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表哥成天自打脸-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妧站在萧叡原本的位置上,起先身姿笔挺的,那双灵慧的眼中略微含着几分思索,很快便俯身提笔,落墨如行云流水——
寄语青山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她特意填了一首质朴无华的诗,正好与画中的自然灵秀之景相契合。写完还没有搁笔,就满含期待地转头看向萧叡,等待对方的评价。
萧叡的回答依然很简洁,不过没有挑什么毛病,看了一下后便点点头:“挺好。”
得到肯定的阿妧心中更加雀跃,将笔放回到案上,重又看着萧叡,眨巴着眼睛道:“那等冬至那天我可以就画这幅图吗?”当然不全是为了投机取巧,阿妧是觉得这幅画对自己来说更有意义一些。
“可以,不过我不保证陛下会喜欢。”阿妧听见他道。
“为什么会不喜欢?”阿妧不解,“明明画得这么好。”她说完又认真地强调一遍,“表哥画得尤其好。”
萧叡没搭理她,转头看一眼窗外黑沉沉的天,屋子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掌上了灯。火盆里的炭火燃烧许久,最上层已经积了一层白灰,被侍女拿着火钳轻轻拨到一边,于是盆中的火苗重又明亮地跳动起来。
过了这么久。
“不早了,回去吧,你姑姑应当在等你。”萧叡语气轻淡地道。
经他提醒,阿妧也飞快地朝外面望了一下,有些吃惊地道:“都这么晚了?”
她想到萧叡一回来就在招呼她,再耽搁下去连晚膳都要误了,赶忙收拾好,仍像来时一样抱着画卷,随后走到书案的对面,很正式地向他道谢。
“今天多谢表哥。时辰不早,我就先告辞了,表哥早些歇息。”
他没有说话,屋子里就只有少女青稚又动听的声音,带着娇软的意味。
阿妧说完,见萧叡点了点头,便向他微一福身,很快便转身出了书房。
等到那纤秀的身影在房门处消失,萧叡的视线落在了书案一侧的云粉上。那朵片刻前还簪在女孩鬓边的花朵,似乎因为主人走得太过匆忙,无意中被人遗忘在了那里。
萧叡拿起来,低着头在手中把玩了片刻,随后放在鼻端轻嗅了一下,除了牡丹本身的香味儿,似乎还有一丝少女发间的清香。
他将那朵云粉掷在了书案上,扫一眼先前阿妧碰过的东西,吩咐侍女。
“都扔了。”
第7章 冬至
冬至这一天的早上,洛阳宫的明思园里已经热闹了起来。大堂里数十位京中贵妇以及妙龄女郎都端正地跽坐在两侧摆放着的几案后面。
时辰尚早,她们一边低声交谈着,一边耐心等候。
毕竟是很难得的大宴,一年到头也没有几次,故而每个人的脸上都带了些笑意。与身边的人致意问候的时候,也在心里斟酌着片刻之后要如何与宴会的女主人姜皇后拉近关系。
在此之前,这些贵妇人和女郎们自然也都听说了姜皇后的侄女进宫一事。传闻姜女有殊色,貌美倾城,又举止落落,姿仪无双,比起当年有洛神之誉的元皇后还要胜上几分,故而心里也都怀有几分好奇,猜测今日姜皇后会不会带她出席。
过不多久,最靠近门边的席位上忽然就安静了下来,里面的客人们仿佛也都感知到了,下意识地停止了交谈,抬起头来向着门口望去。于是片刻前还响着轻微语声的大堂,一下子就变得落针可闻。
在引导女官的后面,阿妧陪同着姜后一齐踏入大堂。当她出现的时候,几乎在一瞬间就吸引住了所有人的视线。她能感觉到许许多多的目光向她射来,或是好奇,或是探究,更多的还是不加掩饰的惊艳。
