到了山石上,顿时头部鲜血直流,她一手扶着山石,一手去摸脑后,只觉得眼前发黑,一阵天旋地转。

    六师兄早已变了脸色,在她身后恶狠狠的说:“章锦婳,十五年前,我在这里救了你,你的命便是我给的。如今,既然你不肯老老实实的让位给曹知府的千金,那我也只好在这里收回你的命。”

    章锦婳用尽最后一分力气转过身来,鲜血在她的额前流下,糊住了她的双眼。

    六师兄抓着石头又狠狠地补了一记,一把抓住章锦婳的胸口,提起来往龙涎池一扔,看着章锦婳在水里没怎么挣扎就沉到水底,往周围看看,又检查了一下自己的手和衣裳,把染血的鹅卵石也扔进龙涎池,把手上的血迹在池水里涮了涮,转身匆匆出了树林,坐上马车,很快就消失在山道上。

    ………………

    章锦婳又冷又痛,四肢无力,躺在那里直哆嗦。

    有人在拍她的脸:“小兄弟,小兄弟,醒醒。”

    见她没有反应,趴到她心口处听了听,又用双手按压她的胸口,一下一下,又快又急。

    “呃~,咳咳咳,”章锦婳吐出一口水,咳了几声,跟着又吐出一大滩水来。她觉得头好痛,咳一下就像一块大石头在砸脑袋。

    大石头?等等,刚刚是六师兄拿石头从后面袭击她的头部,她的额头好像也撞到了山石上。

    等她吐完水,那双手又开始在她胸口按压。

    章锦婳又惊又怒,六师兄这是要赶尽杀绝吗?好,你要我死,那我也要拉着你一起死。

    想到这里,章锦婳拼力抱住身上的那双手,用力坐了起来。

    她勉力睁开眼睛,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张清瘦的少年面孔,浑身湿漉漉的,发梢眉尖都在滴水。。

    “呼,你醒了。”少年呼了口气,想要挣脱她的手:“你在这里躺一会儿,我去找点草药来。”

    章锦婳见不是六师兄,就把这个少年当作了救命稻草,死抓着不放:“你不要走,你带我离开这里。”

    少年笑着安慰她:“小兄弟,你的头受伤了,还在流血,要是不赶紧敷上草药止血,只怕又会晕过去的。”

    小兄弟?章锦婳愣住了,她松开少年,举起手到自己眼前。这是一双半大孩子的手,纤细的手腕,握起的拳头只有青桃子那么大。顺着手往上看,紧贴在胳膊上的青灰色布衣布裤,是她跟师父学医的时候的日常配置。

    她不可置信的摸了摸自己的脸,头发,还有身上的衣服。

    “小兄弟,你刚才掉到水里了,身上都是水,这里风大,你要么流血过多晕过去,要么被山风一吹感染伤寒。”少年指着章锦婳的身后跟她解释:“来,我扶你到那边避避风,你在这里等着我,我去采药来。”

    少年指的正是写着鲜红的“龙涎池”三个大字的山石。

    章锦婳大脑一片空白,她简直不敢相信,她十一岁时的场景如此清晰的重新出现在眼前。

    十五年前,她独自出来采药,路过“龙涎池”,跑去喝水休息的时候,看到池子里的水清澈见底,想着把采来的草药也洗洗干净再带回去,就蹲在池边的大石头上,一棵草一棵草的洗去泥沙。

    洗完了一背篓的草药,她站起来,却因为蹲久了,没站稳,往旁边一跌,脑袋磕到了山石上,脚下一滑,扑进了池子里。

    等她醒过来的时候,就看见六师兄,当时还不是她的六师兄,只是前来终南山寻师拜师的刘青,蹲在她面前,拿着帕子轻轻的给她擦头上的血,帮她上了药,给她喂了点干粮,得知她的师父就是孙圣手,就把她背回了师父那里。自此两人结下了一段同门师兄缘和夫妻缘。

    眼前这个少年并不是刘青,那他是谁?

