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傲世医女-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花旺心里有气,又不好发作出来,谁让他眼时就要用钱了?只能满脸堆笑地求着那人再给加几两银子,那人却不为所动,“花旺,咱们这也是有交情,我才过来帮你一把,不然你也看看,这附近能一下子就卖下十几亩地的人家有多少?再说,你这地里虽然种着黄芪,可你就能保证黄芪一定能长得好?老哥我前两个月在姜王村就买了五亩地,一亩才六两银子,我现在给你开八两不低了,你做人不能太不知足。”
花旺心里有气,真当他不知道他在姜王村买的地?最好的也不过中等田,更何况姜王村那路,一般人还真不愿意去,他花八两银子怎么了?能跟他家的良田比吗?就是在平日这样的上等良田也能卖上十二两一亩,更不要说他的地里还种着黄芪。
他之前开价十八两是有点多,可这不也是等着让人还价的?可花旺怎么也没想到,知道他家出事后,来买田的都是一个德性,张嘴最多的才十两,他若不是真缺银子,至于要卖祖产吗?这些人简直就是吃人不吐骨头。
正在花旺气的想要把人赶走,就听到外面有人说话的声音,立马找了个借口就出来了,可一看到门外站的是姜方一家人,叹了口气,却还是笑脸迎人。
“是姜先生来了,真是稀客稀客,快里面请!”
不是他瞧不起姜方,实在是姜家什么情况谁不知道?别说十几亩良田,就是一亩他们家恐怕都买不起。只是一想到屋子里那个,不管姜方他们一家过来所为何故,他还是找个借口先把那人打发了吧。
花旺出来,那人也跟着出来了,一见也认得姜方,他也没想过姜家是来买田的,所以在姜旺提出家中有客,改日再谈时,他也很识趣地离开了,在他看来花旺家的那十几亩地契就跟揣兜里了一样,最多改日过来时给花旺提二两银子就是了。
“呸,什么东西!”冲着那人的背影啐了一口,花旺这才回身继续跟姜方笑言:“姜先生,里面请!”
姜方也不客气,既然是来买田的也不能就站在院子里谈吧,还是进到屋里坐下来慢慢说的好。
进到屋里,花旺的媳妇又去重新给沏了茶水端上来,见夏氏和孩子们在,她也就没回避。
花旺喝了口茶水,润了润之前跟那人说到干哑的嗓子,这才问道:“姜先生今日到来所为何事?”
姜方这才慢悠悠地道:“昨日我听同村的王北说起,花大哥家里有良田欲卖,正巧今日闲着无事,带着妻子出来散心,顺道过来打听一下,不知此事可是属实?”
花旺又叹了口气,“事情经过想必姜先生也打听清楚了,我也不累述了,家门不幸贪上这么个逆子,这点家业都让他败没了。”
“那不知花大哥家的田卖了没有?”姜方见花旺满面愁容,也不好再详问,既然是想要来买田,自然就要谈论买田事宜。
“卖倒没卖,这几日倒是有几拨来看田的,可那起子小人都想着找便宜,价开的太低,我这不正愁着,若是到了日子再筹不够银子,我那逆子就要被送去衙门了。”
花旺媳妇就在旁边抹眼泪,夏氏劝了几句也劝不住,谁家还没有点难心事?就陪着一起落泪。几个小的看着心里也酸酸的,想到之前他们家吃不上、穿不上,阿奶还不把他们当回事,心里也难受,也跟着一起落泪。
姜云娘和姜云浅望天,好好的他们真不是过来惹人哭的,尤其是阿娘,明明是劝着人,怎么瞧着比花旺媳妇哭的还伤心啊。
姜方和花旺正说着,一扭头就看到那边哭成一团了,花旺心里堵的慌,“他娘,你哭啥?这事不还没走到绝地,姜夫人身子本就不好,你别让他跟着伤心。”
花旺媳妇听了收住眼泪,直埋怨自己,“瞧我这记性,姜夫人你快别哭了,再哭坏了身子。”
夏氏边擦着眼泪边道:“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谁一辈子还没遇到个沟啊坎啊的,这事你们也别太难过了,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
姜方也在旁道:“是啊,我们这次过来就是想买花大哥家的地,不知这地花大哥想卖多少?”