阿妧第一次出席这样的场合,被这样多的目光注视着,难免会感到紧张。她双手交握着,平放在身前,学习着姜后的姿态,以一种很端庄的样子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有人认出她身上的衣裙是用上贡的云霞锦制成。这种锦缎极为难得,一年也不过只得三五匹,看样子姜后竟把所有上贡的云霞锦都用给了这位小侄女。有几个女郎看着,眼中是止不住的欣羡。
不过这位姜姑娘倒也真衬得起这身华贵的衣裙,她长得很白,衣裙是浅浅的水红色,无论是那冷月一样的小脸,还是从广袖中伸出来、交握在身前的柔荑,被衣裙衬着,愈发显出透润瓷白的颜色。
姜后为人亲和,并没有什么架子,携着阿妧在上首入座之后,微笑着接受了堂下来客们的行礼。她让众人落座,随后对阿妧道:“你带着女郎们去那边的望楼吧,就在那边画岁朝,儿郎们在园子里打马球,你们在那里也瞧得见。”
座中的女孩们闻言都兴奋起来,她们早先已经知道了今日要比试画岁朝,有几个是洛阳城里素有才名的,互相之间也不很服气,故而一早就存了暗暗较劲的心思。
阿妧在几位女官的陪同下,带着二十几位女孩子一起来到明思园的望楼上。
这些女孩子大都长在洛阳,彼此之间相熟,有要好的便约好了一起作画,于是很快便分出了十来个队伍。
望楼上阔大的厅堂里并排摆放着十几张长条的画案,女郎们站立在案前,或提笔,或沉思,身后的侍女则安静地立着。
阿妧右手边是清河崔氏的一个女郎,生得明丽端艳。她起先执着画笔,没有画多久,眼角余光瞥到一旁的阿妧,见她侧颜柔和静美,从修长的脖颈往下,到纤柔的肩膀和手臂,曲线十分的优美漂亮,不禁看住了。放下画笔,走到阿妧的身边看她作画,见青山茅屋已经初具雏形。
过了一会儿,她问道:“姜妹妹怎么也是一个人?”
阿妧画得认真,没注意到近侧站了一个人,等到声音响起,才意识到是在叫她。
“我吗?”阿妧转头去看她,微笑着道,“我初来洛阳,各位姐姐妹妹都还不太认得,是以不敢冒昧相扰。”
对方没有再说话,而是点点头,请她继续。
阿妧于是接着作画,只是有人在旁边看着,不免让她感到有些微的不自在。她一面低着头运笔,一面关切地道:“崔姐姐不画么,我看时间快要到了。”约定的时间是一炷香。
崔青蘅笑了笑:“我不急。”
阿妧听她这话,不免又偏过头来看她一眼,见她目光仍落在自己的画上,似乎是在很认真地品鉴。
等到阿妧最后落笔,不知道是谁惊呼一声:“哎呀!他们来了!”
厅堂里的少女闻言,齐齐抬头,有急性子的提着裙摆就往望楼的栏杆边跑去,果然看见锦衣轻裘的儿郎们已经结束了马球比赛,骑着马出了园子,正成群结队地向着望楼这边过来。
品评的人快要到了,阿妧不禁看向一旁的崔青蘅,却见她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俯身提笔,动作不疾不徐,然而落墨极快,寥寥数笔便画出了一幅寒山孤松图,接着又在画纸的上方空白处题诗,也是眨眼之间便已完成。定睛一看,竟是狂草。
阿妧心里有点惊讶,不由赞道:“崔姐姐果然好文才。”
崔青蘅又是一笑:“我像你这样大的时候,才华远不如你,只胜在勤奋,多练了几年而已。”
她们这边说话,那先前跑出去的女郎回过头来,笑着问屋子里的人:“你们说,他们那边是谁赢了?”
“那还用问,必定是成安殿下。”
成安王萧权,魏帝第二子,生母早亡。其为人勇武,有气力,这几年在洛阳大大小小的赛事中向来都是出风头的那一个,故而方才那女郎这么一问,立刻就有人这样回答。
“那姑娘这一回可就猜错了,”女孩们还在叽叽喳喳地讨论,一个下等武官打扮的男子上得楼来,他负责马球赛的裁判一事。没有入内,而是就站在楼梯边向女郎们道,“成安殿下与平原殿下各自带领着一队,这回胜的却是平原殿下,而且是大胜!”