 第二章 原来是你

    少年见章锦婳说什么也不肯松手,只好哄她说:“好好,小兄弟,我不走,我扶你去那边山石底下坐着,避避风吧。我就在旁边找些树枝来,生火把衣服烤干,怎样?要不然你我都会生病的。”

    章锦婳这才放心,抓着少年的胳膊,在少年的帮助下,慢慢站了起来,挪到“龙涎池”的字底下坐好。

    少年随即转身,就在她眼前附近捡了一些枯枝,深秋时节,地上的落叶枯枝还不少,少年很快就抱了一小堆过来。

    堆好火堆,少年又在山石旁边的大树洞里,掏出打火石,点燃了火堆。

    火苗跳动着,暖意慢慢散开来。

    “小兄弟,来,把衣服脱下来,拧干水,再烤一烤。”

    章锦婳抱紧胳膊:“不要,我怕冷。”

    少年正要再劝说,有人看见火光,走了过来。

    章锦婳抬头一看,只觉得眼前发黑,身子一软就要往地上滑下去。

    少年眼疾手快,伸手接住她,顺势搂住,也抬头看向来人。

    来人弯腰作揖,笑着问道:“请问两位兄弟,知不知道孙圣手的去处?”

    章锦婳嘴唇哆嗦着,全身发抖,下意识的就往少年怀里倚过去。

    来问路的这人化成灰,她都认得出来。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十五年前,才十五岁的刘青。

    自从孙圣手在终南山隐居以来,每年不知有多少人前来终南山,或寻医或拜师,皆无功而返。

    这少年想必也很清楚,问刘青:“你找孙圣手什么事?”

    刘青答道:“某是洛城刘青,特地前来终南山,想拜孙圣手为师。在这里转了十来天,也不曾找到半点踪迹,偶尔遇到山民问路,却都说没有见过孙圣手。”

    少年笑笑:“我在这里呆了这么久,也没见过孙圣手,倒是见了不少来寻孙圣手,又空手而归的人。”

    刘青的脸上露出了失望:“啊,难道说孙圣手根本就不在这终南山?”

    刘青向少年致谢,看到章锦婳额上的血迹,愣了一下,取下背后的包袱,掏出一个小瓷瓶:“这位小兄弟的头流血了,我这里有点伤药,给你上上吧。”

    少年想伸手去接,章锦婳紧张的揽住少年,下意识的拒绝:“不要。”

    刘青愣住了,伸出的手停在半空:“这是我家祖传的伤药,开封刘一刀,专门配制的伤药粉,止血生肌,效果很好的。”

    章锦婳看着熟悉的小瓷瓶,她认得这个瓶子,里面是刘家赖以生存的祖传伤药,口碑是极好的。

    少年见章锦婳不出声只是发抖,只当她是害怕,伸手接过瓶子,柔声哄她:“不怕,我替你上药,你的额头再流血,晕过去就麻烦了。”

    章锦婳默不作声,任少年将自己放平在地上。少年打开瓷瓶,在瓶口嗅了嗅,赞道:“好药!”接着轻轻的在章锦婳的额头上轻轻的弹了一层药粉,深褐色的药粉沾到伤口上,沁湿了,再撒一层药粉,就开始有药粉不再沁润。

    刘青见他二人的衣物都是湿的,就从自己的包袱里找了一块布巾,撕下一条,递给少年。

    少年将药瓶还给刘青,接过布条,说声“谢了”,就给章锦婳包扎伤口。

    刘青见少年手法熟练,又赞叹自家的伤药,就试探着问:“这位兄弟,你也认识这伤药?”

    少年转过身,往火堆里又添了些枯枝,笑着对刘青说:“我姓于,经常在这附近打些野兔山鸡的去换些钱银糊口,也摔伤过手脚,跌打伤药都是常用的,自然知道什么药是好的。刚才刘兄的伤药,一闻就知道是极好的。”

    刘青收好包袱,走过去看章锦婳的背篓:“于兄弟也采药么?”他把于姓少年和章锦婳当作了兄弟俩。

    章锦婳紧闭着眼睛,蹦出一句:“是商芝。”

    她仍然不明白为什么会回到十一岁的时候,但是她可以确定自己绝对不是在做梦,也不是濒死体验,因为师父说过,在梦里,或是在濒死体验中,是没有痛苦的。现在额头上一抽一抽的痛,身上一阵一阵的发冷,都在提醒她,这是真的。

