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宦医妃之厂公真绝色-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委实令人生气!
  太后却忽然上前拦住了隆庆帝的去路,“皇帝,你不许走,哀家话还没说完,你不许走!哀家可以以大局为重,但哀家要亲去看你皇姐,你还要立时召了琅儿珑儿兄妹回来,送他们母亲最后一程,要给她大办丧事,让她走得风风光光,决不能有丝毫委屈了她。”
  顿了顿,忽然指着韩征,“哀家还要你立时下旨,杀了这个阉竖。你皇姐的死势必与他脱不了干系,哀家可以不彻查了,但一定不能让害死了她的凶手再好好活在这世上,你必须杀了他,否则哀家今日就死在你面前!”
  隆庆帝就更生气了,冷笑道:“分明一目了然的事,与厂臣什么相干,母后凭什么说厂臣是害了皇姐的凶手?他可是朝廷的肱股之臣,是朕的左膀右臂,连朕都礼遇有加,母后却如此肆意侮辱他,难道不知道‘士可杀不可辱’吗,那您方才又何必说您‘可以以大局为重’?朕念在您眼下伤心糊涂了的份儿上,方才的话听过就算,可若母后还想胁迫儿子就范,就休怪儿子不孝了!”
  说完连再吩咐段嬷嬷一句‘照顾好太后’都懒得再说,直接拂袖而去了。
  韩征与崔福祥见状,忙呵腰一礼,跟了出去。
  太后本就摇摇欲坠的身体这才彻底瘫软到地上,大哭起来:“怎么会这样,哀家的福宁,哀家的心肝儿啊……哀家一定会杀了那个狗阉竖,还有施氏那个小贱人,为你报仇,不至让你死不瞑目的!”
  韩征和施氏她是一定要杀的,别说此番福宁的死势必与韩征脱不了关系。
  就算不是他干的,只凭福宁生前他们屡屡与她作对,让她受了那么多的腌臜气,以致她如今最大的愿望之一,便是让他们这对狗男女不得好死这一点,她便一定要让她一偿夙愿,不至连死了都不能安心!
  段嬷嬷惟恐太后哭坏了身体,强忍着眼泪想要扶她起来,“太后娘娘,您千万要保重身体,要是身体先坏了,可就什么都做不了的,您可还有一双孙子孙女要庇护呢,他们才没了亲娘,皇上又……可就只剩您老人家一个能庇护他们的长辈了,您便不看自己,也要看公主和大公子啊。”
  太后让她这么一说,就想到了之前自己一个字也不能说,连手指头都不能动一下的生不如死,心知自己如今最要紧的,的确是保重身体,不然就真是什么都做不了了。
  可丧女之痛、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实在太巨大,理智是一回事,情感却又是另一回事,她根本控制不住自己不难过不愤怒,“哀家就这一个女儿,哪怕她素日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那也是哀家唯一的女儿,你叫哀家怎能不难过……哀家的福宁啊,哀家宁愿此番死的是自己,也不愿是你啊,老天爷你为什么要对哀家这么残忍……”


第二百五一章 先国后家
  韩征前脚随隆庆帝出了仁寿殿,后脚便使眼色给随行的小杜子,示意他进仁寿殿去把施清如给叫走了,省得待会儿太后从悲痛与震怒中缓过来后,第一个便拿清如出气。
  他是真没想到太后这么快便意识到了异样,自隆庆帝嘴里逼问出了福宁那个毒妇的死讯,他还以为,至少也能再瞒三五日的。
  如今既太后已知道了,清如与老头儿自然也不能再去仁寿殿,以免防不胜防了。
  唔,待会儿他与隆庆帝提提此事吧……
  施清如方才本来已到时间交班,离开仁寿殿的,但太后情绪那般激动,还连隆庆帝都给引了来,她是既要防着自己贸然离开,万一让御前的人瞧见了,反招了隆庆帝的眼;又实在想留下来看看事态会怎么发展,会不会将火引到韩征身上。
  于是一直待在耳房里,竖着耳朵想听太后寝殿那边的动静。
  可惜竖了半天耳朵,却是什么都没听到,她不由满心的沮丧与焦急。
  所幸很快小杜子就找了来,低声道:“干娘,干爹让我来引您立时离开仁寿殿。”
  施清如便猜到太后多半已是知情了,然此地绝非说话之地,便无声点了个头,随小杜子一路出了仁寿殿。
  待上了长街后,方开口低声问小杜子,“如今是个什么情形,太后已经什么都知道了吗?”