“平原王?那不是……”先前还热烈讨论着的女孩子们一下子压低了声音,交头接耳。
阿妧听到萧叡赢了,原本平静的眼睛一下子放出光彩来,她跟着那些少女们一起来到栏杆边,果然看见萧叡骑着一匹黑马,正行在人群的最前面。
……
忽然,黑马的斜后方不知怎么的又挤过来一匹骏马,马上的人身着锦衣,目光冷厉地唤了一声:“兄长!”
两匹马相撞了一下,黑马不悦地轻咴,萧叡安抚性地拽一下缰绳,冷峻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看向萧权。
“今日比了一场,弟才知道兄长风采依旧,倒是让我想起以前师傅教导你我兄弟几人时的情形了。”萧权将身上的裘衣解开,扔到地上,“方才不够尽兴,弟想与兄长单独切磋切磋,不知可否?”
他说到最后一字,反手从背后抽出长枪,显是有备而来。臂上运力,直直地向萧叡刺过去。
变故一生,不独是跟着他们的儿郎们一脸讶然,就连望楼上的女孩们也都惊住了,竟是说不出话来,只屏住了呼吸,睁大眼睛看着下方兄弟二人的比斗。
那枪来势迅猛,萧叡没有兵刃,眼看着雪亮的枪尖向自己的心口刺来,他忙向后折身,长枪携着冷风从他面上擦过。
“元度,接着!”人群里忽有一人高呼,扬手将一把快刀扔给萧叡。
萧权一击不中,立刻调转方向挺枪再刺,只听“铿”的一声,枪尖刺到刀鞘上。萧叡纹丝不动,他却因为反力被震得虎口发麻。
两人缠斗了一时,萧叡却始终没有拔刀出鞘,只是用鞘身隔开对方的长枪。
“兄长是打算一直躲着么?”萧权冷笑一声,枪又向他刺去。
这次萧叡却不再用刀鞘去隔,而是抬手握住枪身。起初萧权还在使力,然而萧叡在沙场上历练了几年的,手上有多大的力气,又岂是他能撼动得了的。略一运力,长枪便从萧权手中脱出。
萧叡横枪一拍,萧权竟从马上坠落,跌到了地上。
经营数年,洛阳城里的少年郎们多是与萧权交好的,此刻见他狼狈落马,面上也都有了讪讪之色,看向萧叡的目光也带着些许的微妙。
然而下一刻,那位面容冷峻的平原殿下也从黑马上下来,他生得劲瘦挺拔,行走的时候有风吹过他的衣角。几步走到萧权的面前,伸出手来拉他。
众人见他得胜却不骄矜,且方才名为切磋,实则是二皇子成安王刻意在冒犯他,平原王却不计较,而且始终是相让的姿态,现下又亲自去扶成安王,实在是谦和有礼,君子之风。
这一段小插曲并没有太影响众人的心情,眼看已经快要到望楼,儿郎们都下马来,往前走去。
少女们见事情平和收场,以为只是一场寻常的比斗,于是惊讶之后,又恢复了叽叽喳喳的热闹样子,互相拉着手,争着跑下楼梯。
阿妧走在后面,望楼的风很大,刚走到楼梯边就有一阵狂风吹过来,将她的裙摆都吹得鼓舞起来。她合拢双手凑到嘴边,呵了一口暖气,同时垂下了眼睫,正向着楼下望过去。
或许是巧合,萧叡正好也抬了头,两个人四目相对。
第8章 投桃
平原王萧叡英姿俊挺,多年的行军生活使他养成了站立如松的习惯。当他劲瘦挺拔的身影出现在望楼下面的时候,洛阳城的贵女们都不由得心中一动。
然而她们很快便想起了这位殿下当年正是因为触怒了天子才被贬为庶人的,虽然如今恢复了王爵,又被召回到京中,但四年的时光毕竟是过去了,与成安殿下、汝南殿下相比,这位刚刚回到洛阳的平原殿下实在根基不深,前程未明。
都是大魏第一等的人家熏陶出来的贵女,政治嗅觉自然是敏锐的,因而在没有弄清楚天子的心意之前,谁也不敢冒昧地上前与平原王攀交情。
阿妧从楼梯上下来,看见少男少女们互相厮见过,正在说笑,而且隐隐是以两个皇子为中心站开的,其中一个就是方才跟萧叡比试过一场的成安王萧权,而另一个应当就是他的同母兄弟汝南王萧叙。
萧叡站的位置不很偏,但他话少,周身的气质既沉且严,虽然年纪轻轻,威势已然凝于骨中。几个年轻的公子站在他身侧,也都不敢开口。
有一种热闹之中的孤寂。
因为人太多,阿妧下来的时候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了。她一只手扶在楼梯的栏杆边上,小心地避免撞到别人,这样走了几步,才来到萧叡的身旁。
“方才我跟着女郎们过来的时候,远远地就看见表哥了。”她当时在楼上,不远处的园子里战况正激烈,因而也看了一时,这会儿不由好奇问道,“这样冷的天,也能打马球吗?”