花旺‘啊’了声,他虽然敬重读书人,可真没想到姜方会想要买地,他们家有钱吗?可他也知道姜方不是胡乱开口的人,见姜方也是一脸诚意,不像是来消遣他的,很是干脆地道:“这地我原本开价十八两一亩,皆因地里还有要收获的黄芪,这些年也投入了不少,若是姜先生要买地,我也不说那些虚的,十五两一亩如何?”
姜方听了愣了下,十八两的价是他打听来的,怎么见到人了就变成十五两了?别看一亩才降了三两,可这三两也不是小数目,更何况十几亩,算下来就得四十几两了。
见姜方明显吃惊的模样,只当姜方是嫌贵了,花旺苦笑道:“姜先生,你也别怪我漫天要价,其实这地真值十五两。”
姜方摆手,“不是不是,我是觉着你让那么多,怕亏了你,之前我也听说你这地是要十八两的,一下子你就给降了三两,我这心里过意不去。”
☆、第111章 人善被人欺
花旺没想到竟然还有嫌地贱的,这些日子来登门买地的哪个不是想要把价压到最低?只有姜方不一样了,果然读书人是明白事理,不趁人之危的君子,这个朋友他交定了。
姜方听了这才明白过来,花旺也是个实在人啊,既然已经说好价了,姜方就提出要去看地,虽然眼下已近初冬,地里也看不出什么,好歹就是看一眼地在哪里,也免得买下来后再走错了。
眼看到了午时,花旺说什么都要先吃了饭再去看地,让媳妇去后院喊几个姑娘出来帮忙做饭,他就在前厅与姜方闲聊。
夏氏也不好意思让花旺媳妇自己忙着,也带着孩子们过来帮忙。
花旺家三个大的女儿已经出嫁了,还剩下四个小的,最小的那个眼姜云秋同年,只有花旺唯一的儿子,那个名叫花向阳的因闯了祸,怕被花旺打,这些日子住在表姑花媒婆家里。
花媒婆丈夫故去的早,没能留下一儿半女,花媒婆平时对这个侄子倒是不错,可她的名声不好,虽然攒了不少银子,却少有亲戚愿意与她来往,花旺一家与她也不亲近。
这次若不是花媒婆帮着调停花向阳的事,花旺家跟她还不会有来往,一直认为花媒婆丢了花家脸的花向阳,之前每次看到花媒婆都不屑一顾呢。
大的孩子帮着做饭,小的孩子们在一起倒能玩到一处。
花旺媳妇也是个手脚利落的,夏氏如今身子也好的不耽误做活,一桌子菜很快就都做好,虽然都是乡间菜式,却也有鱼有肉,还没等做好,孩子们就都堵在厨房门外扒着门往里瞧,一个个馋的口水直流。
等花旺媳妇把一些菜盛在盘子里端上桌,让花旺陪着姜方喝酒,她则带着夏氏和孩子们在偏屋里吃了。
这一顿吃的大家都满嘴流油,在争抢食物中孩子们的感情那叫一个突飞猛进,吃完了饭,原本还有些生疏的孩子们都混熟了,一个个都直呼大名。
甚至两个喝高兴的男人,还没等下桌就已经称兄道弟了。
之后,花旺带着姜方去看地,夏氏就与花旺媳妇在家里看孩子,等两个男人回来时日头已经偏西了,二人也谈好明日去衙门换买地契约,姜方才带着妻儿坐上来时的马车回镇子。
夏氏问姜方谈的如何,姜方拈着那一缕小黑胡嘿嘿直笑,“孩儿他娘,过些日子我们就搬家吧。”
夏氏愣神,“搬去哪儿?”
姜方问:“你看花大哥家的房子如何?”
“好啊!”夏氏刚说完,瞬间就明白姜方的意思了,“难道你连花家的房子都买下了?”