    她记得背筐里有一小部分是商芝,大部分药草的药性都是温和的,新鲜叶子可以当菜饭吃,晒干之后又可入药的。

    现在额头上敷了人家的药,总不能不领情,可是她不想再看到刘青,忍不住就出声了,她希望刘青在搞清误会之前就能离开。

    果然,刘青不疑有他,把他们当作了出来采药采食的山民,站了一会儿,满怀失落的离开了。

    章锦婳听着脚步声越来越远,听不到了,才慢慢睁开眼睛,却看到上方一张满怀兴味的脸,吓得“啊”了一声,于姓少年哈哈一笑,坐了回去:“看来这伤药挺好用的,你也没有撞伤脑子嘛。”

    章锦婳没出声,又闭上眼睛,她现在就想睡一觉,好困啊。

    于姓少年推一推她,问道:“喂,醒醒,不要睡,不能睡。你住在哪里?我送你回去吧。”

    章锦婳勉强睁开眼睛,顺从的伸出胳膊,她也想离开这里,快点回到师父身边去。

    于姓少年半搂半抱的把她从地上扶着站起来,吸了一口气,弯腰把她背到了背上,拎着背篓,问她:“小兄弟,你住在哪儿,叫什么名字?”

    章锦婳趴在于姓少年的背上,只觉得头重脚轻天旋地转,有气无力的说了声:“太平峰,师父叫我锦儿。”

    于姓少年奇道:“瑾儿?是瑾瑜在握的瑾吗?”

    章锦婳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闷哼了一声,睡了过去。

    “喂,不能睡。”于姓少年一手托着她,一手拎着背篓,腾不开手来拍她的脸,又不敢用力颠,只得加快脚步往太平峰方向走去,还有2个山头呢,不快点走,恐怕天黑都到不了。

    他们离开后不久,刘青又折了回来,看到龙涎池边已经人去火灭,四周张望了一下,又在地上找足迹,也没看到他们朝哪个方向离开的,失望的叹了一口气。

 第三章 关怀

    章锦婳再醒过来,已经是第二天晌午了。屋外传来师叔一阵接一阵爽朗的笑声,几乎要震破她的小木屋。

    章锦婳打开门,被阳光晃得几乎睁不开眼睛。

    师叔听到门响,转过头来:“锦儿,快过来,哈哈,快给你的救命恩人磕头道谢。”

    昨天的那个少年,换了一身青色直裰,头发用软巾包住扎在头顶,坐在木凳上和师叔在对弈。

    章锦婳走过去,作揖致谢:“多谢于兄救命之恩。”

    师叔哈哈大笑:“啊呀,周大郎,你们也不过昨天才认识,锦儿还晕过去了,怎么就好到直呼你的名字了?”

    章锦婳愣住了,看看师叔,又看看于兄,不知道这俩人在打什么哑谜。

    于兄站起来,略低着头看着章锦婳说:“我姓周,名叫子瑜。在陌生人面前,我都说自己姓于。你叫我瑜兄也没错。”

    章锦婳抬起眼睛看着他,微微一笑:“瑜兄,谢谢你!”

    玉清师叔摇头:“锦儿,一声谢谢可不够哇!”

    周子瑜看着自己背回来的这个小兄弟,换了一身粗布斜襟短装,又细又软的头发在头顶扎了个小小的发髻,插了一支短木簪,额头上的伤口,用青色的布条扎住,额头耳边脑后有不少碎发四散着,衬着巴掌大的小脸,心中一软,也是微微一笑:“不用客气,说起来我还要谢你才是。”

    章锦婳瞪大了眼睛,好奇的等着他说下去。

    周子瑜笑道:“小兄弟,我背你回来并不费什么力气。反而是因为送你回太平峰,才有机会遇见玉清师叔,如若不然,我又要与师叔错过了。”

    章锦婳扭头看着师叔,大眼睛眨巴眨巴的,好像在问,是这样吗。

    玉清师叔哈哈大笑:“周大郎,你就是嘴巴甜死人,连这么小的孩子也哄得高高兴兴的。”又对章锦婳说道:“锦儿,你看,你受伤还是好事了。”

    章锦婳指着额头上的伤口:“玉清师叔,我这里是不是已经好了?好像已经不怎么痛了。”

    玉清师叔指着周子瑜道:“你快叫周大郎给你吹一吹,他嘴巴这么甜,吹口气,说不定疤痕都不会留下,哈哈。”

    小女孩家,定是怕痛的,听说不会有疤痕,爱美的天性又被勾了起来。

    章锦婳咬住嘴唇,眼巴巴的看着周子瑜。

    周子瑜真的凑过来,对着章锦婳的头顶,作势要吹气。看到章锦婳缩头耸肩,半眯着眼睛等着,长长的眼睫毛闪呀闪的,就在伤口处轻轻的吹了口气。

    玉清师叔又是一阵大笑:“锦儿,好了吧?是不是一点也不疼了?”