  小杜子见问,也压低声音道:“方才皇上让我们都退下了,只留了干爹和御前的老崔在殿内服侍,具体是个什么情形,儿子也不知道。不过恍惚听见太后又哭又骂的,皇上也是生了好大的气,然后便怒气冲冲的去了……想必已经知道了,毕竟之前干娘不就说了,到底母女连心么?”
  施清如皱眉道:“她那么大的反应,还吵着要亲自出宫去,别说皇上了,便是天王老子来了,只怕一样瞒不住,看来她的确已经都知道了,也不知她会做出什么事儿来?”
  小杜子道:“管他想做什么呢,皇上已是先入为主,不会站在她一边,那她便什么事儿都做不了!”
  可任何时候,也不能小看了一个母亲的爱子之心……施清如心下却仍颇有些不安,一路随着小杜子去了司礼监。
  韩征却还在御前。
  毕竟太后若真以死相逼的话,隆庆帝出于大局考虑,可以不召丹阳公主回来,却是可以招萧琅回来的,他不得不未雨绸缪。
  不过他先做的却是呵腰请罪,“皇上,臣实不知方才太后娘娘为何会那样说臣,臣自问向来忠于朝廷与皇上,对太后娘娘和长公主亦是一片忠心,从不敢有任何的不敬与违逆,却不想,在太后娘娘心里,臣竟……但不管怎么说,惹得太后娘娘那般生气,都是臣的不是,还请皇上降罪。”
  隆庆帝郁闷的摆手道:“不与爱卿相干,太后她分明就是伤心糊涂了,你没听见她连朕一块儿骂,甚至还以死相逼朕吗?分明就已是明明白白的事,等她伤心过了,冷静下来了,自然也就能接受了。哼,寻常人家出了这样的事,尚且遮掩且来不及,何况天家?不过寻常人家也纵不出这样的女儿来,当娘的第一个便要严加管教了,真是气得朕头痛!”
  韩征忙道:“皇上息怒,千万要以龙体为要才是,话说回来,出来这样的事,母女连心,也不怪太后娘娘难以接受,便是臣乍然听闻噩耗时,心里都好生难受,惟今也只能交由时间来冲淡太后娘娘心里的伤痛了。只是方才太后娘娘提的那几点要求,具体要怎么做,还请皇上示下。”
  隆庆帝长吐了一口气,那总是亲娘,他也不可能真做得太绝。
  沉吟片刻,道:“母后要亲去看皇姐可以,但必须要轻车简从,不惊动任何人。亦不能召了琅儿和丹阳兄妹两个回来,一旦皇姐的死因传扬开来,那就不止是在京城丢脸,在大周丢脸了,更是把脸丢到了南梁去,以后丹阳在南梁可该以什么脸面示人,只怕亦会影响两国和平。所以朕决定,还是按爱卿之前谏言的,先不公布皇姐的死讯,只说她病了,一直在府中养病,等过上几个月后,再宣告她不治身亡,便既不会担心走漏了风声,也可以让她有一场体面的身后事了,也省得母后嫌减薄,又伤心生气。”
  韩征听得暂时不召萧琅回来,心下稍松,迟疑道:“就怕太后娘娘不会同意,至少不召丹阳公主和萧大人回来这一点,不会同意……偏因如今不能声张,知道的人有限,也不能请了德高望重的宗亲们进宫劝慰太后娘娘,那要是太后娘娘凤体有个什么闪失,可就……”
  隆庆帝冷声道:“先国后家,太后不会不知道这个道理,朕也先是大周的皇帝,然后才是她的儿子、皇姐的弟弟!这事儿爱卿就别管了,朕自会劝得太后答应的!”