“嗯,花家出了这样的事,往后在刘家峪住着也不好,刚好我一提,花大哥就顺道把房子也卖给我们了,回头等花大哥一家搬走,我们收拾收拾就能住过来了。”
一想到这个冬日不用在低矮的土房子里挨冷受冻,夏氏高兴的差点哭出来,几个孩子更是一阵阵欢呼,毕竟花家的院子大,院墙又高,足够他们跑着玩了,怎么折腾都没人管得着。
经过一冬的休养生息,春暖花开时节不再遥远,田间地头生长旺盛的草木有些已露出了头,姜方站在地头,指挥着雇来的短工对还没有发芽冒头的黄芪进行深挖采收。
眼看等了一个冬季,终于可以见着银两收入,姜方的脸上带着对好日子的期盼。
夏氏的身子经过近半年的调理完全大好了,声音都比以往洪亮的多,姜方的腿走起路虽是还有些跛,却也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住上了大宅子,又没有阿奶时常过来生事,日子越过越和顺,家里的几个孩子可是一天一个样地变化着。
只是让姜家人无法释怀的两件事,一件是长子姜兴家,过了年才十三岁的少年主意倒是大的,招呼都没打就跟人去了京城,说是不闯出一番名堂就不回家,等姜家人得到消息时,已经快要过年了,想去把人找回来,可人海茫茫的怎么找啊。
好在知道他是跟着师兄去的,也就没有过多地担心,而且姜兴家隔上一两个月就会让人给捎封家书回来,牵挂倒也不是那么多。
转过年,地里也都解冻了,他们还要忙着收获黄芪,一家子虽然不用亲自动手下地,可要忙的活还有很多,渐渐的也就没时间去想姜兴家的事,十三岁的少年在这里已经是要快成家的年纪了,也不能总拘在家里不是?
创业容易守业难,如今姜家也有不小的家业,虽然姜方和夏氏都知道带给他们这些的是姜云浅,可自来家里的产业都要由儿子来继承,他们也不可能把所有的都给姜云浅,无论到什么时候长子才是家中的顶梁柱。
还有一件事就是家里这些日子雇的短工,姜云浅每每想起都忍不住叹气又叹气,别人家的短工都是干活的能手,偏就他们家的短工真是又能吃又不能做,她还打不得骂不得,只能自己在心里憋气。
在这边雇短工每日要供两顿饭,别人家都是玉米面糊就玉米饼,每人再给一根咸菜条,姜方却大方地顿顿都给白面馒头,甚至每天都让姜云浅去镇上买些骨头和肉回来炖菜,如今刘家峪谁不知道新搬来的姜家给雇工的伙食好,都愿意来姜家给干活。
可姜云浅看着却忍不住叹气,这人啊与人为善是好,可善良大发了就容易招人嫉妒,像旁边地里那些雇了短工的,谁家不是吃着粗粮就着咸菜,偏就自己家里伙食太出挑了,如今外面都在传姜家发了大财,闹的媒人三天两头上门不说,门外也总有闲人晃,这可不是自找麻烦吗?
可这话还不能跟姜方多说,每次姜云浅话一出口,姜方就怒不可遏,怪她黑心无良,为富不仁,天地良心,他们家也只能算是小富即安,想要为富不仁也没那个资本啊。
虽然眼时是没有阿奶过来给人添堵,可阿爹这性子若是不改,他们家想要成为大户人家的道路还要远着呢。
没看村头李财主家,比自家的地可多的多,据说有良田百亩,牛羊成群,家里却顿顿都是清汤寡水的,再看看人家给家里的长工短工吃的什么?就是粗粮饼子都是那种发了霉的粮磨了做的,谁晓得里面加了多少糠哦。
这样还嫌人家长工短工吃的多,一顿就拳头大的一块饼子能把人撑坏了?可瞧瞧他们家的长工短工哪个不是拼了命地干活?天没亮就开始干活,什么时候日头下山了才能得会儿歇息,就怕稍有不合主家心意就要招来打骂。
哪像自家雇的人,每日太阳都照到屁股了才来上工,下午早早的就要吃要喝,吃饱喝足闲扯一气就各回各家了。
更不要说午时明明没有多晒,却一个个都躲到树荫下,不聊大半个时辰都不带挪窝的,这一天下来活没干多少,都赶上养大爷了。
天晓得,近三月的天儿,姜云浅站在日头下面晒着都不觉得有多暖,怎么就把他们晒的活都做不了?