    章锦婳轻触伤口,蚊子般哼哼:“嗯。”她低头看着周子瑜腰间的玉佩,轻声道:“玉清师叔,瑜兄,你们接着下棋吧,我去看看张婶有没有做好饭。”

    “好,你快去吧。”玉清师叔拉着周子瑜坐下:“来来来,咱们接着下,我可告诉你啊,你说的话再好听,我也不会让着你的。”

    周子瑜失笑:“晚辈的棋艺不及师叔一二,再学几年也是赶不上的,让不让,晚辈都是下不过的。”

    章锦婳慢慢的往厨房走,感觉太阳光亮得眩目,脚下还是轻飘飘的。

    张婶正端着菜碗往大托盘里放,看到章锦婳十分高兴:“锦儿醒啦,伤口还疼吗?”

    章锦婳笑一笑:“已经不疼了,张婶,我来帮你端出去。”

    张婶不让:“你身上还有伤,哪里有力气,我来就好了。”

    章锦婳跟着走出去,乖巧的摆碗筷。

    张婶把菜端上桌,舀了一碗汤放在章锦婳面前:“锦儿,你闻闻,多香啊。我去叫师叔和周公子来吃饭,你等着啊。”

    章锦婳坐下来,在汤碗上方深吸一口气,一股熟悉的的味道直冲颅门,她闭着眼睛,一下一下的吸着清香,仿佛又听见师父在问“锦儿,这是什么味道?有什么作用?”

    果然,玉清师叔远远的就大声问:“锦儿,闻到什么味道了?知道是什么吗?”

    章锦婳睁开眼睛,眼圈红红的:“是松茸,可以强心补血,益胃补气。”

    玉清师叔大声夸奖她:“不错,你师父果然教得好徒弟。”

    周子瑜坐到桌边,闻着香味赞叹不已:“太平峰上果然有宝物。”

    张婶笑着把汤锅里的食材捞到大海碗里,果然是松茸,短短胖胖的,堆了大半碗,又捞了一只野山鸡,炖得又酥又烂,肉都溶在了汤里。

    玉清师叔迫不及待的端起碗喝了一大口,香得直吧嗒嘴:“啧啧,好吃,香啊!张婶啊,你的手艺就是好。”

    张婶笑眯了眼:“都是你们找来的食材好,怎么煮都很好吃。”

    玉清师叔纠正道:“不对,再好的食材,也得分人做,我吃过松茸多少次了,就属你做得好。”

    周子瑜伸筷子夹了松茸放到章锦婳的碗里:“小兄弟,多吃点,山顶上早晚的雾气重,风又凉,你老是这么瘦,会顶不住的。”

    这关怀的话语,多像师父的语气啊,章锦婳的眼圈又红了,她恨不得马上见到师父,扑到师父的怀里痛痛快快的哭上一场。

    只可惜,师父要在三个月后,才回到山上来。她吸吸鼻子,努力把泪意压住。

    周子瑜怔住:“小兄弟,我没别的意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你现在不养成习惯多吃一点,等你过了十岁还这么瘦的话,以后再怎么吃也很难壮实了。”

    玉清师叔放下碗:“周大郎,你看锦儿几岁了?”

    周子瑜:“九岁?”

    玉清师叔:“再使点劲儿猜。”

    周子瑜:“小兄弟,你十一岁了?”

    玉清师叔哈哈大笑:“锦儿呀,你师父整天让你背那些药方,我就说太费脑子吧,小孩子家整天想事就是不长个儿。你师父这是把你当灵芝养呢。”

    周子瑜:“难道说是十二岁?”

    玉清师叔又是一阵猛笑:“我头一回见到锦儿的时候,她就说八岁了,这都四年了,你猜了好几回还没猜到点儿上,哈哈哈。”

    章锦婳偷偷翻了个白眼,她的伤感,都被这两个人给冲没了!