  韩征自是正中下怀,忙道:“那皇上可千万缓着点儿与太后娘娘说,到底太后娘娘那么大的年纪了,又大病初愈。只是还有一点,太后娘娘既那般憎恶臣,连带常司正与恭定县主,只怕她老人家也会一并恼上,前番太后娘娘忽然不肯再让恭定县主给自己问诊了,便是长公主谏言的……”
  “臣实在担心太后娘娘恼怒之下,凤体受损,所以就想着,要不暂时别让他二人去仁寿殿给太后娘娘问诊了,就让江院判等人去便是了,横竖太后娘娘瞧着也大好了,江院判等人亦都是医术大家,定能保太后娘娘凤体无恙了。”
  隆庆帝这会儿哪有心情理会这些细枝末节,道:“那就让江院判等人随时待命便是了。”
  横竖他瞧母后的样子,分明中气十足,精神极好,尤其骂他时,更是一点大病初愈的样子都没有,自然也不必像之前那般所有医术最好的太医都随时待命了。
  越性说句不孝的,母后如今若病倒了,就跟之前一样,反倒省心了……这个念头实在不该有,隆庆帝忙一甩头,将其甩出了自己的脑海。
  韩征便应了“是”,又陪着说了几句话儿,便叫了崔福祥进来好生服侍着隆庆帝,自己却行退下了。
  等他一路回到司礼监,就见施清如已经在巴巴的等着他了,一见他进屋,便立时起身上前,紧紧抱住了他。
  韩征心里霎时一片柔软,伸腿把门给勾上了,才回抱住了她,低笑道:“最近怎么都这般黏人?我近来几乎就没有时间陪你,还当你心里肯定恼我了呢,没想到你还是这么乖,不定得多少人羡慕我能娶到这么好的媳妇儿呢!”
  施清如静静听了一会儿他的心跳声,方低声道:“我是觉着这几日发生了太多事,觉得世事实在太过无常,心里颇多感慨罢了。”
  韩征轻轻揽着她到榻上坐了,握起她的手,送到唇边轻轻一啜,才道:“三个月内,最迟不超过一百日,应当一切便可以尘埃落定,你也可以彻底安心了,就再坚持最后一段时间,好不好?”
  施清如轻轻“嗯”了一声,“只要我们都能好好儿的,我能坚持的。对了,我听小杜子说,太后已经知道福宁长公主的死讯和死因了,是吗,那她岂不是很激动?”
  韩征嘴角一哂,“再激动也是于事无补,谁让那毒妇死得那般不光彩,让皇上至今都还没消气?是召萧琅兄妹回来也没答应,给那毒妇大办丧事也没答应,仍采纳我的谏言,对外只说那毒妇病了,要闭门静养,得过上四五个月后,再宣告她不治身亡,也就不会惹人怀疑了。所以你别担心,小麻烦肯定会免不了,却绝不会有任何真正的危机。”
  施清如点点头,“那就好了,我今晚也能睡个安稳觉了,这两晚我都没睡好,今晚再不好生睡一觉,可要撑不住了。倒是督主,瞧着也有黑眼圈了,今晚也得好生歇息一番才是。”
  韩征歉然道:“我今晚还是不能回府去陪你,不过已经与皇上说好,以后你和老头儿都不必去仁寿殿了,省得太后迁怒你们。”
  施清如忙道:“太后为何要迁怒我们,莫不是她,怀疑你了?”
  “嗯,她是怀疑了,当场就要皇上下旨杀了我,说那毒妇的死势必与我脱不了干系。”韩征道,“可惜无凭无据的,皇上怎么可能相信她?但正好给了我理由,让你和老头儿短时间内不用再去仁寿殿了。所以打明儿起,你和老头儿便轮流进宫,其他时候,就待在府里好生歇息,等过些日子天儿更热了,还可以去城外的庄子上小住一阵儿,如今歇足了,几个月后,才好有精神投入加倍的忙碌中去。”
  施清如皱眉道:“我和师父定然都不会有事儿的,倒是你,她既当着皇上的面儿与你撕破脸了,后面还不定会如何对付你,甚至鱼死网破,同归于尽都在所不惜,你可千万要加倍小心才是。”
  韩征抬手抚平了她的眉心,笑道:“她虽是太后,说来尊贵无匹,手下却没几个人能用的,娘家又指望不上,那就跟一只纸叠的老虎一样,不足为惧。我自有主意,一切也尽在掌握之中,你就别什么心都操了,我可听说心操多了长不高,是不是就是因为这样,你才自我第一次见你至今,就没怎么长过个儿,至今瞧着都跟个小女孩儿似的?”