果然是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这样下去她再努力也不够这样折腾的,既然阿爹是大善人,这个恶人就由她来做吧,反正她辛辛苦苦为家里谋算,不能都这么给败了。
姜云浅吸气再吸气,对坐在树下刚从老马家的大马下了一个马驹扯到村口程家的女儿跟刘大户家的长工眉来眼去的雇工们嫣然一笑,“各位叔叔伯伯们,看这日头都要下山了,你们可否挪挪尊驾,再去收些药材上来?”
雇工们声音一顿,愣愣地看向姜云浅,随即一个个都轻慢地撇了撇嘴角,“是浅丫头啊,我们这也是劳碌了一天,这刚坐下来歇会儿就碍了你的眼?唉,给人做工就是难啊,这才多大点的小丫头都不把我们当人看了,这有钱人真就没一个不黑心的。”
随着此起彼伏的报怨和控诉,姜云浅的火气再也压抑不住了,脸上的笑最终勾画成冷意,“既然各位叔叔伯伯觉着我姜家心黑,待会收了工我们就去把工钱结了,不想做的明儿就不用来的,虽说春耕时人手不好雇,可也没见谁家顿顿都能吃上白面馒头和肉,有这好伙食,我家还真不怕雇不来人。”
说完,姜云浅甩甩袖子转身就走,姜云娘也面带不悦,姜云娘在温家待了两年,什么没见过,这些人不就是看阿爹好说话,为人又心善,才欺负老实人吗?若是换做温家这些人怕是早就打了出去,还能容他们在这里作威作福?
正如姜云浅所说,以他们家的伙食还真不怕雇不来人,像如今这些人都是啥人啊?真不晓得阿爹是从哪里雇来的,说是来打短工的,一天下来干不了多少活,再让他们这样耽误下去,地里的药材都要来不及收上来了。
不过,这事若是被姜方知道了肯定是要怪姜云浅自做主张,为富不仁,但为了过日子这回说什么也不能听阿爹的了。
☆、第112章 不爱干就滚蛋!
姐妹俩回到家不久,姜方也气急败坏地冲回家,他本来在地的另一头跟临近地的主人闲聊,那些雇工过来诉苦,说是受不了家里姑娘们的小姐脾气,来跟他辞工。
姜方劝了又劝,总算是把人留下了,可一个个还都没消气,嘴里不住埋怨姜家的小姐不好侍候,小小年纪就如此不近人情,这长大嫁人了就是个恶媳妇。
姜方最在乎的就是名声,尤其这几个月家里有田有房,走在外面别人也都叫他一声姜老爷,让姜方有些飘飘然了,听人一说就觉着姜云浅这回真是错了。
而姜云娘和姜云浅回到家也把外面的事跟夏氏说了,夏氏这些日子也看那些雇工不像话,哪有雇来的工人一整天下来干不到半天的活?还要鱼要肉,甚至今儿还有人管她要酒?这是雇来的工,还是请来的爷?
夏氏听姐妹俩说完,也答应这回无论姜方怎么生气,她也站在姐妹俩这一边,像姜云浅说的那样,虽然春忙时节短工不好雇,可他家工钱不比别人家少,吃的又比别人家好,还怕雇不来人吗?爱干不干,不爱干就滚蛋!