萧叡没有说话,倒是他身后的一个年轻男子闻言笑了。他就是方才萧权突然发难的时候把刀递给萧叡的人,此刻听见少女娇软又带点稚气的声音,不由笑道:“我大魏武风盛行,男子无不崇尚骁勇矫健,这样的天气算得了什么?若是再冷一点,没准可以看见我们在冰上打马球。”
“真的?”阿妧长在荆襄,从来没听说过还能在冰上打马球。
萧叡垂目看她一眼,见她一脸的向往之色,开口道:“击鞠除了娱乐,还有讲武之意,划分战队,彼此追跑拦截,以检验双方的骑术水平与配合能力。”
“这么复杂吗?”阿妧本来只是觉得好玩,没想到里头还有这么多门道,随即想到先前萧叡在场上的英姿矫健的模样,不禁眉眼弯弯地看着他,“那表哥胜了这么多场,是不是说明你的骑术特别高超?”
先前那人仿佛觉得她有趣,又呵呵地笑起来。
阿妧有些恼,她本来是看萧叡一直沉默着,想跟他说说话罢了,就算找的话题有些尴尬,这人一直笑她算怎么回事?
小姑娘一时间被弄得有些说不出话来,原先莹白的小脸上泛起了一层浅浅的粉色,长长的眼睫先是低垂下去,扑扇了一下,而后又缓慢地抬起来,视线向着萧叡的面上投去,带着点求助的意味。
萧叡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而后抬手指了下身后那人:“河东陆家的二公子,陆劭。”
阿妧对他是没有什么兴趣的,出于礼貌,还是微微转头看向他,面带微笑地问候致意。
旁边公子女郎们的声音一下子大了起来,几乎将阿妧的声音盖了过去。她于是没再说话,顺着那谈笑声望过去。
听见一个浅紫衣衫的女孩子道:“你既然看不上,那就归我了。”她手里拿着一个小巧的香瓜,上下抛掷着。那香瓜是黄铜浇筑而成,金灿灿的,样式精致漂亮,本是一个县侯家的公子方才赢了马球得的赏。
那公子似乎与她相熟,也不以为忤,只笑着道:“哪里会看不上,不过你要是喜欢,就只管拿去。只是有一条,一会儿姑娘画的岁朝若是赢了彩,也要把得的赏回送给在下才行。”
那女子闻言佯怒:“小气!真当本姑娘贪你这点子东西不成?”语气里却是掩饰不住的欢欣。
周围人看着都齐齐笑起来,阿妧也能看出那两人明显是郎有情妾有意,故意在耍花腔,也被逗笑了,微微抿着唇,嘴角上翘。
这时候有人大声地道:“殿下,咱们上去吧!姐姐们估计都等急了。”
论地位这里是萧叡为尊,众人都看向他,见他点了点头,于是欢呼一声,呼朋结伴地上了望楼。
阿妧站在萧叡旁边,见他不动,于是跟他一起等了片刻,看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才与他一道走上楼梯。
望楼一共五层,因顶层风大,故而女孩子们只在三楼画岁朝。快要到的时候,萧叡忽然停住了脚步。
阿妧也站住,有些不解地看向他,却见他自袖中摸出了一串藏红色的沉香手串,递给她。
“给……给我的?”阿妧有点惊讶。
“我不信佛,留着也无用。”
阿妧明白过来,这是他在马球赛上赢得的。低头看了一眼,沉香的颜色极深,质地细腻温润,显是上品。风吹过来的时候,有一种淡淡的、沁人心脾的香味儿送入鼻端。
虽然他说是自己用不上才送给她的,但是在阿妧看来,萧叡此举应当是示好的意思,她心里自然高兴,因而推辞了一下就收下了。同时压低了声音向他道:“一会儿要是我画的岁朝得了赏,表哥也收下好不好?”