  换来施清如的白眼,“我分明就长了两寸多好吗,如今跟寻常女子比起来,也不算矮了,何况我肯定还要长的。倒是你,既然说我至今瞧着都跟个小女孩儿似的,又是怎么下得去口的?还真是有够禽兽的!”
  韩征不待她话音落下,已忍不住挑眉笑起来,低沉道:“这不是饿了那么多年,有些饥不择食了,有的吃就凑合着吃呗,不然继续饿着不成……”
  让她一把抓过手,咬在了手背上,忙识趣的告饶,“咝,轻点儿,别给我留印子了,回头让底下人瞧见了,还不定背后怎么说呢……好好好,你想咬多重就咬多重,只仔细着些,别硌坏了牙,那我可要心疼的。”
  施清如这才松了口,满意的看着自己留下的一圈牙印,嗔道:“下次再敢嘴欠儿,再敢得了便宜还卖乖,我可不会口下留情了。”
  韩征看着自己手背上那一圈浅浅的印子,不但不觉得疼,反而觉着说不出的可爱,笑道:“是是是,以后再不敢嘴欠儿了,谁让家有河东狮呢?
  她便立时红了脸,啐起他来:“呸,真的个不要脸的臭流氓……”
  太阳渐渐升高,将柔和的光洒进了屋里时,一时间满室的温馨与情意。
  太后面色苍白的躺在榻上,眼睛已经干涸得流不出泪来,人也是说不出的疲累与无力,但心里的仇恨之火却烧得越发的旺盛了。
  她的福宁绝不会无缘无故就死去,还是那样不光彩的死法儿,是,她私下里是狂放了些,可那也是因为她心里苦,并不是因为她生性就如此,太后自己的孩子,自己还能不知道吗?
  她也绝不会那么蠢,吃那些不干不净的东西,还把跟前儿服侍的人都远远喝退了,一个都不留,——分明就是那该杀千刀的幕后主使特意设计的,为的就是让皇帝为了面子体统,直接把事情大被一床给罩着,混过去就算完,让她的福宁死了也白死。
  偏偏皇帝还真的信了,就为了所谓面子体统,就任自己唯一的姐姐那样枉死,他难道忘了当年他姐姐为了他能登上大位,是如何的殚精竭虑,诸多牺牲,忘了这世上他就只有这么一个最亲的亲姐姐了!
  皇帝能忘掉这些,能越来越冷血薄情,早不在乎自己最亲的人,她却绝不会让自己唯一的女儿枉死,绝不会放过韩征那个狗阉竖,哼,以为她没有证据,就不能确定是他干的了吗?
  除了他,还有谁有那个本事,又还有谁那般胆大妄为,那般恨福宁的?
  别以为皇帝会一直纵着他,她一定会让皇帝下旨杀了他,将他碎尸万段的,不管要付出什么代价!
  只可恨自己日日都待在深宫里,娘家又落败成那样儿,竟连一个可用之人都没有……太后想到这里,眼睛又是一阵的酸涩,胸口也是一阵钝痛,她忙伸手捂住,大口喘起气来。
  一旁段嬷嬷见状,忙红着眼睛低道:“太后娘娘可是心口又痛了,奴婢再给您揉揉吧?您也真的不能再这样伤心下去了,不然身体就真要伤心坏了……那长公主岂不是走也走得不能安心了吗?”
  太后接连喘了几口气,才哑声道:“扶哀家起来。你说得对,哀家现在的确不能垮,福宁的身后事还等着哀家给她做主,她的冤屈也还等着哀家给她声张,给她报仇呢,哀家怎能现在就倒下!你即刻让人去备辇,哀家要出宫看她去,她、她走得那样的狼狈,也不知道如今妆扮过了没?”