所以,在姜方气冲冲地冲进家门时,就看到娘几个在院子里将这两天收来放在墙角处回潮的黄芪拿出来晾晒,站了半天也没人理,有力地咳了两声。
夏氏抬头面无表情地瞧了他一眼,继续埋头干活,而两个大的女儿看都没看他一眼,姜云冬和姜云秋倒是看了一眼,可那神色气哼哼的,像是谁招惹了她们一般。
只有还不怎么明白的双生儿子见阿爹回来,热情地扑上来,嘴里‘阿爹’‘阿爹’地叫着,姜方一口气堵在心头,却怎么也发作不出来,他自然知道这娘几个为何这样对他,可他觉着自己也没错啊,与人为善,既然如今家里有这个能力,为何要像别的大户那样待人以苛呢?
姜方默默地拿起筢子,跟在夏氏身边帮着将黄芪摊开,夏氏却在他靠过来的时候闪到一边,留给他一个余怒未消的背影。
姜方心里叹息,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温和,“他娘,刚刚那些短工跟我说要辞工……”
夏氏猛然转过来,“那就让他们辞啊?真当没了他们我们就雇不来人了?一个个的都什么东西!”
姜方原本想要挽留的话愣是被夏氏给噎了回去,之前夏氏多温和的一个人啊,若不是被逼的急了又如何会如此言词激利?难道是他一直想要与人为善的想法错了?
夏氏见姜方没说话,也不知他是怎么想的,却不愿让他再琢磨着怨上女儿,干脆学起村里泼妇的样子声泪俱下地开始控诉:“他爹,你平日里也不管家里的支出,自然不会晓得,这些日子这些人在家里干活,整日不但要吃好的,还要喝好的,你被人一吹捧还真当自己就是大老爷了?你可晓得这一来一去多少银子?你没算过,我给你算算,家里共雇了十二人收地,别人家每人每天能收五分地,我家雇的每天能收二分地,工钱却不比别人家少。别人家顿顿粗粮咸菜,一天下来不过一两文钱,我家顿顿白面馒头,还要有鱼有肉,一天下来每人少说也要二十几文,这一来一去我家雇一个工抵得上别人家雇五个工的花销了。我们家是富可敌国呢?还是堆金积玉了?我不妨实话跟你说,按我们家雇人的这些花销,这十五亩黄芪就是都收了,也只有赔钱的份!常此下去,别说是给孩子们攒钱成家了,就是手上这些银子早晚都得败光。”
姜方还真就没算过这笔帐,如今听夏氏这么一说心里也发虚,他之前真就是被人捧的忘乎所以,也难怪一向说话声音都不大的夏氏会生气。
有心赔个不是,又怕被孩子们看到笑话,憋了半天才憋出一句:“那就算了吧,他们要辞工就让他们辞了,回头我再去外面招些人回来。”
夏氏冷笑,“再招人回来当大爷一样养着?”
姜方脸憋的通红,半晌才扔下一句:“往后你们看着办,我这就去问问哪里还能招到人。”
说着,姜方放下手上的筢子就要往外走,娘几个偷偷地相视而笑,姜云浅喊了声:“阿爹,等下。”
虽然那些雇工是有些不像话,但在姜方心里还认为惹出这些事的是姜云浅,听姜云浅喊他,便没好气地道:“有什么话快说!”