 第四章 温暖

    “来来来,吃野菜饼。”

    张婶笑眯眯的端上来一大盘野菜饼,巴掌大的面饼,野菜切成丝拌在里面,做成圆环的形状,用小火煎得两面微焦,金黄衬着翠绿,看得让人食欲大增。

    玉清师叔放下筷子,看了章锦婳一眼,故意问道:“张婶,怎么今天这么丰盛?莫非是周大郎也说了你什么好话?”

    周子瑜无辜躺枪,也不生气,只管喝汤。

    张婶在围裙上擦擦手,笑着说:“今天是锦儿的生辰呢。这野菜饼里,我特意加了几个山鸡蛋。”

    章锦婳惊讶地指着自己的鼻子:“我?生辰?”

    过生辰,好像是很遥远的记忆了,她一点印象也没有。

    没容她多想,张婶笑着补充道:“是呀,锦儿今天就满十二岁了呢。”

    十二岁,章锦婳记起来,大哥十二岁的时候,家里大宴宾客,来了好多亲朋好友,大哥一扫顽童之气,穿了崭新的衣袍,像模像样的坐在台子上,祖父亲自给他请了国子监的陈博士教授学问,又拜了当时最有名的神射手做习武的师父,看得她眼热不已,还跟娘亲要求自己十二岁的时候也要拜两个更加了不起的师父,娘亲当作笑话说给阿爹听,阿爹哈哈大笑满口应承。

    如今,这些欢笑已是过眼云烟,她要去哪里找母亲撒娇?又能去哪里找父亲要礼物?

    “嘿!锦儿!”玉清师叔在章锦婳眼前摇晃着手指:“锦儿?”

    章锦婳仿佛还没回过神,愣愣地看着玉清师叔:“啊?”

    玉清师叔轻轻的拍怕章锦婳的肩膀:“你的十二岁生辰,这么重要的日子,你师父没能赶回来,不要紧,师叔给你带了礼物来。”

    章锦婳不好意思的擦擦眼角,她又不是没有礼物才哭的!

    玉清师叔拿出一个小小的红色锦袋:“呐,这是你师父托我带给你的。”

    章锦婳接过来,打开,是个纯金的吉祥锁。

    张婶连忙道:“锦儿,快戴上。”伸手从章锦婳的手里拿过吉祥锁,就给她戴到了脖子上。

    锦儿的父亲不在了,锦儿的师父就是锦儿的再生之父,师父的礼物就是父亲送给儿女的护身符。

    章锦婳低头摩挲着吉祥锁上的花纹,这花纹她太熟悉了,伴随了她十几年,她在欢郎满周岁的时候,就戴在了欢郎的脖子上。

    玉清师叔又掏出一对青玉簪,一大一小一长一短,簪头上是流云纹,包了一圈金边:“师叔也没什么好送给你的,这是我特制的青玉簪,你看,”玉清师叔拿着簪子,拧开金边连接处:“看,这里面可以藏些药粉,也可以放金针。”

    章锦婳又惊又喜:“谢谢玉清师叔。”接着伸过头去,等玉清师叔给她簪发。

    玉清师叔看了看锦儿的小脑袋瓜还有小小的发髻,拿起小号的青玉簪,插在了发髻中。

    周子瑜站起来,解下腰间的玉佩递过来:“这次来得唐突,并没有准备礼物,这块玉佩,就当作我的贺礼吧,请小兄弟不要嫌弃。”

    章锦婳朝周子瑜微微倾过去:“谢谢瑜兄。”

    周子瑜把玉佩上的丝绦打了个结,给章锦婳戴到了脖子上,碧绿的玉佩和金光闪闪的吉祥锁,倒也相映成趣。

    张婶也拿出一对碧玉手镯:“锦儿,这对碧玉镯子,张婶收了好几年了,从今天起,你就不再是孩子了,这个你留着,将来成家。”

    看到这对碧玉手镯,章锦婳的眼泪再也忍不住,扑簌簌的流了满脸,这是娘亲的手镯。

    玉清师叔最看不得锦儿流泪,不知怎么劝才好,回头看着周子瑜:“周大郎,你嘴巴甜,你快哄哄锦儿。”

    周子瑜接过重任,夹了一块野菜饼到章锦婳面前的碟子里:“小兄弟,吃了这块饼,你就是少年了,从此眼泪就是金珠,轻易不再掉。”

    章锦婳情难自禁,捧着碧玉手镯轻声抽泣着。

    周子瑜挪到章锦婳身边坐下,抬起自己的袖子给章锦婳擦眼泪:“小兄弟,你看,你有师父,有师叔,有张婶,还有我,还是有很多人关心你的。”

    章锦婳泪眼模糊的点头,她也不想哭了,可是眼泪就是止不住怎么办。

    周子瑜又道:“小兄弟,要不,等下吃完饭,我再教你几招,怎么样?”