  “当年哀家进宫都三年了,才有了她,虽然心里也曾遗憾过,她为什么不是个皇子,却也同样疼爱她,经常亲自给她穿衣打扮。可惜等到她后来渐渐大了,哀家也越发忙了,便再没亲自给她妆扮过了,如今她这辈子的最后一次,哀家说什么也要亲自再给她妆扮一回,让她走得体体面面的才是……”
  段嬷嬷见太后瞬间苍老衰败了十岁一般,本就因病枯瘦了一圈儿的身体,也越发单薄得连身上薄薄的中衣都撑不起,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哽声道:“太后娘娘,您身体只怕撑不住,要不,还是奴婢代您走一趟吧,不然万一……”
  “哀家撑得住!”太后却沉声打断了她,“若连去送哀家的女儿最后一程都撑不住,给她亲自妆扮一回都撑不住,那后边儿哀家还谈何为她伸冤报仇!你只管让人去备辇便是,哀家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一定撑得住!”
  段嬷嬷无奈,只得让人备辇去了,又亲自选了一件深色的通袖衫来,服侍太后更衣。
  太后却忽然想到了施清如,“那个小贱人去哪里了,她之前不是还在仁寿殿吗?即刻传她来,哀家要当面杖毙她,哀家倒要看看,韩征看到那小贱人的尸体后,会是什么反应,又能把哀家怎么样!”
  韩征害死了她最亲的人,她便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也打死小贱人,让他也尝尝失去至亲至爱的滋味儿。
  可惜韩征跟前儿随时都随从众多,她这个法子不能也用到他身上,不然得多解气,多痛快!
  段嬷嬷早知道施清如已经离开了,只得小声道:“太后且不必着急,您要那小贱人的命,不过是时间早晚的区别而已,且说到底,那小贱人就算死了,除了能让韩征伤心一阵儿以外,也对他造不成任何实质的影响。倒不如擒贼先擒王,等把韩征给踩在了脚下,自然那小贱人亦只有死路一条了。”
  “况也得防着韩征回头狗急跳墙,对公主和大公子不利,那我们可就真是鞭长莫及,悔之晚矣了,何必非要拿细瓷去碰烂瓦罐呢?还请太后娘娘千万三思。”
  太后喉间就又涌上了一股血腥味儿,她忙拼命给压住了,咬牙道:“你不要与哀家说这么多废话,哀家早就听得耳朵起茧子了!说到底,都是皇帝一手造成的,他要是不那么宠信那个阉竖,不给那个阉竖那么大的权柄,福宁又怎么会死,哀家又怎么会受这么多的气和委屈!”
  “当初为了他,哀家和福宁忍辱负重那么多年,甚至连哀家娘家那么多口子的命,都为他遭了报应,白白赔上了,还以为以后再不用受气了。却不想,哀家都当了太后这么多年,都这么大的年纪了,还要受气,还是受一个阉竖的气,哀家这个太后当来到底还有什么用!”
  越说越悲从中来,忍不住又哭了一场,才在段嬷嬷的劝解下,稍稍好了些,让她扶着出了寝殿,去到了外面上辇。
  整个身心都全凭着一口事有轻重缓急,先好生送走了女儿,再替她伸冤报仇,总之一步一步来的气硬撑着。
  如此一路强撑着到得长公主府,却见里里外外都冷冷清清的,太后已有些撑不住。
  待再见到已经装殓了,只等最后封棺的福宁长公主的尸体,见她因是溺毙的,整个人都肿胀了一倍不止,几乎已连本来的面目都看不出,自然身上穿的翟衣,戴的凤冠也都很不合身,瞧着简直不伦不类。
  随后又瞧得她的棺木也不是上好的金丝楠木,而只是寻常板材,灵堂里更是除了几个脸上不见丝毫悲色的仆妇以外,竟连个给她守灵的亲人和孝子孝女都没有!
  太后终于彻底撑不住了,“哇”的一声又吐了一口血后,便歪在段嬷嬷身上,人事不省了。
  唬得段嬷嬷只得忙忙带了太后回宫去,不敢等到她醒来,再看一眼福宁长公主的尸体,那副惨相连她看了都觉得说不出的心痛与难过,何况太后娘娘当亲娘的?