姜云浅道:“阿爹,你去镇上的时候,去问问人牙子,可有什么能做工的人要发卖,与其招人做工,我们家的地往后也总是要人种的,不如买些人回来。”
姜云浅前世在陈家待得久了,对于买人比雇人划算这件事清楚的很,而且,人买回来了,卖身契都在自己这边握着,也不怕他们能整出什么事,用着不合心意的大不了再卖了就是。
姜方这人虽说是想要与人为善,但对于买人回来倒没意见,而且,听夏氏给他算过之后,他也认为那些雇工是太不像话了,与其雇了人还敢跟他撩挑子,真不如买些人回来算了。
反正如今他们家院子也大,一家人都住在后院,前院空着也是空着,真住十几二十人也住的下。
何况他一直还有些傲气,总认为自己家的孩子就要像公子小姐一样才行,总是做这种粗活他再教导也教导不出温润气质,买人来侍候往后家里的孩子就都跟大户人家的公子小姐一样培养。
甚至他还想到,虽然他读书读的多,可毕竟教养女儿方面知道的不多,夏氏又是出身小门小户,这次买人就去看看能不能买个教养嬷嬷回来,家里女儿多,姜云娘又要到了找婆家的年纪,这规矩可得学起了。
想好之后,姜方答应了赶了自家前些日子买的马车出门,刚好在镇上再买些家用的东西。这马是好东西,又能拉车又能犁地,手上有钱就买下了。
姜方出门时时间也不早了,到了镇上日头也就偏西了,直奔镇上唯一那户人牙子家,说明来意后,这个四十多岁的精瘦男人就答应明日带人去刘家峪给姜家挑。
瞧瞧天色不早了,姜方这才赶着马车往回走,顺路又割了两刀肉,因是卖了一天剩下的,连着骨头都给了姜方,还给姜方抹了不少钱。
想到明儿家里就能买下不少人,他们家里也要做财主了,姜方美滋滋地一路哼着小曲。
回到家时天已黑了,侧门前还挂着一盏灯,显然是给他留着的,将马车牵到偏门,拍了拍门,姜云冬从里面打开门,姜方把门上的那盏灯拿下来交给姜云冬,这才牵着马车进到院中,先把车上的东西卸下来,这才把马车牵到前院一边的马棚里,将马从车上解下来栓好,又给上了些草料。
到后院,见厅里点着灯,一家人坐在桌边等他回来,匆忙地洗了把脸,上桌吃饭。
夏氏问起他事情办的如何,姜方便说了人牙子明儿带人过来,一家人倒是对明天要雇的人有些期盼。
虽然往后这些人就要住在前院,但往后也不用再怕雇了不合心意的人了。
只是关起门后,夏氏也对着姜方唠叨半天,既然打定主意要买人了,姜方那些与人为善的不必要想法就要收起来,免得养出一群奴大欺主的东西。
夏氏这些话都是姜方出门后,姜云娘和姜云浅教给她的,姜云娘在温府待了两年也不是白待,在用人上也有不少见解,更不要说姜云浅前世虽然在陈家郁郁不欢,但好歹也是大少奶奶,管家上还有一手的。
夏氏经过之前这件事,也明白人有些人就是不能对他们太好了,若是往后家里买来人,初时待他们好,他们或许会感念主家和善,可长此下去,一旦遇到不合他们心意的,难免就要心怀怨怼,而且,主家该有的威严要有,绝不能让人轻瞧了去。
姜方听后也开始反思,从前他也有不少同窗是大家出来的公子,与他相交时倒不会趾高气扬,可在外面那高人一等的气势却半分不少。
既然他都想让自己家成为名副其实的大户人家,那些不切实际的怜悯和善心真要收起来了,所以,夏氏说什么,他都应下,往后他也没多少心思放在管家上,若能买些合心意的人,这些都是要夏氏来操持,等腿都好了,他还要去科举。
第二日,刚吃过早饭,人牙子就带了二十多人来到刘家峪,一路过来就引起不少人议论,人牙子也是八面玲珑的人,见了人就打招呼,还没等到姜家门前,整个刘家峪就差不多都知道姜家要买人的消息了。
别人倒好说,那些之前在姜家地里帮着收地的人就坐不住了,他们昨日说要辞工还真就是想要吓吓姜方,毕竟像姜家这样工钱不少,吃的又好,活做多做少姜方都很好说话的主家不好找,他们没真想不干,可谁也没想到姜方就当真了?
这眼看要买人回来了,他们往后去哪里找这么合心的主家啊?