    玉清师叔大力点头:“对对对,锦儿,周大郎的师父,就是我那元炫师兄,那可是号称终南山第一真人呐!比我还要厉害好几分。周大郎是我师兄的爱徒,他若是教你,你必定能文武双全,将来只怕有机会赶上我的水平啦。”

    章锦婳噗嗤一声破涕为笑。

    玉清师叔松了一口气:“哎呀,锦儿,你这眼泪一流,我这心啊,”玉清师叔做挖心状:“唉,就痛的不得了。”

    周子瑜又给章锦婳擦擦脸,站起来坐回座位:“玉清师叔,晚辈甘拜下风。”

    张婶掀起围裙擦擦眼角:“赶紧趁热吃,锦儿吃了圆锁饼,就无忧无虑了。”

    章锦婳把玉镯和青玉簪都揣到怀里,用手抓起碟子里的野菜饼,咬了一口:“是苜蓿,好好吃。”

    玉清师叔高兴了:“锦儿,我看你呀,你那些劳什子药方也背的差不多了,让你师父带你去找师祖,在师祖身边呆上几年。要不然的话,你还不如好好跟周大郎学几招。你看看,周大郎不过大你四五岁,背着你走两座山头,都不带大喘气的。”

    章锦婳两眼放光:“可以去师祖身边学习吗?”

    玉清师叔摇头:“要问你师父才知道咯。要是你是我的徒弟,我就会让你跟周大郎学一学了,你看周大郎,武艺虽然比我差点,但是教你自保也足够了。周大郎又读过书,写字写得漂亮。最重要他会说话,你跟着他学几招哄人高兴的话,不要像你那木头师父,只会嗯、啊、好、不可,一年说的话加起来也没我一餐饭说的多。”

    周子瑜又无辜躺枪,还是笑一笑,玉清师叔说的就算不是事实,也差不离。

 第五章 约定

    章锦婳睡了午觉起来,眼睛就肿了。

    玉清师叔吓一跳:“发生什么事?”摸摸她的额头:“没有发热呀。”

    张婶小心翼翼的看着章锦婳:“锦儿又想娘亲了?”

    章锦婳低着头不做声,刚刚她抱着娘亲的那对镯子,哭着哭着就睡着了,睡着了又开始做噩梦,在梦里,阿爹和娘亲沾满了鲜血的脸,冲着她大喊“锦儿快跑”,她一下子又惊醒了。

    现在眼皮肿得好难受,在阳光下几乎睁不开眼睛。

    玉清师叔又给周子瑜派任务:“周大郎,中午吃了那么多好吃的,现在看你的了!”

    章锦婳以为又要来吹气,一伸手,就捂住了双眼。

    “小兄弟,我们去旁边避风一点的地方,”周子瑜忍住笑,来拉章锦婳的胳膊:“我教你练几式可以强身健体的功夫,以后就算你出去采药什么的,也能自保了。”

    章锦婳羞红了脸,咬着唇,乖乖的任他拉着,像个小狗狗一样跟着走了。

    周子瑜是个好老师,十分有耐心,还特别顾及她的感受。教她站桩,教她如何采气,怕她累了,又带她去摘野果子,在树林里跳上跳下的,一个下午过去,章锦婳已经玩得兴高采烈,满头大汗。

    再回到小木屋前的时候,章锦婳兴奋得小脸通红,笑容收都收不住。

    夜晚悄悄的来临,玉清师叔和周子瑜站在院子里,披散着头发,沐浴在满天繁星下。

    玉清师叔一改白天的嬉皮大叔形象,极其认真的跟周子瑜在讨论:“周大郎,如今天下群雄四起,你师父却还在避世,这世上哪有万全之处?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所谓的避世,不过就是掩耳盗铃罢了。”

    周子瑜道:“师叔,您的打算是什么?难道要追随李太守吗?”

    玉清师叔愤愤不已:“李太守胸怀沟壑,能屈能伸,能文能武。大丈夫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