  自然更承受不住,还是别再徒自伤心了。
  如此这般一来一回的折腾,等太后醒来时,天已快黑了,她人也已在仁寿殿了。
  她倒也没骂段嬷嬷,只是让她即刻着人去请隆庆帝来,“就说哀家立等着见他,他要是不即刻过来,就等着给哀家收尸吧!还有,不许那个阉竖一起过来,否则也一样等着给哀家收尸!”
  隆庆帝得知太后立等着见他,至少今日内实在不想再到仁寿殿,不想再面对太后的歇斯底里的,却又怕不去真只能给亲娘收尸了,只得带着崔福祥,忙忙坐肩辇赶到了仁寿殿。
  太后一见他就哭了起来,“皇帝,你姐姐她死得好惨啊,浑身泡得那么肿胀,脸都认不出来了,哀家连多看一眼都不忍心,你肯定也会只看一眼便不忍心的……哀家好好儿的女儿,怎么就成那样儿了啊,哀家真是恨不能替她去死,只求她能活过来……啊啊啊啊,老天爷,你还不如要了哀家的命去,这世上还有比白发人送黑发人更痛的事吗……”
  隆庆帝见太后抓着自己龙袍的手瘦骨嶙峋,头发之前虽也白了,毕竟已是年近古稀之人,又病了这么久,再是养尊处优保养得宜,肯定也已是老态毕露。
  却远没有此时此刻瞧起来白得那般的触目惊心,不由就想到了以往母子三人近乎是相依为命的日子。
  隆庆帝的鼻子也跟着酸了起来,眼睛也红了,哽声道:“母后别哭了,儿子就是听说了皇姐的样子不大好看,才不忍心去看的,早知道,也该无论如何都拦着母后,让母后也别去的……但不管如何,皇姐人都已不在了,咱们活着的人却还得活下去,母后千万不能再伤心了,不然皇姐已经去了,朕的至亲便只剩母后一个,若母后再也,可叫朕如何是好啊?”
  太后却哭道:“哀家没法儿不哭,没法儿不难过,那是哀家身上掉下来的肉啊,尤其还亲眼见她死得那般的惨……哀家心里真的是太痛了,比被剜了心还要痛十倍百倍啊……哀家以后可就只剩皇帝你一个孩子,只有儿子,没有女儿了啊……”
  越哭越伤心,终于忍不住哭倒在了隆庆帝怀里。
  弄得隆庆帝也哭了起来,实在自己的老母亲这副样子,任是哪个铁石心肠的人见了,都没法儿不感触。
  还是段嬷嬷和崔福祥忍泪在一旁解劝了母子二人良久,母子二人才渐渐止住了。
  太后这才哑声与隆庆帝道:“皇帝,哀家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哭过方才这一场,后边儿也尽量不会再哭了。但哀家有三个要求,希望你能答应哀家,只要你肯答应,哀家给你跪下都可以……”
  “母后也太折杀儿子了,您有什么要求,只管吩咐便是,儿子但凡能办到,绝不推诿。”隆庆帝忙打断了太后。
  太后沉声道:“你是皇帝,你都办不到的事了,这天下还有谁能办得到的?何况哀家也没想过要为难你,提的自然都是你力所能及的。第一,哀家希望你能尽快下旨召琅儿珑儿回来,你姐姐灵前冷清得哀家这会儿想着都心痛,若他们兄妹不能回来送她最后一程,哀家死不瞑目!”


第二百五二章 以死相逼
  太后不给隆庆帝说话的机会,紧接着又说了自己的第二个要求,“第二,哀家要给你姐姐大办丧事,让她就葬在先帝的陵寝里,就葬在哀家陵寝的旁边,将来哀家百年后,才能与她永远在一起……至于她是因何忽然没了的,就说她思念一双儿女,又每日尽心竭力的亲自服侍哀家,早就忧思劳累过度了,这才会一倒下就再也没能醒过来,自然也就不会惹人猜疑议论了。只要你和哀家态度坚决,谁敢胡说八道?”