她主动这么说,倒也没有联想到方才楼下的那一幕,只是单纯的投桃报李。
萧叡却没有点头,只淡淡道:“再说吧。”
身后传来脚步声,阿妧回头,看见魏帝在几位宗亲大臣的陪同下也步上楼梯,下面站立着侍卫仪仗。
“你们在玩什么?朕在下面都听到笑声了。”魏帝的脚步很快,一边步向室内,一边说道。经过阿妧身旁的时候抬手免了她的行礼,叫她与萧叡一道进来。
“是陛下。”“参见陛下。”“王爷。”
屋子里响起此起彼伏的行礼声音。
一个女官上前道:“回陛下,遵皇后娘娘的意思,姑娘们画好了岁朝图,正在请郎君们品鉴。”
萧谡道:“可有了结果?”边说边移步到一张画案前。
“回陛下,还没有。”
“正好,朕跟几位爱卿转到这里,也一道看看。”
闻言,萧谡身后的宗亲大臣也跟上他脚步,一起上前。
第一幅图就是崔青蘅的寒山孤松图,魏帝看了片刻,点点头,抬头见崔氏女立在案旁,没有说什么,径自转到了下一张画案前。
接下来的几幅图均是草草扫过一眼,不予置评。那几张画的主人见到魏帝这个样子,心中不免失望,又有些惭愧,怏怏地垂下头去,而快要轮到的则在心里暗暗焦急。
阿妧也感到有点紧张,心扑通扑通地跳着,一双眼一直追随着魏帝的动作。萧叡看她一眼,随后又转开了视线。
“这个倒还有些意思,”魏帝停下了脚步,指着案上的图画对胞弟萧怿道,“你看这青山的着色——”
“是,”任城王萧怿接过他的话,“这种调色的技巧和运笔的手法都相当成熟,又有一定的灵气,实属难得。”
被魏帝和任城王两人一道夸赞,特别是方才经过那几张画案的时候,魏帝的神情还稍稍绷着,此刻却眉目舒展,于是众人的眼睛也都向她看过来,阿妧的脸不由得微微生出些晕红。
“陛下过誉了。”
她向魏帝施了一礼,起身之后面带笑意地看向萧叡,甚至趁着众人的注意力重又被魏帝吸引过去,悄悄地向萧叡眨了眨眼——你看,我说陛下他会喜欢的吧?
萧叡自然看懂了她的意思,嘴角勾起一丝嘲讽的笑意。
阿妧没有来得及在意这一点,因为她听见魏帝问道:“小阿妧,这是你一个人画的吗?”
语气很和蔼,令阿妧没有什么顾虑,她很诚实地道:“回陛下,臣女在作此画之前曾向叡表哥请教过。”她站在魏帝的身边,伸手在画上点了一下,“这两只猫儿其实是表哥看我画得不太好,才又添上的。”
魏帝听完,微微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只是温和的神情稍稍减淡了。
任城王萧怿道:“这一处增添得倒是绝妙,既填补了原本的不足之处,又于静物之中展现生机与活力,且此处的画工显然更要精妙一些。”
任城王本身就是大魏数一数二的才子,倚马千言,落笔成赋,于诗画琴棋等方面造诣颇深,他这样说,大家也都信服。
魏帝闻言,先是不语,而后摇了摇头:“岁朝是格式画,摹静物已是足够,强要出新反而不美。”
萧怿没有分辩,他的这位皇兄远远不是表面上那般的宽厚平和。微垂下眼睫,道了声“是”。
阿妧有些糊涂了,先前看魏帝的样子,他对自己的那幅岁朝分明没有什么意见啊,怎么一听到萧叡也有参与就变了态度?