☆、第113章 人多力量大
众人商议了一番,跟着人牙子一起来到姜家,就算姜家人真气恼了他们,可看姜家人之前那样心善,想来他们说说小话,也不至于真就不用他们了。
结果,等到了姜家,见到正在前院挑人的姜方时,姜方愣是一个眼角都没给他们,只管跟人牙子问那些要卖身的人都有什么手艺。
问过之后,姜方对人牙子带来的这些人真是满意的不得了,有些是买来种田的,个个都身强体壮,瞧着就有把子力气,还有买来做仆妇的也都干净整洁,里里外外都是把好手,还有两个小姑娘,这就是要买来做丫鬟的了。
只是他之前说的教养嬷嬷让人牙子很无奈,“姜老爷,你可能不知道,一般大户人家的教养嬷嬷都是要跟着小姐出嫁的,等小姐到了夫家就是得用的人,若不是犯了大错,或主家遇了难,这样的人是不会被发卖出来。”
姜方也知道人牙子没办法的事逼他也没用,也就先放在一边,想着姜云娘也在温家待了两年多,规矩上应该也不差,至少回家这几个月瞧着比村中财主家的小姐还像小姐,由她先教着妹妹们也差不多。
之后又让夏氏出来看了,最后拍板决定这些人就都留下来了。
当初姜云娘卖身卖了二十两,那也是小姑娘长得俊,人又机灵,卖的是上好的价,这些人能被带到这里来,也都是大户人家挑剩下的,虽然姜方看着不错,但放在外面还真买不上价,像那两个当丫鬟卖的小姑娘,卖的还贵一些,每人才十两银子,四个仆妇价最低,每人五两银子。十五个干活的壮汉每人八两银子,这样算下来,才花了一百六十两。
人牙子乐得嘴都合不上了,在这样的小镇上,什么时候一下子能卖掉这么多人?这可是大生意,他半年都不用再开张了。
在早就准备好的卖身契上都签了字又按了手印后,千恩万谢地拿了银子走人,一回头却被姜家门前堵着的人吓了一跳,心里还合计着:难道在刘家峪一下子买这么多人还遭人恨了?瞧这一个个瞪着眼,横着眉的样子,这是要打架还是怎么着?
人牙子吓的出了姜家的门,一溜儿小跑就出了刘家峪,身后是打还是怎么着都不关他的事了,反正姜家一下子买了这么多壮汉,真打起来,他们为了向主家邀功,也不会让姜家人出事就是了。
姜方让夏氏去收好这些人的卖身契,如今家里有田有房还有人了,他的腰板都比从前挺的直了,瞧着门前堵着想要讨说法的前雇工,姜方对姜云娘淡淡地道:“去屋里让你娘把这些人的工钱算了,既然别人要辞工,我们家也不能亏了别人的钱。”
姜云娘应了一声进屋,没多大工夫拿了一袋铜钱出来,交给姜方,“阿爹,阿娘说之前都是五日结算一次工钱,上次的结算完了,这次还欠着两日工钱,每人每日五十文,共十二人,就是一千二百文。”
姜方接过钱袋,旁边刚买来的壮汉里走出一人,语带恭敬却不谄媚地道:“老爷,这等小事交给小人去做就是。”
姜方‘嗯’了声,之前就知道此人是这次买下的这些人里面的管事,叫徐繁,既然人买下来总是要有人管,这些人在一起久了都已经熟了,他也没想换人来管,就把钱袋给了徐繁。
徐繁拿了钱袋走到门前,不卑不亢地让人在门前排好,之后再从钱袋里面数好钱按人头发放。
原本那些雇工还想来姜家讨个说法,不能这样说让走就走了,可一看姜家新买来这些人,不但体格上不输他们,人数上也比他们多,而且,瞧那一个个的精神头和气势,可不是他们这些常年给人打工的人可比的,之前那些想要讨些便宜的心思都没了,只能暗怪自己这次是作大发了,难得遇到这样通情达理又好说话的主家,怎么就把饭碗给丢了?
虽然春耕时节短工好找,可换了谁家能顿顿白面馒头再有鱼有肉?
可不甘心又如何?人家做活的人都买好了,也没可能再雇他们了,只能拿了钱灰溜溜地走人。
姜方看了心里怪不是滋味的,他也看出来了,若今儿家里没买下这许多人来,之前那些雇工就敢跟他动手了,庆幸的同时也深深地反省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