  “哀家之前与你说这些时,因为乍闻噩耗,很是激动,语气也有些不好,可能会让你心里不舒坦,或是觉得哀家是在跟你赌气。可现在哀家已经冷静下来,也接受事实了,所以现在是很认真在与你说正事儿,还望皇帝你能答应了哀家,别叫哀家失望,不然,就真是要了哀家的命了……”
  说到最后,又忍不住要哭了,忙死死忍住了,满眼期待的一直看着隆庆帝。
  隆庆帝方才其实已约莫猜到太后要与自己说什么了,所以话里提前留了余地,‘能办到’的他‘绝不推诿’,那太后若提的要求是他办不到的,他自然也只能让她失望了。
  等太后说出了他的要求后,果然与他预想的差不多,可在太后通红泪眼的注视下,回绝的话他却一时说不出口了。
  只得顾左右而言他道:“母后,您此番好容易大病初愈,实在不宜再伤心劳累,何况您是尊长,也没有您亲自操心小辈后事的理儿。您就凡事都交给儿子,让儿子去办,您只管在仁寿殿安心将养也就是了,您说好不好?”
  太后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胸脯就剧烈起伏起来,片刻才强忍下了,继续道:“谁规定的尊长就不能操心小辈的后事了?那也不是旁的小辈,那是哀家唯一的女儿,你唯一的姐姐!何况哀家指望得上皇帝你,能凡事都交给你吗?你是没看到你姐姐灵前那副凄凉惨淡的情形,连最贫苦的老百姓家里没了人,也不会冷清寒酸到那个地步,你要是亲眼看见了,你心里也会不是滋味儿,哀家不亲自过问能行吗?”
  “可怜你姐姐尊贵一辈子,到哪里都是众星捧月,几时受过那样的委屈?却不想临到最后,竟落得这样一个下场不算,身后事还寒酸成那样儿……这人死都死了,便皇帝你素日对她有再多不满,也该尽消了,让她走得能体面些怎么样,于你来说,不过抬抬手的事儿罢了!”
  段嬷嬷见太后又激动起来,忙递了茶给她,“太后娘娘且先喝口茶,润润嗓子吧。”
  一面趁隆庆帝不注意,给她使眼色,让她别着急,慢慢儿与隆庆帝说,事缓则圆。
  隆庆帝却不待太后放下茶杯,已缓声开了口:“母后,不是儿子不愿答应您的要求,实在儿子有自己的顾虑……您先听儿子把话说完好吗?如今琅儿珑儿兄妹两个算着时间,就算还没入南梁国境,等消息送到时,只怕他们也已入南梁了,这要如何召他们尤其是珑儿回来,南梁上下会怎么想,两国还能相安无事下去吗?大周如今是真的经不起战事,百姓们也经不起。”
  “所以朕的意思,先别声张皇姐的死讯,对外只说她病了,需要静养,等过上三五个月半年左右,再公布噩耗,同时给她大办丧事,便既不至惹人非议,又能让她走得风风光光,还能至少召琅儿回来送她最后一程了,如此于大局也不会有任何的影响了,可谓是一举数得,未知母后意下如何?”
  太后不待他把话说完,已是气得说不出话来了。
  等上三五个月半把年的,黄花菜都凉了,指不定她也已经不在了,还怎么为自己的女儿申冤报仇,皇帝竟还问她‘意下如何’!
  太后深吸了一口气,才勉强道:“所以皇帝的意思,是打算让琅儿珑儿兄妹两个连他们母亲的最后一面都见不着吗?他们兄妹自小乖巧懂事,此番珑儿更是为了大周,远嫁去了异国他乡,余生真正生死都只能由命了,皇帝却连见他们母亲最后一面的机会都不给他们,到底于心何忍,又对得起他们对你这个舅舅的一片孝心和忠心吗?”
  隆庆帝沉声道:“母后,儿子的确不忍心,可儿子先是大周的皇帝,然后才是他们兄妹的舅舅,不能不为大局考虑,不能不以社稷百姓为重!母后也是大周的皇太后,更母仪天下这么多年,难道不知道孰轻孰重,不知道即便朕是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