魏帝也只是偶然兴起,这才上楼来看看,这会儿也没什么心情再品评下去了,只向着儿郎们道:“既然是皇后交付你们的差事,那朕就不越俎代庖了,你们接着评鉴。”又转头看向阿妧,“小丫头,你的画不错,也请大家一起看看。若能拔得头筹,朕有赏。”
阿妧想着这赏是要送给萧叡的,不由好奇,仰着脸问道:“是什么啊?”
魏帝却笑着摇摇头:“不可说。”随后就在大臣们的陪同下出了屋子。
第9章 报李
接近傍晚的时候,宴还未开,男宾女客皆坐于堂下,眼睛望着台上的舞伎。
两排乐工手执管弦,乐音一响,大袖长裙的女郎便轻盈地舞起来。穿着白袜的双足点在光洁的地面上,裙摆轻轻旋转出一个优美的弧度,腰肢细软,纤柔的手臂先是合拢,高举过头顶,继而拂袖抬头,露出被衣袖遮挡住的芙蓉面。
螓首蛾眉,顾盼生辉,堂下的宾客顿时一阵叫好。
台上表演的是洛阳城里最有名的一个舞者,曾在城中献艺,观者如山,此次应邀进宫为冬至宴献舞。
刚跳完一段,丝竹声暂歇,女宾的席位间已经有几个少女迫不及待起身上台,向那位大家请教。
崔青蘅也起身,向阿妧伸手:“我们也上去看看吧。”
阿妧推辞了一下:“我以前在荆襄没有跳过这种舞,怕跳不好。”
“不要紧,苏大家约莫要教几支她新编的舞,我们也都没有见过的。”
崔青蘅说着,已经拉过她的手,恰这时台上的少女见到两人动作,也在上面招呼她们,叫着快来,阿妧便离了席位,与崔青蘅一道缓步上台。
四五个少女都围在苏大家的身旁,见她轻舒广袖,在乐工的配合下,做了几个简单的动作,因为刻意放慢了节奏,更显得姿态舒展,意境悠然。
阿妧跟着苏大家的步骤,眼睛一直在注意她的动作,然而避免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她身上,而是同时注重自己的姿态,以免显得太过僵硬。
阿妧穿着时下盛兴的大袖襦裙,这种衣衫很适合跳舞,柔韧的身体做出种种舞姿的时候,裙摆转动得就像是花瓣层层打开一样,纤柔的手臂犹如柳枝,仪态舒展着,十分的优美动人。
与其他人一样,阿妧在跳这支舞的时候并不像苏大家那样娴熟有韵味,然而她的身姿十分出众,又是那样美的一张脸。少女的身体轻盈地旋转的时候,众人一时都看得呆愣住,久久移不开眼睛,有的甚至都忘记了呼吸。
许久之后,不知是谁的一声喝彩打破了沉寂。
苏大家将舞台让给了少女们,她微笑着道:“几位女郎都跳的很好,再稍稍练习一下。我不看着,女郎们可以自然一些。”
少女们躬身道谢,苏大家侧身避过,自己先下了台子。
阿妧站立片刻,看崔青蘅舞步更加熟练,于是请她指点自己。
“崔姐姐你看,我这个手势对吗?”她双手合十于胸前,而后翻转一下右手,纤指捻成花朵的模样,只是有些拿不准位置的高低。
崔青蘅扶住她的手臂,轻轻往上抬了一下:“停在这里就好。”
阿妧默默记下了,正要继续,却听见她轻声地问道:“阿妧,你喜欢平原殿下吗?”
“什么?”阿妧愣住了,下意识地回道。但她确实听清了崔青蘅的话,见对方正望着自己,于是放下手臂。
她向台下男宾的位置看过去,很容易就看到了端坐在案后的萧叡。他已经换下了上午打马球时的装扮,穿着一身素简的衣裳,略微低着头,轻轻地将手中的酒樽放在案上。
阿妧垂目思索了片刻。
她这个年纪,其实并不太容易直视自己的内心,很多时候都只是跟着感觉走。认真想一想,她确实是对萧叡有好感的,对方出众的外表,沉凝的气质,以及他给予自己的帮助,足够令她这样的小女孩对他生出好感来,这也是阿妧愿意去亲近对方的原因。
但要说这好感有多少,够不够得上崔青蘅所说的“喜欢”二字,阿妧自己也是不太清楚的。
不过虽然性格相投,崔青蘅对她也很友善,但毕竟认识也没多久,少女的羞涩和拘谨令阿妧选择隐瞒自己的部分想法,她向崔青蘅道:“我在来洛阳之前曾见过表哥,他帮过我。而且我在宫里除了姑姑,也就是跟表哥略微熟悉一些。”
崔青蘅看着她的眼睛,少女的目光清澈,像是一汪静水,一望即知的澄透。她喜欢这样单纯美好的女孩,所以不希望她被卷入到宫廷的争斗当中。因为崔氏一门就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而刚刚回到洛阳的平原王,现在无疑就站在了政治漩涡的中心,远离他才是最好的选择。
听到阿妧的话,崔青蘅没有再说什么,交浅言深终究不妥。
……
晚宴过后,未央宫的侧殿里,阿妧陪着姜后一起去见魏帝。
萧叡也在,他站在大榻旁边、魏帝的身侧,榻上摆着一张几案,左右两边都堆着竹简,不远处的鎏金莲花炉正丝丝缕缕地往外散发出轻烟。
他起先稍稍倾身向前,与坐在榻上的魏帝一道在看一份竹简,听到姜后与阿妧进来的动静便直起身子,转头看她们一眼,等两人走近,向姜后行过一礼。
“你们来了啊。”魏帝搁下了奏章,向姜后道,“朕今早还说,若是小阿妧的岁朝图能拔得头筹,朕也有赏。皇后替朕想想,该赏些什么才好?”
阿妧方才进门的时候就看到魏帝正在处理奏章,没想到他这样忙却还记得跟自己的一句戏言,而且又主动提起。
但今日赢了岁朝,阿妧猜测大部分的原因还是旁人看到魏帝夸赞自己,这才给的面子,未必她那幅画就真是最好的。因而现在一回想,双颊隐隐有如火烧,一双眼盈盈的,轻轻垂下了羽睫。
姜后笑道:“不拘是什么,都是陛下对她的恩泽。依臣妾看,只要不是过重的赏赐就好。”
“那怎么行。”魏帝并不赞同,而且似乎早就有了主意,“依朕的意思,却是要封个郡主。封地嘛,就定在永宁。”
阿妧心中大震,脸上的薄晕飞快地褪去了,又变成莹白的颜色,抬头与姜后对视一眼,随即跪到地上。
姜后也起身,向魏帝推辞:“妧儿虽是臣妾的侄女,但才德鄙薄,又无尺寸之功,实在当不得如此名分。陛下的好意,臣妾与侄女都会记在心里。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有什么当不得的?”魏帝让阿妧起身,又命姜后坐下,“皇后的侄女,朕不过封个郡主,谁又敢多说什么?”
女官叶绯儿扶着姜后重又在榻上坐下,随后直起身子站着,微垂着颈子,眼角余光在阿妧的身上扫了一下。
阿妧仍跪在地上,脊背挺直,眼望着魏帝,语气诚恳地道:“陛下容禀,臣女远在荆襄,父亲曾是蜀臣,归于大魏也不过数载。但臣女也听说过陛下曾下达的一道诏令,诏曰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不得横受茅土之爵。此诏一出,天下皆称陛下贤明。如今臣女无功无禄,却要生受如此封赏,难道不是与陛下的这道诏令相背了吗?万请陛下收回成命。”
萧叡好似对魏帝突然提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